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汇报
2023近三年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汇报
近三年来,面对世纪疫情,我们不断调整措施、做好统筹兼顾,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三年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汇报,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近三年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汇报篇1
古人说,大疫不过三年。回首过去近三年时间,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通过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__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自2023年1月8日起实施“乙类乙管”。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
回望近三年的抗疫,我们忘不了国家的守护和“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等的付出,看到了西方“躺平”“甩锅”“双标”无下限,见证了中国“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力量,也更坚定了“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的信念。
从2022年12月26日开始,省会石家庄的车辆迅速增加,早晚高峰又开始出现堵车现象,让人们感觉到“人间烟火气”正在回归。近三年的抗疫故事,注定会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
工会抗疫
“抗疫有你,关爱有我”
2020年9月8日,一段视频在网上被刷屏:北京长安街上,钟南山等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网友纷纷留言: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疫情面前,工会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守维权服务的基本职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工会“娘家人”的温暖,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送到每一位奋战在防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坎上。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省总工会专门下发《关于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职工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开展关爱慰问工作,3年累计拨付疫情防控专项资金5500余万元,推动全省各级工会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防疫一线人员的慰问和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按下“暂停键”后困难职工怎么办?“两点一线”奋战在保供一线和生产一线的职工怎么办?
带着问题做好困难职工帮扶调研。省总工会主动加强与政府救助体系相衔接,坚持以生活救助、助学救助、医疗救助为主体,坚持“脱困不脱政策”,逐渐深化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保持过渡期内政策总体稳定。开展疫情及经济下行影响下职工困难摸底调研,对2018年以来脱困和现在在档的2.5万名困难职工家庭与民政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和入户走访,对低收入职工家庭进行摸排,对5大特困行业部分职工进行走访。截至11月初,我省共有建档困难职工家庭2544户;带着感情开展职工互助一日捐活动。共募集互助金1.86亿元,参加职工323万余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累计发放救助金1.34亿元,救助职工4.26万人,全省两项免费保障项目共救助职工34人,发放保障金49.97万元,有效缓解了患病职工的医疗负担……
社区抗疫
“双报到”“红色物业”助力
抗疫三年,每个人都是这场战役的主角。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省总工会发出“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动员令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倡议后,迅速在全省工会系统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拥护,并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
抗疫三年,本报行政管理部负责人,共产党员、退役军人武英侠,在他家所在的社区当了三年志愿者。从维护“核酸”秩序,到在老旧小区值夜班,社区负责的十多个小区,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他说,从2020年的“红马甲”到今年的“大白”,总有一种再着戎装重上“战场”的豪迈,“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自豪。
抗疫三年,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工会副主席李杰海的战“疫”日记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城市按下了暂停键,社区需要最美逆行者时,短短3个小时,153人积极报名,12名党支部书记、中层干部主动担责,我带领着48名同志挑起了第一天执勤任务……也许是累了,回家的路上呼吸着空气,感觉畅快了许多,竟有了一丝春天的味道。
抗疫三年,社区“物业人”同样经历了考验和锤炼。河北省广泛开展的“红色物业”建设活动,开启了基层治理新格局,在疫情大考面前表现不俗。
位于省会三环外的高宏佳苑小区,是个从2020年业主才开始入住的新社区。住在这里的于女士说,刚开始居家时,她还有些担心会遇到生活上的困难。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物业公司不仅主动为业主免费分发馒头、蔬菜包等物资,还尽可能地在生活中提供诸多便利。于女士说,现在,每每看到小区里的党旗雕塑、“红色物业、和谐社会”的标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语,她的心里都是暖暖的。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三年抗疫,中国书写下了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一个结论分外清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能够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这是中国战疫的根本保证。
居家办公
“抗疫精神”凝聚奋进伟力
抗疫三年,国之大事未受影响:北京冬奥会如期成功举办,神舟乘组太空会师,口罩、疫苗、新能源车走向世界……事实证明,凝聚奋进伟力,拥有14亿多人民的东方大国必将战胜艰难险阻。
抗疫三年,作为省总工会的机关报,全省数千万职工获取权威信息、推动各项工作的主渠道,本报克服重重困难险阻,始终坚持保障高质量出版、扩大网络信息传播,成为中国抗疫、工会抗疫的有机组成部分,贡献出新闻人的智慧力量。
抗疫三年,用深情笔墨宣传抗疫英雄,让精彩镜头展现抗疫画卷。2020年4月14日,河北最后一批支援湖北的白衣战士解除隔离,省会新百广场、图书大厦等十余个楼体大屏和交通要道转角大屏,全天滚动播放着由本报制作完成的白衣战士巨幅海报,为他们送去了最高城市礼遇。4月21日,由本报拍摄的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的214张肖像照片,连同本报收集的174位医疗队员的抗“疫”感言手稿,以及由本报完成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英雄归来”等系列报道,被一并交由省图书馆保存。
抗疫三年,我们不断向前向上突破。2021年的建党__年和__学习教育,当属国之大事。本报适时推出“百名劳模对党说”“寻访__上的‘冀工印迹’”两大融媒体系列报道,在省总工会全媒体矩阵刊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及河北平台、人民网、中工网、长城新媒体、“冀云”客户端等纷纷开设专题专栏进行转发。据不完全统计,仅学习强国河北平台受众就突破千万人次。
抗疫三年,本报多次启用疫情出版应急方案。编辑、记者把工作阵地转移到家里,通过“视频会议”、电话连线等,保障新闻采编不断档,版面稿件质量不下降……在今年11月初开始的居家办公期间,不少编辑记者抱病坚持工作。无法面对面采访,记者们就通过微信、QQ等通讯工具连线采访对象,一遍遍核对细节,力求采访到位;稿件不足,编辑们就拓宽思路,想方设法地征集……大家的辛苦付出,保证了报纸的正常出版,在向社会展现了“河工人”担当的同时,也向读者和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最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抗疫“成绩单”感到自豪。我们坚信,疫情的威胁终将被驱散,人们也终将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前面就是春暖花开。
近三年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汇报篇2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以争分夺秒的加速度,提升应对疫情大考的能力,我们等来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我们的疫苗、药物有了,救治能力提升了,平战结合的防疫本领强了,健康意识和素养提高了,这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0_年11月10日,_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好我国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我们一定能够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1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2万例。
中国是目前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感染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尽管人均医疗资源、医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20_年达到77.93岁,20_年提高到78.2岁。
党中央统揽全局,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
20_年,大疫突袭,_果断决策: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中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20_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中国迅速采取防控措施,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
进入20_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3月,疫情波及我国多数省份。在_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经受住了又一轮严峻的防控考验。
发挥制度优势,中国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
20_年疫情暴发之初,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人民子弟兵闻令即动,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挺身而出、坚守一线……最精锐的力量向风暴之眼驰援,最优质的资源向决战之地汇聚。
20_年秋,一场疫情突至内蒙古额济纳旗,这个“面积比省大,人口比县少”的小城,滞留近万名游客。快速流调、大规模转运……约两周疫情就得到初步控制。
20_年3月,吉林省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十多个省份组建医疗队驰援……
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紧紧抓住战“疫”主动权。
从病患救治到疫情排查,从复工复产到科研攻关,广大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投入志愿服务……中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
承诺绝不动摇,人民至上理念凝聚起团结伟力——
疫情发生之初的武汉,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重压如山。在这场生命大救援中,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不放弃每一个患者,总体治愈率达到94%。
集中收治的新冠感染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
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这就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
应对病毒变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
近三年来,我国经受住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始终强调科学精准防控。
病毒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疫情防护网——
20_年下半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全面激活应急指挥体系,组建流调专家队,迅速判定、排查和管控风险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_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来袭。不搞“大水漫灌”,核酸检测任务在24小时内完成;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与病毒赛跑,采取坚决果断措施。
关键部署,彰显战“疫”长远眼光。
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保障民生供给,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疫情下的民生保障,牵动万千关切。
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保防控、惠民生重大举措,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到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中国一手抓精准防疫,一手抓民生保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赴多个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设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在抓实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简单化、“一刀切”,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_年至20_年,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
同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关键就在于科学和精准。
20_年11月,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二十条优化措施作出进一步完善。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新冠感染防控方案、诊疗方案的每一次优化调整,都经过了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防疫和发展,天平两端,重若千钧。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才能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条件。
20_年2月23日,国内疫情防控紧要时,中央召开一场重要会议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方向,让全国上下信心倍增。
顶住疫情压力,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20_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_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 两年平均增长5.1%,再到20_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全力以赴答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道“加试题”,中国交出不凡答卷。
疫情越是反复延宕,越考验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疫情“破防”,均由境外输入引发。针对口岸点多、线长、面广等防控难点,有关部门探索“一口岸一专班、一口岸一对策”。
推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中国在抗疫实践中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
风险挑战越多,越要打好战略主动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三年为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超万亿元;“东数西算”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探苍穹,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履坚实有力……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中国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不断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主动识变应变,坚持中国抗疫自信——
近三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中国主动识变应变,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加强药物有效研发和储备,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和素养……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应对世纪疫情的风浪里,14亿多中国人民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不断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我们就会取得应对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
近三年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汇报篇3
国家卫健委12月26日晚发布公告,正式将新冠__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冠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而是降级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与此同时新冠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相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选择的是一个更为现实的抗疫路线,未来也将继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和解决当前群众的疑惑和困难,这也是过去三年抗击疫情的方法论。
将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在临床救治上
自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冠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来。我国对新冠执行“乙类甲管”已近3年,对于此番调整为“乙类乙管”,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应媒体关切时表示,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的决策。应该说,当前人类对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疾病的危害性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等,都为这次调整创造了条件。近三年的抗疫工作,也为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调整后,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特别需要关注病毒变异监测、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监测,切实做好保障健康、降低重症、减少死亡等工作。”梁万年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广发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初期,新冠在武汉造成的病死率还是比较高的。再加上当时对该病毒的认识不够深入,无论是抗病毒药物还是疫苗,当时没有任何抵御它的手段,所以当时对新冠进行“乙类甲管”是行之必然,“因为我们需要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主要是三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在当时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除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外,很难有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一波疫情在中国大陆被完全控制住。”
“而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化,以及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特点加深认识,这为新冠降级管理创造了条件。”王广发指出,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特点就是致病力降低导致重症病人和死亡病人的减少,以及传播力显著增加、传播速度的加快,“现如今我们有了疫苗和治疗的药物,如果仍对新冠按照‘乙类甲管’,严格按照清零的方式防疫,那么成本是巨大的,但收益很小。”
“从临床的情况来看,奥密克戎导致重症的数量比武汉当时的原始株要低。”王广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依法将新冠降为“乙类乙管”,有利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临床救治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7日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疫情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体现了实事求是、主动作为、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政策,将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变化,有助于把防控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上来,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选择优化出入境管理是与时俱进的选择
26日晚国家卫健委还同步发表了对新冠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通知》从疫苗接种、新冠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分级分类救治、疫情监测与应对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出台十二项针对性管理措施。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27日表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气、或者歇歇脚的信号,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
一位匿名疾控专家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将新冠调整为“乙类管理”,配套出台的多项管理措施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此前对新冠采取的“乙类甲管”模式,要求确诊之后两小时内及时上报,由于确诊患者的大量增加,两小时内上报已不具备可行性,而降级为乙类管理后只需要在24小时内上报,这样可以确保正常的诊断上报,有利于医疗机构秩序的恢复。
另外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要求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上述专家认为,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回到过去的正常状态已是大势所趋,这项调整也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现如今对出入境人员加以限制已无必要。
该专家同时强调,此次优化出入境管理措施是利大于弊,这将对全球抗疫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实际上,即便中国没有走向放开,世卫组织也有在明年宣布大流行结束的计划,中国选择优化出入境管理是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全球是一个对抗新冠疫情的共同体,我们不能永远封控,这是不可持续的,这项政策的调整也反映出我们应对疫情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对此要有信心。”
“我们现在选择的是一个更为现实的抗疫路线,我们接下来也会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出台更多具体化的措施和方案,继续实事求是地面对和解决当前群众的疑惑和困难,这也是过去三年我们抗击疫情的方法论。”该专家说。
调整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
政策调整之后,是否意味着我国完全回到了疫情前的状态?梁万年27日在回应媒体关切时表示,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梁万年指出,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各地人群流动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异,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别,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卫生健康系统等将会按照法律规定和职责要求,继续做好相关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千方百计地降低重症、减少病亡,维护人民健康;另一方面,特别需要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继续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减少流动和聚集,降低短期内流行高峰带来的对医疗资源的冲击。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7日也强调,我们还要看到,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着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
对于新冠的降级管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将新冠按照乙类传染病管理,就意味着将对新冠的管理回归到卫生系统的常规工作,依然要诊断、报告、管理每一例病例,可以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依法隔离,对污染的疫源地消毒,但不再由政府组织大规模的社区封控、中断交通等措施。疫情防控将解除临时的应急管理状态,而回归到传染病的常态化管理阶段。
曾光指出,在新冠防控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从“乙类甲管”调整至“乙类乙管”,是极为关键但艰难的一步,这种调整意味着对于新冠的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旦调整到乙类管理,未来再降到丙类传染病管理,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我相信新冠最终也会降为丙类丙管的,对此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近三年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汇报篇4
从2019年末到现在,我们走过了三年的艰难抗疫时光,国家也保护了我们三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这3年我们也消耗了天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那么在这抗疫三年,我们国家各级政府究竟付出了多少呢?在抗疫过程中,出现很多的浪费情况,是不是就变成永久的糊涂账?这些钱也是全国人民的共有的民脂民膏,不能就这么轻易的糊弄过去,是到了全面审计的时候了,该给全国人民一个清楚的交代了。
三年抗疫,我国各级政府所耗财力几何?
那过去三年时间,全国到底投入了多少资金进行疫情防控呢?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各级政府支出,民间自费的资金暂时不考虑。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公布具体的数据,所以我们也没法知道具体的答案。笔者热谈哥在这里只能做一些估算。
根据我国官方数据,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了7.2万亿,到了2021年数字只增不减。日常频繁的核酸检测是免费的,但这些钱都是国家各级财政在支出。
疫情防控肯定给卫生费用带来增加,在2020年,疫情开始的第一年,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显著——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7.2万亿,占GDP比重达7.12%,达到历史新高。
在疫情发生的前一年2019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是6.584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6.67%。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如果不发生新冠疫情,这些增加的卫生总费用可能不会发生。另外,新冠疫情可能还会压缩了其他疾病的卫生费用开支。所以初步估算,2020我国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至少是7.2-6.584=0.616万亿人民币,6千多亿人民币,真的不少。
2022年4月,国家医保局表示,自2021年2月始,我国已经接种32亿剂次疫苗,疫苗费用1200余亿元,主要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
免费的医疗救助,一座座方舱医院的建立,一个个核酸检测亭的树立,防疫人员的补贴等,这些有关疫情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一出炉,就又引起了巨大的震动,75500亿元!又创新高。尤其是在核酸检测逾几百亿次, 疫苗接种超32亿剂的当下。所以2021年我国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至少是7.55-6.584=0.966万亿人民币,接近1万亿人民币,差不多比2020该费用有50%左右增长。
2022年我国防疫又花了多少钱?广东超过700亿,浙江也达到了435亿!
据财新统计,全国31个省份中有17个省份公布2022年疫情防控支出,资金规模从10亿元左右到数百亿元,其中广东以711.39亿元高居首位,浙江、北京防疫支出规模也较大,分别达435.09亿元、近300亿元不过,各省份的披露口径不同,多数省份公布全省的疫情防控资金规模,一些省份如上海、吉林、内蒙古只公布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防疫支出,分别为167.7亿元、85亿元、62.9亿元。
但是我们可以从广东等一些地方公布的一些数据去大概推断一下。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最近三年向省“__”提交的预算报告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分别为302.78亿、453.76亿,711.39亿元,占广东省公共预算收入比例分别为2.34%、3.22%和5.36%,三年累计花费了1468亿元。
按照广东1.27亿人的常住人口计算,过去三年时间,人均疫情防控投入资金达到1156元左右。
从广东的2020年到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分别为302.78亿、453.76亿,711.39亿元的数据来看,是逐年增加的。2021年疫情防控资金差不多比2020年有50%左右的增长,和上面全国两年的数据来比较,增长幅度差不多,比较吻合。
所以,通过广东的投入疫情防控资金初步可以估计,我国2022年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肯定会超过2021年,可能也会有55%左右的增长,笔者热谈哥估算我国2022年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大概在15000亿人民币左右。
毕竟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经三年时间了,过去三年时间,各地为了疫情防控,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甚至有个别地方已经吃不消,只能通过给公务员教师降薪,甚至延迟发放工资来减轻财政压力。而随之而来的医疗保险改革,其降低个人账户医疗费用额度,共济门诊看病的改革方案也让全民一片哗然。大家都在纷纷猜测,是不是医保基金的钱都被三年抗疫用完了,必须用新的医疗保险改革来弥补其亏空?
三年疫情防控出现的一些乱象
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核酸采样亭正逐渐退出舞台,已很少有人问津。全国有多少高价核酸亭等着被废弃?这个数量可能谁也不知道。
一座核酸亭被当街拆解,当作废品装上了三轮车。工人们告诉笔者,委托他们拆除核酸亭的是一家核酸检测机构。
笔者与这家核酸检测机构取得联系,工作人员曾女士说,此前各街镇主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检测机构合作设置采样点,核酸亭由检测机构提供。
核酸亭买来时,大的三万多元,小的也要两万多,当作废品出售,每个亭子连带空调也只能卖六百到八百元。
“对于我们来说,有将近200个亭子,只有拿来用才值钱,拆了就不值钱。因为这个亭子属于201的不锈钢,而且有两面还是玻璃,值不了多少钱,肯定是很亏的。街道也给了我们拆除时间,所以也比较着急去处理掉。”
与核酸亭大规模被废弃,出现巨大浪费相比,核酸采集过程中的乱象更多。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为了尽量的节省人力物力,一批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应运而生。企查查APP显示,疫情防控3年中,新成立的核酸检测公司达12893家。但第三方公司成立为疫情防控提供检测的同时,此起彼伏的核酸检测也乱象丛生。经梳理,仅在2022年被查处的核酸造假事件已超11起。
核酸造假,疫苗行贿,方舱任务……几乎充斥了2022年抗疫期间新闻版面,抖音快手,让老百姓也如大梦初醒一般,不知道什么是真的!
本来核酸检测也好,疫苗也好,方舱医院,核酸检测亭也好,都是本着保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初衷出现的,为什么后来就被利用,成为了资本的利益链条了呢?是什么样的空子让他们有机可乘的?
在经历了长达3年的抗疫之路后,我们很难想象,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沦为了资本疯狂敛财的工具。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疫情三年,对资本的影响很小,甚至还有可能稳中有升,对于很多吃“公家饭”,端“公家碗”的人来说,影响也不会太大,至少是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那么,受影响最大的人群就是中小型企业和底层的劳动人民,破产,贷款,没有固定收入……
当我们进入新冠疫情新常态下,我们是否应该对过去三年新冠抗击工作做一个深刻的总结呢?好的抗疫经验我们要总结,继续发扬;出现的一些乱象我们是否也应该查一查呢?特别是过去三年的天量的全国抗疫费用是不是到了一个需要全面审计的时候呢?这些费用来之于民,用之于民,都是民脂民膏,但绝不应该成为一些少数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盛宴!
近三年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汇报篇5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医院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卫健委的工作部署,快速响应,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定信心,团结一致,科学防治,有序开展疫情的防控工作,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本次疫情充分认识了院感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医院院感科积极承担起医院疫情防控的重担,克服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按照省卫健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立即成立了新冠感染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冠感染防控实施方案,围绕医疗工作、疫情防控、院感控制、后勤保障、宣传保障和督导检查成立了工作小组。明确了每个小组的`职责,并责任到人。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与预防工作,降低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临夏市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1.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院感防控措施、院感防控手册、防控流程、制度。
将现有的应急物资进行整理备用,即刻向医务科申请急需防护物资。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医院通过各种渠道全力采购,调配所需应急物资。另一方面对全院防护用品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领用台站,确保科学防护,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赠,确保防护物质供应。
2.院感科人员及时到发热门诊现场查看、补充防护用品。
保证一线人员防护用品数量并设专人保管,住院部各楼层、门诊各诊室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及消毒喷壶并指导消毒液配制方法。在全院范围内配置了一次性口罩、帽子、医用垃圾桶。针对各科特点分批分次的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消毒灭菌隔离及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多次培训穿脱隔离衣流程,尤其对一线医护人员、发热门诊梯队更换人员、进行了现场一对一的培训和指导,同时进行了模拟演练和现场考核,夯实了大家对流程的规范操作。
3.严格督导检查,全面排查感染隐患。
医院督导检查组,在院长的带领下不定期的到各科室进行督导检查,特别是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自己防护、履职情况、劳动纪律、信息报送等事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了防护工作的落实。
4.同舟共济,精心做好外援医疗救治工作。
医院根据省卫健委的安排先后派出主动请缨的4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临夏市医院及时组建援鄂医疗预备队,签下援鄂医疗自愿书,待命出征。
5.强化学习,防控知识全覆盖。
院感科依据岗位类别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对防控工作相关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个人防护等知识进行全方位、分层次的培训,先后组织集中培训28次,现场培训56次、应急演练39次、分批分次进行理论考试4次、正确穿脱防护服现场考试56次,至今为止共计培训183余次,约2832人次。
6.强化院感督查,严防院内感染。
医院以发热门诊为中心,以预检分诊,导诊为屏障,经过院领导带领下督查及时调整门诊就诊流程及患者就诊通道,要求入院人员包括工作人员一律进行出示身份证、工作证、陪员证等措施,规范了人员和车辆进院的流程,降低来院病人、家属以及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实现医患零感染新冠感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