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言与行的作文最新

发布者:拔剑长空 时间:2022-11-15 14:59

美妙的言行,才能开出得体的花朵;得体的言行,才能结出胜利的果实;胜利的言行,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言必行,行必果,信守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亲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三言与行的作文,欢迎阅读!

高三言与行的作文1

陆游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此观之,欲解决问题,不可脱离实际,泛泛而谈。惟有亲身经历,才能领略其精髓,行胜于言。

三国时期,刘备为灭曹兴汉,四处求访贤明之士。后经徐庶等多人推荐,前往隆中拜访孔明。尤其是在第二次拜访时,天气十分严寒,但刘备依旧不畏艰难前往。最终,他以诚心打动孔明,出山相助,刘备赖其力而成就霸业。刘备之所以能打动诸葛亮,并非是通过大肆宣传如何敬重孔明,而是用行动表明诚心。否则,就不可能有日后感人泪下的《出师表》,也不会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之语,甚至能否出现蜀汉这一政权,恐怕也很难说,刘备的行动助自己成就了帝王之业。

“尘封”四十年的河南老英雄李学祥,战功卓著,却从不夸耀,隐姓埋名。他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优越条件到农村搞建设。他总关心别人的需要,从不提出要求,他以自身的行动,表明自己对国家、对党和对人民的绝对忠诚,不像现在某些明星和商人,在电视上宣传自己如何关心困难地区,捐了多少款。李老先生的行动使他们的言语黯然失色。他就像黑暗中的一支蜡烛,带给人以光明和温暖,他的行动深刻诠释了“行胜于言”的道理。

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他在发明电灯时,遭遇无数次失败,他也因此被别人嘲笑。但是,他并没有去和那些人争论,仍然孜孜不倦的努力。最终,他点亮了人类第一盏电灯。他并不是通过言语来击败别人,而是用行动,用行动取得成功,给那些无聊的人以迎头痛击。倘若他当时只顾一味和别人争论而不加以行动,那么结果只能是他什么也没发现成功,成为人们的笑柄。由此可见,真正的强者不是语言的巨人,而应是行动的巨人,是一位实干家。因为通过行动所成就的事实往往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人们只相信亲眼所见。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那“实”正要由行动来创造。行胜于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行在辩后,即辩要由行来证实。否则,再有力的话也难让人信服。行胜于言,永恒不变的是真理。

高三言与行的作文2

行,是一种态度;言,亦是一种气魄。

君子应当是行与言的双合体。言能增添君子的魅力,行能增强人们对君子的认可度。唯有勇于言、敏乎行才可谓真君子。

“讷于言而敏于行”往往容易让人联想到诸如不自信等字眼。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人才济济,不论你如何才华横溢、天赋异禀,如果你不说、不展现自己,何来伯乐发现你这匹千里马?不说,只做事,亦多了一份不计后果损失的自在。你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以闭口不谈志向进而换取失利时的淡然,选择默默吞没失败的苦果,以避免周遭异样的眼光。不言,竟也成了一条退路。“讷于言”虽貌似“敏乎行”,其实哪可谓真君子?

真正的君子敢于言,亦敢于行。他们不怕行的结果与言的内容大相径庭,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承担这份失利。他们敢于传达自己的心声,勇于表现自己的志向,他们有这份气魄将自己的'志向公之于众,他们有勇气接受大众的监督。这不仅能让伯乐找到心中希冀的千里马,亦能让千里马在大众的压力下发挥潜能超越自我。君子当是口的巨人,君子当是行的高标。正所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君子就该有敢于言的气魄,坦坦荡荡做人,光明磊落行事,自信、自强勇于展现自己。行始于言,言终于行,失去了言的行便是少了框架的画作,色彩调配得再好又如何,欣赏者只是云里雾里,似这像那,徒增了绘画者狡辩的机会。

君子勇于言而不滥于言,君子有气魄承认自己却也决不虚构事实妄自尊大,为了名利而自夸自卖是为君子所耻的。偏离了行而只专注于言的也不再称之为君子,他们不过是止步于口的幻想家。

君子敢说,但说的都实在;君子敢行,行的也都完美。君子是口的巨人,但不是虚荣的幻想家,君子是行的高标,是言行一致的真君子。言为君子着色,行为君子增加深度。君子是一坛色香味俱全的陈年老酒,香气扑鼻,味道也是一流;君子是一栋庄严堂皇的宫殿,外观壮丽,内部亦闪亮动人。

勇于言,敏乎行,乃可谓真君子。

高三言与行的作文3

学习了臧克家先生写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深深打动了我。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作为革命家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我认为生活中“行为主”、“言为辅”,我也想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这一天,上英语课时,郜老师说:“先做一下练习。”大家认认真真地写,唯独小曾在柜里找来找去。我看到小曾桌上没有笔,“难道她的笔不见了吗?”我便拿起我的备用笔给小曾,小曾十分感激地拿着笔奋笔疾书起来。我也一言不发的快速写题。

默默帮助,不值一提。我这样做,好友也是!前些天春雨绵绵细如丝,小龙和小林在雨中左顾右盼,原来两人都没有带伞,正好我和小曾撑着伞经过那里,看到小龙和小林没有伞,立刻挥手招呼她们:“快、快、快躲到伞下。”小龙和小曾顶一把,我和小林也顶一把。我们便在雨中聊起来。渐渐地雨停了,大家各回自家、各找爸妈。

互助的我们,有时会有语言冲突,甚至可能引起肢体冲突。

“看!”班上的人大叫起来,我急忙赶过去一看,原来是两位同学吵起来了。我先挤进去,将她们分开。严肃地把声音提高八度:“你们先回自己的座位,冷静、冷静——”。我特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她们自知理亏,马上回座位了。我想这样还不行,于是去跟其中一位同学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是一个集体,一定要团结。”这位同学慢慢地冷静下来了。我又去劝另一位……她们都冷静下来,并互相道了歉。我才长舒了一口气……

我是这样说同学,我也是这样做的。上课时,除了回答问题,老师讲话时,我从不插嘴;下课时,与人见面我一定会主动问好。看见有人随地扔垃圾我一定会随手捡起;我从不让我周边的人说脏话,希望人人都文明。

言行一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从自己做起,影响他人,希望量变引起质变,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那我们整个民族的素质也就提高了。

高三言与行的作文4

言,是行的先导;行,是言的实践。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行之魅力,远胜于言。

有人说,行胜于言已经过时;也有人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酒好也要会吆喝;还有人说,机会总是青睐主动出击的人,再优秀的人也要学会自我推销。

行胜于言过时了吗?没有。有的人,喜欢把言与行本末倒置,光说不练,“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光打雷不下雨”,甚至“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最终落得个害人害己的尴尬局面。寒号鸟,得过且过,不肯盖窝,重复着哀号:“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结果在夜里冻死了。只说不做,多说少做,这种人恐怕与寒号鸟没有区别。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三国时期马谡言过其实,导致街亭失守。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言过其实,夸夸其谈,多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行胜于言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古之圣贤,反对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提倡“行胜于言”。孔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他躬身历行,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语言的巨人,而是行动的巨人。他们行在言前,只有黄牛的默默无闻,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等到成功以后才说,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爱国诗人闻一多,是做了再说,甚至是做了也不说。他从写诗转向古文史研究后,足不出户,目不斜视,只有“漂白了的四壁”陪伴左右,终于写出《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投身大漠戈壁研究原 子弹和氢弹。他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牺牲后,他的事迹才被世人传颂。他们都深刻诠释“行胜于言”的道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巧干拼命干,才能干出成效、干出精彩、干出业绩。

高三言与行的作文5

言与行,常常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见言与行的紧密关系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

有的人,喜欢“言”在“行”前。豪言壮语,意气风发,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气势,但是,却常常有言无行,使人只听到“雷声”却不见“雨点”;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个尴尬的结局,留下笑柄。这一类喜言少行的人可谓是爱好形式,不重内容或是自负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们行动前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只有孺子牛的干劲,却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待正果修成,事物圆满之后才放出言论,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这一类喜行少言的人可谓是实干家,脚踏实地,认真处世,他们的“言”可算是一字千金,货真价实。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们志向明确,意志坚定,态度认真,行动踏实,坚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称之为说一不二,对自己的言论认真负责的行动者,他们与那些“大炮”们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于沉默,甘于退化。他们毫无进取之心,冷眼观世界,恹恹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状,渐渐进入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这类人只能被认为是在慢性自 杀,消极沉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百年前,大诗人陆游便悟透了这个道理。在我看来,行便胜于言。一个伟人的成功并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于纸上的。一个人的豪言壮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将其表现出来————从现在行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苏轼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者。所以说,不努力怎能成功,不行动怎能会扬志。一肚空话,一纸滥文,又有何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于“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注释。从一个人对待“言”与“行”的态度就可以看到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也就能看出他的人生的成败与否。

“言”与“行”,永远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