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案模板

发布者:馬儿部落 时间:2022-11-15 17:17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案模板1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líng jí dài páo ruì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sì dǎi xī

饲养 逮住 希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ǔ。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 )苇秆,( )过去,( )小鱼,( )水面往远处( )。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专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

飞得很快——( )

眼睛感觉灵敏——( )

三、指导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案模板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评析: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评析: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评析: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评析: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评析: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评析: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评析: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评析: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评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要就教材而讲教材,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5)播放录像。(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评析:录像的播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这种视觉的冲击会让学生的心灵感到震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评析:第二段和第五段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准重点,防止面面俱到。)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录像)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j=—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评析: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附一: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附二: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xī)。

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象门坎(kǎn)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péng)湃(pài),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案模板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习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溢yì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分(1—2)写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

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习

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4)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5)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习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4)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②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②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

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叉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五、讨论课后题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比较课文)

附:板书设计

夕照

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案模板4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到做人要谦让,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要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再读课文,4、用笔画出不5、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6、然后反复7、练读,8、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9、指10、名11、读课文,12、互相评价。

13、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14、老师板书: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15、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2、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3、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4、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3、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4、学生写字,5、教师巡回指6、导,7、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 二 课 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4、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2、同3、人物不4、同5、的语气。

6、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7、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8、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学习21个汉字,认读其中的9个汉字;会写其中的12个汉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库中的24个词语,并能运用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为“龙”的传人的喜悦和自豪心情。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龙”虽然是传说中的动物,却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在读中体会作为“龙”的传人的喜悦和自豪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字词卡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龙”,认读生字词

能力目标:根据课文内容正确朗读和理解,准确认读生字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与“龙”的渊源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流利朗读中解决生字读音

教学关键:读中理解,理解助读

教具:多媒体、生字卡片、地图

课前活动:谈有关龙的话题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导读课文

3、指认生字,运用词语

巩固知识:观看电影中有关龙的片段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语系词语库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学习会写字,运用部分词语,学习句子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一条主线朗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与“龙”的渊源

教学重点:感情读课文,会写字

教学难点:根据段落内容感情读

教学关键:读中理解,理解助读

教具:多媒体、田字格小黑板或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讲授新课: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2、引导感情读课文,按照“象征的主线”导读课文

3、学习句子

4、指导会写字

巩固知识:引导朗读课文竞赛

布置作业:

1、练习背一背课文,写一写写字本中的汉字。

2、收集一些课外的“龙”的知识,包括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述课文,积累词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关键:以趣导入,突破难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发表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龙”的知识或者成语

讲授新课:

1、说明自己喜欢“龙”的原因:。

2、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会抓住垄的哪些特点来介绍

4、巡视参与复述

5、积累词句

巩固知识:组织成语擂台赛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的内容

2、完成自读课本中相应的课文朗读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