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论文6篇

发布者:凉月入秋 时间:2023-2-18 00:37

社会保险论文6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保险论文6篇

社会保险论文1

摘要:

随着企业发展,员工福利待遇得到了提升,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员工的社会保险关系着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保证员工的福利待遇,从而让员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 社会保险 管理 探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电力企业的员工保险也是社会保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时期下社会保险体制给员工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管理的重点。

一、电力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养老保险。

社会的发展提升了对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视程度,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渐地完善。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险管理能够维护企业职工的权益,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逐渐趋向完善,养老保险就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管理项目。企业需要按照国家规定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程度,按照规定进行收缴,并且严禁因为任何理由进行挪用。养老保险能够保证员工退休下岗后的基本生活,加强社会保险管理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让老年退休职工享有基本的生活资金。养老保险管理规模较大,属于社会上非常重视的政策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从基层做起,让养老保险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2.生育、工伤制度。

除了基本的养老保险之外,电力企业逐渐将员工的生育、工伤保险业纳入了社会保险的管理中,这种预防机制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职工的生育问题上进行特殊的补助,比如给生育的夫妻子女进行一些补贴,让妇女合法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这种特殊人群的福利保障提升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意义。但是,现阶段生育、工伤保险管理制度还有待于完善,比如:如何确定工伤、生育补贴的标准等,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落实国家政策等,这些都需要电力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中进行不断的思考,从而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3.医疗卫生制度。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发展,电力企业也建立了医疗保障体系,从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医疗制度建设等方面,让企业整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得以完善,从而让员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或者让员工享受的医疗服务更加便利、优惠。但是,从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上看,电力企业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发展水平还较低,高价的医疗药品等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负担。因此,若想让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持续扩大,还需要对社会保险工作进行不断的思考。

二、现阶段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落后。

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关系着员工的利益,一旦企业管理信息没有妥善地落实,就难以处理社会保险中发生的问题,就会造成很多问题纠纷,比如退休员工集体到企业单位申讨社会保险事件等;其次是社会保险的标准设置不规范,由于各个岗位离休的补贴不同,因此难以达成统一的保险意见,员工对此抱有不满情绪;其三是管理制度问题,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比如每个保险险种都有对应的工作人员,这就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复的情况,一旦出现了纠纷问题后,工作人员互相推脱责任,负责人难以确定。

2.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由于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加上缺少监督制度,使得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管理漏洞,比如:员工利用自己的保险业务给自己家属采购药品,这就明显加重了社会保险的负担;其次是电力企业在对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管理不全面、药品种类稀缺等,使得很多员工需要的药品无法及时地买到,药师的素质问题、药品的价格等也是现阶段比较突出的服务型管理问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会影响人们对社会保险的认识,而药品价格过高会增加员工的医疗负担,使得很多员工不愿使用医疗保险。

3.员工的保险意识差。

社会发展提升了人们对保险的重视程度,使人们能够主动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加上新政策的出台,社会保险工作很多都得到了落实,但是仍然能够看到,在一些电力企业中,对于保险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员工对于保险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没有了解保险的好处,而是将保险当作一种负担任务,表现为少缴、拖缴,在参加保险方面表现不积极等;部分员工对保险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存在认知错误问题,这些错误的认知也阻碍了社会保险的发展。

三、加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管理与服务并存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正确地认识保险工作,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首先,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合理地对待保险服务,在工作中加强责任感,从而稳定管理团队。其次,在管理中要树立科学的服务思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服务原则,强化工作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果。社会保险工作制度带有三个特点,分别是普遍性、保障性和强制性,因此在进行保险工作管理的时候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工作人员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积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让社会保险更好地发挥作用。

2.完善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制度。

在新改革下的社会保险工作制度建设中,需要借鉴传统管理中的优点和经验,多思考,从而完善现阶段的工作管理制度。首先,要创新管理模式,重新整理社会保险中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避免岗位的重复和工作人员的冗余;明确固定的责任人,这样既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够提升保险工作的效率。其次,要创新管理工作方法,例如建立保险数据库,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企业员工充分查询、利用社会保险的资源信息,这样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减少工作时间,进而提升工作效率;电力企业要加强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比如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将服务的水平和管理的水平相关联,从而调动员工的保险积极性。

3.加强员工社会保险意识的培养。

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电力企业的保险制度也要与社会保险相适应,加强工作的稳定建设,让电力企业的保险工作步伐与社会保险改革相一致,企业的社会保险改革要强化服务、定位、任务等意识,结合现阶段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强化员工的社会保险意识,使得员工按照企业发展的步伐做好自己的保险工作。员工的保险意识对于社会保险工作发展非常重要,对员工要加强社会保险工作的宣传、讲解,让员工有着正确的保险意识,从而主动参与到保险工作中,自觉缴纳保险费用。电力企业要按照社会保险发展的整体局势进行本企业的保险工作管理,从而让社会保险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社会保险制度。从整体上来看,社会保险管理已经趋向完善,但是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过于落后、企业员工对于社会保险存在着理解误区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社会保险工作管理时,要转变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制度,让员工正确地认识社会保险工作,从而让保险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赖素屏.对新时期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探讨[J].低碳世界,20xx(15).

[2]张英.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探讨——以某电力企业为例[J].技术与市场,20xx(11).

[3]张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电力施工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J].才智,20xx(31).

[4]赵兰香.关于电力企业管理的工作探讨[J].通讯世界,20xx(11).

社会保险论文2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流动性,企业的不主动缴费以及国家制度上的不健全等原因,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享受到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这将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应逐步解决城镇和农村不同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降低社会保险的参保门槛,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能够覆盖全体农民工。

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保险 改革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对于农民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词汇,国外有的叫劳工,还有的叫移民工,农民工在英语中叫“ImmigrantPeasant”(农民移民)。西方社会与中国一样,都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劳动力,也就是我们称呼的“农民工”,它是指大规模的离开自己的原先居住地进入到城市中去的现象。

笔者认为,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社会群体,其产生的条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它产自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从广义上讲,农民工包括两部分群体,一部分指拥有本地农业户口并且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企业务工就业的的农村劳动力,另一部分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外出进入其他城镇进行务工就业并且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从狭义上讲,农民工就仅仅指后一类外出务工人员。综上所述,笔者把农民工定义为,现有的农业户口人员,在户籍所在的乡、镇企业或远离户籍外出其他城镇务工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我国,农民工的数量正向着逐年递增的趋势上升。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方面的现状

社会保险是政府在劳动者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等情况下,向其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能缓解投保人所处的困境,维持其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截至目前,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最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调查”表明,虽然目前各省市都对企业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提出了要求,然而这一政策不仅没有得到企业主的拥护,也没有得到广大农民工的支持。80%的企业主不赞成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而接受调查的农民工,83.2%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90%以上根本就没参保。一份最新调研显示也表明,目前我国农民工参保率仍偏低,在“五大社会保险”中,除工伤保险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参加外,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每年的退保率又在40%左右,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10%左右,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时至今日,即使参加了社会保险,有些地区却出现了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而退保率升高的现象。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所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参保方式、具体政策上的不平衡

尽管各地政府一再强调和落实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并为此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各地区的政策差异性较大,参保条件、方式及参保率都出现了地域性的差异和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而农民工参保率低,已成为落实农民工参保问题的根本症结。而导致参保指数低的原因具体如下,一些乡镇政府为保证其政治、经济效益盲目的进行招商引资,由于农民工参保手续繁琐,成本较大,一般乡镇企业对于这些问题都相对敏感和不情愿。因此一些乡镇政府经常以“农民工不参保”作为招商引资的先决条件,从而损害了农民工的自身利益。

其次,一些乡镇政府虽然积极倡导乡镇企业为农民工投保,但农民工主观意识上不认同社会保险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保障,也导致了参保率较低的现象普遍发生。年纪轻的'农民工认为自己身强体壮,他们往往认为:趁年轻多挣些钱才是硬道理,一方面养家糊口,一方面作为自主创业的原始积累,因此,这一类农民工群体更看重眼前利益,一般不会为明天的“钱”在今天“买单”而又因其年轻,发生重大疾病的几率较低,其就医方面的支出水平较低,从而会弱化其忧患意识,普遍不会为年老后的就医问题考虑过多。而中年的农民工虽然具备一定的忧患意识,但由于家庭负担过重,即使企业愿意给他们办理保险,他们所得的收入已经无力支付社会保险的自缴份额,因此,这一类农民工群体往往希望企业给他们多涨些工资,一般也不会考虑个人的社会保险问题。

再者,就业压力的增大,从城市逐步蔓延的乡镇、农村,农民工群体往往在务工就业中处于被动的位置,由于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特别是对于那些专业技能不突出的群体往往只能从事替代性较强的简单工作,因此,这一类群体往往在就业上没有选择的权利,为了挣钱,只能向招聘企业委曲求全,周而复始就导致了参保率低等问题的恶性循环。

(二)农民工就业的流动性特征与社会保险体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工另一个更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就业的“流动性”。由于其流动性较大,对于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体制而言,是基本无法满足其长期缴存和投保的。这也是农民工普遍不参与社会保险的根本症结。首先,由于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较大,导致其不可能在每一个就业单位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社会保险的缴存,计划了流动性与社会保险体制的矛盾。其二,由于其就业的流动性,所带来的社会保险的转移手续问题。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明确规定:“养老保险的统筹单位为县市级,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时只转移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转移社会统筹资金。”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发生,一是社会保险手续在超出县市级转移上没有明确的受理单位,这就加大了社保关系转移的难度,使办理手续的更为复杂。二是由于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时只转移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转移社会统筹资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在同一城市连续缴纳十五年的养老保险。因此,日后很难享受到参保的待遇。

综上所述,农民工群体出现的社会保险问题不仅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制约,而根本的问题则是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与社会保险体制间的矛盾问题。

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保险体制改革是解决农民工参保问题的根本途径

引导社会保险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要求。

根据农民工的流动性特征,必须改变社会保险体制现有的城乡统筹体制,只有改变现有的城乡统筹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异地就业参保手续的复杂性和不连续性。与此同时,简化社会保险的转接手续,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集中缴存和管理系统,从而减轻企业对农民工投入保险的压力,推动企业积极响应农民工参保的社会号召,逐步实现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时,不仅转移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同时转移其社会统筹资金。从而使农民工真正的享受到在全国范围内任何城镇都可以办理续缴、补缴等社会保险相关工作,便于农民工流动到其他城镇或回到户籍所在地之后,能够尽快地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到现工作地或原居住地以完成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并且累计缴存十五年后,农民工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及非户籍所在地的,凡是有过缴存记录的城镇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同时,实现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险统筹管理,完善城镇居民的户籍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快城镇居民信息共享,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信息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

(二)提高农民工自主意识,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监督机制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体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自主意识,转变其旧观念,普及社会保险知识,使农民工群体了解社会保险,通过各项针对农民工便捷有利的体制改革及措施的实行,让农民工真正放心的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于那些已经参保的人员,加强其后期的社会保险工作,这类群体是我国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先进群体,其对于广大农民工的感召力、影响力较大,使他们能够现设说法,有效改变农民工的陈旧观念。同时,社会保障部门要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实现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社会保障部门要对广大农民工群体的参保工作负起责任,农民工的有序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等社会和谐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的投入和管理;

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不仅对农民工得雇佣企业实行强制性监管,而且要对社会保障部门进行严格监管,监管部门要勇于承担,完成企业和社保部门的双重监管工作,从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2]赵曼、杨海文:《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xx年。

[3]周倩:《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探析》,《律师世界》,20xx(5)。

社会保险论文3

摘要:在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社保经办管理工作愈发受到重视,从而为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提高乃至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强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并且也需要我们不断对社保经办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强化,从而加快经办管理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建设

在我国社保体系逐步完善下,参保人员逐渐增加,由于工作愈发繁重,逐步增加的参保人员和相应的服务量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管理与建设方面愈发艰难,从而束缚了社会保险行业的发展。

一、如何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当中,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行业也经受了历史性的改变,窗口服务身为社会保险工作的先锋工作,获得了显著的进步,社保经办服务人员通过对所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政策的贯彻实施,却并未令广大群众的所需得到满足。将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为核心,源于提高社保经办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相应方法。

(一)提高窗口管理能力

窗口服务工作在价值体系方面尤为显著,其中新思想则为不断追寻进步,具有公平、合理的价值标准,需要经办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周到的服务,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行为准则。在发展当中,需要通过文化作为根基,保险行业也应如此,应当将保险文化当作灵魂所在。保险经办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管理实践,逐步建立了“外树形,内树魂”的文化,从而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以及服务意识,并且也成为经办人员坚定不移的目标及标准。

(二)有效推动经办资源的整合

社保经办资源的整合,则为目前企业在各种险种限定时,不同险种相融合的结果,从而逐步组成了机构,再通过这一机构对业务进行统一办理及管理,这也成为完善我国在社保经办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并且在提高社保经办管理能力方面也极为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社保经办机构分成了各类险种,机构尤为繁琐,具有职能重复的现象。企业为员工办理的保险通过分别设定险种、多头进行管理的方式,会令经办资源较为分散,令信息无法被实时共享,从而令行政成本提高。不论是经办效率还是经办能力均较低,造成较多怨言,为社保经办机构在管理能力的提升方面带来恶劣的影响。经办资源整合完成之后,依照精简、统一乃至高效的方针进行经办管理,从而显著提高了经办管理在服务方面的能力,为参保人员给予更为快捷的服务。

(三)注重干部团队建设

在当前社会保险行业高速发展阶段,特别全面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后,经办机构在业务的数量上急剧增长,可是由于社保工作人员严重欠缺,导致了人员不足的现象。由于经办机构业务量的提升,令经办人员在工作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加,即便时常加班也较难按时完成工作。经办机构人员在数量方面无法随着业务量进行增长,从而会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信心。所以,在业务量大增的情况下,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数量,才可以令工作保质保量。并且,提升干部团队总体素质则在于强化培训,完善干部审核、奖惩制度,以此令干部的综合素质乃至专业能力有所提升,并且不断运用素质审核以及业务审核等方式,加快干部团队的综合素质,令其成为具备高素质、高能力、高涵养的干部团队。

(四)持续加强标准化建设

强化社会保险标准化的建设能够令参保人员对保险服务的所需乃至社会保险事业的高速发展给予满足,并且还能够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能力。业务经办流程展现出标准化、规范化的状态,当城镇居民社保在获得迅猛发展时,令参保人员具有极大的流动性,从而产生了各种险种的社会保险关系转接续办流程无法统一的状况,异地就医无法立即结算等问题,从而国家在这些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给予监督、完善。在社保经办资源逐步完善中,需要打造出统一的经办程序,构成全新的办理方式,从而令经办管理服务实现标准化,保障社保制度彻底覆盖的目标得以完成。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与建设分析

(五)持续完善信息管理体系

我国在社保事业高速发展时,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并且基金数额也在持续攀升,这一状况下,令社保经办机构中人少事多的现象愈发明显,一旦想要解决人员不足及提高经办效率等问题,则需要增加人员数量,增加在编名额,提高人员素养。通过运用高科技而提高人员在办事方面的能力。由于我国社保信息系统并未真正实现统一,令信息系统联网也无法实现,从而令参保人员在异地进行就医、结算、社保关系专业等问题形成阻碍,所以参保人员具有较大的不满,需要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持续加快经办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对于所有省市范畴中经办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加快社保数据能够实现数据统一、联网数据全覆盖等问题,完成资源信息的即时共享。面向全国范畴创建社保管理信息体系,搭建源于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网络平台,从而完成跨区域社保关系的对接、异地待遇等方面的运用,如此则能够令信息资源达成全国范畴的共享,参保人员更加适宜流动。设置社保一卡通,有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经办效率,在我国所有范畴都可以通过社保一卡通,管理参保人员的位置和时间。

(六)强化人员服务理念

社保经办机构服务大多需要面对失业、老人、病患等人员,这些人员的社会保险经办中的弱势群体,应当给予重视,以便令工作状态有所提升,持续更新工作与服务氛围。对于工作人员,需要持续完善工作的方法以及服务设备,从而令广大参保人员能够随时通过温馨舒适的环境进行参保。并且,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建服务则为职责的理念,逐渐将我是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进行演变,令其变成职业习惯与职业精神,把参保人员的满意程度当成工作的职责所在,以服务参保人员作为出发点,为参保人员给予良好的措施。

(七)激励强化社会保险文化的建设

社会保险文化建设指的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不但能够令在职人员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显著加大社会团队的凝聚力。显著加快社保文化的`建设,将社会工作的特点展现出来,不断开发社会文化的潜能。透过相关文化活动的实施,极为有利于强化思想道德理念的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干部团队在文化方面的素养以及精神方面的状态,通过以人为本、廉洁高效为方针,不断为社保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并且,社保宣传工作不断提高,透过不断加强媒体对社保政策的宣传,令人们在更加关心社保、了解社保的环境中生活。

二、社保经办机构建设的分析

(一)形象标识需统一

在已经实施垂直管理的社保经办机构中,市与县名称并不相同,较易令群众出现误会,目前,需要尽可能快速的将市、县的经办机构业务大厅进行统一,内部科室都使用相同的装修风格,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的标牌编号需统一,且需要具备相同样式的工作服装或服装款式,办公用品比如档案盒、稿纸等用品均设计成统一的样式及规格。

(二)机构设定统一

通过社保局的有效分析,为县、区逐一给予正确的机构科室设定规划,所有县、区都应当严格依照规定设定科室,不可任意更改,绝不可发生因人设岗的状况。

(三)业务流程统一

在五险一金逐步变成四险一金的状态下,严格执行最好的途径、最简便的程序、最快的时间以及最佳的服务作为目标,对所有险种、所有业务范畴、报送资料、办理程序等相应环节设定准则,在降低职权互溶时,做好查缺补漏,寻求在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各类业务表格应当进行统一,切不可随意印制。

(四)管理制度统一

身为建设的一个主要环节,需要融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参考外地经验,极力打造符合社保机构所需的管理制度,将机构内部的管理进行统一,提升经办能力,并需要各市、各区严格依照规定给予实施。

(五)服务标准统一

通过标准化与量化的方式评估经办服务,参保人员办理业务需进行几个环节,办公业务最长能够等待多久,均需具备一个标准及承诺,如此才可以令经办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且需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方面通过强硬的标准进行规范,真正提升经办服务的层次与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社保经办机构中,将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制度,建设更为有利于民的服务体系作为主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需随时将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与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当作首要职责,需极力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能力,为参保人员给予极为有利的服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建设属于全新的环节,也属于极为关键的工作,成为强化社会保险经办能力,提升经办水准的必备环节。需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有效运用社会保险经办制度的特点,掌控机遇,不断努力,真正将标准化建设的特点以及成效展现出来,通过积极的工作态度获取上级以及群众的认可,加快社会保险行业科学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双凌.制度全覆盖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思考———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xx(12).

[2]钱振伟,王翔,张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论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xx(02).

[3]吴振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问题研究———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论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xx(07).

社会保险论文4

一、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缴纳金额与保障水平不匹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逐年调增,因此我国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逐年增加,但在社会保险金额增加的同时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社会保险费用增加的幅度较大,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压力也因此加大。因社会保险制度受地域和工作单位的限制,社会保险比较适用于长期缴纳社保、工作稳定的工作人群,对他们而言社会保险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对经常换城市工作或换岗位、单位的工作人群而言,因为各地、各单位社会保险缴纳金额与社会保险保障水平的不一致,以及各地社会保险转移手续办理的繁锁、缴费年限确认的差异,导致员工认为缴纳社会保险的意义不大,甚至不缴纳社会保险。

2.社会保险管理手段落后

社会保险是企业福利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为企业员工谋利益,使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和谐的发展。但由于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无法将社会保险的管理和企业激励措施有效融合,因此,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手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企业参保人数偏低或没有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管理态度的不明确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薄弱造成了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落后,大部分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对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规划通常由企业的综合办公人员及财务人员联合制定,而这些人员往往缺乏基础的社会保险管理常识、专业知识及技能,使得社会保险体系在企业中渗透力薄弱,从而阻碍了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

3.企业缺乏社会保险意识

社会保险制度对企业具有较大的适用性,企业应从自身出发,根据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制度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由于企业缺乏对社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从短期发展角度来看,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企业牟取利益,但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社会保险不仅没有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和成本。社会保险不仅与企业利益有关,与员工的利益更为密切,企业员工是社会保险利益的最终承担者,企业对社会保险管理的忽视即对企业员工及其利益的忽视,当员工对社会保险管理提出合理要求时,企业会推脱社会责任,减少缴纳社会保险的金额和险种,甚至不缴纳社会保险,这些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行为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最终会导致企业净利润的减少,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

二、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降低企业直接人工成本

社会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责任,需按期缴纳一定数量的社会保险金额,很多企业贪图眼前利益,减少对社会保险金额的缴纳,甚至不为企业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漠视员工的福利待遇。有些管理层认为这有助于企业降低用人成本,实则不然,当员工出现意外时,企业的经济压力会更大。例如,员工发生工伤时,参加工伤保险的员工可享受到由工伤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和医疗费用,减轻企业负担,很好的保障了企业和员工的权益,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2.提高企业团队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员工的工作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保险制度对员工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员工因社会保险问题,出现负面情绪而工作懈怠。企业根据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调整,每年调整员工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并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能间接地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重视,从而提高企业团队的工作效率,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良性循环。

3.稳定企业团队人心

员工在企业工作的最终目的除了实现自我价值,更多的是追求安逸,保障并完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尤其是企业的老员工,为企业奉献数十载,更希望从企业工作中获得安全感,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是员工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做好社会保险有利于缓解员工未来的养老问题,使员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促使员工能更加安心地为企业奋斗并作出贡献,稳定企业团队的人心,更有益于提高企业团队配合的默契程度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社会保险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1.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的规范化管理

要加强企业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必须要全面覆盖,企业和员工的社会保险费应足额缴纳,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强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险专业知识相结合,管理人员工作与实践相结合。配备社会保险专职管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到位后,工作管理和开展才能到位。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参保人员档案,按月、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及时分解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及时与社保机构核对各项社会保险台账并及时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手续等。目前我国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做好失业保险的工作,有利于保障失业员工的基本生活问题;及时完成社会保险缴费可使员工养老、就医、退休、工伤、生育等待遇得到保障,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很好的避免了企业和员工的内部矛盾。

2.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保险制度是员工福利待遇中的`一种,对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企业的职工薪酬福利体系要求企业加强对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将职工的利益放在企业发展绩效评价的重要位置能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避免员工因负面情绪出现怠慢工作的情况,企业为员工做好社会保险工作能激励员工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大目标。

3.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的透明度管理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加强对社会保险制度的透明度管理,体现企业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性。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在公司内部网站上向全体员工公布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及年度缴费基数调整情况,通过全体员工的监督增加社会保险制度的透明度。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社会保险意识的培训,让员工了解社会保险的内容及其责任。再次,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为企业员工提供信息查询及咨询的服务,提高社会保险的普及度,切实地为缴纳社会保险的保险人谋福利。最后,政府要提高执法力度,对不履行社保登记缴纳的企业和个人采取警告和其他惩罚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为员工做好社会保险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业团队的工作效率、稳定人心,除此之外,还能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企业通过提高社保意识、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社会保险论文5

摘要: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是推动高校科学管理的必要措施,是高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即主要通过分析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现状,进而从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校;社会保险;规划化管理

一、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新时期的高校建设,应该以问题剖析、现状分析为基础,有的放矢的制定相应策略,才能够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达成高校改革宏伟目标,才能够推动高校快速稳定发展。诚然在高校社会保险管理规范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从现状分析入手,发现问题、深入解析问题并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立足实际而言,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社保观念淡薄群众监督力量是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驱动力,缺乏群众监督抑或群众监督意识淡薄则无疑是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发展进步的消极因素。现目前,诸多高校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依然没有跳出“体制化”的窠臼,部分离、退教职工的社保福利依然由国家专项资金及学校财政构成,在医疗机制上也没有完全摆脱公费医疗的束缚。正因如此,诸多高校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还相对淡薄,对社会保险的落实情况也不甚关心。部分教职工甚至认为缴纳社会保险没有必要,从内心抵触缴纳社会保险。如此情境,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保管理工作者对该项工作的疏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保管理中的诸多矛盾,不利于高校社保管理的规范化。2.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实现需要良好基础设施的支持。然而当下我国部分高校的社会保险管理基础设施水平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标准,抑或说是不能契合社保管理工作动态发展需求。首先,部分高校的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建设力度不强,没有购置良好信息化设备。其次,高校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处理水平相对落后。3.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的最终执行者是经办人员,社保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现目前,我国高校社保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既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同时也不乏职业素养低、操作能力弱的管理人员。然而据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性质来看,其对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换言之,在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保证工作人员整体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然而由于我国部分高校在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设上疏于管理,就很容易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可想而知,缺乏专业素养的社会保险管理者势必不能推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策略思考

根据上文对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剖析,我们就应该结合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社会保险工作的全面发展。1.加强宣传树立社保观念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加强高校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设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现目前养老金双轨制已然成为我国社会保险体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其症结即在于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的不规范。可见,突破高校社会保险瓶颈,实现高校社会保险管理规范化已是大势所趋。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树立科学的社会保险管理意识。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工作,让高校教师认识到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积极意义。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切实加强思想宣传活动,帮助高校教职工树立科学观念。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疏通高校教职工的不满情绪。2.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是加强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推动高校改革的驱动力量。在高校社会保险管理中,我们首先应该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分工制度,这样既可以保障社会保险管理的各个细节落到实处,同时也能够通过量化责任,从而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保证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上文所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是我国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换言之,要想切实有效的推动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就应该保证建设经费的投入,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应该购置切实现代信息化管理需求的计算机设备和办公仪器,甚至还需立足大的发展趋势,置办未来社会保险规范管理需要的设备仪器。其次,加强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建设,建构起数据处理效率高、反馈机制完善、故障率低的信息化系统,保障社会保险管理有序推进。综上所述,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关系教职员工基本生活,同时也关系高校稳定发展,校方应该引起重视,推动高校社保制度建设,要积极为高校社保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社保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王晓雪,杨旭.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12):112-115.

[2]张华.关于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的思考[J].今日科苑,20xx(9):116-116.

社会保险论文6

一、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的现状与作用

(一)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社会保险经办网上服务平台、电话咨询及移动设备等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发展,为提高经办服务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国普遍建成了地方性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该平台成为社会保险经办体系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同时,截至20xx年8月,314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12333专用公益服务电话号码,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在政策咨询、缓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20xx年建立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异地转移接续养老关系的制度框架、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以及“五险合一”的征缴趋势等都体现了经办系统的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经办业务的不断扩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首先,经办机构的数量从20xx年的4787个增加到20xx年的8411个,增加了将近1倍;其次,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数量也从20xx年的71111人增加到20xx年的156746人,12年间增加了1.2倍多;最后,半数的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享受“参公”管理的待遇,经办系统几乎全部视为事业单位,这也体现出国家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十分重视。经办机构自身的发展也为社会保险制度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以“漏桶实验”为依据,提出在社会保障领域必须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在“漏桶实验”中,收入金字塔顶端的5%的富裕家庭向收入分配底部的20%的家庭进行收入转移,但结果是富人将1000美元转移给穷人,穷人得到的却不足1000美元,也就是说穷人不会获得从富人那里转移过来的全部的钱。因为在转移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漏出量,而漏出量所占的比例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损失所占的比重。具体到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着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重要职责,对于社会保险制度本身能否取得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制度健全、管理高效的发达国家来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成本较低,如美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成本只占制度收入的0.05%。而在我国,由于“碎片化”的制度设计、管理不当、地域差异明显及资源分配不均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成本往往导致社会保障领域中一系列的经济损失和效率损失,因此,关注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的管理成本十分必要。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人均负荷比过高、经费不足、定位不清及信息化程度较低等。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人均负荷比过高

经办人员是社会保险大厦的建设者,因此经办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对于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尽管过去几年,经办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仍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社会保险制度的需要,与经办系统相对应的参保人次人均负荷比一路攀升,从20xx年的2757:1(一个经办人员对应2757参保人次)上升到20xx年的9692:经办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必然影响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质量,造成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效率损失。另一方面,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也导致经办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严重,经办机构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去培养新一批的经办人员,其中的成基本的办公条件难以保障,业务办理过程漫长,进一步导致了社会保险经办的效率损失。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位不清

当前我国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大部分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尽管在经费上有财政的支持,但在编制上实行审批制,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萨缪尔森归纳了公共物品在消费中的两个本质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意味着某个人对一种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是指,对一种物品未付费的个人不可能被阻止享受该物品的好处。这两种特性使得公共物品在消费上会产生搭便车的问题,因此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体系来提供。社会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作为准公共物品的社会保险服务,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也不适宜由市场参与资源配置,经办机构也就无法定位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定位问题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关键环节。此外,社保中心、社保局、社保所等名称不一致,也导致了经办机构的公信力不足,如广东省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而地(市)级机构中既有××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也有××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到县(区)级经办机构的名称更加多样化,参保人对于经办机构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影响了参保人对经办机构的选择与具体的业务办理,造成了社会保险经办的效率损失。

(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信息化程度不高

社会保险事业的核心是信息和数据,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难以满足社会保险业务发展的需要。如甘肃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全省经办软件的统一,但未实现全省数据联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全省统一的软件和联网,但数据提取、交换仍有困难;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仅在兰州、金昌、嘉峪关等部分市州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仍以手工和电子表格方式进行业务登记和操作。信息化程度不高,甚至依靠手工的方式办理社会保险业务,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经办的效率。此外,各地区的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及网上服务平台之间差异明显,信息化建设存在碎片化、异地转移接续困难等问题,也造成了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损失。同时,社会保险数据的积累还不够,数据质量和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社会保险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统一和共享还需要进一步协调。

三、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改革的建议

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管理成本高昂和管理不当引起了各种经济和效率损失,“吸走了原本可用于生产的资源”。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这种效率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建设社会保险经办人才队伍;保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来源;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位;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信息化水平等。

(一)建设社会保险经办人才队伍

社会保险经办人员工作负荷过重、服务理念不足以及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建设社会保险经办人才队伍,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效率,更好地为参保人服务。首先,在人员配置方面,在现有情况下,经办系统严重超负荷运转,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方案以满足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需要十分必要。人员编制应当与参保人次、管理的基金数量、技术水平和工作难度联系起来,建立动态的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同时根据所提供的经办服务类型进行分类,有的经办服务需要面对面提供,则增加提供这一类服务的`经办人员;有的服务不需要面对面提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提供,则适当控制提供这一类服务的经办人员。总之,经办人员的配置应当是动态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既有利于缓解经办人员的工作负荷,也有利于经办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次,在人员素质方面,经办人员需要树立为参保人服务的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对于公职人员来说,越来越重要的是利用基于价值的共同领导来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和满足他们的共同利益”。在实践中,有的参保人难以理解复杂的计算公式和方法,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正确,这就需要经办人员帮助参保人明确表达其需求,知道参保人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效率。此外,经办机构可以通过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为经办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增强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提高经办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后,关于经办人才流失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留住经办人才,保证经办队伍的人员稳定。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这些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此外,成就、赏识、艰巨的工作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但不是不满),这些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在组织中,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保健因素不可缺少,避免引起组织成员的不满;另一方面,要想真正激励组织成员努力工作,则必须注重激励因素,只有这些因素才能增加成员的满意感。对于经办人员来说,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及体面的薪资和福利,以避免在工作中产生不满情绪。因为“如果公职人员本身得不到尊重端庄的对待,那么我们也不可能指望他们会尊重端庄地对待他们的公民同伴”。同时,更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激励其努力工作,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以便更好地为参保人服务。

(二)保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来源

经费不足是目前制约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展的因素之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费包括人工费用、服务费用、公共设施建设费用和信息系统建设费用等。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机构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同级财政,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展极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公平性。在经费来源方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机制。一方面,同级财政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基本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可以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划拨经费。当然这种划拨并不是传统的坐收坐支,而是从源头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费来自于社会保险基金。经费来源多元化有利于缓解经办机构经费紧缺的情况,当然,建立完善的经费监督和控制机制以及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位

经办机构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认清自身的职能及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为参保人服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服务涉及民生,应当同税务机构一样,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执行机构,成为政府的核心部门。政府在社会保障事业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德诺认为“存在着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政府功能,为了方便起见,政府的这两种功能可以分别称作‘政治’与‘行政’。政治和政策与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政策的执行相关”。政府负责社会保险制度及政策的制定,而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业务的具体办理。因此,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位为服务型政府的执行机构,给予经办机构充分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在目前的条件下,经办机构成为政府的核心部门任重道远,但是在整体发展方向上,不可否认其作为政府组成部分的发展趋势。

(四)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信息化水平

经办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减少管理成本,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减少效率和经济损失。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社会保险经办信息系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包括网上社会保险办理、自助服务终端、12333电话咨询以及移动设备社会保险等,这些都为社会保险经办提供了便利。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经办系统的信息化深度还不够,参保人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获取的服务项目还比较有限。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避免地方性割据的问题,尽快建立中央数据库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软件,实现信息和数据地区间横向和纵向的共享,同时社会保险数据和信息要与其他公共服务部门进行共享。陕西省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通过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经办效率,20xx年陕西省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实现了部、省、市、区联网。20xx年以来,按照国家部属对退休人员进行了4次待遇调整,以前完成这项工作可能要用10天左右的时间,20xx年用了6天,20xx年仅用了4天,这就是软件统一和数据共享的效果。可见,提升信息化水平和进行数据共享对于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办事效率来说十分必要。此外,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项目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合作过程得到最有效并且最负责的实施”。为建立中央数据库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软件,可以成立数据和软件决策委员会,让用户参与软件的测试和评价,通过公众的参与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减轻经办人员的工作负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经办人员的过度增加。

四、小结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涉及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正不断完善,城乡本也影响了社会保险经办的效率。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