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

发布者:大夏真兴 时间:2023-3-1 00:36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商业银行发展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

摘要:本文在介绍手机近场支付业务概念以及目前手机近场支付产品形态和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袁 从收单业务发展尧渠道规模及客户结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手机近场支付业务的产品策略袁并对商业银行手机近场支付业务发展提出建议遥

关键词:业银行曰手机近场支付曰产品策略

摘要:本文在介绍手机近场支付业务概念以及目前手机近场支付产品形态和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袁 从收单业务发展尧渠道规模及客户结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手机近场支付业务的产品策略袁并对商业银行手机近场支付业务发展提出建议遥

关键词:业银行曰手机近场支付曰产品策略

一、手机近场支付基本概念

手机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手机完成资金结算的过程。手机支付业务是一项跨行业的服务,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手机支付业务不仅可以丰富银行服务内涵,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银行服务,同时还是电信运营商提高ARPU值的一种增值业务。手机支付存在着多种形式,按照基于支付价值的大小可将支付类型划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按照地理位置可划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本文所阐述内容为手机近场支付。

手机近场支付是利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实现手机与消费POS的非接触式信息交互,以完成交易双方货币支付过程的新型支付方式。手机近场支付是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是继银行磁条卡、IC卡的一种全新支付工具。目前,手机近场支付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两个频段:13.56MHz和2.4GHz。两个频段的技术要求不同,产品形态也不一样。我国最为普遍的应用为13.56MHz的智能IC卡,其应用范围包括金融银行卡、公交卡、各类会员卡及优惠卡等;2.4GHz技术由于无线信号的发送需要持续供电,而主要在移动通信领域,其产品形态为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RFsim卡。

二、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形态分析目前,我国手机近场支付标准还没有明确,因此,各银行联合企业纷纷推出试点产品,根据产品采用技术和外在形式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四种形式。第一是基于非接射频频率13.56MHz的外置卡、SIMpass卡和NFC手机三种形式;第二是基于非接射频频率2.4GHz的RFID-SIM卡。除了这两大类主流形态外,还有通过二维码识别、条码识别等非接支付方式,但由于其缺乏客户身份有效识别及安全控制手段,无法得到金融行业的支持,而仅能用于个别行业的应用。

1、外置卡。

外置卡产品是通过将具备金融功能的IC卡芯片置入小型银行卡中,通过非接方式实现近场客户信息识别、传输与交易确认的金融载体,一般通过粘贴或挂坠的形式实现与手机的一体。这种产品不是真正意义的手机支付产品,它可以看作是异型金融IC卡。该形态的典型产品是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联合开发的“中国移动浦发银行借贷合一联名卡”。该卡由手机贴片(挂坠卡)与一张标准金融磁条卡组成,其手机贴片卡部分是通过粘合或挂坠的方式与手机结合,并通过后台系统控制实现手机号码与银行卡号的软绑定。

该产品形态的优势体现在:产品使用门槛低,市场接受度高,用户不需更换手机号码,不需更换手机或SIM卡;产品成本低,市场拓展速度快,银行可直接通过赠送方式快速拓展获取客户。该产品形态的劣势体现在卡片与手机没有信息交互通道,只能以预制卡的形式面向用户,这就给后期各类应用的加载带来较大困难,用户必须前往银行柜面或企业窗口进行优化升级。

2,SIMpass卡。

SIMpass卡是一种可加载金融功能的SIM卡,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界面实现SIM卡功能,非接触界面实现支付功能。该产品的典型代表是工商银行于20xx年与深圳联通推出的“手机支付信用卡”。该卡将符合PBOC2.0标准的贷记账户加载于非接触界面上,并保持原有运营商SIM卡功能,从而实现手机金融支付功能。该产品初期不具备金融信息与手机的交互功能,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SIMpass卡这种产品形态已经具备空中开卡和空中圈存的功能。

该产品形态的优势体现在:可利用手机网络实现信息交互,有利于行业多应用的加载,为跨行业整合提供有利武器;与手机SIM卡形式合为一体,为移动运营商提供金融增值服务,提高运营商客户粘性,有利于得到运营商的大力支持。该产品形态的劣势主要有产品工艺要求高,产能较低,产品损坏率高等。

3,NFC手机。

NFC手机是将具备NFC功能的模块内置于手机中,通过手机电池供电,实现近距离非接信息传输的产品形态。该形态存在三种方式:NFC全手机、NFC-SWP和NFC-SD,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可承载金融应用的安全芯片的位置。目前,我国银联公司于20xx年与建设银行合作推出一款SD卡近场支付手机产品,就是NFC-SD的应用,这一方案是将安全芯片内置于SD卡中,并通过定制专属手机实现交易信息的传递。NFC-SWP形式国内还没有产品,主要在欧洲、日本和韩国应用较为广泛。NFC全手机模式仅有Google和花旗银行在进行尝试。

NFC手机的优势体现在:手机支付的终极产品形态,实现手机与支付的无缝整合,既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近场支付,也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远程支付。该产品的劣势体现在:客户需更换手机,使用门槛很高;涉及产业链较长,整合难度较大,需要资源大规模投入研发和产品生产环节。

4,RFID-SIM卡。

RFID-SIM卡是双界面智能卡技术向手机领域渗透的产品,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手机SIM卡。RFID-SIM卡同样具备接触界面和非接触界面,其功能与SIM-pass卡一致,但采用的是2.4GHz的射频技术。该产品最大特点就是与传统手机SIM卡大小一样,但可以通过空中下载等技术实现金融应用密钥传输,可随时加载行业应用。电信运营商是该产品的主导者,特别是中国移动。该产品形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低,产业链简单,易形成产业规模。但是从产品外在形式来看,这是一张手机SIM卡,其主导权完全在运营商手上,对于银行来说,失去了直接接触客户的机会,这不一定对银行有力,因此,该产品形态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行业监管政策和国家标准的确定。

三、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功能分析手机近场支付集成银行卡、公交卡和电子钥匙等功能,而且通过智能IC卡的复合应用功能,可以加载各种行业应用,产品功能覆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支付产品,本文总结其功能有两大方面:支付功能和行业应用。各功能具体应用和优劣势分析见表1。

四、我国银行业产品策略定性分析手机近场支付业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流通领域内快捷支付,这既体现了传统银行卡业务的功能,又展见了一种新型支付载体的`特征。正是由于这种新型载本的出现,为银行业跨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机会。

通过对手机近场支付产品形态和功能的分析,并吉合银行业个人金融市场发展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东出基于收单业务规模、银行渠道规模和用户结构规莫的手机近场支付业务产品策略。

第一、收单业务结构和规模。

手机近场支付是传统银行卡业务的延伸,其最大内市场吸引力为快捷,方便。其产品策略与银行收单业务的发展规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各商业银行的收单业务模式、收单POS数量多少、收单手续费高低、商户类型等,都决定着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策略。

首先,从收单业务模式来看,商业银行有两类:直联模式和间联模式。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审批效率不同,直联模式商户是否入网的审批权在银联,批改效率较低,间接模式的审批权在商行,审批效率较高;第二、手续费高低,直联模式的费率执行统一标准,市场竞争力较弱,但间联模式,商业银行可灵活设定,更具市场竞争力;第三、间联模式能使商业银行获得收单行全部收益,从而能较大幅度地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第四、间联模式和直联模式,商业银行投入的资源规模不同,间联模式需有收单业务团队,直联模式则无需团队建设。手机近场支付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POS环境进行改造,我国现有POS受理环境以支持磁条卡为主,非接POS的改造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商业银行在选择手机近场支付产品策略时,必须考虑自身收单业务的模式。如果以直联模式为主,应选择便于与银联系统对接的产品形态以及更集中于支付上的产品功能。如果以间联模式为主,产品形态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考虑,并可加载支付功能和行业应用。

其次,从收单POS数量或POS市场占有率来看,数量大、占有率高的,行业覆盖适合快速消费的,在改变非接市场的同时,大力推广SIMpass和NFC手机模式,这样的受理市场具备较大的吸引力,用户更愿意付出更高成本;POS数量小、市场占有率低的,行业覆盖没有明显特征的,大力推广外置卡,这样用户付出成本低,通过简单整合借助银联收单环境进行共享。

第二、渠道结构和规模。

渠道规模是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市场业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渠道规模不仅体现在渠道数量上,渠道形式多样化也是规模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渠道类型有:营业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以及自助设备。衡量各商业银行渠道数量的指标有.:分支行数量、全国覆盖范围、网上银行客户使用量、手机银行客户使用量,电话银行使用量、自助设备使用量等。

综合考虑渠道数量和渠道类型,渠道规模大的可采取SIMpass或外置卡产品形态以及强化支付功能,这样便于客户受理和后续服务;渠道规模小的,可采取NFC手机或RFID-SIM产品形态,并通过丰富产品功能来弥补渠道不足,方便客户服务,同时也可以借助运营商的强大渠道规模效应。

第三、用户结构和规模。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特殊性,我国商业银行有不同的用户结构和规模,衡量商业银行用户结构和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年发卡量、存量客户数、年新增客户量、高端客户比例以及代发客户占比等。

结合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特吐,商业银行存量客户大,高端客户比例较高的考虑采用NFC产品形态,并通过企业代发实现手机近场支付从基本支付功能到行业应用功能的实现;商业银行存量客户少,高端客户比例低,考虑采用外置卡或RFID-SIM卡的产品形态,并重点实现支付功能的电子现金或借记功能,以满足客户日常需要,并通过简化产品功能,实现客户快速获取。

五、结束语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逐渐激烈以及我国监管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日趋加快,特别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类商业银行都制定了转型战略,而转型的方向均是重点发展个人金融市场业务,以便获得更大的客户规模和中间业务收入,而手机近场支付业务以其独有的产品特性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制定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策略,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战略目标,选择合适的产品形态和实现功能。由于手机近场支付业务才刚起步,缺乏一些发展数据的分析,本文仅能从定性角度浅析手机近场支付业务的产品策略。但商业银行应吸取在网上支付业务领域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抢占大量市场份额的教训,充分利用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在手机支付业务领域加大发展力度,扩大支付商户,丰富支付应用,拓展支付市场。各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主动地和运营商合作,借助其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主导以银行账户作为支付结算账户的手机支付模式。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2

一、前言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构建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无法一蹴而就。对于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有着独特意义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履行职责,开拓发展,必须通过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形象,不断凝聚发展共识,进而实现行业、网点和人员的共同进步。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3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经营战略,提升客户营销服务理念

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认识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个人金融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个人并重,并尽快改变过去的运作程序和服务方式。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认真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个人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个人金融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同时,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加强营销管理。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

2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1加快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转型。突破以传统储蓄为核心产品的业务体系,横向全面整合,纵向深度开发,全面拓展个人存贷款业务、中问代理业务、个人理财以及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加快构建以综合账户为依托,以个人理财为核心的复合型、多功能、电子化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体系,培育明星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以优质产品链创造新的利润源。

2.2提供个性化的金融商品。要根据不同阶层、年龄、财产实力、生活习惯和人生需求等,多层次、多侧面进行市场细化、制定相应营销策略,适合不同客户的需求,配套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营销。当前要重点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资产业务方面主要是个人消费信贷,中间业务方面主要是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咨询、个人理财等业务。同时开展电话银行、购债、外汇买卖等新业务.积极研究开发ATM自助转账交费等功能。要研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推行银证通、个人支票、理财金账户等新金融业务、新金融产品,力争与国际接轨。真正关心客户所急,帮客户所需,努力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2.3逐步形成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模式。改变目前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持银行长期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改变以价格战为主追求市场份额的市场营销方式,注重建立低成本的销售渠道,更多地采用外包等营销方式,完善和扩大营销渠道;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制定营销策略,建立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开展专业化销售和交叉性销售;在银行组织结构逐步从层次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化时,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再造个人金融业务流程,形成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线的组织架构,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架构,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2.4树立客户是银行资产的理念。银行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拓宽业务领域,整合内部资源,释放创新能量,提高创新效果,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履行对客户的保密义务和尽职责任,为客户提供专业、客观和公平的意见,确保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符合其真实的需求;妥善解决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提高金融创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科学地建立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平台;按照结构进行分层管理,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也能使银行体现出更高的服务水准。

3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络化进程

3.1加快开发电子银行体系。对系统中已有的金融服务品种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银行不仅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备类客户的需求,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应用高科技手段,使大量的个人金融业务处理由客户借助营业网点的自助设备完成。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全国范围内的网点服务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虚拟服务有机结合。

3.2加强技术创新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使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服务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3加大自助服务系统建设。自助服务系统是直接提供交易服务的工具。完善自助服务系统可以弥补由于裁减网点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银行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结论

科学的政策+合理的制度+合格的人才=成功的个人金融业务。坚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制度环境、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就能实现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满足居民曰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必须调整战略发展定位,把握最佳调整阶段和发展时机,借鉴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合理配置相关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发现和发掘自身的传统优势.整合服务渠道.理顺经营机制,进入高贡献度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着力将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发展壮大。

致谢

非常感谢导师 教授给予我的帮助。尤其是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定、确定研究方案以及篇章结构、理论指导、修改直至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饱含了导师的心血。导师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以及谦逊、宽厚的为人,无不给予我深刻的启迪和莫大的鞭策,同时也将深深地的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使我受益终身。师恩似海,我唯有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加倍努力,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师恩。

最后,向百忙中抽出时间审稿及参加本论文答辩的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修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20xx (5)

[2]汪兴龙,周青青.试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拓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 (5)

[3]张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xx (12)

[4]杨小力,杨林岩,周小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xx (6)

[5]刘超.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xx(21)

[6洪崇伟.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24)

[7]孙桂.商业银行功能优势与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J].学术界,20xx (1)

[8]曾庆海.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J].现代商业,20xx(20)

[9]武振杉, 吴海燕, 张世芹.谈商业银行个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4

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已对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论是系统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

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银行市场营销能力和目标的,而银行营销部门又难以控制的各项因素和力量的总称。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的重要内容。

1市场营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已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银行往往只将市场营销作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将其看作是影响银行全部经营理念的哲学,还未完全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很多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总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把推销产品放在首位。在对客户介绍相关项目服务时,一般只强调服务的益处,而没有对客户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在经营策略上,虽然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把营销简单地当作推销,零星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等方式,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

2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不准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缺乏对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无法充分发掘和展示其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3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民众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目前这种情况虽然会影起客户的不满,但却别无选择,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4忽视形象经营的内涵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形象经营,理性地架构自身的形象识别系统。例如,导入CI形象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规范员工行为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形象经营方面明显地存在着将形象经营作为银行的化妆品,而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经营渗透或延伸到银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银行企业文化,影响了商业银行形象识别。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面向客户和市场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

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金融产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和工具,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最终获取银行的长期利益。银行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基本思想,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银行所生产经营的是无形、灵活、不可分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寓产品营销于服务之中。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推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积极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功能,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2正确定位,明确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目标

目前,各家银行片面追求高档次,从内外装修到经营产品的类型,统一向”高品位”看齐,把市场目标集中定位在大企业和高职高薪层的客户层。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现状,大型企业和高消费者仍只是少数,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而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要求客户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持久强劲的.存储力。据此,金融企业应主要把市场目标定位在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群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层和中等收入者,同时,集中优势资金兼顾大型企业和高薪层客户,实行多层次定位。

3推动业务转型,实现产品创新,降低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

我国目前房地产行业及其他工业企业的还贷能力下降以及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金融脱媒”现象促使银行业必须进行业务转型,转变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不断推动新产品研发,拓展盈利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战略产品来减少对贷款业务的依赖,主动适应新的经营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对储蓄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存款业务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顺应虚拟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业银行业务需要从柜台服务、等客上门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服务转变。必须把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通过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在ATM、POS网络中不断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家庭银行业务、工作地存取业务等。在工资批发业务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开展非常先进的银行营销业务,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4抢抓高端客户,引进高素质人才

高端客户具有资产雄厚、购买能力强、风险承受能力强等特点,其雄厚的资产不仅能够增加负债,而且能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拓展空间,同时有贷款需求,为增加资产提供了新途径。抓住高端客户,同时发展了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一举三得。抢抓高端客户不仅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各商业银行在同业占据领先优势的先决条件。

引进优秀人才,实行激励机制。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业务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争夺。近几年来,由于用人机制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我国商业银行要向西方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让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迈上新台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5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的有利因素

政策支持。我国连续十年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在农业发展上,充分显示了中央对“三农发展”的决心,也从宏观层面上对农业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动力支持。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及贷款投向也提出了“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即要求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去年,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并要求商业银行从信贷资源配置上给予涉农信贷强力支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三农”发展的提速,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在向现代化、产业化、科学化发展的方向上取得了显着效果,农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都有了显着提高,进而引发了旺盛的农户个人的消费、生产经营融资需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直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发展活力”,将城乡一体化作为加快“三农”发展的根本路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农户成为重点支持对象,更是为农村个人信贷金融服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收益较高。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规范、农业发展和农民信用意识及收入提高,涉农贷款已逐步摆脱政策性贷款的“特色”。近年来,一些银行已在部分地区进行个人支农类贷款的试点,尽管推进程度不同,但个人支农贷款收益并不低于、甚至高于其它类个人贷款。数据显示,20xx年某银行个人支农贷款的收益率达8%,经济资本回报率达到40%~50%左右。可以看出,个人支农类贷款具有良好的收益性,加之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完全可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之一。监管要求逐渐明确。随着我国“三农”发展及农村金融建设的不断推进,央行、银监会对个人支农类贷款发展的监管要求更加细化、明确,陆续出台了《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及各项涉农贷款经营管理和统计要求,为涉农贷款的商业化运作、规范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的制约因素管理半径不能有效覆盖。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均是以城市为核心,县域营业网点设置非常少,近年虽将金融服务触角逐步扩展到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县、镇,但县域营业机构的占比仍不足,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仍以农村信用社为主。没有营业机构且农户居住地域又很分散,或营业机构较少、离农户太远等,这些管理半径不能有效覆盖的问题,是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支农类贷款业务面临的突出问题。个人支农类信贷产品设计较难。商业银行传统个人信贷产品设计是以“客户信用+有效担保”为核心的,人民银行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城市居民也可提供足值、可上市交易的押品或提供信用良好、经济实力较强的第三方保证人,这些都是信贷投放基本的风险缓释手段。但是,支农类信贷产品却不具备这些要素,大部分农户无法提供较详细的信用记录或报告;农户居住用地大多是不能正常流转的集体用地、居住房屋价值较低,无法提供足值的押品,也无法提供有效担保。如何设计风险相对可控的个人支农类信贷产品是商业银行发展支农信贷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要求相对较高。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日益规范完善,监管部门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必须纳入新资本监管体系内,并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指标体系和标准。但是,个人支农信贷业务与传统个人信贷产品有很大差异,且业务发展尚处于启动阶段、历史数据较少,如果按照新资本监管体系中PD、LGD等具体指标的评级管理是否合理、科学,还有待论证。因此,如何有效加强个人支农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如何确保个人支农信贷业务的发展符合先进监管体系要求等也是该业务发展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的建议

试点推进,有效发展。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支农信贷业务的发展应坚持试点推进的原则,选择农业发展优势地区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集中区域,结合营业机构布局,确保管理半径能够有效覆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忌全面铺开;或者选择农业资源丰富尚未有效开发、农业科技化发展具有成长性的企业或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农业、农产品区域,提前布局有利营业机构,主动向有支农信贷融资需求的客户提供全面优惠的金融服务,积极储备项目和客户资源,逐步推进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的发展。专业化经营,差别化管理。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应和传统个人信贷产品一样,按照商业银行已建立的规范完善的个贷业务经营体系运作,由专业从业人员按照专业化模式、专业化标准、流程化操作进行经营;农村金融是具有成长性也是具有挑战性的特色业务领域,区域差异性较大、市场特色和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客户群体行为特征也各有特点,因此,商业银行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应坚持差别化管理原则,在充分的市场研究分析前提下,把握市场特色和规律,区分区域、信贷服务范围、农户特征和融资需求特点等多个维度,细分、细化管理要求,推进差别化管理标准和措施。突出灵活的支农信贷产品创新理念。商业银行个人支农类信贷产品设计应遵循“小额、短期、适度授信”的零售信贷理念,产品创新应以“风险可控”为前提。在贷款方式上,要改变过去“押品至上”的理念,应根据农户特点提供抵押、保证、信用、联保、龙头企业担保、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质押、组合等多种方式;贷款额度应充分考虑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资金需求的合理水平、偿债能力、担保方式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的核定;贷款期限设计应与农户种植(养殖)周期、农产品加工销售周期相匹配等。同时,要积极鼓励特色产品服务创新,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农产品、不同农户,实行“一场一策、一区一策”标准,逐一形成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信贷产品或服务方案。加强风险管理。要以“真实融资需求”把好农户贷款准入关,认真执行贷款“三查”的`规定动作,准确把握风险点和风险要素,落实关键环节,实施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即包括对市场、各类农业行业等动态管理,确保贷款投放及经营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也包括对机构、人员等具体经营情况的动态管理,确保业务经营操作规范,有效防范操作风险,杜绝违规操作;逐步建立符合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发展情况的监管指标,科学合理的落实新资本监管要求。把握个人支农类信贷业务的发展原则和方向。商业银行应紧跟国家城镇化建设发展步伐,以产业化、企业化经营的农业生产为方向,以“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标准化养殖、基地化养殖、现代化农产品加工”等生产经营需求作为业务切入点,以面向集中性农户群体的批量化业务操作为主要模式,采取管理相对具有集中度、联动效应较强的发展方向。加大对农户信贷支持力度。坚持从农业产业链高端着手,大力扶持集约型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的集中性农户群体,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贷款比重;积极支持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拓展其产业链上下游农户;重点关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技术开发领域,大力支持配套科技型、服务型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中的农户;继续依托农业大省、基础农作物主要产区,加大对规模化生产的农户信贷支持力度。农业农村市场空间巨大,农村金融潜力无限,商业银行应充分结合特色优势,有选择的探索支农信贷业务的市场领域和方向,不盲目铺摊子,稳步推进中做到兼顾市场效益、风险可控。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6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世界宏观背景的影响下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蓬勃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秀经验,最终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发展提出一些可借鉴的创新发展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进入WTO后国际金融市场不断的冲击,我国自身市场经济开放程度不断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越发活跃起来。在当前大背景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自身产品的创新、设计的速度开始不断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行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并且在飞速的提高着,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居民风险意识、收入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个人理财业务风险低、收益固定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不二之选。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依旧存在一些发展问题。通过创新发展走属于中国商业银行自己的一条道路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当中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利用国际案例和我国现有资源状况走属于我国商业银行自有的创新发展道路就成为一项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特点

2.理财创新业务价值趋于公益性、专属性。公益性理财业务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在汶川地震之后,某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建立了公益性个人理财业务,其从发行给顾客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当中拿出一部分,通过红十字会捐献给受灾严重的地区,从而打响了“个人理财”这一银行品牌。另外,以招商银行“教师节个人理财计划”也吹响了我国专属性个人理财业务的号角,因其在这一理财产品中融入了中华美德的因素而立刻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和好评。

3.趋于合理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我国商业银行现有各种金融类个人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得到相应的规范。在2013年余额宝事件过后,我国银监会、央行联合五部委共同出台了对预期年化收益率的相关规定,不断的对市场进行调试和限制,让我国商业银行等其他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将其年化收益率降低到了原有的'40%至50%之间。从此,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4.产品收益短期化趋势显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开发的财富计划、方案已经开始走脚踏实地的路线,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而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开放适合拥有短期闲散资金的短期收益个人理财产品,其大多通过购买30天、50天或者70天等短于半年的1至3万等数额不等的理财产品来吸引更多居民的关注。

5.业务趋于分层服务,体现财富管理职能。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走细分市场、细分产品的发展路线。将具有相同功能的个人理财产品万法归一,从而更加简化了市场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另外,通过这种分层服务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切合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满足更多客户的不同需要。在传统的仅仅针对高财富值需求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具有低风险度忍受度的低层次财富值计划,让更多的客户开始购买个人理财产品。

二、海外地区所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经验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相对于海外(例如,欧美地区、香港地区)的这一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在银行综合业务当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海外地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优秀策略,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发展道路。

1.“以服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海外地区个人理财业务更加注重以服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当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深化过程中,海外地区商业银行非常注重对客户心理模式、思维模式的研究,在个人理财业务当中植入了组织行为学的观点,让产品的设计、规划更加符合个人的需求。只有让客户做到真心的满意,才能够获得回头客,取得产品的长足发展。

2.客户分类管理,优化市场地位。客户分级、分层管理在海外市场当中具有更加优秀的案例。综合性的服务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随着购买个人理财产品人数的增多,那些趋于同质化的产品也不再能够满足每个不同背景人的需求。而海外市场将市场进行细分,对每一个人的背景和需求都进行仔细了解,进而设计方案,然后再逐级管理,这种方式是我国应当借鉴的。

3.客户关系管理制度的优势。海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成功之处很多都在于对客户关系的维护。客户关系维护属于营销环节的售后反馈环节。其对于产品的改善、新产品的开发都拥有者巨大的作用。海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关系维护的重点主要有: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用户对个人理财从业人员进行满意度反馈;售后是否有再次购买期望等等。海外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维护做足了诚意,大多采用上门访谈的方式,不仅关心理财产品,而且关心客户生活。

4.重视员工培训、人才培养。海外商业银行对于员工培训、人才梯队培养是非常重视的。例如,在花旗银行其组织结构当中就单独设置了个人理财部门,而不是隶属于客户服务、市场营销业务的附属部门。将个人理财部门拿出来做,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让海外商业银行在人才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拥有了更大的优势。 5.更为灵活的自助服务系统。海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让客户能够更加快速、方便地了解到个人理财业务的信息。其个人理财账户页给予的宣传营销方案也非常简单,一个收益计算器就解决了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我国个人理财门户也有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广告宣传,让客户们看得一知半解,白白浪费了双方时间,让银行损失了大量客户。

三、发展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对策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的特点和海外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作者在此部分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一些对策。

1.个人理财渠道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创立的初始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满足更多人的真切需要。那么,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也应当学习海外优秀案例赋予自身多元化发展渠道的功能。个人理财这项服务应当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展开不同的市场影响方案,从而打开多渠道推广的道路,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直接营销。直接营销在于与顾客面对面的沟通,在面对面沟通之后,上门拜访深入观察客户居住条件、生活需要也是获得客户青睐的关键;第二,线上营销。互联网的发展让线上营销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简洁、直观、明了的能让客户在短暂时间内一目了然,更能得到客户青睐。

2.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开展好坏的基础在于产品的创新。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理财产品停留在最初始、最简单的状况下,开发符合民生、民策、民计的个人理财产品才能根植人心。例如,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可以将个人住房贷款、个人车贷、个人结婚等一系列能够解决中国人心中梦想的问题相互结合,为客户提供成本较低的个人理财产品。

3.人理财制度创新。个人理财制度的创新是行业规范化的体现。在我国宏观调控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年转化收益率已经趋于平稳。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抓住这一契机,立足新的起点,着力完善自身产品监管。对产品的设计、市场营销、后期客户关系维护、信息反馈等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努力实现“一条龙”服务。

4.个人理财人才创新。个人理财业务领域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纵观海外商业银行的成功无不与其人才策略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也应当积极效仿,设置属于银行自身的财富管理中心,就像当初单独设立银行信用卡中心一样,给予这个部门足够的重视。另外,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要更加注重综合型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拥有很好的公关、营销能力,而且要具备管理、经济、地理、房地产等知识。对于从业人员的培养还应当从单位企业文化培训的角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银行从业人员专有化、特色化的特点。

四、结语

在吸纳海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市场需求状况,通过结合创新个人理财渠道、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个人理财制度、创新个人理财人才这四个方面创新发展途径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国际个人理财业务当中的竞争力,并且建立起我国商业银行的独特个人理财业务优势,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断走向国际化、世界化道路。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7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观点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着品种少、缺乏系统管理及专业人才,基层行领导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其拓展中间业务积极性等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较低。为此,作者建议在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营销高效化、服务人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外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宣传力度,对内要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和考核,加快电子化建设,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的空间,各商业银行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强竞争力和收益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点较低,范围有限,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主业的现状相比,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二是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行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三是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既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又缺乏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同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创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基层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1、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中间业务既是银行的服务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巩固和发展庞大客户群的主要手段之一。商业银行应广泛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要投入人力和适当物力、财力宣传中间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内部资料,通过信函等方式寄送宣传资料,通过在月结单上打印宣传文字,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户的注意,使中间业务的服务品种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2、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农行目前成立的机构业务部门就是顺应中间业务发展趋势产生的。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特别是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转帐、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4、要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复合性、综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应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5、要坚持中间业务创新。加强与券商的合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等;积极发展租赁业务,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和代理业务功能,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6、发展中间业务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业务品种多样化。商业银行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如押汇业务、信用卡、保管箱、咨询服务、租赁、保险代理、证券回购、代客资金买卖等,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是营销高效化。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间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三是服务人性化。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农行金融超市实施开放式经营和“一站式”服务,就是人性化服务的一种,可以不断推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8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个人理财产品从种类、发行规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业务,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展不仅诶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综合收益,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维护和拓展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对于我国银行业经营严重同质化的现状来讲,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也是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虽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完善融资结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银行经营转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基本概念

(一)个人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及广泛的信息资源等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需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利用储蓄、融资、银行卡、个人支票、保管箱、保险、证券、外汇、基金、债券等各种理财工具,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如何安排收入和支出,通过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以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这些专业化服务表现为两个性质:一种是顾问性:此时商业银行充当理财顾问,向顾客提供咨询:另一种是受托性质:此时商业银行将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二)个人理财产品的分类

1. 债券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将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也投资企业债、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信用类工具。从本文所选择分析的建设银行的利得盈债券、中国银行的债市通和华夏银行的华夏理财"增盈107号"人民币364天债券型产品3种理财产品可以分析得出债券型理财产品的以下特点。商业银行推出的`债券型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等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强、风险小的产品,因此投资风险相对于其他三种理财产品风险最低。相对的低风险就意味的低收益,一般的债券型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只能达到2%-4%。投资者只能获得一个相对于存款利率稍高的收益。客户一般不能终止投资,同时期限也比较短。

2. 信托型理财产品:固定收入信托型理财产品因保本保息,提供100%本金保障的基础上,而且因为项目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率很稳定。收益高、稳定性好,是固定收入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主要卖点。这类产品起点金额为5 万元,期限一般在2年以下,现阶段年化收益率为4%~6%,收益远高于同期存款。客户一般不能终止投资,一般信托型理财产品的期限在两年左右。

3. 挂钩型理财产品:挂钩型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港股挂购等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到期共了12775款。有8083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81%,其中,7946款产品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80款产品到期收益率超出最高预期收益率,57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在这57款未实现收益的理财产品中,有32款为挂钩型产品,其中,挂钩价格的16款,挂钩的10款,挂钩期货的2款,挂钩股票的3款,挂钩基金的1款。挂钩的结构性产品此次多数遭遇“滑铁卢”,一家国有银行的多款挂钩黄金价格的产品均只实现了最低预期收益率,其中的一款黄金产品只实现了0.50%的最低收益率,与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差5.00%。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挂钩石油期货和黄金价格的结构性产品实现5.00%的收益率,与其公布的12.00%的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差7.00%。挂型结构性理财产品,利率、汇率、指数、石油、黄金价格、股票??各类指标都成了投资挂钩的对象,这类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人士提醒,尽管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会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产品,但是这类产品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条款设计也比较复杂,比较适合对特定投资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专业投资者,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9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就将其农村地区的网点改为信用合作社,这种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的金融机构组成便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早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居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形成的金融体系单一化和不成熟都促使农村金融网络的亟待补充和完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坚力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则更需要加强管理以满足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以及支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票据贴现等,因此发放贷款是是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虽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也不断更新和拓展,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发放贷款挣取利息仍然是其一项主要业务收入。[2]然而,发放贷款具有与其他经营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将面临不能预期的风险引起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的情况,而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对象未来期间能否挣去足额的资金以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不能直接对贷款对象的经营风险实施干预,只能通过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来判断风险和降低风险。

本文便以江西省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客户对象所需承担的风险以及如何针对客户类别进行风险控制。

一、安义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安义农商行”)是在原安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xx年1月1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是全省首批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安义农商行一直以占全县金融机构3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县40%左右的贷款、60%多的工业园区企业贷款、80%多的全民创业贷款、90%多的农业贷款及98%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安义县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县的银行中,除了县城所在地龙津镇,国有四大银行网点较多外,安义农商行在全县范围来看,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发挥了服务农村的特点,即在每个乡镇都有其营业网点。另外,该行网点分布对于促进自身发展也有明显优势,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长期将农村合作社当成是他们自己的银行,合作社发展到今天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民群众仍然对其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因而具有很强的存贷款粘性(即长期的业务往来,农民没有意识和意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存贷款),农民的这一特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能够较其他银行更容易在农村扎根和业务拓展。因此,安义农商行在全县各乡镇的布局能够很好的展开其日常业务。

二、安义农商行营业模式

安义农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股份主要来源于少数法人股东集资建立,同时向外部吸收少量自然人股份和内部职工股份。银行作为存贷款方的金融媒介,虽然可以经营多种组合投资来增强盈利水平,然而,作为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农商银行却业务较为单一,通过挣取存贷款利息差成为其主要赢利模式。同时,农商银行又具有其它银行不同的存款对象与贷款对象,从而造成其区别于其它银行不同的业务特征和贷款风险。通过了解其具体的存款来源能够更好的了解长期存款与短期存款占银行资金比重,而通过了解贷款对象则能够更好的了解贷款风险类别,以下便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与贷款对象。

(一)资金来源

1.村镇居民存款。作为村镇地区的金融机构,安义农商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本乡镇的居民存款。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民存贷款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意识中将农村信用社当成他们自己的银行,因而形成了长期的业务往来。尤其是20世纪末安义县出现的外出从事建材生意的热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将其外出务工、经商所得存入安义农商行,由于农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较差,从而大部分农民年复一年的将全年的收入存于银行,该部分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从而保障了贷款支出。

2.乡村级政府的财政存款和事业单位存款。由于乡镇一级仅有安义农商行设置了营业网点,为了存取方便,政府及事业单位资金主要存放所在地农商银行。虽然,该部分资金经常发生频繁存取,但是仍然存在最低存款水平线,或者存在区间性定期存款,为银行资金放贷提供了暂时性资金缓冲。

3.支农扶持资金。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了大量资金扶持。该部分资金自上而下划拨过程中最终由乡级政府存于农商银行,再进行具体分发。而安义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虽然政府通过农商银行将资金转入了农民个人户头,但是该部分资金仍然存放于银行,只有小部分资金被在家务农的居民提现。因此,该部分资金也成为农商银行的'放款资金来源。

(二)贷款对象

1.外出开办厂房的农民企业家。安义县自上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外出做建材生意以来,积聚了数额不菲的财富,少部分人因此而开始建厂进行建材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由于个人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其业务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银行高门槛放贷条件限制了农民企业家 的贷款途径。另外,农民企业家关系网的简陋导致从户籍所在地的农商银行大额贷款便成为其主要的外部债务资金来源。该部分农民企业家贷款呈现出集中性贷款的特点,即每年

春节期间企业家向银行大量贷款以保障本年度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2.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前述安义县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众多实力雄厚的农民企业家外出办厂。同时,安义县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多项招商引资举措,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及外地企业家在本地办厂以振兴当地经济,许多企业家不断将向外投资转入在本地办厂,而业务面向全国。该部分企业家也将依靠安义银行资金放贷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农户小额贷款。安义农商行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其建立初衷是为了满足本地农户贷款需求,保障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向银行贷款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有一部分农民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保障其生产生活。因此,部分农户由于资金短缺也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数额在几百到上千不等。

三、安义农商行贷款风险类别

(一)空间差造成放贷银行对资金放贷对象难以把控所引起的风险。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末安义人民走出安义在全国各地做起建材生意,带动了全县经济飞速发展,外出经商的浪潮激起许多农民企业家在外地办厂,该部分在经商所在地很难向银行贷款,基本上都依靠在安义农商行贷款,将资金用于外地投资。这就造成贷款银行与贷款对象经营地存在空间差,银行放贷具有很大的风险。虽然银行可以考察贷前信用、贷方历史贷款记录以及贷方现有经济状况,但由于贷款收益及本金收益依靠是贷方未来财务状况的充实与否,银行很难通过监督贷款对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来防范危险,因此该类贷款具有较强的风险。

(二)政府扶持企业引起的银行贷款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手段对银行的干预较频繁,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银行向特定企业或投资者提供贷款。然而,这种不完全依靠银行风险防控的放贷方式难免加大银行贷款风险。随着安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外地以及本地的企业家在安义开厂经营,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然也要给投资商提供便利的贷款渠道,这样有可能造成少部分不良资产占较大比重的企业或者资不抵债的企业向银行恶性贷款,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承担该类贷款所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小额贷款中的农户到期无力还款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处在贫困状态,这部分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保障其生产生活.[3]安义农商行每年都要对农民生产资金进行放贷。这些农民大部分为家庭困难,不能够依靠自身或者其他亲戚朋友解决日常生活的人。因此,每年年初向银行借款以按时按量做好农忙工作,待到农作物销售之后将资金归还银行。这类贷款的收回依靠的是农民当年度能否有个好收成,难以依靠事前预测来判断贷款收回可能性。

四、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措施

以上我们分析了安义农商行贷款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类别,不同贷款方其引起的风险高低和风险管控难度具有其差异性。以下我们便针对不同贷款风险特征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一)针对外出办厂经商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由于该部分资金需求方其实际经营地并不在本地,银行不能够通过适时监督做出风险防范,良好的风险预测和控制便成为保障贷款收回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在农民企业家提出贷款申请后,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针对其业务特征和经商所在地聘请专业人员对其经营发展潜力做评估,以预测的方式判断其未来资金收回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民企业家作为本地居民,银行可以要求其提供贷款抵押或者保证人,抵押必须达到贷款条件,保证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财产实力以保障贷款人不能足额还款时承担保证责任。

(二)针对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该部分企业家在其经营过程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促进其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在一般情况下,银行能够做好对其经营过程中风险识别,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这些途径主要包括事前实地调查和事中做好监督。银行真正难以控制的是企业在发展不利情况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贷款。此时银行已不能单纯的依靠对贷款对象进行资产审查确定是否贷款。银行一方面应该不断健全内部放贷制度,加强与政府沟通,以减少在不利情况下的贷款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贷款方提供保证人或者政府为贷款方寻求保证人的方式减少贷款风险。

(三)针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防控。

通常向银行贷款的农户财产实力较弱,难以依靠自身财产满足生产经营。此时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向该部分农户提供贷款。事前预测和财产审查不能作为贷款发放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即是农户出现到期不能还款的情况,银行也不能依靠强制措施用农户其他生活必备财产偿债。此时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更好的促进困难农户的增产增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的方式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要求农户依靠亲戚朋友的保证来借款。农村地区姻亲关系浓厚,亲朋之间的关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农户贷款。

五、总 结

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中坚力量不可避免的承担着较大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便成为银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作为主要风险的贷款风险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基于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理念,在从事存贷款业务过程也将不可避免的承担着各种风险,鉴于农村商业银行发挥的巨大作用,做好其风险防控以减少贷款风险尤为重要。[4]本文以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在阐述其资金来源、贷款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了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其日常贷款中面对的不同类别的风险,并针对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面对的不同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以期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建言献策。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0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借款企业的原因、外部环境的原因、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入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风险产生的原因,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进而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从其产生来源可将信贷风险看作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借款企业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从银行自身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围绕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各商业银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上。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产权制度,没有真正解决责、权、利问题,因此造成银行自身管理监督体系不科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贷款的时机。

(二)借款企业的原因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改革是否顺利完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70%以上集中于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改革成功与否和经营状况是否好转是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的原因

首先。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这些法律本身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在: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欠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3.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4.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得规定,维护银行得依法收贷权。

5.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6.违规帐外经营严重。违规帐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帐外帐,乱用科目,调整帐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受益领域。由于帐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中。

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

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自身以至金融业能否生存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立足于标本兼治,我们应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进程,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其次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了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意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还要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还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应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的工作,逐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问题。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1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城市信用合作社自成立伊始存在着资本金不充足、资产质量低、不良资产比率高等问题,为克服城市信用社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素质参差不齐的弱点,城市信用合作社开始合并为地方商业银行。1995年6月22日,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商业合作银行的诞生。

第二阶段: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改名为“xx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市商业银行”。

第三阶段:尝试跨区域经营。上海银行20xx年12月16日宣布,经中国银监会审核,宁波银监局已同意上海银行在宁波筹建分行。中国银监会表示,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对于达到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将逐步允许其跨区域经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跨区域经营的尝试。

二、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份额低

中商情报网研究显示,截至20xx年底,中国136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1320亿元,20xx~2008年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1%,存款余额33928亿元,城商行总体和单体均实现资本达标;全年税后利润407亿元。但是城市商业银行依然不能与国有股份银行相比较,其资本在银行体系所占份额较低,所以其影响力比较低。

(二)城市商业银行历史包袱沉重

城市商业银行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大量不良资产,背负了原城市信用社留下的沉重的资金包袱,先天不足,成为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共同特征。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要求,本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

(三)市场地位不清

随着规模和业务的扩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市场定位和自身优势认志不清,盲目地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夺大企业、大项目,不仅背离了“市民银行”的初衷,也使风险进一步增加。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措施

(一)产权变更

1.通过增资扩股调整原有的产权结构。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增强,必须扩大实收资本,增大资本充足率;同时,调整资本的结构,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持股比例,逐步降低地方财政在其中的持股比例,从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通过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来改善产权结构。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期是比较长的,会所持股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董事会的成员也不再由政府垄断,公司治理将得到改善。

(二)关注中小企业

大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规模较小,在大项目上难以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抗衡,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中却有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的企业比较了解,拥有信息的优势,贷款比较容易监管,可以迅速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三)关注市民生活

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于细小的日常各种费用的支付,要求比较基础,这与资本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所能提够的服务正好对应。根据本地区居民的生活以及消费习惯、理财习惯为本城镇居民量身定制理财产品,在便利了城镇居民的同时,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在当地的金融市场中获取客观的利润。

(四)探索跨区域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不应该是为了单纯的跨区域经营而跨区域经营,而应该是为了本城市居民和企业的需要而进行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迫切要求通过资本和资产的重组,实现资源的整合。在跨区域经营方面,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实现产权结构的调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2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必要性,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都发挥更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对策

一、发展小微企业必要性

(一)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1. 发展小微企业是国有商业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即是从社会和伦理的角度对传统企业目的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结果,其目的在于追求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的协调发展。依据该理论,不能以为股东赚取多少利润及向国家缴纳了多少税收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标准,而是扩展到能否自觉保障员工权益、关心环境和生态、参与社区发展等方面。按照目前学界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界定,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为商业银行在维护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对社会、客户以及国家金融稳定、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负有的法律和道德责任。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我国商业银行在参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把承担社会责任看成是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银行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约束,看成是国有商业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

2.小微企业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后危机”时期,小微企业依然是解决“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重要力量。而小微企业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相对较难,资金短缺已对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是国有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

(二)战略业务转型的需要

1.大客户贡献度下降速度加快,银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从近年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结构分析了解,主要是依托大客户,其贷款利率基本上都是在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除去各项资金成本,单靠存贷利差各家银行收益甚微。继续通过依托大客户维持盈利能力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

2.小微企业贡献度相对较大。目前小微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的贡献度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正在逐步上升,日益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结构、增加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国有商业银行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问题

(一)缺乏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相匹配的人员。小微企业业务从产品营销、业务办理、和业绩 考核与传统的信贷业务有很大的区别,要从现有人员或对外招聘找到适宜人选并非易事,很多相关员工能力的培养、流程的熟悉、特别是固有观念的转变都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

(二)产品创新不够,小微企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难以实现批量营销;二是新产品营销运用程度不高,比如保理业务、小额无抵押业务等产品推进力度不够。

(三)市场营销体系较为薄弱,联动效果不佳。尚未真正建立上下联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营销保障平台。

(四)激励考核力度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微企业激励措施不够明确,没有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一整套考核机制和办法;二是人手少,重贷轻管现象严重。

(五)相对大客户而言,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信息科技尚不能适应小微企业战略发展和管理提升的要求,没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系统。

三、国有商业银行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几点建议

(一)加强小微企业组织机构及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小微企业经营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小微企业经营中心基础建设、专职人员数量必须与业务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匹配,同时要做到岗位明确,职能完善,分工清晰;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专职人员配备力度,做好人员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小微企业专职人员数量要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相匹配,做到“岗位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把培养一支专业的小微企业业务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培训资源、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方面予以倾斜。

(二)抓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提高供应链融客户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通过对辖内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梳理,做好细分市场研究和推进;二是加强创新产品运用;三是推进产品组合营销;四是拓宽担保方式,特别是纳入区政府再担保网络体系的担保公司合作。

(三)加强联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营销保障平台。一是细分市场客户,打造批量营销服务平台。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园区、行业协会、专业市场等小微企业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对口衔接,进一步细分市场和客户,积极探索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营销新模式;二是加强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增信机构的合作,建立支持保障平台;三是加强营销,建立目标客户储备库。根据产品及其目标客户群体特点,通过媒体宣传、产品推介会、客户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建立小微企业客户储备库。四是强化联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四)加大资源配置和激励考核和力度。一是制定专门的小微企业业务激励考核机制和办法。包括基础管理、业务发展、资产质量、信贷结构调整等业务指标组成的综合考核办法;二是加大财务资源配置力度;三是实行准事业部考核办法,对营销团队实行“买单制”考核与综合经营计划考核相结合方式。

(五)全面提升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一是加强对小微企业客户按行业、客户及实现渠道进行调研,并注重小微企业信贷客户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预警、查询;二是研究开发居于收集到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以促进企业规范财务管理、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业务系统,为相关人员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在贷款审批方面实施差别化的贷款审批方式和流程,提高小微企业服务效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3

【摘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金融业的稳定与效率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由此决定了必须对金融业严加监管,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有效运行。20xx年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业打击颇重,迫使监管层开始反思以前的监管措施,积极寻找、创新新的监管方法。而我国也在此大环境下加强金融监管,防止出现类似风险。对于金融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信贷风险是其主要风险,而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业务之一,它承载着商业银行盈利的使命。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除了留存部分准备金以外,都可用来发放贷款和对外投资。随着经济形势的渐趋严峻,金融监管政策越来越严格,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商业银行要想获得稳定增长的经济效益,必须认清时势,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1.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

1.1我国银行业经营数据

美国次贷危机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总体上讲不是很明显,这几年我国银行业整体业务水平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截至20xx年底,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了95.3万亿元,20xx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净利息收入仍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20xx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0.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7%。短期贷款余额17.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中长期贷款余额30.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4万亿元,同比增长29.5%;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同比增长35.5%;票据融资余额1.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9,046亿元,同比下降37.8%。截至20xx年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80.30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54.65万亿元。

1.2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发展预期

随着通胀预期压力的持续增大,结合近期银监会频繁出台的监管新规,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将越来越严格,这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挑战。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因素,但是在贷款利率上调的情况下,信贷规模的减少对利息收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20xx年中国银行业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利润增长稳定,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将会有所加快。但是,资产业务的发展会受到抑制,资产质量问题也可能会有所暴露。

2.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及对银行业监管内容

金融监管机构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一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其职责包括: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合法合规运作等。金融监管能够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系框架,我国金融监管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个机构分别执行。

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依法对人民币流通、外汇的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活动的监管。银监会的主要职责是统一监管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其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银行业务范围、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存款保护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

3.金融监管政策新推出的四大监管工具

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推出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在内的四大监管工具,这构成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具体到四个监管新工具:(1)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从现行的4%上调至6%,资本充足率保持8%不变。此外,银行在正常年份还需要持有相应比例为2.5%的留存资本缓冲。而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除了上述底线要求,监管部门还另行设置了1%的附加资本要求。(2)在拨备覆盖率的基础上,引入动态贷款拨备率指标控制经营风险,初步监管指标设定为2.5%。无论商业银行是否出现不良资产,只要投放信贷就必须计提拨备,这对商业银行的约束更强。未达标的商业银行需要计提大量拨备,但将会侵蚀利润水平。(3)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按照监管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标准确定为不低于4%。(4)在现有流动性比率监管基础上,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指标。

4.在监管政策下如何更好的发展信贷业务

1)提高存款总额,适应存贷比要求。存款是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银行信贷业务的基础,只有吸收更多的存款,银行才能扩大贷款规模,获取更多的利差收入,尤其在目前业务结构转型期间,存款规模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降低银行整体竞争力。2)加强信贷业务经济资本占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要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避免信息落后于市场而形成不必要的`风险,合理分配和选择贷款行业,增加优势行业的信贷规模。3)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政策和合规风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总量。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政策和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房地产行业信贷经营策略。4)加强信贷业务经济资本占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运用经济资本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随着经济调控政策的出台,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而商业银行肩负着补充企业流动性资金、防止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以及为促进实体经济复苏提供信贷资金的重任。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作出积极及时的业务调整,在保证原有的营业状况的情况下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完成各项业务的经营战略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张江山:从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及其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

[2]刘劲:宏观调控下的商业银行经营战略[J].广东商学院学报,20xx(4)。

[3]张月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民营工业企业融资情况透视[J].新疆金融,20xx(1)。

[4]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4

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逐渐的壮大发展,使得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快速增加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国内各家银行也相继加快了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与服务,特别是在个人高净值客户市场和理财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行业竞争。本文运用金融学理论相关知识,对高端客户理财状况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商业银行在高端理财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迹象,内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我国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变化,加快建立新的经济发展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高端客户规模,增加此类客户的利润贡献度。那么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高端客户的资产投资要求、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研究创新性的理财规划方案将成为银行考虑的重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理论概述

(一)高端客户理财的概念

高端客户①,即高净值客户,指政府部门、金融、铁路、公路、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行业以及信誉度好、资金充足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大企业的高层人员。对于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根据“帕雷托法则”可以理解为占客户总数量的20%,但提供的利润却高达总利润80%的客户,这所谓20%的客户即高净值客户。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特点

2.特有的品牌认知度。商业银行开展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关键就是要让客户在体验中不断深化对品牌的感受,这也是进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趋势。各商业银行逐渐完善自己的高端客户品牌,呈现出完全竞争的态势。例如中国银行创立了“中银财富管理”,交通银行创立了“沃德财富”,浦发银行创立了“浦发卓信”,光大银行则创立了“阳光理财”等等。

3.特别的理财目标。高端客户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服务,它不仅满足客户当期需求,更要满足客户未来需求,帮助客户合理安排之后的生活消费,实现财富累积。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对某一阶段的解决方案,更需要一生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银行提供系列化的专业服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二)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各商业银行最初推出的理财产品尽管在种类、内容及收益方面不完全相同,但却存在以下的'共性,这也正是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于高净值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现状。

1.理财产品均设置有最低购买限额。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推出各理财产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均设置有不同的购买限额,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理财产品限额也不同。正如表格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银行对自己的理财产品都规定有一定的最低限购金额。

2.理财产品所对应的预期收益率水平较高。高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一般的理财产品略高。一般来说,高端理财产品中结构型理财产品其认购门槛比较低,预期收益率较其它类产品有明显优势,预计可达5.5%到6.5%。例如中信银行的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慧赢1557号”年化收益达到了5.85%,而一年期的定期利率却只有3.0%。

四、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往往大同小异,几乎都是存款、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并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虽然各银行都提出了“贵宾理财”、“贴身理财”的业务发展理念,其建立的“金融超市”声称可以提供储蓄、保险、基金、债券等“一站式”服务,但实际上只停留在概念的推广和形象的宣传之上。

(二)客户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财富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客户信息档案资料充分了解和完全掌握之上,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也有利于建立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和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

(三)专业、个性化的理财顾问稀缺

高端客户的理财经理不仅要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而且要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品,对国家税收政策、移民政策、信托计划等要熟知,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有足够的从业经验。

(四)理财业务风险约束机制差

由于银行忽视风险提示,对产品的风险揭示不具体、不醒目,对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缺乏透彻的解释与分析,没有结合产品揭示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五、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种类

创新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样如此。因此,要加快对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创新工作。金融理财产品不仅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使客户建立起对该产品的信任,而且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设置技术壁垒,防止对手的不良模仿。进行产品组合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二)创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贡献率

在针对高端客户进行关系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管理及服务的差别化特征。建立集中、统一的个人客户信息档案系统。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对不同的客户要实施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在此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面向高端客户可以提供利率优惠、信用卡年费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等各种价格性优惠措施。

(三)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强化理财服务的风险控制

完善与个人金融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新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发展。要建立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做好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六、结语

随着富裕阶层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理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资金相对富裕的高净值客户,对于财产的有效规划成为理财的重中之重。对各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的利润贡献度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做好高端客户的维护,争取这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一套完整、可操作的高端客户理财方案,是吸引客户较为有效的营销方式。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需要通过发展多样的理财业务,确保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需求能够得到有效配置。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

摘要:我国居民储蓄的不断攀升、负利率时代的持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然而银行理财产品调整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简要地进行了中美比较;然后剖析了崭新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转型路径;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尤其对我国迅速发展的个人理财市场也敲响了警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复杂,形成了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迫切需求,个人理财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争夺的重点。因此积极探索和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美国个人金融服务大多设立专门的“代客理财”部门,主要有以下特点[1]:

1.混业经营,理财产品多样化。美国商业银行以混业经营为主,大多是全能型商业银行,既经营金融机构业务,也开展商业银行业务,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推陈出新,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产品类别包括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个人信托等各类金融服务,并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2.服务专业化、产品个性化。美国商业银行一般会设置私人银行部、客户经理窗口及消费者银行部三个理财服务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服务对象。消费者银行部的目标客户为一般客户,主要提供个人支票、信用卡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四类业务;客户经理窗口的目标客户为大众富裕客户,除上述四类业务外,还提供简单的投资类和保险类产品。而私人银行部是专门为高净值的富裕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包括家庭资产管理、环球财富保障计划、退休计划、遗产规划等。此外,美国商业银行为不同人生阶段客户提供了相应的理财服务种类,真正做到了理财方案的个性化。

3.科技助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美国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前,都会搜集有关客户财务状况和资金来源等资料,判断客户开展理财服务的能力和必要,了解客户最新需求,为用户提供及时、精准的服务,从而提高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不断开拓市场资源。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个人理财业务。互联网理财的兴起使得手机作为移动终端,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技术着力点。

4.从业人员专业化、产品创新常态化。美国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集合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等专家的智慧,顺势而变,通常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推出新的理财产品,极具时效性。产品设计开发上,善于运用专业技术团队、国际先进经验,开发出针对性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此外,创新还体现在业务处理程序上,美国商业银行大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大规模自动化处理,既节省客户时间又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剩余人力资源配置于优质服务中去,进而争取了更广阔的盈利空间。

5.市场营销策略多元化。美国商业银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着力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管理。为了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建立了多种营销方式和渠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活动,实现了销售渠道多样化。美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的重点是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统一品牌,卓越的品牌为理财产品营销提供保障。

二、国内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速度迅猛,根据Wind数据,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从20xx年7876款增长到20xx年的66395款,年均增长率达到53.17%.这一发展态势得益于国际金融危机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股票、基金、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助推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需求的增加,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和竞争激烈催生了银行理财产品空前繁荣的景象[2].但由于对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目标客户认识的模糊不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 忽视客户调研,缺乏基础数据。商业银行曾经的垄断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商业银行管理中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仍然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立足于客户需求考虑问题。常常是商业银行依然高高在上,不能放下身价去充分认识客户、了解客户、扎扎实实做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结果是针对客户需求的调研数据频繁出现在科研论文中,而不是商业银行的市场报告里。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这种认识上的错位使商业银行并不拥有客户需求的基础数据,而此类数据正是挖掘潜在需求,创新产品所必需的。商业银行不开展客户调研,不重视基础数据的获取,这将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失去客户资源,甚至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3].

2.产品整合简单、机械。在分业经营监管模式下,国内商业银行无法直接投资于银行以外的市场,使得理财产品的开发受到很大的制约。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类型趋同,即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业务或已有产品的投资组合上,不仅选择少,而且缺乏创新;而在衍生金融产品方面,缺少产品设计、运作平台,也不具备衍生产品发展的平台和对冲技术。其次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相似,目标客户群体基本相同,于是各商业银行同台竞争,只得依靠“价格战”占领市场,造成了对于银行利润空间的挤压。最后表现为商业银行行为趋同,即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总是呈现出“羊群现象”,产品跟风现象严重,创新动力不足,不利于全行业良好竞争秩序的建立。

3.重视客户增量,轻视质量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绩效考核以量定乾坤,质量把关被束之高阁。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营销模式严重“功利化”.商业银行对本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往往缺乏有效管理,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资格考核、绩效认定、职业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不完善。理财产品销售环节中诸多不规范行为可能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潜在威胁。现实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的言语渲染预期收益率,刻意淡化产品的固有缺陷,避而不谈产品内在风险。结果导致:公众无法真正了解理财产品风险状况,无法相信宣传的产品收益水平,于是对理财产品产生戒备心理,难以做出理性选择,整个市场环境被扭曲。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路径

1.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高速稳定增长,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教育、医疗、养老等渐渐转变为由个人来承担,于是管理好一生的收入和资产、实现有效的财富积累,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培养个人理财的主动性,倡导全民科学理财意识和投资理念,从微观角度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纷纷涌入,充分利用它们的竞争优势,开展理财业务,赢得了大量优质客户。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处于初级阶段,国内银行必须抢占这一市场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处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和存款利率逐步放开的阶段,最终利率的决定权将交给市场。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倒逼商业银行由传统存贷业务逐渐向中间业务靠拢,作为中间业务之一的理财业务则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新领域。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将是大势所趋。当前地区经济之间、不同市场之间关联性与共融性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应该具有把握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能力,审时度势地利用好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机遇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2.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20xx年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元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监管套利的结果,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垄断性供给与金融市场需求双方博弈的产物。伴随着电子商务与金融网络化的深化,商业银行开始网络化、移动化经营,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业务。新的竞争环境下,各银行应该推出自有电商平台,以此实现商业银行与企业和客户的直接对接。自建电商平台将成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转型的发力点。电商平台在推广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同时,还能方便地收集交易数据,汇集居民与企业的真实信息,利用这些数据发现金融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金融需求,进而为个人理财产品设计与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直销银行,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运作模式,目标群体是互联网客户,在战略上与传统银行零售业务实现差异化。直销银行没有线下的网点,客户通过现代通讯技术获取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直销银行缩短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距离,方便了客户,他们能够在线办理所有的银行业务,无需排队等候。直销银行的业务拓展和营销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前提和基础,具有人员精、机构少、成本小等显着优势。

3.人口老龄化下的转型。预计“十三五”后,中国将迎来老龄产业发展的高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成为较早面临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之一[4].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老龄金融往往具有后发优势,将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金融的需求是不同的。退休后的主要需求是现金收入管理、信托服务、财务咨询等。此外,由于老年人活动范围与心理特征的因素,他们对金融消费的便捷性以及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对服务价格比较敏感,在服务中更需要得到心理关注和感情关怀。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老年人自身特点与需求,做好充分准备,开拓老年理财市场,满足老年人在理财方面的巨大需求,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随着养老理财概念的逐渐兴起,银行应该按照老年客户需求来设计、研发金融产品,加强核心产品与辅助产品的分类管理,重点发展关联性大、综合服务功能强和附加值高的代理、理财及信息咨询等业务,提高产品的综合创利能力。

四、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

1.培育理财意识,优化理财市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推广离不开全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居民参与个人理财的积极性离不开公平、透明和有序的金融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着眼长远,而不是停留于短期的销量上,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在营造良好的理财环境上做好功课。商业银行应该借助自身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借助各种媒体力量,加强理财产品宣传和消费引导,吸引目标客户认同理财产品。在与目标客户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借助了解和熟悉本地客户、拥有一定人脉关系的优势,为这些客户尽快建立一整套市场营销创新机制,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最后商业银行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前提下,量身定制理财投资方案,推荐适合客户实际需求的理财产品或产品组合[5].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逐渐转变意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从客户的需求与利益出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和服务营销,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2.强化理财产品的`品牌营销。为在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商业银行需要有强烈的品牌和品牌销售意识。商业银行应该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这要求商业银行充分了解居民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现实需求与精准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需求。商业银行应该整合内部资源,打造产品创新的优势领域,找准产品定位。由此,商业银行能够锁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开展错位竞争。商业银行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财品牌以及超越客户预期的特色创新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产品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品牌建设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涵,与客户建立情感,从而赢取客户的忠诚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

3.培养人才,创新产品。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综合型服务,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培养精英人才,在加强业务创新培训的基础上,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人理财需求。对现有的理财业务人员加强培训,鼓励进修,提高他们的从业素养,培养一支高素质团队、同时懂得各种投资市场知识、营销技巧又熟悉客户心理的理财队伍,为各层次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创新是理财业务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加快理财业务创新,增加研发、服务投入,才能推出更多适应市场的产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总的来说,商业银行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树立超前的经营理念,准确把握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6],寻找利润增长点,并大力创新和研发新的产品、服务。通过这些产品、服务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走向。其二,提升技术含量。商业银行对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支持,专业的财务软件系统集成的高层次金融服务流程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银行间的竞争,整合客户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好客户的信息,才能够了解理财市场的动态,为产品创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其三,整合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市场细分是经营的前提,商业银行应依据针对客户群体,整合自身的资源,形成集合各种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团队,提升产品创新质量。

参考文献:

[1]严群英。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及借鉴[J].金融经济,20xx,(20):79-82.

[2]陈家辉。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广州:暨南大学,20xx.

[3]刘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xx,(23):92-94.

[4]路振家,董玉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xx,(30):82-84.

[5]范平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xx,(4):30-32.

[6]巴曙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与风险管控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xx,(5):15-19.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