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

发布者:天使的脚印 时间:2023-10-23 13:38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

1、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BC = AC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CD = AD CB

2、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3、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4、、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5、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6、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二、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说明:

(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初二化学知识点

1、将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区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3、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这句话对吗?

4、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都用它来灭火 这句话对吗?

答:

1:有水倒吸入试管。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就将水压入试管。

2:用三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有这三种气体的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该气体是氧气;若无明显变化,则该气体是空气。

3:这句话是错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紫色石蕊试剂是酸碱指示剂,它遇酸溶液则变红,遇碱溶液就变蓝(是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固体,气体都不行)。二氧化碳是酸性非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如下:CO2+H2O===H2CO3。而二氧化碳本身是一种气体不能是指示剂变色。

4:一般来讲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有一些物质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继续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如镁就是一个例子,因此这句话说对也对,说错也错。

初二化学必考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物质的组成和原子团: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常见物质的颜色: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固体物质的颜色主要有红色固体:铜,氧化铁;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淡黄色固体:硫磺;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白色固体有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4)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