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通史知识点

发布者:杪夏十久 时间:2023-10-23 13:37

高中历史通史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自己按通史的形式整理一遍思路会顺很多,复习的时候也比较容易理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通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通史知识点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出现磨制石器、陶器、纺织品。

三皇五帝时代:出现农业、畜牧业,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夏朝:出现城市、青铜器,进入奴隶社会时期。

商朝:出现甲骨文、青铜器、城市等,进入高度发达的奴隶社会时期。

西周:出现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等,中国进入全面奴隶社会时期。

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中国奴隶社会逐渐瓦解,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等,开创了中国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汉朝:继承和发展秦朝的政治制度,推行察举制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三国时期:出现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著名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现象,佛教在中国盛行,中国开始进入佛教文化时代。

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大运河等伟大发明和文化成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中国开始进入南方经济时代。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朝:出现郑和下西洋等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盛况,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出现了康乾盛世等繁荣景象。

近代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

现代史: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高中历史通史必背知识点

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神农氏“制末耜,教民农作”,标志着中国农业的初步形成。同时,人们还使用简单的石斧、木耒、石铲、骨耜、石镰等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原始社会的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者是禹。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其建立者是汤。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其建立者是周武王。在周朝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著名思想家都在这一时期诞生。同时,各国政治家和军事家也开始互相竞争,争夺领土和资源。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变动的时期,铁器、牛耕等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建立者是秦始皇。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车轨等标准。秦朝还修建了万里长城等伟大的工程。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发展了大一统的帝国体制。汉武帝时期,汉朝疆域达到了极盛,丝绸之路也得到了发展。

三国到唐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繁荣的时期,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选拔制度树立了榜样。唐朝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如李白、杜甫等。

宋朝到清朝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其商业、手工业和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如王阳明、李时中等。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者为满族人。清朝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文字狱等政策,这些政策导致了中国社会的长期停滞不前。

以上是高中历史通史知识点的主要内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发展阶段,以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和成就。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对中国历史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高中历史通史知识

一.原始社会

传说神农氏“制末耜,教民农作”,对许多种野生植物的用途和栽培方法进行了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成为农业的始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木耒、石铲、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工具。

中国古代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牛、鸡、狗等。

从二里头文化(原始社会后期)开始。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距今约4800年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有丝织品。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和商朝

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遇事必定要占卜,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2.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度

公元前l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大举实行分封。

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北)。以的直接驻地。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异姓诸侯国包括分封的功臣、古老的附属国,还有一些新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殷商旧族。

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服从周王室的.政令,并承担各种义务;在军事义务方面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还有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的义务

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问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地位最尊贵,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的血缘系统称为大宗。

在一般情况下,周王以嫡长子承位,历代的周f都是大宗。历代诸侯也由嫡长子继承,历代的卿大夫和十也是如此。

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周王的兄弟受封为诸侯,诸侯之兄弟受封为卿大夫,卿大夫之兄弟受封为士。士的长子为士其余为庶人。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其余以此类推。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上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宗法关系有利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3.夏商西周的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等。末、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商周时期,以沟洫将耕地分割成方块田,呈“井”字形,故称“井田”。井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2)手工业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已相当成熟,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丝织业产生并发展起来。

早期的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集中在官府设市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不计成本;集中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一起工作。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3)商业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

周朝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官府服务。

高中历史通史知识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

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士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宣布“除井田,民得卖买”,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2)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木、石制的农具。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等。

(3)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从此,“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兴起。小农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也十分普遍,“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下,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家庭手丁业的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有很少一部分也会进入市场。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1) 私营商业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2)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

早期商业的发展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但商业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商鞅为政,奖励耕战,实施了一系列重农抑商措施。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重本抑末,一是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二是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国家独占山泽之利,实行盐铁官营。

高中历史世界史知识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1、市场经济模式

以英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对市场不加干预,认为市场自身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注重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展、两次工业革命等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成为市场的主导。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这样,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建立(英法美和俄德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亚洲除日本外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又重新受制于列强)。

2、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政府通过法律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措施与凯恩斯主义基本一致。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限制投资和消费。在社会政策方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时期重点是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也导致片面、僵化等一些弊端。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欧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5、关于经济发展的一些认识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在古代,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并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方人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逐步建立了世界市场。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大增,并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与调整的时期。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历经坎坷,其国力一度与美国抗衡,但由于政策失当,导致了联盟的解体。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各种地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纷纷建立,世界经济出现许多新变化。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