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让学生介入课堂、参与课堂,直至主导课堂,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青春蓬勃的精气神和热烈度来“炒热”课堂,这是唤醒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活力;设计策略
由于高中历史的学科特性,许多历史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多以单一乏味的知识记忆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效率。高中历史呼唤更具活力的课堂教学,就高中历史如何通过有效设计来“提升学生主动性,唤醒课堂活力”进行探析,我总结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设说史平台,促学生学习历史预热
我们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首先就要让学生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设置轻松有趣的说史平台,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主题,进行历史知识的随性交流,以充满趣味的史实轶闻撬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容,为知识学习预热。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我便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讲坛”的活动。让学生围绕“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通过预习课本,查找资料,沟通了解等方式,整理出一份“历史讲稿”。并参照“百家讲坛”的形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再现当时的历史事件,由学生在说史过程中自行总结出三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学生们都会卯足了劲进行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以便能够在“历史讲坛”上奉献精彩的讲演。通过开展这样的展示活动,有助于讲演的学生提前进行深入学习,有力促进后续教学开展,学生间也可相互取长补短。
二、设合作讨论,促学生理解历史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历史学习就是纯粹地背书,其实不然。背,只能掌握历史的表面;悟,才能深入历史的本质。对于重要历史事件背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挖掘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出学习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他们之间的思维更贴近,通过合理设计合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能激发学生思想碰撞,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例如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内容时,我组织了“亮出你的流派”的分组讨论活动。首先,让学生从诸子百家中选择一个流派来代表自己,比如可以选择主张“仁政”的儒家学派,或者选择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学派;然后,让流派相同的学生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小队,小队成员要对自己的学派进行深入剖析,列举出学派的种种优点,并尽力去规避该学派存在的缺点;最后,当各个学派完成自身分析总结后,就开展“百家争鸣”的流派大辩论了,流派不同的小队随机进行“对垒”,阐述自己的主张,碰撞双方的观点。通过这样组织合作讨论活动,学生对于百家思想的基本主张、代表人物等都会有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掌握。
三、设评题大会,促学生应用历史
试题是检测高中历史知识的重要形式,传统的试题讲解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性不高。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需要我们大胆地把舞台交给学生,以学生灵动多样的思想点亮历史知识应用的星空,既提升学生课堂角色,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促进学生知识实践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应用水平,促进课堂活力和教学效率双提升。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部分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评题。首先,选择了多道与该部分知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在选题时力求知识覆盖面全,题型多样化,考点的重难点突出,并把握好试题的难易程度。在评题课上,让学生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间基本能自行解决错误率较低的题目。第一阶段结束后,我让学生说出还不能相互解决的题号,并说出自己的困惑是什么。再由其他学生站出来为他讲解释疑,期间学生随时可站出来反对,但需说出理由。另外,我通过题目错误率的统计表,指出错误率较高的题号让学生讨论展示答案,说出解题的步骤依据等,并及时让学生翻开教材相关章节,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个单元内容信息量大,事件之间内在关系复杂,通过这次评题大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总之,打造活力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相长,提升课堂活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仍旧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在整个课堂中做好设计工作,备好试题的选择,备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备好学生的学情。只有教师做好基础教学和课堂引导,才能确保各项教学手段有效发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
一、前言
高中那个阶段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替身以及学生认知水皮的提升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从教学的角度讲,历史是高中和高考的一门不可或缺的科目,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历史成绩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从高中教学整体的角度出发,做好历史教学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其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的改革,使学生历史成绩提高的同时,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二、新课标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措施
新课标下,为了更好的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学活动予以完善。第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高中历史使故事性和理论性的统一,教师为了更好的保证其教学效果,便要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使其从大量的历史材料中抓住核心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细读。新课标下,教学实际使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而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为了保证该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且结合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均能得以提升。此外,通过历史阅读的训练,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综合提升。在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适时的提问,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以及提问的适时性给学生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使其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多的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分析,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其进行适时的总结思考,通过这一训练来锻炼学生的'概况总结能力,并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二,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新课标下,对于学生知识结构以及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度创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以有多种理解和解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使其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同一历史问题,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程度以及其思维能力等,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实现其思维的独创性,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能力。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新课标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历史知识。通过高中历史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教师应给与学生及时的指导,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理念,使其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均能得以提升。第三,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点,为了更好的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便要从多方面出发来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好的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来完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完善,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其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使其通过历史资料的阅读等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了更好的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将社会调查等活动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使其更好的将历史与社会相联系。通过这种社会调研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究历史的规律等相关内容,激发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最终实现其历史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综合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历史教学活动进行完善和创新。教学实践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等的培养,使其能够通过培养和锻炼提升其历史阅读以及思维能力,从而更为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激发其历史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3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主要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和各种历史文物等。史料教学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史料的作用,锻炼学生通过史料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以及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研究,为广大同行提供有效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方法 应用
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价值观。而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重要材料,一切历史结论都离不开史料。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科学地利用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史料让学生探究历史和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讲解历史知识时以灌输与传授为主,没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而史料教学则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并且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史料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亲历历史,回归历史现场,寻求历史真相,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境和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代表性较强的史料,不仅使历史知识具体化,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史料的优势与特点,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科学地选取史料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后世的史料极其丰富,数量庞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史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科学性,选择那些代表性较强并且容易理解的史料,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教师在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这些史料顺利引出教材知识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到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辛亥革命时发生的历史背景,能够真正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境,回顾历史现场。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科学地选取史料,对提升历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与历史教材内容的相互补充学习,使其在欣赏历史影片的同时,对历史知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与记忆掌握。
2.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提问解读
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能只注重研究史料表面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深度挖掘史料背后的深层历史背景与知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及时地给学生解读史料,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重点搜集相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学著作、影视资料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图片,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也是以这一时代为背景的。教师可以提问“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这些史料进行适当地解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史料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
3.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地总结归纳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归纳与总结也十分重要。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史料的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十分重要。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进行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相关史料,分析当时我国的国情,包括国防、农业、工业和经济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采用史料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十分有利。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史料,两者互相结合,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提问和对史料进行解读,然后归纳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蒙. 浅析新课程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J]. 高考(综合版),20xx(11):18.
[2]廉旭光.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xx(05):54-55.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4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中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投入逐渐加大,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进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电教媒体,能够把抽象化的历史概念、繁琐的历史时间、不容易理解的材料题及抽象的论述题等形象展示出来,有效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对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氛围、培养高中生的注意力、引导高中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及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多媒体教学 学习兴趣 自主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电脑和网络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在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逐渐加大,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引进了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抽象化的概念、繁琐的历史时间、不容易理解的材料题、抽象的论述题等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对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氛围、培养高中生的注意力、引导高中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及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多媒体教学对于转变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高中生的学习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不仅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活力,而且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那么,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强化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在使用多媒体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谈谈对这方面的.理解,希望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引导高中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新课程之所以重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高中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原动力。要让高中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地吸收各种知识,强化能力,必须激发高中生的兴趣。在激发高中生的兴趣方面,教师有很多方式方法,其中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了一个可供教师使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作为多个元素的集合,它把声、光、电等元素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机融合,对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独到优势。教师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高中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高中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高中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立即变得异常丰富,形成立体的信息表现,呈现给高中生,能够有效引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再加上高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一些新奇的事情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正是产生兴趣的源头。高中历史教师要利用高中生这种好奇心重的心理,把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编排,让多媒体教学设备从多个方面、立体地呈现教学内容,引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行动学习动机。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降低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教给高中生知识,而且培养高中生的能力。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是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为高中生提供思维锻炼的机会,开发高中生的创新潜能。由于年龄特点,高中生偏重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就比较困难。开发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这是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多媒体教学没有普及的时候,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知识只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表现,这样高中生听起来就比较困难,表现得难以理解。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历史中的一些抽象内容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呈现,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降低了难度,易于高中生理解,较好地培养了高中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抽象变直观,帮助高中生进行自主探索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作为高中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在高中生的学习行为养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探索。高中生对知识的探索往往是分阶段的,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探索特点,设置相应的引导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现,通过多媒体有效地、分层次地展现,就能够有效引导高中生逐步深入探索,最终获得知识和强化能力。不仅如此,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转变为直观内容,通过更形象化的呈现,易于高中生的理解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高中历史是一门以过去发生的事情为研究对象的科目,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兴趣教学;探究;途径
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也比较零碎化,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历史的知识也是有规律的。下面就高中历史兴趣教学的几点途径进行探讨:
一、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智商方法的衡量,各项基本素质的衡量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新课改以来,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和教育部关注的焦点。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也能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切实的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师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出发点,引导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建立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全面素质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快乐、享受的过程。
二、挖掘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是经过专家和教育学者精心编写和实践而成的,其中的例子和事件一般都比较具有代表性、知识性和启发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还原历史的真实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比如在进行“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的时候,有关于“海禁”“闭关锁国”的素材内容选取,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唐代“丝绸之路”和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图”,再结合清代时期的贸易路线,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清朝的对外贸易相比较唐宋元时期,规模小多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清朝的对外贸易量减少?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明清时期,海上倭寇猖獗,清朝实行闭关锁国。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令人信服。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展示乾隆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必要之物,是以恩加体恤”,通过学生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兴趣高涨的进行学习,对历史进行探究,可以容易的总结出清朝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思想。
三、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实施以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为目标,以逐步取代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师角色,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铺垫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踊跃的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积极的探讨,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和辅助工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中,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更高效的进行探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性。
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远大理想
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就高中历史学科来说,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有个好的成绩,而是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到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境界,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报负和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现实为基础,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的发展和提自身的高各项素质,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为了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学习和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需求加剧,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更需要学生具有各项基本素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通过教师期望效应,挖掘学生潜能
通过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教师态度的影响比较大,这种现象称作是教师期望效应。具体的说,假如教师对学生满怀期望,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比较关心学生,那么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让学生感到被认可的荣誉感,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拥有热情高涨的探索欲望。相反,假如教师对学生充满失望,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没有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就会导致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系和鼓励,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建立其积极的期望,对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也要进行适应的鼓励,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中,进行积极的学生,挖掘出应有的潜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和探究,达到教学效果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任世江.关于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的探讨[J].历史教学(中学版).20xx(09)
[2]张静轩.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xx(08)
[3]任印录.历史探究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4)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6
一、当前高中历史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目标统一性评价
所谓目标同一性评价就是给予每个学生树立同样的学习目标,建立同样的目标体系。并鼓励学生向着统一的目标发展,忽视人本身存在客观差异性的事实。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要求。高中生一般接近成年阶段,对外界的事物以及思维都有着独立的见解。他们多有自己的思想及主见。假设,教师设立统一的目标评价体系,自然会迫使他们统一价值观、统一发展方向、统一目标。自然会有学生被迫使放弃自己的原始目标,甚至打消他们自身全面发展的积极性。
(二)过程同一性评价
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学生过程评价时,大多数是建立统一的学习模式、统一的教学模式。这种评价体系自然违背了人们自身差异性的特点。学生出身不同、教育不同。那么,存在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各不同的现象也就十分正常。那么,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标准一样,自然会导致很多学生接受能力不足,学习自信心受挫。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结果统一性评价
结果一致性评价不仅出现在高中历史课堂评价中,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的将尽力投入到班级的升学率、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这种结果性的评价体系必然会严重违背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阻碍自身多元化的发展,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综合素质化人才的培养战略,又回到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下的“考试机器”培养模式。
二、高中历史教学科学评价原则建议
(一)元认知评价
所谓的元认知评价实质上就是自弗拉维尔(Flevell)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其本质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认知方式。这种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符合学生自身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智力发展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做好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对于夏、商、西周的政治熟悉程度进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了解自我的学习不足。然后教师抓紧的引导,建立表格对比、强化概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发展性评价
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认知发展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知道,每个学生出身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社会教育不同,存在客观上的认知能力差距也就不足为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学习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时,这就对学生平时对于国际新闻的关注要求很高。很多学生家庭环境不同、爱好不同,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叫世界多极化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分组进行关于世界多极化的信息收集。也可以设立“关于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好与坏”进行一场自主的辩论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化评价
所谓多元化评价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种考核标准,告别传统的唯成绩论的评价标准。从学生价值观、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等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用历史的角度分析现有的问题。然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规划并和同学分享。引发自我的历史思考,拓展自我的历史思维及知识面。这不仅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符合社会对综合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标准。
三、总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自身智力的发展、历史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借用历史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很好的帮助。所以,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十分重要。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7
摘要:高中历史教师在不断总结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主题式”教学法。“主题式”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能够突出教材内容的核心内容,让学生清晰的了解课本中的主题思想,更能让学生理清学习的主干线,为学生创造并规划出良好的学习路线。本文就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作出论述,希望能够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完善与进步。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应用
新课程改革推动着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结合历史看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历史问题。”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积极性、主动的进行历史知识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主题式”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需求。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且忽视了其社会功能。为了能够让历史课堂教学得以科学进步,新课程改革便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被分成了三个组成部分:知识与能力、方式和过程、情感表达和价值观,新课程改革后强调高中历史教学摒弃单纯的背诵历史知识,强化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并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从而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得以最大化发挥。然而,“主题式”教师便符合新课改的需求,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为出发点,积极强化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建设[1]。2、“主题式”符合当代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论要点。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他人之间不断的相互帮助和协作中获得的,唯有人们通过合理的协作研究,将彼此之间的知识相互分享才能够丰富的总体储备量。这一重要思想正式当前我国历史教学的理论要点,即重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以及相互学习经验的共享。“主题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以最高的效率了解到课本中所表达的核心观点,加之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性,便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认识。此时,“主题式”便能够让学生们通过相互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意义的实现。
二、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1、创设历史情境,把握课堂主题。在课堂教学前期,部分教师可能会对课程主题的设计不够精准,而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方向偏离教材的核心。例如,在必修二中《新航路开辟》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以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同学们,现在假设你们是欧洲的一个普通家庭,而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会给你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呢?”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不过于偏离主题,教师便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来转变学生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新航路开辟》的纪录片,让学生先对故事的发生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历史。最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分组分层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历史课本主题的.领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2]。2、突出课本重点,激发学习积极性。高中历史课本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关联性较强,完全打破了初中历史那种章节的独立性,使得许多学生在背诵学习时感到杂乱无章,并将诸多历史事件和时间混淆。究其原因,鉴于高中历史课本中各个章节的关联性较强,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便难以把握课本知识的主题,尽而导致在学习时缺乏明晰的学习思路。然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主题式教学思想便能够良好的打破这一现象,不仅能够让学生明晰学习思路,掌握各个章节的主题内容,亦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将历史知识进行明确梳理。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一个主题,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使学生们进行积极讨论并分析中央、地方的演变过程。此外,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些其他的知识点进行讨论,通过这种主题式教学法的推进,学生不仅能够沿着主题方向对历史课本知识进行学习,还能打破传统“背景→概括→意义”的单一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完善主题关系,强化教学重点。完善主题关系是主题式教学在历史课堂有效融入的重点。首先,教师要明确主题式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将各个存在一定历史关系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而是将统一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能够根据某一个知识点延伸学习其相关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要对教材中讲述的内容以及相对性的任务进行精确划分。最后,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对内容能够熟练记忆,并了解其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便需将整个事件归类为一个主题,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例如,教师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其成几个“小主题”,即重大会议、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等。通过将主题进行整体贯穿的形式进行教学,便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系统的认识[3]。
“主题式”历史教学法的运用,是当前我国历史教学中一次大胆创新,教育工作者在运用此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发现其中所隐藏的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进而保证“主题式”历史教学法的意义得以充分实现。值得强调的是,历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其课堂教学与主题式授课模式相结合亦要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乔仪晴: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J],学周刊,20xx,02(06):45.
[2]陈莹静: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xx,06(04):125-128.
[3]陈秀华: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xx,11(12):28.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8
【摘要】 课程改革给所有的课程带来新的气息,历史也并不例外,但同时也给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是中学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严肃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师;课标 ;备课
1研读课程标准,建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因素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从事教学目标设计的源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研读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规定了学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等。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更加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最重要的是课标建构了每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即三维目标。
如要确定人民版教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可进行如下设计:
1.1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教材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上的政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1.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再如,人民版关于“辛亥革命”这一课程的设计中有“史学争鸣”一环。它是针对课文存在的在史学界有不同观点或争议的历史问题做一个介绍,引起学生对该历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比如在讲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时,教科书的“史学争鸣”栏目内容是:“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分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历史教学论文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那种看法。教材回避了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的结论,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两种观点看起来都很有道理,学生要通过正文的学习以及其它资料搜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在“学习内容”后设有“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栏目,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这种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辩能力,进而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这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与新课程教改方案相比较,当前历史教师对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尚存在下列问题:
①受“大纲时代”教学惯性的影响。不少教师仍习惯于脱离“课程”,直接依据教材和教参进行教学设计,还没有真正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穿新鞋走老路的还较为普遍。
②面对课标那寥寥数语,有很多教师不知教学任何选点,无法控制教学的宽度和深度。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突出认知性目标,浅者要求达到讲清知识,深者要求发展能力,其他的任务,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正的地位,即使,各种目标大多也未呈整合态。很少有教师能对每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作称职的分析和解读,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多是干巴巴的几条,表述雷同,不见深度,缺乏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
③不少教学没有认真关注课程标准中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诸如了解、知道、列举、说出……理解水平的;认识、说明、简述、概述、理解、概括、比较、分析、探讨……应用水平的,收集、编辑、调查、制作、讨论、展览、总结、评价……结果教学目标设计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过高,导致教学难度过大,背离了课标要求,结果变相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创造性使用教材
历史课改和其他科目一样教材多元化,原来的教材主要是人教版,而后来是人教版、大象版、岳麓版和人民版四套新教材,给广大师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新课程,无论是结构、选材与谋片还是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各有特色,由原来的通史结构转变为现在的模块专题结构。模块专题结构虽然有他的优越性,如某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前”因“后”果有详细的阐述,且可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但这样的结构也有弊端,比如时序性、全面性、关联性不强,历史时间发生的时间顺序,专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行也受到了影响,这样有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想上好一节课,备好一节课,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整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变乃至增删。教师可以对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的整合,对各种版本教材的整合,对新旧教材的整合,对同一模块不同专题的整合,和课外历史材料的整合等等。但整合应注意下面几点:
2.1重视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重视学生所用版本教材的素材和例子,学生所用教材是系统教材
中说有最主要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学生,教材也许是他们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最主要的来源。从教材中寻找教学素材和例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2.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多种价值。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授受,教材的基本上是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其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叫要重视知识迁移价值,更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要看到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这是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2.3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教材体系的构建使影响教材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宗旨的教材,特的体系设计必然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这是不容质疑的。但在实际教材编写中,教材体系的构建往往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编写者考虑到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发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的群体乃至个体,这对《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教育界同仁特别是领导的进一步解决。
2.4追求真实的课堂效果。课堂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他是保证教学设计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贴近教学实际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把教材搬进教案,把教案搬进教堂,进而让学生搬进笔记、搬进作业,作为标准搬进答案、搬进考卷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共同对话、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内容教学化设计应是一种学案式设计,教师应注意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改后教师如何进行备课,教材内容如何设计,应结合时代特征(教学科技化)和当代学生的特点。首先,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有学生预习方案的设计,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其次,要有教师讲解重点的设计,教师的讲解应把握好四点:一是“三度”(学习之深度、广度、密度),二是“三性”(基础性、实用性、时代性),三是“三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学科),四是“三易”(易混、易错、易忽视)。再次,学生训练试题的设计,这些试题应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达成和能力的培养。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教学设计总体上应把握素质教育的指针,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出版社,20xx.
[2]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的新观点介绍[J].历史教学,(天津),20xx.
[3]陈xu远,张捷.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9
一、现今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不合理
现今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灌输学生知识为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历史课的枯燥与繁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许多学生都是靠着死记硬背学习历史,往往会忽视理解记忆的优点。这种灌输学生知识的模式,在考试中,答案往往是如出一辙,很难有个人的主见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高考大纲存在本本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老师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老师和学生都是在整个教学大纲的框架下进行的,这样不仅使学生不理解新知识,还会让学生感觉到上历史课很烦闷,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课堂效率低下,效益不明显
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效益,有时候新课程与旧课程之间只相差两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要熟记前面的知识,还要预习新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益会提高吗?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就要熟悉一个时期的`历史,这种压力是没人能承受得起的,这样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得不到应有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也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怎样熟悉这段历史,历史科目就像是一个时空胶囊,它记录着每个时期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历史的奥秘,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培养学生拥有高尚情操,陶冶性情。
二、应对历史教学弊端的创新策略
1.更改教育大纲,不再为应试教育而教育
应该要以培养学生更高的素质涵养而教育,在改写教育大纲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改写教育大纲的同时,也要创新高中历史老师的教育能力,适度地对老师进行后期的培训,不仅提高教师的课本专业知识,还要丰富教师课本以外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例如,在说到朝代更替时,可以说一下对朝代更替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还可以进行一下朝代对比,让学生学习其中更替的各种道理。
2.转变和提高教学模式,不能再以灌输法为主导
而应该要用情境教学、拓展式教学等模式来进行教育,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教材创造一个现实场景,让学生来进行演练,或者把学生带到历史博物馆等有意义的地方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不但学习到课本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下中华文化,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中华文化带来的益处,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历史桥段来进行授课
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活泼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桥段,例如,项羽乌江自刎这一段,如果历史存在着“假如”,假如项羽没有自刎,而乘船到了江东,那历史会随着改变嘛?项羽会东山再起,再破刘邦六十万大军等等这些历史桥段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讲课时,要注意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的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对某个历史时期的看法。一段历史的写照如果教师述说得精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创新高中历史教学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这一局面在未来将会逐步得到改变,学生学习再也不是以考试为目的,而是以探讨研究历史为兴趣,因此,对现阶段的历史教学只能是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慢慢转变教学模式,创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也不能只是按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应该创新高中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
摘要:在当前这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过渡的关键时期,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如何突显老师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单向灌输的历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存在感和学习兴趣,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帮助老师正视这方面的学习问题,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内容展开深入的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老师多是让学生以记笔记、划重点的方式来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尽管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内容,但是这也会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甚至会影响到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人性化的教学内容,则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见,结合他们实际的学习情况来展开教学,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学习习惯。
一、合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体现人性化的教学策略,老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样才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产生更多的互动。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上,老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手段,或者是引入电教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对历史学习内容,展开更为深入化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意识。当然,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对实际的教学任务有所突显,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引导学生对“百家争鸣”这个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突显出课堂的教学趣味,老师不妨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戏剧表演,可以鼓励学生对“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历史人物进行扮演,像儒家的孔丘、道家的庄周、法家的韩非子等等,并且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出当时的战国朝堂,让学生对自己所扮演人物的门派理念进行阐述,同时可以结合教材上所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内容,来增加情境演绎的趣味性;还有,利用电教的手段,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片段,比如说《孔子》、《墨攻》之类的电影,帮助学生对“百家争鸣”的那个时间进行形象化的了解。在开展情境创设的同时,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积极的调动,比如说结合教学任务,为学生策略出相关的活动主题,或者是设计出相应的辩论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展开教学
在任何一门科目的教学中,学生间存在的学习差异性,都是一项不容避免的问题,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十分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进步。为了突显人性化的教学特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采用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在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构筑起一道共同进步的桥梁,这样既能够帮助学困生改观对历史学习的印象,同时还可以深化学优生的学习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在分组教学中,老师不妨打乱学生的座次,鼓励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合起来。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可以保持在五人,其中有两名学优生,两名学困生和一名中等生组成,在老师的教学引导下,学习小组展开合理化的探究。例如在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学习的时候,在小组活动中,学优生首先对“雅典民主制度”和“罗马法”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然后老师为每个小组下达不同的探究学习任务,比如说“希腊和罗马这两个地区的文明成就分别是什么”、“这两个城市的政治实质是什么”等等;这个时候,中等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利用表格的形式,对将课程上的重点归纳出来。学困生要在归纳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一些学习问题,争取在学优生和中等生的帮助下进行解决。
三、老师展开正面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评价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部分老师对于教学评价的内容,未能给予相应的重视,有些老师敷衍了事,甚至有些老师则是直接忽略了课堂教学点评,。可能有些老师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消极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所以在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下,老师应该展开更为正面、积极的'教学点评。老师的课堂点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回答,那么老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其做出鼓励,并在原有的问题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深入。而对于那些未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也应该抱有宽容的教学态度,让他们大胆的说出不理解的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弥补。其二是学习态度方面的教学,老师应该对每一位用功学习的学生给与肯定,帮助他们树立相应的学习信心,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老师也要进行必要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问题,从根本上进行引导,这样才是实施人性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
总而言之,采用人性化教学方法的时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面化和积极化的鼓励和引导,顺应新课改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更为新颖的学习方法来接受历史教学知识。
作者:于鹏飞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把多兵.浅谈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理念的融入[J/OL].学周刊,20xx,(12):126-127.(20xx-05-04)[20xx-09-02].
[2]陈永祥.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提问初探[J].新课程导学,20xx,(25):77.[20xx-09-02].
[3]陈国赟,陈潘.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之人性化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4):103-104.[20xx-09-02].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1
历史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加强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情的认识和感悟。“以史为镜,可知兴亡。”历史的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更要求学生通过历史事件从中发现规律,发现真知,真正的做到感悟历史。这也是高中开设历史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历史的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民族归属感的形成,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我们民族的特性。
同时,高中历史也是高中文科中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高中历史对学生掌握要求较高,事件的发生年代,事件发生的起因,结果,以及这件历史事件反映了什么,推动了什么等等都在高中历史的考察范围中,这也可以看出,高中历史的教学难度是比较高的。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是由于历史的涵盖范围较广,知识点较多且又较碎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方面往往存在了混乱。AA其二,是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等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对该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从而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较为混乱,理解不清且经不起推敲。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非常不理想的。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就应从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点,构建一个清楚的知识网络出发,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对历史知识知识和了解,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科学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学中所需要的。将科学的记忆方法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让零碎的繁多的历史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从而帮助学生记忆。
一、年代记忆法
年代记忆法师应用的较广的一种记忆方法。通过将不同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和整理,从而形成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网络。年代记忆法的基本原则是:“重要年代具体记,一般年代大概记,年代框架形成后,再用各法来巧记。”以中国古代史而言,秦统一、黄巾起义、隋统一、宋开国、金亡、明开国、清兵入关等年代,以及两汉约400年、唐、明、清各约300年,是应该记住的。以中国近代史而言,应首先记住1840年、1856—1860年、1851—1864年、1894—1895年、1900年、1901年、1911年、1912年。学习世界近代史,应记住1640年、1775年—1783年、1789—1794年、1848年、1870年、1871年、1914—1918年。在形成年代框架后,可使用下述各法归类记忆年代。通过年代记忆法的运用,混乱的知识点能够更有条理的展现出来。厘清了各个朝代与年代之间的联系后,学生可以将历AAAAA史知识填充到这个年代框架中。如秦国统一了,然后秦国统一后有什么新政策呢?该朝代是怎么发展的呢?这样,学生所学的货币统一,文字统一以及后来的焚书坑儒等都能通过年代记忆法填充至年代框架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年代记忆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将历史知识分块且互相联系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的把我年代记忆法这一特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将年代记忆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记忆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理解记忆法
理解对于学生的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很多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对内容多的历史知识进行记忆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该历史事件的理解。很多历史教师会认为历史知识是可以靠死记硬背就掌握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性的记忆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理解记忆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的在历史中寻求答案,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并根据年代记忆法所形成的框架通过理解记忆法去填充,使两者相辅相成。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记忆,造成了历史教学进度慢。如学生在学习“世界多极化”时,往往会提出疑问,导致世界多极化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教师都直接告诉学生世界多极化形成的原因,意义等,而没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同时,教师所给的答案往往只是针对考试而言的,很多时候学生对答案的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疑问和疑虑,如文化因素对于世界多极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文化因素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时候教师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并通过拓宽学生知识面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将代表性强的民族文化冲突展现给学生看,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多样化对于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让其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更为的深刻,这一记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与年代记忆法一起结合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巧用记忆曲线
记忆曲线又称为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研究得出的'。记忆曲线是一条以记忆保持为纵轴,时间未横轴的曲线。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中的研究,不同的记忆难度的知识所需要重复的次数是不同的,同时我们的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根据记忆曲线对所学知识进行重复以及就可以将短期的记忆变为长期的记忆。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知识记了又忘是很平常的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记忆曲线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短期记忆逐渐的转化为长期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记忆曲线是一条较为复杂的曲线,记忆曲线的获得需要经过不断的试验,教师应主动的探究和摸索而不能盲目的遵从网上的资料。
【参考文献】
[1]牛显晨.小议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记忆法[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
[2]杨成菊,刘瑞民.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J].函授教育.1994(04)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2
摘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联系,而且能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要做到: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地位;还原历史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借助多媒体手段,真正实现师生共赢。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历史;改革;多媒体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师能够更有效地了解学生想要学习的知识,进而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实,从而保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实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以人为本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传统教学理念下更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在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后,教师能够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能够积极与学生互动,促使班级形成更和谐的氛围,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还原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更感兴趣,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保证了历史学习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1)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地位
要想实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地位。在以往教学理念的支持下,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常常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地位较低,这也是造成高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教师需要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在课堂中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高的地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高一必修三“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时,由于该课属于近现代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以及通讯工具,使学生能够具有平等的地位。
(2)还原历史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分高中生认为历史知识枯燥无味,且记忆量较大,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众所周知,只有当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中,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据此,历史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详细分析在历史知识中包含的趣味性内容,并以此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也需要按照高中历史整体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到高中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的知识时,就可以搜集“百家争鸣”时期有趣的历史故事,从而使学生对该内容更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习好的学生,这不仅会造成班级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还会打消学习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时,教师需要以班级中每一位学生为主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尽可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被提问到,且被提问的次数相差不大。这样,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被当作优等生看待,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二是针对历史方面的学困生,教师需要走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该类学生的学习效果。
(4)借助多媒体手段,真正实现师生共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自身的学习效果。要想真正实现师生共赢,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一方面,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使学生被形式新颖的知识所吸引,在一定程度上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保证他们的课堂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课前做好教案,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授知识,减少自己在写板书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由此可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师生共赢。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使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及进行趣味性教学,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真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欧翔.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14).
[2]陈其.明确中国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xx(06).
[3]李英花.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xx(05).
[4]张勇.浅谈历史课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xx(03).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3
摘要:将高中历史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有效地融合,不仅可以让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效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意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媒介素养 融合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
概括来讲,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利用大众传媒的资源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理解、并能妥善地使用这些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对各种媒介的认识和分辨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分辨出哪些是健康的媒介资源和哪些又是有害的,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健康的媒介资源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发挥媒介素养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教学中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合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使学生牢记中西方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不受外来侵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传播媒介开始层出不穷,特别媒介全球化的影响逐步显现,人们对于新型媒介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将高中历史教学和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使得古今中外的历史进行有效的传承,让学生时刻谨记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区分中西方文明异同,同时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最终让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并发扬光大。
2.让教学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兴起,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表现,因为在西方很多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中国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恰好也是对世界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一种回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媒介已广泛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教育也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在教育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让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3.维护学生享受健康媒介的权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尽可能的阻止学生与媒介的接触,让学生一心一意扑在课本中,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短期内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有一定的成效,但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学生对媒介的好奇、依赖,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使用媒介、融入健康的媒介环境是学生应有的权力,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中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使用健康的媒介,是对学生权益的一种维护。
4.构建人类与媒介和谐发展的社会
如今媒介已被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都离不开媒介的使用,因此大家要学会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会接纳媒介、正确使用媒介,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丰富多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正是让媒介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表现,可以让两者和平共处,不至于因为各种媒介的出现而扰乱正常的社会发展秩序。
三、高中历史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有效融合的方式
1.加强历史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并不成熟,很多高校都没有引进这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融合媒介素养教育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教育的一种革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调查,这样才能在正式实施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研究西方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教学的历史、现状和标准外,还要对历史教学中媒介素养的特征、发展的过程进行研究,以便在历史教学中能够正确的采用媒介素养教育,寻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让历史教学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
2.慎重地选择教学媒介,让历史教学顺利进行
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的好可以有效的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得当,很可能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严重影响教学的进度。在采用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看看学生是否愿意接纳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对这种层出不强的媒介进行筛选,看哪些媒介可以运用到历史课堂之中,比如微信中的国家人文历史、一些关于历史的书籍、网上一些关于真实历史的纪录片等,这些媒介就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加以运用,而对于一些不实的历史言论、历史剧情教师则要选择拒绝进入历史的教学课堂。
3.让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
媒介素养,就是学生对于各种信息媒介的认知能力和过程,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历史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于媒介的正确认识能力及使用能力。比如,在历史学习当中,大家都知道历史要讲求实事求是,不能进行事物的捏造,不能歪曲历史真相,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的时候,学生也要有要有正确的认知能力,不能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就在网上弄各种虚假新闻、恶搞图片,要让学生能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自己也属于媒介公民,让学生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创造、传播的信息都是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富有正能量的。
4.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学会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介层出不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媒介信息,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心智不全或不坚定的学生可能会被媒介信息里的错误信息所误导,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危害。因此在历史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当中的正能量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分辨媒介信息,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以让学生获得健康良好的发展。现如今网络、电视、手机等在学生当中广受欢迎,学生非常的'喜欢这些新的媒介,为此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将这些媒介有效的运用到课堂中,如为学生播放有关历史的影片、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网上查找资料并较全面的对历史知识进行补充等,在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媒介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媒介的信息有正确的判别,将富含正能量的媒介信息运用到历史学习当中,这样将极大地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中教与学的效率。
5.利用媒介让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只能依赖于历史课本,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并不全面,但是将媒介运用到历史课堂以后,当学生学会正确利用媒介时,可以利用媒介丰富的知识量有效地扩充学生的历史学识,使得学生能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并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历史,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媒介公民,学生可以各种网络平台成为媒介信息的发布者,因此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信息的创造、传播,这样就会让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去对所发布的历史知识进行探索、筛选,让学生更深入的进行历史学习,同时媒介所反馈的一些信息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进步。总之,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这些传播媒介,传媒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将高中历史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有效地融合,不仅可以让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效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意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要想全面地发挥媒介素养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学波.我国媒体素养教育发展策略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xx,(07).
[2]周统建.关于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xx,(06).
[3]赵越慧.高校媒介素养通识教育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20xx.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4
高中历史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是高中学生比较头疼的学科。大多数学生都感觉历史学习最大问题就是记不住,关闭书本就遗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要采用有效的学习方式,激发人体大脑的记忆功能。在这种形式下,探究怎样运用思维导图具有实用价值。
一、应用思维导图的依据
事实上,高中历史按照年代串联成为一条线,因此只要紧紧抓住这条线就能够体现出这条线上发生的重大事项。因此,针对这条线应用思维导图非常合理,总体而言应用思维导图的依据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理论依据;在历史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不但能够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主动性,还能够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是以一个统一、完整的事物形象出现,之后再划分成许多部分被进一步认知。
(二)满足历史教学改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就必须要不断培养自身阅读能力,选择灵活的学习方法获取所需历史信息资料,全面分析与利用历史事件,通过分析、类比、综合及归纳等各种认知活动,锻炼学生历史思维,从而养成了运用历史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而且这些要求也是历史教学改革需要满足的基本目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当复习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对历史知识已经知道了大概,因此就需要学生针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及归纳。我认为应用思维导图必须有一定流程,而不能够过于随意。
(一)思维导图的流程
1.回顾展望、系统梳理;思维导图是辅助记忆的形式,但首先要知道记忆什么。对前面所需知识进行整体梳理与回顾,让所学历史知识更具有条理化与系统化,从而更加清楚究竟学到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并且要结合高考考点实施梳理。既要将知识简化为几个提示词,又要将提示词与提示词间的逻辑关系(历史逻辑)明晰化。
2.画图织网、构建体系;通过前面的回顾展望,依据依据课程标编织学生个人的知识网络,这种最明晰、最有效及最简单的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思维导图让学生头脑清晰,能够理顺复习知识脉络。当然思维导图可大可小,大图为总框架,从总框架下切分出多个面,每一个面即为一张小的思维导图。
3.知彼知己、自我分析;此处的彼即为历史知识的重难点与考试要点,己即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究竟掌握了那些历史知识,那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哪一些历史知识是重点复习、重点训练,在思维导图上比较清楚的标注出这些内容,从而制定出一个整体学习计划。这样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历史知识的复习中,就能够快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并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学习计划。
(二)应用思维导图方法
1.准备一张大图纸与多种颜色的笔,千万不能够只使用蓝色或者黑色笔画,因每一天都会面对黑色文字,因此在画图时依然采用黑色笔画画,不但不能够激发学生大脑的兴趣,反而让学生感受到莫名的烦躁。
2.将学生记忆中的.核心内容画到纸张的中央,例如画出“九一八”事变,接着就从中心部位朝外逐渐延伸,画出许多曲线(必须要采用曲线,因人体大脑就喜欢弯曲线条),将精要极易的内容写下来。
3.认真看图;当认真看图时,人体大脑就会联想到一定事物,比如大树枝干,人体的神经或者雷电轮廓。思维导图就是将需要记忆的内容犹如大树枝干那样分类、再分类,一直到涉及的每个关键点都在图上表示为止,像一篇文章:先分段,再将段分层,之后分成每句话,再将每句话按照主谓宾结构分析。
4.在一些重点内容旁进行标注;就是将一些能够体现内容的图画画到某些内容旁边;就是通过这种写画同时进行,双管齐下,让思维导图中的图不但美观还实用。通过思维导图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当然画完图并非就不管不问。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曲线,就表明人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时间之间的间隔越短遗忘的就越快,因此画完图后还必须要及时进行复习,一直到那张导图深深烙在大脑中为止,否则绘制的图再漂亮都不能够逃避被遗忘的厄运。当然思维导图不但能够运用到历史知识复习中,还可以运用到其他科目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加强人们的记忆能力,能够记忆更多的知识。而且通过这种记忆方式,还能够锻炼作图的能力。做完成了思维导图后,还必须要定期进行复习导图的内容,加强理解力与记忆力。笔者在历史知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还按照其计划了最佳复习间隔与每次复习的时间。10分钟后:复习10分钟24小时后:复习2-4分钟1周后:复习2分钟1月后:复习2分钟6个月后:复习2分钟1年后:复习2分钟通过这些措施就能够将历史知识长期存贮在人的大脑中。事实上与其每次复习都将原图复习一遍,还不如将尚未记住的知识快速再进行一次思维导图。在不借助其他任何知识的情况下就能够记住所学知识。然后再回头检查原图,看看二者间有多少地方不符,从而加强历史知识的记忆。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5
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教学。如何加强历史阶段特征的教学呢?
首先,严密划分历史阶段,理清基本线索。一部人类历史,浩如烟海,纷纭复杂。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历史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该让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历史课本的基本脉络,从总体的高度把握教材,这就是指划分历史阶段,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世界近代史为例,从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到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贯穿三条基本线索: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主线索是资本主义。然后根据对世界近代史的定性“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最终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历史”,把世界近代史划分为“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等四个发展阶段。通过这样划分阶段、理清基本线索,使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有了最初的框架印象,这对以后的学习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准确揭示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建构知识网络。划分历史阶段、理清教材的基本线索只是历史阶段特征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揭示历史阶段特征,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建立起有机的历史知识网络。这个环节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一定历史阶段的知识体系是由大量的史料有序构成的,阶段特征也就蕴涵其中。采用归纳的方法就是将其抽象而出,把形象的知识抽象化,把感性的知识理性化,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以世界近代史第二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例。其一,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北美及拉美的独立战争等构成了这一阶段的基本史实,可归纳出这个阶段的政治特征:少数几个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还没有达到改造整个社会更谈不上改造整个世界的`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势力还占有一定优势。把握住了这个特征,我们自然就可以从本质上去认识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其二,此时欧美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发展。尽管它暂时还无法彻底战胜封建经济,但它已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是本阶段的经济特征。欧美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其三,从这一时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及16至18世纪的亚洲等史实概括本阶段的东西方关系的特征。
欧洲各殖民国家在亚非拉各地开展了更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而亚洲一些古老的封建国家仍然闭关自守,充分显示了难以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其四,这一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新思想,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设计了一些构想,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是本阶段的思想特征。把以上四个具体特征总结起来,就反映出这一历史阶段总的本质时代特征——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封建制度的衰亡。 最后,立足阶段特征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历史阶段特征既可以作为学科知识来掌握,又可以上升为一种方法论,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这一阶段为例。首先可以把本阶段的基本史实概括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等。如果把教学目标只停留在这些知识点上,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怎样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呢?采用历史阶段特征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首先,应指出,14—16世纪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时期,是世界近代历史的前夜。由于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兴起,引起了欧洲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寻找满足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于是欧洲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要求学生抓住这一特征,充分利用史料,透过历史现象的表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准确把握以下历史概念: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在教与学的合力下,学生形成了客观而全面的认识:这三者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都依存于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发展,又反过来对它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以上概念的准确把握来源于同一指导思想,即14—16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运用了知识点概括、史料分析、联系比较等方法剖析了历史现象,从而抽象地概括了历史现象,揭示了其全体的本质的属性以及历史现象之间内在的联系,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总之,历史阶段特征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还可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左右并串、中外交错、纵横比较、异同对比,就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能够突出历史教学的时空性特点,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迁移,从史实由表及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启发,从而抓住历史知识的本质属性。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和联想能力,甚至能使学生引起学术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冲动。加强历史阶段特征教学是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把握历史脉络的一个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