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最新汇总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很全面)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最新汇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最新汇总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 (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 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 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 ●电压表使用规则(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知识点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见实验教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 +Un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1=U2=„„=Un=U
三、电阻 四、变阻器知识点1——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
举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橡胶、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绝缘体;硅、锗是半导体。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原来不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成为导体。例如:常态下玻璃是良好的绝缘体,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但含有杂质的水却容易导电,是导体;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棒是导体。
导电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导体;绝缘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好的绝缘体。良导体和良好的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如:铜制导线中,铜丝是良导体,外包绝缘皮是良好的绝缘体。
●影响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温度、光照和掺杂物。
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导电性能会得到很大改善,从而可以把它们制成:
光敏电阻:有无光照电阻值差异很大。热敏电阻:温度略有变化,电阻值变化很明显。 压敏电阻:电压变化,电阻值明显变化。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具有将电信号放大的作用。
半导体元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仪器的重要元件。
知识点2——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他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压大小无关。
第七章 力
7.1力(F)
1、定义:力是 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 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 、 、 、 。
2、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 (N)。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N。
4、力的三要素:力的 、 、 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 。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如 、 、 )
3、产生条件:发生 。
4、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和 ,不能超过它的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
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 ;
D、视线要与刻度面 。
7.3重力
1、定义: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表示。
2、重力的大小:
①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 。
②计算公式: 其中g是 ,g= 。
g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③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3、施力物体: 。
4、重力方向: 。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 ,桌面是否 。
5、作用点: (质地 的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
6、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
1、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高度 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 时有相同的 。
实验结论: 。
科学推理: 。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
4、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5、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 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 。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惯性现象步骤:① ② ③ ④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随汽车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或 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 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为 。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如果 、 、作用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 或 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 或 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 或 。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力是 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 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时,就产生一种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B、 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
3、种类: A、 B、 C、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 的大小和 。
5、方向:与物体 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沿 拉物体做 ,使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 。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 B、 。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 B、 ;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八个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