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物考生考前复习资料

发布者:浪迹天涯 时间:2022-11-15 13:10

因为执着,才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作为一个备考者,我们应该为自己争取一个完美的结局。为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21生物考生考前复习资料中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2021生物考生考前复习资料中考1

生命的世界

_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_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_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4、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如: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等;蚯蚓还可以松土;蝗虫啃食庄稼等。

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2)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形成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助关系、共生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2021生物考生考前复习资料中考2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1.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创论;

(2)自然发生论;

(3)生生论(雷迪实验3,和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4),生生论_了自然发生论;

(3)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4)化学进化论(米勒实验参见课本6);

地球上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3、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4、米勒的实验合成的“有机小分子”是氨基酸。

5、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

生物进化在趋势 :一般说来,生物进化在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_7、鸟类化石: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_8、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9、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解释自然选择例子:(1)在未污染区,树干是灰色的,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灰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黑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2)在污染区,树干是黑色的,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黑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灰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直接原因:被捕食的数量。间接原因:是否具有保护色。(记忆:在__区,树干是黑色的,与甲虫的颜色相近)

_10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也有不同之处,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11人类的进化历程:森林古猿(树栖生活)→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能人(可能具有语言能力)→直立人(具有语言能力)→智人(着衣、持标枪、长矛狩猎、制造石器)→现代人。

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注:直立人有:元谋人、和县直立人、蓝田直立人、北京猿人;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

_12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2021生物考生考前复习资料中考3

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道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位于消化道内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

(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