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心得

发布者:秀才有理 时间:2022-11-15 21:25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那么你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哪些心得和了解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饮食文化个人心得,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中国饮食文化心得篇1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大若天地。我们生存的基本要素就是从食物中获取的,大地万物的生灵全部都要靠食物来补充能量,获取营养,维持生命。再看这部《闲话中国人》,开头第一炮便是在大谈“饮食”。中国的饮食文化早有上千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传统文化了。由此可看出,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所占地位之重。

外国人重于情趣,中国人则重于饮食。中国人既然能以食为天,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世界上还有比天大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中国人甚至认为“普天之下,莫非一吃”,认为不管任何事都能用“吃”来解决。这就是现代中国人对千百万年前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的认识,这也是书中所说的“泛食主义”。

说到这“泛食主义”,它也包含在饮食文化内,只不过是口语上通过文字来表达的。就像是说人就叫“人口”;谋生就叫“糊口”;职业和工作就叫“饭碗”。干什么工作就吃什么饭,就像书中所说的:“修鞋补锅是吃手艺饭;说书卖唱是吃开口饭;当教书匠是吃粉笔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儿。”总而言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切都与“吃”扯得上边。

饮食,说白了也就是吃饭。但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终于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人的“吃饭”文化。

何为“吃饭”文化,我想这也只能在中国才寻找得出答案。在中国人看来,食物乃生命之源。因此给人食物,请人吃饭,是一种很重的礼仪;而接受他人的食物,则是受了很大的恩惠,必须加以回报。这,便是中国文化中“吃饭”文化的基本准则。但在这一来一往,你一席我一顿的过程中,这“吃饭”文化渐渐的变了味儿。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渐丰满的腰包也闲不住了,开始流行起“请客吃饭”,而“吃饭”文化的基本准则也渐渐成为中国人请客吃饭的正当理由。大家也习惯起这新一代的“吃饭”文化。像这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老人做寿诞,小孩过生日,谁家不请,哪个不吃?如果升了职位,涨了工资,搬了新居,走出国门,三朋四友七大姑八大姨也都会堂而皇之地要求你请客吃饭。有人来了要“接风”,送人走了要“饯行”,有事要“撮一撮”,没事也要“聚一聚”。用书上的话总结:中国人恐怕是世界上最爱请客吃饭的民族。

这饮食饮食,说完了“食”,接着得说“饮”了。

既然说到“饮”,那么“茶”,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

中国人爱喝茶,西方人爱喝酒。“西人饮酒而取其汁,国人饮茶乃取其气”,这是书上的原话。西方人喝酒是为了身体,中国人品茶则是为了意境。

自古以来,茶就是文人雅士所热衷的“至清至雅之物”,它也往往用于陪衬一些山水美景,文雅之趣。所以,这喝茶不叫“喝茶”,得叫“品茶”,从这品茶中还能品出人生哲理,事物的启迪,从而自古产生那么多的伟大诗人来“颂”茶。就连这品茶中,还品出了茶术之道。

不单“食”能请,这“茶”也能请。比如这“吃早茶”,则是如今商场上用来谈生意的办法之一。吃早茶不过于排场,但也不过于寒酸,几叠小食,一杯清茶,既能解决早餐问题,也可以享受其中的一点“意境”。它也确实比请客吃饭少了一点铜臭味,少了一点利益和关系。

柴米油盐酱醋茶,厨房中的繁杂琐事,生活中的切切察察;

悠悠上下五千年,时代中的巨大变迁,历史中的中国文化。

这本书可谓笼万物于形内,把生活中最繁杂却又最简单的事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人读完此书,必定能领悟到中国文化中饮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深远影响。

中国饮食文化心得篇2

说到美食,我最爱的莫过于火锅了。它起源于重庆的码头文化,拥有漫长悠久的历史。上周日我就去品尝重庆火锅啦!到了火锅店,一拿起菜单,我就疯狂地点上最爱吃的几样涮菜,有鸭血、牛肉片、毛肚、鸭肠等等。服务员帮忙点火开锅,一块牛油在锅里滚动、沉浮,一分钟后便消失不见了。热油开始翻滚,可以开始涮菜了!

我先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将它放进锅里,让它在锅里游上半分钟,由鲜红色变为褐色,然后再把它夹起来。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好鲜嫩啊!这时妈妈给我一碟香油,说蘸香油可以中和火锅的烫和辣。我试了一下,果然蘸了香油的肉的味道更加滑腻温和。我最爱吃的就是鸭血了。我总结的秘诀就是鸭血一定要放在红汤辣锅里煮才更好吃。鲜鸭血很嫩,我用筷子轻轻夹起一片后让它自由自在地在辣锅里游上两分钟,然后再捞出来。我尝了一口:满口鲜嫩顺滑的滋味。那味道在我的嘴里久久流淌,我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美味。这样美味的火锅,我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把一大堆食物都消灭了。

火锅真好吃呀!真希望以后每天都能吃到火锅。也希望我将来能学会做火锅,给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中国饮食文化心得篇3

“好吃,好吃,真好吃!”我惊叹道。

“怎么样?不错吧?”妈妈一脸的高兴。

“嗯,味道不错!”

早晨,我坐在餐桌前,心里正琢磨着:今天吃什么早饭呢?这时,妈妈端了一盘鸡蛋过来了。“今天吃鸡蛋呀!”我表示很失望。“今天的鸡蛋和以前的不一样哦!你可以尝尝看。”我半信半疑地拿起一个热乎乎的土鸡蛋,剥开蛋壳,把鸡蛋掰成两半。“哇,溏心蛋啊!”只见金黄色的蛋黄中央,金灿灿的蛋黄液似乎要流出来了。可能太稠厚了,又感觉这蛋黄液流不动。我咬了一口蘸着酱油的鸡蛋,清新爽口、咸甜适中。“味道真是不错,清爽而不肥腻。”我称赞道,“妈妈,你是怎么做出溏心蛋的呀?”然后妈妈就把做法详细地告诉了我。做法其实非常简单。先把土鸡蛋壳洗干净,放进有水的锅里大火煮。等水沸腾了,改小火炖5分钟。然后把鸡蛋拿出来放在冷水里泡一会,以便于蛋壳好剥。如果小火煮的时间久,溏心蛋就变成常规的白煮蛋了。下次你也可以试试看。

鸡蛋虽然是一种普通的`食材,但热乎乎的溏心蛋蘸酱油却是一道人间美味。

中国饮食文化心得篇4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也源远流长。如果你去到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家里或是在中国餐厅就餐,你会发现他们的餐桌礼仪十分特别,而且充满着深意及乐趣。

尊重为先

在餐桌上,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尊重”二字。对于那些长者,老师或者贵客,通常都要做到谦虚礼让。

中国人非常注重孝道。他们往往会先把最好的菜第一个送给自己家庭里的长辈品尝,因为长辈们为了这个家付出最多。在古时候,虽然人们生活拮据,但是善待自己的长辈并尽力照顾好他们是必须尽到的义务。

尽管中国的主人都很友好,但作为客人也要向主人表示敬意。在晚餐开始前,主人往往会寒暄一番,客人只有在听到“请用,随意”等类似的话语后才能开始用餐。否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主人一般会把主菜放在餐桌的中央,其余的菜围绕摆放。通常主菜会面向贵宾或者年长者,这也显示出尊重的美意。

筷子文化

中国人都用筷子吃饭,筷子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现在,筷子的使用也已经深入到其他许多地方,如:越南,韩国,朝鲜等等。筷子的诞生象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一对筷子虽然看似简单,但是他可以夹,绕,戳住食物。同时,在一些重大的场合中,例如婚礼喜宴,赠送筷子作为礼品也寓意幸福,吉祥。 重要时刻

生日是每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在年轻的时候,人们往往在生日前要吃一碗面,寓意长寿;在生日当天则吃蛋糕庆祝。等人到了中年,这时候的生日更为重要,除了吃面和蛋糕之外,大家还会送上蟠桃祝福长寿安康。

在结婚的大喜日子,中国人往往会吃花生,龙眼等食品,祝福新人能马上有爱情的结晶。 在端午节,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亲眼欣赏到赛龙舟的精彩比赛。但是,他们都会吃粽子,用糯米,鲜肉以及竹叶等原材料包出来的特别食物。这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屈原而制作的,人们害怕他吃不饱,就会给他做各种样式和形状的粽子。

在中国农历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中国人都会吃“腊八粥”,来纪念和分享大家的成果,至今这个传统没有改变。

对于中国家庭,如果有孩子出生了,父母们会为邻居送上红鸡蛋庆祝这件喜事,有时候会在红鸡蛋上点上黑点,表示孩子的出生日期,或者暗示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而在新年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聚在一起,享用鸡鸭鱼肉,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些食物也寓意来年的繁华与丰收。

中国饮食文化心得篇5

近些年来,中式快餐风靡全国,并取得一定成就,但我认为,推陈出新更应继承传统。

无可否认的是,新式中餐的出现及发展,的确对中餐在市场份额竞争中起到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洋快餐独大的局面,因此有人认为中式快餐是饮食文化的创新。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不妥之处。

首先,创新应该系推陈出新,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的超越和进步;而中式快餐更似是走回头路。它只是一种新的事物,而不是创新。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以苏鲁川粤菜为代表的众多菜系。中国美食名扬海内外,但无论哪一个菜系都要讲究食材精良,工序精细,菜式精致,品味精美。非慢功不可出细活。食语之云:靓材精艺,美食之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观时下所谓之“中式快餐”,它一味追求速度,其用料之粗,工序之简,流程之快,哪一点能体现出中国饮食文化之精髓呢?只不过是味精、香料、食材的杂烩罢了,除了消除人们的饥饿感之外,哪有美食?更罔谈饮食文化继承。

其实,不只是美食文化,所有文化的创新都应基于传统,以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在相互激荡的文化碰撞中,愈加强盛,又保留个性。如果学习外来文化时不继承自身的传统,那就犯了“拿来主义”的毛病,鲁迅先生对此也作过批判。苏联被和平演变,前车可鉴!关个各个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无一不是以传统为本,以时代为体,但中式快餐,对传统厨艺只取其皮毛而去其精髓,实在可惜。

这种内涵思想是一种文化存在之基本。何以为?要判断一种文化是否一脉相承,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基本内涵是否改变,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如中华文化,之所以说他是源远流长,就是因为基本内涵不变,如儒家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千年以上;周易经历数千年而不衰,形成五行、八卦、梅花术数、奇门遁甲等数十流派。而印度文化,就不能说是一脉相承,因为它的基本内涵数易其源,故其文化种类虽繁多而缺乏厚重,就连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也不为现代的印度人所继承。

所以说,中式快餐只不过是披着传统美食外衣的伪传统饮食文化。与外国人非常不同的是:就餐,于中国人来说本该是一项休闲的享受,加上一个“快”字,就令到这种休闲及享受荡然无存,这种本身就自相矛盾的、由快节奏社会崔生出来的产物,注定不是文化的精品。

故言之,创新应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这,才是创新的成功之道!

中国饮食文化心得篇6

保留传统美食,发扬传统文化

在20__年的元旦,厚街镇富民商业步行街举行了厚街镇首届美食节。

在富民商业街里,摆了很多档位。厚街有许多传统美食,如:南瓜饼、马蹄糕、客家糖环、松糕、粽子、糖不甩、寿司、香蕉芋角、笑口枣等等。在这些传统美食中,有些食品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如南瓜饼是黄澄澄的,上面还印了一些图案;马蹄糕是透明的,里面有一些“马蹄”;寿司的颜色有绿的、红的、黄的、紫的等等。它们的配料和味道也各不相同:马蹄糕是冰凉的;糖环由白糖、糯米、鸡蛋混合做成的;松糕由白糖、糯米、花生等混合做成的;粽子是由艾叶、猪肉、糖(盐)、草、糯米等混合一起做成的;糖不甩里面有糯米粉和片糖;寿司里面有黄瓜、香肠、肉丝、鸡蛋、紫菜;香蕉芋角里则有香蕉和芋头……。

一位做马蹄糕的阿姨向我们介绍了马蹄糕的做法:第一步:把马蹄去皮洗干净并切成小粒。第二步:把水和糖以10:9放进锅里,煮成浓的糖水,再用水和马蹄粉以重量2:1混合成生浆糊。第三步:倒生浆糊到糖水里,边倒边搅均匀,做成半生半熟浆糊。第四步:把马蹄粒倒进半生半熟浆糊,并搅均匀,然后用盆装好,大火蒸三十分钟即可。

在谈到举办美食节的意义时,镇教办王剑雄主任说:“我很赞同举办美食节,这样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厚街的美食,有利于保留厚街的传统美食,也利于发扬厚街传统的文化,在生产、制作这些美食的传统工艺过程中,也体现了厚街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同时希望年轻一代能继续发扬厚街人民的优良传统美德,为厚街乃至全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的,举办美食节,既能保留传统的美食,又能发扬传统的文化!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把厚街建设得更美好。

中国饮食文化心得篇7

说到哪里的猪排最好吃,大家肯定先想到的是我们中国。可是这次暑假我去了意大利的多洛米蒂,那里的猪排也毫不亚于中国的。

吃猪排要讲究色、香、味俱全。多洛米蒂的猪排恰恰都做到了。猪排还没端上桌子,香味已经飘来了,使我们都垂涎欲滴,恨不得冲到服务员端着的猪排前大快朵颐。猪排终于被端上了餐桌,我不等家长拍一张它的照片,就刀叉并用,切下一块,放到盘子里。猪排表面金灿灿的,上面点缀着棕色的调料,中间是肉色的,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我把猪排叉起,送到了嘴边,轻轻地咬下了一小口,啊!简直是人间美味。脆脆的皮,嫩嫩的肉,吃起来肥而不腻,有一种酥酥的感觉在牙齿和舌间传播,又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

意大利不仅风景美轮美奂,而且美食也不少,真是一个旅行的好地方!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