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子的记叙文初二作文

发布者:古莲花池 时间:2022-11-16 06:33

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样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可以是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或是发现他人好的一面加以学习,或是发现他人坏的一面反省自己有没有再加以改正。下面一起来看看以人为镜的记述文作文吧,希望大家喜欢。

以人为镜子的记叙文1

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不错,有谁不爱自己。再丑的人,照镜子时也能看到一个美丽的自己。所以,女人们总会在镜子面前抚首弄姿、扭妮作态,爱镜中的自己,更爱以假象示人。照镜子看出自己的相貌,即使脸是歪的、鼻是斜的,看惯了,就不觉得有多歪了,反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帅”。以至于有人觉得镜中的人,就是自己爱的那个人。这没有办法,就像外国的狂欢节一样,人们都带着假面具,谁也无法参透对方。

照镜子的人偏爱“镜中人”,这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你反对也没用,难道让大家不要照镜子,把镜子给毁了不成?他们已经习惯看着镜子里面“帅气”或者“美丽”的自己了,哪里可以接受其他意见?

相比“以铜为镜”,我更喜欢作文‘以人为镜’。我并不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女孩,也不是什么很聪明或者有什么过人之处的女孩。正因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与他人相比,可以知道自己怎么样,差了,好了,或者是还有哪些不足。所以,我经常拿班上的同学、朋友来作对手。一次考试完毕,一个活动结束,一幅作品展示,我都会拿他们跟自己比一比。比赢了会得意,比输了也会“羡慕忌妒恨”,甚至当对手跟自己旗鼓相当的时候,也会琢磨一番自己弱在哪里。

也许,你觉得我这样做太俗气了。没错,我就一小女子,也不是什么圣母。出来没有想过拯救世界,更没有想过什么呼风唤雨。也许有时候曾经奇思妙想过,但是,这些都是虚假的不是吗?

我唯一想过的就是与他人相比,有一天能渐渐超过他们,直到我在这个世界有着一席之地时,我就成功了。

以人为镜子的记叙文2

古代的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整理自己的仪容,明白自身的得失,做更好的自己。

我的镜子,是一个6、7岁的日本小男孩。那一次我们一家去游日本,来到了日本迪士尼乐园。这里到处都是大人领着小孩,热闹非凡。在排一个长长的队伍时,我等得很烦,就和姐姐玩起了微型抓人游戏。姐姐大声喊叫着顺着栏杆跑道一边,我也大喊着追了过去。不知不觉中,我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离我们好远啊!就在不远处,有一个男孩拉着妈妈的手,静静地站在妈妈身旁,随着队伍挪动。他默默转头注视着我们。他的眼里活跃着一种羡慕,隐隐还透着一点不认同。我渐渐注意到了他的目光,动作一点点慢了下来。姐姐又嬉皮笑脸地捅了捅我,她也停了下来。我们一下子安静了,都学着小男孩的样子一声不吭、挺直后背跟在妈妈左右两边登上了游戏小车。

在日本的几天,我感受到了日本人的讲文明懂礼貌,尽量不为自己的事情打扰别人。回国以后,我也看到了国内不文明的事情:在公共场所喧哗,排队时拥挤无秩序,随处乱扔垃圾……我也有过这样的行为,而不认为自己错了。日本又是那么安静、干净,让人舒服。我要时时记住那个日本小男孩,时刻提醒自己要做有礼貌,懂规矩的好孩子。

以人为镜子的记叙文3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得失,以身边的人作为借鉴反省自己的行为。

人通常是无法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上帝视角看待他人的行为时通常能很容易发现他人的问题和缺陷。可当相同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鲜少有人能察觉了。这就是“以人为鉴”的意义。它能帮我们消除盲区,客观审视自己,从而提升自我。

《周易》里有“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其实古来有很多见贤思齐的语录和例子,无不警示我们自我反省,像榜样看齐。勾践卧薪尝胆,以范蠡为师,终成霸业;韩愈感叹“圣人无常师”,其实我们不断向他人学习;清朝统治者狂妄自大,不懂得向他国学习,惊醒时却为时已晚。终身学习,向他人学习,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为“人类的伟大,正在于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自己。”朱熹认为格物可以致知,而在我看来格他人之行亦可以致知。

学习他人、以人为鉴的根本目的在于窥探自我,提升自我。巴金的《随想录》之所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是因为其对于自我的剖析与反思,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而我们,则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类比自己来剖析自我。二者目的相同,途经不同而已。换句话说,对他人行为的判断,正是提升自我的方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了判断之后,能否实践就变得至关紧要了。看到好的行为,我们要学习,要吸取;看到不好的行为,要反省自己是否做过,今后如何规避。只有这样,“见贤思齐”的真正效用才得以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明得失,更要得其得,失其失。这样将知行合一,我们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以人为镜子的记叙文4

李世民曾经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我身边,恰好有这样一面明亮的镜子。

他的名字叫做王文博。他五官端正,留着精神的短发,脸上总是挂着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他的学习成绩与我不分伯仲,所以我一直很排斥他。直到那天,我从这面镜子上看到自己的问题……

那天,不知什么原因,班里的两个同学大打出手,引得许多同学前来围观,却没一个人敢上去劝架。这时,他面带微笑地走来了。我心想:“这家伙也来凑热闹了?”结果,他一见这混乱的场景,就脸色大变。比我还要矮上五六厘米的他径直冲进被人群堵得水泄不通的两个肇事者中间,使出浑身的力气,推开了他们俩,皱着眉头说:“你们冷静一下,有话好好说,暴力解决不了问题。”他一边做手势,一边不慌不忙地讲了下去:“所以,你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矛盾?”两位同学就在他的引导下,逐渐平静下来。

接着,他又笑眯眯地将两人分开,再分别询问他们事情的起因。原来,在跑步时,这两人的速度无法保持一致,便开始互相挖苦讽刺对方。接着,挖苦愈演愈烈,最后成了无休止的对骂。再过一会儿,他们俩就扭打在一起了。

了解完情况后,他叹了一口气,拉着这两个同学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然后弯弯唇角,说:“你们各退一步,给对方道个歉吧。”他们俩顿时羞红了脸,小声地和对方说了声“对不起”。这时,他又扬起了明媚的笑容,腮帮上露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两位同学似乎也被他感染了,不禁露出了微笑。他便左右两只胳膊各揽过来一个同学,说:“说完对不起了,我们还是好兄弟。”就这样,这件事被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从此,我对他的敌意和排斥变成了敬佩的目光。虽然在学习上我们不相上下,但在为人处世上,他远胜于我。因为他遇事冷静,有正义感,刚好折射出了我身上的种.种不足。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就像一面面镜子一样,有的折射出你的优点,有的折射出你的缺点。我们应该以人为镜,看到真正的自己,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人为镜子的记叙文5

我需要一面镜——以人为镜

找一面镜子,认识自我;洗掉脸上的粉饰,摘下我们的墨镜,去真正端详一下镜中的你。

“粉饰”“墨镜”,不是在改变自己,完善自我,而分明是在逃避自己,不敢正视镜中的自己。富兰克林说:“在做每一件事前,要充分认识我们自己。”这句话是多么的深刻啊!

找一面镜子,认识自我,这是非常重要的。说一个孔圣人的故事,也许对这面镜子的重要性会记忆犹新。孔子生逢春秋战乱,各路诸侯混战不息。孔子和弟子颜渊逃到荒野,三日不进米水的孔子已无力行走,躺在荒天野地里。幸好弟子颜渊讨得一些米。颜渊生火煮饭,孔子闭目养神。当孔子闻到饭香,馋目圆瞪时,却发现弟子偷吃。事后孔子对颜渊说:“刚才我梦到亡父,想用这米饭来祭奠他老人家,不知这饭干净否?”颜渊答道:“不干净,刚才有烟灰落入饭中,怕丢掉可惜,就吃了。”孔子懊悔莫及,感叹道:“吾不知人矣!”从颜渊这里,孔子找到了认识自我的那一面镜子。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他从魏征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统治时所出现的全盛局面正好成了唐太宗找到了自己的最好证据。相反,有些人的举止却未免太令人可笑,楚国的灭亡,是因为丢掉了屈原这面镜子,而宋王朝丢掉了岳飞这面镜子,其结局可想而知。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教训,而这教训是深刻的。做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总之,一句话——勿让后人复悲今人。

以人为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以人为镜,这是人生交给我们的使命。人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的不仅仅是他人,还有你自己,还可以观照整个社会,整个历史;这面镜子照亮的不仅是脚下的路,而是前面的未来,前面的人生。拿着这面镜子,我们就有了信心与勇气,拿着这面镜子,在前面的路上就不会走错误,走弯路。

以人为镜,认识我们自己,前面就会有鼓励你的掌声,就会有献给你的鲜花。成功路上,找一面镜子与你同行。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