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最佳学习方法

发布者:鼓捣么宁 时间:2022-11-15 13:04

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语文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最佳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一、怎样学好语文课本

语文课本是文选式的,是教育专家们倾注了心血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化中精选而出的,其中的作品是文质兼美的,是最好的学习范本,所以学好语文课本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学好语文课本呢?

(一)注重预习,质疑问难。所谓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预先学习,预习分近期预习和远期预习,远期预习是指提前一个月,几个月的预习。比如假期中自学整册语文课本;近期预习指课前预习和章节前的一两个星期的预习。

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以利改正,同时有利于认真听课。语文课文的预习可分如下步骤进行,可称作“四遍八步读书法”。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①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②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一千五百字的速度。第二遍,速读。完成三、四步任务③复述内容④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一千字。第三遍、细读。完成五、六步任务:⑤理解字词句;不理解的查查工具书。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⑦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读相同,每分钟二百字。第四遍,精读,完成八步任务⑧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根据需要确定读的速度,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这种预习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灵活掌握,对有的文章可省去某一步或某几步。预习时要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标出重点、难点、疑问点。

预习的关键是思考,思考文章背后的东西,不要只留于表面,留于浅层次的理解。如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讨论,也可向老师请教,千万不要担心问题的质量,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二)专心听课,主动发言。课前进行了预习,不懂的问题记下后,上课时就有了针对性:已经明白的问题,听了等于复习一次;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听课时力求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耳到即耳听。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提问,听大家的讨论,听同学的不同见解,听老师答疑。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参考资料,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看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优秀同学的反应。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的重点,背诵一下重要的概念、定理,大声朗诵老师指定的段落,大胆提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手到即手写。写老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上重点,批注感想,划一划难点,有需识记的地方动手写一写,加深记忆。

心到即动脑筋,对接触的知识积极思考。

上课的关键是用好课堂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寄托在延长学习时间上。课堂上能解决的绝不放在课外。

语文课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积极发言,积极发言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两点对于写作和阅读分析能力的养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课堂发言有十大益处:

一利激发兴趣二利开动脑筋三利锻炼勇气

四利检验见解五利训练口才六利培养自信

七利促进参与八利激励老师九利增进友谊

十利提高效率

既如此,语文课上同学们还忍心做陪客、看客吗?

(三)独立作业,不懂便问。上完课后,老师往往留作业,这些作业大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延伸、迁移,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动脑,积极完成。在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现在有很多的参考书,有现成的答案,写作业前不要去看,须知别人嚼过的馍不香,照抄别人的东西必定使自己失去锻炼的机会,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照样不会,如确需验证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可待作完后翻看、修改。

如作业中遇到问题,就要及时的讨论、发问。“学问”一词事实上就包含学与问的两个方面。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问又学,才是完整的学问。连两千年前的孔子都注重问。他曾“问礼于老聃”,“学琴于师襄”,还曾求教于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当然,好问,不是瞎问、乱问,要问得有意义,有价值,问到点子上。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就生活在汉语的语境中,这一点和别的科目有很大的不同,真正不懂的内容较少,大多难于理解的是文章背后的东西,因此,我们应注意:

首先,要先问己,再问人,陈景润说:“不要一遇不懂的东西,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而是要先自己认真的思考一下,这样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某些困难,对经过很大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请教别人,这样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帮助和锻炼。”

其次,问要有目的、有中心。要抓住核心问题,容易有收获。

第三,追根寻源,一问到底。

郑板桥说:“读书好问,问不得,不妨再三,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人,要凝窦释然,精理迸露。”

(四)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心理学研究,没有八次重复,记住是不可能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不能及时复习的人,比喻成一个醉车夫,只一个劲地往前赶,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去的仅是一辆空车。中国的“熊瞎子辦爸米”的故事妇孺皆知。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养成温故知新定期复习的习惯。复习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围绕中心,及时复习。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确定好一个中心内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点和难点上。其次要及时巩固、防止遗忘。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与其借助复习去恢复记忆,不如借助复习去防止遗忘。”复习最好在遗忘之前,倘在遗忘之后,效率就低了。语文学习中的背诵尤其如此。

2.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复习中一旦发现知识的缺漏及薄弱环节,要及时弥补,不可欠“债”。

3.先回忆,后看书,增强复习效果。

4,看参考书,适当拓宽知识面。

语文课后还可看一看参考书,看一下原著,拓展一下知识面,加深理解。

如学习《范进中举》后,可在课外读《儒林外史》;学习《背影》,不妨读一下《朱自清全集》。当然,原著参考书要精选,不宜多。参考书中的精彩部分,可取其精华,随手摘记。

5.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语文学习如能将厚书读薄,则善莫大矣。而读薄的办法则是将知识条理化,重点明晰化。如学习文学常识,可用列表的形式将各作家作品放在一起,这样显得条理,避免了混淆,加深了记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同一件事情常常得到重述,到了最后,哪怕智力最低的学生也能领会了……”愿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重视复习,循环往复,牢固地掌握知识。

二、怎样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只凭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可谓杯水车薪,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重视课外阅读。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没有阅读,学习无从谈起。因为语文学习事实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更积累思想,只有当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可以去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阅读正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没有阅读,积累便无从谈起。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的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世界对于孩子是挂满无数问号的天空,培养孩子读书,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不读课外书的语文学习是“歧腿式”的学习,无异于釜底抽薪。因此,我们不但要读,而且要读好。

那么,如何搞好课外阅读呢?

(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必要时在书上作批注(自己的书),这样就可使书中的重点、观点、缺点显露无遗,就好像在雪后的大地上留下的串串脚印,可帮读者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避免了“抓到篮子都是菜”的现象。

批注时可用文字,也可用符号,现列出几种符号,供同学们参考

直线:表明比较重要的内容

浪线:__表明特别重要的内容

重点线:表明关键性的词语

惊叹号:!表示对精彩处的赞叹问号:?表示对某些观点或材料的疑问三角号:A表示一般材料并列的几个观点符号也可自己设立,只要自己明白即可。

(二)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思考,在思考的时候能够阅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思结合才能有所得,才能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得深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三)对文章的内容要辨证地吸收。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人在创作时由于受世界观、时代所限,文章自然良莠不齐,如《水浒传》里面便充斥了许多宿命论,因果报应等思想,我们就应“扬弃”。我们应学蜜蜂,采得百花酿成蜜,让别人优秀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知识,正如我们吃牛肉、喝牛奶目的是使自己强壮,而不是把自己变成牛一样。

(四)要学会综合地运用读书法。中外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神,如不注意选择、不注意运用合理的读书法,只一味的死读,是读不好书的,在此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有用的读书法。

1.浏览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了解一本书的大意。拿起一本书,可先浏览前言,再通读书目,然后据目录找到可读的内容,最后再看一遍结束语或后记,这样便对书的内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2.跳读法。为了节省时间,提髙阅读速度,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从书中挑选一些有益的段落或篇章认真阅读,从而跳过次要内容或不感兴趣的部分。但跳读也需了解文章大意,以便分清主次,拿来所用,且忌断章取义,歪曲原材料。跳读的速度一般1500字/分钟。

3.速读法。该法是从阅读材料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获得有关知识的一种阅读方法。阅读的重点不是放在字、词、句及篇章结构上,而是放在阅读内容的领会上。快速阅读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而不是蜻艇点水、走马观花的过程。

要想快速阅读,必须做到①克服读书时发声或动嘴唇的毛病,养成直接看书的习惯②要养成整体看书的习惯“一目多字”“一目多行”③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速读的速度约1000字/分钟。

4?细读法,就是仔细阅读。该法是一字一词的读,同时在书上圈点勾画,摘重点,速度同朗读的速度。细读的速度一般200字/分钟。

5.精读法。就是逐字逐句的深钻细研,目的是将书吃透,直至背诵。朱熹说:“熟读而精思。”讲的便是精读的重要性。

以上五种方法同学们在阅读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及时间的长短来选择适当的读书法。

阅读中还有一点应注意,那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

会读书的人,总要做读书笔记的。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领会和记忆所读内容,同时也是消化、思考、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这对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读书笔记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的需要和自己的习惯加以选择。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符号笔记法②批注笔记法③摘录笔记法④卡片笔记法⑤纲要笔记法⑥心得笔记法。

当然笔记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要见什么抓什么。

有人说“雕塑的艺术在于取一块石头把无用的去掉”,阅读也应如此,读后用笔记的形式记下书的精华,为我所用。

随社会的发展及考试形式的改革,课外阅读已引起广大同学和家长的重视。但由于指导不利,出现了一些误区,如:追踪读流行,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读什么,随波逐流,一无所获;热衷于读休闲书,不是为获取知识而读,而是为消遣而读,贻害匪浅;专心读习作,也就是读作文选,很多同学及家长,尤热衷于此,以为作文选读好了,作文就写好了,这种一蹴而就的思想是非常有害的。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难道我们忍心让“取乎中”的作文选使我们的水平“得其下”吗?

著名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愿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获取这笔财富。

三、怎样写日记

日记是一个人每天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是生活轨迹的记录。写日记的益处很多。

(一)日记能使我们记住自己做过的重要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教训。写的日记,常翻一翻,容易记起自己真善美的一面,忠实于自己。

(二)写日记有利于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很少有人劝自己消极、懒惰,多数人劝自己积极、勤奋。这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同来自外界的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

(三)写日记能磨练人的毅力。写一篇日记容易,坚持下来难。一旦坚持下来就能磨练出“一不做,二不休”的毅力。

(四)写日记能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可能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罗列,随时间的推移,可能就会自觉地找原因,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写日记可以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日记写什么内容呢?日记可分为观察日记、记事日记等,既可以记事,也可以抒情、议论,也可以写成随笔。但日记的内容必须有所选择,不是把每天的事如“流水账”似的全记下来,更不可去追求什么“高、大、全”的内容,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从中发现它的价值,将其记录下来,同时,要善于写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而日记是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愿同学们写好日记,成为一位心胸开阔、信心坚定、意志坚强的学生。

四、怎样写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写好作文是学好语文的最重要的标志,当然写好作文是一个长期、繁杂的过程,是长期历练的结果,绝不是“套公式”般的简单。

要写好作文,必须注意三个联系:加强写作与课文学习的联系。上语文课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作文的过程,不能使语文课和作文脱节。可从课本上学习作者的思想,可以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可以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可以学习精彩的段落,这些内容均可成为自己文章的一部分。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无穷的素材,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和积累,这样才使作文充满源头活水。如发现了社会的不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同学的友情,均能成为写作的材料。加强作文训练与其它学科内容的联系。从其它学科中寻求写作的材料,这样会使写作天地开阔起来。如政治课便是很好的议论抒情的材料,数学便是很好的说明性的材料,这都是学语文的天地。

那么,作文的写作有法可用、有章可循吗?有,但同学们一定注意,法是次要的,不要误解,有了法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不讲法不行,不讲法就容易把米烧糊或夹生。现简略介绍几种写作的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一)记叙文重在形象感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世界万物都有各自具体的形象,具体的特征。说白了,形象就是事物特有的个性特征。形象描写就是使这一细微而具体的特征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达到朱自清所说的:“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的清晰度。形象的清晰与否,是记叙文感人不感人的关键,衡量其优劣的尺度。

在这点上,很多同学往往把事物的群体特征写出来,但深人不到事物的个性特征上来。有位名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即使同学们都在听课,都穿统一的服装,但我们仔细看去,各人的神情、姿态各不相同。同学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描写形象的时候,一是以共性替代了个性,二是写的事物无特征。

如《妈妈的爱》,只写妈妈给自己做饭,晚上在街口等自己归来的叙述,作文里就缺少怎样的辛苦,怎样的爱的描写。读者体味不到辛苦的程度与爱的程度,这样的描写只能是天下母亲的共性而非“我”的妈妈的个性,显得平淡无奇。

相反,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描写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抓住了黄蜂的肥胖,叫天子的轻捷的特征来写给人印象深刻。

所以无论写景、写物、写人,务使他们凸现出来,成为独立的“这一个”。

那么如何在记叙中突出形象呢?

1.形象描写应投入真情。形象的描写只有投人作者真实的感情(喜、怒、哀、乐)才能使读者受感动,否则就会平淡无奇。

如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生动形象,缘于他对鹅的喜爱,投入真情。再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的父亲的形象,催人泪下,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其原因是倾注了作者对父亲的爱。

2.在细节描写中展现人物形象。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物、事件描写特征中细微末节之处的描写。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环境等细节描写。同学们的作文往往有大致概括的叙述,大致的介绍,而缺少为文章带来灵气的细节描写。没有独特的细节描写,就不能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就不能使人物丰满、景物动人。可以说细节描写是“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妙不可言,令人难忘。

没有细节的真实描写,就没有作品的生命,在写作中以形象开头、直人情景,行文中以形象推进情节,而不能情节替代形象,形象结尾留下回味,使形象贯穿于整篇文章中。

(二)如何运用语言技巧。恩格斯说:“语言是一切思想的外衣。”不断的积累锤炼语言,学习语言,运用技巧,掌握形象化语言、个性化语言是记叙文形象描写表情达意的迫切需要。我们同学在写作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或无个性;不够形象、生动,所以应在不断的写作中加以提高。应注意两点技巧:

1.运用语言的技巧应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性,满怀激情选择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如:太平天国时的湘军统师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在湖南作战,屡次失败,他在奏章中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不仅未丢官,反而连升三级。语序颠倒,意义全变,情感迥异。再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全文以抒情的笔调,满怀激情对白杨树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和赞美,字里行间溢满了赞美之词,令人感动。

2.为使语言生动形象,要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同学们在写作时可有选择的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法,修辞法的运用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本段综合运用了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法,形象生动、活泼。

(三)如何选材、如何构思。选材和构思是作文成文的重要方面。

1.如何选材。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材必须服务于文章的中心。

①以小见大。同学们在选择材料时,不可贪大求全,而应选择有意义的小事,尽量地“大题小作”。

如《最后一课》,作者都德只描写了人们上最后一课时的衣着、语言、动作、心理等,没写什么大事,但却表现了对祖国语言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一大的主题。

②虚实结合。可采用杂取种.种人和事,合成一个人一件事的方法,允许艺术的虚构。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的形象便采用了这种方法,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2.如何构思。有了合适的材料,就需要巧妙的构思引起读者的兴趣。

①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同学们写作文时往往喜欢直抒胸臆而不喜欢绕圈子。也就是说对喜爱之事,直言喜爱,对厌恶之事直抒厌恶,行文不能曲折,情感不能含蓄,采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写作技巧是改变直叙的技巧。例如,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为一官宦人祝寿的对联: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八女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娘亲。

—波三折,印象极深。再例,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作者对小蜜蜂的感情是由讨厌到动了情到喜欢,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欲扬先抑,回味无穷。

②设悬念,求曲折。“文似看山不喜平”,短小的作文也应讲究曲折生动的变化,曲折的变化,才会吸引读者。如初中课本中的《变色龙》一文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③巧用线索。运用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作者是以狗的主人是谁为线索,将奥楚蔑洛夫的丑态一一展示给读者的。奥氏的变化很多,但由于一线相贯,所以显得不零乱。

(四)如何写好话题作文。随语文考试方式的改革,话题作文,这一作文形式异军突起,成为考试的热点,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

1.如何拟题。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拟出一道好的作文题目,等于有了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作文题目要准确,更要讲究生动、凝炼、含蓄、新奇,更要有美感。

如2001年安徽省中考的作文话题为“最需要”,有的考生拟的题目是“我们最需一剂良药”“发展了,我们最需要绿色”,这样的题目可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具体应注意:

①题目不能太大。太大的题目写作时无从下手,或写得不深不透,达不到写作目的。如话题太大,就应化大为小,从小处着笔,如:以“书”为话题,有人拟为“思想的源泉”;有人拟为“书”,都太大,不易写好。

②标题要有文采。一般来说,应做到短、精、新、巧,标题最好与众不同。

如:同样以“书”为话题,有人拟为“书缘”“书痴”引人人胜。

拟题的方法与角度很多,但无论怎样拟都要注意锤炼词句,努力做到生动、形象、新巧。

拟题时要避免误解话题、转移话题、架空话题等现象的发生。

2.写好话题作文要发挥自身优势。发挥优势,要会选择,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和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长于形象思维的写记叙文;长于逻辑思维的写议论文。但一旦定好文体就要按文体的要求去写,不要写成“四不像”。

3.写好话题作文要注意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拟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话题,不要受太多的约束,要善于进行发散思维。如以“最需要”为话题,可采用发散思维,多角度的拟定话题:

①直接拟题。“我最需要老师的赞扬”,“理解,是我最需要的”。

②借用名句拟题。根据你需要的具体东西,想想与之相关的名句,如“爱你没商量”、“为伊消得人僬悴”。

③设问式拟题。如“自由,你在哪里?”

④话题加标点式。如“我最需要……”

⑤与话题有关的事物名称式。如“关爱”“一间书房”。

五、怎样进行阅读分析

阅读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同等重要的语文能力,在考试及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同学们应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这方面能力。

在阅读中无论理解什么,包括词语、句子、段落等均应把握一个原则:不能脱离文章的中心,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字,句不离篇”,下面从几个方面说一下阅读的方法:

(一)阅读中怎样理解词语。

1.理解词语的活用。例如,“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选自《春》)“抖擞”原为形容词,现作动词用,意为“振作”。再如,“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一会闲了再说吧’!”(选自《老杨同志》)。“忙”表面上是工作忙,实际上是不务正业,而且没完没了。

2?领会反语。例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在头上的……实在_学极了”。“标致”一词原指外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在此是反语,实际上是讽刺那些清朝留学生,说他们难看,丑陋的意思。(选自《藤野先生》)。

3.词义的范围。例如,a.“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最后一课》)b.我们谈的“俭以养德”,在当今社会主义印?,也是美德。(《俭以养德》)。C.战国印作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选自《谈骨气》)以上“时间”、“时期”、“时代”三个词的词义范围是不同的。

4.词义的轻重。例如,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生,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和“优良”等词存在词义上的轻重。

5.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发生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以上“卑劣“、“无耻”、“偷偷摸摸”等词语带有强烈的感表色彩:对敌人的痛恨。

6.明确指代。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代词的前边例如,劳动以后的收获愉快的,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少数指代的内容在代词的后面。例如,鲁迅深刻的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

(二)阅读中怎样理解句子。

1.抓住句子的主干。例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2.把握词序领会句子。例如,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这两个词语是不能颠倒的。

3.不同说法。例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该句为双重否定句,语气上自然比肯定句强烈。

4.不同的语气。正确地区分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5.理解句子内部的含义。正确区分句子的本义和广义,句子的正面和反面义,句子的明言和隐义。

6.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7.领会句子的心理活动。

8.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三)阅读中怎样理解结构。无论怎样的结构,都离不开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划分层次应着眼于全文。分析文章各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苹罕苹寧寧f、寧苹的段划在一起。

注意过渡性的句子和段落,它们往往是层次的划分处。划分结构层次时也可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来划,常见的有如下情况:

A、总—分—总B、总—分

C、分—总

D、总与分反复

(四)阅读中怎样概括f寧和宁+意思。

1.找中心句法。能概括语段中心意义的句子叫中心句,中心句大多出现于开头、结尾。

2.综合概括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争,可以采用摘要法,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段中几层意思是层层深人的,那就摘取最后归纳的意思。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揭示本质,既不要无限拔高,也不要留于表面。

总之,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更合理的阅读,在阅读中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尽量将文章的内容考虑全,尽量用更准确的语句表达意思,努力做到准确。说到底语文学习就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积累,一方面是输出,二者相辅相承,只有语文能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输出的才有价值;同样,输出能促进积累。愿同学们学好语文,服务于其它学科,服务于生活。

初中语文最佳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 初中八年级语文写作《学习仿写》精选教学设计

★ 初中工作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七到九年级】电子课本免费下载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

★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范文

★ 关于初一音乐教案优秀范文说课稿大全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