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心得8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城南旧事》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1
读过《城南旧事》,其中描写骆驼的一小段话把骆驼咀嚼草料的神情与动作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骆驼弓着身子,吃着草,牙齿磨来磨去,发出“嗞嗞”的声音。磨着磨着,一些白泡泡就出来了,挂在骆驼的嘴上,别有一番乐趣。
我从“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体会到,林海音对骆驼十分感兴趣,并且非常之喜爱,深深地被骆驼吸引住了;也让我看到了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小林海音看着骆驼,眼睛直直的,牙齿有节奏地磨着。
再来看看“大鼻孔里冒着热气”这半句,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对骆驼的喜爱,如果她不喜欢骆驼,她会观察那么仔细吗?这就是林海音高明之处——一整段没用一个“爱”,却通过自己的动作和骆驼的动作表现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2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那里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小时侯爱听故事,爱问“后来呢?”,爱帮助人,动不动就拍拍胸脯,说一句“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为什么会互相讨厌对方,因为在“我”的眼里,他明明是个好人啊。看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们”在一起玩时,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即使闹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还是一样在一起嘻嘻哈哈。
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孩子的无忧无虑,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戒备,没有心计,只是单纯的。
“看见东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3
《城南旧事》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在北京城南度过的童年的怀念。
与其说是一种思念,不如说是对当时社会强有力的批判。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英子,时间是1923年开始。英子由一个七岁的小女孩长大到13岁。书中故事的发展循着英子的观点转变。故事虽是全书骨骼,她的观察给了全书血肉。英子原是个懵懂好奇的旁观者,观看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直到他爸爸病故,她的童年也至此结束,在13岁的年纪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该负的责任。人生的段落切割得如此仓促,更衬托出无忧无虑的童年欢乐的短暂可贵。但是童年是不易写的主题,由于儿童对人生认识有限,童年的回忆容易陷入情感丰富而内容贫乏的困境。而林海音却能写到如此耐人寻味的文章,可见功底之高。
在林海音的笔下,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而英子则是一个简单的人。三毛说过一句话:“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童年并不是一个苦恼的时段,而是这一生中对故乡的思念和“根”的祭奠。心越简单,人越快乐。这也许是林海音想要表达的主题吧!人们在高节奏的过着复杂的生活时,何不妨拾取一颗简单的心,用来体验美好,寻找快乐。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我们也像英子那样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们一直都在离别,和朋友,和家人及旧时光里的自己。
童年其实很短暂,长大后,怎么抓也抓不住。愿你在余生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切安好!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4
城南旧事里的故事让我感动,最让我感动的是《惠安馆传奇》。
里面说了秀贞她的妈妈把她的孩子给送别人了,而秀贞却因为孩子没了而疯了,说他疯了的原因,一是秀贞实是太想自己的孩子了,结果老是把别人家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了,二是她的脸总是很苍白的,没有一丝红润,除了她的嘴唇以为,她也不和别人说话,所以让人一见了,就立刻会让看到秀贞的人打一个冷战,身体会有一些发抖的,因为秀贞疯了凡是看到她的人,就会立刻就给它的孩子说:“以后要少来这里,因为这里有疯子。”不少人都这样对自己的孩子说,可是秀贞这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
秀贞这样的爱是最伟大的,我的妈妈也是这样,我和弟弟在夏天的时候,经常去水上乐园,可是妈妈一直的跟着我们,因为他怕我们去超过80米的游泳,因为我们有可能在他们里面,被挡住了,然后摔倒了,就会有人来到我在的地方,我就会被掩着,还有可能我会身高不够就会被淹着。
秀贞的这种爱孩子让我感动。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5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在家里百般无聊的看着电视,突然想起找本书看看。
我来到书架前,眼睛被一本书吸引了----那是一本算得上“旧”的书了:我轻轻的翻动着泛黄的书页,书的边角都已磨破,那一分为二的破旧封皮上写着几个黑色的大字:城南旧事。哟!这不是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吗,记得在我上二年级时可是最喜欢看这本书的啊!《城南旧事》这本书是一部系列小说集,包括了五个短篇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和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它们分开来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各有自己的主要人物,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里面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就是《惠安馆》。《惠安馆》描述了住在北京城南惠安馆附近一个胡同的女孩英子童年的生活和两个朋友的故事:一个是胡同里惠安会馆里的疯子秀贞,一个是在油盐店里结识的小朋友妞儿。后来英子发现原来这两个人是亲母女,为了帮助秀贞找到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英子不顾父母的反对想尽办法来帮助她。但最后,母女俩却在寻找小桂子(妞儿的真名)的生父的时候,双双惨死在火车轮下。英子得知消息后大病一场,隐隐的知道自己无忧无虑的幼年随着她们的消失而消失了。
我喜欢这篇文章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令我很伤感,特别是疯子秀贞。第二个原因就是里面描写景的句子非常生动,并且非常细致。比如这段:雨声那样大,噼噼啪啪地打在砖地上,地上的雨水越来越多了,院角虽然有一个沟眼,但是也挤不过那么多的雨水。
院子的水涨高了,漫过了较低的台阶,水溅到屋门来,溅到我们的被角上了,我和妞儿看这汹涌的雨水看呆了。我喜欢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6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写的。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主要讲了小主人公英子七岁到十三岁时,生活在北京城南看到和听到的故事。小英子结识了很多人物:有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家的宋妈;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还有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可是最后,这些人物都离小英子而去了。
在最后的《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是小孩子了》这个故事中,爸爸也离小英子而去了。
最令我难以忘掉的,就是《我们看海去》这个故事,它主要写了小英子搬家后,结识了一个善良、老实的人,他是一个慈爱的哥哥。这个哥哥还和小英子约定以后要一起看海去。但是这个哥哥,为了供弟弟将来出国留学,不得不做了小偷。最后,这个哥哥被警察抓住了。
《城南旧事》让我想起幼年时的事,我曾经想过,用擀面杖把一张照片擀成一张大海报,还曾看到种子可以种出花和草,就想把坏掉的铅笔种下,长出一支新铅笔。其实,也只有什么都不懂,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南旧事”,是一本精彩的童年画卷。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7
这本书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文中的英子)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出版1960年。
其中有这么几个片段:
1、“乱数!”妈妈瞪了我一眼,“听我我给你算,二俗,二俗录一,二俗录二,二俗录三,二俗录四,二俗录五……”在旁边伺候盛饭的宋妈首先忍不住笑了,跟着我和爸爸都哈哈大笑起来,我趁此放下筷子,说:“妈,你的北京话,我都吃不下饭了,二十,不是二俗;二十一,不是二俗录一;二十二,不是二俗录二……”这一片段生动的写出了妈妈说的北京话不标准语言风趣幽默,也写出了这一家子的热闹。
2、英子还有很多的秘密,例如:她和厚嘴唇的人的秘密,她和秀贞的秘密,她和小桂子的秘密以及她和兰姨娘与爸爸的秘密。但使我最感兴趣的一段却是她和秀贞的秘密。英子她和秀贞一直在一起,直到秀贞和她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也就是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一起去找秀贞的丈夫,也就是妞儿的爸爸,但不料却被火车扎死。秀贞蹲下来,看见我身后的影子,她瞪大了眼睛,慢慢地,慢慢地,侧着头向我身后看,我的脖子后面吹过来一口一口的热气,是妞儿紧贴在我背后的缘故,她的热气一口比一口急终于哇的一声哭出来,秀贞这时也哑着嗓子喊叫了一声:“小桂子!我苦命的小桂子!”
这一片段写出了母女相认的激动,我从秀贞说的这句话中读出了她对小桂子的爱是深厚的,但她们却被火车扎死。英子的童年可以说是悲伤的,因为她所认识的人:宋妈、秀贞、妞儿、兰姨娘、厚嘴唇的人以及她的爸爸都一个个离她而去。但英子的童年却多姿多彩,我也希望我的童年能多姿多彩!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8
淡淡的文字,悠悠的介绍了一个小女孩从七岁至十三岁的故事。有悲伤,有欢笑。也形影叙述了20世纪的老北京。
骆驼队、惠安馆、闹市、新帘子胡同……这一幕幕宛如流水一般,在脑海中轻轻的流淌,静静的回味。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英子在心中默念着。在他的童年里无忧无虑,可父亲的突然离开,让英子明白,她告别了父亲,同时也要告别童年。年仅十三岁的她必须承受一个孩子无法承受的责任!这是英子成长的转折点,她在也不是小孩子了!这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这章给与我的印象也最为深刻。
童年美好、天真。但是他也有保质期,一旦童年过期了,我们必须和他说拜拜,因为往后再也不能相见——不能与父母撒娇;不能看的喜欢的东西就缠着他们买;不能再依赖他们;不能轻易放弃……童年与成长的过程可能只在那一刹那。
整本书每一章都感人肺腑,但似乎每一篇的主人公都会离作者而去——井边的的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孩子的德先叔、朝夕相伴的宋妈,最后,连亲爱的爸爸也走了。
他们不经意体现出林海音童年里离别的悲痛,也为此故事画上了一个美丽而又忧伤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