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蚁族现代文阅读答案

发布者:贫在闹市 时间:2022-11-15 14:24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访蚁族现代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访蚁族现代文阅读答案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时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节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奋斗目标的预设不切实际。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富二代”那样的家庭帮助。

2.试归纳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答: ▲

3.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6分)

答: ▲

1.(3分)【答案】B

2.(6分)【答案】(1)传统思想观念、家庭的期望迫使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2)大城市的人生发展机会吸引大学生留下来;(3)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4)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5)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没能顺应社会现实的转变。(6)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脱节。(每点1分)

3. (6分)【答案】(1)对“蚁族”无法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表示同情;(2)对“蚁族”给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表示隐忧;(3)对“蚁族”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表示批评;(4)对“蚁族”的选择与努力表示鼓励。(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阅读理解散文题材阅读方法

(一)读标题

许多标题直接点明晰宗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粹的归纳。即便有的标题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是最佳的切入点。

(二)析首尾

许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必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要点品悟,这往往有助于了解文章的宗旨。

(三)析谈论抒发句

散文中的谈论抒发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念情绪,捉住了这些语句,就捉住了著作宗旨。

(四)联络布景

有不少文章,只需了解它的发生布景,就可能深切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目的,准确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除了对作者和写作时代重视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同学们必定要切记。归纳著作主题时一般用语是:本文经过对……叙说(描绘),体现了……思想情感(赞许了……或批评了……)。

(五)不同文体不同的宗旨

写人记叙类散文首要对人物作出评估和赞许,或提醒评估事情的价值、意义,或从人物事情中生发对人生的感悟和知道;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晤,思想知道程度深广,更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宗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日子尖利的提醒,或率直的评估。

对部分的段意的归纳,最首要的是认真、细心地阅览,澄清语句间的联系、阶段之间的照顾,捉住各部分最首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言语归纳、归纳出来.

阅读理解写作手法作用题型答题技巧

1、象征手法:……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