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1
美学大师朱光潜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第二种,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他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而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人模拟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痛苦,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余的人重要。
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像庄子所说,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赋予的本性。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如何,决不追究生活为着什么,更不会怨天尤人、痛不欲生。对它们而言,生活就是方法,生活就是目的。
他将自己的人生心得概括为“恒、恬、诚、勇”四个字。他说:“恒,就是恒心、毅力、忍耐、执著。恒,一个人无论求学问还是做事情,都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恬,是指物质上的追求少一点,精神上的追求上才会多一点。诚,待人处事应该以诚相见,襟怀坦荡,不能自欺欺人。勇,治学道路以至整个人生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这就需要有进取的精神。”
朱光潜生平最景仰两个人,一个是陶潜,一个是和他只有一面之缘的弘一法师。他一生奉行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因做“入世”的事业,他有儒家兼济天下、学以致用的热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因有“出世”的精神,他深得道家超然物表、虚静无为的精髓,具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神采。不管是风平浪静之时,还是黑云压城之日,他始终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朱光潜认为,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是洞察人生价值的前提。常人困于饮食男女、功名利禄的营求,心地昏浊,难以清明。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又接踵而至。因此,要善于在有限的世界中做一个自由的人。有了这个本领,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庄严,朝内可以看出人心的伟大。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创造出庄严的世相、伟大的人心。
酸甜苦辣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元素。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能让千载以后的.人欷歔赞叹?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算圆满,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无趣。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最好的办法就是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人类最高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心灵的享受就是真善美三种价值的享受。学问、道德、艺术,无一不是心灵的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也就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至高幸福。人生的境界有很多种,能够达到朱光潜所崇尚的这种“艺术化的人生”,则可以说“今生无愧矣”。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2
如今学生们结课在即,不由得想起流光易逝,往事难追,不过路过总会留下一些痕迹,而我们也总会有一些收获。在将近四个月的线上学习时间里,或许很多同学都学习了《美学与人生》这门课。老师每堂课的直播讲解、课下学习通的章节学习以及心得笔记作业的锤炼,都让我们对《美学与人生》这堂课逐渐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进而真正理解美学与人生的内在关系,而不只是单纯的看美学的定义或是人生的内涵。
《美学与人生》这个课题不仅是对我们思想的教育,更是对我们人生真谛的启迪,让我们知道,如何实现美好人生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去修行。
美的本质与特性,美的判断与赏析,审美心理,审美活动等的不断提高与完善,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鉴赏文学本质的艺术美,日常生活的形式美,生灵万物的自然美,劳动空间的社会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真善美,为人类社会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而学习美学不仅可以学会审美、认识美,更能够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或认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在生活中用美的思维来引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
我们应该学会怎样正确地去认识美,发现美和审美。有了正确的审美方式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自己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学的研究对象有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哲学。它们都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看似抽象而枯燥,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服饰、饮食、出行、建筑、音乐等等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一切生活形态和艺术形态当中都广泛存在着。了解这门课不仅是学业的需要,也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更是我们学会的“诗意的栖居”的需要。
其中,审美心理的的主要内容有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审美联想、审美想象。美感构成诸因素中,审美感知是基础,情感是核心,联想是深入,想象是极致,而理解潜在于感知、情感、想象之中。或许我们应该正如宗白华所说:“把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地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味它深沉的境地。”才能真正领略审美心理的意义与境地。
然而,形式美就是指现实生活、自然界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其中,它的因素包括声音,色彩,动作,线条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组合。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之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自然美具有自然性,侧重于形式美,多面性的特点。社会美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相对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强烈的历史性等特点。
真善美,即人生圆满。钟南山院士和各位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在病魔面前没有退缩,没有畏惧。他们的坚持让亿万人民有了更加坚毅的力量,这就是真。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他们注定所要肩负的,而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善。这一切一切的优秀品质与责任担当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美。
美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寻求美,从而体验生活的快乐。《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的作者乔·卡巴金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现在正经历什么,我们真正需要认真应对的,唯有当下。
我们必须去感受自己的所在,感受当下的每一刻,专注于当下。世间百态,酸甜苦辣,活在当下,把握当下的每一刻,告诉自己,此刻是一枝花。勇敢的绽放是你最美的样子。美好人生,从当下开始。实现美好人生,则需要我们用一生实践和修行。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3
最近几天,我爸推荐朱光潜的《谈美》给我,我随意地翻了翻,发现除了书信没有其他的东西,觉得无趣就放了下来。过了几天,当我翻到傅雷写的《傅雷家书》时,我突然想到,会不会《谈美书简》也是本很好看的书呢?我便带着怀疑的态度读了起来,读完后才感到,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
这本书中,写的都是朱先生自己的亲身经验以及他所总结的很多人生道理和观点。我觉得虽然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真的是把人生上许多不起眼的、重要的地方都勾勒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东西的重要性。我想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人生大道理写下来,我想不会有太多的人接受的。聪明的朱先生便用书信的形式,再加上用形象的语言解释抽象的美学感念,让我们很容易接受。
在“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有几句话写得很好:“种田的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看,仅仅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却把道理说得那么清楚,而且也用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很容易接受。朱先生用很朴实很精确的语言将一系列抽象的美学概念给我们描绘了出来。其实我们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多去思考问题,考虑人家是怎么看我的.,了解人家对我的态度;有时,也要了解到人家的生活方式适不适合我,而不是盲目的思考做决定。大部分人都会因为盲目而错失良机,总是会因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坚守自己的东西。
除此以外,这本书也诠释了很多的人生道理,让人百看不厌。难怪我父亲在我看这本书之前就告诉我,如果你看了这本书,精神领域基本上就上了一个层次。现在一感觉,真的是这样啊!小小的《谈美》,总共可能不到7、8万字,但是其中每行每列都渗透着朱先生亲身实践了一辈子的认真态度,不得不感动你我。我想他的这些文字会促使我一点点的成长,让我看到一个深层次人的所作所为。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到了这里,难道我们不应该敬佩他嘛?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4
学期之初,我抱着好奇的态度选了美学这门课,在中小学时学习过美术,我以为,美学跟美术一样,学过以后我才知道,美学是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我了解到,美学与美术并不是同一概念。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现在,对美学的研究对象还有争论。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美学的研究任务除了它作为一门学科,应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帮助人们了解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学学科本身,并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外,针对当今社会,它尤其还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亦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
学习了美学,使我大致了解到如何审美。美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人们的主观想象。美学是一门超世俗功利的学问,它反映了人的终极关怀和追求。但它又与哲学不同,它把这种终极关怀和追求溶入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情感,因而它更易被人所接受。
学习了美学,使我更加了解了罗丹那句话:“美到处都有,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习了美学,使我更加懂得了如何生活,如何享受生活。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5
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心有感触。对于先生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最为欣赏。期中最能领略到的是作者非常经典的对美的分析论证: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要靠人们细心发现的;美是客观事物加主观态度产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质是可以用尽的,而无形的美是可以带带流传供人享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作者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进行阐述。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如果说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实际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人向往。如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6
刚刚扣上谈美一书,便提笔来写感,颇有几分应付之意。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我,一个从未考虑过什么"美"是什么,并几乎不与艺术沾边的高中生来说,读这本书真的有些吃榴莲之感,首先是无从下手摸不到头脑,其次便是内容的苦涩。因此,我实属是怕不立即记下点什么,怕是白读了这篇佳作。于一门生疏的知识,我随时颇为认真读过,但仅仅一遍,还只是汲取了九牛一毛,本该读上二遍,三遍···可假期已近尾声,只能推到下一假期了。
于此,浅谈一下我的拙见。
这次使我真正了解了美的范围,我想这也是我受益最深之处。当然,美的范围无人可以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他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语言、声音、画面、劳动生产、建筑···皆属美的范畴。人与自然,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美得缔造者。可这之前,我只狭隘的认为艺术品之美,人之美,以及自然景物之美(此处的艺术品也只是狭隘的定义),用心领会2,我们时时刻刻都与艺术接触,都在与美接触,依据动听的话语,一道虹,一片发人深省的文章···没有人可以给美下一个完美的定义,正如文中所说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眼中的美。美是颇具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的。而美与美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没有脱离美感的客观美的单独存在,正如朱老所举,沙漠中再宏伟的建筑,没有得到主观美感的.肯定,谁又能说他是美的呢?而美感是人的人性化的一种倾向,不同人的倾向不同,因此没人会了解且统一所有人的倾向,也就无法给美一个确切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没事一种倾向,就大大的扩展了美的含义,这就可以用我们所说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来解释。我们一般人眼中与思想中的美,都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也就是外在美。可其实不然,我们心中冥冥中有一种自然地倾向(这貌似就要用生理学和心理学来解释了),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他即使外貌丑陋,可却拥有一颗感恩高尚的心,这时我们便产生了一种自然地倾向,倾向于欣赏加西莫多,也就是他的内在美。而同时,美感变产生了。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7
什么叫做美,美不但在物,亦不但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这种说法和我画画的理念不是不谋而合嘛!于是果断买了。
书的最后一句话说:“好书不老,常读常新”。
我读完了确实是这样的感受。册子虽小,但内容真的是太丰富了。尤其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种名家的画作,我没见多的画几乎占一大半。我买的是电子版的书,里面的高清大图让我惊喜不已。我甚至看一部分就能写出好多心得,简直收获太多。
我自身从15年坚持每日画画到17年真的这样一天不落地实行后,我慢慢发现自身想要表达的绘画风格。让我很开心的是,看我画的人也通过我的作品看到了我内心想要表达的情绪。我的'画的确是我的心借由画面表达的形象来表现我内在的情趣的。这样的说法简洁而准确,非常棒。
朱光潜的众多身份里面不包含艺术家这个头衔,不过他的确知道艺术为何物,也知道做艺术的人都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我们常常说,我们应该抱有感恩之心。我一直认为我们也很应该感谢一直努力的自身。就因为自身的不断努力才会遇到自同道合的朋友,才会收获朋友们的时刻挂念。去年也找了同龄人学了我需要学习的那部分画画技巧,收获了绘画技巧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朋友。我明白了美在于创造,更在于辛勤和规划。就拿我学画的那个美女举例,在别人眼里她成天就在吃喝玩乐。然而我看到的是,她用心安静地画画,为了拥有自身的独立工作室,默默努力好久。搬到新的工作室什么事情都是自身做。当然别人看到的只是她发出的享受生活的美图。
这就像我刚毕业的时候看到有位同事带寿司当午餐时想的一样,她好有钱可以买寿司吃。后来才知道那是她自身做的寿司。我现在出去和朋友们吃饭,她们都知道我做的饭很小资,一定要给我点颜值高的食物。我分享的生活状态中的每一张美图,都是我自身亲手创造的生活,很多人认为我每天都是在创造美。
谈美这本小册子虽然内容不多,我却慢慢地读了挺长时间。借由书中的一段话来完成这篇读书笔记吧: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8
在《谈美》中,朱光潜先生将一件事物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
在“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中,对于一棵古松,木材商是用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用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则是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从经济、科学、美感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如果说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在“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所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从局中和局外人物的角度进行的阐述。
在“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结束的段落中,不需多言,读完此书,更见朱先生对美、对艺术理解的功力。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驻足停下来,看看眼前的风景,品味一下生活。
从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中,我们可以学到看待一件事物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并且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内容也是不同的。看了《谈美》,我想,这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如:《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又如: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成语生生不息: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如:《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又如:在天地,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道》)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9
读完朱光潜的《谈美》,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画家提笔作画,一展丹青,他们用水墨雕砌的琼楼玉宇,是人们口中的艺术品;隐士不问名利,在绝境桃花源里,在后院梅花香中,淡泊宁静,致远,这本身就是极富美感的生活。不朽的人向阳而活,向死而生,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的一生也是美好的。
我们谈美,谈雕像画卷的一笔一画,那每一分景象,又折射出作者的品性,而作者的作品集又展露了他们的一生。
美,是可以给予人精神支持的。若不是那五颜六色的召唤,穷困潦倒的凡高怎会毕其一生献于艺术?无论是斑斓胜于光影的星空,还是满面太阳的笑靥的向日葵,都是美的代名词。凡高为着它们,穷尽了一生的苦痛,依然无惧风雨。我相信美是灵魂的解药,在深陷泥潭时,它将披荆斩棘,为低处的泥沼种下花草。
疫情期间,很多的艺术家、歌唱家为白衣天使们献出自己的作品。奋战一线,生死间忙碌,他们得到的慰藉不再是一粥一宿,而是直击内心的美。这一种美用最精致的.形态给予世间安宁幸福。
在向往高洁清廉之士时,我们其实是在向往一种真善美的世界。“决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晨起耕耘、带月而归的闲适,“明朝散发弄偏舟”的浪漫,“九万里风鹏正举”的一种无畏与大气磅礴。这一种对生活春暖花开始终抱有爱的真挚。我们推崇的风流风骨,是对生活的苛刻,也是对美的砥砺。全由一种“无所为而为”的心态,才能将臃冗的一生待尽,“慢慢走,欣赏啊!”
像用52HZ的歌唱的鲸鱼,一生的诉说只给懂它的人听,像高山流水遇知音,像所谓鲍叔牙管仲之交……人一生不过须臾之间,只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好像也是值得的。这一种真心,比起所谓功名利禄,在某个不朽的人心中,要珍贵的多。
美,是对人生的选择。
在艺术、生命中,不吝惜时间一两分,由心而生的前程似锦,将自己托付于一切美;于深夜中创造星子,去辨析“无所为而为”的真实,感受慢处的凉意,传播处世的美好。
这一生,慢慢走,欣赏啊!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10
开场白中写道“我坚信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这不仅于当时那个“危机存亡的年头”十分必要,于经济高速疯长、心灵雾迷津渡的现代也迫切而有益。
唯有“无所为而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朱光潜也正是用此情怀才成就了这样一本虽薄、却厚重,娓娓道来、耐人寻味的美文。
《谈美》首先告诉我们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存在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三种态度。唯美感的态度是物我两忘、非功利的目的,且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可。其中,美感中常有移情的作用,“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之后,文章又说明了美感与快感、与联想,与考证、批评与欣赏,与自然的联系与差别;说明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对美的差别与一致;说明了艺术与游戏,创造与情感,格律、模仿对于艺术的意义;说明了天才与灵感、汗水与努力对于艺术的`作用。
最后,朱光潜强调,尽管处于正名析理期间,开篇便区别了三种对事物的态度,但其实“完美的人生见于这(实用、科学、美感)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每一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让我们知道,艺术人生其实也可以很近、很亲切,与你我息息相关。
他警醒我们,“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
“情趣逾丰富,生活也逾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是否能欣赏。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借用阿尔卑斯山谷间路上的一个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劝告游人莫错过眼前美景,朱光潜提醒“赢得了职场,却输了人生”的我们,不要成为“这丰富华丽世界中一个了无生趣的囚徒”。我以为,美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情,一种选择,其次才是一种原理和方法。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11
什么是美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许多人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但这些感受都比拟浅显,看过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后,我知道了朱光潜先生眼中的美。
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表达。这很值得我们广阔中学生学习。
也许第一眼看到上面那段话,你不会有太深的感触,但如果你专注地把这一整本小书读完,你必会为朱先生治学为人的`态度所折服!书中其中最能领略到的是光潜先生非常经典的对美的分析论证: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要靠人们细心发现的;美是客观事物加主观态度产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质是可以用尽的,而无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传供世人享用的。
而在经济飞速开展的今天,在满足根本的物质需要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灵、精神的健康成长。其实美感无时无刻都冲斥在我们生活当中,从最简单的吃穿住行来说大多人们都会选择环境优美安静的餐厅就餐,因为感官的满足可以提高食欲。穿衣打扮已经是现代人每天必备的功课,这可以让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始。房屋装修也是一门美学功课,明亮宽敞、舒适已经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觉和概念才让它与众不同,比方:欧式概念、田园风格、东南亚感觉、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独特的家居风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独特性,更能让他享受其中。车子根本性能就是带步,而且现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观流线性、颜色等。所以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美感可以让人们得到心里上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在谈美这书中,通俗易懂,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谈美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语言,会让你喜欢上谈美,读完后,一身轻爽,净化了心灵,提升了精神世界。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启示的。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12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著作《谈美》。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一书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美——是一种人生态度。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有几句话写得很好:“种田的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仅仅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却把道理说得那么清楚,而且也用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很容易接受。朱先生用很朴实很精确的语言将一系列抽象的美学概念给我们描绘了出来。其实我们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多去思考问题,考虑人家是怎么看我的,了解人家对我的态度;有时,也要了解到人家的生活方式适不适合我,而不是盲目的思考做决定。大部分人都会因为盲目而错失良机,总是会因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坚守自己的东西。
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13
有幸拜读了朱光潜老先生的《谈美》,发现读文章可真是万分也急不来,读朱光潜的《谈美》更是格外需要细嚼慢咽,细细品读一番。
就如同第一章中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的确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一个人可以说这个事物是美的,这只是你的个人想法,你不可能阻止另一个人的想法,他的不同想法认为这个事物是丑的,以年龄层次上的差别看待一棵古松结果差别不大,若是从从事古松有关行业的人来说,比如木商,比如植物学家与画家之间,那看法就会是有所不同,以三位行业中人不同的心性看待古松,当然会不同,三人的反应态度不同,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都是各人的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所以每个人欣赏品读美的品位方向是不相同的,我非常赞同朱光潜老先生在文中的一句话,是壶酒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人亦是如此,作为仅仅旁观者而言,你又怎能要求世界之诺大中还存在着完美的一个人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这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如此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人啊,活在世上,可不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么。可笑就在明明早知道此道理,却依旧沉着于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亦无法知道原来自己就是那个前些天还嘲笑着当局者的你自己啊。
这就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就如同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所以艺术与写实主义不相符。
我们需要深刻了解清楚这点,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是至高无上的美的象征。
这仅仅是前两章的阅读之感,读完之后使我佩服朱光潜先生,其实,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学习心理学,这《谈美》别名叫《文艺心理》,所以每每阅读《谈美》我就与之产生共鸣。看完后,我也更坚定了对学习心理学的目标,并且明白人生在世最为重要的事就是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善于观察美德眼睛啊!
谈美,谈美,到底何为美,何为艺术?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14
什么叫做美,美不但在物,亦不但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联上边;但这类关联并比不上远大和一般人所想像的,在物为刺激性,在心为体会;它是心借物的品牌形象来主要表现乐趣。这类叫法与我绘画的核心理念并不是如出一辙嘛!因此坚决买来。
书的最终一句话说:“好书推荐青春不老,常读常新”。
我看完了的确是那样的体会。画册虽小,可是內容真的是太丰富了。特别是在包括了从古至今各种各样名人的美术作品,我没见多的画基本上占一大半。买了的是PDF的书,里边的高清图要我惊喜不已。我乃至看一部分就能写下许多体会心得,真是获得过多。
自己从十五年坚持不懈每日绘画到2017年确实那样一天不落地式推行后,我渐渐地察觉自己要想表述的绘画风格。让我很开心的是,看着我画的人也根据我的作品看到了我心里要想表述的心态。我的.画确实是我心借由界面表述的品牌形象来主要表现我本质的乐趣的。那样的叫法简约而精确,非常棒。
朱光潜的诸多真实身份里边不包含艺术大师这一称号,但是他确实了解造型艺术为什么东西,也了解做造型艺术的人都应当具备哪些的心态。
大家经常说,大家应当抱有心怀感恩。我一直觉得大家也很应当谢谢一直勤奋的自身。就由于自身的持续勤奋才会碰到自志同道合者合的盆友,才会获得小伙伴们的時刻牵挂。上年也找了同年龄人学了我需要学习培训的那一部分绘画技巧,获得了描画技巧的另外,也获得了一个盆友。我懂得了美取决于造就,更取决于不辞辛劳和整体规划。就拿我教画的那一个漂亮美女举例说明,在他人眼中她一天到晚就在休闲娱乐。殊不知我看到的是,她认真清静地绘画,为了更好地有着自身的单独个人工作室,默默地勤奋好长时间。搬至新的个人工作室什么事情全是自己做。自然他人见到的仅仅她传出的享受人生的美图照片。
这如同刚刚大学毕业的情况下见到有一位朋友带寿司店当午饭时想的一样,她好富有能够买寿司店吃。之后才知道那就是她自己做的寿司店。现在我出来和小伙伴们用餐,他们都了解我做的饭不大资,一定要帮我点高颜值的食材。我共享的生活状态中的每一张美图照片,全是自己亲自造就的日常生活,许多人觉得我每日全是在创造美。
谈美这部宣传册尽管內容很少,我却渐渐地读过挺长期。借由书里的一段话来进行这篇阅读笔记吧:
安第斯山谷中有一条汽车路,两侧景色极致,道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诫游客说:“慢慢走,赏析啊!”
美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 15
什么是美?也许我们无法用定义去诠释;什么是美?也许我们无法用语言去描述;什么是美?也许我们无法用标准去衡量。在《谈美》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但至少对毫无头绪的人来说,它是一个方向的深入引导。
一美是一种人生态度
有人认为美是一种美数名词,只有艺术家才能创作出来。但是在朱光潜先生眼里,美是人人都可以创造出来的。只要你内心仍充满对生活的憧憬,抱有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你就能发现美,创造美。当你的心情沉重时,银杏叶落下,你会感到凄凉,感到落寞,但当你的心情愉悦时,同是银杏叶落下,你会认为这是生命的另一种展示,同时也是美的呈现。美是生活的必备调料,那么正确的人生价值,积极的生活态度,便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书中,朱光潜先生引用了这句话,就是在告诫我们要踏踏实实的走好前进方向的每一步,那么当你在描述眼前美的画面时,心中才有灵感,笔下才有神韵。天才不是注定被贴上名牌大学的标签。在你的眼里,你所看到的都是表面他们所获得的成就,而不能深入的看到他们的付出。天才也是勤奋得来的,没有不通过付出就能索取得到的。描述美的灵感,能映射出一个人的才能。要想你感知的美变的有意义,你便要去描述,去表达所感知的美。这时你的灵感并基于你从书中所获取的知识。
三美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到事物本身的美,需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像北方人初看到长江,生活在平原的人初看到峨眉山,即使是一点审美观都没的人,看到也会感叹它的壮丽雄伟。但是,生活在长江或峨眉山的当地人,看惯了这番景象,就会看出同外来人眼中不一样的风光。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这都是源于“距离产生美”,美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便是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要想见出事物本身的美,便要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丽的人生态度;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足够的文学底蕴;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优秀的美感修养。慢慢走,去欣赏。美无处不在,只有我们抱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富有丰富的文学底蕴,具备优秀的美感修养,那么美就会最好的展示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