初中语文方面知识点
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方面知识点考点,欢迎参阅呀!
初中语文方面知识点考点
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
第1课沁园春雪
作者是_,“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外国诗两首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l、《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2、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3、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主要着作有《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
4、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组织编纂《百科全书》。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10课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着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第12课心声
1、《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
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文学体裁。
3、小说有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主要要素是人物形象。
4、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7、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13课事构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第15课短文两篇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着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
第17课智取生辰纲
1、《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朝代)人。
2、“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3、写出下面人物的绰号。
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白胜:白日鼠
第18课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第19课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朝代)小说家。
第20课香菱学诗
1、我国古典四大名着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2、曹雪芹,名,字雪芹,号梦阮,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第21课陈涉世家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22课唐睢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第23课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第24课出师表
1、《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历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第25课词五首
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范仲淹。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4、《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朝代)着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赋”是写作的意思。
语文知识点:句子翻译
第1课 沁园春 雪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第5课 敬业与乐业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论语•阳货》 解释: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出处:《论语•卫灵公》 解释: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3、主一无适便是敬。
出处:《论语•学而》 解释: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出处:《庄子.达生》解释: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5、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处:《礼记•中庸》解释: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论语•雍也》解释: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出处:《论语•述而》 解释: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
1、情知道被差出来。
心里都知道被派遣出来(是苦差使)。
2、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你们不要怨恨,赶到东京时,我亲自赏你。
3、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
你反正打算到村里去卖,一起付给你钱,就卖些给我们,有什么要紧。
4、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你这客人好不规矩,体面人也这样找麻烦。
第18课 杨修之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为人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触犯曹操的忌讳。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曹操)假装吃惊地问:"什么人杀死我的侍卫?"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丞相没有在梦里,你们才在梦中呀!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曹操有问话,曹植就依照条例回答他。
第21课 陈涉世家
1、用原文填空。
(1) 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 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帐恨久之。
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依法都要杀头。
(3)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地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笼罩火,(学)狐狸的叫声喊道:"强大的楚国复兴,陈胜为王。"
(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文的假期学习可以分为四大块
①语言文字运用(字音、成语、病句、语言运用)(小知识点靠归纳、记忆);
②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专块知识点靠理解);
③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专块知识点靠理解);
④写作(自主知识点靠积累)
在暑假期间,这几个板块中选择自己的弱项,进行突击强化。基本的任务无异于以下几项:
1.名句名篇默写。凡是老师要求必须会背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读背,逐篇过关,做到会背、写对。
2.文言文阅读。吃透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识记意义。也是逐篇过关,多朗读,边朗读边理解,对已经遗忘的或不理解的部分在书上做出记号,再回头多看几遍。高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是课外的,但知识点都在课内,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一般都是课内知识的再现和延伸。
3.名著选读。读原著。了解主要人物,熟悉故事情节,着重参考简要本,熟悉经典情节、重点章节。名著是拓展阅读的第一步。
4.字音、成语、病句部分的复习,可选择一些复习资料,集中做些题目,边做边订正,勤查字典、词典,加强记忆,加强积累。
暑期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突出重点,只有将所复习内容抓实,才会有收获,有提高。
作文要提高,暑期多阅读
从历届高考看,作文更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展示,比的就是底蕴、才气。阅卷老师更愿看到的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式的文章。那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底子?这离不开课外书籍的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一个词在这里是败笔,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笔"。因此要想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情感的培养
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其次,要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培养阅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那么完全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情感的过程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当我们"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
三、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
许多同学常常是把学习语文课文和学习写作当作两回事,导致课文、作文"两张皮"哪个都不得要领。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
语文答题公式分别有哪些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