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耕作学实习心得

发布者:清风明月夜 时间:2022-11-15 20:57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硬道理”,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耕作学实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

耕作学实习心得1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实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获取工作经验,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第一天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干。走进公司的那一时刻,我就感受到那种很强烈的工作氛围,无论是从墙上张贴的图片和标语以及各种报表和数据,都给我很大的新意,我想这也许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一种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工作。

由于刚刚从学校来到公司,作为一名新人,尽快熟悉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是十分必要的,在那里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学校学的是书本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但在平时的工作中,理论有时候是用不上的,所以处理好这样的转变是关键。

经过九天的实习,渐渐地我对公司运输生产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尽管岗位职能与所学专业仍有较大的差距。透过实习,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现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此次毕业实习,我领悟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硬道理”,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实习中也暴露出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发展都是有较大限制的。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校园走向社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人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所以,不要老抱怨公司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有时候也得找找自己身上的问题。而这次实习带给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接触到真实的职场,有了实习的经验,以后毕业工作时就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完成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变。

在实习的那段时间,也让我体会到从工作中再拾起书本的困难性。每一天较早就要上班工作,晚上按时下班回家,深感疲惫,很难再有精力静下心来看书。这让我更加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实习工作已经划上了句号,但留在心中的回忆与感受却是久久难以忘怀的。在这九天中,我紧张过,努力过,开心过,醒悟过,自信过。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进步,成长了许多,学到了一些在学校未曾学过的东西。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踏实勤奋地进入到自己的下一个主角,做好自己的阶段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耕作学实习心得2

一 实习目的:通过在莱阳的田间实习认识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作与连作的基本操作,了解合理水肥管理下的养地制度。加深对耕作学知识的掌握,达到能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生态习性,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定和养地制度,将理论联系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学为所用,学用结合。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之初步掌握一个生产单位种植制度规划的技能,为毕业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

二 实习地点: 莱阳校区实验田基地 莱阳校区附近农户田地

三 实习时间:2012年10月23日

四 实习内容

自然条件

莱阳市地处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是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作物种植概况

莱阳农学院实验基地及附近农户土地地势为平坦,紧邻咸河,雨水充足,少量来自农户家庭生活用水,水质较好,不含对作物有害的污染物。基地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田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1)光照、热量、水对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于状况较好,但仍有可改进的地方,可以充分利于季节增种一季生育期较短的作物。

(2)熟制主要是一年两熟,少数一年一熟,全年冬季为的休闲期,部分农户利用自有土地发展大棚种植项目,一年多季轮作,效益良好。

(3)土地整体上利用状况较好,但有少部分边缘地区具有长年撂荒的情况。

(4)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不协调,在保证种植业的基础上可适当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5)轮作方式有复种轮作、间作等,少部分实验土地为连作种植方式,用来作对照试验。

农户作物产值及经济效益

3亩大棚蔬菜:番茄,苔菜,豆角等全年轮作种植,以豆角为例,全年大约施用12袋氮肥,两袋复合肥,8方农家肥(鸡粪为主)。大棚种植,生长时间长,产量较高,且延长上市时间,故价格较高,效益良好,豆角单季收入为11000元左右。

1亩露天蔬菜:黄秋葵,大白菜轮作,套种花菜,施用2袋氮肥,半袋复合肥,3方农家肥(鸡粪),一般当季上市,价格较低,效益较差。

实验基地主要作物及耕地养地制度

玉米

本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

1.小麦玉米两茬复种

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限制。

2.小麦玉米两茬套种

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以下几种套种形式。

(1)平播套种。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

(2)窄带套种。麦田做成1.5米宽的畦状,内种6-8行小麦,占地约1米,预留0.5米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

(3)中带套种。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行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

3.玉米豆类间作 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通常采用6:2或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

小麦

一熟平作主要在长城沿线以北的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春麦区的春小麦一般种在冬闲地上,春季播种,夏季或初秋收获,实行春小麦连作或与大豆,高粱、豌豆、大麦等轮作,形成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

两熟平作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与西南冬麦区,其中黄推冬麦区是中国的主要产麦区。全区年积温4000~500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热量资源可满足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两熟需要。

两熟套种间作混种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延长作物生长季节,以提高全年总产量,中国各地采取了小麦与其他作物多种形式的套种和间、混作。

小麦与玉米套种为北方冬麦区较广泛的种植方式。冬小麦采用宽窄行或小畦种植.麦收前将玉米套种到麦田顶留宽行或畦埂上,使两茬作物的主要生育期错开,实现一年两熟。两熟套种可以解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长季节不足的矛盾;

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改早熟品种为中、晚熟品种以提高产量。

小麦与豆类作物间作、混种长江流域有在小麦厢沟两侧间作蚕豆或豌豆的,麦豆收获后复种水稻。黄淮平原部分地区有将冬小麦和秋播豌豆混种,两种作物共生互养,麦豆同时收获,然后再复种玉米等夏播作物。此外,在中国南方雨水较充足的早坡地,有三熟平作或套种的。

生产条件分析

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作物面积占50%以上。平均产量每公顷5.3吨,大面积高产田达到7.5-9吨,小面积高产记录15吨。对多数地区来说,增产潜力很大。本地区发展小麦玉米生产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产量。

提高产量的措施

1 目前推广使用的品种产量潜力和抗病性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品质较差,抗病性也不如人意。今后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耐密植和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2 增加化肥投入,侧重发展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才能采用较晚熟的品种,充分利用夏播玉米生长期间的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

3 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尽量把作物的有效灌浆期安排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小麦籽粒饱满度和商品玉米的品质。一般套种玉米比直播复种玉米增产14%左右。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试验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实习感想

通过虽然仅仅一天的《耕作学》实习,在实习过程种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和附近居民还有老师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觉悟、专业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我对《耕作学》这门课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充分的运用在了实践上。我明白学习这门课程不是没用,而是由很大用处,一个地区,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球都需要我们这些人才去规划,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使我们人类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物质,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我也学到了团队的精神,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多东西的调查。我们通力合作,合理安排任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更多学的更牢,也是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耕作学实习心得3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校科技园种植制度方案的设计和规划,使学生认识到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在国家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农业生产中种植制度如何适应市场发展和人们的需要。

2、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为所用,学用结合。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之初步掌握一个生产单位种植制度规划的技能,为毕业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4年5月19日到5月23日

三、实习报告

(一) 实验站基本情况介绍:

1、气候条件: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年平均气温17℃-17.7℃,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5.2℃。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降水日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5%。年日照时间1723-1820小时,日照率为40%。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251-272天。适合植物、花卉生长。

2、土壤水分条件:红壤土,比较贫瘠偏酸性,易板结,土性较粘,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土壤消耗较大,有机肥补充少,养地作物种植少。江西雨水充足,本实验站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3、社会经济条件:由于实验站大部分属于实验基地,不主要是为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实验教学,科研项目之用。只有小部分是农民承包用来种植蔬菜、水稻、油菜等作物。属于小农经济,产品主要是自给自足和销售给农大师生和附近地区,效益比较低。

4、科学技术水平:整体科学技术比较低,属于传统农业,实验教学用地机械水平一般,人工居多。栽培种植技术有传统的也有老师科研方法,主要是为了科研而采取特定的技术。

5、科技园实验站面积及种植作物: 农业科技园示范区总面积约154亩,包括试验田、庭院区、边界区,试验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庭院区主要养殖鱼类,鸭,边界区主要是附近农民种植蔬菜、苗木等.

(二)对实验站目前资源利用情况及种植制度现状进行评价:

目前实验站土地资源大部分被利用,但有一少部分条件差的没有利用,冬闲情况严重。以种植水稻、棉花、烟草、蔬菜、油菜等为主。种植制度相对单一,多数是水稻连作,有一小部分冬天会种植紫云英或油菜。蔬菜品种多而杂,而且规模小。土壤消耗严重,有机肥使用太少,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秸秆返田情况较差,有些被直接焚烧了。解决方法有:试验田区动不了,受科研影响。庭院区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一户一品,交替轮作。冬天多种植绿肥作物和饲料作物。开发荒地,实现资源最大有效利用,合理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发展可持续农业。

(三)实验站种植制度的设计方案:

1

(1)作物种类布局:作物主要种植在实验田(4区、5区、6区、7区、8区、9区)和边界区(10区、12区、13区、14区);庭院及鱼塘区(1区、2区、3区、11区)见上图标注所示。

① 实验田:4区甘薯、5区玉米、6区油菜、7区棉花、8区水稻、9区烟草

② 边界区:作物种类较杂且种植面积不大,没有什么主要作物;种植的作物有:10区茭白、12区绿肥、13区茄子、14区四季豆、15区青椒。

③ 庭院区:鱼塘养鱼、种藕等,养鸭;各种时令蔬菜和瓜果。1区葡萄、2区西瓜(网室内种植水稻盆栽)、3区养殖草鱼和鲤鱼、11区种植荷花和鸭子。

(2)作物品种布局

水稻:早稻、晚稻早(稻金优458、晚稻荣优225)。棉花:中棉所29号棉花。烟草:C-98烟草。玉米:玉农晶糯玉米。油菜:浙50油菜等。

(3)作物熟制布局:一年两熟制为主,一年一熟制、一年三熟制为辅;

28区稻—稻—紫云英、8区一季稻、7区一季棉、5区玉米—大豆、6区油菜—大豆、13区茄子—包菜、15区青椒—包菜、14区四季豆—绿肥。

3(1)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棉花→棉花→棉花。

(2)复种轮作:

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

玉米—大豆→玉米—大豆;青椒—包菜→青椒—包菜→青椒—包菜;

油菜—大豆→油菜—大豆。

4、庭院经济规划:池塘养鱼(草鱼、鲤鱼)、养鸡养鸭;搭种葡萄;周围种瓜果。

(四)全年实验站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的预测:

实验田:共94.5亩

1、早稻—晚稻—紫云英:共种5亩+3.1亩+2亩=10.1亩;

早稻总产量:10.1亩×500公斤/亩=5050公斤

早稻总产值: 5050×2斤×1.8元/斤=18180元;

晚稻总产量:10.1亩×550公斤/亩=5555公斤

晚稻总产值:5555×2斤×2元/斤=22220元;

2、.一季稻—油菜:共种23.7亩

一季稻总产量:23.7亩×650公斤/亩=15405公斤

一季稻总产值: 15405×2斤×1.8元/斤=27729元;

油菜总产量:23.7亩×168公斤/亩=3981.6公斤

油菜总产值:3981.6公斤×4.6元/公斤=18315.36元

3、玉米—大豆共12.6亩

玉米总产量:12.6亩×1288公斤/亩= 16228.8公斤

玉米总产值:16228.8公斤×2.1元/公斤=34080.48元

大豆总产量:12.6亩×170公斤=2124公斤

大豆总产值:2124公斤×4.2元/公斤=8996.4元

4、烟草:共种14亩;

烟草总产量:14亩×170公斤/亩=2380公斤

烟草总产值:2380×2斤×7.9元/斤=37604元

5、棉花:共种8.8亩;

棉花总产量:8.8亩×100公斤/亩=880公斤

棉花总产值:棉花总产量×棉花单价=880×2斤×5.2元/斤=9152元;

6、茭白:共种7.4亩

茭白总产量:1500公斤/亩×7.4亩=11100公斤

茭白总产值:11100公斤×8元/公斤=88800元

7、甘薯:共种12.6亩

甘薯总产量:2000公斤/亩×12.6亩=25200公斤

甘薯总产值:25200公斤×2.0元/公斤=50400元

边界区:共25.34亩,其中种青椒4.47亩、包菜3亩、茄子1.9亩、绿肥2.93亩、四

季豆13.04亩。

1、青椒—包菜:共种6.47亩

青椒总产量:3000公斤/亩×6.47亩=19410公斤

青椒总产值:19410公斤×3.0元/公斤=58230元

包菜总产量:4000公斤/亩×6.47亩=25880公斤

耕作学实习心得4

一 、实习目的:通过对莱阳某农村的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调查访问,即对莱阳校区实习基地的调查了解,进一步学习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技术。

二 、 实习时间:2015年10月27日

三、实习地点: 莱阳市某农村莱阳校区实习基地

四、 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首先回顾了课堂相关知识,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照的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进行了参观调查,由于实习时间为十月份,因此我们观察到有些土地是刚刚收获上一茬作物但还没有种植下茬作物的。

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当地农民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有:

1、自然条件

莱阳市地处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是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2、作物种植概况

莱阳农学院实验基地及附近农户土地地势为平坦,紧邻咸河,雨水充足,少量来自农户家庭生活用水,水质较好,不含对作物有害的污染物。基地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田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1)光照、热量、水对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于状况较好,但仍有可改进

的地方,可以充分利于季节增种一季生育期较短的作物。

(2)熟制主要是一年两熟,少数一年一熟,全年冬季为的休闲期,部分农户利用自有土地发展大棚种植项目,一年多季轮作,效益良好。

(3)土地整体上利用状况较好,但有少部分边缘地区具有长年撂荒的情况。 (4)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不协调,在保证种植业的基础上可适当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5)轮作方式有复种轮作、间作等,少部分实验土地为连作种植方式,用来作对照试验。

3、农户作物产值及经济效益

3亩大棚蔬菜:番茄,苔菜,豆角等全年轮作种植,以豆角为例,全年大约施用12袋氮肥,两袋复合肥,8方农家肥(鸡粪为主)。大棚种植,生长时间长,产量较高,且延长上市时间,故价格较高,效益良好,豆角单季收入为11000元左右。

1亩露天蔬菜:黄秋葵,大白菜轮作,套种花菜,施用2袋氮肥,半袋复合肥,3方农家肥(鸡粪),一般当季上市,价格较低,效益较差。

4、实验基地主要作物及耕地养地制度

1、玉米 :本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

小麦玉米两茬复种 :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限制。 小麦玉米两茬套种 :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以下几种套种形式:

(1)平播套种。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

(2)窄带套种。麦田做成1.5米宽的畦状,内种6-8行小麦,占地约1米,预留0.5米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

(3)中带套种。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行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

3.玉米豆类间作 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通常采用6:2或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

2、小麦

一熟平作主要在长城沿线以北的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春麦区的春小麦一般种在冬闲地上,春季播种,夏季或初秋收获,实行春小麦连作或与大豆,高粱、豌豆、大麦等轮作,形成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

两熟平作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与西南冬麦区,其中黄推冬麦区是中国的主要产麦区。全区年积温4000~500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热量资源可满足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两熟需要。

两熟套种间作混种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延长作物生长季节,以提高全年总产量,中国各地采取了小麦与其他作物多种形式的套种和间、混作。

小麦与玉米套种为北方冬麦区较广泛的种植方式。冬小麦采用宽窄行或小畦种植.麦收前将玉米套种到麦田顶留宽行或畦埂上,使两茬作物的主要生育期错开,实现一年两熟。两熟套种可以解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长季节不足的矛盾;

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改早熟品种为中、晚熟品种以提高产量。 小麦与豆类作物间作、混种长江流域有在小麦厢沟两侧间作蚕豆或豌豆的,麦豆收获后复种水稻。黄淮平原部分地区有将冬小麦和秋播豌豆混种,两种作物共生互养,麦豆同时收获,然后再复种玉米等夏播作物。此外,在中国南方雨水较充足的早坡地,有三熟平作或套种的。

5、生产条件分析

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作物面积占50%以上。平均产量每公顷5.3吨,大面积高产田达到7.5-9吨,小面积高产记录15吨。对多数地区来说,增产潜力很大。本地区发展小麦玉米生产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产量。

6、提高产量的措施

1、 目前推广使用的品种产量潜力和抗病性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品质较差,抗病性也不如人意。今后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耐密植和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2、 增加化肥投入,侧重发展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才能采用较晚熟的品种,充分利用夏播玉米生长期间的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

3、 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尽量把作物的有效灌浆期安排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小麦籽粒饱满度和商品玉米的品质。一般套种玉米比直播复种玉米增产14%左右。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试验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五、 实习心得

在农村调查实习中通过对当地农民进行了询问以及对地里种植作物调查,我们发现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很少。地里主要是以果树为主,周围散种一些蔬菜。在果树的管理模式上多数以粗放管理为主,其他的一部分对果树的管理比较正规例如在大棚中种植樱桃。这说明中国农业正在快速度的发展。通过此次实习,我们更加了解到农民是如何种植作物的当然也体会到他们的辛苦劳动和艰辛。我们也从另一层次掌握了什么是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而不是拘于以课本上的概念。总而言之此次实习我让我受益匪浅。他让我从中学习到很多我从课本上学不到东西,让我在有关农业的学习中更进一步。

耕作学实习心得5

一 实习目的:通过在莱阳的田间实习认识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作与连作的基本操作,了解合理水肥管理下的养地制度。加深对耕作学知识的掌握,达到能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生态习性,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定和养地制度,将理论联系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学为所用,学用结合。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之初步掌握一个生产单位种植制度规划的技能,为毕业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

二 实习地点: 莱阳校区实验田基地 莱阳校区附近农户田地

三 实习时间:20 年10月23日

四 实习内容

自然条件

莱阳市地处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是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作物种植概况

莱阳农学院实验基地及附近农户土地地势为平坦,紧邻咸河,雨水充足,少量来自农户家庭生活用水,水质较好,不含对作物有害的污染物。基地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田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1)光照、热量、水对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于状况较好,但仍有可改进的地方,可以充分利于季节增种一季生育期较短的作物。

(2)熟制主要是一年两熟,少数一年一熟,全年冬季为的休闲期,部分农户利用自有土地发展大棚种植项目,一年多季轮作,效益良好。

(3)土地整体上利用状况较好,但有少部分边缘地区具有长年撂荒的情况。

(4)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不协调,在保证种植业的基础上可适当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5)轮作方式有复种轮作、间作等,少部分实验土地为连作种植方式,用来作对照试验。

农户作物产值及经济效益

3亩大棚蔬菜:番茄,苔菜,豆角等全年轮作种植,以豆角为例,全年大约施用12袋氮肥,两袋复合肥,8方农家肥(鸡粪为主)。大棚种植,生长时间长,产量较高,且延长上市时间,故价格较高,效益良好,豆角单季收入为11000元左右。

1亩露天蔬菜:黄秋葵,大白菜轮作,套种花菜,施用2袋氮肥,半袋复合肥,3方农家肥(鸡粪),一般当季上市,价格较低,效益较差。

实验基地主要作物及耕地养地制度

玉米

本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

1.小麦玉米两茬复种

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限制。

2.小麦玉米两茬套种

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以下几种套种形式。

(1)平播套种。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

(2)窄带套种。麦田做成1.5米宽的畦状,内种6-8行小麦,占地约1米,预留0.5米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

(3)中带套种。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行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

3.玉米豆类间作

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通常采用6:2或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

小麦

一熟平作主要在长城沿线以北的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春麦区的春小麦一般种在冬闲地上,春季播种,夏季或初秋收获,实行春小麦连作或与大豆,高粱、豌豆、大麦等轮作,形成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

两熟平作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与西南冬麦区,其中黄推冬麦区是中国的主要产麦区。全区年积温4000~500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热量资源可满足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两熟需要。

两熟套种间作混种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延长作物生长季节,以提高全年总产量,中国各地采取了小麦与其他作物多种形式的套种和间、混作。

小麦与玉米套种为北方冬麦区较广泛的种植方式。冬小麦采用宽窄行或小畦种植.麦收前将玉米套种到麦田顶留宽行或畦埂上,使两茬作物的主要生育期错开,实现一年两熟。两熟套种可以解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长季节不足的矛盾;

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改早熟品种为中、晚熟品种以提高产量。

小麦与豆类作物间作、混种长江流域有在小麦厢沟两侧间作蚕豆或豌豆的,麦豆收获后复种水稻。黄淮平原部分地区有将冬小麦和秋播豌豆混种,两种作物共生互养,麦豆同时收获,然后再复种玉米等夏播作物。此外,在中国南方雨水较充足的早坡地,有三熟平作或套种的。

生产条件分析

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作物面积占50%以上。平均产量每公顷5.3吨,大面积高产田达到7.5-9吨,小面积高产记录15吨。对多数地区来说,增产潜力很大。本地区发展小麦玉米生产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产量。

提高产量的措施

1 目前推广使用的品种产量潜力和抗病性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品质较差,抗病性也不如人意。今后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耐密植和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2 增加化肥投入,侧重发展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才能采用较晚熟的品种,充分利用夏播玉米生长期间的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

3 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尽量把作物的有效灌浆期安排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小麦籽粒饱满度和商品玉米的品质。一般套种玉米比直播复种玉米增产14%左右。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试验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实习感想

通过虽然仅仅一天的《耕作学》实习,在实习过程种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和附近居民还有老师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觉悟、专业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我对《耕作学》这门课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充分的运用在了实践上。我明白学习这门课程不是没用,而是由很大用处,一个地区,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球都需要我们这些人才去规划,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使我们人类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物质,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我也学到了团队的精神,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多东西的调查。我们通力合作,合理安排任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更多学的更牢,也是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