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图
怎么学习初二上册的生物是很多学生都想知道的,其实总结课本知识也是学习生物的一种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图,欢迎参阅呀!
关于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图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骨骼
1、概念:人体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中轴骨:位于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
2、分类附肢骨:位于骨骼外围部分,包括肢骨和带骨两部分。肢骨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带骨连接四肢和躯干。
二、骨骼肌
1、组成: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2、分类: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参与运动,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三、躯体运动的形成
1、形成:运动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运动。
2、调控:骨骼肌的收缩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3、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
(1)任何一个运动都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
1)概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
2)特点:1、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
2、是动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应。
3)举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概念: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意义: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3)特点:
1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学习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2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
动物行为的分类
1、根据行为的发生分为:先天性的本能行为和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根据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取食行为:动物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而生存的行为。
特点:动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种多样。
2、领域行为:动物为保卫自己的领域而发生的行为。
特点:
1领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2领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领域占有者却熟知它的边界。
3动物常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保卫自己的领域。
3、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
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4、防御行为:不同种类动物之间为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特点:
1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难闻的'气味。
2拟态:尺蠖静止不动时,形状像树枝。
3保护色:比目鱼、变色龙等动物身体颜色能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
5、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6、节律行为:动物有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举例:生活在海滩上的动物的潮汐节律行为;蝶、蛾类的日节律行为;人类和灵长类动物
雌性个体的月节律行为;动物的换毛、迁徙等年节律行为。生物钟:是动物体内以生物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复杂机制。
7、社群行为:群居生活的动物,各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
生物计算题答题技巧
1、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C3植物、C4植物,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2、审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
3、审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比较有效的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
1.相信自己
在应试心理方面,生物题在理综里难度较小,只要时间足够,大部分人都能够把题答完,而且失误较少,所以考试时要对自己抱有强大的信心,
千万不能怯场,时间方面,不能因为生物题难度较小就主动减少它的答题时间,而要在日常练习中寻找最合适的答题时间,答题时既有紧凑感,又不会慌张,做题顺序方面,高老师建议生物遗传题最好不要放到最后,特别是需要推断的时候,慌张之下怎么能有好的发挥呢?
2.细节决定成败
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很多、很杂,每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有所侧重。那么,怎么把握核心知识点呢?根据老师的强调程度,老师强调得越多的当然就越重要,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加倍留心。
根据做题的经验,考得越多的自然越要着重掌握。但也会有个别比较偏的考查点,比如书上的小字部分。所以,把握细节是通往高分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同学们勤翻书,而且要看得足够细致。
加强错题和典型题的积累。记录时,高老师建议做好标记,用一句话概括,不需要将整道题都记录下来。高考前多复习这些概括,不但可以把握曾经的失分之处,而且还可以锻炼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也是高考生物答题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突破“瓶颈”拿高分
高三后期,不少同学会遇到学习的“瓶颈”,成绩始终没法往上再提升。高老师认为以下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突破生物瓶颈。基础较弱的同学,要集中精力攻克核心知识,细枝末节先暂时忽略;
徘徊在高分上下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历年的生物高考题,特别是标准答案,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争取向标准答案靠拢;
把握分值与得分点,同一道题的同一个空,给的分值不同,答案的详细程度是有差异的,分值越高,就需要答得越详细,分值越低,尽量简练概括就好;分点答题,在判断出给分点后,通过列点的形式有条理的作答,让阅卷老师看得清楚明白.避免写成一片。
生物复习的三点建议是哪些
1、回归教材:根据考纲说明中的知识内容及要求条目,回忆书本内容,然后对课本精读,不遗漏任何知识点。旁栏阅读、探究和课文后面的讨论部分往往与考纲说明中的要求Ⅱ有关,不可忽略。同时要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如各种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统计方法的比较;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如涉及骨架一词的内容有:生物大分子单体的碳链骨架、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骨架、细胞质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组成的DNA分子基本骨架。
2、适度解题:是为了巩固提高和维持一种较佳的解题状态。有些习题包括某些地区的统考试题不够严谨,甚至含有科学性错误,任课教师对布置给学生做的习题要经过精心筛选,不能给考前的学生造成新的困惑。
3、重温做过的习题(易错题):考生最好重温一遍自己做过的某些典型习题,使之印象更深刻,同时巩固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