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当顾细谨现代文阅读答案

发布者:逸飞而过 时间:2022-11-15 14:36

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行当顾细谨现代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行当顾细谨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 瑞士手表之所以能享誉世界,靠的是精工细作。细,往往被看得微不足道,但光芒总是在细处释放的。《鸿门宴》说:“大行不顾细谨。”后人视作箴言,我觉得很不着调。班超所云“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更是误人子弟。樊哙够英雄,能全身而退,凭的却是运气——对方是不可教的项羽。

② 细谨,并非小事,需要细心完成,慢慢研,慢慢磨。画家作画,也许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可想过腹稿?小节稍一疏虞,就是一个瑕疵。那些所谓的气度不凡的人,大体看,过得去。小处深究,问题就出来了。小处没做好,很可能误了大事,小“疵”而掩大“瑜”。成功的作品,细节处理得必定好。

③ 大人物的成功,也不一定就在于他们的才能,而在于深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刘备认识得很清楚,给儿子留了两句遗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说的“祸患常积于乎微”也是有道理的。

④ 韩非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大行”必定有原则,若有违原则,即使根本就不起眼的“小节”也要拘束,否则将是成大事的绊脚石。“大行”也要从“小行”做起,“小行”不屑做,拒绝做,“大行”就只是空想了,“一鸣惊人”也不过天方夜谭。

⑤《后汉书》载,少年陈蕃自命不凡,一心想干大事。一天,友薛勤来访,见院内龌龊不堪,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大丈夫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改之,后有所成。

⑥ 柯南是怎样炼成名侦探的呢?他能够解别人破不了的案子,正是注重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用缜密的思维,将细节与案情相结合,使真相浮出水面。凶手在细节处功败垂成,而他在细节处功成名就。

⑦ 做成大事而小节有失的也有人在,成了就是成功了吗?例如__________________ 。史学家写人物,并不只记述他成败的大节,也记述他日常的细节,因为细节处最能展现人格魅力。

⑧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事无大小,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大行当顾细谨”,让我们透过一滴水就能见到太阳。

1. 文章开头引述《鸿门宴》中的语句和班超的话语有什么作用?(4分)

2.本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3.请在第⑦段横线上补充一个合适的事例作论据。(4分)

4.第⑤⑥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案

1.(4分) 引述《鸿门宴》中的语句和班超的话语,表明很多人对细谨有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引出下文对本文观点的阐述。

2.(4分) 事无大小,都要精益求精(或“大行当顾细谨”)。

3.(4分) 示例: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但他居功自傲,平时待人处事一点也不注意细节,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哪里有一代名臣的风度,最终被成就他的萧何献计杀死。

4.(4分)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生动具体地证明了注重细节才能成功。

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

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有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翻译句子。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概括题: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问词序能否调换,如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能否调换另一词题型

答题模式:(1)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2)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3)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题模式:(1)能否,(2)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3)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4)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问句子能否调换: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