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四篇}
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足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山万水,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水之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也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因为作者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而流传千古吧,这段时间里我就读了这本流传千古的巨著――《三国演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来关于“读书报告”的范本,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读书报告1
合上这本《三国演义》,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下来。一场场无比精彩的战斗与故事;极有个性的人物,使我的大脑久久地难以忘掉。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的还要数“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这两大战役了。
在这两大战役中,曹操与刘备的兵力都占优势,可双方都败了,曹操是被周瑜火烧了战船,而刘备则是被陆逊火烧了营地。虽然结果都失败了,但相比之下,刘备却远不如曹操乐观。想当初曹操在回城的路程中受到刘备手下的阻拦,但他却在危难时刻哈哈大笑,还笑着说:“北方还是我的。”而刘备在回去的路上没有人阻拦他,他却觉得自己无颜回到都城内,最后病死在了白帝城。这两个人都是失败,可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曹操的想法是乐观的,刘备的想法是悲观的。就像两个人走在沙漠里,两人同时看到了半瓶水,悲观的人心想:“就半瓶水,还不够我喝呢!”便走开了。而乐观的人却想:“这可是珍贵的半瓶水呀!这么多的水应该足够我走出沙漠了。”然后,他开心地喝了下水。结果没喝水的那个人渴死在了沙漠里,而喝下水的人则走出了沙漠。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乐观往往会给生活带来阳光,而悲观却让你对生活充满绝望。
读书报告2
滚滚长江东逝水,白发渔樵江楮上,浪花淘尽英雄,惯看秋月春风,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青山依旧在,古今多少事,几度夕阳红,都付笑谈中。仅是这首杨慎的《临江仙》词牌放在这部书的卷首,就能让我们浮想联翩,将我们带入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勾起我们不由得想起蜀国的开国五虎上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是何等的豪情万丈和气盖山河;一代护国良相诸葛孔明如何在未出茅庐的情况下就能够提出三分天下的方略?
仅用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能够让多少人泪流满面;还有那枭雄吕布、煮酒论英雄的曹操、刘备等,这些英雄在当时那是何等的呼风唤雨、攻城略寨、如履平地,日出日落青山城池依旧。遥想当年英雄迎风傲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万丈豪情,不禁亦要仰天长啸,一抒胸中之激荡。如此的荡气回肠,如此的扣人心弦。
然而,曾经为它们出生入死的那些豪迈的英世伟业却早已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面目全非,时代的河流让这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功名是非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往事,这一切在时光的车轮下都变得无足轻重,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历史给人的感受是浓厚、深沉的,不似单刀直入的快意,而似历尽荣辱后的沧桑。
是非对错在后人的人眼里,都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何足道哉!也许还有人发出感叹,感叹历史的无情,诸葛丞相的雄才伟略没有能实现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就我们现在人而言,为了利益斗得你死我亡,为了×××搞得两败俱伤,即使胜利了,获胜了又能如何?又能怎样呢?
比起那些曾经被历史年轮而冲刷掉的三国英才,我们又算什么?我们只能感到惭愧。然而他们都不能逃脱历史的足迹,又何况我们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白发渔樵坦然面对一切呢?也许只有这样,似乎才能有一壶浊酒喜相逢的心态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心境啊!
不错,在那个战乱纷纷纷的年代里,在作者罗贯中的妙笔之下,使他撰写的《三国演义》一书以一种更为洒脱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以致于使我们在读罢《三国演义》之后,在为玄德兴复汉室之宏愿落空而扼腕叹息,在为云长水淹七军赢得生前身后之名而击节叫好,在为姜维诈降岂料巧计成虚话而大呼。然而,可惜之余回过神来再让我们细细品评一下其中的人物,也不失为一种对历史对文学的精益求精。罗贯中褒刘贬曹,认为天下是汉家的天下,即使汉家时日无多,那皇帝也得由姓刘的来做!
若是别家问鼎帝位,那么就是篡位,大逆不道。如第八十回回目就是一有利的佐证: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由于这一观点立场,曹操由一代豪杰不幸沦为了人人愿得而诛之的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冒天下之大不讳!而刘备却成了以中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而笔者却认为曹操的境界远比刘备来的高。
首先,书中的刘备在罗贯中的笔下虽说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而实际上刘备却为人臣子却觊觎帝位,他的两个儿子一名封,一名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即是天子祭天地之礼,其野心由此可见一斑。正如鲁迅曾批评到:欲显刘备长厚,似伪。这一句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很非常恰当的。周瑜讲道:刘备袅雄之姿,并非长久曲屈人下之人也。但书中的刘备却是处处表现得过于忠厚,厚道,倒给人一种伪的感觉。不过,由于书中对刘备的推崇,对刘备的塑造还是正面的。刘备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战吕布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武艺。但为了体现明君的方面,对刘备的德,是着重刻画的。
此外,体现了刘备的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决不称帝等。其次,体现了仁,在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等。第三,体现了义,在两位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等。第四,体现了厚道。多次寄人篱下有机会夺取而不取。第五,体现了很重视人才。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赵云单骑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谓民间谚语中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在收买人心方面,小说中还特别会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来的。但也正因为刘备过于注重这样一些小德,忽视了一些大德,如在处理关羽和张飞遇难问题上,过于强调兄弟情谊而不顾国家大义,导致了兵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不能恢复,兴复汉室化为泡影。而曹操反是极力维护帝位的性的。袁术逆天称帝,终被曹操所灭。他自己更是未称帝,所谓的三国分裂是在曹操死后才出现的,基于此点,曹操于所谓的炎刘实有大功。其实真正的英雄又何必为区区帝位所累呢?
其次,刘备由织席小贩直至称帝西蜀,一路似乎顺理成章,也许是命运使然。但是曹操能成大业完全是靠着自身的实干才能。他曾行刺董卓,力求为天下除一大害;他也曾几凭一己之力收复了黄巾起义军,成为军中大佬。他自始至终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无论是平定汉中地还是抹书间韩遂,其用兵之妙,计谋之深都可见一斑。而刘备却远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甚至最终又败亡自军事。加之东汉末年,诸侯并起,天下大乱。大多诸侯崇尚武力,疲于军事,因而对于文学的修养也就松懈了。但无论是诸葛亮大唱空城也好,还是周公瑾火烧赤壁也好,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类的千古名句却一句也无,至于后来曹操的取文姬归汉,嘱铜雀之妾分香卖履等所为都在当初传为一时佳话。由此可见,曹操文韬武略,德才兼备,英雄这一称号可谓是当之无愧。
此外,《三国演义》中让我产生疑问较多的就是诸葛亮这个人物。罗贯中爱屋及乌,不管从智慧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似乎都将诸葛亮粉饰的过于神化了。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又是作者心目中正统皇权的维护者,成了罗贯中眼中的大红人也就顺理成章了。在智慧方面,自三国演义问世来,诸葛亮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中智慧的象征。于是又加上了大祭东风、草船借箭、智取华容、三气周瑜等,甚至死了之后还以木偶退司马,密函杀魏延。从一出场的隆中对这一名段,就体现了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学识。及后的火烧新野、借东风、智取三城、三气周瑜、汉中之战、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至于用八阵图阻止陆逊、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劝告邓艾的石刻等,更是神乎其神。在道德方面《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
至于诸葛亮所犯的一些错误,经过书中描写,反更显出他的人格伟大。失街亭后要求自降××,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总之,诸葛亮不管在能力还是人格上都是近乎完美的形象。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略史》中评说《三国演义》提到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诸葛亮却并非如罗贯中笔下所描述的那样十全十美。首先,他身为丞相,第一要务是治吏,在用人方略上应该选贤能,斥小人。而诸葛亮任职期间,朝廷内奸谄之人已出,上下庸人一片。以至后人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错用马谡,逼反魏延,压制旧贤,而新贤不来,他连军中的账目都要亲自核算,可见他对别人的能力是多么不放心。
由此,蜀汉后期的衰弱也就不足为怪了。其次,在军事上,正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着重描述的,有六出祈山、七擒孟获。仅说七擒孟获一回,和曹操当初征马超、韩遂时的战例做一对比,两者所处的环境都大同小异。再把曹操和孔明所用的手段策略及马超韩遂和孟获的实力对比一下,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得出谁更高明。再者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孔明大可不必如此急于求成,更何况南蛮的不毛之地和西凉的战略地位根本就没法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有其过人之处,笔者在这里只不过是大胆地说出自己在读了罗贯中先生所撰写的《三国演义》后的一点点感受而已,仅为博诸君一笑耳!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历史的车轮已经无情地碾过那段岁月,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也早已湮没了那荒城古道。但那些熟悉的名字和脍炙人口故事却会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书报告3
在我的眼里,书是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源泉,力量的翅膀,生命的绿洲。我每天都要认真细细地“品味”它,我最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三国”发生的很多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这个故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主要反映出团结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中,团结是很重要的。我平时不太愿意团结,无论老师、同学怎么劝我,我有时就是不听,所以在各种比赛中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后,让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和8班进行拔河比赛,我刚开始假装用力,其实半点力都没有使出来,心想:等你们累了,我再用力拔。可这时已经晚了,我咬紧牙,脸涨得通红,脚不断蹬着地,手拼命地拽紧绳子,累得满头大汗也不能把对方拽过来,结果是怎么的,不用我说,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从这件事当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每次总自以为是的时候,就会想起“赤壁之战”,于是我放弃以我为中心的想法,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里,团结力量大。
是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他教会我们很多道理,让我们慢慢成长起来。《三国演义》就是我其中一个好朋友,他教会我“团结力量大”。
读书报告4
阅读如同饮食,在这些“食物”中,有着如甜点一样的娱乐书籍,也有回味无穷的古典名著,但这些名著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就要属《三国演义》了。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读书之乐”
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的抢着说,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说关羽是是说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说起另一位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奸雄”曹操吗,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须弃袍了?原来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己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接着又弃了自己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快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我相信,我时刻都会记着,“食”书的感觉是多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