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初三《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欢迎阅读!
初三《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1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初三《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2
《送东阳马生序》是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文章先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这样,我们不难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家中无钱,向人借书,寒中抄录,而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专心求学。因此,他后来有名望有地位,诗文成就高。
其实,学有所成并不一定要在顺境中、优越的社会年度中、机遇中才能达到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态度。
外国有这们一则故事:贝多芬小时候跟外国的老师学唱歌和弹钢琴,由于贝多芬对弹琴方面有兴趣,学得比较好,老师看好他,并想把自己毕生精力传授给他,但贝多芬的语言跟其老师的有所不同,导致他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贝多芬在那时起,在练习弹琴之余,还要学老师的语言,他很认真——一天有20小时他都在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2个月之后,他根本把该语言学到七七八八了。这样一来,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在世界上有名的音乐家。
初三《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3
“程门立雪”的尊师典故妇孺皆知。勤学好问的杨时有道疑题不懂,便向程颐请教。不料程颐正午休,大雪纷飞的寒冬,杨时为了不打扰先生睡觉站在门口苦苦等候,当程颐出门迎接杨时时,他早已冻成雪人。
宋濂亦是此人,“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先生毕恭毕敬,遇到训斥都不敢反驳,看先生心情好了,又去请教。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代人把老师看成其父母,尊敬、爱戴,对老师言听计从,犯错误,老师用戒尺打他们,他们却不敢还手。时光飞逝,现代社会倡导民主、和谐。老师不能再打骂学生。而社会真正的民主、平等了吗?没有。学生把老师的不再打骂当成他们放肆,为所欲为的筹码。不满老师的批评与老师争执,刺耳的脏话脱口而出。不把老师当父母,却把自己当上帝。
时过境迁,尊师敬师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早已落伍。大家赶时髦、追潮流。爱慕虚荣不仅仅只是大人们的恶习,学生们也是如此。攀比心理日益攀升,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勒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看他人身披绫罗绸缎,配带珠宝首饰却无半点羡慕之意,在当今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傻子,甚至是火星人。
我也是爱慕虚荣的人群中的一员,不是富二代也幻想富二代的生活。每次看到他人穿着明艳照人的服饰,自己也想拥有,虽没向父母提起过,心里却十分不是滋味。可怕的社会风气像病毒一样不断扩散蔓延,侵蚀着我们的身体,渗透到骨髓,令人无法自拔,迷失了自我。
醒悟吧!自以为是的学生,学会爱老师尊敬老师,无论再过多少万年,敬师依旧是潮流。
初三《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4
今天,我们学完了《送东阳马生序》一课,这是宋濂写给他的晚辈的一封赠序。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切感受到了宋濂求学中的苦难和执着。因为执着,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地情况下抄录了一本一本的书来读;可以“趋百里外从乡先达执经叩问”;可以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复……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宋濂成为文学大家。
宋濂小时候喜爱读书,但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就向有书的人家借书,并且亲手抄录。在天气非常冷的时候,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他的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读书。他成年之后,又担心没有有学问渊博的老师教他知识,跑到几百里外,向当地的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追随老师时,他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大雪积了好几尺,他的脚、皮肤都被冻裂了,去全然不知。到达学舍,他不羡慕同舍生饭菜丰富、衣服华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
从中,我体验到了宋濂艰苦的学习过程,勤奋谦虚的学习态度,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也告诉我: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
初三《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
《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千种辛苦万般困苦,并拿后来太学中的条件与之作比,以告诫劝勉“马生”刻苦读书;文章都让人强烈地感到,我们必须珍惜优越的条件,好好学习,然而给予我震撼的东西并不是这一点--是宋濂的执着。
执着的力量就在于此!它足以使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奇迹的产生成为必然!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从《资本论》到《相对论》,从《蒙娜丽莎》到《命运交响曲》,从杂交水稻到克隆羊“多利”,哪一项震撼惊寰宇的发明,哪一项惊骇世俗的创造,哪一种功在千秋的贡献背后不曾凝聚着伟人们执着的追求以及为其付出的辛勤与代价。谁能说他们的成功只是因为幸运之神的垂青,只是一种偶然--也许,由谁来创造奇迹确实是一种偶然,但,创造奇迹的人一定拥有着执着的性格,这绝对是必然!
现在,生活在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就很缺乏执着--对知识,对友情,对生活的执着。很多时候,我们茫然、厌倦、冷漠……花般的岁月蒙上了一层灰色。但愿,但愿大家都能重整心情,寻回心中那份失落的执着!
醒悟吧!爱慕虚荣的人,爱慕虚荣带来的只是无尽的痛苦。像宋濂一样有豁达的心境,以书为乐。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