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论文
规范化管理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规范化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规范化管理论文1
护理继续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主要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为主。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因此护理继续教育显得更加重要,继续教育不仅可以加强护士对岗位能力的适应,还巩固了护理学科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护士进行规范、系统的培训及加大继续教育管理力度是护理管理者的紧要责任。河南省人民医院20xx年1月—20xx年3月推行护理继续教育规范管理,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
该院是全国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之一,正规床位20xx余张。随机选取21个护理单元,382位护理人员,其中2位硕士研究生,230位本科(学士),150位大专毕业生,本科以上人员(含本科)占60.7%。选取人员职称情况:2位主任护师,10位副主任护师,90位主管护师,210位护师,70位护士。
2方法
2.1三级管理体系
三级管理体系构成:护理部主任、继续教育组长(护理部)、继续教育小组长(科室)。护理部主任主要拟定继续教育管理的目标,护理部管理组长拟定培训计划和内容,领导科室小组长督查和考评继续教育落实情况。科室继续教育小组长根据本科室专科特点,制定各层级护理人员具体内容实施,依据小组考评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并同时汇报整改措施。
2.2护理人员管理培训
①为提升对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每年培训1周,分析讨论。②依据该院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特点,拟定实际可推行的制度并制定相关计划,内容为层级培训(时间为2个月)、目标实施、考评方式等。工作未满1a(含1a)的护士三基三严培训内容:三基知识、护理手册的考评在1a内完成,静脉穿刺100例,口腔护理20例,床上为患者洗发30例,给患者做翻身叩背40例全部在半年内非工作时间完成。工作5a内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定轮转手册并建立档案(含轮转护士的考评鉴定表和成绩登记表),出科鉴定对轮科护士进行民主评议,对考评不合格者需再次培训至合格。护师以上应进行专科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主管护师参与病房管理,负责部分带教工作,副主任护师提升科研能力及论文书写的.质量。主任护师在科研、教学及护理管理方面起带头作用。
2.3建立激励机制
对负责护理查房人员和总带教老师等均有定额补助;每年对护士出科考评、平时考评、阶段考评,优秀者在院报中表扬并奖励。把教学工作作为每年评优内容之一,在带教工作中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继续教育推行学分登记管理制度,每名护理人员建立学分登记本,每年进行考评,年度考评结果有合格、不合格,并与各层级护士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挂钩。
2.4评价方法
①评定护理人员对规范化继续教育管理的效果。382份问卷调查表在20xx年4月随机发放,了解护理人员对规范化继续教育管理的情况,收回问卷382份,有效收回率100%。②对护理人员规范化管理执行前、执行后考评结果进行比较。
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均数±标准差,均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除了考核方式和次数外,护理人员对规范化管理的其他内容都很满意,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方法是完成好继续教育工作的根基。通过规范化继续教育,认识到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对临床工作指导性和实用性不容忽视。规范化的继续教育管理中,从始至终护理人员占主导地位。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在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下,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能动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护理继续教育规范化管理让新入职的护士规范了操作技术,让资深护士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了操作技能,也促进了护士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规范化管理还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的潜在优势。同时也营造了竞争的氛围,为护理人员搭建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又在竞争中发展和超越,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护理人员对考评次数、考评方式不满意分别占1.04%、1.30%。个别护士会觉得这种考评方式,给她们造成了很大压力,还需要护理管理者继续跟踪进行分析与改进。该院开展继续教育规范化管理以来,护理知识技能、操作技术都明显提升(P<0.05),规范化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促进了护士的成长,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培养,加强护理制度的落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化教育培训,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更利于专科护士的成长。各级的培训计划实施更加完善,护士更能积极、有目标地参加培训及考核。总之,规范化管理使护理培训工作较以往得到了明显提高。我们还将院内学术讲座、专科培训学习班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加强国际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便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专科技术和管理经验,护士的整体素养在不断的提高。护理管理者在以后的管理中,对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仍需不断的摸索、探究,促使护理学科更好、更快的发展。
规范化管理论文2
一、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践
(一)全面提高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
我国各省积极组织各市级、县级、乡级、镇级企事业单位的工会认真学习和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班、财务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对《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中新的内容、制度和办法做了具体地、详细地讲解,以全面提高工会的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我国各地区的工会组织先后转发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和《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会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此外,我国很多地区为了加快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的速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财务会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我国各地区的市总工会重点对产业工会区县的工会以及各大重点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强制性的要求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所有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统一使用新的制度软件,并为软件的服务费用提供资金保障,更加有力的促进了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首先,为了激发基层工会的积极性和活力、发挥基层工会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很多地区调整了工会经费分成比例。很多地方针对工会经费增长速度过快的情况,采取了适当增加基层工会经费的留成比例的措施。这样做,不仅能增加工会的经费,缓解工会的经济压力,还有利于充分调动基层工会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其次,有的地方按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要求,更新了工会财务会计工作竞赛评比办法,使评比办法更加符合工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更加有利于调动工会组织及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加有利于提高工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最后,我国一些地区按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的要求,修订了《市总机关会议及专项活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市总机关公务费管理暂行办法》、《市总机关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市总机关经费支出结算报销管理暂行办法》《市总机关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力地推动了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三)开展软件建设,不断提高工会财务管理效率。
我国一些地区为了有效提高工会经费收缴的效率、解决税务代收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开发了总工会经费收缴管理系统软件体系,工会经费收缴数据库信息化管理,改善了以往混库混级等情况,实现了控制和管理经费收缴的夙愿。
(四)规范建设工作,加强财务会计检查的力度。
首先,我国的一些地区要求各级工会成立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落实每一个人的具体责任,重点整改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其次,我国一些地区严格检查了各单位的工会财务会计情况,要求不规范的企业单位立即进行整改;对于不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予以纠正。大大促进了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相关制度的完善。
二、对进一步加强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工会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工作的保障。好的制度需要严格贯彻和落实才能发挥其效用,因此工会要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每一步基础工作。例如,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制度做好每一笔经济业务合法性审核、会计账簿登记和财务报表编制等工作,严防出现纰漏,给单位带来损失。
(二)完善工会内部管理制度。
工会可以借鉴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思想,完善工会内部管理制度。比如:结合企业创先争优的号召,拟定和完善岗位责任制;结合全国总工会颁布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我们在制定出制度之后一定要注重制度的落实,还要根据制度执行状况和执行效果不断更新和完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实行经费独立。
工会的经费完全归工会所有,工会有管理和使用自己的经费和建立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自主权利。一方面,这是全国总工会颁布的《工会法》中的工会经费独立原则的要求;另一方面,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需要实行经费独立,以保证工会可以独立自主的开展活动。工会需要独立的经费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保证,以使工会可以更好地表达职工的意愿,按照职工的意愿办事,为职工排除困扰。
规范化管理论文3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室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重要场所,通过多年的实践,本文探讨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中的诸多方面,并进行了有效的实施,以期为从事生化实验室管理的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化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xx)10-0242-01
生物化学实验是为了配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近年来,随着生物学专业的增多,招生规模的扩大,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学生人数也相应的增加,导致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地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高效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是每一个实验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责任。
一、科学管理和利用实验室设备
生物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登记在册的,作为学校固定资产的仪器或设备,包括一些大型仪器例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大型培养箱等,以及一些大于200元的小型低值仪器,如电泳仪、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等,还有一些实验室内的固定设备,如试验台、通风橱、螺旋椅等。另一部分则是种类和数量众多,低值易耗的仪器,如电炉、吹风机、台秤、各种玻璃仪器等。为了保证生物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管理人员在熟悉每一件仪器的性能和使用基础上,建立了详细的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对于每一个大型仪器,都建立了使用和维修档案,无论是教师的科研实验还是常规的学生实验,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责任到人。一些利用率不高的仪器(如一学期只利用1-2次),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修维护,并做好维护记录,以保证在实验时正常运转。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大型精密仪器使用过后要及时清理上面的污物,检查性能指标是否正常,由管理人员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对于众多低值易耗仪器的使用管理,则根据实验计划的要求,将一个实验大组的学生(20-30人)分为十几个的实验小组(2-3人),为每一个实验小组固定实验台的使用区域和仪器橱,并配备一套仪器,学生在实验前清点数量,并在仪器清单上签字,实验过程中,如出现仪器损坏,学生要在仪器损坏登记簿上登记,能修复的应及时维修,不能修复的按有关规定进行酌情赔偿,并及时向管理人员申请补发,仪器的损坏程度与数量与实验成绩挂钩,这种措施极大地延长了各种易碎的玻璃仪器的使用寿命,明显降低了仪器的损坏数量,节约了实验经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仔细操作的良好习惯。多年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良好,为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二、加强对实验药品的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种类众多,作为消耗品,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利用,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一般每学期开始前都要进行一次药品采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管理人员要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数量,基本原则是根据实验计划,学生人数,准确的估算出各种药品使用数量,再根据库存药品现有数量,从而确定所需药品的采购数量。实验室内大量的药品在药品橱内的摆放上也应科学合理,基本原则是无机药品和有机药品分开摆放,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开摆放,对于强腐蚀、易燃、易爆药品都要单独分开存放,剧毒性、麻醉性药品要有专门的保险柜保存,并定期检查,确保安全使用。许多贵重药品还要低温避光存放。为了使用安全,实验人员取用时要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并对使用目的、数量及废料的处理措施等进行详细登记,在未征得管理人员同意时,严禁将危险药品带出实验室外。同一药品橱内的药品也要分门别类的摆放,例如将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分别放在橱内的不同区域,以方便实验人员在准备实验时取用,这样大大缩短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实验员在准备实验时,也应本着节约的原则,每一个实验都要根据实验要求和学生人数准确估算出各个试剂的配制数量,实验结束后及时将试剂瓶清理干净,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试剂瓶有序的排放在同一个区域,以方便下一次的实验。
三、健全和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管理人员应与实验教学人员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就从国家的安全法规、实验中所用仪器的安全操作,用电安全、接触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安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有关生物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培训,并教会他们一旦发生事故时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实验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安全培训活动,如防火演练、安全逃生等,同时不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经常不断的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放灾害事故等防范措施的落实。如在正常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实验物品要摆放整齐,实验中产生的废物要指定地方,特别是用过的固体物品不要任意丢弃,更不能放入水槽内。实验完毕要整理实验桌,清洁用具,检查仪器,并将仪器用具放在原处,损坏的要按规定报损、报废或赔偿。学生每次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管理人员都应对其进行安全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上述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为实验室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为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生物化学实验室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开放。一般由学生提出申请,确定实验题目、需要的仪器、材料、完成实验的时间,然后由指导教师提出意见,实验管理人员根据学生人数和实验内容,做好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实验药品的配制和实验操作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应不断地参与对学生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梁建国.实验室技术安全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6(6):9-11.
[2]刘照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2(4):112-114.
规范化管理论文4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概述
(一)企业会计核算及其影响因素
会计核算是对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事后核算。简而言之,就是财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核算来判断自己的盈亏,制定下一步的经营计划。而当今时代的贸易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要求现代会计的核算不仅要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后进行,也要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预测,从而有效规避自身的风险。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工作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生产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从而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有效性。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会计制度因素
有的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这样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也就不谈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主要体现为经营者是制度而摆设,从而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并不依照会计核算的结果来进行生产经营,而是凭借自己主观随意的判断来进行生产经营,而这种主观随意的判断往往会导致企业的效益降低,甚至走向破产。
2.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
一般来说,企业想让外界看到的都是自己良好的一面,但是事实上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市场规律的调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是会有盈亏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需求者渴望得到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供给者想要给需求者提供供给者希望看到的会计信息,这就是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站在供给者的角度,供给者希望给市场提供更好的信息,以证明企业的实力,吸引更多的贸易,因此在企业经营不佳时,企业的财务报表往往回避披露真实的情况,企图以此来维护企业的形象。而需求者则想要获取更真实准确的信息来帮助自己进行投资的判断决策。会计信息供需之间的矛盾往往造成会计核算的不规范进行,一般都是会计信息的供给者故意通过不规范的会计核算手段来向外界展示自身实力,从而维持客户对企业的信心。这种不规范的会计核算方式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但是却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不利,因为经营不善的企业无法通过市场竞争来被淘汰,行业就得不到发展。并且不规范的会计核算方式会给客户传递错误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客户的财产损失。
3.人为因素影响会计核算质量
会计核算的主体是人,因而会计核算的结果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改革开放以来,受到资本化的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拜金主义等,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会计核算人员造成的重要的影响。很多会计核算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够高,在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后,就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进行不规范的会计核算,以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的管理层很可能在会计审批中带有倾向性,从而指导下层员工提供无法核实的虚假原始凭证,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难以得到有效的推行。除了相关的专业会计人员没有足够的职业素质以保障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以外,会计专业人员匮乏也是导致会计核算规范化难以推行的主要原因。当今时代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培养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会计人员与市场之间长期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没有充足的专业会计人员作为支撑,企业会计核算也难以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意义
1.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阶段,市场上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往往具有规模较小,经营范围较窄,业务结构单一,组织结构简单,制度建设不足,管理水平有限,人员更替频繁,创新能力强,经营灵活,效率高等特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包括对于企业资产负债的核算、经营成果的总结分析、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及时披露。所有的企业都是以会计核算作为制定决策的基础,但是事实上很多企业对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了解程度或者说是支持力度都不够。虽然目前由于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竞争者都已经意识到了在激烈的市场中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实力来获得长远的发展,并且将规范化管理企业会计核算作为提升自身实力的手段。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即经营规模较小,因而难以划出足够的资金来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这是客观因素。而主观因素往往是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建设滞后,根本不具备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从而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显得漏洞百出,根本就难以做到对企业经营的信息进行妥善的采集和保存,也就谈不上去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种自身资本上的先天不足使得中小型企业难以独立实施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也为中小型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会计核算的意义
企业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流动进行反映的活动,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来对企业内外部的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处理和报告,从而对内向管理层提供制定下一步生产经营方案的有效根据,对外为投资者提供判断的依据,指导投资活动的进行。简而言之,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能够为各方面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并且为各方带来利益。
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想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依据,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作为支撑。纵观我国企业目前的会计核算制度,都处于有待完善的地步。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采集核算系统不够完善,账本的建立不够规范等问题的存在,使企业进行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存在重大的障碍,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的账目混乱,为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外界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会计信息,还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以会计核算制度的漏洞来谋取个人私利,从而对其他的投资者或者是企业自身造成重大损失。
(二)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需要严格的监督,很多企业虽然有监督管理体系,是监督管理工作多流于形式,企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时候经常被企业领导进行干预,依据企业领导的意图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这种监督管理上的漏洞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再者,很多中小型企业根本就不重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这样就不能保证监督管理机制的执行能力。上述因素直接导致了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会计核算的结果也无法准确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投资者提供依据,也会产生诸多违法违规的现象,甚至对国家利益造成危害。
(三)缺乏高素质专业会计人员
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作为支撑,因为会计核算需要运用多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都略显不足,而且职业素质也并不高,这就导致了企业会计核算时出现各种错误,甚至在对待工作时显得自由散漫。高素质会计人员的缺乏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够正常的进行,企业也就无法为下一阶段的生产经营制定正确的决策,而这样的企业往往面临失败的结局。
(四)会计账册的建立不规范
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对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只有清晰完整的数据才能帮助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但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各种信息都处在变动之中,这样就导致会计人员在采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准确地采集和统计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准确,这样就无法建立规范的会计账册,也就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除了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账册的建立不规范以外,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因而根本就不建账,只是用日常经营中的各种票据来代替企业的账目,这种账目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资金流动,产生各种混乱的账目。还有的企业为了应付上级部门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会建立两套账目,使企业账面上的会计信息与实际会计信息严重不符,为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企业会计账册建立不规范是导致偷税漏税的常用手段,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国家财政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会造成一定的隐患,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一)改进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想要推行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必须改进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以法律法规来保障外部的监督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相关政府部门,例如,财税部门要依照有关的法律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定期的查看,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对于已经出现的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和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规范的会计核算行为进行惩罚,以对其他企业形成必要的威慑。除了惩罚之外,对于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企业进行必要的奖励,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说,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也必须要完善。要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操作的流程,避免领导层对会计核算的结果造成影响。对会计核算的结果要有责可究,产生会计信息失真时要追究责任并且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加以及时改正。必要时政府可以选派专门的人员来在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从而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会计核算结果带来的影响。
(二)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有助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作为提供企业各部门的财务信息以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手段,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需要有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来保障运行。具体说来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稽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保证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正规有效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结算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运行决策的制定有参考价值。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的缺乏是导致企业会计核算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因素。对已有的会计人员,相关企业必须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可以从大型企业中请到相关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会计人员来做讲座,也可以组织企业的会计人员到大型企业中实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其最终目的都是加强会计人员对于各种新的政策的掌握,以保证企业的会计活动以及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并且由于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大多使用软件来进行,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于电脑软件的应用水平,进行高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满足新时期的要求。除了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以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以高素质的新成员来带动整个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团队整体素质,有利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推广,也有利于企业实现对于自身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四)加强外部机构的监督和交流
从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的现状来看,不少的企业利用内外制度的各种漏洞来进行违规操作,为企业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情况下,除了要求企业健全自身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之外,还要加强外部机构的监督和交流。相关政府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不能存在缺位的现象,如果权力不够可以考虑多部门联合执法,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及时对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
四、结语
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新时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只有实行了规范化的企业核算才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主要存在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会计账册建立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会对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失。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改进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外部机构的监督和交流,通过这些措施来推进自身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以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为企业自身谋得长远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规范化管理论文5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高度重视,20xx年2月1日,临床开始执行《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并针对一次性库房规范化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我国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医疗耗材是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要求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大量的一次性耗材取代了消毒后的重复使用耗材[1]。我科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库房,作为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下的二级库房,管理全院低资一次性无菌耗材,品种规格多达到三百多种。如何做好物资的管理、发放工作。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将高效率管理模式找出,十分迫切,临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6S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起源日本,包括整顿、整理、清洁、清扫、素养、安全,可将现代企业有效管理实现并发挥积极作用,能够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可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主要是预防,可确保安全[2]。我科于20xx年9月开始在一次性库房中采取6S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实施方法
1.1整理
即要与不要,选择取舍。根据临床科室使用情况将被淘汰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来,送到其他地方或按流程报废按垃圾分类处理,空出有限的空间。合理布局,工作人员入口设立一个缓冲间,将工作区与休息区分开,生活用品与一次性物品分开。一次性物品发放间与库房之间设立一个去外包装间,外包装集中撤去,不直接进入物品发放间。根据使用频率、价值、使用时缓急情况规划位置,定点放置。各种物品尽量执行“一就是最好”的原则[3],制定出6S管理清单及各种物品的统一醒目标签,细化工作流程,使工作有条不紊。
1.2整顿
定位、定量放置好物品并整齐进行标识[4]。依据卫生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规范》以及医院6S管理的相关规范,对一次性物品库房进行区域规划,科学布局,做到“三易”(易见、易取、易还)、“三定”(定物、定量、定位),方便取用。(1)库房区域规划。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价值、使用时缓急情况划分为常用物品存放区、专科物品存放区、应急物品存放区、近效期物品存放区。对划分好的区域进行区域标识和产品名称标识。(2)定位管理。根据使用频率结合货架及人体高度合理摆放物品,使用频率高且用量大的物品,摆放于靠近一次性物品发放间,方便取放的位置;使用频率低的放置于离一次性物品发放间相对较远位置,并相对固定,粘贴标识,避免物品位置调换后,带来取放物品的.安全隐患。(3)储存管理。库房根据面积安装8个空气消毒机,每天定时消毒两次,每次一小时;安装排气扇,定时通风换气。库房壁悬挂温湿度表,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小于或等于70%,温度控制在小于或等于24℃范围内,每日检测并记录。物品摆放距地面≥20cm,距墙≥5cm,距天花板≥50cm,并在醒目位置粘贴红色警戒线,给予工作人员提醒,避免因地面、墙体、天花板等物体对物品造成污染。(4)效期管理。按“先入先出,近效期单独存放”的原则,根据物品摆放的方式粘贴相应的物品名称及左进右出、上进下出、前拿后放的标识。定期清查及时处理、采取警示提醒,专门设立一个进效期区域,将效期小于6个月的物品放置该区域,优先发出。效期小于3个月的上报临床医学工程管理科,联系供应商调换处理。(5)定位标识管理。库房采用统一规格颜色的地标标识。去外包装区与库房有三条通道,在每条通道入口处粘贴一个该通道物品名称的地标图。物品摆放位置固定后,每个物品地标线上也粘贴相应物品名称、存取要求(如前拿后放)的醒目标识,做到一目了然,节约时间,方便存取。
1.3清扫
在整理、整顿基础上,将库房墙面、地面、天花板、货架、货柜、里里外外,彻底清扫库房,保证环境干净、明亮,清扫期间,积极寻找库房内安全隐患,逐一排查,确保耗材存放期间品质稳定,将库房损耗明显减少,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临床科室服务满意度。
1.4清洁
清洁就是在做好整理、整顿、清扫的基础上,制定一次性库房6S管理清单,形成管理制度化,流程标准化。要求清洁工每天对一次性库房及发房间进行湿式清扫擦拭,每周六大扫除一次,库房管理员监督并有记录。库房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保持整洁,精神饱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1.5素养
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库房工作人员参与并维护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工作,利用多种方法,包括培训、宣传、激励等,促使护理人员形成自己习惯以及意识,主动参与科室管理,促使护士自我管理过程中自觉按照规章制度工作进行,将护士自身职业素质明显提高[5],确保工作环境整齐以及清洁,每个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做事时依据标准化流程,将其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良好培养并确保其工作习惯良好,确保团队氛围团结以及和谐,有效提高全员素质。
1.6安全
将库房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合理制定,专人管理。要求库房工作人员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和仓库管理系统。不定期学习安全警示教育,排除安全隐患。积极参加库房管理、预防医院感染、消毒灭菌等理论培训,对于管理员来说,应从根本上认识预防医院感染中应用一次性物品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1)把好入库质量关。一次性物品入库验收时,严把质量关,对物品的灭菌标志以及日期、合格证、失效日期、检验报告进行仔细查看,然后对品名、数量、规格型号、包装完整性进行积极查对[6],若发现问题,必须拒绝入库,完成及时退换货工作,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应保证及时登记和上报,及时处理,以保证临床科室正常工作。定期对一次性物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确保一次性物品零感染风险。(2)把好发放质量关。发放一次性物品过程中,将无菌物品发放制度严格执行,在电脑下单时,对核查科室申请物品信息进行详细留意,包括品种、数量,如发生异常,应保证与相关科室及时沟通并避免科室一次性领取错误或过多物品,否则会发生物品积压在临床科室过期的情况,会造成浪费,增加临床科室成本。发放时,发放人员与下送人员需要对物品信息进行双人查对,下送工人用专用封闭车统一配送至科室,与临床科室人员当面双人核对发票及实物,交接清楚,确认无误后在二联发票单上签字确认,各保存一联发票。(3)建立库房盘点制度。建立一次性库房盘点制度。科内每月盘点,全院(包括财务部、运营管理部、临床医学工程科及第三方核查人员参与)每半年盘点一次。定期检查,做到帐物相符,避免数目不清,保证核查真实有效。(4)配备摄像头、消防设施,定期举行安全及消防知识培训及火灾应急演练。库房门口及发放大厅安装摄像头,保安24小时监控。消防设施齐备,安装有医院网络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烟感、喷淋系统,根据库房面积匹配相应灭火器,并有醒目标识,定期对消防器材检查并记录。定期举行消防相关知识培训和火灾应急演练,以达到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讨论
“6S”管理每个步骤均操作简单,临床优势明显,内容清楚明了,可对一次性库房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管理,库房内的空间得到释放,使科室内滞料大幅度降低,提升了科室及医院的效益。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有序,一目了然,节约时间,有效的降低物品的查找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取用物品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及质量。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在做事时执行标准化流程,可将其积极主动工作态度有效培养,确保工作人员工作习惯良好,也可以将团队和谐氛围创建,从而进一步提高全员素质,责任心大幅度提高,可大大节省科室各项开支,从而提高了临床服务满意率度,还可以有效改善工作人员自身精神面貌。分析管理措施,包括充分掌握相关安全防范知识,将安全警示标示设立并将防火防盗设施安装,可将安全隐患有效消除并保障工作场所更加安全。6S管理过程循序渐进,可不断的分析持续整改,合理奖惩,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精神,让其行为与一次性库房管理有机接合,使库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从而提高一次性库房管理质量,是医院库房管理中值得推荐的管理方法。
规范化管理论文6
一、目前jun队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中还存在的问题
1.军地住房公积金贷款还存在着脱轨问题。由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军一直是实行jun队官兵无论是转业抑或是复员都是采取在服役期满后回到地方工作的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万众创业、全民创业热潮的涌现,很多退伍官兵与时俱进,选择了自己创业或者自谋出路。而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市都早已确立了公积金制度与住房分配货币制度的现状下,退伍官兵无法用自己的公积金贷款购房,因此就存在着地方与jun队脱轨衔接不上的矛盾。同时,由于部队官兵收入有限,收入渠道单一,一旦无法实现公积金的保障作用,就难以面对购房所需要的巨大费用,只能望“房”兴叹。
2.住房补贴资金支取制度规定不合理的问题。在领取和发放jun队住房补贴资金方面,存在着审批、核算不够规范、不够严密的问题,例如,会计核算时标准难以准确把握,有的人可以超范围领报住房补贴资金,抑或是本来不够领取补贴的条件,但是也领到了住房补贴资金;还有一些住房资金账目对不上号,导致无法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工作,难以维护部队官兵的合法权益。同时,缺乏有效的补贴资金运作模式,挂账运转和计划兑现相结合的方式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往往遭遇将资金放在银行里会缩水的境地,造成一定的损失。另外,按照住房公积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于军人的住房公积金没有交在地方,因此不能在地方申请公积金贷款。一些地方为了更好地帮助军人解决这个问题,规定若军人配偶在地方工作且正常缴纳公积金,在购房时,军人可作为辅助借款人办理贷款,但是如果军人夫妻双方在地方都没有公积金的,则不可以办理公积金贷款。
3.经济适用房建设资金没有归口管理的问题。经济适用房是“民心工程”,也是我国新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jun队实现经济适用房建设对解决中低收入军人家庭住房困难、保障军人住房权益有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关于jun队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并没有实现归口管理,这就导致了经济适用房建设资金监督的盲点,长期以往会不利于完善住房资金的信息披露等。
4.jun队住房资金利益分配关系不够清晰的问题。jun队住房资金的分配关系到每一位干部、shi官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强军兴军、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的基础。但是在一些单位由于存在着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局部利益的问题,在住房资金的公平分配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比如,有些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对本来不符合条件的人建立了住房资金账户,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个人账户资料管理未规范统一的问题。个人账户资料管理的不统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住房资金账户资料不完整。与个人账户密切相关的材料缺少相关部门审核和官兵本人的签字确认,程序不严密造成资金补贴金额不准确。二是个人账户资料的手续不完备。由于每年年底,要根据本年度按月计算住房补贴汇总情况,打印出本年度的《jun队个人住房资金账户核对表》并交由本人见面核对,有的单位和个人没有进行规范化操作,这样就造成了资料的不规范登记。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没有真正落实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政策。目前,我国jun队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没有设立专门规范管理及监督机构,直接由jun队的财政部门进行负责管理jun队住房的资金管理工作。而诸如经济适用房建设、现有住房的出售管理等jun队房改政策的制定则有营房部门制定。这样,在不断深化jun队住房改革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政策落实难的问题。并且,由于相关管理部门对于jun队住房改革政策认识不清,导致jun队住房资金管理审批程序不规范,甚至存在资金支取监管盲点,导致政策难以落实。
2.没有严格进行住房资金管理责任分工。由于我军现行的统一住房管理制度,各部门、各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住房资金管理各项工作之间就存在广泛的联系性和密切的交叉性,一旦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出现纰漏,很难找出相关的具体责任人。这样,就很难保障落实jun队住房资金管理工作。为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防止推脱责任,有必要从制度上进行jun队住房资金规范化责任分工。
3.没有规范化管理住房资金与绩效考核机制。开展住房资金管理,必须制定具体严密的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以便确保jun队住房资金的规范管理。现阶段,关于jun队住房资金规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方面还没有确定的指标,相应的配套政策也没有完善,因此,有必要建立jun队住房资金规范化绩效考评制度,以便调度各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从而规范jun队住房资金管理。
4.没有建立对个人账户审核的严格管理。在我军实行住房资金货币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导致当时建户的原始资料不全,账户的建立条件把关不严,以至于为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建立了个人账户。同时,由于相关制度没有要求jun队人员在进行工作调动时必须转移个人账户,因此就出现了清算基本住房补贴明细表与个人账户档案信息不一致、计算标准新老脱节等问题,使得住房资金账户按月计算的以前年度数据不准确,影响了接收单位对住房资金账户的建立。另外,对于一些流动性的军人培训等衍生的住房资金账户更新问题没有及时修正,最终造成个人账户管理与实际的严重脱节。
三、今后应采取的对策
1.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规范的住房资金筹措和管理制度,完善住房资金配套政策。只有进一步完善jun队住房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源上对住房资金进行宏观的把握和调控。针对目前jun队住房资金管理的盲区,比如完善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出台相关法律来保障军人的实际效益。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住房资金的配套政策,因为,我国jun队的房改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完善各项相关配套政策可以很好地协助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住房资金筹措和管理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广大官兵利益出发的原则,不断完善和提高广大军人的住房资金标准,严格落实jun队住房货币化分配的公平性,规范执行现有的资金规范化管理政策,不断完善jun队住房资金配套服务,促进部队提高战斗力和增强凝聚力。二是要规范住房资金管理考评制度,加强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建立和规范住房资金管理考评制度,为有效实施各项资金规范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通过管理绩效考评,可以明确jun队住房资金管理的责任和了解jun队住房资金管理制度的具体施行状况,以便及时发现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以便更好地保障军人的住房权益。
2.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落实资金规范管理实施程序,一是要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财政人员。jun队住房资金的管理工作理应由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资金管理财政人员进行实施管理。针对管理机构交叉权责不明确,设置专门机构和专项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管理政策落实不认真的问题。二是要加强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理顺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建立健全的目标考核、业务培训、信息公开、限时办理、统计报表、档案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建立和规范考评制度,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jun队住房资金政策制度,规范住房资金管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三是建立与完善监察监督机制,防患于未然,将权力关进“笼子”里,阳光操作,堵塞漏洞,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特别是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环节和岗位开展风险防范,将关口前移,确保资金的运作安全。
3.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落实资金规范管理实施程序,一是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财政人员。jun队住房资金的管理工作理应由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资金管理财政人员进行实施管理。针对管理机构交叉权责不明确,设置专门机构和专项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管理政策落实不认真的问题,对于缩减管理成本、加大住房资金服务含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规范jun队住房资金,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专业的财政人员,可以准确操作住房包铁决算报表和资金报表的编排,并且能够把握资金运营过程中的各重要环节,统一而明确的管理机构设置和专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也可以有效解决对房改政策认识不清而导致的对住房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切实提高对个人档案管理的重视。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准确、合法。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纸质与电子化“两条线”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每一位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与维护,以确保对军人个人账户资料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三是严格规范个人账户管理,加强审核发放管理。严格规范个人账户管理,加强审核发放管理,根据符合住房补贴条件的jun队人员供应实力,建立军人住房资金个人账户,不得擅自扩大建户范围,对与不符合条件而且已经建户的,该封存得要封存,该注销的要注销,以便保证jun队住房资金的挂账准确。四是要加强对调动人员的住房资金个人账户管理。对于调入人员住房的转移关系,军务、干部、营房部门一定要审核盖章;调出人员住房资金转移关系,要凭军务、干部部门的正式通知。对于住房资金账户的日常管理工作,个人账户录入必须准确及时,除每月及时录入以外,还应注意对相关软件之间的操作顺序进行审核,以避免数据提取错误,而账户转移封存、冻结等业务处理手续必须齐全,需要出示有关证明做相应的处理。在加强个人账户审核时,首先要明确界定享受补贴的人员范围;其次是查清个人住房状况;同时,还要审核其配偶的住房状况等。
四、结语
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近年来我国jun队住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为推进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要在扎实地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实践活动成果中,进一步做好jun队住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爱是一条双向的大河。当前,我军正在深入抓好铸魂育人、抓好练兵备战、抓好正风肃纪,努力开创部队建设的新局面。笔者相信,经过部队财经、房管、后勤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够认真分析jun队住房资金问题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解决住房资金规范的方法,为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的正能量作出贡献。
规范化管理论文7
一、加强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是工会财务会计改革创新的需要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工会财务会计工作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抓好规范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会经费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工会财务服务的对象不断拓宽,工会经费需求不断扩大,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工会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是健全工会财务会计制度的需要
工会要建立健全经费收支预算、决算制度,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的财务工作流程,建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现代财务管理机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须通过加强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有效地健全和完善工会财务会计制度,做到财务管理不仅在形式上规范,更要在内容上规范,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
二、基层工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个别基层工会虽然设立了独立的工会账户,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核算,行政方面把工会经费等同于企业财产纳入其管理范围之内,没有实行工会主席“一支笔”签批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经费支出超范围、超标准
少数单位在工会经费的收、管、用方面没有严格按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和《工会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的要求执行。年初预算编制不科学,工作安排随意性较大,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造成工会经费严重超支等现象。没有体现出工会经费顾全大局、服务职工的基本思想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管理原则。
(三)对工会经费的监督不到位
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对工会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一部分基层工会虽然成立了审查委员会,但由于没有熟练的工会财务审计业务水平,发挥不出审查委员会的审查监督作用;有的基层工会因频繁的人员变动,审查委员会成员替补不及时,造成组织机构不健全,审查委员会形同虚设。
(四)工会资产管理不到位
少数基层单位工会资产管理不规范,尤其是工会经费少,资产有限的工会,常常因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造成工会账实不符;或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债权债务长期挂账,为工会资产管理留下了隐患,提高了工会资金流失的风险。
(五)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人员由于学习不够,缺乏理论研究,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一些会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现在,大部分基层工会会计人员由行政兼任,但由于行政会计人员变动频繁,并且大量时间用来承担行政方面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工会财务工作,对不合理、不合法的凭证、票据不能及时发现,缺少严格的审核关,更谈不上关口前移。个别业务量少、规模小的单位甚至半年才登记一次会计账簿。
三、加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
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稳固工会的基础工作,有利于发挥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单位的创新、改革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基层单位工会财务会计工作要以本单位的发展和建设为中心,结合体制、制度的改革创新需求,积极建立完善规范的制度保障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制度真正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促进工会工作稳步发展。
(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基层单位工会要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就要从会计环节入手,并逐渐向单位其他管理环节延伸。要对财务人员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明确每人职责所在,尤其是不相容职务的职责,要特别强调。如会计与出纳不能互相兼岗,严禁非出纳人员管理和保管现金收付业务。要建立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明确会计处理权限,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得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做好日常财务监督审核工作,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
(三)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针对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时要突出重点,细化预算项目,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既要参照单位以往年度的各项财务数据,又要考虑到单位计划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会导致财务收支增减的新情况。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杜绝超预算、超计划的经济事项,使工会经费发挥最大的服务安全生产的功能。
(四)规范会计行为
新《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规范了各级工会组织的会计行为,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民主监督机制,规范工会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具体包括:工会经费的收入和支出管理、会员会费的收缴、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档案保管和移交、账簿及电算化管理等方面,要形成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1)实行民主管理,使单位每位职工都能够掌握上级工作的有关方针,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2)体会民主意愿,认真听取、积极采纳工会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融入到经费收入、支出和财产管理的工作中;
(3)促进财务专业管理与会员群众民主监督相结合,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经费收支情况;
(4)主动接受本级和上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审核,建立有效地考评标准和考核办法,以自评、互评等评议方式,对工会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尤其是对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考核,这是会计工作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
(五)加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深化,对财务会计管理队伍的建设显得刻不容缓。在日常工作中,要抓好工作规范化、学习培训标准化和队伍建设常规化,增强队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财务会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具体要做到,根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和性质的不同,制订适合自身的学习培训计划,尤其是新到岗位的会计人员,要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基础操作水平,加强对会计原始凭证、会计基础资料和会计档案的管理。通过标准化的培训学习,以达到建设高素质、高水平财务会计管理队伍的目的。
规范化管理论文8
作为医院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历档案管理在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纠纷的不断发生,医患关系日益严重,医院越来越重视病历档案的管理工作。下文主要从医院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内容,旨在加人们对其的认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加强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的需要。病历档案中详细记录了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医生医生对疾病诊断、治疗、转归,可以为患者的病情观察、临床治疗等提供重要的指导。此外,在临床研究中,病历档案还是第一手资料,科研人员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病历,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可以让科研人员结合临床实践,提升科研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想上述工作得以良好开展,就需要加强病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真实。
(二)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事件频发。医院在处理这些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时,可以通过病历档案,向患者介绍疾病诊疗过程,让患者了解其中的各项内容。与此同时,病历档案是法院处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通过分析病历档案内容,理清医患间的法律责任。这就需要医院必须要加强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从而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证据。
二、加强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促使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向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病历档案管理意识。意识指导行动。要想保障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医院需要加强教育,使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对待日常工作中每各环节。第一,加强医院领导的认识。医院领导人员要充分认识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平时重点强调,从而在医院中做好带头作用。第二,提升病历档案管理者的认识。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响应医院领导的号召,并且大力宣传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比如通过座谈会、板报等多种方式来开展病历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从而提升相关人员的意识。第三,此外医生、护士等也要认识到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医生在病历书写的过程中要字迹清晰,把握重点等,护理人员也要配合医生做好相关工作。
(二)建立健全病历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档案工作的档案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病历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医院中成立专门的档案室,并且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当其熟练掌握病历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后才可以上岗,从而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得以良好实施。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医院开始实施电子档案管理,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将电子档案管理和纸质档案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份病历档案的均有两份样本。医院实施定期考核制度,对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成绩同个人奖金、升职等项目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提升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中,医院还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坚持与时俱进。比如在医院中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实施网络化管理,从而促使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来执行,进一步提升病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还能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促使医院将多余的.人力、物力用于其他工作的建设中,推动医院的良好发展。
(四)加强病历档案的整理。在病历档案的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整理,检查病历填写是否符合规范,患者的基本信息是否正确、完整,比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还有患者的治疗情况,比如诊断、转归、住院时间、手术信息等。此外,病历档案不能随意涂改。当所有信息均核对无误后,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当各项审核均通过后,将病历档案按照顺序装订,并且放置在制定的病历架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既是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的需要,同时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因此,医院需要从提升病历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病历规范化管理制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病历档案的整理四个方面出发,做好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
规范化管理论文9
由于事业单位实际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出众多的文件,为了保证各类工作的持续运行,就必须对所产生的文件有效的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生产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实现规范化的档案工作极为重要,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运行的协调、有效性。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严格根据规范化的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系统思维意识,从而满足事业单位提出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需求,促进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指出了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实现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目标的策略。
1、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还未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属于服务性范畴,常常会被单位领导层所忽视。有的单位目前还未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科学合理的档案意识,监督力量薄弱,在档案工作中的人财物需求以及档案整理归档时间方面没有提供足够的保障。还有的单位未及时把档案工作归列到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中,就算涵盖在目标考评中,该项工作也仅仅作为一种软指标而存在,缺乏相关的硬性规定,得不到领导者应有的重视。对于极为关键的业务档案未做到及时有效的整理、归档就送至档案室中,虽然这样极大的方便了职能科室相关资料的查询,但根据国家明确规定的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此做法是不合理的。
1.2 档案工作的保管条件较弱
当前,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有很多部门的档案保管条件都相继提高,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其档案保管条件十分的薄弱,根本与档案管理中提出的要求不相符,毫无规范统一性而言。有的事业单位档案室中所用的设施设备十分的陈旧,档案资料全部笼统的堆放在一个地方,这样,将不可避免的导致档案资料破坏与丢失现象的发生。
1.3 档案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低
档案管理除了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特征外,其还具备了专业性、技术性特征,所以,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有思想道德素养及专业素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有的事业单位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性,职责权限模糊;有的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由于实际担任了多个岗位工作,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档案管理;有的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由于在业务上经常出现变动及缺乏业务素质,没有加强档案的管理,上级检查中存在敷衍行为。
2、实现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目标的策略
2.1 增强认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档案工作机制
单位领导者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安排组织专业部门贯彻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并把档案工作纳入到部分考核中来,认真全面的编制档案长期规划,聘请专业的档案工作者,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档案工作涉及面广,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单位档案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目标的前提。严格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单位实况,编制高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此外,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将执行制度与档案岗位责任制相挂钩,以当做对档案工作者业绩考核、评比及奖励的重要参照物。根据统一的制度、标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健全各制度,从而保证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2.2 强化档案室设施设备的投入,提高档案保管条件
具体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强化档案室设施设备的投入,根据档案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档案室的保管条件,防止实际中出现“乱七八糟”的档案室,实现统一、规范的档案室。其次,健全制度,构建专门的档案管理网络,安排组织一批涵盖了分管领导、各科室主管负责人及部门档案工作者的档案管理队伍。各司其责,严格执行制度。最后,将刚性与柔性两种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良好氛围的规范性档案工作环境。
2.3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及科学合理的服务意识。紧跟现代社会步伐,摒弃传统观念,编制新方法、新思路,有效处理新问题,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条条框框与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档案业务。同时,要求做好档案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要侧重于实用性。实际培训时,应根据现代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方式,以确保档案工作者及时有效的了解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流程,掌握好档案业务。最后,做好档案工作者再教育工作,以让档案工作者充分全面熟知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先进技术,增强档案管理效率,清楚的知道单位档案的具体数量、类型等情况,促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关注的重点话题,然而,具体作业时,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达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单位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编制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才能够真正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规范化管理论文10
摘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公共服务性等特征, 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在单位内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关键。现阶段, 事业单位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时, 面临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水平, 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工作; 规范化; 标准化; 策略;
我国事业单位在新形势背景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但其也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所以对其档案管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需要做好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加快推进新一轮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其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制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所以要注重档案管理工作, 采取一系列措施, 实现档案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一) 重要性
档案形成于社会实践活动, 旨在客观记录历史情况, 属于确凿的历史证件与原始材料, 所以做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材料来说, 涵盖了单位发展中的总结与成果, 集中体现着单位的科学管理, 通过应用和查询单位的档案材料, 可为后期内部管理提供有力参考。其次, 档案管理不仅是事业单位发展和建设记录的重要材料, 也是职工人生经历的参考资料, 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最后, 由于单位档案具有保密性等特征, 可为相关法律部门提供档案查询机服务, 更好地保障单位权益, 推进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二) 现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1.重视不足。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开始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自身,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不能全面、科学认识档案管理, 不重视档案管理, 无法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导致档案孤本、分散等情况, 难以符合系统、集中、优质的社会档案利用要求, 不利于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2.基础业务和法律规范意识薄弱。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 但不能将其落到实处, 组卷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 易造成组卷混乱问题;同时一些单位没有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尚自销毁文件材料, 或者是没有开展档案鉴定等工作。此外, 有些事业单位不能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如《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法》等, 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优势, 致使档案管理混乱, 难以将工作落实到位。3.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设施有待加强。部分事业单位不能将档案的作用加以发挥, 忽略档案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只关注档案的整理、收集等, 片面认为档案不破损、不丢失即可。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库房相对简陋、空气污浊, 甚至堆放易燃杂物;接待室、办公室、档案室未实现三分开, 档案保护设置缺乏齐全的配置。4.专业素质低且队伍不稳定。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极强, 其工作效率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而部分事业单位对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加以忽视, 导致人员频繁变动, 加上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低等问题,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的有序实施。
二、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策略
第一,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档案宣传, 鼓励人员积极学习与了解档案法律法律等方式, 增强职工及领导的档案意识, 让其从思想层面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 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事业单位要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 要求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及实践性, 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大力培养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 使其形成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第二, 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事业单位要想达到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管理形式与工作理念, 形成良好科学的管理意识, 充分利用资源信息。同时单位落实档案应用工作时, 应该对相应的档案进行参考, 合理编辑单位实际发展情况, 进而提高单位的知名度, 保障不同部门的便利使用, 推动单位的良性发展;或者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适当渗透现代化设备, 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除此之外, 相关人员对档案资源进行使用时, 需要积极完善和优化档案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管理水准, 满足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第三, 遵循“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无序的立卷组合是影响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做好相应地文书立卷归档工作, 实现便捷化的检索利用、完善化的案卷、最大化的档案保管利用价值。当然在实际工作中, 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要求, 切实解决好如下问题:1.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 合理分工立卷, 准确区分资料和文件, 如很多文件资料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相似, 这就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防止档案管理的信息冗余及重复读, 促进档案利用率的提升。2.对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进行准确把握, 做好现行文件任务后方可归档或立卷, 以免出现档案的无序管理。3.由于档案材料是否完整收集关系到档案的价值, 而案卷的装订质量与立卷方法对档案管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所以要妥善处理好案卷装订质量及立卷方法等问题, 实现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第四, 深化档案改革及管理方式。新形势下, 事业单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在检查、治理和管理的过程中会使用以往的检查数据, 借助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方式, 对以往数据进行及时调取, 促进监管效率的提升。由于档案材料类型丰富多样, 单位人员在管理环节要维护档案资料, 通过数字化扫描的方式来备份重要档案资料, 做到妥善保管, 节省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推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第五, 依法治档, 明确职责。事业单位应该依法治档, 构建系统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值得注意的是, 完善的机制和健全的机构是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事业单位只有在内部成立综合档案室, 合理确定档案人员、档案室主任、档案分管领导, 对其职责加以明确, 根据内设机构的具体情况配备人员, 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网络, 才能满足档案室工作实际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档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重视不足、础业务和法律规范意识薄弱、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设施有待加强、专业素质低且队伍不稳定等, 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事业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遵循“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深化档案改革及管理方式, 依法治档, 明确职责,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能, 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云.浅议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西部资源, 20xx (01) .
[2]田丽立.分析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品牌, 20xx (10) .
[3]陈俏丽.机关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 20xx (15) .
[4]姚武.如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xx (15) .
[5]李英杰.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策略[J].赤子 (上中旬) , 20xx (07) .
规范化管理论文11
1、板桥林场公益林基本情况
板桥林场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板桥镇,界于北纬32°50′~33°10′,东经113°15′~113°45′之间。东北、西北和北部分别与确山县、方城县和舞钢市接壤。森林经营总面积1.28万hm2,公益林总面积1.21万hm2,其中20xx年经国家认定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0.95万hm2,20xx年认定的省级公益林0.26万hm2,全部为水源涵养林,权属国有,森林覆盖率为95%。由于地域优势,林场林地植被丰富,其中有香果树、杜仲、粉椴等,辖区内分布的哺乳类、两栖类、蠕性类等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2、公益林工作开展情况
2.1抓好护林员选聘,注重业务能力培养
护林员的素质决定着公益林管护的成败。为此,板桥林场专门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委派2名林业技术骨干,专职公益林管理。林场专职护林员实行聘用制,按照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一年一聘。管护公益林的护林员在本场范围内,且有《森林管护》等级的正式职工中产生,并与场签订《国有板桥林场公益林护林合同》,佩证上岗。合同明确规定了护林员的护林范围、面积、期限、权利、报酬、义务及违约责任等。管护区域按《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在不打破林班的原则下划分管护区域,确定管护面积,结合护林员的档案工资发放护林员的管护劳务费。场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选聘的护林员进行相关的政策、法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有关公益林管理知识的岗位培训,使护林员具备森林管护的技能,从而更好的胜任公益林管护工作。
2.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岗位责任监督
为加强公益林管理的长效管理,板桥林场严格按照公益林管理办法,签订“二级合同”,先由板桥林场与市林业局签订《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和《省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再由板桥林场与护林员签订《河南省公益林护林员护林合同》,具体落实管护责任。为规范公益林护林员管理,评价护林员的管护效果,建立长效机制,制订了《国有板桥林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护细则》。场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选聘的护林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培训。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选聘的.护林员护林绩效进行考核,护林员的劳务费与护林绩效挂钩,及时调换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护林员。场公益林管理办公室每月对各林区护林员召开一次例会,随机查岗不少于2次,查验护林日志记录,上岗签到,管护区内有无盗伐林木、乱采滥挖、乱牧滥猎等毁坏公益林资源的现象。护林员请假必须经林区主任批准,以请假条为准,说明请假原因和时间,电话请假一律不予认可。护林日志要求每日记录,认真记录时间、天气、巡护路线、巡护期间发生案件记录、违章纠查记录及宣传记录。同时要求护林员做到“三必须”:必须记录好巡护日志,必须认真参加培训,必须坚持参加例会。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及时通报巡查结果,为场考评护林员提供依据,进而安排下步管护工作[1]。
2.3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公益林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和林区群众对公益林的生态作用不了解,对国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不清楚,为了确保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仅靠林业部门一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提高大众的认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举办了公益林学习培训班,利用广播、电视、场宣传车、印发宣传册,多种宣传途径,向广大社会人员宣传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森林分类经营改革政策。同时在重点公益林周边的主要路口,河流交叉口设立公益林标牌,明确公益林的管护范围、责任和进入重点公益林林区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些工作的落实,取得了社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预防了放牧、砍柴、违法征占用公益林情况、活林木丢失等人为破坏公益林资源行为的发生,减轻了公益林管护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公益林概念的社会认知。
2.4完善公益林档案和数据库管理
板桥林场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办公室,明确专人做好公益林档案管理工作。从公益林区划界定到管护合同、有关管理方案、方法、规章制度及上级文件,分事权等级,分类别存放。档案资料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的档案室及档案柜,充分发挥档案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使公益林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建立完善河南省生态公益林数据库,对全场生态公益林进行全面核查,核实公益林小班面积和小班相关因子,将全部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落实到具体小班,并制作shp格式的矢量数据库和河南省生态公益林小班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公益林数据库相关资料。
2.5建立监管机制,强化科学支撑
林场按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克扣或挪作它用,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公益林管理上去。
2.6注重管护绩效,提高生态意识
《国有板桥林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护细则》规定,护林员的管护效果和护林劳务费挂钩,护林员管护区内一年中无森林火灾发生、无乱砍滥伐、无乱占林地,优先续签护林合同,对考核不合格的护林员终止护林合同。建立宣传机制,提高职工的生态保护意识。负责公益林管理的同志不仅要自己首先学习好公益林管理规定及补偿政策,更要主动为护林员和领导提供学习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手段,共同把公益林管理工作做好。
3、存在的问题
3.1林分质量低
板桥林场为事业差供单位,经费30%来源于财政拨款,70%需要单位自筹,林场为了生存,争取了低产林改造、林木皆伐等项目,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导致林分质量下降。板桥林场树种为建场时营造的马尾松、黑松、麻栎,树种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阔叶林多,针叶林少。山上土层厚度较薄,树木生长缓慢,病虫害危害比较严重,林区立地条件不高,藤灌较多,有些树木大面积枯死,加上林区内群众封建迷信,进入林区上坟烧纸,使林区内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影响树木生长,降低了林分质量。补植补造后,管护区内牲畜过多,啃食幼苗,幼苗生长缓慢,中幼龄林多,成熟林少,造成生态林林分质量不高,起不到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屏障保护作用,生态功能等级偏低。
3.2补偿标准低,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自20xx年生态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以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虽然各级财政投入林业资金总量逐年增加,但与林业建设的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补偿资金只能够满足一部分护林员的护林劳务开支,远远满足不了公益林补植、补造、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开支,国有林场尚未摆脱贫困,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3管护难度大,缺乏护林经验,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致使林区工作站、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林区道路较差,加大了林业资源管护难度。在选聘管护人员队伍中,大多数是初、高中文化水平,只有少数的技术员和管理人员是大专以上学历。因此,他们对管理好生态公益林缺少清楚的认识,也缺少应有的护林知识、技巧和经验,致使公益林管护目标不明确,护林效果不好。
4、公益林管理的建议
根据生态区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综合森林质量、管护难度,对现有生态公益林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的景观资源、林下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全面禁伐。通过中幼林抚育和大径材培育,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林木成熟期,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实行造林树种多样性(适地适树),改善树种单一结构问题。板桥林场管护面积大,各护林点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模式,亟待加强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提高管护人员素质是为了更好地管护生态公益林资源,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应对护林员进行林业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和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培训,培育壮大专业管护人员队伍,增强林业基础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卫.论东源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J].广东林业科技,20xx,20(2):63-66.
规范化管理论文12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体现出的现状
1.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尽管大部分企业重视经济管理,也制定出相关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是修改其他企业的制度为我所用,缺少完善性和针对性。每个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情况,照搬其他企业管理制度,难以符合本企业管理的要求,造成制度实用性较低的现象,难以对本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影响。
2.缺乏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已经逐步将生产管理模式向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但其还存在资金管理模式粗放的问题,经济管理质量与效率都差强人意。企业更重视产品的生产而轻视品牌管理,其市场调查和产品宣传皆不足,难以有效增加经济效益。
3.缺乏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
企业发展离不开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高的人才,但现在大部分企业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且忽视培养和教育企业内部人才,造成经济管理者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较差,同时管理人才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在企业经营中难以全面体现出经济管理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建立的规范化模式
1.设计全面的经济宏观规划
科学全面的经济规划可以为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提供根本性依据,进而推动企业建立规模化的管理模式,企业制定经济目标要按照其发展目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资料来设计,在经营过程中要监督、检验、验证以及考核目标规划,以保证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和规范性,确保经济目标的顺利推进与全面实施,进而增强企业经济利润。
2.企业经济管理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还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实施,企业经营者要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市场格局与环境,全面研究为经济管理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根据本企业经营现状及宏观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全面、规范的经济管理制度,增强经济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体现出经济管理制度的意义,鼓励所有职工监督制度的运行与落实情况,确保制度功能的全面发挥,进而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深入实施。
3.全面增强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高能力管理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企业可以运用内部培养与外部招聘的手段增强经济管理人员专业与综合素质。选拔企业中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培养对象,运用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运用培训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另外以招聘的形式吸引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来本企业工作。企业要建立起全面而严格的激励机制,避免人才流失现象,激发和调动起经济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而确保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4.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经营者运用建立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的方式,调动与激发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提高职工的责任感、归属感。企业要将职工年终奖励、等级职称、晋升职位和绩效考评结合在一起,对考核成绩优异的职工要给予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奖励,对于考评成绩不合格的职工在给予处罚与批评,在企业内部构建起奖勤罚懒的制度与价值导向。企业在经济管理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面对多种问题,管理者要分析、研究问题,寻找其出现的原因,并积极运用相应策略解决问题,最大程度降低影响。如果因为人为疏忽而导致的问题,就要处罚责任人和管理者。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遇,想要在市场上立足并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要借助经济管理来谋求发展。企业应该认识到经济管理的综合性强、关联性强、指标性强的特点,根据目前管理的现状,通过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完善目标管理规划、建立考评机制、增强管理者素质等方式来达到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经济管理的目的,以推动企业高效、持续、稳定发展.
规范化管理论文13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管理,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以会计工作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企业目标就是盈利,企业的发展围绕资金链展开,资金的风险防范需要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需要企业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文章主要探讨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并结合开滦赵各庄矿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方法做出分析。
关键词:企业会计;规范化;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的今天,企业财务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必须规范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主要是通过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会计规章制度来实现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日常工作的统计和汇总,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会计信息支持。
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偏差
企业的管理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上容易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单纯的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只涉及到企业的日常收支活动,认为企业有会计做账就可以,缺乏科学管理。管理上的不重视最终导致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有的会计人员未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操作规范以及相应的程序来进行工作,会计工作相对混乱,会计信息出错或者漏洞现象经常发生。
(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多数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应会计制度的制定多由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摸索,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制定,可以看出这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着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
(三)监督力度不足
任何制度的执行都需要相应的监督制度来促进其按照规范制度进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缺乏监督,部分企业存在监督部门,但是监督往往流于形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也只是对会计工作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询问,加上监督力度不足,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四)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包括会计的相关工作基础以及良好的会计从业素养。计算机的应用,办公逐步实现了信息化,传统的手工记账的形式已经不复存在,更多的是依靠电脑来进行日常的会计基础工作,包括对会计信息的录入、审核、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工作内容。年龄较大员工掌握计算机存在难度,年轻员工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业务又不熟练。此外,会计制度不断更新,企业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学习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也不够重视。
二、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
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必要性,将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将具体财务工作去细化。开滦赵各庄矿财务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方面不但重视日常业务处理流程,而且采取“季度一小查,年度一大查”的方式,按月分组自查,各负其责。该方式不但可以加深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还可以强化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
(二)完善管理体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就是让会计基础工作在相关的制度准则下进行,严格按照制度来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规范化管理的实现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支持,例如,会计准则和操作规范、建立会计审核制度、报表编制和审核规范等内容,结合会计的日常工作来使会计基础工作变得流程化和规范化。开滦赵各庄矿严格按照母公司制定的《开滦集团公司会计准则实施细则》、《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等会计规范进行会计工作,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如货币资金管理、差旅费报销等具体标准。会计体制的健全,能保证会计工作有标准可以依据,能为会计工作打好基础。
(三)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
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将规范化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绩效考核中,通过对会计项目的绩效考核来规范会计人员的日常行为,让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规范进行日常会计工作。将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一方面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一方面增加企业管理者对会计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以绩效考核的形式,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开滦赵各庄矿属于开滦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开滦集团公司为了对下属单位实施有效监管,按组织机构建设、工作流程和规定、人员管理、培训和提高四个方面制定评价项目及分值,按完成情况对下属单位定期打分,对于不达标单位要求及时整改。上级有具体监管措施,下级就可以制定工作重点。赵矿公司对照母公司标准完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能保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合规。
(四)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要在会计人员中树立学习意识,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会计制度不断变更,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培训基础的会计知识和操作规范,另一方面培训会计对现代科技的驾驭能力,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的规范和高效。此外,企业还应该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避免会计人员为了个人私利,出现违规进行操作的行为。赵矿公司财务会每周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会计基础知识、新的财务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集中学习不但可以保证政策及时、全面传达,还可以加深会计人员对制度的认识。
(五)利用奖罚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奖罚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奖罚的形式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会计从业人员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信息的录入,企业可以根据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性来进行奖惩,严格按照会计规范化管理制度工作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违反会计操作准则的员工给予惩罚。这些需要企业给会计人员普及法制教育,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不能让会计工作人员心存侥幸。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考评制度,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操作规范性进行考评,那些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职业道德高的会计人员,可以获得物质奖励,还可以将考评与职务职称挂钩,以此来鼓励会计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又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为了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首先,企业管理者思想上重视,认识到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必要性。其次,完善各种制度,包括监督制度、审查考核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通过制度为规范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支持。最后,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有着良好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可以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郭小峰.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20xx(11).
[2]于崇玲,邹小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xx(21).
规范化管理论文14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社区20xx年1月~20xx年1月符合研究条件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则应用规范化管理模式,对两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规范化管理模式干预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均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常规管理模式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可辅助降低患者血压,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血压;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患有老年性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但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低及用药的个体化等因素造成患者难以很好地控制血压状况,除常规服用降压药物外,配合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在临床高血压治疗中得到推广,本文就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xx年1月~20xx年1月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其中常规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7.42±15.48)岁,平均病程(8.54±2.27)年;观察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38±15.51)岁,平均病程(8.49±2.31)年,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及病程等资料不具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纳入标准①经常规心血管疾病诊断及病史等系列诊断确诊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②告知后自愿参与并签字同意者;③无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及其它严重器官功能病变患者。1.2.2管理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由本中心全科医护人员对社区老人进行血压测量,告知患者按时正确服用降压药物,不要随意停药或者改变药物剂量,告知患者按时回中心进行复查,记录患者身体状况。实验组除实施上述基础用药指导外,需进行以下规范管理:①健康教育:有本中心医护人员组织举行健康教育讲座,针对患有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识普及,需讲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个人护理等,提醒患者日常生活中少吃油腻食物,可多吃点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悦,注意锻炼的强度与力度,防止一些危险因素的发生;②个体化管理:对参与调研的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针对患者个人血压状况及身体状况,由本中心签约的全科医师进行用药及个人化建议,如告诫不同患者需改变的不良习惯,针对其生活习惯提出人性化建议并制定个人健康计划;③后期随访:由护理人员对实验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每隔1个月进行电话访问,督促老人进行服药,严格按照个人健康计划进行落实,对于配合度极低的患者可进行上门管理劝诫等。1.2.3项目观察及判定标准在分别实施管理模式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状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并比较。①血压控制状况: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的变化并进行统计比较;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在管理模式干预期间,患者出现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及眼底病变并发症发生的例数并计算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以例(n)或百分比(%)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验算或非参数验算,由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均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常规管理模式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服用相关的降压药物来进行血压控制,而且针对不同的'患者其服药的类别也各不相同,患者也必须长期坚持服用药物来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很多患者因缺乏基本知识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常常难以控制血压状况,需采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患者进行严格指导与管理来控制患者血压状况。由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后血压下降程度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均好于常规组,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可作为一种人为化管理模式,在患者服药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疾病基本知识及护理方法进行普及,制定个人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加大对患者服药及生活中不良习惯的改善等方面的监督,大大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其不良习惯饮食生活习惯,进一步控制血压上升并保持稳定,让患者体会到一站式管理与服务,让其对自身疾病的改善充满信心,也大大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交流。综合上述,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可辅助降低患者血压,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万荣.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xx,33(5):158.
[2]钟萍儿.手术李晓环,陈宏.老年高血压管理中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效果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xx(6):61.
规范化管理论文15
关键词: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
摘要:利用计算机科学化地管理流通的基础数据,建立借阅流通的规范化管理系统,开展联机检索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是高职图书馆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已具有普遍性,利用计算机管理图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利用计算机进行图书采购、图书编目、图书流通、读者服务等管理以代替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技能的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活动的本质是流通,是文献资源过渡到知识资源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流通这个关键纽带来推动图书的有效的利用。图书流通是图书馆的窗口,这个窗口就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力.便、快捷的全方位的服务。
一、利用计算机科学化地管理图书流通的基础数据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工具。要实现信息科学化管理,首先就必须对图书进行一书一码的手工粘贴,然后建立一个详细的著录图书基础数据库;同时,对读者进行一人一卡一码的读者信息录人,建立一个读者信息库。通过这两个基础数据进行流通管理,就能既准确又全面地为读者服务,准确、快速地进行图书流通。
图书著录时,基本数据库建立的具体内容有:条形码编号、书名、副书名、第一作者、标准书号ISBN、类别、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单价、套价、丛书、页数、开本、复本数、到馆时间、书库号等。根据这些数据满足一切借阅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也更好地为图书整个管理过程奠定了基础。条形码编号要根据馆藏图书的数量,如在百万册以内可定6位数字,超过百万册就需要7位数字,以此类推。
读者信息库的具体内容分为条形码编号,读者姓名、性别、专业及班级、照片、联系电话等。
以上两个基础数据的建立过程,要仔细认真,不得有误。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基础数据,并根据基础数据建立管理系统的流通、典藏及各类查询项目等。
二、建立借阅流通的规范化管理系统
图书流通是图书馆的重要环节,流通的快慢标志着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图书馆的图书流通过程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的,通过一书一码、一人一码的借还操作过程,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服务。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更需要规范化,要对图书流通进行细化,充分利用图书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方便。流通环节包括很多,具体分为借还登记(借书时间、还书时间、续借及预约、违约超期罚款)、未还图书查询、时段查询、读者借阅查询、图书丢失查询、图书动向查询(准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及读书册数排行榜等。
(1)借还登记。可以根据读者借阅证一人一码和图书一书一码的方便快捷的方式,直接给读者打印出一条信息:借书时间、归还时间、共能借几册,从而让读者一目了然,并提醒读者及时归还,避免过期。超过规定借阅册数时,系统自动提示图书已借满不能再借。还书时,系统会提示所借图书是否超期,是否能续借及续借时间。如果该书已被预约,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已被预约不能续借;如果超期,就提示罚款多少。热门图书有可能很难借到,可以采用预约的方式,如在计算机上通过管理员直接预约,或直接到馆预约,还可以电话预约;如果多人预约,可按预约时间的先后进行预约。这样,不仅仅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也充分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因为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流通越快,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有成效,就能把无形的知识变为有形的财富。
(2)未还图书查询。可查看全馆未还图书的:只要输入全部未还图书查询,就可查看全馆未还图书情况;只输人某库的库号,就可查询某库的未还图书;输入读者借阅条形码编号或读者姓名,可迅速查出该读者的未还图书;输人图书条形码编号,就可随时查看该书被谁所借;输人过期未还图书,就能把全部未还图书查到。这样,既能提醒读者及时还书,也能为典藏提供准确数据。
(3)图书丢失查询。根据读者借阅证的条形码号或姓名等相关信息就可查到该书,再根据图书价格就可以直接打印出一条罚款信息通知单。内容包括读者条形码号、姓名、班级、丢失图书书名、条形码编号、单价、总罚款金额等。并且可直接在图书数据库中体现出该书丢失,已罚款处理。这样还能随时统计丢失的图书数据,使馆藏数据比较准确。
(4)时段查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看到某个时期图书的通过率,哪些书流通率最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并为采购提供所需要图书的种类。
(5)读者借阅查询。通过读者姓名或借阅证号码可查询该读者所有的记录,包括该读者曾经借过哪些图书,还有哪些未还,以及借书时间、还书时间、是否超期、图书条形码号、书名、单价、套价、类别、出版社、出版地等一些相关资料。
(6)图书动向查询。图书管理员可以根据图书书名,方便快捷地查出该书的动向,以及借出几本(被哪个读者所借)、馆内还剩几本、是哪类、所在书架上的位置等。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图书动向,比如通过图书编号、书名等准确的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也可以通过模糊查询,查到相关图书信息资料等。新到图书要随到随查,以便给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7)读书册数排行榜。根据借阅图书的统计数据,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一学期评选十名读者为读书标兵,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开展联机检索服务
图书流通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开展的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其体现了图书馆价值之所在。可用计算机小的局域网通过服务器连接,在大厅设立一台专用机,指导读者利用计算机检索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使读者可以随时查看图书馆内各库的馆藏、图书的种类、相关的图书。这样既方便了读者,也减轻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部门的根本任务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为读者服务,让图书流通起来,从而使读者能够满意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