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迎新春现代文阅读答案

发布者:青灯问童子 时间:2022-11-15 14:24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规范、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根据答题的方法和语序,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孝迎新春现代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迎新春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春节就要到了,一些城市的社区干部像往年一样,带着年货和慰问金给“空巢”老人拜年,向亲友、邻里发出感恩短信和敬老倡议,增进代际情感,弘扬慈孝文化,共建和谐社区。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孝敬老人的浓厚氛围。

②“孝以德为本,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等孝敬老人的佳话传颂至今。

③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人总数已经过亿,是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把孝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社会的转型、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疏离,一些地方孝亲敬老风气日益淡薄,养老孝老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家庭子女虽多,老人依然生活困难;有些空巢老人形单影只,寂寞无助。这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问题。提倡孝敬老人,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准,意义重大。

④孝敬老人,基础在养,重点在敬。养是物质上的保障,敬是精神上的慰藉,只有养敬兼备,才是真正的孝道。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先哲的教诲,道出了“敬”之于“人”的重要性。敬是一种亲情,一种眷恋,一种温馨,一种精神上的关怀。老人们需要精神上的关爱,不仅在于他们作为“人”而需要关怀,更在于他们因步入晚年而在心理上有更多的精神渴望。人到老年,既是思想上最成熟的时候,也是心理上最脆弱的时候:既有荣誉感,也容易有自卑感;既有宁静感,也容易有孤独感;既有恋子之情,也容易有厌世之心。在这种情况下,比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慰藉。对此,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⑤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要知老人之心,察老人之意,解老人之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可以通过写家书、打电话、吃团圆饭、听老人倾诉、接孤老回家过节、帮老人梳洗、带老人做体检等具体事情做起,把孝亲敬老的行为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借助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运用歌舞、征文等形式,大力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风尚。要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社会关爱,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

⑥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一颗孝亲敬老的心,可以锻造美丽的佳话,可以增进社会的和谐,还可以孕育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孝”迎新春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填入第④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

A.既然……就……

B.只有……才……

C.如果……就……

D.因为……所以……

(2)从文中看,作者大力提倡“孝”的原因是:

①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把孝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举措;

③一些地方孝亲敬老风气日益淡薄,养老孝老情况不容乐观;

④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准,意义重大。

(3)文章④、⑤两段都阐述了怎样孝敬老人,请简述两段之间的关系。

(4)第⑥段划线句从语气看,有陈述句和祈使句两种句式。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强调了孝亲敬老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发出号召,呼吁全社会的人孝迎新春.作为结尾气势充沛、富有感染力.再次点明写作意图,呼应标题.。

答案:

(1)B

(2)①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把孝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举措

③一些地方孝亲敬老风气日益淡薄,养老孝老情况不容乐观.

(3)第④段运用说理的方法,侧重在思想上引领我们对老人不仅要孝,更要敬,更要重视在精神上慰藉老人,而第⑤段则是具体指导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这一思想落实.理念落实,思想的统一是具体行动的前提和基础.

(4)陈述句、祈使句 强调了孝亲敬老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发出号召,呼吁全社会的人孝迎新春.作为结尾气势充沛、富有感染力.再次点明写作意图,呼应标题.

点评 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句子即可.

说明文阅读考察要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阅读理解标题的作用、含义题型答题方法

(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