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高三读后感最新

发布者:春天来临 时间:2022-11-15 14:51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在他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亲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童年》高三读后感,欢迎阅读!

《童年》高三读后感1

童年是彩色的,是每个人一生中绚烂多彩的一幅画,在亲情友情的滋润下生根发芽。读完高尔基的《童年》后,我不禁为阿廖沙感到惋惜与不平。阿廖沙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大相庭径,他的童年时灰色的,黑色的,看不见希望的火光。

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从此,无忧无虑的生活结束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这个家,与其说是家,倒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在外祖父家,两个舅舅自私贪婪,对阿廖沙使尽坏心眼。曾经有一次受到舅舅的唆使,把白色布染成了蓝色,遭到外祖父的一顿毒打,最后昏厥了过去。阿廖沙在外祖父和舅舅那里并没有得到一个年幼孩子应得到的关心与呵护,而是遭受着白眼不屑和鞭打。阿廖沙用他那幼小的心灵来默默承受着这一切,默默承受着这个“家”,默默承受着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

虽然阿廖沙的外祖父和舅舅们被金钱利益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双眼,亲兄弟,亲父子之间尔虞我诈,但是在这长长的黑路上,阿廖沙的外祖母却给予他人世间最美好的一份感情——亲情。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善慈祥,给阿廖沙讲上帝的天堂,鬼娶媳妇的故事,还向阿廖沙讲述父母年轻时美好的恋情。外祖母会常常教阿廖沙做祷告,祈求上帝把生活变得好一点。外祖母对阿廖沙的这份爱犹如在黑暗中的一束光亮,让阿廖沙看到了毫无瑕疵的世界。

不仅有外祖母,还有小茨冈——阿廖沙的好伙伴。在其他人都瞧不起阿廖沙的时候,小茨冈却陪在了他身边听他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小茨冈在阿廖沙被外祖父打的时候,替他挨那顿鞭子,护在他的身上。尽管这样,会引来两个舅舅的强烈不满,但是小茨冈仍旧如此,成为阿廖沙的第一个伙伴。阿廖沙童年的友情一般是小茨冈给予的,另一半是阿廖沙的忘年交——房客“好事精”给予的。好事情是一位借住在外祖父家的房客,他热爱科学,喜欢实验探究,与阿廖沙彼此知心,成为了忘年交。

但是,这段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后来阿廖沙的外祖父与外祖母闹分家,外祖父破产,自己的母亲死了,外祖父养不起他了。面对这一切的世事变故,年幼的他在巨大打击之下,独自去人间混口饭吃了。

在高尔基的笔下,阿廖沙的童年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的眼前。这个充满着小市民习气的家中,无疑是当时俄国社会最下层人民受到贫苦的小缩影。许多贫苦人民为了一丁点利益好处去争夺,满眼写着贪婪,暴露出自私的本性。而阿廖沙在童年中得到的爱却远远不及这个家,这个社会给他带来的痛,他对一切事物的爱渐渐被恨所代替。一个幼小的孩子最纯真的心灵也被这黑暗残暴的社会所玷污,看不到原本的人性之美。但他却畏惧之余,孤身一人去面对,这令我深深地震撼。

比起阿廖沙的童年,我们的童年那是无比幸福的,在吃穿不愁的家庭中长大,被无数份关心包绕着。每当遇到挫折踌躇犹豫时,阿廖沙的坚强与不屈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前行呢?

《童年》是一本好书,教会了我许多。

《童年》高三读后感2

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从《童年》这本书来可以看出,高尔基的的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暑假里一个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童年》,高尔基的悲惨命运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他的父亲在他4岁时便因病丧生,母亲带他回了外公家。但他的外公却是一个自私,性情暴躁的染坊主,一次又一次把高尔基打地昏迷过去。他的外公手下有大量的资产,因此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父亲手下的财产,毫不顾及手足之情,争的头破血流。在这种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呢?

高尔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成长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不过,高尔基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而且对高尔基格外疼爱,让高尔基寒冷的心感受到爱的温暖,正义的存在,让高尔基从小立志,钻研文学。

高尔基的外祖母用爱孕育了这颗幼小的种子,给他以生命的力量和养分,使他变成了参天大树。在黑暗的逆境中会有一束灿烂的光明在等着你,只要对光明还有希望,就算是一点微弱的烛光,也可被放到无限大,照着你的未来。外祖母就是这光明照耀着高尔基前行。

读完这本书,想着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我的心情十分压抑。我们不会有高尔基那样悲惨的童年,不会被挨打,甚至连打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更别说用鞭子抽了。我们能快乐的学习,尽情玩耍。任何举动都不受约束。我们有奢侈的生活享受,衣食住行都不是我们所担心的。但是我们是否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尊重父母的汗水?遇到挫折,是否具有高尔基那样的意志力呢?

高尔基的童年经历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勇于挑战逆境,不要畏惧生命中的黑暗期。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多少在黑暗中仍保持自己的信心,等待救援,最后他们的光明不也来到了吗?又如著名作家史铁生,他双腿瘫痪,上帝把它置于命运的深渊之中,不管不顾,但他不也书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吗?

上帝在关上你的一扇门的同时,也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这就是上帝对你的恩惠。我们要善于从这扇窗中,寻到生命的出口,创造生命的辉煌。

《童年》是一本好书,童年一读,终身受益。

《童年》高三读后感3

童年是什么样的?童年理应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五彩缤纷、幸福快乐。然而,对阿廖沙来说,他的童年是灰色的,苦难、悲惨;却也不乏微弱而亮丽的光芒。

阿廖沙三岁时丧父,母亲把他寄养在染坊业主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还有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的外祖母。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在书中,阿廖沙是不幸的,周围的人是不幸的,社会是不幸的。19世纪的俄国,底层人民麻木不仁,高等贵族贪婪腐败。即使是心地善良的人,也会在生活的苦难及社会的压迫下堕落。小茨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乐观、俏皮、活泼、善良。他是外祖父最得力的助手,连两个舅舅都对他青睐有加,外祖母和葛利高里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因此,阿廖沙和他成为了好朋友。小茨冈的出场仿佛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一缕阳光射进了那个空气污浊、争吵不休的家庭。但是后来,在小茨冈赶集归来时,阿廖沙听外祖母说,小茨冈的一大半东西都是偷来的!而面对这一现象,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不但不制止,反而大加赞扬,导致小茨冈把这种可耻的行为当做一种消遣。最后小茨冈死于非命,两个舅舅却毫无一点同情心。真是人情淡漠,令人唏嘘不已!

但阿廖沙的童年虽然如同暗淡的黑夜,可也不乏明亮的烛火。他的外祖母是个乐观开朗、心地善良的老人。她充满活力,总有讲不完的故事和唱不完的歌谣。她虔心信奉上帝,渴望去到那个光明、美丽的天堂。也就是她教会了阿廖沙在困境中充满希望。故事的最后,阿廖沙走向了人间……

阿廖沙的童年是怎样的呢?是苦难、悲惨,有时也能得到一些温暖的。“此时虽是黑夜,前方仍有光亮”,这些经历,也成就了以后的高尔基!

《童年》高三读后感4

童年,是儿童纯真的伙伴;童年,是儿童快乐的时光;童年,是儿童生命的喜悲!但对于阿廖沙,他的童年却是悲惨的,痛苦的。我们的童年和他相比,差别真是太大了。

《童年》这本书主要讲了阿廖沙从3岁到10岁这一期丧父,母亲改嫁。他随着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和慈祥的外祖母在一起生活的童年时光。

我合上书,眼眶中有一些热泪。阿廖沙的心里覆盖了一层层阴影,幸运的是他的心理有没有因此玷污。在黑暗的背面,有一群散发着光芒和正直的人,给予了阿廖沙关怀和温暖,赐予他信心和力量,使他的心灵不被扭曲,让他相信未来是充满光明的。

在他童年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她的外祖母。她乐观、善良、为人正直、最有光辉的一个人。她总相信善一定会战胜恶的。她知道许多优美的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她用爱开阔了阿廖沙的视野。

我非常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孩子。现在所有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掌上明珠,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我也不例外,我的妈妈甚至连盛饭也不让我做。我非常喜欢自己的童年。因为我的童年充满光芒和希望。

对比阿廖沙的童年,我们无比幸福。所以,我们面对一切困难时,应该有信心,有勇气。我们要相信黑暗一定会过去,曙光也一定会来临的。只要我们拥有正直、勇敢和乐观,就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

《童年》高三读后感5

读过《童年》这本书后,我不禁感慨万千。

高尔基三岁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在家里受尽了歧视和侮辱,后来母亲又早逝。外祖父辛苦经营的家业又破产了,连小学都没读完的高尔基被迫外出谋生,一直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但一直有求学欲望和顽强毅力的他一直没有气馁,终于在24岁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问世了

本文一共有十五章,分别是:失去父亲、来到外祖父家、节日之夜、祸从天降、两舅分家、噩梦一场、两个上帝、房客“好事情”、彼得大伯、妈妈归来、外祖母讲故事、绿老太婆、上学的日子、喜欢自由和走向人间。

我最喜欢第一章,失去父亲:父亲躺在地板上,母亲在边上哭,外祖母一边哭,一边把我往父亲那里推,我感到胆怯。外祖母对我说,“快,跟爸爸告别吧,孩子,他还不到年纪,可是他死了,你再也别想见到他了,亲爱的。”我还从未见到过大人哭,感到又别扭又害怕。

这篇文章主要靠诉我们:即使家里再怎么贫穷、没有地位,也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