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俊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者:湖光山色 时间:2022-11-17 11:53

于海俊同志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壮烈牺牲,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平凡而伟大的学习典范,我们向于海俊同志学习,下面小编整理于海俊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

于海俊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五大国有林区之一,林业主体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千米,占整个大兴安岭的46%;森林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活立木总蓄积8.8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7.47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

今年6月下旬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地普遍高温干旱,持续少雨且雷电频发,仅6月19日当天就发生18起火灾。

6月19日下午,于海俊带领60名专业扑火队员紧急奔赴上央格气林场47沟附近起火点,指挥灭火后,在排查余火和布置火场倒木清理等工作的过程中,一根过火的站杆意外被风刮倒,砸中了途经的于海俊。

“当时,他手里仍然紧紧地攥着GPS定位仪。”护林防火管理处副主任郑晓强说,“我们都知道,每次到火场扑火,于局长都会用随身携带的GPS测量拐点,然后将拐点的坐标标记在地图上。每次扑火返回后,他都会系统整理扑火过程中的各种经历经验,对掌握的火场山形地貌、植被特点等数据进行比照分析,研究总结各种不同火场林火形成和演变发展的科学规律。”

当晚23时30分,于海俊因抢救无效不幸殉职,享年56岁。

“于海俊完成了他一生的心愿。投身大兴安岭林区32年,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这片林子,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刘文庆哽咽道。

于海俊,内蒙古翁牛特旗人,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从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选择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工作,2011年1月调任根河林业局。

有媒体这样评价于海俊:他56岁的生命历程定格在大兴安岭北部群山中一座无名的山峰,他从大兴安岭的最南端走来,走到大兴安岭的最北,用了整整一生的时间……

刘文庆告诉记者,于海俊常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所追求,我的追求是让青山常绿,家园更美”。

记者了解到,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工作时,于海俊负责并参加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工程设计和测绘项目共有100余项,其中完成了“天保工程”设计32项,8个项目获评全国和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主编或参编完成论文、著作10余篇(部)。

“防火有界,扑火无界,无论是哪个局着火、谁分管的战区着火,我们就是一个目标,一条心,全力守护好这片大森林。”这是于海俊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时,常常和扑火队员们说的话。

根河林业局护林防火管理处快速扑火队员范纪东哭着告诉记者:“于局长在根河林业局任职8年多时间,曾和我们一起在这座林子里风餐露宿、摸爬滚打……”

多年来,于海俊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林业工作经验,守护着这片绿色林海的生态安全。

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俊带领扑火队扑救火灾12场(次)。

在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追授于海俊同志“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中写道:于海俊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先锋,是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是新时代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光辉典范。

于海俊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

“作为林业人,必须把改善林业局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担起建设美丽根河的历史使命,坚持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这是今年6月,于海俊给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局根河林业局的一份报告中的话。

6月19日,当地突发森林雷电火灾。作为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他身先士卒冲进火海。山火扑灭了,56岁的于海俊却因公殉职。

从1987年毕业到2019年,在林区的32个春秋里,于海俊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来到大兴安岭林管局工作后,于海俊的第一站是森林调查规划院。在这里,他先后担任森林调查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副书记、主任,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国家启动一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时候,没有模式可参考,于海俊带领规划院全体设计人员承担了各项工程规划设计任务。2009年,于海俊被聘为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与编制了4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创造性提出“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并纳入编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调任根河林业局副局长后,于海俊运用理论成果更好地推动实践。通过他的努力,根河林业局构建起“以林业局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为责任主体、以生态保护建设监测中心和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监管新格局,走出了生态保护建设良性发展的新路子。

于海俊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所追求,我的追求是让青山常绿,家园更美”。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俊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期间,带领扑火队参加扑救火灾12场(次),其中援外扑火5场(次)。

于海俊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

2019年6月19日,于海俊最后一次救火,56岁的他倒在了挚爱的林海,将生命永远定格。那天下午,大兴安岭林区的上央格气林场突然发现雷电火烟点,片区分管干部恰好不在,十万火急之时,于海俊到防火办请命,“让我带队上吧!”随即,他带着60多名队员奔赴火线。经过几小时的奋力扑救,20时40分左右,火场全线合围。

“快来人!砸到人了!” 21时左右,正在清理余火的根河林业局护林防火管理办副主任郑晓强突然听到对讲机内传出呼喊,跑近一看,一根10余米长、30多厘米粗的过火站杆,重重地将于海俊砸倒在地。已处于休克状态的他手中还紧紧地攥着GPS定位仪。挪开压在身上的站杆后,郑晓强发现于海俊的左腿已经被砸碎,根本“拿不成个”。大伙儿赶紧用木头做了个担架抬他下山。

遍地是一人多高的偃松和灌丛,加上天黑和浓烟,走起来特别艰难。二十几个人戴着头灯在前面用油锯、砍刀开路,15个人轮番替换抬运担架。

下山后因救护车开不进来,还要再步行走一段简易公路。就在这最后一段路上,于海俊永远地“睡着了”。

汗水,浇湿了来路;鲜血,染红了归途。

殉职的前一天,于海俊还递交了一份学习报告:以“坐不住、睡不着、等不得”的紧迫意识,大力加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指示精神。学林、务林、忠于林;守林、爱林、殉于林,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于海俊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

我叫刘文庆,是于海俊的妻子。海俊离开我和儿子已经136天了,在这136天的时光里,我感受到了党组织给予我的温暖,更感受到了党组织对海俊的认可和厚爱。在这136天里,海俊被自治区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北疆楷模”现场发布会在呼和浩特隆重举办,海俊被追授为烈士称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追授海俊为全国林业系统的优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9月25日,“全国最美奋斗者”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也给予了海俊。

但我仍不能相信,我的海俊真的走了。他走得那么地突然,那么地让我和儿子措手不及。从此我失去了最爱的丈夫,孩子失去了最爱的爸爸。 我和海俊的最后一次通话,是6月19日下午3点,我突然接到海俊给我打来的电话,电话的那头,海俊焦急地跟我说“着火了,我马上上山去打火,一会手机没有信号别担心”。我还没来得及问他带没带降压药,他就匆忙地挂断了电话。

我和海俊共同生活了30多年的日子里,我听到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忙着呢”。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却唯独没有考虑过生死离别。我怎么也想不到,最近我经常听到的“我忙着呢”,竟然成了我和海俊的永别。

我又想起我和海俊的从前往事。1987年海俊内蒙古林学院大学毕业,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规划院。同年我中专毕业,我们分配到了一个办公室。第一眼看到他,高高大大的,还挺帅气,还有点腼腆,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质朴、吃苦耐劳,话还少,总爱帮助别人。单位组织活动的时候,他总是忙前忙后,凡事他都冲在前面。

海俊是赤峰翁牛特旗桥头镇戴家窝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条件不好,我们结婚时,他家卖了一头猪,480块钱作为彩礼给了我。我们那时候生活非常地苦,没有钱买煤和烧柴。牙克石的冬天非常地寒冷,海俊就骑着自行车,拿着麻袋,顶着刺骨的寒风,来来回回地去我的爸妈家取煤和烧柴,他就用他无言的爱呵护着我。他节俭、肯吃苦,不讲究吃和穿,也不攀比。1989年的春天,规划院照顾大学生,给我们分配了一套45平米的楼房,我们的生活才算安稳了下来。2000年我们搬到规划院街里的住房,直到现在的装修还是19年前的样子,1998年买的电冰箱一直用到现在。海俊穿的衣服和鞋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我说给他买新的,他就跟我急,他就又说起他的口头禅:“这不挺好的吗?”

海俊年年都进深山里搞外业调查。出外业的时候他都主动地背起几十公斤重的调查工具,爬山过河,脚上经常磨出几个大黑紫泡。回到家我就拿针一点一点地给他挑开,我心疼地看着他,他却说,没事!

我感觉海俊太热爱工作了,他为了他的工作倾注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他也想多陪陪我,他就把单位没有完成的工作带回家。可是一进屋他就马上投入他的书桌前开始他的工作。到了饭点,三叫五请他都不动,什么时候他把他的工作做满意了,他才肯来吃饭。

海俊是他家中的老大,是我们一大家子的顶梁柱。我的婆婆身体一直不好,常年有病,晚年又得了骨结核,我们就把隔几个月攒起来的工资汇回老家给老人看病。2011年的时候,我的公公又查出肝癌晚期。老父亲就给海俊打电话,说,“儿啊,这么多年,你们给你老妈看病没少花,爸爸的病就不治了。爸爸就想走的时候啊,多看看你!”放下电话,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掉过眼泪的海俊,那天失声痛哭!因为当时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我们一点积蓄也没有。

我现在想起来当时海俊那种无助的状态我都揪心地痛啊。海俊满眼是泪,握着我的手说:“文庆啊,对不住了!我的家拖累你了,你跟着我受苦了!”我含着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要知道啊,这是海俊唯一一次哄我的话啊。

我心疼海俊,就为这句话,我一辈子为海俊做什么我都200个愿意!海俊唱歌好听,在家给我唱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和《北国之春》,我就用录音机录了下来。多少个他不在的日日夜夜,我只要想他,我就放歌听。有几次啊,邻居听到了就问我:“你家于海俊回来了?”我说没回,我放的录音。等海俊回来的时候,孩子都不认识他了。他抱起孩子又亲又啃,直到把孩子亲哭了,他才肯放下来。

就这样,在这有爱的家庭里,孩子慢慢地长大。我们过着平常的日子生活着。他爱着我,我爱着他,我们共同经营我们的小家。一直以来孩子都是从我的口中了解爸爸,对爸爸的印象就是忙碌的、严肃的。长大以后孩子想爸爸的时候,给爸爸打电话,怕影响爸爸的工作,孩子就浏览爸爸的工作网站,了解爸爸的行踪。有一次海俊跟我说,“文庆啊,孩子长大了,你也要多想想工作,思想也要进步”。在他的鼓励下,2007年我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孩子在大学毕业的头一年,也入了党。在海俊的引领和带动下,我们全家都在进步。

2011年,海俊调到根河林业局。根河到牙克石有300多公里,往返就靠绿皮火车。单程也要六七个小时,最多的一次他有三四个月都没有回家,我就埋怨他啊,我说看你调到根河林业局之后,周末都没有了,看看把你累的腰都弯了。可是海俊却微笑着劝我说,根河有我的用武之地,我就是想着呀,多做点事。

海俊答应我,他说等他退休了,有时间了,他就领着我到全国各地旅旅游,告诉我现在做做功课,说我呼市包头都没有去过,领着我先从内蒙开始转。可是冥冥之中,为传送海俊的精神,让我开始从内蒙开始转。海俊用这种方式来完成他的心愿!

有的人就问我,这么些年了,海俊光忙着工作了,对你和家人亏欠的挺多,你作为他的妻子你不后悔吗?我的答案是坚定的,我不后悔!我这辈子还没有跟他过够!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嫁给他!

海俊,我什么都准备好了,可你却跟我失约了!海俊,我今天来到了你的赤峰老家了!你答应我,等退休了回到家里种点地,让我和你过田园生活,可你却在哪儿呀?

海俊,我和儿子想你啊!儿子说了,他也要像爸爸一样,为国家做点事!

海俊你放心,我们娘俩都听您的话。我知道,守护好大兴安岭这道绿色的长城,是你的初心和使命。我懂你!

海俊,我和儿子永远爱你!

谢谢大家!

于海俊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

于海俊,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赤峰人,1963年11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生前系根河林业局副局长。

2019年6月19日,于海俊同志在指挥巡查、现场勘验火场时,因火烧站杆意外风倒致重伤,经抢救无效于19日晚23时30分不幸因公殉职,享年56岁。

2019年6月23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6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追授于海俊同志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

“向扑救雷电火灾牺牲的于海俊同志深切哀悼”、“魂系根河,血洒兴安,您把一生献给了大森林,于海俊同志安心走好”、“于海俊同志,您是林业建设的尖兵,为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用生命履承,让人敬佩,愿于海俊同志生命安息”……6月23日上午, 根河林业局400余名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及当地群众站在道路两旁手拿条幅,纷纷自发前来为于海俊同志送行。

“听说了他在火场不幸牺牲的消息,感到非常难过,虽然和于副局长没有很深地接触,但在网上看到了他的个人事迹,能感受到他为人特别善良、特别好,就想送送他。”一大早,森林经营处程雪和同事就骑电动车自发来到为于海俊同志送行的地方等候着。

提及于海俊同志,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工会主席杨翠萍又一次红了眼眶。她告诉记者,这些天在微信和微博上,都不敢看于海俊同志的照片,因为看一次就哭一次,大家都舍不得这位好领导,早上不到8点就来到了送行的地点,送他最后一程”。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