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税务管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税务管理论文1
一、物流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强化税务管理意识和管理力度
由于计划体制等历史原因,我国企业长期以来不重视税收管理,许多物流企业的前身都是国有企业,对于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目前物流企业大部分的税收管理工作都由财务部门代为执行,而我国当前的税收体系越来越复杂,税收征管日趋严格,为此物流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税收管理部门,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设置税收总监,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
二、加强物流企业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支出
物流企业应首先做好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包括及时办理税务登记,正确计算税款,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并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严格管理发票以及其他涉税凭证,及时正确地进行税务会计核算,接受税收检查等常规性的涉税活动。
日常税务管理是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做好日常税务管理,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涉税行为规范合法,避免罚款和滞纳金,以及大额补税给企业现金流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
三、合理有效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从20xx年以来,我国为鼓励物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国家税务总局于20xx年12月29日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xx]208号),该文件允许试点物流企业在运输和仓储两个服务环节的营业税计征基数,扣除外包业务的营业额,按差额计征营业税。这项政策的出台对于物流企业消除重复纳税有重大意义。因此凡是在试点名单里的物流企业,应在会计核算时取得并妥善保管合法的`相关抵扣凭证,以能充分享受这项优惠政策。
四、积极规避和防范税收风险
为防范税收风险,物流企业税务管理部门首先应加大对物流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研究力度,防范税收政策变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其次,在进行纳税时保持谨慎,充分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纳税风险;最后,要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渠道,特别是在企业发生重大经济事项时,如企业并购、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都应主动向税务机关咨询相关的税收法规,听取来自税务机关的建议,以保证企业依法诚信纳税,维护合法权益。
税务管理论文2
一、分析当前电网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
1、税务管理工作观念不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
受“三集五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网企业制度趋于完善化,在与之前比较的过程中可得知,电网企业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很多以往未出现的业务形式,例如:合并、产权转让等。不过依据当前形式来说有很大一部分电网企业存在问题,还沿用传统工作模式,如:按固定时间进行申报、足额缴纳税款等,税务管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在一些环节上使得其成本大幅度提升,例如:从业务拓展和财务发展横向衔接等角度为出发点,电网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职能有所弱化,而税务管理其初衷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其职能,但是却起到了相反效果。
2、相关税务管理人员工作素养低下,亟需提升和强化
鉴于“三集五大”体制不断完善和强化,及时有效填补了税务管理的“真空地带”但是也致使电网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从深层次上说,没有安排专业性人才进行税务管理,而专业性管理机构中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专业性人才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够有效衔接起来,尽管其具备一定的税务管理能力,但是其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不能够及时处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税务专业知识架构长期不能建立的根本原因所在。再者,在对税务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单纯向其传授知识,没有注重技能方面培养,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不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税务管理人员的发展,也阻碍了专业人才队伍的壮大。当前,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充分依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计划,但是相对应的对税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有关税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整合。
二、电网企业税务管理中诸多风险因素有待解决
以往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新业务拓展没有深层次强化。在当前电网企业中,管理工作与业务开展不能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也是很多风险因素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所在。笼统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营业收费业务
受托运行维护收入、居民更换电表等营业收费,虽然多次与相关税收部门进行协商,但是在材料费进项税抵扣方面存在着风险。例如:以临时接电费为例,税务部门、物价部门、电力监管部门其要求都是不同的,而这制约了企业运营,国家财政、税收政策都率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两者之间难免存在矛盾,无形之中为电网企业税收带来障碍。
2、资产产权重组业务
当前,网省公司输变电资产归属总部、东西帮扶是电网企业资产划转存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税务机关并不承认这一举措,例如:从东西帮扶来说,公益性捐赠在税前就应当扣除,而这些都直接与所得税、流转税等税收挂钩。
三、创建科学有效的电网税收管理体系的措施
1、建立专门的税收管理机构
依据当前形式来看,电网总部已经在各省设立专门财税管理处,但是在其下属区域其财税管理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继“三集五大”之后,多数省公司认识到在市公司建立核算大大增加了其成本,因此将其撤销。但是在当前体制下完全可以在县级以上设计专门税收管理机构,才能够更具系统化管理,为加强税务管理提供前提条件。
2、依据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其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税务管理与同层次的财务管理比较后得知,税务管理更具在专业性、政策性强,对人才要求较高,要想根本性改变以往税务管理现状,就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大对人才引进力度,及时发现税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例如:在电网企业招聘人才过程中,不应简单注重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才是否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够为税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再有,电网企业建立健全激励制度,这不仅可以增加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
四、结语
从上述不难看出,税务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要向实现财务管理创新,就一定要突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时刻更新自身知识,同时也要引进先进人才,才能够充分把握事情发展总体趋势,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为精确信息,在充分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税务管理论文3
摘要:营改增对各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现代物流业来说,不仅行业税负上升,同时还存在工作划分不清的局面,出现增值税抵扣链断裂等问题,与改革的初衷相距甚远,严重制约了物流业发展。做为国民经济行业,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求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物流业的影响,文章对营业税、增值税及营改增、物流业等相关概念进行描述,与物流业特点相结合,以物流业企业为实例,从各层面对物流业营改增后的影响加以分析,找到营改增后物流业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物流业与税收制度改革有效统一,实现真正意义上减税的目的,使物流业可以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增值税;税收负担;物流业
引言
经济发展对于物流业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业具有规模大、工作复杂的特点,在该行业中实行20xx年全面营改增涉及的内容较多,11%的税率对于物流业来说更是严峻挑战,此时物流业应该做好战略部署,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模式、调整经济战略,规范行业发票、供应商管理,才可以使物流业更好的应对20xx年全面营改增政策变化,同时推动税制改革在物流业中顺利实行。
一、“营改增”前后的税收分析
物流业企业20xx年全面进入营改增改革阶段,该行业从20xx年试点时期就已开始推行,而且运输发票已纳入增值税发票管理体系,改革的基础较好。20xx年全面营改增改革中,增值税税率同试点阶段基本一致,物流业企业中一般纳税人为11%,小规模纳税人为3%。20xx年全面营改增使物流业企业税负普遍上升,对于物流业企业来说,本来盈利就不高的物流业受到税负上升对盈利的挤压。
首先,由于物流业税率上调,物流支柱服务货运服务适用11%的税率,辅助服务适用6%税率,再加上各项服务实际可抵扣的项目较少,试点后行业实际税负增加过大,而且运输业竞争激烈,税负增加使低盈利率的物流业盈利再度被挤压,最终使得行业运价上涨,物价推高。
其次,物流各环节税率不统一,当前物流业实行一体管理,提供一票到底工作,在实务中对于6%的辅助工作及11%的支柱服务很难区分,导致增值税链条不完整,推高物流业企业税收负担。
最后,物流业企业取消了差额征税,并且一些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很难被贯彻,财政补贴推广不足,基本上不能惠及所有税负上升的企业。
二、“营改增”前后物流业企业的税负数值分析
(一)企业税率和税负
物流业企业100万元收入,假设燃油费和修理费可抵扣率为40%,企业每万元收入,需要纳4.1万元增值税,附加税0.41万元,与20xx年全面营改增前营业税3万元,附加税0.3万元,多缴纳了1.21万元,增加比率达43.3%。实际运营过程中,物流业企业20xx年全面营改增后,税负是否上升,与企业可以得到的进项可抵扣的税款直接相关,即进项税额多,那么企业的税负必然会降低,反之,企业的税负则会反向上升。
(二)企业利润
增值税是价外税,20xx年全面营改增后对物流业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物流业竞争力较为激烈,近年来,平均利润水平不断下降,而税负却一直高于全国宏观水平,全面营改增以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降低,增加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利润,而作为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增加,削弱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对物流业企业壮大十分不利,物流业企业的税负与利润成反比。
(三)发票管理更加困难
由于物流业企业涉及行业较多,票据繁多。实务中从发票的取得、核实、申报到抵扣,这一过程较为繁琐,取得也比较困难,由于物流业企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工作板块较多,从货物运输到仓储,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紧密相联,很难进行区分,容易出现多开发票的行为,这样就会增加物流业企业税收负担,甚至出现企业利用发票开具,而进行消极避税行为,从长远来说,这种情况对于物流业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十分不利,背离的20xx年全面营改增这一税改的初衷,影响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加大了发票管理的难度。
三、营改增下对物流行业税务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做好物流业企业税收筹划工作
1.根据物流业企业战略目标,建立增值税管控体系,不断完善纳税流程,防范纳税风险,做好增值税发票领购、认证、抵扣等工作,合理设置防伪税控,准确控制物流业企业纳税申报与汇算工作;加速增值税相关制度的建立,修订内部纳税管理制度及相关会计核算制度,加大对物流业企业员工相关工作的培训,更好的化解由于全面营改增给物流业企业带来的经营冲击。
制定投资策略针对税负不均衡的情况需要及时了解,并且做好应对措施,这种不均衡主要包括:工程周期长、发票获取时间延时等,而这些问题都会使物流业企业现金流提前流出,成本上升对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物流业企业需要制定投资规划,均衡投资项目时间进程,做到及时履行义务,开具增值税发票,使物流业企业损失降到最低,细分物流业企业可抵扣项目,按不同税率进行管理,最大可能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
2.制定纳税筹划策略按增值税规定,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发票开具时间,将设备价款及运费等开具一张发票,使物流业企业获得最高比例的进项税额;改变采购方式,将统一谈判的模式转为分别支付模式,达到进项税可以充分抵扣,对零星采购改变集中采购方式,充分发挥集中采购成本优势,各分公司各自产生进项税,避免内部抵税不均衡的情况;合理筹划物流业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在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改良经营投资模式,降低物流业企业税负。
(二)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1.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物流业企业在不增加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主要抵扣项目为燃油及维修费,而这两项费用较为分散,并且工作人员并没有发票索取意识,因此,物流业企业在经营中,应该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十分重视,尽可能多的索取进项税发票,同时,对外开具发票时,也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开具流程严格规定,对物流业企业全员进行税收知识培训,培养开具发票的能力及习惯,强化物流业企业不同部门对于税制结构的调整认识,使各部门相互配合,使财务人员深入了解相关政策,适时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避税,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成本,积极参与纳税部门的培训,对专业知识足够掌握,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与物流业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以制定出税收筹划政策,合理利用税收政策,降低物流业企业税收负担。
2.提高可抵扣增值税发票的获取能力物流业中的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购置成本较高,而且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外包给个人的方式进行经营,固定资产并不归物流业企业所有,所以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因此税法对于运输物流业企业应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将保险费和人工成本纳入进来。同时要规范上下游物流业企业的纳税环节,让运输物流业企业可以从上游物流业企业获得更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物流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其技术、设备更新较快,运营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全面营改增后大量的设备投入,增加了增值税可抵扣额,减少了物流业企业的税负,并且随着全面营改增的全面铺开,行业进项税情况将大大改观,合理分析物流业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改变自身投资模式成为关键。
(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1.简并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全面营改增后对物流业实行3%和11%的税率,对于小规模纳税人,3%的征收率与改革之前维持一致,影响较小;对于一般纳税人,11%的名义税率使税收负担显著提升。适当降低物流业的税率是削弱“全面营改增”负面影响的主要手段。经计算,若要保证物流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在改革前后维持一致,物流业的经营成本中要有一半比重的部分能进行抵扣。所以,税率应当下调到6%,即改革前的两倍,才能保证不增加物流业的税收负担。
2.按照增值税将自身业务进行归类对物流业企业工作进行分析,适用于现代服务业,根据物流工作特点,对物流业企业现有工作进行整理,将具有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安排在相应的目录中,通过与税务机关沟通,达成一致后归集到6%的增值税率的现代服务业中,实现物流业企业节税的目的。我国政府应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业推出全面营改增改革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应覆盖物流业的各个子行业和各环节,适当的对服务型行业实行免税政策。在保证社会效益的愿景要求下,建议在全面营改增改革进程中将税收优惠倾向于外卖、物流服务等新型服务行业,同时对于高科技的物流业也要推出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结束语
20xx年全面营改增所具有对现代服务业可能是影响巨大,我国经济发展多元且复杂的大背景下,围绕20xx年全面营改增的战略布局和对策选择,具体改革进程必然是非常复杂的。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20xx年全面营改增后物流业的实际税负偏高。第二,20xx年全面营改增前后政策衔接不够完善。第三,扩大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是降低税负的重要举措。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税制进一步改革、物流单位自身加强管理,努力营造适合物流业企业良性发展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少克.税制结构的性质与中国税制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税务管理论文4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关于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因为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而导致的税务管理问题我国中小企业一般都是由个人独资或者几个合伙而建立起来的企业。因此,中小企业一般而言管理成本都相对较低,高层也不会花很多的精力对其公司进行管理。而相对则是较为关注企业的销售情况,所以销售力度和量度都上去了,企业的利润自然就水涨船高。而在面对税收征缴问题上时,企业又会压缩会计核算体系。一些常用的手法就会在此时得到发挥,再加上平时企业不重视对内部会计活动进行管理,就给企业造成了缺乏纳税依据的结果。这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不合法的税务管理等问题之一。
(二)中小企业中高层税务管理的意识薄弱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高层对于自身企业的税务管理意识一直表现不够积极。这恰恰是由于缺乏对中小企业中高层关于税务方面的教育宣传不到位。中高层的纳税意识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其管理观念的一项指标。中小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往往因为税务管理意识薄弱,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出现诸多的漏洞以及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众多的隐患。而另一个关于中高层管理者忽视纳税的原因就在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不是很高,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和税务筹划手段,也没有较大的资金引进此方面的人才或者聘请相关的服务机构量身定做适合自身企业的税务管理计划。而这不可避免的造成企业经营管理者盲目的进行避税。
(三)财务人员多数成为税务管理的替罪羊
财务跟税务一直以来都是息息相关的,这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财务会计活动的一个重要体现即为实现企业的税务缴纳。而税务管理也是通过财务会计的活动才能够得以现实。包括企业的向税务机构如期缴纳税款等。但税务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原因有两个:其一,企业的税务贯穿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开始建立要缴纳一些印花税到最后缴纳的`所得税,整个过程都有企业的所有人员参与。其二,财务会计人员在中小企业仅仅起到的是基本的核算与监督作用。这是由于中下企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成本较小,所以财务会计人员的地位并不高。所以说,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实际上并不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事,而是整个企业特别是在中高层管理者之间的事。
二、对加强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逐步健全中小企业的会计体系及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职能部门
《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是对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应该根据以上法律法规如实做好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健全相关的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进行会计账簿的设置,会计科目的核算以及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如实的反应企业的会计活动,以此为基础为企业的税务管理提供啊客观可靠的会计资料。
(二)加强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税务管理意识及强化其日常税务管理工作
我国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得到税务培训的机会是比较少的。所以要使他们加强对税务管理意识就必须加强其关于税收方面的宣传教育。相关税务部门应该免费无偿的给中小企业的管理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教育培训。之后再从中小企业管理者自身出发,结合一些现实经济市场中一些生动的例子,营造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良好氛围。另一面,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还应该加强企业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
(三)明确财务人员职能及提供企业的税务管理效率
税务管理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之中。其次,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明确企业财务人员的相关职能,以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为准绳,能够兼任的税务管理工作就进行兼任减少企业管理成本,最后,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客观真实的纳税资料,并且全力配合企业做好税务管理工作。充分的利用相关的政策,找出有利于企业的税收政策。同时按照企业不同的应税科目进行分门类别的税务管理,从根本上做好企业的相关税务风险的规避。总之,虽然财务会计人员不是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专门负责人,但是财务会计人员也是有必要跟相关的税务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在合法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的相关税务利益。
税务管理论文5
一、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涵盖的主要功能
(一)重大涉税事项税务风险管理功能
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包括将企业集团税务内控制度体系中涉及的操作流程、税务风险点、应对策略整理、分类、维护到系统之中,建立可编辑、可调用的税务风险点识别库及管控措施库。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将重大涉税事项税务风险控制流程纳入系统,即税务部门人员获知重大业务事项发生后,将重大业务事项及相关资料维护纳入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事项类别、性质,调用税务风险点识别及管控措施库信息进行分析,或聘请外部税务咨询机构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税务部门通过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将最终确定发表的税务意见反馈给决策部门。税务管理系统需通过流程管理工具和文档管理系统固化企业集团内部税务检查业务流程,包括集团总部通过系统发布自查、抽查通知;上下级单位之间通过系统通报工作进度、交流相关问题;自查、抽查结束后,相关人员将自查报告、检查报告、整改报告等结论性质文档上传存档。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应对外部税务机关检查业务流程,要求成员企业在发生税务机关检查事项的第一时间,通过系统向上级单位报告相关检查内容;上级单位可通过系统掌握、跟进成员企业外部税务机关检查的办理进度,提出指导意见;外部税务机关检查事项结束后,相关人员应将相关结论性文档上传存档。
(二)集团纳税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按行政区划、业务板块、成员企业、税费种类、税款属期等多维度统计、查询应交税费、实缴税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应实现查询条件可任意组合,逐层细化和深化统计分析;应通过权限控制,实现层级管理,即每一成员企业均可查询、统计本级及所属下级企业纳税数据。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基于财务预算或业务预算实现对成员企业及其下级单位未来期间的税费预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纳税指标评估体系,快速计算、评估各成员企业的实际税负率、税负变动弹性指标等纳税评估指标数值,与行业平均值、管理经验值比较并提示预警信息;系统应实现基于税费数据和辅助的财务数据,自动生成集团税务管理报表;应实现按预先制定的模版或管理口径生成不同层级成员企业的税务工作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
(三)税务交流共享平台功能
税务管理系统应实现为集团总部向成员企业提供税收政策咨询单向或互动平台;应实现集团总部通过系统向各层级成员企业发布最新税收法规、内部税务刊物等;应将年度、季度、月度相对固定的工作事项制成税务工作日历自动提醒相关人员。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自动归档功能和手工上传归档功能,用户可按权限查询、调阅本级及下级单位的'档案资料。除全税种纳税申报资料自动归档外,应根据需要将系统外涉税文档扫描上传到系统,实现日常涉税文档的电子化分类管理。
二、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围绕集团税务管理的目标
尽管企业集团税务管理的内容繁多,通常包括集团税务管理制度的制定、税收法规研究及税收优惠政策争取、成员企业纳税申报管理、税务筹划和税务咨询服务、重大涉税业务管理、内部税务检查和税务审计的组织管理、外部税务稽查的协调和应对、对成员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等,但其目标与集团内单体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一致,即控制税务风险、降低税收成本。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围绕集团税务管理目标这条主线,凡是对控制税务风险或降低税收成本作用显著的税务管理理念、制度、方法、流程就必须尽量纳入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予以固化;反之,则可以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暂时将需求予以搁置。
(二)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众多,一方面各成员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及所涉税种不同,另一方面各成员企业间税务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投入能力存在差异。基于上述原因,企业集团实施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议采取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施策略。整体规划是指集团总部会同成员企业确定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将其划分为集团总部税务管理平台和成员企业税务管理平台两部分。集团总部税务管理平台功能以集团总部税务管控要求为主,兼顾成员企业对下级企业的税务管控要求;成员企业税务管理平台功能主要基于二级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税务管理重点,但须保证集团总部税务管控需要。分步推进是指首先实施集团总部税务管理平台,同时以个别成员企业为试点实施成员企业税务管理平台;未来其他成员企业在实施成员企业税务管理平台时应优先选择前期采用的税务管理软件产品,且须保证集团总部税务管理平台的税务管控需要。
税务管理论文6
近年来,自治区地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类分级为基础的税收专业化征管新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征、管、评、查”各环节的工作职能,建立起纳税服务、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的税源管理新格局。可以看出,在新体系中,风险管理所担当的角色十分重要,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征管改革是否成功,影响到税收任务的完成。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风险管理规范高效运行的保证。基层税务局就如何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一、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概念
税收风险管理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税收管理模式。而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则是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科学评价各单位各部门各工作环节的工作绩效,对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起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是风险管理绩效的保证。
二、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税源管理的需要。要把潜在的税源转化为税收,在税源风险识别源头环节上,必须结合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因素综合评价确定税源风险点。建立起有效的,与实际情况差别不大的风险识别模型是关键,风险模型建设的成效如何,针对性是否较强,风险识别的准确如何,均需要通过考核体系来评估,以便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二是风险管理的需要。风险管理是由“信息采集-信息核实-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绩效评价”等环节组成。风险管理工作本身,既是对征管质量的再次检查,也是对税收执法过程的重新评定。因此,风险管理自身的工作,必须纳入监控之中,如果风险管理存在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无责任性,则风险管理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就是来保障风险管理的正常秩序的开展,使风险管理形成完整的闭合运行环链。三是纳税人遵从度的需要。促进提升纳税人遵从度,是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风险管理的一整套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这种风险的消除,对于某一对象而言,是一次依法纳税的教育,是一次提高纳税意识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性的,如果能达到同一问题而不再次发生,则对纳税人遵从度的提升起到了应有的成效。因此,风险管理的社会责任重大,必需要依靠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来对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督查。
三、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要符合其规律,符合风险管理的工作实际,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风险计划环节考评。此类考评的对象是风险计划的制定、下发和落实,要对其内容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行考核,对未按要求的进行扣分。如:未及时编制年度风险计划等的情况。风险识别环节考评。一是数据信息的准备。基础数据来源于大集中系统和第三方,基础数据必须符合其固有的基本属性,风险识别对此应提出标准和要求。二是模型建立。依照税收政策和相关征收管理的规定,建立起规范的、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数据模型,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和条件。风险等级排序及推送环节考评。风险监控部门首先要负责依据风险识别结果对税源管理影响的大小,分别计算风险点的得分,按纳税人归集风险积分,实行积分制排序。其次,对临时突发性并有迹象表明可能产生重大税收流失等问题的税收风险点,及时调整相应风险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序结果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第三,根据按户综合排序结果将纳税人风险等级分为高度风险、中度风险和低度风险三个等级。第四,按已确定的风险应对任务,及时将高等风险推送稽查部门、中等风险推送税源管理机构、低等风险推送纳税服务部门,并明确应对期限及反馈要求。第五,及时收集风险应对的反馈结果,并对反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为风险应对复审工作提供依据,为监督、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风险应对环节考评。高等风险的应对主体的各级税务稽查部门,考评的重点是是否严格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进行风险应对,并以稽查考核质量标准进行流程控制。中等风险应对的主体是税源管理部门。其应对的主要方法是纳税评估,应按纳税评估的工作规范进行考评,重点考评评估过程的合规,时效性准确、应对指标是否达标、应对结果的成效等。低等风险的应对的主体是纳税服务部门,一般情况下的风险应对在日常的服务中完成,可以结合征管质量指标对其进行考评。风险应对复审环节考评。风险应对的复审是对应对的最后的监督和检查。对应对的复审也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每年复审数量应不低于该级风险完成应对总量的1%,其中应对过程未发现问题的不低于3%等,这一系列的指标,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是我们进行评价的抓手。
四、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注意事项
紧紧抓住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核心。要紧紧抓住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点:一是抓住税源管理风险点。二是抓住税收执法风险点。严格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一是要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形成纵横交错、相互制约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要评价到岗到人。以个人的风险管理绩效推进单位的风险管理绩效。三是要严格奖惩。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要与荣誉相挂钩,成为促进税收工作的有力抓手。深入营造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氛围。一是在评价指标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广大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全体干部的共同奋斗目标,逐步形成习惯、养成氛围,并长期坚持。二是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改进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措施,促进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纳税人的宣传,帮助他们知晓税源专业化改革的意义和风险管理中的做法,营造更为融洽的征纳关系。
税务管理论文7
一、加强我国国企税务管理工作的意义通过加强企业
税收管理,能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丰富了企业的运营资本并增加了企业收益。并且,税收是直接能体现我国宏观调控方向的标杆,通过对税收的有效管理能有效的认清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利用各种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和和各项税种的税率差异进行合理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二、目前我国国企税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国家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国家税务的深入了解,对国企税务管理工作不重视,错误的认为国家企业不存在企业效益这一问题,导致管理工作者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倾向于形式化和过场化。并且,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国企财务人员对税务管理认识不深,接触时间较短,税务管理手段比较薄弱,使税务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
2.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往往通过偷税漏税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没有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统筹规划,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利用我国税收政策的作用,反而损害了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之下,国企的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税务管理工作也不重视,造成我国国企税务管理工作混乱。
3.税收业务不强
目前,我国国家企业很大部分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运营方式上带有很大的政治色彩,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税收管理并不重视,导致税务管理工作者无法有效的对偷税、漏税进行有效的划分。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门实时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而我国国家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抱着国企工作是铁饭碗的错误思想没有及时的对时下的税收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其业务操作能力也在日积月累的安逸情绪中落后于时代,导致了国企税务业务能力虚弱的现象。
二、提高我国国企税务管理工作水平重要措施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企业其他的税务管理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筹划,也就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提升税务管理意识,提高税务管理法律观念,增强税收业务能力,完善税收管理制度来实现税负最低。
1.提升管理意识,精化税收管理工作
意识决定行为,只有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意识,才会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首先,要转变国家企业的管理意识。虽然国家企业属于国家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但仍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性质。其次,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工作机构,由专业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掌管税务工作,提高税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必要的话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二次细化,最终将国家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专业化,精细化。
2.提高法律观念,加强税收法律培训
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法制度体系并未完善,税法约束范围仍有缺口,这就必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法律约束力,在保障广大人民共同利益的情况下认真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训,熟练掌握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从法律政策的角度上进行税收规划和统筹,从而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另一方面严格禁止偷税、漏税的情况出现,一定要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避税。企业高层领导更应该要重视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工作,借助外部培训机构或者专业税务机构的力量,不断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法律观念和业务能力。
3.增强业务管理能力,完善税收管理制度
关于目前国企税收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税收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完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税收管理内部运行机制,才能对企业税收规划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纳税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微观上,国企的税务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会计人员出身,其本身缺乏相应的统筹管理能力。然而,企业税务管理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差,因此,不断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四、结语税收是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与企业的有序运营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税务管理工作,在我国税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下进行合理的避税,从而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益,最终促进企业自身的高速发展。
税务管理论文8
摘要:营改增自20xx年5月1日全面扩围至今,已实施半年有余。按照国家对营改增全面降低企业税负的总体要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多项文件,调节相关行为增值税税收政策。人力资源服务是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服务行业,是营改增的主要受益行业。在人力资源行业涉及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当前,营改增对行业及企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业的营改增税务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及其涉及的营改增政策概述入手,论述了营改增对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主要影响,进而分析了加强营改增税务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
一、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及其涉及营改增政策概述
(一)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概述
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主要包括招聘外包、猎头咨询、教育培训、家庭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涉及企业、人才、家庭等经济主要元素。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旨在通过人力资源相关服务,将雇主、人才、家庭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达到服务供需双方共赢的积极效果。具体而言,网络、现场、平面媒体招聘、劳务派遣、人事代理、委托招聘、人才测评、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职场学习、企业内训、家庭服务、人力资源增值服务等都属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范畴。
(二)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涉及营改增概述
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涉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劳务派遣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家政服务等,主要为营改增中经纪代理业务的行业范畴,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3%,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为6%,亦可以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5%或3%征收率计算缴纳税款。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对劳务派遣服务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两项业务的差额征税问题专门下发文件,予以明确。可见,国家对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营改增十分重视。
二、营改增对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供需双方及行业产生的影响
(一)有利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提供企业降低税负成本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通过实施增值税,避免企业重复纳税,平衡企业税负,释放市场活力,促进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效率提升。对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提供企业而言,在征收营业税时,主要依照服务业5%税率计征营业税。实施增值税时,一般纳税人实施6%的税率,并可抵扣进项税额。同时,为平衡企业税负,国家对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一般纳税人实施5%税率简易征收税款,对小规模纳税人实施3%税率简易征收。总体来看,提供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企业在营改增后,综合税负将有明显下降。
(二)有利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接受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是满足雇主需求,将专业化人才配置到适合岗位的服务,通过一体化服务,实现雇主、人才双向共赢,不断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营改增对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接受企业,一是通过人力资源业务外包服务,企业可以快速找到适合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业务人才,快速投入企业实际工作中去,提高企业相关业务效率;二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复合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率;三是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在营改增后,可以为接受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得接收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促进企业税负降低,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效率。
三、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必然选择
营改增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由于增值税的复杂性与政策的逐步多样,控制税务风险成为企业营改增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控制税务风险。一是防范税务稽查与评估风险,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纳税检查一般通过税务评估和税务稽查进行,加强税务管理,学习税务政策,按照税务政策进行营改增税务核算、申报,将有效降低税务风险;二是通过产业链管理上下游企业,提高发票管理自觉性,促进增值税链条的形成与优化,实现国家税制改革倒逼企业提升管理的初衷。
(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
由于增值税的核算、报表、政策都相对复杂,营改增初期,许多企业税务事物明显增加,对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一是通过增值税政策普及与学习,不断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税务意识,减少企业部门间的协调时间,提高协调效率;二是基于全体员工对增值税的不断认知,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主要手段,部门间人员将增强沟通的碰撞,提出利于企业发展的业务模式与建设性意见,以此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水平。
(三)有效促进发展提升的`必然选择
伴随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逐步推进,一些行业标杆企业逐渐扩大规模,将企业办到全国各地,实施连锁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纳税地点、税款缴纳等事项都将与税务政策紧密相关,同时,不同业务间设立独立法人还是分支机构,也对企业税务管理及筹划提出新的要求。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在不断扩张发展中,注重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制定较为复合企业实际的扩张方案,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和稳定发展。
四、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税务政策学习,夯实税务管理基础
一是对于长期适用营业税的税务人员而言,营改增的关键在于提高税务人员对政策的熟识度,加强政策普及培训与外部培训,是快速提升税务人员水平的重要方式。二是对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而言,应对税务政策分别不同业务板块进行细分,结合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分析不同税种、税率对企业税务的影响,以此为依据,作出积极调整,促进税务利益的优化。三是对于一般计税法和简易计税法,对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要结合业务板块规模与未来预期,经过仔细考察和研究,作出对企业有利的规划与选择。四是对于非法人分支机构和法人分支机构的设置问题,应结合纳税地点和不同地区的税务管理模式,作出最有选择。
(二)加强外部沟通交流,优化产业结构基础
一是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由于大部分为人工增值,相对而言抵扣金额较少,在业务模式搭建方面,应加强与产业链客户交流,尽可能选择可以提供进项税发票的供应商。二是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掌握税务机关对税务政策的执行尺度与口径,避免由于理解差异,造成的税务检查风险,增加企业的税务检查成本。三是加强最新政策学习,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是我国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往往有较多的空间,国家政策暂时持放宽的态度,伴随行业的发展,国家在政策导向方面将会新的导向部署,需要企业关注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税务成本,不断创造税务价值。
税务管理论文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越来越多。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大多源于复杂的经营活动、不当的税收筹划、税收政策执行标准存在不一致以及税务的易变性程度较大,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还存在税务风险理念滞后、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等问题。基于此,优化我国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应从深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理念、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越来越多。20xx年和20xx年,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xx〕90号)、《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国税发〔20xx〕71号)。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当前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违法法律法规规定而被税务机关稽查,引发税款补缴、缴纳罚款的税务风险。二是未正确理解税收政策,而承担过多的税收责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大企业通常具有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活动复杂化的特点。虽然大企业的财务制度相对完善,但其涉及的税务风险却依然不容小觑。
1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分析
1.1经营活动复杂
大企业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制度完善,低级会计错误所引发的税务风险较少,但大企业由于集团化、国际化等原因,其经营活动较为复杂,极易引发税务风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企业变更、企业重组、重大并购以及国际交易等。这类经营活动往往涉及多个税种及多个子公司,税制和组织形式的复杂性增加了此类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如在并购事项中,若企业未能考虑被并购公司的税收遵从情况,在调查不充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承担兼并企业所导致的税务风险。又比如某大型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含有“包税”条款的合同,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短短几年间就增加了几千万的税务成本。
1.2税收筹划不当
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另一来源是税收筹划不合理。一方面,如果企业缺乏纳税的主观能动性,缺少对自身经营活动的整体税务筹划,那么企业会承担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税收筹划不当,打政策的“擦边球”,也极易引发税务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避税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反避税行动,20xx年我国反避税对税收增收贡献580亿元。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把握和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其税收筹划往往不合理,由此引发的税务风险不容小觑。
1.3税收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
我国大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关注度较高,但由于税收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标准不一致,使得大企业内部不同分支机构所遵从的税收政策标准不统一,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以EPC业务的增值税处理为例,各地口径不一,有些地方将EPC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看成是建筑服务,适用建筑服务的增值税政策,也有些地方将其看成相对独立的兼营事项,分别计价、分别核算。可以看出,各地的税收政策不一致,若大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忽略了地区间的政策差异,其会计处理与税额的计算必然存在问题,必将导致税收成本的增加。
1.4税法变动程度大
我国当前正处于税制改革之中,税法的变动较大,且变动的时间也不固定。20xx年5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推行,原来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将不再征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同时不动产的抵扣也纳入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我国税法的变动较大,由此引发的会计记账方式以及税费计算的差异也较大。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新的税收政策,倘若企业没有跟上政策变动的步伐,很容易出现税务操作错误,加大税务风险。
2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税务风险理念滞后
一是大企业的领导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尽管很多大企业已经认识到税务风险对企业的重要影响,但其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作用仅局限于涉税事项的“不违规”。企业领导层并未将税务风险管理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利润联系起来。二是大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企业仅认识到少缴税款引发的补缴税款、补缴滞纳金等风险,但未曾意识到多缴纳税款也将使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因此,许多大企业在事前缺少税收筹划,只能被动地多缴税款,接受损失。
2.2缺少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诸多涉税事项往往由企业的会计人员代为办理。而会计人员由于缺乏税法知识的系统培训,很难正确把握税收政策的精神,在涉税事项的处理上,也只设计申报纳税等基本实务,很难涉及税务风险管理。事实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涉及到的税务知识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办税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缺少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仅不利于企业涉税事项的处理,更阻碍了企业对涉及的税种进行整体把握和监控。缺少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企业所涉及的税种无法得到统一的核算和管理,阻碍了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不利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
2.3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企业有意控制税务风险,其制度缺陷也会影响税务风险控制结果,税务风险控制的理念很难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始终。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内部税务审计制度,无法针对企业经营特点以及税务机关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企业对自身的税务风险也缺少有效评估。在税务审计上,很多企业缺少主动性,大多只是依照税务机关的硬性规定进行自查或直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检查。这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局限性。若只依照税务机关的硬性规定进行自查,则容易忽视企业的经营特点,在自查过程中也容易顾此失彼。而中介机构很难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和涉税情况,因此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同样存在风险。
2.4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大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这包括企业内部沟通不足以及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企业内部沟通不足表现在税务部门尚未直接参与到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在税务风险管理上,企业的税务部门处于被动位置,无法为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事前规划与风险监控。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缺少有效沟通,阻碍了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未及时将相关的税务信息传递给税务管理部门。因此税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大多为事中或事后调控,较少能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大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表现为复杂涉税情况的处理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税务机关的回复以及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人员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意见时有不一。由于我国税法较为复杂、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的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大企业遇到复杂的涉税事项时,往往无法得到主管税务机关的及时解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依靠自身的税务团队处理涉税事项时,很容易存在企业与主管税务机关对政策的把握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3优化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3.1深化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理念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果与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认识程度息息相关。这不仅需要企业的领导层进一步认识税务风险,也要求基层执行人员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领导层应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正确认识税务风险的管理作用,深化税务风险理念。大企业的领导层在制定企业发展方针、战略步骤的同时,应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制度变化,将企业的发展与税务风险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方案。不仅领导层需要继续深化税务风险理念,基层执行人员也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大企业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应大力宣传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达到税务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境界,并将这种意识落实于日常的工作中。
3.2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大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该机构可设置在税务管理部门,也可设置于财务部门。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的人员不仅需要处理纳税申报、发票管理、日常税务自查等,还需参与到企业的重大管理决策中,及时指导企业重大涉税事项的处理、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税收筹划方案、统一管理企业的涉税行为。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税务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不仅如此,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还需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关系。因此,在机构人员的配置上,要考虑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财务管理水平、沟通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日常的员工培训中,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税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3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重在两方面,一是要加强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与企业部门的沟通交流。我们知道,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也不仅是税务部门的工作。因此,税务管理部门人员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时,应树立防范税务风险人人有责的意识,加强各部门人员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同时,税务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改变事中或事后控制的被动情况,争取在重大涉税事项前做好规划。税务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部门的涉税事项,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有效降低税务风险。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对外沟通交流机制,尤其是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机制。税务管理部门要注意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税务风险。税务管理部门应多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交流,认真学习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解释。同时,税务管理部门也应主动及时地向主管税务机关交流企业的生产流程,在涉税事项发现变化时,应积极主动地配合税务机关工作,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税务风险。在遇到模糊的涉税问题时,应主动咨询税务机关意见,避免双方因意见不统一而产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玉兰.构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J].税务研究,20xx(04).
[2]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xx(06).
[3]邓茜.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xx.
[4]陈曦.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xx.
[5]大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谷兆春,祝红.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原因及对策[J].涉外税务,20xx(06).
税务管理论文10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
(一)税务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观念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企业人员对税务管理认识不够深刻,企业的税务人员对税法以及关于税务的法规认识不足,往往会受到税务部门的处罚和限制。而有些企业在缴纳税务的过程中投机取巧,往往被判定为漏税、偷税,因而受到处罚,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
(二)税务筹划与管理相混淆。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将税务筹划与税务管理相混淆,税务筹划只是税务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企业将税务筹划当做是税务管理,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并没有完成税务管理,这就忽视了税务管理所具有的协调及预测作用,只是将某个方面的税收降低,却并没有整体的减少企业的税收。
(三)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不高。企业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没有将税务管理提升到一定的地位,对税务管理的意识非常淡薄,总是想尽方法的晚交税,少交税,将纳税当做是企业的负担。这样就增大了企业税务风险,如果经历税务稽查,企业的名誉形象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令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税务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我国企业虽然注重建立以降低税负为目标的税收筹划体系,但用于构建适合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企业税务战略和管理体系还尚未到普遍重视。近年来,一些企业已经注意高效率、专业化的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企业税务管理应该和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乃至战略管理相互契合,在降低税收的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控制企业纳税风险,提高财务业绩,并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提供支持。
二、税务创新策略及分析
(一)税务筹划。
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就是税务筹划,企业税务管理的其他活动都是为了税务筹划能够更好的完成。税务筹划是事前的行为,税务筹划的本身具有预见性以及长期性的,但是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是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防范以及避免风险,争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税务筹划要合法合理。企业的税务筹划决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企业的税务筹划必须合法。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对税法以及税收相关的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合法的前提下设计税务筹划的方案。成本一效益的原则。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税务筹划同样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企业带去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税务筹划也需要费用。税务筹划可以为企业减轻税务负担,同时,税务筹划也需要企业支付与之相关的费用。企业在聘请相关机构或自己组织人员进行税务筹划时都会产生一定费用。企业的税务筹划应该是在多种税收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交税最少的方案未必会是最优的方案,这种方案也可能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总体降低。
(二)加强税务管理。
1.建立完善的体系,聘请有经验的税务顾问,成立管理部门。在税务系统越来越复杂,税法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单独依靠会计是不能完成企业的税务管理的需求的。税务系统越来越复杂,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就需要企业向有关的税务中介部门进行请教,税务中介部门对于税收政策的把握非常准确,对于收税的经验较丰富,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聘请这些专业的人员作为企业的税务咨询,能够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的水平。企业成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聘请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防范和规避企业的税务风险,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2.企业建立自查的制度。企业应建立自查的制度以及成立自查的机构,定期的对企业的纳税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肖解决问题,将企业的税务风险降低。同时,企业对税务计算的方面也要了解,检查在计算时是否存在错误的情况。另外,企业的税务申报是否及时,是否异常也需要检查。自查的意义是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税务管理中的问题肖解决这些问题,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总结
税收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税务管理体系构建中的相关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的构建企业税务管理系统和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税务管理论文11
[摘要]企业的涉税问题对于企业的经济和信誉有极大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必须加以关注和探索企业税务管理的模式,并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决策之中,全面分析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税务风险,并思考和探索切实有效的企业税务管理策略,较好地实现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风险;策略
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离不开税收,在当前企业经济行为日趋复杂和多样化的前提下,税收体制不断变革和完善,对于企业的税务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无形增大。为此,要关注和重视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管理部分,探索企业税务管理的有效模式和措施,较好地提升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管理水平。
1企业税务管理相关概念分析
企业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存在税务管理中的税务风险问题,一些企业没有充分理解和把握有关税收法律政策,导致多缴纳税收、增加自身生产成本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进行合理的税收安排和筹划,这就增大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总体来说,企业要以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这就要考虑自身在成本和收益方面的关系,并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到税务管理筹划之中,通过建构切实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较好地预测和防范税务风险,并将其控制在可控的范畴之内。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结合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重新的评估,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并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始终,以高屋建瓴的角度进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并立足于对企业税务的分析研究、计划筹划、监控处理、协调沟通、预测报告等内容,实现企业的依法依规纳税,较好地防范和规避纳税风险,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自己的税后利润,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剖析
2.1税务管理的意识相对薄弱
在我国一些企业之中缺乏全面的、深度的税务管理意识和观念,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完全可以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办理税务管理事务,对于税务管理的认知相对片面和浅显,并将税务管理与税务筹划相等同,存在税务管理信息滞后、忽视事前及事后的税务管理等问题。
2.2税务风险管控机制不够健全
一些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之中缺乏完善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2.2.1税务风险意识不强
企业管理者没有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对于税务管理还停留于传统的模式和阶段,其税务事项也是交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处理,这就极易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
2.2.2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企业的税务部门并不独立,这就无法突显税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使其职能局限于流程操作,存在职责不清晰的现象,难以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领域,无法发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全程化监控职能,无法从源头辨识和防范税务风险。
2.2.3缺乏税务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专门的税务管理知识和风险意识,在办理税务事项的过程中显露出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对于不一样的税种缺乏全面、完整的认知,对于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缺乏了解,难以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
2.2.4税企之间的沟通不畅
企业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不够顺畅,存在因政策理解失误或不到位而引发的税务风险。
2.2.5税务风险监管流于形式
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监管过程中暴露出流于形式的现象和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有内部监察机构,然而每年一次的税务监察使之形同虚设,难以起到实质性的监察效能和作用,增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1]。
2.3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企业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大多是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业务,而缺少完善的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信息管理制度、税务风险管控制度等,缺乏专业化的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和税务代理等实务性的税务管理工作,暴露出企业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到位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税务管理的顺利推进。
3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模式分析
3.1自我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的涉税业务是由企业内部人员完成操作,这种模式受囿于内部人员自身的税务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税务管理成本。
3.2外包管理模式
这是将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事项交由专业的税务中介机构进行操作,税务中介机构则依照一定的标准向企业收取劳务费用。这种企业税务管理模式可以利用税务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和知识资源,有效地规避和防范企业税务风险,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对企业税务管理的绩效性评价。然而,这种外包的企业税务管理模式会增加企业的成本[2]。
3.3自我管理与外包相结合的模式
这是将企业内部人员与专业的税务中介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税务管理的成本,并能够凭借税务中介机构的专业化知识开展税务管理活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企业税务管理模式。
4提升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分析
4.1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意识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税务管理意识,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将企业的税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充分认识到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理解税务风险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要引入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战略管理观念,重新审视企业税务管理各项具体事务,使之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管理目标,更好地推动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3]。
4.2建立健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4.2.1健全企业税务风险基础环境
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赋予税务部门经理参与企业日常事务性决策的权利,成立独立于财务部的税务部,提升税务部门的地位,并招聘和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税务专业人才,进行税务风险的长期有效管理,要找寻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点,做好自我检查、自我监察和事前监控,进行税务管理的科学合理评估。
4.2.2规范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流程
要从企业税务管理的以下流程加强风险管理:一是税务登记管理。企业要在全面把握税收优惠政策及征管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内部调查和分析,指导企业内部子公司做好税务注销登记,并处理清算中的'问题,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二是税务核算管理。要考虑税收核算成本,严格依据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主动审查、积极的谋划,达到通过税收筹划合理节约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三是税务申报管理。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要依照税务明细账填制纳税申报表,交由税务负责部门进行审查和备案。四是发票管理。这是在企业发票的领购、保管、开具、缴存等各个环节之中,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尤其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避免其损坏、丢失的情形。
4.2.3加强企业重大税种的监控
要加强对企业增值税的监督,重点包括增值税的销售合同、增值税发票、发票抵扣时间;还要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的监控,关注企业中是否存在隐瞒销售收入及虚增成本的现象,确保企业收入的合法性。并加强对成本的核算,做好企业纳税调整,避免因减少税负而虚增成本的现象。另外,还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诸如:加计扣除、减税、免费等税收优惠的情形[4]。
4.2.4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要强化企业税务管理机构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要将税务管理机构作为核心,强化各部门在涉税活动中的协调和配合,更好地规避税务风险。
4.2.5强化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机制
要建立健全企业税务风险的分析评估机制,通过对税务风险的有效辨识,降低税务风险而带来的损失。并成立高效的税务风险评估团队,强化对税务信息的有效收集、整理和保存。
4.3推进和完善企业税务的信息化管理
4.3.1实现企业涉税信息的管理
要完成企业涉税基础信息管理,包括:纳税主体国别、适用税收制度、纳税主体名称及税号、主管税务机关等。
4.3.2实现全税种业务的系统化管理
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企业全税种业务的系统化管理,包括日常发票的开具、认证、抵扣、各税种税款计算、纳税申报、所得税预缴、汇算清缴计算等。
4.3.3实现税务工作的流程化管理
要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和依托下,实现企业税务流程的全过程控制,采用多层级的税务数据集中的方式,较好地避免税务审核的遗漏现象,为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税务管理是自身的管理需求,通过采用切实有效的企业税务管理措施和对策,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和规避企业税务管理风险,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华.浦发银行税务管理改进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xx.
[2]于昌平.G股份有限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3]付灵.思元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xx.
[4]李前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xx.
税务管理论文12
摘要: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税务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税务筹划始终是企业财务税务管理方面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事项,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税务大数据管理、营改增等税收新政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显得愈发重要,而税务筹划有时甚至会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商业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但很多企业对税务筹划的内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对如何开展税务筹划还缺乏整体的理解和认知,对企业税务管理还存在片面和错误的认识。本文从税务筹划的内涵、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和如何构建税务管理模式方面对企业开展税务筹划和税务管理提出一些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税务筹划;税务管理;思考
1引言
企业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企业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税务筹划和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深刻认识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掌握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和构建企业税务管理模式是实现税务筹划目标和优化税务管理的基石与路径。
2税务筹划的内涵
税务筹划的英文为taxplanning,其实这个概念是个舶来品。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所编写的《国际纳税辞典》一书对税务筹划的定义是:税务筹划是指企业通过对经营活动和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额。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梅格博士在其《会计学》一书中将税务筹划定义为: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和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少缴税,这个过程就是税务筹划。然而,我国的任何一步法律中都没有对纳税筹划给出明确定义。但归纳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给出税务筹划一个相对合适的定义,即税务筹划是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安排、重塑等,合理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或规定,达到规避、减少或推迟纳税义务的一种不违法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税务筹划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①税务筹划不能违反法律,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是有本质的区别,税务筹划不是靠弄虚作假或违反法律和税法相关规定来实现。②企业税收是由业务流程和业务实质来决定,流程不同对应的税负就不同,税务筹划是通过对经营活动流程的事先安排和重塑而实现,通过流程重塑在不影响企业经营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实现税负的最优,而不是在纳税义务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来实现,否则就是偷税。③税务筹划也包含合理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或规定,在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时要与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进行结合,要有合理的商业实质性意义。④税务筹划的目标不仅包含规避和减少纳税义务,同时也包含推迟纳税义务。税务筹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企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税务筹划和税务管理,就有可能造成少交税或多交税,也有可能出现提前交税或逾期纳税的情况。无论是何种情况的出现,对企业和国家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税务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开展税务筹划时,也需要遵循税务筹划的原则。
3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
3.1合法合规原则
税务筹划的合法合规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合法性,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收法律制度为前提,在政府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投资、生产与经营等企业的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一个提前的规划。另一方面是合规性,要求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善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最大限度的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论是合理还是合法原则,都应该以遵循税法为前提。
3.2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原则
经营战略是指运用战略管理工具对整个企业进行的管理,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贯彻战略意图,实现战略目标。税务筹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税务筹划要能够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达成发挥支持促进作用,不能为了实现单一的税务筹划目标,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悖。
3.3促进企业增值的原则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金融经济学家给企业价值下的定义是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企业纳税是企业资金流出的一种形式,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使企业减少纳税义务或延迟纳税义务,不论是减少纳税义务还是延迟纳税义务都可以减少企业资金流出的现值,从而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
4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
4.1直接利用筹划法
国家在实现总体经济目标时,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经济流向,制定了许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来提前进行企业的总筹划,这也是被税收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对国家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也是有一定的帮助,所以,纳税人可以直接利用税收优惠制度来为企业制定更完整的税务筹划,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
4.2地点流动筹划法
从国家的经济情况来看,为了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税收政策可以在西部地区优惠更大一些,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适当的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为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例如可以选择新疆的霍尔果斯、宁夏、内蒙古等地设立经营机构,充分享受具有地域特征的税收优惠政策。
4.3创造条件筹划法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的大多数条件是符合税收法律制度的,但就因为一些小小的原因,使企业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时候,这就要求纳税人要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来使自己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或者通过一些其他的途径来使自己享受优惠政策。例如在不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的选择降低税负,也可以通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实现纳税筹划目标。
4.4减税策划法
减税是指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额而直接节税的税务筹划方法。在我国,有一些企业是可以享受减免待遇的,例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从事农业项目的企业。这是属于奖励性的减免待遇,还有一些是由于国家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企业进行减税的待遇,这对纳税人来说,可以算作是财务利益的一种。
4.5免税筹划法
免税是指对特定纳税人、征税对象相关情况的减免,这就对所从事的业务、相关的行业以及所在的特定地区有相应要求,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适用范围有限,有时需要企业通过合理拆分业务达到享受免税政策。
5构建税务管理模式的途径
5.1建立纳税意识先驱,树立纳税风险意识
在业务发生之前就要对业务所涉及的税种、税率、税负有充分的认识,而不是等业务发生之后再去应对。同时要了解执法主体权限,完善企业对税务机关的处理有异议时所应采取的措施,另外在税收观念上,要从被动交税到主动交税,要充分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确保国家法律政策的执行,正确认识到偷税漏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避免弊大于利的情况出现。
5.2业务决定纳税,优化纳税必须通过业务优化入手
税收管理必须做到事先管理,要深刻认识“发生什么样的业务就要缴纳什么税”,企业的税是由具体业务所决定的,具体业务是企业达成经营目标的途径,但达成经营目标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方式和路径,税务管理就是在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各种途径中找到税负最优模式。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深度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通过业务优化实现纳税优化。例如,企业有货物仓储的需求,可以选择租赁仓库自行管理的业务方式,也可以选择让仓储物流公司提供仓储管理的服务的业务方式,还可以自行建造仓库用于仓储的业务方式,不同的业务方式对最终纳税额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企业就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业务方式实现纳税优化。
5.3充分的信息共享,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企业的职能部门分管了企业的各项业务,无意中也分隔了企业内原本应该统一的信息数据,另外大型企业内部管理的条条框框阻碍了信息的畅通。因为管理职责的不同,不同部门在不同经营目标的达成中所关心的重点缺乏全局观,这是就容易产生不利于整体税务管理的“信息孤岛”,建立有效的内部信息沟通平台和联席会议机制是有效预防信息孤岛产生的措施。除了内部信息共享外,也要注重外部信息共享,对于税法的更新与变化应当及时了解,及时贯彻落实税收的新规章制度,同时也要注重与外部税务机关、行业协会专员和相关中介机构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多沟通、多交流,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各种税收政策、征管办法等,通过内部外有效的信息共享在税务管理中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6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税务管理在一个企业当中是至为重要的,做好税务筹划工作,了解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掌握其基本方法。在合理合规的基础上,综合、合理应用纳税筹划方法,为企业最大限度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当构建与自身环境和经营管理状况相适应的税务管理模式,通过系统有效的税务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税负,降低涉税风险,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红芬.浅析企业税务管理与税收筹划[J].现代经济信息,20xx(5).
[2]邱光婷.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J].金融经济,20xx(10).
[3]韩爱琴.论企业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J].经营管理者,20xx(5).
税务管理论文13
一、“营改增”带给现代服务企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增值税不会对经济主体进行区别对待,客观上比较有利于引导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由于增值税税基不够宽,有些第三产业仍然被排挤在外,使公平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来,只有扩大增值税税基,才能使公平充分体现出来,更好的发挥改革的作用。第二有利于税收的征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商品和服务的划分越来越不明显,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部分商品已经逐渐开始服务化,造成了商品和服务的概念更加模糊,同时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增值税在可以更好的细化这些细节,征税范围同时涵盖了商品和服务的范围,有效地解决了征税的难题。第三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而服务行业的营业税是全额征税,没有抵扣。倘若服务业专业化分工复杂,可能会增加税收负担,阻碍服务业的发展,而“营改增”的改革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这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有利于我国税制的国际化发展。当前情况下,很多国家都已经把服务税纳入到增值税的范围之内,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一种国际化趋势,因此,增值税是一个国际化税种,我国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也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进行接轨,实现税制的国际化。
(二)消极影响
第一税收负担增加。从理论上来看,营业税改增值税应该可以降低税负,给企业减轻税务负担应该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取得得的仅仅只是普通的发票,反而会让企业的税负增加,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增值税是属于价外税,在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降低的情况下,其收益也会有所下降。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实际营业过程中会增加服务业的税务负担。第二税务管理难度进一步上升。首先,税源抢夺过程中,涉税风险的出现加大了税务管理的难度;其次,目前的税务制度并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相对混乱,一些不法分子逃税和漏税的现象更加容易发生,损害了合法交税企业的利益,不利于管理;再次,上级对于增值税的稽查力度较大,税务管理难免会存有漏洞,是管理难度加大;最后,增值税的计算存在着较大的混乱,难以准确核对。第三,对于发票管理的影响。在增收营业税时,服务类企业只需开具税务发票,改革之后,企业发票的管理更加严格。由于增值税关系到说收的抵扣,发票的使用不当,可能或造成法律风险,增值税发票的限额较低,和营业税发票的限额存有差距,与服务业限额的差距较大,申请高额发票所需时间长,不利于业务的开展。
二、针对“营改增”带来的.消极影响服务企业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改革企业管理
面对目前的改革政策,为了让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益,最为有效地策略就是彻底的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首先,针对增值税的计算相关的一些经营流程,对企业的部分经营流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其次,调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主要职责,使各部门更加明确部门职责,强调各部门间的有效合作,提高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计算能力,增加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最后,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现代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处理,对增值税进行有效地控制。
(二)完善税务管理机制
要能够有效地克服“营改增”改革带来的消极有影响,除了进行改革企业的管理以外,还要对税务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明确工作职责,确保企业利益。企业应尽早的做好税务人才的储备工作,以便将“营改增”政策更好的推广下去。然后,做好税收的统筹规划工作,要注意梳理清晰税务管理的中间环节,不断优化,为税务的统筹规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强调一下专用发票的管理,对于增值税的专用发票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领购工作,实现资金、业务和发票的一致性,确保企业的自身权益。
(三)优化会计核算流程
增值税的核算相对比较困难,大多企业在核算的时候会出现较多的纰漏,从而影响企业的利益,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专业的增值税会计,应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进行快速、准确的进行计算和核对。对于不同税率的业务要进行分开核算,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分类、系统的方法快速的进行核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三、结语
在“营改增”的政策下现代服务业和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针对消极的影响,企业要迎难赶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政策上带来的阻碍,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税务管理论文14
一、关于英国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合并纳税规定
根据英国现行的所得税法,为方便计算合并应纳税所得额,英国允许将子公司的亏损在母公司的所得税中进行列支。适用的集团所得税纳税政策主要有两个。一是集团合并纳税(GroupRelief):母公司及所有其持拥有表决权股份75%及以上的子公司,可以作为一个纳税集团合并纳税。二是按照股权比例合并纳税(ConsortiumRelief):对于持股不到75%的合营公司、但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子公司,并且任何一个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低于75%(并且至少70%以上股份为企业持有)的子公司,母公司有利润而合营子公司有亏损时,母公司可以将子公司亏损中自己按比例需承担的`部分抵减母公司的盈利后再缴纳所得税;反之,子公司盈利母公司亏损,子公司可以将母公司亏损中按比例抵减子公司的盈利后再缴纳所得税。上述合并纳税对象仅限于英国居民纳税企业,并且集团内部亏损弥补免税仅限于同一个税务年度的亏损,同时,其亏损额仅限于营业亏损,资产转让亏损不得在集团内部抵扣。英国的合并纳税为损益列支型合并纳税,其核心不是为了控制或者调整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业务往来和避税行为,而是为了方便计算企业集团的应纳税所得,因此征税过程相对简单。
二、对我们的启示
按照上述政策,对我们的意义在于,如有多项业务在英国需分别成立公司时,适合设立一个区域性的集团公司统一来投资,利用集团纳税的政策,将子公司之间的盈亏互抵,从而实现合理避税目的(同时需要满足“三层四级”的管理要求)。实施合并纳税的目的,除了防止企业集团利用各成员之间的交易来规避纳税义务外,还可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保持税收中性。允许具有共同控制实质的多个独立纳税人合并纳税,以真实反映企业集团作为一个经济整体的交易状况及纳税能力;集团纳税的施行减少了纳税申报单位,节省了征纳双方的成本,有利于行政简化;企业集团可通过集团纳税减少直接或间接的增值税成本,获取巨大的现金流利益并进行高效的架构组织。《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体合并纳税的方案,但尚无关于集团合并纳税的规定。《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交易的税收规范和监管,有效控制了税收流失问题,也为实施集团合并纳税创造了条件。因此建议借鉴英国企业集团合并纳税制度,完善中国的合并纳税制度,提升企业集团的发展竞争力。
税务管理论文15
摘要:本文从税务管理对铁路企业的重要性和现状入手,阐述了我国铁路企业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及税务管理对铁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提出目前铁路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税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及办税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铁路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铁路;企业税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铁路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企业管理层对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由于企业管理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安全及运输生产,加之近几年税收政策变化较快,企业管理层在经营决策时很少考虑税收问题。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时,在众多考核项目及指标中并没有涉及到税务管理的相关指标,因此很难引起下级企业管理层对税务管理的重视。如果没有得到管理层的重视,铁路企业就不可能注重税务筹划的规划和设计,具体的`税务工作也将得不到有效地开展。
(二)税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税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为财务部门单一管理税务工作。铁路企业的税务管理防控体系缺失,没有专门的机构评估、分析和控制税务风险,管理层总认为企业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成本较大,且浪费资源,税务工作完全可由财务会计人员兼任。而会计人员自身又欠缺统筹管理能力,开展税务工作存在很多局限性。
(三)办税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铁路企业办税人员综合能力不足,责任心及能力有待提高。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门实时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而铁路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兼职,没有更多时间去研究税法和最新的税收政策,没有及时的对时下的税收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其业务操作能力在日积月累中趋于落后,导致了铁路企业办税人员业务能力较弱的现象。
(四)企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一
铁路企业分子公司数量较多,遍布各地州,财务人员人数众多。这些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般来讲,母公司税务专业水平较高,但二级、三级子公司的专业水平往往较差,越是末级公司专业水准越差,但在具体办理税务事项时直接与税务机关打交道的还恰恰是末级分子公司的财务人员。
(五)金税三期税务系统带来的影响
全面营改增以来,尤其是金税三期的上线,让国、地税局配合机制进一步夯实,金税三期用互联网链接,用大数据控税,用计算机比对,用新系统预警,用专业人员稽查。企业全天候、全方位处于税务机关的监控之下,一切都是透明的,一切都是阳光的,企业在税务处理上的任何不合规行为都难逃税务机关的法眼。
二、加强铁路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牢固树立依法纳税理念
铁路企业最高决策要充分认识税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带头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理念。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工作,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增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对特别重大的涉税事项要亲自上手;主管领导要了解税收法律法规,严格按税法规定决策;各级税务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主动依法纳税,不存侥幸心理、不偷税漏税、不依仗人脉和关系解决问题。
(二)加强对税务管理绩效考核
铁路企业下达年度经营绩效考核目标时,可将税务管理成果作为考核指标组成部分。考核内容可以包括:税务管理体系及制度的建立、单位税负水平、重大涉税事项等。通过考核,促使企业管理层提高对税务管理的认识,把税务管理水平作为一项列入管理目标的重要工作,充分调动经营层通过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来实现降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成本,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三)构建税务管理体系
1.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税务管理人员。铁路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对企业税收筹划、税务风险的评估控制等工作进行专业化组织和日常管理,同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的税务管理人员,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2.建立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定期的纳税分析、报告制度可以及时掌握铁路企业纳税变化动态,及时发现纳税异常,促进铁路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3.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税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本单位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全员税务意识。
(四)规范日常纳税管理
铁路企业要加强纳税申报管理,依据征管法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分税种纳税申报指南,按时、准确地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办理日常纳税申报,确保涉税业务和纳税资料真实、适用税率和计缴税额准确、申报方式和申报期限正确,并配合做好后期纳税监管工作。
(五)强化税务基础管理
铁路企业要健全税务管理基础台账,建立完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管理台账、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台账、铁路企业接受税收检查情况台账等税务管理基础信息。要做好日常税收数据的分析,建立税收数据分析指标体系,为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六)加强税管人员业务培训
企业应加强税务管理业务培训和交流,每年组织不少于2期税务专题培训,支持税务管理人员参加纳税辅导和业务培训,鼓励税务人员参加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与铁路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税务管理人才队伍。
(七)加强税收政策研究与运用
国家重大税收政策法规出台后,铁路企业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政策研究,充分结合铁路行业现状、铁路运输生产经营特点,分析税收政策法规的实施影响,拟定对策和措施方案。要及时更新财税政策法规库,定期梳理铁路企业重大、共性涉税风险点,组织有关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财税专业人员、中介机构研究相关税收政策,提出防范风险的应对措施和处理建议。要积极争取、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同时,铁路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监督防范税务风险,做好税务政策宣传工作和加强税收筹划工作,提高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