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公子金波阅读答案

发布者:上下五千年 时间:2022-11-15 14:24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公子金波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公子金波阅读答案

王拓的祖先王相曾任明朝御史,因公正执法而遭陷害,都郁而死。王拓继承了前人的读书传统,也遗传了宁折不弯的一根筋牛脾气。虽读书万卷,满腹经纶,却不应试,甘愿隐身山野,耕读为生。

王拓虽酷爱读书,却不爱四书五经这样的正统“课本”,只偏爱杂书、异书。如《神仙记》《江淮异人录》《括异志》等。王拓固执地认为,越是流传民间的异书、怪书,越有现实意义;只有把“正统”书籍和偏怪书籍结合起来读,才能充分认知世界的真相。他常常沉浸在书中,又把书的情形折射到现实中,边读边思,就觉得心明眼亮、世事洞明,出口常有惊人之语。

由于王拓苦读不已,人们尊称他为“书公子”。有文人学士羡其大名,专程去同他“交流”了一番。王拓不仅知识渊博、胸藏万卷,还思维敏捷、谈吐睿智,颇有高人雅士的风范,折服了不少人。也有人讥笑他:“你读了这么多书,却无用武之地,这书不是白读了吗?”王拓答道:“所谓有用无用,无非是以功名利禄作参照。其实,读书的乐趣,就在‘读’中,读为益智、读为陶情、读为明理、读为修身。舍此,读书才真正无用。”

为了证明“读书人不当官也有用”,他专程拜访了新集知县俞孝先。俞孝先也曾慕名与王拓有过交往,算是文友。见面时,王拓直言道:“俞大人可有让我发一笔大财的买卖?”俞孝先一听哑然失笑,道:“本县还真有一桩案子未了结,你要是帮了大忙,会有二百两银子的赏钱。”

原来,不久前押往光州知府的一万两库银,途中被窃,只抓住了一个江洋大盗,名叫陶其,起获了部分赃银,但大部分赃银不知下落。明人皆知,陶其定有同伙做内应。俞知县严审陶其,打断了一条腿,仍未审出同伙。上峰悬赏限期破案,收缴盗银,但陶其始终守口如瓶。王拓听完了案情,想了想,道:“不妨如此这般。”

第二天,王拓亲自给陶其送去好酒好菜,笑道:“陶壮士,请用餐。”陶其闻了闻香喷喷的饭菜,道:“这是何意?”王拓道:“陶壮士,我们只是奉命行事,有人保你了!”

陶其不傻,他想:能替我打点的,必是有头面的人物,难道是他?想到这里,陶其感到生存的希望就在眼前了,吃得便香,睡得也熟。

果然,到了月底结案,俞知县当堂宣读了判词:“陶其盗取官银,实属十恶不赦,但念其是从犯,可从轻发落。特判充军两千里。”

陶其听了判词,终于松了口气。宣判完毕,陶其即被押送配军。可是,行到一个僻静山地,一名差官突然高举木棒,朝陶其脑袋砸去。陶其见状,大叫道:“慢!你我前世无冤、今世无仇,为什么要杀死我?”

这时,王拓出现在他面前,道:“陶壮士,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得罪了人?我是一个盗贼,得罪的人多了去了。”

“不,你得罪的可不是一般人物。这个人物手眼通天,先打点衙门,给你轻判;又买通我们几个弟兄,在路上对你暗暗下手。他出手可不是一般的大方呀。”

“我明白了!王念祖,你想杀人灭口呀,我死在阎王那里也不放过你!”

“陶壮士,不能再耽搁了。请你闭上眼睛,一路走好吧!”

“慢!请各位差官大人把我带回县衙,我要举报光州知府王念祖,戴罪立功!”

这个案子就这样破了。

俞知县兴致勃勃地设宴款待王拓。席间,俞孝先问:“兄台的连环计策,为什么这么奏效?”

王拓道:“有道是,偏方治病、偏才治国。所谓偏,无非是逆向谋略,一切全在一个‘巧’字,以巧出招,才有四两拨千斤之力。那陶其乃江洋大盗,是亡命之徒。见早已无所谓了,所以不怕毒打;但盗亦有道,他也不会轻易供出同伙。所以,审、打、招、结等正常程序已不管用,只有出怪招方能破局。”

俞孝先听罢,哈哈大筻:“难怪你只读偏书、怪书,其中自有一番偏理呀。兄台可否愿意留下来做我的师爷?”

“我乃闲云野鹤,还是回家读我的偏书去罢。以后大人有解不开的难题,想着点在下就是了。”

说罢,王拓携二百两赏银,骑驴而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C

A.王拓酷爱读书,却只读杂书异书,因为他认为异书、怪书才有现实意义,四书五经这样的正统“课本”,无法使人认知世界的真相。

B.王拓破案是为了证明“读书人不当官也有用”,他拒绝留下来当师爷,是因为他的祖先曾因公正执法而遭陷害,最后郁郁而死,因此他拒绝涉足官场。

C.小说行文紧凑,语言精练,仅靠传神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就塑造出一个江洋大盗和一个特立独行的读书人形象。

D.王拓破案前,问新集知县是否有让他“发一笔大财的买卖”;破案后携二百两赏银骑驴归家,可见王拓本质上也是一个贪财的人。

(2)小说开头写王拓的祖先和他偏爱杂书、异书,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所谓有用无用,无非是以功名利禄为参照。其实,读书的乐趣,就在‘读’中”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并结合现实谈谈你认为读书的“用”在哪里。

答案

(1)C;

(2)①采用史家笔法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

②表现了书公子固执、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2分);③为下文写王拓破案证明读书有用这一故事情节作铺垫;(2分)

(3)读书的有用无用不能以功利目的来衡量,读书真正的乐趣在于阅读本身.(2分)结合现实(4分),言之成理即可,如:于我而言,读书起到了三个作用:

第一,正三观;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养吾胸中浩然之气;

第二,开眼界;大千世界,气象万千.若此生无幸亲至,于书中游览一番,亦足矣;

第三,存善心;严于律己是善,兼济天下也是善;心怀怜悯,无分大小;读书给我的这三样东西,是我一直以来待人处事不卑不亢的最大依靠,也是我朝着君子如玉这个境界努力的最大帮助;

或者:

我认为读书的“用”恰恰在其无用上,何兆武先生有这样一段话:‘‘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世上尽是有用之事,于每目的奔波疲劳之后,灯下一坐,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生活因此变得有滋有味.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答题模式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 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通读全文

首先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文章中写了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其次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最后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二、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最后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 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