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论文15篇
体育与健康论文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育与健康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与健康论文1
摘要:健康教育是关系到青年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大问题,探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教学;健康教育オ
1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内涵
长时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十分狭隘的,认为身体没有生病、没有损缺便是健康,更多地把健康与身体、生理健康完全等同起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目前多数学者同意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安宁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个定义明确地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健全)、心理健康(心理没有问题与疾病)、社会健康(个体具有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只有具备这三种健康者,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中学时期,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又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和支配他的社会行为。针对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健康的内涵,从教育的因素来理解,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它包含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与健康习惯的教育。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理解,健康教育是指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水平的教育。它以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和发展性为特征,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体育为生活方式的调节手段,注重体育对人的'内在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追求精神升华和人格的完善,在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中达到挑战生活、驾御生活的目的。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的科学性教育和体育的文化性教育,注重对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和创新。
2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倾向严重。在我国大部分中学里,尽管也在进行健康体育的改革和实践,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其实很多的中学体育锻炼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是形式的东西,走走过场罢了,从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备课方法却还在原版套用。对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检查考核工作没有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是主要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也仅仅从一些中学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为评价的依据,没有到基层和教学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真正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工作依据。同时,中学体育健康观念的对象过于单一化,缺乏全面性,没有真正全方位地转变中学体育健康教学思想。
(2)传统的中学体育的教学观念与认识没有真正转变。由于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仍然还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负面影响较大,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同时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全体学生体育”的现象严重,一条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加、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往往被忽略,更影响了中学生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
(3)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制约中学体育健康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仅仅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简单的改革,没有将体育健康教学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过程变化不大,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没有活力,课堂气氛较差;同时由于过分地强调“统一”,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体育课缺乏生机。3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对策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全面的健康,他们才会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各种教育;反之,如果忽视健康教育,学生的身心问题与疾病很多,那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家们一直倡导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现实中许多中学的教育仍然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考试成功与否逐渐成了评价教师、学生、学校的主要标准,致使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基础教育,在现实中变成了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以考试成功为教育目标、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与任务,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冲击。由于智育培养一直处于优先侧重发展的地位,中学体育工作被置于整个学校工作的次要位置,致使人们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更有些人把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只会成为一句空话,流于形式。
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1)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用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实验和论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学的一线去解决问题,使中学体育健康的教学有自己规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和设置,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建立不同的内容体系,以便进行不同的考核,避免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的“吃不饱,不够吃,吃不消”的现象。
(2)把体育技术的教学和健康知识观念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体育健康思想去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从而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终生健康体育的思想。结束单纯的体育健康理论课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意识知识的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讲“理论课”而上“理论课”,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建立科学规范的体育健康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实践建立优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优化的教学课程体系。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需要高索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体育健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通过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等,构建各阶段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保证学校健康教育纳入正轨,向普遍化、专业化、现代化、本位化、本土化方向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
体育与健康论文2
摘 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与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产生了行动抵触。教学如果不能实现众多女生的运动参与,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实现本课程的价值。就如何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学措施,化解女生的行动抵触,激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实现运动参与,体现“健康第一”。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与
一、中职女生当前运动参与现状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使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立刻“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办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抵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懒”“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二、现状分析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难以实现女生们运动参与?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练习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天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此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量素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畏惧动作幅度较大和力量型的身体练习。
3.教学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群体的“有需供给”。其结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行动的日趋抵触。
三、理论学习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认可,才会主动参与,才能“乐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身体练习是课的核心;运动参与是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采用,必须有益实现男、女生的运动参与。
四、教学措施变革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实现运动参与呢?
1.“淡化”措施,易于参与
在技术教学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淡化”措施,不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畏惧心理,降低练习难度,克服学习的枯燥,使女生能够轻松参加,体验各项运动的魅力。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学,我重点运用“淡化”措施。采用自由结合成小团体展开分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用人文与情景,淡化恼人的.技术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涵的身体练习不反感,普遍能够积极投入。
2.“简化”措施,促进参与
在运动项目的练习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简化”措施,从女生的兴奋点入手教学,同时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则,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学,我则采用了“简化”措施。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术环节入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分队小竞赛时,故意忽略“走步”“两次运球”等非侵害性规则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能够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措施,刺激参与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学中,我刻意使用“美化”措施。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中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普通女子因缺乏锻炼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明白“只有运动,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减肥”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悄偷懒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散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式的锻炼。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练习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学实效明显提升,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学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共同评价的结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今天的中职生,明天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关注她们,激励每个女主角快乐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与之花盛开,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20xx(05)。
[3]全光德。培养中职学校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20xx(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体育与健康论文3
一、前言
体育舞蹈最早起源于英国,就是男女两人为一组,在舞曲的伴奏下,以优美的舞姿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体育运动。在此过程中,人体的形态美、个性美都可以展现出来。跳舞的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塑造形体,展示优雅的气质与翩翩的风度。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主要为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舞蹈特点与规则、竞赛的方法以及恰恰、华尔兹等的舞蹈教学。
二、体育舞蹈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人格特点。
人格具有社会性、复杂性、独特性和整体性。社会性表明,人是可以受到社会影响的社会个体,在社会影响下的人就有了社会的印记,这是无法凭空消失的;复杂性表明,人不是单细胞动物,人可以思考可以劳动,人格也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人格的复杂性是人的外在所显露出来的东西以及内在所蕴的东西的结合体;人格的独特性说明,不同的人格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立的,不同的人格才能彰显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的是人格的组成部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牵制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人格[1]。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现状。
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特点,就以最近发生的天津塘沽大爆炸案为例。有些大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爆炸的'最新情况,更有那么一些人亲临受灾地区进行救援。还有一些同学虽无法亲临灾区进行实地救援,但是他们一直在鼓励着那些受害者,甚至立马就进行了捐款捐物活动。但与此同时,也有好多大学生整天无所事事,关注的只有游戏、娱乐八卦等鸡毛蒜皮的小事[2]。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很不稳定,人格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受过高等的教育,但是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三)健康人格养成的基础与其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体现。
健康人格需要具备以下这些条件: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和控制情绪;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适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当然了,这十条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分的自我安全感,不能认为和男生跳舞就会有危险,也不能因为害羞而拒绝。还有,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舞伴,在和舞伴跳舞的过程中不能一意孤行,要符合跳舞的规范,在此基础上完善动作或将自己的特色融入进去,这样既不显得太过自私还可以更完美地表现自己。
(四)抽样调查。
为了使得上述论述更加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包括20名女同学和20名男同学。我们将这40名大学生集中在一起填写问卷,该问卷共有10道题目,分别为:你的性别;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你对于自身人格的认识情况;你是否了解体育舞蹈这门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会觉得与异性跳舞很尴尬;该课程教学老师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跳舞过程中你的身体状况是否有所改善;跳舞过程中你的情绪是否会出现敏感状况;在学习了该门课程后你的自信心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你认为该门课程对于健康人格的养成有没有帮助。在40位同学完成问卷后我们进行了统计,具体的统计过程以及统计数据不在此一一列举。统计结果显示:大约80﹪的同学认为体育舞蹈的教学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并且在与异性合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自信度,克服了恐惧,而且该门课程也可以起到减肥和保持健康体型的作用。但是有大约20﹪的同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尴尬,而且老师讲过的东西也不太好理解,自信心也下降了,老是感觉自己跳不好,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仿佛别人都在嘲笑自己一样。
三、总结
体育舞蹈既然存在就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以及意义,我们需要看到它存在的积极方面,例如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身体健康以及提升自信心、克服与人相处的恐惧与尴尬等等。其次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保持充分的安全感,对于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合适准确的定位,积极乐观地去看待这门课程。总之,学习该门课程对于健康人格养成的影响必然是利大于弊的。
体育与健康论文4
1、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现状和差距
1.1、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长期以来,在体育健康教学观念上,学校存在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认为像高职类的学校,体育健康课就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让学生有一定的活动量就行了。这样的认识,一是导致了学校对体育健康课的基础设施,场地器材建设等的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每学期购置的器材就只是最常见的球类、跳绳等不需要多少资金投入的器材。要想开设民族项目还必须得自制器材。使得教师开课的内容、项目非常有限。二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活动项目安排上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三是个别教师没有很好执行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目前在公共体育健康课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以及体育教学组织一体化和体育教学目标达标化等现象仍然存在,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忽视学生身心素质以及能力水平是否提高的评价,学生为考试和标准测试处于被动和应付的状态。
1.2、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体育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当然应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但在实践中这却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中,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却成了课程的惟一目标,无论是教师教、学生学还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运动技能、技术都是惟一的内容,学生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健康成了体育的基础而不是体育的目标,健康状况差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体育,因为他们的体能状况不能适应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态度和行为的改善以及情感意志的发展等,都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这种思想和观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在我校步入高职办学过程中,由于起步较晚,体育教学盲目向其它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看齐,致使我们民族高职师范体育健康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1.3、教学内容不丰富,组织形式单一
教材内容陈旧,加之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方法手段落后。现阶段我校公共体育健康课项目内容主要以田径、体操、球类为主,与中小学基本雷同,体育课程的学习不被多数学生喜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课的结构基本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学程序一般采用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比赛、评价,教学方法手段也落后单一。项目繁多,蜻蜓点水,忽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的情意功能重视不够。一节体育课学什么内容,用什么器械,做什么动作,一切由老师决定,学生不能自主选择,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不到尊重、理解和关心。究其原因,主要缺乏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教学,对新时期高职体育健康课教学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没有把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改革。
1.4、体育教学资源,教学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经费投入少,场地设施差,运动器材短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无法运用,严重影响和阻碍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有效开展。要上好一节体育健康课,不仅要有好的老师,而且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场地器材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我校场地器材设备设施较差,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更无法使教学活动向多元化发展。形成的局面是:课程设置单一,课时安排不灵活,教学计划不全面,教材内容少价值,教学手段不新颖,课堂教学中反复练习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需要、社会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与终身体育接轨。1.5、缺少交流的封闭式教学阻碍了民族高职师范体育教育的发展我校是少数民族学校,受人文环境的影响,缺少对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学管理体现一定的统一性、固定性,指令性。具体表现在:固定班级,固定教师若无特殊情况一直教到毕业的授课方式,这种固而不动的教学模式,虽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但却难以发挥教师的技术特长,也很难使学生很长时间接受一种教学模式,进而压抑了学生对教材教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教学资源的限制,每学年的教材内容规定过死,缺少置换内容,进度缺乏伸缩性,造成盲目授课,形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我校的大多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形成的理论体系大同小异,教学组织过程也能难免同出一辙,缺乏新的生机和活力,而我校由于经费短缺,每年外出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师得不到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也很难将外面的新信息、新技能、新观念、新教材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模式带入自己的授课中,教学领域没有开放性,势必造成我们教学水平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2、推进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1、转变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教育指导思想
制约民族高职师范体育课程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是体育观念滞后。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高职教育、体育发展实际与需要。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就要转变观念,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民族高职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要树立终身教育观,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的兴趣。
2.2、充分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
以民族体育内容为活力,推进民族体育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体现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教学地域特色,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进行教学,极具有一定的健身性和可行性。在多年的民族体育教学中,我们利用蒙古族语言口令指挥队列,利用蒙古族的安代舞做准备活动,更易唤起学生的兴奋性和活动的积极性;放松活动抛开传统的练习,把学生组织成圆形,手拉手用轻盈蒙古族舞蹈放松,气氛和效果就好的多;把摔跤、布鲁、奔布格、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基本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不仅学生喜学乐练,也为民族地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技能基础。另外,如果让学生认真收集当地民族地区的体育游戏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根据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字叙述的完整性设计活动锻炼项目,这样既促使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又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总之,在民族高职师范大力推广民族体育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弘扬了民族体育文化。
2.3、改变场地器材不足的措施
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领导、教师在注重专业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公共体育健康教育的功能,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使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资源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对现有器材设备进行开发与利用,或是对现有场地设施进行改造,还可利用自然地理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2.4、采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取老师选项目,学生选教师的授课形式,这样一来,体育教师将从事自己专长项目的教学,必定得心应手并能很好的发挥技术专长,不会造成教师能力资源的浪费。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其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同时,很有必要在高中起点的二年级下学期和初中起点的四年级让有特长的学生组织专修提高班,我们选派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进行辅导,使这一部分同学的体育技能和锻炼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起到体育尖子生的作用,从而带动全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另外,多创造条件,多争取机会,使他们有外出比赛交流的机会。一方面通过比赛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宣传我校的一个机会。而这一部分人,走向社会,则会成为工作岗位上一专多能的人才,对推动当地民族体育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论文5
【摘要】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 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运动,好表现自己等等, 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 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自觉地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 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活动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教学作为中学基础教学的一门必学课程,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及教育部门的关怀、重视、支持下 ,体育教学在大、中、小学各级教学领域都位居一个明显的位置。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欢迎。为校园文化增添了色彩和生机。充分体现了设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5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又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据此,体育教学工作明显地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体育教学教材的内容也逐步完善--充实--提高。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课外活动为校园生活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处处生机勃勃、活力无限,那一张张青春的笑脸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信心。几十年来各级各类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实到祖国建设的各个领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中学体育教育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并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硬件上看,中学体育教师这支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地位和水平,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做一名好的体育教师,就要力求精通业务,博学广识。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把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教准教活。作为体育教师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广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需要,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修养,在教学中力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讲解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示范优美,在学生中塑造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形象,以优秀的品质、丰富的情感、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创设情景,培养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第三,体育教学的内容要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中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中学阶段,青少年变进入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这一时期身高、体重增长速度惊人,伴随着学校、家长、社会的教育、影响,世界观在逐渐形成,意志力在增强,足以控制自己,因此,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施以新课标教育,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无疑是事半功倍。就这一点来说,"中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是令人信服的。有些学生对运动比较感兴趣,加上在运动方面有一技之长,所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人问他们苦不苦,他们还真的不觉得苦,他们说看到自己的成绩不断进步,在比赛中不断战胜对手,内心深处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功感。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最苦再累也能想办法去克服。我在对初三男生的调查中发现,喜欢球类运动的人最多,女生喜欢羽毛球的比较多,还有的喜欢乒乓球。我在按兴趣分组教学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些无兴趣的项目,我因为想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如对学生终身有益的耐久跑,如果只是在田径场让学生反复绕圈子,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而稍微变化一下,将耐久
体育与健康论文6
随着高校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就业、生活等多个方面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通过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众多高校教师关注的焦点。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做到通过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者的重中之重。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也给高校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有些高校生出现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它是客观的存在,仍需学校和教师给予一定的关注。
因此,积极开展体育教育促进高校生心理健康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就此本文与读者对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共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上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大学生未出校门,但是很多竞争压力依然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者随着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大学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要进入社会,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感到很焦灼,不知道应该怎样利用有限时间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随着这种压力的日益剧增,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只关注学习,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发展,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生活压力。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浮躁、急功近利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刚刚经历了紧张的高中时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大学生还不能很快的投入到新环境中。
二、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
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时代一下跨入轻松的大学时代,虽然没有学习的压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使得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体育运动正是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学会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从而通过这种途径大学生的交际变得会更加容易。
(二)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我
体育运动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开朗外向的性格,并且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很容易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对大学生的性格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实施,让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提升。
比如教师可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如越野等,培养学生的毅力和韧性,还可以让学生在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下养成一定的自制力。又如竞技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竞技活动并不是教给学生要争强好胜,而是要学生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到真正的体育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学生已经不再是以往的.体育盲了。有的学生可能会喜欢篮球,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喜欢足球,无论是哪种体育活动,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不仅能培养健康的身体更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学生在积极参与比赛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运动精神,并且比赛是一项团体活动,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以维护集体利益为首要准则。学生通过准备比赛和比赛的过程能够感受到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能够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烦恼。并且体育竞技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品格的完善。又如象棋比赛,不仅能促进学生培养冷静、认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思。总之,体育竞技比赛能够消除大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为大学生的交际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让大学生在体育竞技中学会分享,学会交流从而培养出外向开朗的性格,从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正确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
体育与健康论文7
一、为什么要从小参加体育运动
1.体育锻炼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儿童少年时期,身体可塑性大,体育锻炼可加速新陈代谢,其过程可用下式表示:运动→能量消耗→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消化、吸收)→恢复能量→消耗能量→体内物质积累→促进生长发育。
2.体育锻炼能使儿童更聪明。一个人是否聪明,主要取决于大脑的功能的强弱。儿童大脑需氧量占整个人体需氧量的50%,体育锻炼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了满足运动的需要,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增强,从而保证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大脑工作时的能量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体育锻炼还可使体内胰岛素工作正常,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发挥“聪明”功能。
3.体育锻炼能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医生常说,体育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比如,一个人坐着不动,一分钟只能摄取1/4升的氧气,而跑5千米,一分钟能吸取2升的氧气,等于坐着不动时的8倍,仅从获氧量来看,锻炼与不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就大不相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经受各种气温的刺激,尤其是在冬季,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
二、怎样从小进行科学锻炼
1.锻炼时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明确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讲究锻炼的科学性和兴趣性,调动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在锻炼过程中,处于良好的兴奋情绪中。
2.注重身体的全面锻炼。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展,而且要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各项身体素质,提高生活劳动所必需的跑、跳、投掷、攀登和游泳等实用技能。在锻炼中培养果断、机敏、勤奋、吃苦耐劳、大胆沉着的意志品质,起到健身、强身、养身的功效。
3.音乐、棋类可强化锻炼效果。音乐能调节运动时的情趣,在优美动听有节奏乐曲的伴奏下,能消除运动带来的疲劳。棋类活动是一项比智力、比体力、比技巧、比意志、比作风的全面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列宁曾形象地把棋类活动比喻为“智慧的体操”。它同样可以起到开发智力、增强体质的`作用。
4.锻炼应掌握时间和量。体育锻炼要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规律,而不是时间越长、越剧烈越好。每天活动持续时间为1小时左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逐渐增加,在锻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处理锻炼中出现的不适
1.怎样防止运动中的抽筋现象?抽筋常发生在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或夏季运动时出汗较多,以及身体过于疲劳和神经系统过度紧张的时候。因此,冬季锻炼要注意保暖;夏季要多喝淡盐水来补充体液;游泳前要活动热身体,或用凉水泼浇身体,使身体对冷刺激预先有所适应。
2.长跑时出现腹痛怎么办?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腹部上角疼痛称之为“运动性腹痛”。如肝脾淤血产生的疼痛,呼吸肌痉挛,胃肠痉挛或功能紊乱,等等。这种由于内脏器官跟不上运动器官活动而产生的不协调现象,生理学上称之为“极点”现象。一旦在运动中出现腹痛,即应减慢运动速度,降低运动强度,加深呼吸,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通常也称为“第二次呼吸”。
3.体弱多病儿童如何锻炼?早操:早晨在室外进行徒手体操,并配合正确的呼吸练习(鼻吸气、口呼气,并延长呼气时间)。走步:在清晨或下午进行定距离和定量的室外走路,在走的过程中,快慢交替。练易于调节运动量的项目,如太极拳。锻炼要循序渐进。
四、锻炼时应注意的问题
1.空腹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长时间清晨空腹进行锻炼,体内的能量大量消耗,对身体不利,最好适量进食后开始轻微活动,使休息了一整夜,长时间处于安静状态的肌肉、关节及内脏器官积极活跃起来。
2.饭后不立即进行剧烈活动。饭后,人体大量血液流向消化系统,此时如进行剧烈运动,血液就会流向运动器官,以保证肌肉工作的需要,造成消化系统血液供应不足,胃肠蠕动减慢,影响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正常进行,严重的会导致胃痛、消化不良、溃疡等疾病,一般在饭后0.5D1小时再进行活动比较合理。
3.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洗澡。因为运动,能量大量消耗,必须等人体各系统机能恢复正常后(大约半小时)才去洗澡。
4.剧烈运动后切忌暴饮。因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会将血液稀释,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肾负担,同时稀释胃液,导致消化功能和食欲减退。运动后,饮适量的淡盐水,以补充因汗水带走的盐分,千万不要喝生水,以免大量病菌带入体内,感染疾病。
五、锻炼过程中的身体自我检查
1.主观感觉。一般在体育锻炼后,会感到精力充沛,食之有味,睡眠质量高,入睡快,睡得熟。若稍感疲劳,四肢无力,肌肉酸疼,等等,属于正常的机体反应。但在健康状况不佳或锻炼负荷过大时,就会感到明显疲劳、精神萎靡、全身乏力、烦躁或出现头痛、头晕、恶心、食欲减退、胸痛、失眠、多梦、夜间“盗汗”等。
2.客观检查。在体育锻炼时,心率(脉搏)维持在120D160次/分,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出正常范围的3D4次;体重减少不超过0.5千克。如心功能差,运动量过大可出现脉搏不规则或早搏现象,体重持续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并不是对身体的‘病’和‘弱’的否定,而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的总称。”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基本活动能力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希望少年儿童珍惜人生的春天,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促使身体健康强壮。
体育与健康论文8
摘要:本文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参与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生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特别是体育舞蹈课的开发与设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力求体育选项教学获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体育舞蹈;身心健康;影响
回顾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了。这时的学生,萌发和盼望的是如何从身心上得到满足和技能上获取成功。经过知网查阅资料可知,近年来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体育运动,特别是经过学生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更能够给学生带来益处。体育选项教学模式是在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萌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它顺应了教育界发展老师的潮流,弥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足,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发挥个性潜能,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身心健康的定义
最新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指的是某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而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身心健康更为重要,它指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合理安排学习和运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坦然面对学习上的不如意,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引导和帮助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认真向他人学习,弥补自己不足之处,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现在的学生由于面临着学习、升学的压力,能够合理地利用时间来选择适合自己锻炼身体的体育运动项目的人较少。如何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门运动项目,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而体育舞蹈是融体育、艺术一身的舞蹈运动,它把艺术美较好地融入运动之中,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尽显奇妙,给人以美的享受,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形体,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全面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参与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知网和维普网检索查阅了有关体育舞蹈与身心健康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得出比较真实、可靠的结论。
2.问卷调查法。实施体育舞蹈选项课实验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取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36份,有效率达89.3%。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1.数据
实验组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可测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特别是女生的身体素质具有显著性提高。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项目,充分发挥个人的优点进行有目的的锻炼。
2.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表明,大多数的学生进行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习时,学生能获得较高的心理健康值。在是否主动参与体育舞蹈选项课练习;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否能够独立欣赏一场体育舞蹈的比赛;是否能够主动帮助他人完成体育舞蹈动作;是否能够与他人互相配合完成体育动作都能够方面的满意度值都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可以看出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显著性的积极影响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实施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由于学生找到了自己比较喜欢的练习项目,使学习既有目的性,又有自主的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独特的潜质禀赋,特别是女生,增加了练习中的运动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认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舞蹈练习中,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地增进健康。
2.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参与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生比未接触过的学生心理素质普遍更好。首先,学生的表现力增强了,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真学习,熟练地掌握了体育舞蹈的动作,在学生面前充分表现自己,增加了心理的承受力。其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完成体育舞蹈动作后,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对待,没有什么事办不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坚持下去就能走向成功。体育舞蹈是体育和音乐、美学融为一体的新型项目,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情操得到陶冶,欣赏音乐的节奏感,它要求良好的身体姿态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和修养,能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感觉。
(二)建议
1.面对学习任务较重的学生,承受各种压力,为了让要他们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需要一种方式来舒缓压力。通过体育舞蹈选项课学习,让学生在他人面前的表现力提高了,树立了自信心,身体素质增强了,精神面貌非常好,意志力得到磨练。所以,实施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是显著的。
2.学校应该重视和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实施。体育舞蹈选项课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和影响。科学、合理培养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把生命延长到极致,对于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颖.体育舞蹈选项课对新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4).
[2]黄斌.论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8).
体育与健康论文9
健康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促进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民间体育游戏,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它伴随着孩子们童年快乐的时光,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发展,增强体质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许多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发展,为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跳格子”、“城门城门几丈高”游戏中,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得到发展。又如在“跳绳”游戏中,幼儿通过连续摆动的长绳,不仅能锻炼下肢,而且能锻炼上肢和躯干各个部分,不仅能发展弹跳力,而且能发展幼儿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柔韧性。“抖空竹”游戏使上下肢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也使腰部得到运动。而跳跃时,不但腿要跳,腰部的动作也很重要,上下肢随之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跟着动。连续跳跃,心跳可以加速。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使上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起到增进身体机能的良好作用。
二、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幼儿的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基本需要,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所必需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包含很强的社会交往成分,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许多游戏都需要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跳皮筋》(集体游戏)、《城门几文高》(集体游戏)、《炒黄豆》(2人)、《打沙包》(4人)等。在《跳皮筋》游戏中,因为一人的失误,最终的胜利者要“救”那些落难的跳手,她是这一游戏里最伟大、最无私、最有核心能力的伙伴,这又充分培养了孩子们团体协作精神与社交能力。由于幼儿加强了与同伴的交往,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幼儿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一方面要理解他人的意愿、主张、态度,并作出回应。幼儿在游戏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更有可能出现在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民间体育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及的五个教育领域中的健康领域有这样一条目标: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人的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惊奇、惧怕等等。民间体育游戏所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特点。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干预,自娱自乐;幼儿的心情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但许多民间体育游戏也带有竞争性,如《撞拐》游戏,两人以膝盖相撞,撞到对方者为胜;《跳皮筋》由浅入深,程序和现在的电子游戏闯关差不多。看谁先跳到最高处。在这些带有竞争性的游戏中,幼儿也会面临失败,这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但是游戏的.趣味性又吸引着幼儿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了培养。每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游戏的规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如《捉鱼》的游戏规则是当念到“大红鱼”的“鱼”字时,“渔网”落下,这时正好游过“渔网”的“鱼”就被网住,但有的幼儿会不遵守规则,故意慢慢游,或还未到时就提前钻过去。老师这时就强调游戏的规则,面对游戏的诱惑,幼儿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在游戏中学会自我控制。
四、民间体育游戏促进亲子间的交流,增进亲情
幼儿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活动。这是因为幼儿生来具有活动性,这种活动性如果得不到正常的表现机会,就会向无目的方向泛滥,导致攻击性等情绪情感问题。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亲子间的互动的机会。民间体育游戏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而来,许多父母、祖父母都会玩。另外,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比较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也简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商定玩法和时间,例如发展幼儿肌肉协调与灵活性的翻绳游戏,在茶余饭后的时间里,幼儿可以与父母、家人翻玩。放风筝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一家三代一起制作风筝,有的剪、有的画、有的粘……大家一起共享制作玩具的乐趣,并可一同到户外尽享放风筝的快乐。通过民间体育游戏,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又能达到家人同乐的最佳效果,在为亲子双方带来欢乐的同时,又增进了亲情。
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蚝陕乐体育”等理念的倡导下,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一项极好项目,不仅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将民间体育游戏灵活地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让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顾荣芳.幼儿园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曹中平.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调查与研究,20xx.
体育与健康论文10
摘要: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改变是双面的。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加快了生活的脚步。但与此同时,社会节奏加快,人们身心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难免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是时代骄子,他们的身心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和走向。因此,应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本文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体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1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体育教育能够调节学生心态,振奋精神
大学生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在期末或是面临一些重要抉择的时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将一些不利的情绪变得积极,就涉及到心理素质问题。积极参加体育教育,能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锻炼过程中,消极情绪会受到抑制,也会暂时告别烦恼的困扰,而且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想法,对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再者体育教育是一个宣泄的途径,释放出来之后,更是会感觉到心里的轻松。调节心态,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选择的途径,而体育教育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小的烦恼和困扰都可以尝试通过运动锻炼的方法发泄出来,缓解心理压力,改变心境。
1.2体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意志力,培养品质
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非常重视应聘者的意志力,因为缺乏这种精神就无法在工作岗位中取得成就,很容易因为挫折而丧失信心,导致效率下降。从用人单位的选拔条件中,就能够看出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必须从教育层面给予重视。体育教育是一种对身体的磨砺,与此同时,也是靠意志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如今大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变好,家庭条件优越,而相对之前来说吃苦比较少,加上父母的“溺爱”,造成他们受挫折能力弱,缺乏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遇事会先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体育教育恰恰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以身体本能作为基础,去培养奋发精神。体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性,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战胜等,从而实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同时学习一些较高难度的动作,或是重复一些基础动作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坚韧与耐心、恒心,去克服主观和客觀的困难,从主观方面更加努力。也将这些品质进一步延伸到学习和生活等其他方面,扩大影响。
1.3体育教育能够提高交际能力,收获友情
交际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发泄”的过程,能够传播好的情绪,消散坏的情绪,而且对于生活来讲,友情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体育教育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玩闹都能成为他们的点滴记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在一起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然在体育教育中也会出现各种冲突,如时间冲突、责任冲突等,如何协调这些更是学生“情商”的锻炼过程。通过这些有效的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健康心理的必备素质之一。
2高校实现体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实际措施分析
2.1更新传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当代高校实现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修整传统体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误区,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体育教育工作重点发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关注和重视,仅能挂靠在学校德育部门进行,多由兼职教师负责,部分高校相对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但普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实际效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2明确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大学学习生活是多数学生最后的学生生活,大学可以看做是社会的简化缩影,这一时期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生环境与之间接受的存在巨大差异,学生逐渐成为生活的主人并开始尝试主导个人生活走向,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步入最后的调整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面临心理卫生、学业、就业、个人问题等多方面复杂的生活问题生活压力剧增,相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于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性健康等方面内容。针对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高校在制定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时,应组织进行广泛的学生心理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调整教育重点,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识;f2]提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校园和谐关系;(3)加强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强化学生心理适应能力;(4)锻炼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5)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心理调节习惯,提高学生自控力;(6)挖掘学生终身体育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3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体育应积极调整自身教育内容组成,适当提高心理教育内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引导学生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加强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联系性,使学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以满足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体育运动的竞技因素关注较多,对于心理、情感、态度等内容关注较少,因此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2.4保持高校体育教育原有特点
高校体育教学经过多年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的融合,应注意保持体育教学原有特点。高校应认识到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关系,并非从属关系,并不是要将体育课程改为心理健康课程,而是要把握尺度,促进2者的协调发展。
体育与健康论文11
1.中学体育与生命教育理念的衔接
1.1中学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乏及其存在的问题
1.2.1中学体育教育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学学校体育没有与时俱进,很多的体育教师没能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过多的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体育课堂习惯性用“军事化”口令教学,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参与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2.2“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忽视“生活资源”。体育课程受到国家竞技体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内容过于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的操练,忽视体育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造成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现脱节与滞后现象。
1.2.3学校体育应转变机械传授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整个教学过程对体育课的三大部分限制过死,教师的讲解、示范成为最主要的传授方法。
1.2中学体育教学要渗透整合生命意识
在教育中需要完成对学生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体育与健康标准强调学生应具有终身体育学习的能力,具备基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在选择和编制体育课程内容时,突显了时代性和生活实效性,只有融入学生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生命教育。
2.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整合模式路径
2.1体育教学目标之中要适时渗透生命教育理念
体育课程应从个体的发展需求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构建生命教育的体育课程理念不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需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课程理念。
2.2体育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植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贴近学生生活,关注激活学生经验,体育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健康的发展,让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有益于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为避免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与滞后,在具体选择教材时,应考虑选择娱乐、休闲并存,趣味性强且有意义的教材,有益于终身体育价值实现的教材;能够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教材;现代社会生活中新兴的运动项目等应综合考虑。
2.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生命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育教学要根据目标,针对教师、学生、内容等具体状况,设计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基本结构、方法和手段。课堂上,教师应突显主体教育观,营造乐学氛围、活跃的教学气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切实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的寻找适合学生主体,以促进生命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方法。
2.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体育教师角色发生很大转变,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传递者。其次,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师生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增强,自主性得到体现。这样,在体育生命化教育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教育将会真正体现其价值。
体育与健康论文12
一、引言
高校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潜在人员,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身体与心理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就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体育运动是保障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改善学生的体质与心理。
二、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概述
(一)体育运动介绍
体育运动是各项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活动的组合。体育运动能够起到很强的健身作用。而体质是个人身体机能与形态等特征的组合,对于个人至关重要。虽说体质是人与生俱来的素质,但个人体质也会受到除遗传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合理组合与安排,人们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体育运动项目较多,包括田径、游泳、武术、登山等。这些体育运动要求参与者有较好的体力,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具有间接的教育与政治功能,同时还能够锻炼参与者的意志与毅力,进而形成勇敢顽强的品质。
(二)身心健康介绍
身心健康具体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其中,身体健康是人们能够适应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无病的且良好的身体状态。心理健康是人们连续的、积极的、发展的、能够综合发挥自身潜能来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状况。当前,人们所讲的身心健康指的是人的整体健康。高校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特点。
其心理特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高校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应变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快速高效地融入大学生活与学习之中;第二,很多学生不了解人的心理特征,他们缺少进行人际沟通的技巧,无法适应高校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三,高校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遇事容易冲动,遇人充满敌意;第四,高校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抉择,但其迷茫状态与优柔寡断让他们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第五,高校学生受到来自恋爱与性困扰等问题的影响。而身体特点主要包括身体及器官等的发育状况、身体内部的内分泌、激素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三、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一)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也使得人们的生物结构与机能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体育运动是增强高校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第一,在身体形态方面,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身体成长与发育。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加参与者的身高,锻炼他们的肌肉,塑造他们的体态,同时矫正发育中的不良站姿坐姿等不良发育状况,进而形成良好的形态与体型。第二,在身体机能方面,体育运动能够增强身体器官的机能与活力,促进身体内部血液流动和新陈代谢速度,进而减少身体内部的有毒物质与废弃物质。同时,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心脏与血管的活力,增强参与者的抗病与恢复能力。第三,在身体素质方面,体育运动能够改变参与者的基本运动能力,增强自身的灵活度、柔软性以及身体协调性。规律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参与者骨质的改善,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体格与体魄。
(二)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日益严峻的竞争与不断增加的生活压力迫使高校学生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从而对其心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体育运动能够显著促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在改善情绪方面,高校学生面临着众多的考试和考核,再加上升学与就业压力,他们经常处于焦躁、烦恼的情绪状态之下。周期性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减少这种不良情绪,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坚韧性,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充满朝气。第二,在塑造坚强意志方面,高校学生在其体育运动或体育竞赛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竞争与难题,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与意志来通过考验。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参与者的坚强与毅力、冷静机警的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三,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高校学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通过科学的体育运动,高校学生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他们的人际沟通,获得志趣相投的友情,增长自身的认知与见识,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四、高校以体育促身心的有效措施
(一)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观念
一方面,高校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的终身性,并利用广播、传媒等多种手段对体育运动加以宣扬,提高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与重视,进而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完善高校体育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相关场所的体育运动资源与项目,不断创造特色性体育组织形式,同时也必须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高校日常的体育运动与竞技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应该强化自身对于学生体育运动教学的重视,并积极配合这一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同时,高校应该建立某些设施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营造高校良好的体育运动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思想,不断组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知识以及健康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高校应该为学生建立高质量的体育运动环境,增加体育项目的内容与形式,以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高要求。
(三)提倡高校体育运动科学化
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不能盲目无节制的进行,需要高校与学生根据其生理与心理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般来说,体育运动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例如:60%至80%的心率有助于参与者的身心发展,二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更能够保证参与者的运动安全,每周二到四次的运动频率更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改善体质的效果。所以高校有责任为其学生提供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体状况确定合理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进而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同时,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五、结束语
总之,身心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其重要内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其自身的特点。体育运动能够增加高校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能够对高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对高校学生的情绪改善、意志塑造以及人格培养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为了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应该改革体育教学观念,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将体育运动纳入科学化的范畴,并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唐艳婕,刘煊华。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xx,(2):92-93.
[2]许岩,姜桂萍。体育运动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xx,22(1):85-86.
[3]孙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xx,(5):56.
体育与健康论文13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新鲜血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身心健康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现在学校的“蛋奶工程”使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在学校的教育为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经常忽视了体育课的重要性,甚至出现抢占体育课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任务重,缺少锻炼时间,致使青少年各项体能指标持续下将,调查表明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认真研究教材、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学生的终身体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打破传统的偏重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多补充一些大众化的体育内容,如健美操、广场舞、太极拳等项目,因地制宜开发一些当地的特色体育。为学生灌输终身受益的体育知识,注重对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培养,总之,教材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教法要不断创新改进,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要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
受遗传以及后天的.营养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体质不同,具有个体的差异性。而我们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平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具有体育的实践能力、娱乐能力和观赏能力,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地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四、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健康的生活
体育教学提倡的口号是“我运动,我快乐”。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充满了兴趣,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我们的体育教学才会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快乐体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体验到运动中的快乐,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使学生在欢乐中获得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塑造个性。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形成正确生活意识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时期。而体育运动正是一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一种的生活方式,因此体育教育是重中之重。
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
现代生活中受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注问题学生,给予爱的关怀,多鼓励、少批评,找到其闪光点,帮助其树立简单的目标,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自信心,慢慢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积极向上,不断发展。总之,健康教育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积极全面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给祖国的未来一片温暖的阳光。
体育与健康论文14
近来,“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就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体育入高考不但不能起到既定的效果,反而会把体育变成一门应试学科,让多数中学生又增加了一项负担和对体育的反感,这与教育本身的理念相悖。
体育纳入高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体育将和六门主课一同参加高考,这无疑会打乱现在的高考体制,并造成不公平现象,那些成绩平平但体能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好但因自身体质原因体育较差的学生最终进入同等层次大学,大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殿堂,以体育为标准来选拔知识型人才是否合理?高考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掌握一定知识类型的学术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发展,高考赋予所有人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个进入社会全新的独立的身份,通过这项制度,国家把人与人又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让分数决定命运。而体育纳入高考是要选拔体育和主科成绩同等优异的学生,又让学生站在了不同起跑线上,这是否是本末倒置呢?此外,当代高中生课业繁重,能够利用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如果再将体育纳入,空闲时间少之又少,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学习不能百分百投入,体育课时也无心训练,常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却差强人意。
当然,不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代表忽视学生体能方面的训练,体育只是一种形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才是本质。学校完全可以通过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有效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增强学生体能素质,从而使学生更好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对学生健康体能固然重要,但不可置否,高考的本质是学生学科掌握程度即成绩的抗衡和竞争,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应当向体育院校、运动员方面发展,而高考的竞争应当以成绩优异与否为标准。同时,体育纳入高考也会使原本对体育感兴趣或喜爱的学生将体育视为负担和压力,无疑打压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纳入高考的做法非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助长学生对体育的恐惧焦虑。
此外,体育纳入高考也会导致资源不合理配置,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这种做法不仅会泯灭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更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
因此,较之体育入高考,我更倾向于把体育作为中学生高考的一项参考,将增强学生的体能综合素质作为根本,注重本质抛开形式,这样才能使中学生在学习中得以放松,进而为更好地学习奠定物质基础。
体育与健康论文15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探索,我采用了下面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短跑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划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体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体弱生大都文化课成绩较好,求知欲较高,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对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要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篮球急停技术时,教师可先提问:什么样的姿势才能使身体停得注停得稳?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有意识地让体弱生去回答,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在练习时教师要耐心辅导体弱生,这样,就必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铅球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弱生更是消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是,在推铅球的场地插一小旗,并划一标志线,体弱生可用较轻的铅球投中目标。如身体好的学生用5公斤铅球投掷,体弱生可用4公斤铅球进行对垒,看谁能击中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铅球的投掷技术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培养体弱生的兴趣外,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