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终总结5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颁布以来,全国各地、各行业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构建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终总结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终总结范文一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使我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开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玉泉镇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将今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新时期落实和加强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既是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工程”、“希望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工程”和“实事工程”。通过学习文件、传达精神、征求意见和召开座谈会等,使我镇领导干部对落实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思路进一步清晰,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二、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健全领导机制。我镇,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本部门的工作重点和目标管理,切实制定适合本镇实际的工作方案,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构,为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以镇长邓强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有玉泉学校校长参加,每半年召开一次主要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工作会。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根据具体情况聘请了多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社会义务监督员”,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做到了领导落实、人员落实、金费落实、工作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2、完善考核体系。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的考核要求,我镇继续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镇党委和政府目标管理内容,实行目标考核。
三、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1、利用“5.12”抗震救灾日、“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一二.九纪念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日”、“教师节”、“母亲节”、 “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2、立足于学校教育主渠道,扎实进行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各类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懂得感恩奋进、珍惜和平、关爱他人,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荣辱观。为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每季开展一次法制教育课用鲜活的正反两方面法制实例,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和人生观。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促进学生常规管理、养成教育、心理健康及文明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德育专兼职人员,我镇定期开展在校德育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培训,造就了一批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优秀教师队伍。努力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志愿者,在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镇实际情况的“卫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巩固了我镇警校共育成果。
四、进一步净化、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1、加大对网吧的整治力度。按照取缔非法、控制总量、加强监督、完善制度的原则,抓好网吧的建设。实行实名制登记上网制度,推广绿色上网软件,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认真落实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有效打击违法行为。切实加强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派出所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网吧进行检查,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2、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厅、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音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中小学周边两百米内不得有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严厉查处各种违规经营。坚决查处各种传播淫秽、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和各种伪科学的出版物,查处含有诱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恐怖、残忍等有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3、着力推行“三育模式”(警校模式、家校模式、医校模式),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年先锋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社区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建设,广泛开展警校共育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及周边工作环境治理。继续抓好“六进”、“三见”、“七个特别”、“路队制”等工作作法的巩固和深化,继续抓好“八个100%”工作目标的巩固和发展,继续抓好“警校共育”办公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我镇青少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不断加强阵地建设
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有效工作机制。继续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阵建设,利用社区图书室,开展青少年“知荣辱,树新风”读书教育活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继续推进“爱心行动”工程
为进一步深化观爱“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行动,结合我镇实际抓好“幸福留守”活动,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进一步抓好学校“留守儿童之家”改造、建设工作。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各村(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流动家庭未成年人、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管理、救助和保护,从实际出发,为流浪、孤残未成年人办实事好事。认真做好我镇轧钢厂农民工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工作。
七、发挥媒体优势,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我镇加大宣传力度,发挥镇广播舆论监督优势,开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节目和专栏,结合乡村电影、歌曲和图书的展览展播,大张旗鼓弘扬正气、鞭挞不正之风或不文明现象,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终总结范文二
二○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文明办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站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初,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年度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并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二是调整充实了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和任务。按照科室和直属单位工作职能,把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形成了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良好局面。
二、积极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体育活动
坚持把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体育活动作重要工作,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其中,充分发挥体育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作用。主动与市教育局配合,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指导:一是坚持开展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大、中、小学青少年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二是指导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地,针对未成年人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举办了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排球比赛、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幼儿体操比赛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是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宣传和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健康素质。市业余体校和相关单项体育协会还开展了少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武术、体育舞蹈、围棋、象棋等项目的培训,并加强了组织管理和检查指导。
三、加强对市业余体校未成年人运动队伍的管理
坚持注重发挥阵地作用,加强了市业余体校建设。市业余体校作为发现、培育、输送青少年体育苗子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改善了硬件设施。日常工作中,坚持从点滴抓起,切实加强未成年运动队伍思想道德建设。一是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运动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氛围。制作宣传板报、组织阅读面向未成年人的报纸、刊物和其他少儿读物,为未成年运动队伍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二是树典型,激发未成年运动队伍为国争光的热情。大力宣传泸州籍奥运冠军邹凯、世界冠军陈中云等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激发参训的青少年运动员为泸州、为祖国的荣誉而刻苦训练、努力拼搏的爱国热情,促进未成年运动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面进步。
四、切实抓好青少年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工作。
通过大力办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不断扩大受众面,开展好各类体育活动,丰富广大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开展提供相应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为俱乐部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办公条件,办公设施,并依托体校和学校现有的体育人才资源,配备了专职教练94人及兼职教练71人。其次,利用学校的素质教育,抓好体教结合、与学校素质教育、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相结合,通过学校课外活动,校园体育竞赛,把常年活动放在团体会员学校,由俱乐部兼职教练员组织培训,每周一至二次,并由俱乐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指导。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节假日体育健身培训和开展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游戏性、刺激性、体育旅游等活动,使青少年在培训、旅游活动中愉悦了身心、获得了较好的满足感及运动效果。利用各类节假日、庆典活动,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活动和各级各类比赛,20__年,全市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会员总人次达60余万人次。
五、加强对未成年人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的建设。
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建设资金,用于未成年人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截至目前,已在各镇(街道)、社区建设室外体育健身路径200余条,为208个行政村安装一副篮球架,投入资金近600余万元。加大对现有体育场馆向未成年人开放力度,全年向青少年免费开放体育场馆达60万人次以上。
六、积极开展对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扶助。
20__年,继续坚持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开展对贫困优秀运动员的扶助活动,解决其就学、生活中的困难,全年对我市123名运动员发放助学金22.14万元。
七、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与完善,推动未成年人体育活动阵地科学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同有关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向未成年人开放的实施办法。
二是积极创办面向未成年人的体育活动组织。依托拥有场地、师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条件的学校、体校、体育场馆、社区,发挥有关单项体育运动协会优势,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就近就便参加俱乐部活动,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是丰富未成年人体育活动内容,加强未成年人体育活动内容的科学化。配合教育等单位,普及推广各种适合未成年人开展的优势项目。
四是加强和完善未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未成年人养成乐于锻炼,科学锻炼的好习惯。
五是抓好市级运动队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体育运动队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注重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体育队伍结合起来,在运动队当中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0__年重点确定为未成年人办的实事
加大对优秀运动员的扶助工作,帮助其解决就学、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更好地投入体育训练,无后顾之忧,为泸州市的体育事业助力。20__年,预计对优秀贫困运动员就学进行支助,发放助学金每人1800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终总结范文三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我镇的实际状况和近几年的工作,特向各级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近几年,我镇一直坚持把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如何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如何提高这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掌握办法,下面我围绕山前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谈一谈具体作法。我镇主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三是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一)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知道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引导未成年人特别是少年儿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在实践中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我镇抓住此契机,在全镇中小学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草原少年同体验,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从中小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具体情景和遇到的问题入手,设立科学健康的体验项目,提供体验条件,启发体验思考,以雏鹰奖章的争章活动为基础和评价标准,鼓励广大少年儿童广泛开展活动。同时镇党委启动了“五心”、“六情”、“七风”教育工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镇党委启动了“五心”即“忠心献祖国、孝心献老人、爱心献社会、关心献别人、信心留自己”的五心工程;“六情”即“珍惜夫妻恩爱情、铭记父母养育情、牢记兄妹手足情、提倡邻里互助情、弘扬家庭成员体贴情、村民之间重友情”的六情工程;“七风”即“树文明礼貌之风、助人为乐之风、爱公物之风、保护环境之风、遵纪守法之风、社会公德之风、学习新知识之风”的七风工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成为有理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五小”活动。即在家庭争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中争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中争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重他人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争做讲究卫生、维护秩序的“小卫士”;在自我环境中争做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学规范、讲文明、争十星、做主人”主题教育活动。在全镇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守法》、《规范》。结合实际开展了“六一雏鹰杯”知识竞赛。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主题班队会的形式,教育未成年人讲文明、争十星、做主人。如《拒绝邪教,健康成长》、《远离毒品、自我保护》、《二十年后的我》这些主题班队会开展的是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这些生动的体验活动,无形之中教育了孩子们,而不是以往那些生硬的说教,效果很好。
3、充分发挥了结合网络教育,强化家长学校的作用。教育不仅是在学校,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为此,我镇在中小学、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发放给家长调查问卷,及时的反馈,创建《家教导报》,通过多种形式使家长和学校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高尚的民族精神,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精神振奋起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况,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因此,我镇在帮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要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以有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从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感入手,帮助他们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此,我镇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1、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想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教师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镇组织中小学全体教师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再由教师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从规范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做起,普及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道德情操和品质。
2、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以领悟十九大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引导未成年人走访身边的模范共产党员,感受他们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培养对党、对国家的深厚感情。中心校组织选拔了34名队员,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演讲比赛,选手们满怀激情的演讲使广大少年儿童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3、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__年,左旗发生了地震,为了使左旗震灾的未成年人能够早日复学,我们在全镇未成年人中发起倡议,号召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镇的未成年人积极响应,积极参与,都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献出来,为灾区的青少年朋友捐款达__余元,钱虽不多,但代表着一种心情,此次活动的开展,给广大未成年人又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培养了他们的民族精神。
(三)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表现,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所以,应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使他们从小就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我镇组织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征文绘画比赛,优秀作品上百余件,广大青少年用手中的笔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真情实感,为祖国的明天谱写了美好的诗篇,此外,我镇还组织未成年人去西梁山、藏龙山、药厂、蔬菜大棚等基地参观、活动,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写出观后感。
__年面对“非典”疫情给人们带来的严峻考验,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刻不容缓。在特殊时期,我们抓住机会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通过主题团队会的形式,开展了“雏鹰从这里起飞”、“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爱在非典进行时”主题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儿童在特殊时期受到一次特殊的教育,使他们始终把自己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另外,我镇还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清明节,鼓号齐鸣,组织全镇的未成年人来到烈士纪念碑前,为牺牲的烈士献上亲手做的花圈、花环,以表达哀悼和思念之情。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山前镇地处农村,学校网络教育严重不足,家庭对网络教育认识不够,所以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不能提供良好的阵地。
2、家长育儿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家长仍过分追求学生的分数,即以分数衡量孩子的优劣,农村的部分家长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够,所以家长学校工作须进一步改进。
3、中小学教育工作机构应加强,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首位,做到以德治校。
三、今后工作的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将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坚持实践育人,坚持以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三结合”教育为主要形式,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优势和特点,多方联手加强和改进我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我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养成教育、基本素质教育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规范未成年人行为习惯,认真落实今年九月份即将实施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高尚情操和品质。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端正教育观,以育人为中心,端正人才观,克服以分数论人的思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要明确育人职责,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学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号召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为青少年打造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利用山前与平庄较近的优势,定时组织青少年学生到平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场所参观学习,为青少年、假日休闲提供娱乐场所,培养少年儿童积极的审美情趣;同时,山前镇也将为青少年创造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而努力创造条件。
净化文化环境迫在眉睫,严厉整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对非法网吧进行取缔;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出版物,在学校中广泛开展“不时网吧、不信邪教、不看坏书”的“三不”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从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
总之,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一段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体验、教育为途径,开创新思路,探索新办法,从行为习惯、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应有贡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终总结范文四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把这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关系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最大民心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以基层党委和单位为依托,组成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查组,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坚持重点调研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历时一个月时间,印发调研提纲3000多份,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讨论会26次,直接走访干部、群众300多人,针对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当前,全县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口68610人。在校学生26354人,其中,男生14310人,女生12044人,单亲学生813人,残疾学生158人,贫困学生2373人,劣迹学生127人,流动学生921人。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是比较好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在公民道德建设大环境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得到广泛认可,网吧治理等初见成效,未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均有显著提高。调查表明,我县未成年人的主流是积极进取、充满希望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今天的未成年人非常关注个人的发展,他们对自我发展充满信心。调查表明,有78.7的未成年人自我评价较好,半数以上的未成年人敢于维护个人的权利。同时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以学历期望为例,有75.9的未成年人希望获得大专以上的学历。
2、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今天的未成年人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他们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要求教师平等待人,要求与家长和平相处,要求和同伴有相同的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平等意识已经深入每个未成年人的心灵。同时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富有宽容精神。相当多的未成年人能够尽力给处境不利的同学以帮助,多数未成年人能对不同意见持容忍和接纳态度。
3、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今天的未成年人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都比较关注,他们或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投身于其中,身体力行,他们渴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4、喜欢具有探求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今天的未成年人热爱学习,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如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做实验、用电脑和读课外书等。
5、乐于参加少先队或共青团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有92的少年儿童希望加入少先队,78的初中学生希望加入共青团;80以上的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感觉快乐,相当多的少先队员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90以上的少年儿童渴望做队干部,在少先队组织中找到锻炼自己的机会。
但是,综合多种情况,当前,我县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小心眼、自私、任性、狂妄、霸道等性格问题和不善交际、自我封闭、紧张焦虑、忧郁消沉等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现在的未成年人普遍感到不快乐,关键是自由支配时间少,教育内容多,课业负担重,缺少安全、和谐、民主、多彩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独立自信的心理和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不够。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较大,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外界的要求、期待、规定或威胁让他们疲惫不堪。自身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压力,如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成就忧虑、同伴交往及其他源于自身而无法说清的矛盾,特别是在面临升学、就业、早恋等实际问题时,缺少适新应变的处理能力。
2、校园师生间出现隔阂现象。部分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批评,抗挫能力差,师生间沟通交流障碍越来越大。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主动交谈,怕老师说自己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下降了批评自己,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请家长来学校。对老师的批评和管理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敬而远之,不愿主动接近老师,自己有什么想法、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宁愿找同学、找朋友研究,也不愿意主动向老师请教,请老师帮忙。
3、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中小学生厌学思想严重,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逃课。有的未成年人在行动上不计后果,喜欢闹事,推崇暴力,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理。有的未成年人迷恋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有学生在课余、节假日时间到网吧玩的现象。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疏于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观念,唯我是从,同学或小朋友间稍有微词就大打出手。
4、思想道德与物质生活失衡。调查显示,当前我县未成年人的物质生活是有保障的,而且大多数处于较好水平,手头不断零花钱的孩子占一半以上。然而,其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度与物质生活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在最基本的“拾金不昧”的行为取向中,认同私占、私分的被访者达到8,另有10.5的未成年人表示只有在别人知道的情况下才交出去,这种明显损人利己、违背基本公共伦理规范的比例居然高达18.5。对诚实守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竟有15的被访未成年人认为“只要能办成事都无所谓。
5、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部分未成年人特别是一些流入社会的未成年人,耳上钻孔,裤子挖洞,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外表古里古怪,脾气喜怒无常。调查中很多家长反映,在孩子们的业余爱好中,看动画片是他们的最爱,占了80以上。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这些正处在长知识阶段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不感兴趣,如今孩子爱看的动画片大多颇具感官刺激和暴力色彩。
二、问题分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深刻反映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欠和不足。综合调查反馈的各种情况,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不良家庭教育是产生“问题未成年人”的“前奏”。当孩子出现品行上的偏差,甚至成为难以管教的“问题未成年人”时,77的家长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61的教师也认为产生“问题学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一是家庭管理不到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疏于管理。有的是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不屑一顾,也有的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或父母体弱多病,无力照顾孩子。当这些家庭的未成年人与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伙伴相聚时,由于各种挫折带来的失落感能在这样的群体中得到慰藉,他们很容易混在一起,进而不良习性相互感染。二是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中由于“父母双亡”、“父母感情不好”、“父母离异”、“父母再婚”而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三是家长管教方法不当。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之后,有的家长并没有认真反省自身对孩子教育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孩子回家后依然用过去的方式方法对待他,平时娇惯放纵,助长了孩子贪图享乐思想和为所欲为等行为方式的形成;犯错误时就对其棍棒相加,使孩子承受皮肉之苦之后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四是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有的父母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孩子存有诸多的不放心,担心孩子与坏人交往,担心孩子寻衅滋事,不允许孩子与外界联系,严格限制孩子的行动自由,孩子的一切活动都在父母的严密监视之下。这种“犯人式”的管理,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丝毫体验不到家庭的温馨。五是向孩子排泄不良情绪。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怨天尤人,情绪低落。孩子回家后,依然不能摆脱自身的不良情绪,把孩子当做发泄的对象,唠叨、诅咒成了家常便饭。使孩子承受太多的不良刺激,而得不到积极帮助和鼓励,心灰意冷,“破罐破摔”。
2、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在调查中,56的被访未成年人反映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打击。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经常出问题的未成年人,当他们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受到父母打骂常常不可避免。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带给孩子的是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不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严重的问题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并成为“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中小学生“辍学”,有一半以上是和父母责备有关。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儿童具有强烈的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他们是年幼孩子最早模仿的主要对象,而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越是重要、权威性越强,孩子模仿得越起劲。孩子长期受到父母打骂,就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性冲动行为,学会粗暴、打斗、残酷,并在社会上按照父母的这种示范来攻击别人。
3、学业失败是未成年人“辍学”的基本原因。调查显示,有54的闲散于社会上的未成年人,是在初中毕业前、甚至在小学时离开学校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好——旷课逃学——离开学校——闲散于社会,是多数孩子“辍学”的基本轨迹。在“辍学”后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中,上学期间曾经有旷课、逃学经历的高达62。进一步分析发现,学习状况处于“中下等”和“根本跟不上的学生”,旷课逃学的频率也相当高。这些旷课、逃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差或者根本跟不上学习进度。在以分数或者以学习状况作为衡量好坏学生唯一的或为主要标准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教师的赞许。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在上学期间学习“跟不上”的,有79.3的人自述“没有”或“很少”受到过老师的表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受到同学歧视的高达40.9,学习不好的孩子更缺少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被老师和同学所嫌弃,回到家里更少不了父母的责罚、打骂,进而加剧了旷课逃学的不良行为。这些学业失败的孩子,为了减轻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寻找友谊,寻找心理支持。尤其是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许多人有着学业失败、心理压抑、家庭不幸福等相同的遭遇和感受,彼此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哥们义气便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的团伙中强烈的认同感给了他们畸形的自信和自尊,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未成年人抢劫、斗殴等往往都是结伙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4、不良文化场所是滋生“问题未成年人”的“温床”。社区中的文化娱乐场所,是家庭、学校之外未成年人闲暇活动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与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可以学习一些在家庭、学校中学不到的社会知识。但是这些地方人员复杂,一些活动内容不健康,甚至成为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温床”。这里可以诱发违法犯罪动机。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之所以违反国家规定向未成年人开放,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们不可能让未成年人无偿在这里玩。而未成年人没有可靠、稳定的经济来源,当他们没钱消费的时候,便通过偷、骗、抢等不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里是不良交往的主要场所。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容易藏污纳垢之地,来往此处的未成年人大部分是闲散少年,他们是有相似经历、共同兴趣、共同语言的人,很容易产生不良行为的交互感染,也难免在彼此交往中发生冲突,直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这里是暴力、色情等有害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一些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场所为了达到营利目的,不惜以色情、暴力等有害内容招徕顾客,有的甚至就是直接从事色情服务的场所。调查结果显示,看过黄色信息的城市闲散未成年人中,有55.7的人是在网吧、录像厅看的。未成年人长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活动,很容易接受不良因素刺激,形成扭曲的心灵,一不小心就会违法犯罪。
5、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是造成未成年人多种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学校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当成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普遍存在偏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主要看考分、看升学率。为了安全和怕出问题,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社会实践、传统教育、郊游、踏青等活动基本不开展。二是歧视差生。在分数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一些教师只围着“尖子生”打转,而学习上有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关怀和及时的帮助,使之成为学习和思想道德“双差”生。有的对“差生”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操之过急,效果不佳。三是校园治安较乱。有的学校不注意校园治安管理,教师只尽上课的义务,不注意学生动态。对学生无故旷课调查了解不够细致,导致学生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来往,社会上的不良分子随意进入校园骚扰事件时有发生。四是大量初中毕业生过早地流入社会。由于高中招生少的制约,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多数初中毕业生无法继续上学又无法就业,只好在社会上混。对社会、对学校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对策建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深入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思路。要在创新上着眼,在求实上着力。创新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新内容,努力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创新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抓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省市党委政府《安排意见》、县委《实施方案》,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县电视台要开辟专题栏目,跟踪宣传报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过典型宣传,扩大新闻效应,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同时,要广泛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集中做好对上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阅报栏、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形成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
2、抓重点环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学校教育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注重培育“四有”新人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育人准则。改变过去单纯以考分、升学率评估办学好坏的作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率。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优化教师队伍。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关注“特困生”和“差生”,尊重学生的权力和人格,不歧视、不侮辱“差生”。要根据独生子女抗挫性不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的实际,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小发明、小制作、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远离恶习、远离网吧、远离“黄、赌、毒”。扩大高中阶段的办学规模,尽量让更多的初中生接受高中以上的教育,减少过早流入社会未成年人数量。在家庭教育方面,妇联在牵头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形成政府支持、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工作格局。以“学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深入开展“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传播与实践活动。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和活动载体,广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扩大家庭教育宣传阵地,把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宣传到家庭、教育到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成才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实现“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提高。社会教育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对特殊群体从生活、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与关怀,使之能健康成长。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文体休闲活动场所等阵地资源、人才资源,突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鼓励和支持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阵地资源,向社区的未成年人开放。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3、抓阵地建设,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教育功能。加强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高水平,为未成年人参观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县展览馆、烈士陵园、抗联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加强对现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理,积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文体设施和校外教育设施,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节假日要全天开放。各中小学的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等,在节假日期间要全天开放。各地、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活动阵地,广泛开展艺术、书法、计算机培训及各种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未成年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要求。
4、抓载体活动,增强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实效。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根据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好“六讲六做”活动和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从一日常规和言行举止入手,抓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这个关键环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生活的实际做起,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起来,把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加深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对道德规范的认同,使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真正融入到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中去。
5、抓综合治理,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对游戏厅、歌厅、舞厅、网吧和音像市场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认真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通过实施监控、上网实名制等措施,切实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对社会网吧实行总量控制,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或违法行为严重的非法网吧。对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出售和传播黄赌毒制品的文化娱乐场所,要依法严厉查处。
6、抓组织领导,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极端负责的高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协调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任务明确的责任机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的职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县里《实施办法》的职责划分,切实完成本部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要从本部门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强化保证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密切配合牵头部门抓好有关具体工作,共同推进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三是建立稳定巩固的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文化设施建设,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社会力量捐助一部分、文体场所综合利用创收积累一部分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切实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本着重在参与、面向多数的原则,重点抓好少先队、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社区关工委组织建设等。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形成上下齐抓的工作局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终总结范文五
为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上网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暗访、座谈、数据统计等形式,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全面掌握了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并形成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未成年人上网现象十分普遍,约有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过上网经历,其中选择将上网作为主要课余活动的学生占到了34.9%。可以说,网络已经与我们的未成年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毋庸臵疑,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对于促进未成年人成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部分未成年人沉溺网络不能自拔的问题极大地危害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为:
1、痴迷游戏,荒废正常学业。从统计分析来看,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人数占到总上网人数的70%以上。而且他们上网玩游戏的时间普遍较长,一般都在数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几天几夜。在调研中,老师们也反映,在校学生逃课上网和就寝后攀爬围墙外出上网的现象几乎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发生。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直接后果是,正常学业的荒废,学习成绩的滑坡,家长老师的批评。暗访中,我们观察从网吧走出来的少年,看到他们游离的眼神、疲惫的身躯、痴迷的表情,可以想象到底还有多少精力去投入学习。
2、迷恋聊天,逃避现实生活。据调查,69.7%的上网学生都喜欢qq聊天,而且聊天对象基本是异性网友,他们认为网上聊天有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乐趣”。我社区一名初三女生坦言,非常喜欢上网聊天,异性网友很愿意和自己聊天,不用担心别人知道,没有拘束。座谈的专家分析,痴迷网络聊天的未成年人源自于对虚拟网络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现实自我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生活单调,易被虚幻的世界所迷惑,寻求通过上网缓解压力,寄托对感情的憧憬和依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痴迷网络聊天往往是在现实中感觉压抑、感到自卑的那部分未成年人,他们因为想逃避现实而迷恋网络,因为迷恋网而更加逃避现实。
3、沉溺网络,影响身心健康。我们还看到,有的孩子痴迷上网,吃饭睡觉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有的孩子长时期集中注意力玩游戏,消耗大量精力,视力明显下降;有的网吧卫生条件极差,烟雾缭绕,环境堪忧。这些都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伤害。心理学家还指出,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大多会出现性情孤僻、态度冷漠、是非不辨的倾向,轻者影响学习,重者致使心理扭曲和心理障碍。此外,在网吧里,各路人群混杂的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造成极大腐蚀和教唆作用,容易染上不良习气。
4、上网成瘾,诱发违法犯罪。随着网络盛行,青少年因迷恋上网而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急剧上升。据调查,一些未成年人因无钱上网而去偷盗抢劫、勒索敲诈,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多则上千元,少则十几元。此外,上网的未成年人中有40%的浏览或误入过黄色网站,这类不良网站犹如精神毒品,对于充满好奇、追求新奇、缺少辨别和自控能力的青春期少年充满诱惑和毒害,严重的能导致他们人格扭曲,追求低级的精神生活,导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种.种现状表明,在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明显缺乏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的状态下,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长此以往,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因此,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关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寻找根源、重拳出击,猛药狠治。
二、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应当说,网络是柄“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那为什么从现状来看,是弊大于利,利的一面发挥不够,弊的一面却防控不足呢?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上网条件缺乏,未成年人上网需求难以满足。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网络世界表现出强烈好奇心是十分正常的,而且互联网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未成年人上网的正常需求是刚性的、合理的、应当努力满足的。但现实状况是:学生上网只有三种途径,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家庭来看,有些家庭缺乏基本上网条件,有些家长纯粹的禁止学生上网;从学校来看,学校每周仅开设一节电脑课,且基本不能联网;在各种途径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许多未成年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选择了进入经营性网吧接触网络,从而滋生了一系列问题。
2、网吧监管缺位,未成年人上网行为难以规范。在调研中,大家是有一点共识的。那就是由于缺乏自制能力,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是必须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加以监控的。未成年人在家和学校的上网行为自然容易监督,但在经营性网吧的上网行为则成了死角,成了空白。目前,我们相关部门对网吧规定了身份登记制度和查处罚款制度,但这些都流于形式,监管没做到长期化、常态化,处罚力度偏小,震慑作用不大。
3、教育疏导缺失,未成年人上网习惯难以养成。健康科学的上网习惯是保证未成年人既享受网络便利又规避网络危害的重要条件。而孩子的健康上网习惯要靠平时的教育疏导来养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疏导依旧做得很不够。据调查,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学校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部分家长只懂限制子女上网,缺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一味地禁止反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缺乏应有的重视。
4、沟通协作缺少,未成年人上网保护难以奏效。在调研中不难发现,在真正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时,大家却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互不理解的问题。例如工商、文化、公安等主管部门之间联合行动少,各自为政多,对违规网吧取证艰难,处罚难以落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沟通,在教育引导上步调不一致、态度难统一,在上网时段的监管上出现盲区,甚至职责上还相互推诿;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用心沟通,监护人一味地禁止导致效果适得其反;社会监督也没有形成合力,宣传和认识不够致使社会群众对网吧的相关法规知之甚少,不知道投诉的方法和渠道,群众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发挥。总的来说,由于缺乏有效的平台,多股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力量依然相对分散,未能形成合力,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如何文明地使用和把握网络这把“双刃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寻求解决良策。建议坚持“疏堵结合、趋利避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要大力推进绿色网吧建设。建议由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牵头,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迅速新建一批真正安全、健康的绿色网吧,力争使绿色网吧覆盖到各个角落,延伸到每个未成年人身边。为未成年人上网问题畅通“疏”的渠道。
2、要加大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的治理力度。一是要以专项行动整治。要打破目前谁审批谁执法的模式,建议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由社区志愿者和老师、家长群众代表为主体,制定长期的专项整治方案,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行动,对发现的“黑网吧”以及接纳未成年人的经营性网吧,责成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罚,改变目前这种多头管理却又难以到位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