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发布者:白色荆棘谷 时间:2022-11-15 21:56

一省一策思政课是集体行动的任务, 一个政党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一个走向强起来的民族,要有强起来的民族精神。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汇总”,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范文1

既做“四有好老师”又合“六要”新要求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要求广大教师做“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广大教师的普遍要求,是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基本功,是教师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时代重任的基本素质,更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对照努力的“穿衣镜”。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更是必须首先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思政课教师队伍,指出“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要把思政课越办越好,要完成“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特殊使命和专业职责,思政课教师仅仅达到这些要求还是不够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新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方面要求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内涵深刻,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标准和专业内涵,对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范文2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通过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

其一,思政课是立德管方向的关键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首先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方向性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怎样始终确保方向正确?关键一环就是思政课。思政课的核心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理想信念。

其二,思政课是铸魂塑“三观”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形塑期。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怎么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立心铸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是开展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铸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程。

其三,思政课是强健精神的关键课程。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为本,本立而道生。育人的目标是立德树人,核心是强健精神。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这既是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任务,也是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目标。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范文3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新时代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是实现这一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

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中,思政课发挥着“压舱石”作用。思想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都要通过思政课这个主渠道连起来;铸魂立德的工作千头万绪,都要通过思政课这个“针眼”穿起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办好思政课,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学习能力最强、接受新事物最快、精力最旺盛的人生“窗口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怎么抓住青年学生成长的这一关键时期讲好思政课,怎么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怎么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怎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新目标、新使命。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范文4

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自信和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努力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共产党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从严治党必须抓住解决人们头脑中“总开关”问题开展工作,不松劲、不间歇,不失之于宽、松、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专门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进行了精准阐述,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党在新时代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应该自觉担当的历史使命。

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竭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使命的论断,是巧妙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深刻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既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又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才能领悟精髓,把握本质。

时代决定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不同时代的使命,是依据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民族进步史,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都是当时站在时代进步潮流前列的先进政治力量勇担历史使命,引领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符合客观规律的转化,努力造福于人民的奋斗史。现在,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换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特别突出的是要在继续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新时代的进军号正在响彻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正在加紧进行,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军正在迈出新步伐,这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伟大飞跃。时代也由此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

牢牢把握新时代的主题,坚定“四个自信”,把实现伟大梦想建立在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基础上

中国进入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总任务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用两个十五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完成伟大的事业,必须经过伟大的斗争。在新时代前进路上,我们必须从内部到外部、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各个领域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不能不进行各种各样的斗争。能否取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将长期地严峻地考验着我们党的治党治国能力,考验着我们党组织的战斗力、共产党员的党性和政治定力,都要求我们发扬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确保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的胜利,特别重要的是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条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自信和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努力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共产党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言行,坚决战胜一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任何政治动摇、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和斗争的思想与行为都是错误的。

严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行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全面建设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阐述,深刻反映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其中的科学性、时代性、原则性、系统性,是我们推进新时代伟大工程的总纲,是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和管党治党能力的思想遵循及行动引领。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密切联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斗争实践,把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做得更强更好。

作为推进伟大工程的首要政治担当。在党性锻炼中,要坚决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选拔任用干部、吸收新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条件。党的组织活动必须强化政治功能,增强执政党的政治领导能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我们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必须立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着力解决有损党的执政能力和有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突出问题。从严治党必须抓住解决人们头脑中“总开关”问题开展工作,不松劲、不间歇,不失之于宽、松、软。要善于小中见大、防微杜渐,从表象入手抓住事情的本质,进行综合整治,及时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斗争,坚持扶正气与祛歪风相结合,既认真强化法纪监督的刚性约束,又精心培植和激发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内生动力。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范文5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既是中国共产党破茧而出的历史逻辑和时代必然,也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奋斗的实践主题和前进轨迹。一部中国共产党建党、兴党、强党的成长史、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变迁史、复兴史。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因此,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必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紧迫感、责任感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壮丽新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如何成为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阐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且还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值得强调的是,报告历史性地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要求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属性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大思路大方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崭新的理论特色,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深刻体现了我们党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战略清醒和执政自觉。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