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州刺史庞相寿文言文阅读答案

发布者:凉月入秋 时间:2022-11-15 14:47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对我们成绩的提升作用很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濮州刺史庞相寿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濮州刺史庞相寿文言文阅读答案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①尝在秦王②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③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④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陈:陈述。②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③中外:宫内、宫外的故人。④四海:整个国家。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2)足使为善者惧( )

2. 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B. 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

C. 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

D. 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3. 从文中看,唐太宗“怜之”的原因是“___”,“纳之”的表现是__

4 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口口口口口口口口(8个字以内)

【答案】

1 (1). 犯……罪 (2). 让

2. C

3. (1). 尝在秦王幕府, (2). 告诉虎相寿不能徇私的原因并打发他离开

4. 如:治国不私故人,唐太宗不得私,唐太宗不私故人

阅读方法与技巧

1、全身心地投入阅读

阅读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读第一遍时,我们不要总考虑做题找答案,

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阅读,理解内容,获取信息、把握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尤其在读文学作品时,最主要的是情感体验,是与作者交流,要用心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头脑中重现以往的生活场景,激起心灵深处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审题者对文章内容的获得,都建立在仔细阅读、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因此所有的题目都一定是这个“本”的“末”,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2、用铅笔标画

为了提高效率,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边读边想,边看边画。给自然段标号,为重点段落的句子标号,找出重要的语句,在表示次序的词语前标出①②③等,都要用铅笔。这样不但有助于理解阅读材料,还不至于把卷面弄脏弄乱。审题时,题干上带引号的关键词语、括号里的说明,也一定用铅笔标出,这样可以抓住题目的重点。

3、掌握试题设计的顺序

阅读试题的设计总有一个规律,或总—分或分—总。关于“总”的试题无论在前还是在后,我们可以先看它,因为这正好和我们的阅读步骤一致,便于我们总体把握。关于“分”的试题一般根据文章从前到后,依次设题。知道这一点,一句题干顺利地在原文中寻找阅读区间,就能按部就班地答题。

4、题目之间可以互相启发

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某一题不会解答,这是可以先看下一道题目,或许可以从后一道题目中得到启发;有时后边的试题也能从前满的题目中找到灵感。

5、多角度思考,分点回答

有时答题的内容较多,千万不能写成一大片,既不分段也不分点,给老师判卷造成困难。可用①②③的形式分项作答,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答题思路清晰,又会让答案一目了然。

6、要充分发掘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

要认真研究题干,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因为题干中往往有重要的暗示作用,能体现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显示答题的阅读区间和答题方法。。特别是题干上带引号的语句,把它当成一个固定的“集装箱”还原原文,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除了耐心读文之外,细心读体是最关键的。

7、轻松应对阅读理解三部曲

在掌握了阅读解题思路的基础上,不妨来个临场阅读三部曲,轻松应试。

第一部曲,浮光掠影。这是第一遍阅读,要耐心地读,边读边想,用铅笔标画,并且意念组合,所得到的“光”和“影”就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各段什么意思,分几个层次,哪些地方很重要,含有深意,哪些地方难懂,搞不明白。

第二部曲,镜中看花。这是带着思考阅读的第一印象,看看命题者是怎样出题的。所有的题目都来自于文章,就像“花”在“镜”中一样。当你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又进了一部,这时带着“镜中的花”在读一遍文章,而且边读边画重点句子,就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正理解了文章,回答什么问题也不在话下了。

第三部曲,蜻蜓点水。这是建立在对全文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读题干,换原文中寻找阅读区间,确定答题范围,分析筛选信息。这第三部曲是把题干上带引号的关键词语还原,需要在那个阅读区间找答案,就“点”那个语境的“水”。临场阅读三部曲轻松应试,确保答题万无一失。

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考题中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