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手抄报最好看(精选8张)
清明节手抄报最好看(精选8张)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手抄报吧,借助手抄报可以培养我们动手、动脑的习惯。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手抄报最好看(精选8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手抄报最好看
清明节作文
每年4月5日前后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也叫做踏青节,因为那时是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常常出去踏青,有去爬山的,有去赏花的,他们看到了粉红的桃花,白玉似的梨花和盛开的喇叭花……一到假期,人们都欢天喜地地到外面玩,呼吸新鲜的空气。
清明节那天,人们大部分都去扫墓,纪念死去的亲人,还有一些人折断几根柳条,插在门前,留辟邪,还有人去春游,我看见了茁壮成长的小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漫山遍野,不计其数,弄得那么耀眼,真讨人喜爱,互助友爱粉红色的桃花,远远望去,似乎已经成了红云。雪白的梨花像白玉一样晶莹透亮。盛开的喇叭花,仿佛在“滴滴答,滴滴答”吹着欢快的乐曲一棵棵柳树展开自己的“长发”——柳条。微风一吹,“长发”随风摆,好像在说:“清明节来了!”松树的枝干弯弯曲曲的,像一个驼背的老爷爷,静静地站在那里。白杨树高大挺拔,一阵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好像一位老爷爷在“咯咯咯”地笑。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在一个地方,一些人会做一种吃的,叫清明团子,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个人的。介子推曾帮助过晋文王继承王位,晋文王想感谢他,谁知,他躲进了大山里,晋文王怎么找也找不到他的踪影,只好放了火把想把他逼出来,可是,事与愿违,这火烧了三天,可迟迟不见介子推的晋文王只好上山,他这才发现介子推已经被烧死了,晋文王十分伤心,十分后悔,他下了一道命令,在这天不能烧火,只能吃凉食。以后每年这天,晋文公都来看他,有首诗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时得介子推割肉喂之。为君后,烧山想逼出隐居的介子推,误将其烧死在老柳树下。晋文公定这一天为寒食节,第二年老柳树复活,便又定寒食节后一天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习俗很多,古人在清明这一天除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而流传到现代,大部分地区都只保留了扫墓这一活动。
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意思是“农历三月清明这一日,男男女女都去扫墓,提着酒壶酒杯,坐的轿子、骑的马上都挂着纸钱,道路上熙熙攘攘都是扫墓的人。”
如今,清明这一天,各地都有祭祖扫墓的活动。人们来到先人的墓前祭拜,摆上菊花、水果、糕饼,插上香点燃,女主人在墓旁边写着“后土”的石碑前烧纸钱,有的还会烧纸扎的轿子、房子等。男主人则用毛笔蘸着红漆把墓碑上的字描一遍。之后祷告,请先人保佑阖家平安。最后燃放爆竹,扫墓活动结束。不过,如今,为了安全起见,许多人把放爆竹改成了放礼花筒。人们把供奉过的水果、糕点拿回去给孩子吃,据说能保佑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