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阅读参考。
1、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1)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2)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促进欧洲国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3)造纸术、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需求。(2)《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3)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道路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经过: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加马开辟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2)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3)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三洲进行殖民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局面。(5)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的传统观念。(2)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
英德关系
(1)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2)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打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20年代在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问题上,英国偏袒德国;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对德提供贷款,扶植德国;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30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对德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莱茵不设防区不予反击;对德入侵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却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8)二战爆发后,英国逐渐坚定了反法西斯斗争决心: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参与发表华盛顿26国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战胜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北非登陆迫使德意军队投降;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相继参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9)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在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高二历史知识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2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 a)
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
2、武昌起义的爆发(a a)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成立(a a)
(1)概况: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2)政权的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b)
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内容:①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制度),②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三权分立的原则)
意义:①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 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 c)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①_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年的君主专制体制,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3.3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b b )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过程: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初步成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①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一大”(b b)
召开:1921.7.23在上海召开。
内容:①规定党的任务_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a b)
概况: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革命纲领):_阀,_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意义: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国民革命(1924——1927)(a b)
(1)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兴起(标志——国民党一大)
合作原因:必要性:工人运动受挫教训可能性: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高潮(1926年):
目的: _阀,除列强和统一中国。
结果:从珠江流域_江流域,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国民革命的失败
标志: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失败原因: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主观(主要原因):中共缺乏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4)国民革命的意义:是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_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5)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5、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1927(a b)
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_一枪;
秋收起义:毛泽东发动;起义受挫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井冈山进军。为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正确道路。
6、红军长征及其意义(a b)
原因:根本原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过程: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成功实现战略转移,为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
7、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的胜利(a b)
三大战役:1948年底——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军事基础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被、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b c)
标志:新中国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意义:①改变了广大人民的地位:结束了受奴役受剥削的历史,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③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世界民族运动发展,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经验: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苏联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成长,打破了数百年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如对苏联、中国无一例外地采取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等手段试图扼杀之,但事实证明它们失败了,从此世界出现两种制度共处的局面。尤其是二战还提供了反对法西斯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结盟的新经验。二战结束后两大社会制度冷战、缓和、激烈竞争、和平共处,贯穿于当代世界的全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包括一战后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30年代的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二战后超级大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其集中表现形式为先是从列强争霸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间的矛盾到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美国与欧洲联盟、日本间的矛盾以及欧洲联盟内大国的争斗。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对宗主国的殖民剥削和政治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以及二战后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斗争。在当代世界,新兴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对抗关系发展到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协调的关系。
(4)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苏联实行社会扩张政策和大国主义、老子党立场,在社会主义国家与兄弟党之间,出现了苏联的控制与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反控制、反霸权主义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并一度出现像1968年的苏联武装侵略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苏中边界冲突事件等。
高二会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基础知识
维新派的代表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王韬、郑观应。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
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抨击顽固派,阐述变法图强的道理。
4、“公车上书”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_。
5、资产阶级维新团体和报刊
1895年,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成立,并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是维新派最重要的报纸,南北呼应。
6、戊戌变法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1898。6。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变法开始。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失败:经历103天,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执掌政权,废除新法(只保留了京师大堂等),史称“戊戌政变”。谭嗣同等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影响:变法虽没有涉及维新派所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订宪法等到主张,仍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和支持。
7、义和团运动
成员:贫苦农民为主。
兴起:山东。
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但带有笼统的排外倾向。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由西摩尔率领,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联军司令部,统治北京城。义和团在廊坊、天津等地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重点知识
19世纪末,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的三个问题、论战的结果和意义。
三个问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提倡西学。
这场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教条的束缚,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活动
在广州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思想。(2)著书立说:康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最有代表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到文章。(3)办报纸: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4)上书皇帝:如公车上书,呈〈应诏统筹全局折〉等。(5)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进行演讲、讨论、读书等。(6)通过同顽固派的论战宣传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和失败原因
意义:(1)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2)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失败原因:(1)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结果必然失败。(2)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对变法进行镇压。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4、《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内容:(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拆毁北京至山海关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4)惩办反帝斗争官吏,禁止中国人民反帝组织活动。(5)改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历史背诵技巧
1.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然后记诵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节,如自强运动分为三阶段,辛亥革命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两个时期。至於枝节琐事,似非会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