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的诗句
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的诗句内容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不少的手抄报吧,手抄报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手抄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的诗句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的古诗
1、中秋无月
宋·程珌
常时斗暗犹闲事,无月中秋可若何。
我欲梯云千万丈,取光还月谢羲娥。
2、舟中中秋
宋·释居筒
楼外与楼头,无如一叶舟。
风轻随月走,江远与天流。
好是今宵满,新于曩日修。
水云相汗漫,襟袖独飕飗。
皓采通千隙,寒芒洞六幽。
无枝空绕鹊,有约不惊鸥。
汉掌仍承露,秦貂未换裘。
弗须占蚌腹,已自压江楼。
欲放仪邻老,长随蟾兔游。
一年看晦朔,终不似中秋。
3、中秋李漕冰壶燕集
宋·戴复古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4、中秋
宋·赵希木路
白露漙空万叶飞,生香浑在桂花枝。
一千里月正圆夜,九十日秋才半时。
湓浦风流元亮兴,鄜州牢落少陵诗。
不妨吟尽蟾蜍影,此别分明隔岁期。
5、中秋饮凤凰台上
宋·王遂
天上十分月,人间一半秋。
笙歌传小寨,灯火认层楼。
酒怕初斟满,棋欣未了收。
分明浑似水,只是欠双鸥。
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的诗句
1、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2、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司空图《中秋》
5、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朱敦儒《水调歌头·中秋一轮月》
6、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7、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1、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暮天飞旅雁,故国在衡阳。——朱庆馀《旅中秋月有怀》
12、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3、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
1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5、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6、中秋五日,风清露爽,犹是早凉天。——晏殊《燕归梁·金鸭香炉起瑞烟》
17、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8、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9、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0、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1、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2、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3、中秋十六夜,魄圆天差晴。——张籍《祭退之》
2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5、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8、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29、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中秋》
30、中秋昨夜,明月千里满西楼。——王之道《水调歌头·颢气遍寰宇》
31、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2、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33、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苏轼《南歌子·再用前韵》
34、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5、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中秋节介绍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饮食习俗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可见中秋节当然吃月饼了。
但是根据各地的习俗不同,吃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有吃栗子,吃田螺,吃山芋,吃柚子,吃鸭子,吃南瓜,饮桂花酒,食藕盒子,吃中秋蟹等。但是此次中秋节,据我了解湖南安陵书院举行的中秋节赏月活动很有特色,光吃的就能使你养生归原,名菜如下:临武鸭、东江鱼、洞庭湖大闸蟹、桂阳坛子肉、马田豆腐、永兴香螺、槟榔芋头、沅陵板栗等。
1.吃月饼
“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
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品味家的'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2.吃南瓜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风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吃田螺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3.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4.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也是相当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