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1
一、心理准备
答辩专家的心态:
1.否定的心态,看你的应变能力
2.否认你的成就,看你的诚意。
3.怀疑案例的真实,看能否自圆其说。
4.怀疑你的真实学历。
5.怀疑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的经历和能力。
答辩者的心态:
1、怕遇到强者 (1)专业学识不够,心虚。 (2)案例并非自己所做,心虚,怕问到疼处,不知如何回答。 (3)心理应变能力不强,言语善辩能力不强,难自圆其说。 (4)对答辩信心不足。
2、怕被追问 (1)论文缺乏真实性,主观描述过多。 (2)对个案中的症状认识不清。(3)对所选用的咨询和治疗方法缺乏理论支持和必要的解释。 (4)对量表的使用依据不足。 (5)对个人成长中的事例难自圆其说。
3、怕被揭穿 (1)个人成长过程缺乏社会的支持。 (2)个案不是自己亲自经历的,论文显得单调泛味,禁不起推敲。 (3)案例分析不全面,或切入点不对,但后来才发现。 (4)对引用的理论观点了解的不深。
4、怕失败 (1)怕考试。 (2)怕成为“万一”。 (3)侥幸和依赖心理。
二、形象准备
1.形象整饰。着装职业化、妆容整洁、面部微笑,整体亲和力强,将能提升印象分。
2.谦卑有礼。入门鞠躬,面对几位考官微笑示意,充分表达对考官的.尊重。答辩过程中不可有阻抗或辩解的言语神情,注重倾听,合理解释。
3.声音语速适中、音量适中,表达清晰、有条理。
三、能力准备
1.综合分析能力;2.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应变能力;5.倾听能力
四、具体措施
1.三熟:内容熟、问题熟、细节熟。内容熟是前提,考生对自己提交的报告或案例非常熟悉;问题熟,是指论文或报告中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前后不一等要熟,要能做好解释,同时,对论文内容涉及相关问题要熟悉,比如你文中提到某专业术语,对术语相关要举一反三,;细节熟,是指你认为合理化的不是问题的内容考官有可能考到。
2.三背:背自我陈述、背专业相关、背疑点难点。疑点难点是撰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入研究,二次梳理并识记下来备案。
3.三忌:忌假、忌大、忌空。人要真诚、内容要真实。不说套话、俗话、大话,回答内容要感觉可达成、不空泛。
4.三应急:紧张用放松训练替代(或腹式呼吸)、被问倒用倾听替代(可以说愿意听老师教导等)、被质疑用真诚替代(目光、面部表情、身体语言)。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2
请允许我作一下自我介绍。能有机会向二位专家请教,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珍惜再次来郑州学习的机会。
按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下面就作一个简短陈述。
首先我陈述的是一例《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这个案例是我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遇到的,是在我校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本案例介绍了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因考试失败导致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该女生从小倍受父母疼爱,老师赏识,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期中考试时因身体原因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在紧接着的区作文竞赛上又发挥失常。在这双重打击下对学习产生了认知偏差,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并由此产生不良情绪,进而产生身体躯体化症状,影响到学习。经诊断和分析,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她改变错误认知,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经过6周治疗,求助者改变了认知方式,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求助者自述: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老师、家长、同学们都zan赏我。我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对自己也很有信心。…….我想“这下我完了!这两次都没考好,同学们会怎么看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烦躁不安,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还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努力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心里非常烦恼痛苦。
从求助者个人陈述、他人反映和咨询师的观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错误认知②焦虑烦躁情绪。
该求助者目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认知偏差以及其带来的情绪问题,比较适于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共分4次,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诊断评估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共分四次进行:首先是合理情绪疗法的诊断阶段,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病人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根据所属性质和病人对它们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分类,从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第二次是领悟阶段,主要用合理情绪疗法,明确求助者关于两次考试的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第三次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工作重点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第四次是再教育阶段,也是治疗的最后阶段,为了进一步帮助病人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还要探索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病人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这样就达到建立新的情绪:如解决问题的训练、自信训练,以巩固这一新的目标。
经过四次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话随访,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躯体症状消失,学习能力恢复。
两位老师,对于个案报告我先简短地说这么多,希望借这个的机会向两位老师讨教,对我的工作做进一步指导!
接下来我再谈谈个人成长报告。1978年我出生在连云港市最东面一个四面环海的海岛渔村,父母的养育不仅发展了我的自主性、主动感,同时也形成了我对人的'信任感。在与家人的和乐相处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包容、责任的深刻内涵。从小学到师范,我一直是父母心中的好女儿,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在父母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的学习之路很顺利。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回家乡任教,在岛上一干就是8年。05年通过竞聘进入现在的单位。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使我永远褒有一颗感恩之心。我的学生说我像朋友,乐于和我亲近;我同事和朋友都羡慕我乐观向上,亲切随和,他们有什么烦心事也总喜欢向我倾诉。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丈夫在港务局上班、儿子是五年级学生。
之所以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是因为我真切的感受到:心理学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能够帮助自己和周围的同事、学生化解一些情绪上的困扰,帮助家长改变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心理咨询的学习促进了我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帮助我心智成长,更坚定了我今后致力于调整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想法。
通过培训,我基本具备了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条件。首先,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初我的学习动机只是为了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但随着学习进程的延伸,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尤其是咨询的技术,这是我以前人际交往中所欠缺的。虽然我现在学得还很浅薄,但是我相信强烈的探究欲和刻苦的钻研精神会使我专业方面有更深的发展。其次我拥有的五个最好品质是:真诚、理解、忠诚、热情、负责。我热爱生活,情绪乐观稳定,有责任心,乐于助人。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术,自我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强。最后: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了我敏锐的观察力经历对我从事心理咨询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与心理咨询师有相近之处,长期的经验积累让我知道一些技巧的实用性,例如真诚、热情、通情达理、引导等等,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咨询技术,所以我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站了十几年的讲台,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老师的不易和学生的艰难、体会到老师的无奈和学生的无助。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低下的促使我学习心理咨询,考试、答辩等学习过程更坚定了我学习心理学的决心。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让我认真思考,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下审视自己的成长过程。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人活着就要奋斗,追求自我的实现,要有益于家庭,有益于他人;接纳自我的不完美,少些嫉恨,多些爱心,以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装点生活。
此外,通过学习,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比如:要注意我的职业经历、家庭教育、学习环境条件等的对今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客观影响。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克服这些缺点,弥补不足。
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未来的路还很长。今后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成长,多学习、多实践,恳请在座的两位专家多多给我指教。谢谢!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3
尊敬的评审老师:
你们好!
我叫XX,今年XX岁,是一名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论文答辩,聆听各位专家的指导,我感到非常荣幸。
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一例小学生“学校恐惧”的心理咨询报告》,一篇是《生活让我成长》。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简短的陈述。关于案例报告,我选择的是一例小学生“学校恐惧”的心理咨询报告,在咨询过程中,从求助者的个人陈述、父亲的反映和我的观察,掌握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该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对学校的恐惧。出现了焦虑、恐惧的情绪。主要表现在不肯上学。有时还伴有恶心、发热、出汗,失眠、做恶梦,腹痛、腹泻等躯体症状。经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社会原因:不适应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制度,而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心理原因:不能很好适应环境;被焦虑和恐惧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缓解;人格特征:内向、敏感、依赖性强。
针对该求助者的情况,我采用正面、积极引导教育和阳性强化行为疗法,来消除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共八次。
第一、二次,主要是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三至六次咨询,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通过会谈、阳性强化行为疗法正面、积极引导求助者对学校的认识,消除对学校的恐惧,从而很好适应学校环境。第七、八次咨询,主要是巩固和结束阶段。经过八次的咨询,求助者已能主动全天上学,在家长和老师学生们的配合下,他终于感到学校的温暖、有趣,对学校的恐惧心理已基本消除。开始有了许多伙伴,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下面我再来陈述一下我的个人成长报告。最初对于爱与关怀的体验来自我的父母对我的爱,他们的养育不仅发展了我的自主感、主动感,同时也形成了我对人最基本的信任感,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在与家人的快乐相处中,让我深深的体会了包容、责任、尊重和互助的深刻内涵。我的生活虽然平淡却处处充满了温馨与幸福。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些挫折曾让我变得消沉、自卑。好在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是父母的爱和引导像一盏指明灯,让我及时走出困境,同时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可以快乐、充实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我的理想,我也将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以上,就是我对论文写作情况的介绍,由于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论文可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评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4
1 自我成长分析
1.1 学前期
我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四岁以前,爸爸在村小教书,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我每天都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随他一起上班、下课,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所以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学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从小爸爸就很重视对我的教育,记得在我入学之前,我就可以从一数到一百,会打算盘三变九、九变九,还会看挂钟的时间。这是我对自己幼儿期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每天抱着小算盘到处跑着去赚取大人们的夸奖。
1.2 学龄期
我六岁时进入小学。小学二年级时由于贪玩被迫留级,遭到爸爸严惩。按照皮亚杰的理论,4、5岁到8、9岁的儿童处在他律道德阶段,所以尽管当时还小,但这次惩罚让我知道不好好学习的后果很严重的。随后,在小学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我拿到了全镇一等奖,记得当时校长开校会给我们颁奖(一个书包和好多作业本),那份荣耀可能是小学时最美好的记忆了。但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份荣耀的获得是否和那次惩罚有关。
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喜欢打太极拳,他挑了班里的四个学生在早自习上课前跟他学太极,我是其中一个,也是老师最得意的一个。这让好多同学着实羡慕了一番。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教我们,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有人做他的观众并分享他的乐趣。这个时期的我是很乐观、有优越感的。
1.3 青少年期
我在初中一年级时的成绩并不好,在班级里属于中上水平,没有了小学时的优越感,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我又一次站在了领奖台上。全校排名前十五名都有奖品,而最后的两年里我很少有排在十五名之外的时候。家里厚厚的奖状都是在二年级和三年级赚的。
20xx年我顺利考入县城第二高级中学,我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全校八百多名同学,我排在一百名左右。高一第二学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开始拼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那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白天也从不打瞌睡,学习成绩一下子进入全校前二十名。虽然没有和班级里的太多同学交往,但我还是有几个好朋友的。
也许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的性格慢慢的有了变化,由之前相对外向变得较为内向。也可能正是这一时期的经历让我有了较强的忍耐孤独的能力,喜欢安静,凡事变得谨慎、细心。其次,因为我的初一、高一刚开始的时候成绩都不是很好,这让我感觉自己较难适应新的环境,至少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节好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不过老师一般都会偏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所以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基本没有遇到大的挫折。
在同学交往方面,我一直都有自己的“小团体”,毕竟班级人数太多,不可能和所有同学都关系密切。总的来说,在我高中以前的生活中,学习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我一心追逐着高分数、好名次。这段时间的家庭生活是很安定的,从我上小学开始,爸妈为了养活三个儿子,不得不一起外出做点小生意,我们兄弟在舅舅家或奶奶家吃住,但这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也使得我从小就能体会到爸妈的辛苦,加之在学校习得的优越感,使我的自尊心、争胜心相对较强。当然,这几年的学校生活也让我有了自己的爱好:听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锻炼身体。
1.4 成年早期
由于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差,加之我对自己的期望较高,所以考入省属重点大学并不让我感到满意,这种不满意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但心理学这个专业还是带给我不少安慰,虽然刚接触心理学时我并没有立刻体味到她的魅力。大学是一个尽展人生风采的舞台,而恰巧这时我不愿去参加太多社团活动,因为我想好好学习,多看书,考个好点的研究生院,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大学和中学是不同的,这里的学生有着更多的自由,这就意味着我周围的同学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生了,况且大家的学习目标都由原来的追求高分变成只求不挂科了。图书馆里的藏书对我也是个很大的诱惑,我在兼顾专业课的同时开始翻阅一些哲学、文学类的书籍。
学校的宿舍是八人间,可能是因为大家脾性相投,生活习惯相似,我和室友相处的还算不错,关系融洽、人际和谐。也就是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毅力,并且能很好的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与他人较好的相处。我始终认为,人性会有一些优点和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的要求不能太苛求完美,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很多一开始我们认为不可理解的行为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
朋友们都说我最大的特点是待人真诚,有爱心,有责任心,不喜欢热闹。我很喜欢试着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解释身边的现象。随着我对心理学的了解逐渐深入,我发现心理学是很有意思并且是很有用的,我羡慕像张厚粲先生那样的心理学大家,也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人是应该有所追求、不断拼搏的,我想成为那样的一名大家。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认了我的体育老师,一个开朗、关心学生、充满活力的老师,她是大学四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她上课时永远都是微笑的,她会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事,逗我们开心,她的活力、热情感染着我,她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体育技能,而更多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生活的态度。
考研的经历是我的一笔财富。那段日子让我感觉充实、宁静而又不乏乐趣,让我和同学们的关系更近,和朋友们的感情更深,我一下子感觉自己要担负起自己的生活了,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包括朋友的信任和家人的期待。这是我大学最美好的回忆了。
随后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进行研究生的学习,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且和新同学相处的非常好,每天紧张的学习虽然偶尔让自己感到很累,但心里还是很安慰的。我是粘液质—胆汁质的混合型人格,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测试结果来看,我是中间型的性格,情绪稳定性较差。我的应对方式问卷中的六个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合理化、退避、幻想。我觉得自己以后需努力改善的有:减少对既成事实的抱怨,学着更好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果断的作出决定,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事物。
我的基本的人生观是: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以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一切,享受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我最近的大部分时间里,心情都是比较好的,有时为课业太重而感到焦虑,但我在更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充实和满足。我没明确的宗教信仰,但我相信善恶有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他的勤劳善良感染了我,让我学会淡然,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 职业行为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人们身心带来困扰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困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一个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以使人们更好的生活的职业,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学习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处理好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情绪状态和反应方式,重获心理健康,同时,心理咨询师本人也能够通过对来访者的帮助,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心理咨询是一门助人、自助的职业。我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责任心来帮助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们,让他们尽快走出心里的沼泽,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我是一名在读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的'课程设置里包含了大量的与心理咨询密切联系的学科,有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前沿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心理测量、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等,对这些学科的深入学习,加之本科时已有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积淀,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很有信心。除此之外,更让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是,我有很强的责任感,乐于助人,我认为这些是成为咨询师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同时,我也相信我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相对豁达的人生观也有利于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工作者。
当今世界,美国的心理咨询不管在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相对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心理咨询还有着更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心理咨询一定会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使心理咨询真正成为能为国人提供更好服务的职业。我也会在这样的大潮中,努力向教师和前辈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咨询技术。
如果我有选择咨询对象的机会的话,我愿意首先选择学生做为我的帮助对象。因为我自己也是从小学到研究生一步步走过来的,对学生的问题可能有着更深的体会,也比较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觉得在从业之初,以学生为咨询对象可能更为合适,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和咨询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也会很愿意去帮助更多不同群体的人。
由于咨询师自身的人格特点、情感经历有时可能与来访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有时会有反移情发生。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不断的成熟和历练,会逐步克服这些问题,反省自己,保持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思维独立性。面对赞许时不自满,面对责难时退缩,始终保持理解和理性的态度。如果自己的心理压力处于崩溃的状态,首先要寻找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找出恰当有效的途径使自己的压力得到合理的释放,相信自己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会坦然面对这样的情境。
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为别人排忧解难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但我并不想仅把自己定位在心理咨询领域,心理学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我想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开阔自己的心理学视野,成为一名知识更加渊博的心理学工作者。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对自己个人成长经(历过去、现在、将来)来分析自己的性格以及自己合不合适成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并制定职业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我只是个心理咨询师,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我经常会遇到有人发来微信,发来QQ,问我:
“老师,您可以和我免费聊聊吗?”
“老师,我可以就这样随便和您说说吗?”
“老师,您就告诉我下该怎么办就好了,不收费行吗?”
“老师,我没有钱,我只是想找个人倾诉倾诉。”
“老师,我都打电话来了,您就听我说不可以吗?”
老师……
我会经常收到类似的要求,在这一方面,也许我从来不是一个好人,因为我没有接受过。
所以我也收到很多的攻击,有人愤愤的挂了电话,有人直接拉黑了我,有人说我势利,有人骂我唯利是图,有人说我不近人情,甚至有人连带我的祖宗都骂了……我还是一个也没有接受。
今天,我很想说说关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收费。
首先,我来说说心理咨询师。
我不知道你对心理咨询师的理解是怎样的,所以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眼里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不是万能的,没办法只是随便和你聊聊就可以帮你解决了你累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理困扰。也许你说并没有那么严重,我只是目前有些困扰。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能力,一些困扰我们可以自己消化疗愈,所以我们可以长到现在这么大。当一个问题让你开始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时,那个问题对于你来说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你告诉我的那样简单,也许你自己也很清楚。
心理咨询师不是神,没办法做每个“好人标准”里的好人。至少对于我来说,心理咨询师只是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从事了心理咨询这样的一个职业。也许有人会说,心理咨询师必须是一个无私奉献,拥有大爱的人,就像曾经很多人要求老师的那样。首先,我想知道你对于“无私奉献”和“大爱”的定义是什么?就是对于你的免费咨询?我每周都会去福利院,有时候陪陪那些小朋友,有时候陪陪老人,我会教孩子走路,教孩子说话,教孩子写字,我会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听老人谈他们的孩子。我花很长的时间去学手语,只为了和那些听不见声音的孩子更好的沟通。我会做很多工作以外你看不到的事情,而同时,我不会告诉你。但我不会接受你要求的免费咨询。而因为我不接受你的免费咨询,你开始用你的道德来评判我。
接下来我想谈谈心理咨询收费。
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收费相对目前国内的生活水平来说,会相对比较高。这也许是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无法避免的一些混乱状态,在未来会慢慢调整和规范化。
心理咨询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很高大上的职业,按小时收费,费用低则几百,高则几千。一换算,一天八个小时,那收入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响当当。可是,实际上,咨询师并没有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更多的咨询师每天工作时间就那么两三个小时。有些新晋咨询师甚至可能一个月做不到两个小时(是的,曾经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心理咨询师和很多的职业不同,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停下成长的脚步。从走入心理咨询这一行业开始,就是金钱,精力和时间无限投入的状态。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参加自我成长,自我体验,督导,技能学习,团体小组,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就像有时候,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的,“我就是座money和技能交换过往的桥,money从咨客手里到我手里,然后到了各自学习培训手里。各种技能从学习培训到我身上,然后在咨询中给咨客。”
在心理咨询设置中,免费咨询是一个无效的咨询。这一点,每个心理咨询师从踏入心理咨询行业就很清楚。当你不愿意为你的心里困扰付出哪怕一点的经济负担的时候,你真的愿意去解决这些困扰吗?
每个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机构有自己的费用标准和设置,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大部分在正式收费中,都会有一些公益的收费例外,唯独没有免费的,比如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但需要接受咨询的案主,至少我的设置中一直都有。比如:你的经济能力只能付得起10元咨询费,你也很需要咨询同时愿意付出这10元,那么你可以告诉你的咨询师,如果情况属实,很多咨询师是会接受你的咨询请求的。至少我会接受。
我想说,和所有人一样,我有很多生活的不同面,只是恰巧我选择了心理咨询这一职业。我只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心理咨询需要多长时间
对于有的来访者,我会告诉他,咨询是一个过程,每次都会有一点效果,一般可能做6-12次就会有一定效果,如果要走得更远,则需要更多时间。
有时候我会反问来访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我当然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比如上面的那一款。但某些时刻,来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背后其实有一些话想说,这个提问是为了帮助他们把背后的话说出来,而不是用问题搪塞他们。
心理咨询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当然不止上面的两个,不同的情况下我可能会说出不一样的回应,其他咨询师也会有自己的回应方式。但作为一名咨询师,我们不可避免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心理咨询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一定要说一个通用一点的答案:大概最少也需要20小时吧。心理咨询一般一周一次,除了第一次面谈需要的时间长点(1-2小时),其余一般是每次1小时。也就是整个过程下来最起码需要将近5个月的时间。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我思考过后,认为有三句话可以简单解答这个问题,这三句话分别是:“日久见人心”、“交浅不言深”以及“路遥知马力”。
先从第一句“日久见人心”说起。“日久见人心”很传神地呈现了心理咨询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访者的内心逐渐呈现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来访者的生活会在咨询室中再现。比如因为亲密关系问题求助的来访者A,他的问题可能是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担心被抛弃,在关系中反反复复地试探伴侣,要求伴侣承诺,一方面对于引起被抛弃感觉的刺激过度敏感而发脾气,在行为上使伴侣无法跟自己亲近。又如因为职业问题来求助的来访者B,他的问题是常常对工作赋予了很高的期待,总是带着幻想中的完美进入工作,经历了失望后就辞职,随后又带着幻想进入下一份工作,之后再次辞职,周而复始。这样的关系模式也会在咨询中呈现,而且是反复地呈现,比如A会非常关注咨询师的反应,万一咨询师表现出一点不耐烦、愤怒等负面情绪,A就会担心咨询师不喜欢他,会抛弃他;B则会带着对咨询师的理想化期待进入咨询,期待咨询师能够很快地治愈他,一旦在咨询中发现原来咨询并不如自己预期中的那么神奇,则会非常失望,然后中断咨询,寻求下一位“神奇”的咨询师。正是这些在生活以及咨询中反复出现的模式,帮助我们理解来访者。但所谓“日久见人心”,这种内心的呈现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呈现出来的,需要一些时间,其次,呈现出来后,咨询师也不一定能够第一时间就识别,只有类似的情况反复出现,足以称为模式时,咨询师才会推测这可能是来访者内心的呈现。因此,无论是呈现还是识别,都需要一些时间。还有一些来访者,对咨询不放心,会先抛出无关轻重的话题,试探一番,摸到咨询师的能力或者相信咨询师的专业性后,才把真正的问题和盘托出,这也会是耗费时间的一种可能。
再来说说“交浅不言深”。交浅言深这话是苏东坡先生说的,但原话是:交浅言深,君子所戒《上神宗皇帝书》。这可不是鼓励人们古道热肠,交浅言深,而是说交浅言深是君子所戒。上面说过,内心的呈现与识别需要时间,那当内心呈现了,咨询师识别了之后,是不是直接说出来就药到病除呢?当然是没那么简单的,有另一句话叫做“忠言逆耳”,这就是道出了在咨询师说出有利于来访者的“忠言”时的风险。因此,咨询师在说忠言时,一定是先评估了来访者是否能够承受接下来听到的话,彼此的关系是否能够承受忠言带来的冲击。一个不慎,出了点问题,来访者不再来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有时咨询师虽然已经识别到了问题,但却一直没有点破,甚至也没往那方面引导,而是在陪来访者聊东聊西,一会生活,一会工作,一会爱情的漫无边际,就是为了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稳定而在等待着。
最后说说“路遥知马力”。内心已经呈现了,问题也识别到了,关系建立好了,咨询师的忠言也说完了,咨询难道还没完吗?确实没完。但也相差不远了。到了这里,来访者对于自己已经更加了解,知道希望解决的问题跟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自己又在问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出了几分力。这会让来访者感到放松一些,也更加有力量。所以这个时候,讨论的话题就变成了“如何改变”。看到了旧模式的问题,自然就要摸索出一套新模式。来访者是活在关系中的,这就意味着他的改变会影响到其他人,这个时候可并不是如心理治疗电影一般一帆风顺的,而是会受到来自身边的阻力或助力。咨询师就需要陪伴来访者度过这其中的曲折。此其一。另一方面,有的来访者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的是持续、稳定的陪伴,通过这种关系体验逐渐修复内心的创伤。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咨询师持续保持马力工作了。
因此,总体而言,心理咨询确实是一个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过程,甚至有的来访者持续了超过十年的心理咨询。但是我想这是一个很值得的过程吧,否则为何人们愿意花费金钱以及更加宝贵的时间在其中呢?
让孩子心理咨询前应该做些什么?
让孩子知道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
既然是为孩子咨询,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曾经有个父母为了不给孩子加压力,以骗孩子出来玩的方法带他来。结果孩子到咨询室外,一看到心理咨询的牌子竟然大哭大闹起来。还没有与孩子见面,孩子已对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人充满了敌意,咨询还如何进行?所以,在带孩子来咨询前,请务必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告诉孩子去干什么。
比如几种对孩子有启发作用的表述方式:
“你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有没有办法提高上课兴趣,使你学得更好一点呢?”
“孩子,你长大了,爸爸妈妈真的要去咨询一下,怎样做才不会无意中伤害到你,一起去吧!”
另外,作为父母,在没有专业人员诊断前,先不要给孩子妄下结论:“我带孩子来看‘多动症’”、“医生,你看我的孩子有‘自闭症’吗”如此等等。不要让孩子带着“帽子”、带着不必要的包袱来咨询。
提前预约。
心理咨询一般每次都不少于1小时,尤其是在第一次咨询时通常还需填写一些必要的咨询表格,做相应的心理测试,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因而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假如你要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最好事先进行电话预约,以避免因时间拖延引起孩子厌烦情绪,影响咨询效果。
如果有特殊要求,比如对咨询师性别、年龄、语言方面的要求,以及家长与咨询师安排单独交谈等,都可以在预约中讲清楚,以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
比如,一个处在青春期、具有逆反心理的女孩往往与独断专行的父亲很对立,如果她要求咨询,则最好选择温和型的女咨询师。因为一个权威型的男咨询师很容易令女孩想起父亲,导致对咨询的逆反心理,使咨询无法进行。
带好必要的东西。
心理咨询强调咨询师要在充分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分析,并给予必要帮助。但毕竟每次咨询时间有限,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咨询师更完整地了解孩子,更有效地完成咨询,父母可以根据孩子需要咨询的问题带些必要的辅助材料。
比如,如果是学习问题,你可以带上孩子的学生手册以及试卷、作业等,因为这些材料可以比较完整、具体地反映孩子的学习历程,帮助咨询师判断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掉队、可能是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老师对孩子的综合评价等。
另外,如果曾有过咨询经历,那么带上已有的测试、诊断资料,将是非常明智的。当然,如果你不知道究竟应该带什么,你也可以通过电话询问,看是否需要什么辅助性材料。
以上几点“热身”方法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在决定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时,还要积极争取相关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员)共同来咨询,共同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作业”。同时,还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将成功的期望放在一次心理咨询上。
最后,别忘了心理咨询前的身体准备,你和孩子都要休息好,保证在咨询的时候头脑清楚、精力旺盛、测试准确、反应及时。
为什么恋爱中的一方会要求另一方说“我爱你”
接待过的来访者中,有好几个案例都是因为不断地向男朋友或者老公确认“你爱我吗”,最终演化成什么行动都要控制,最后另一半实在受不了而分手的。我们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的向对方确认对方是否爱自己呢?
问题:
室友每次跟男友打电话,结束前都会要求对方对她说“我爱你”。被虐之余我倒是很疑惑一个问题,表白不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吗,索取的“我爱你”有什么意义呢,如何理解恋爱中的这种索爱行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恋爱心理?
解析:
电影《戏梦巴黎》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伊莎贝拉在马修表达爱意后,回应“我也非常爱你”,对此马修表示不满,觉得每一次都是他主动示爱,他希望伊莎贝拉也是如此,他渴望被“爱”,而不是被“也非常爱”。伊莎贝拉看着恼怒的马修,一脸讶异,然后不容置疑地说道:
“你知道当一个人真正需要爱的时候,并没有爱这种东西,只有爱的证据。”
切换到问题的情境。女孩在电话那头要求男孩表达爱意,这种索取往往是卑微的。而男孩在电话的另一头,可能用“我不说”拒绝,也可能用“你先说”推脱,更多的情况,他会淡淡地说上一句“我爱你”敷衍过去。最终能得到的,无非不过是“爱的证据”,明明是自欺欺人,却还是乐此不疲。你会悲哀地发现,在这些回合里,爱情已经貌合神离,终于又沦为一场“谁先戳破窗户纸”的心理游戏。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安全感也好,占有欲也好,甚至它的意义无异于“再见”、“晚安”,只是作为电话结束前的例行环节,我们被恋人要求表达爱意,并且必须主动地率先地表达爱意。而这场拉锯战的悲剧源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我们都怯于表达爱。
我反反复复地揣摩那句台词,竟然感到羞愧。因为世界的复杂,而去复杂地理解爱,把太多曾经缺憾的东西附加在一句“我爱你”上,比如责任,比如付出,比如牺牲,用爱的佐证为爱祛魅增压,以至于不堪爱的重负。我们变成这副样子,小心翼翼地寻找爱,孜孜不倦地渴求爱,面对爱时犹疑,表达爱时顾虑,审慎如是,却再也不能像涉世未深时那样,勇猛无畏地去爱一个人。
求证式的爱情与爱的本意背道而驰,爱情从来就不该是一次证物的收集。悔不当初,在应该表达的时候羞于启口。我甚至能感同身受,昔日电话那头,她安静地徘徊在阳台,面对皓月当空繁星璀璨和我的沉默时,她的失落和怅惘。
因为终于明白,无论我们对于爱的理解有多么截然不同,一句“我爱你”的表白,或者一句“我爱你”的索求,都是世间最动人的邀请。当然,我们回应的前提是不被强迫。
中美国人看待心理咨询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目前心理咨询的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心理学在20世纪中叶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国处于被搁置甚至被封杀的境地。从80年代中期开始,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服务行业在我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经历了队伍由小到大、力量由弱到强、管理从无序到有序等可喜变化,渐渐走上“职业化”的道路。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还是行业管理和规范方面,好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远远不足。
而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时代,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互联网的便捷促进了人们对心理知识和心理健康认识和发展的时候,也潜存着威胁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方面,从人性的内在本质来讲,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后人们更需要关注精神追求,这是事关人类终极关怀和人类最根本、最本质的需求所在,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们所日益关注的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从社会环境的外部变化看,高速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对大众心理素质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人格存在部分缺陷的人,更难适应这样的环境,生活、工作、恋爱婚姻更容易出现问题;神经质人格的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导致发病,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成长经历中有过创伤的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更容易触发内心的创伤,难以走出阴影……即使是心理健康程度稍高的人,也会多多少少受到外界和竞争对手的影响,难于保持客观的认识和态度,有些也会心理失衡,陷入不良心理状态。
可以说,当代国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卫生部和权威部门的抽样调查,五分之一的人口心理健康有问题,百分之五的人口处于心理疾病状态,每年的自杀人口达到几十万。
但当代中国人的心理问题还是倾向性的“病耻感”,很多人觉得去看心理咨询就自己有病,觉得丢人。抱着这种错误的认知,很多人到了情况严重了、自己难以处理了,才会寻求专业的帮助。甚至有些人一直拖,有一般心理问题发展到严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症、神经性抑郁症、强迫症等),再发展到精神病状态(比如,中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这也是一个十分可悲的局面。
亟待大规模的科普教育和心理保健的文明建设来消除“病耻感”这个误区。
美国人觉得接受心理咨询是自信和富有的象征
心理咨询在美国非常普遍。美国人一旦遇到诸如情感挫折、人际不和、环境不适、人格障碍之类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
在美国,心理咨询的费用也是较高的,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心理咨询已成为他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中的一部分。
在美国人的眼中,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爱自己的方式,接受心理咨询是自信和富有的象征(这一点我们经常能从各种电影和美剧中感觉到)。
在美国,几乎每一个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有人这样形容说:美国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两个人扶持的,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心理顾问。据统计,每50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30%的美国人定期做心理咨询,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舒尔兹称美国人是世界上“最自信、最讲究实际的人。”
“态度决定一切”,我们遇到心理健康困扰,如何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是个态度问题;我们遇到生活中的物质困境、困难,如何面对这种压力,也是个态度问题;面对价值观的失落乃至绝望,如何面对我们自己,更加是个态度问题。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NossratPeseschkian指出:那些自认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于面对心理问题的人。
心理咨询结语因此,目前我国亟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体制的完善和推广。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国人转变对心理咨询的态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咨询的必要性,改变对心理学的误区,让更多的人心理健康得到改善,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和谐、愉悦的内心。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5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你们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论文答辩,有机会聆听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感到无尚荣幸,也非常珍惜。
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个人成长报告。一篇是《一例复习生高考压力的案例报告》,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一下简短陈述。
我个人成长报告的题目是《做撒播快乐的天使》,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我的成长历程。二是我的职业行为分析。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爸爸是第一批恢复高考的大学生,一辈子教书育人。妈妈虽没有文化,但宽容善良,在他们的疼爱下,我健康成长。总结自己,最欣慰的一点是不停的学习。1990年乐陵师范毕业后,边工作边学习,三年后考入山东省教育学院脱产进修。毕业后,又顺利进入聊城师院函授本科,还差一点考上研究生。直到现在,迈入心理咨询大门,虽已年近不惑,仍孜孜不倦,锐气不减。
个人成长历程中有两件事使我坚定用心理学知识来助己助人。
一是:天使情结。源于刚出生不久一场大病,让我与死神擦肩而过,奇迹般的活下来。对此,我心怀感恩。感谢上天的眷顾,感谢父母朋友。从小到大,一直想像天使一样给别人于帮助和快乐。而心理咨询是拯救人灵魂的事业,所以我执著于此。
二是:当我在教育上获得一系列荣誉,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我也发现了所在学校存在的一些教育弊端。自认为有一颗救国忧民的悲天悯怀,和一腔“位卑未敢忘忧国”豪情。奋笔疾书写了一篇《一封来自贫困县的教育报告》。很快发表在山东省教育十佳期刊《山东教育》杂志上。没想到的是,往常每期人手一份的《山东教育》,那一期全部扣发。我感到很震惊,恍然大悟,我触及到领导的软肋。那段时间,苦闷,彷徨、压抑,心情极其恶劣。感到前途灰暗,找不到奋斗的方向。唯有默默的读书。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但更多的是翻阅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心理大师们的点拨下,使我很快平衡了自己。阴郁的心豁然晴朗,渐渐走出困惑,重新调整心态,踏踏实实走快乐之路。而我的思想上、人格上也逐步走向成熟。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打磨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虚心倾听许多心理专家的课程后,现在的我已经找到了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水的文字,柔美的音乐、神奇的自然,合理的运动等等。博客上常有自己有感而发的小文章,散发着哲学、心理学的味道。我为自己的改变而欣喜。也让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教书育人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奠基智慧人生。随着时代进步,物质的丰裕,一些新的.问题接踵而出,校园暴力、厌学、攀比、网瘾、早恋甚至自杀现象等越来越多。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一直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心痛之余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防患于未然。如何使他们的心灵花园芬芳美丽。心理疏导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而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自然有着点石成金的魅力。但最大的受惠者还是我自己。所以,倾心于心理咨询事业,我心向往之。并打算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深入学习,以帮助那些困惑中的家长和孩子。
选择了这一门科学,我知道路很长,也很崎岖。但我已准备好了,在各位心理专家老师的帮助下,从心灵出发,不畏风雨,做撒播快乐的天使!
关于另一篇案例报告,我选择是高三一复习生考试焦虑案例。从我从事教育20余年,了解到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在面对考试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目前高中生较普遍存在问题是,考试焦虑水平过高,相当大面积学生焦虑程度已超过适宜水平。学生长期处于过度考试焦虑之中,会引起许多心理疾病。过度考试焦虑还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我选定这一主题。
在咨询过程中,从求助者个人陈述、父母反映和咨询师的观察,掌握求助者基本情况,该求助者主要问题是: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以复习生来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高考,由于在下学期开学不久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下滑,出现考试焦虑。主要表现在一个多月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爱发脾气,经常失眠,想到高考临近,内心就十分紧张、苦恼。再结合心理测验结果:SAS测试结果67分,属中度焦虑。scl-90中各因子分中突出症状是焦虑2.9分,高于常模。最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生物原因:青春期,女生。社会原因:来自家庭特别是母亲对她期望过高。及第一次高考失利的负性事件影响。心理原因:求助者个性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主要是存在着错误认知和错误评价等不合理信念。
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紧张、害怕考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内在原因却是由于自我要求过高,存在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针对该求助者情况,我决定采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根据ABC理论,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并指导求助者运用放松技巧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提高其应对考试焦虑能力,最终达到战胜考试焦虑目地。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四次。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收集求助者详细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完成心理测验量表。并布置家庭作业。第二次咨询,加深咨询关系,寻找并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第三次咨询,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第四次咨询,巩固咨询效果,进行放松技术训练。
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睡眠等问题基本解决,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理性面对高考,取得较好的咨询效果。
以上是我对于论文的简单叙述,希望各位评审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6
1、个人成长的事例是否真实?
(1)如实回答。(2)自圆其说。(3)对专家指出的问题虚心接受。(4)不要强词夺理。
2、个人成长与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之间是否有的必然关系?
(1)着重放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应,社会的反映和支持上。
(2)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不泛咨询的事情发生,并从中感悟到心理咨询工作的高尚。
(3)自己现在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继续深造,向专家们请教。
3、成长中的事例是否可以说明你已经在心理素质上具备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条件?
(1)强调自己有很强的愿望,很愿意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人,同时也帮助自己。
(2)强调自己的人格特征,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条件。
(3)强调自己已探索了多年,有信心在专家进一步的指引下,真正从事这一职业。
4、在帮助他人的事例中,你是否运用了心理咨询技术?
(1)注意不要强调自己在刻意使用什么方法,只是根据案例的需要尝试着使用某种方法。
(2)强调自己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优点,如擅长倾听、共情等,也承认自己的漏洞。
(3)强调自己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始使用某种咨询技术。
5、工作单位证明方面
(1)必须提前了解单位证明的单位情况,包括主要负责人、主要从事的业务、自己的角色及工作范围。
(2)如果自己的案例分析与这一单位的工作性质有出路,一定要会善变和善辩,能自圆其说。
(3)如在咨询公司工作,一定要说在配合心理咨询师或督导搞咨询。
6、你平时是如何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
(1)强调自己只是做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而且是兼职工作。(2)有时是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做过几例心理咨询。
(3)注意自己的角色,只是咨询员或心理辅导员,千万不要以心理咨询师自居。
7、心理咨询工作的收费问题?
(1)以前的工作属于探索阶段,没有收费,做咨询员后,是协助心理咨询师做初步诊断工作,由咨询师收费。以后有能力从事心理咨询职业后会收费。
(2)学校咨询,学生是免费的。
8、心理测验的运用问题?
如果在分析报告中显示有使用心理测验,那是在征求的求助者的同意和心理咨询师或督导的认可下进行的,千万不要说是自己确定并独立操作完成的。
测验数据只是说明来访者的症状可能性,并非最后结论。
9、如果顺利考上心理咨询师,你准备怎么做?
(1)如果考上也只是说我刚刚迈进这一职业的门槛,还需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2)寻找适合自己能力所及的咨询群体或课题。
(3)永远做专家们的学生。
10、你原来的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不太相符,你准备怎么做?
(1)因为有兴趣才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2)心理学的知识与原来的工作存在着关系,可以帮助自己更成熟。
(3)希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身边的朋友,不断完善自己的咨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