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欢迎阅读!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情景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电脑出示。学生开火车练)
11-3=13-8=17-9=14-5=
15-7=12-3=16-8=13-7=
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来做几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8-6=87-3=96-6=
师谈话:把它们改为38-9=、87-8=、96-8=,你会算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发现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比减数小,如果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那这三道题怎么计算呢?(退位),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课件演示:玩具商店的玩具货架画面。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课件继续演示:两个小朋友进行对话。左边的小朋友在问:“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赛车玩具,还要攒多少元?”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钱?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
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
生答师板书
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5-2、76-4等算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够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动手摆小棒,分组讨论36-8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说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面减去8根。
师: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在算式后面写上得数“28”。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过程当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减去8,最后把8和20合起来就是36-8的差。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师:还有其它算法吗?
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在以后的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答案时指定1到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办?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与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3、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独立算,最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一、 说课标
课标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并进行简单的整数两步运算,要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其中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由于是计算教学,所以教材的编排是按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分三段。
首先安排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接下来安排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教材61页例1,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35+3和35+30,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62页例2,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上册已掌握了计算顺序。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关于“用数学”的编排。穿插在计算中,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2、编写体例: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其中例题是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做一做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另外,老师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课堂上让学生汇报,大家共同解决,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单元的知识结构(知识树):
本单元知识结构可归结为四大分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是融入到前三步计算中)。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融入到前几部分内容中。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中,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关于用数学的编排,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4、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本册书计算内容有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本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从横向内容来讲是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的范围由原来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扩展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另外,从纵向上整个学段来讲,为下册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到铺垫,同时也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比如借助教材提供的买新书、买玩具等活动资源,教师可以把它做成课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这样把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会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56~57页)时,教师可以做为前置性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场景图和书上相关信息和问题,学生能看懂并解决相应问题,自己思考计算方法,练习说,等到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汇报,可以采取互相提问,互相解决的方法,在汇报计算方法时,学生可能有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有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等等,总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同时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第57页“做一做”)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也正符合生本课堂的要求。
对教材及处理方式谈两点认识:
(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2页的例2。
这一内容是这一单元中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两种摆法,,一是先把4根和9根放到一起是13根,把10根捆成都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成为3捆,再加3根,二是把9根分成6根和3根,24根加6根得30根,30根加3根得33根。从而得到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突出无论是哪种计算方法,都要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2)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例3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会观察图,会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先自己看书,结合书上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去找的其它的信息,然后根据书上的问题去提出其它问题,并试着解决,课堂上,同学们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追问在这个问题中是“谁与谁比”、“怎样比”,让学生在讨论回答中明确比的方法。教学中,还可让学生结合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同样多”的概念,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这时教师就可及时引导学生,反过来看,小数比大数少几呢?这样就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摆的基础上,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无论是算还是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都要特别重视学生对“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等问题的思考,并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尽量让学生说,老师少说,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自己人去理解,去感悟。
(二)评价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表扬:学生们在汇报中动手操作中,积极参与,表述清楚,思路清晰的,教师要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
2、运用不同尺度评价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说清解题思路,而且语言精炼,要说完整话。对于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说出正确结果,尽量让他们说出理由。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垦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