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思想政治下册知识点汇总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高三思想政治下册知识点,来欣赏一下吧。
高三思想政治下册知识点汇总1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高三思想政治下册知识点汇总2
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宏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怎样坚持从实际出发)
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及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实事求是)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宏观)
6.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10.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宏观)
11.矛盾的对立统一(宏观、微观)
12.矛盾的普遍性(宏观、微观)
13.矛盾的特殊性(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分析的重要性)
1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
1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宏观)
19.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宏观)
20.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2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宏观、微观)
2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2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2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宏观、微观)
2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宏观)
2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微观)
27.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宏观、微观)
高三思想政治下册知识点汇总3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须要记的重点是:
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替代品和互补品、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成功的三个做法、就业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税收、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必修二“政治生活”必须要记的重点是: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公民的四种民主参与方式、国家机构的体系、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原则、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政协的职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权国家的各种“权”、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及其障碍、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
必修三“文化生活”必须要记的重点是:
文化的力量(一共八大句,来自第一课和第二课)、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须要记的重点是: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其坚持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性质和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的三个性质、实践和认识的五句话关系、认识的三个性质、真理和谬误的关系、联系的三个世界观内容、联系的两个方法论内容、发展的两个世界观内容、发展的两个方法论内容、矛盾的实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和辩证否定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观点、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