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论文合集15篇
会计核算论文合集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核算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会计核算论文1
摘要:近年来,国度开展速度较快,市场经济也随之更快的开展起来,各个企业也不再以本身最大利益为开展目的,而是对企业的本钱控制工作加以注重,使企业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论文
目前,国度经济开展引发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这就招致各个企业在剧烈的竞争中面临较多应战,企业要想更好的提升本身竞争才能,就要依据会计核算工作的特性,将本钱核算方式引进工作中,改善本身存在的问题,在为企业产生更为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愈加久远的开展,要将企业本钱控制工作作为企业重点工作之一,使企业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才能,进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本钱核算应用原则
(一)合法性
在企业对本钱核算进行应用时,只要保证工作的合法性,才干有效发挥其应用效果。企业应用本钱核算的合法性原则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核算工作真实性,不可制造虚假信息,防止使本钱核算工作形成不利影响;其次,要保证经济买卖的业务以及各类要素的真实性,防止呈现不用要的问题;再次,要保证经济买卖的内容精确性,不能够对内容进行肆意的修正;最后,要保证经济买卖最原始凭证的真实性,防止在记账过程中呈现纰漏,对本钱核算工作的执行形成不利影响。
(二)牢靠性
在企业应用本钱核算过程中,不只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还要保证信息的'牢靠性,相关工作人员要依据实践状况提供信息,不可捏造事实,不能为了本身的经济利益谎报信息。相关企业在应用本钱核算时,请求不同会计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计算,只要本钱核算工作的牢靠性得到保证,才干促进企业更好的开展。(三)其它应用原则在企业应用本钱核算过程中,还有较多应用原则,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充沛的研讨与考虑。要保证本钱核算工作的应用性,就是可以有效管理睬计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置,保证可以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支持。同时,还要注重本钱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及时的对信息进行搜集、及时处置相关信息、及时对信息加以反应等,这样才干促进企业更好的应用本钱核算办法。
二、本钱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预算方式
在企业应用本钱核算法的过程中,核算方式是较为重要的,直接决议工作效率与核算质量。但是,目前局部企业在应用核算法的过程中,还在应用传统的核算方式,没有依据科学技术的开展应用自动化的网络技术进行核算,使得本钱核算工作方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对企业的开展形成不利影响,以至会使企业的核算信息失去精确性,呈现不用要的经济损失问题。
(二)本钱核算机制不健全
企业应用先进的本钱核算方式是提升本身经济效益的有利途径。但是,目前局部企业在对其进行应用时,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固然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曾经将核算工作视为重点内容之一,但是,企业没有整体本钱控制认识,只能在一定水平上提升本钱核算工作效率,无法有效完成本钱控制工作。此类问题的主要缘由就是企业缺乏完善的义务制度,没有将工作职责划分给每一位工作人员,招致其对本钱控制工作存在无视。同时,局部企业在本钱核算过程中,没有对本钱的变化进行及时的管理,使核算工作呈现较多问题,不能依据本钱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更改,招致企业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三)信息不真实
在企业本钱核算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理解,招致呈现一系列问题。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依据本钱核算工作需求完成本身工作。同时,局部工作人员对本身工作没有一定的职责认识,在工作过程中,无视本钱计算的精确性,招致呈现本钱核算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另外,企业管理人员对本钱核算工作不注重,不能依据工作状况对内部的本钱核算工作进行评价,招致工作人员对本钱核算工作愈加无视,不能为企业提供真实牢靠的参考信息,呈现较多的本钱核算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形成不利影响。
三、本钱核算在企业中的应用战略
(一)注重信息真实性
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本钱核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加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企业更好的开展,在此过程中,信息真实性较为重要,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此类问题加以注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信息真实性。详细办法分为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核算合法性加以注重。请求相关工作人员依据法律法规执行工作,不能够呈现违法现象,一旦呈现此类问题必需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防止企业会计工作呈现违法问题对企业的开展形成不利影响;其次,要完善监视机制。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核算信息的提供进行有效监视,要依据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剖析信息的精确性,一旦发现有缺乏真实性的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惩罚,保证可以更好的提升企业本钱核算工作质量。同时,政府相关审计人员也要对本身任务加以注重,有效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在保证会计信息契合法律规则的基础上,进步其真实性,为企业本钱核算工作提供较好的参考作用;最后,注重内部信息管理。在企业开展过程中,内部会计信息的管理是较为重要的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必需对企业本钱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以注重,在聘用过程中,进步招聘规范,保证可以引进新型人才。阶段性的对本钱核算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进步其专业技艺的控制水平,使其可以更好的应用新兴技术进步本身工作程度,为企业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完善本钱核算体系
在企业应用本钱核算法的过程中,要对其体系的完善加以注重,只要具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才干更好的对企业本钱进行控制。第一,要依据本钱核算工作的特性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肯定本钱核算的对象与项目基础上,对工作流程进行规则,保证能够依照相关程序执行核算工作;第二,要对本钱核算信息的及时性与精确性加以控制,引进新兴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置,保证能够在自动化的程序中执行本钱核算工作;第三,要对影响本钱核算的要素加以剖析,总结核算工作中呈现错误的经历,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问题并且防止相似问题再次呈现;第四,要对管理层工作人员管理程度进行严厉的请求,保证能够进步其管理程度,从整体上进步本钱核算工作效率,将本钱控制理念贯彻到企业中,认真担任的执行本钱核算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防止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呈现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促进企业更好的开展。
结语:
在企业研讨本钱核算法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时,要注重核算人员思想政治的培训,鼎力宣传企业本钱核算理念,使工作人员愈加注重本身工作,进步其本身职业道德,为企业可以更好的开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牛红丽.本钱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神州,20xx(3):32-32.
[2]孙博,李丽,张喆等.本钱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对外贸易,20xx(4):76.
[3]赵媛.试述本钱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20xx(24):228-229.
[4]谭斌.本钱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求[J].会计师,20xx(13):17-18.
会计核算论文2
1、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部门主要对成本费用、收入以及企业资产进行核算,有多种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费用和收入都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核算方法会影响纳税的金额发生变化,下面对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1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
企业对于销售的货物有着不同的结算方法,不同的结算方法计算时间也有出入,纳税的时间也有出入。税法规定,对于直接收款的销售方法,当天必须把提货单交给买方,并且确认交货时间;委托销售收款或者银行销售收款方式,对于发出的货物办理好委托手续,并且确认当天收货;采用赊账或者分期付款的销售收款手段,把合同的签订日期作为收款日期。通过货物销售收款手段的调整,可以延缓纳税的时间。
1.2费用列支的选择
对于费用列支的税收筹划,尽可能的列支当期的费用,对于可能造成的损失,要改为减少所得税和延缓纳税的时间,获得税收的利益。
1)对于已经发生坏账,对于货物的亏损情况要及时进行货物记录。
2)对于能够预测到的损失,要及时入账进行核算。
3)减少成本费用的摊销时间。
1.3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
长期投资核算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由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所占有的股份比重,以及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利的大小决定。根据投资的理论可以看出,当投资的比重小于30%时,采用成本法进行投资;当投资比重在30-50%之间时,采用权益法。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投资方法。一般情况下,被投资的企业是先盈利后亏损,选择成本核算法,先亏损后盈利选择权益核算法。如果被投资的企业发生亏损,采用成本法进行资金核算,则无法对企业的获得利润进行核算;但是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时,会导致投资企业的亏损,而减少对利润的核算,可以起到延缓纳税的作用。尽管两种核算方法的纳税金额相同,但是纳税时间却有很大区别。
1.4存货计价的选择
企业存货计价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盈利核算有很大影响。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企业每个季度的利润核算收入有很大区别。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存货计价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毛利润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采用那种核算方法进行企业存货的计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出现物价上升时,发出的货物采用加权平均法,此种方法稳定性能较好,可以多计发货的'成本,并且会增加存货成本,可以产生较低的季存货,减少相应的税收;当出现物价降低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对期末存货进行核算,加大了当期成本,较少了相应的纳税。当企业出现经济危机时,延缓企业纳税,就等于从国家借出一部分无息贷款,可以使企业作为运营资金,从而取到利润。这个做法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都是很有利的。
2、结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对于企业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国内的很多企业对设计合理的税收筹划,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理论应用进行分析,因此,在实际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查清面支持与配合。
会计核算论文3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含义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会计核算工作就是对于会计日常工作中的算账、报账以及记账的总称,但是现今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不再仅限于对企业经济活动发生后进行的事后反应,还包含了在经济活动发生前以及进行中的核算。经济活动发生前要进行活动经费预算,参与决策;经济活动进行中的核算就是进行经费预测,参与决策。准确的会计核算,是企业在各种活动时能够及时查缺补漏以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依靠。因此,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优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更是能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度起到决定性作用。唯有尽快将企业会计核算规范进行系统化管理,才能让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目前,多数的企业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问题,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拥有健全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人员诚信的保障和依据,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对于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缺乏规范性,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局限性,只有认识到了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缺乏在哪里,才能得到改进,让企业迅速发展,无后顾之忧。
(一)缺乏高素质会计人员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所包含的知识深度也在不断的延伸,从而,要求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具备更全面、更优质的知识体系和道德素质,这一点对于会计行业也不能例外。虽然现代的企业财务已经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能要求,但是,却并没有落到实处,很多会计人员依然抱着原来的工作观念,不但如此,还有部分的会计工作人员不仅没有扎实的会计技能,还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他们有时甚至违背了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准则。
(二)缺乏有力度的内部监督
财务信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其首要条件就是企业的内部应该建立起健全的监督体制。但是目前,监督体制在企业中没有形成应有的力度,并不能做到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和完整性。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如果受到领导的干预,会因为不敢触怒领导,而选择违背会计工作人员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将本应实质的工作变为了形式,会计核算工作根本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现代的法律法规上,对于会计工作的规范法律法规比较少,不但如此,对于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甚至没有形成固定的体系。也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在应对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不断变化的我国国情时,因为没有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新要求,而当有以前没发生过的违反会计核算行为基本准则的行为时,无法快速的进行正确的惩罚。因此,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令企业不能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
三、企业实施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实施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有效管理,首先企业应该聘请高素质会计人员,支持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制定出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速度及质量。
(一)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教育及培训
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及培训,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技能考核,以保证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时间。以此来促进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不断加强会计技能的学习,熟知会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准则,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准确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会计电算的软件应用、纳税申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要求。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有序的展开。其中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企业会计管理体系、财务处理程序规定、财务会计报表分析制度等,唯有不断的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企业会计监管制度
而要加强企业会计监管制度,单单靠企业自身来施行会计核算制度监管是不现实的,只有借助外部的监管,才能完成企业税务事项以及会计事项的严密,才能让企业逐步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除此之外,由于还有绝大多数的企业单位,仍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违反会计规范的活动行为,导致了我们的国家税务相关机构无法及时的对其错误进行修改和惩罚,因此,我们可以将税务和财务等职位合并整理起来,统一的进行管理和监察,严格的按照制度处罚违法行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形成了。
四、结束语
有效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能让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变得井井有条,变为具有价值的信息材料。当然,将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培养的工作,在将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应做到将实际和理论有机结合,进行科学的规划及统筹,这样才能让企业真正的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会计核算论文4
摘要: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将高科技的互联网技术引入传统行业,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使传统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了巨大的改变,也为会计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云会计、云审计等线上第三方会计审计形式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会计行业结合的典范,有效规避了传统会计核算中一些弊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会计核算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此进行研究,以期给相关从业者以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构建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凡是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会计工作,充分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必须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具体来说,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流程和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在会计机构设置上,一些企业在设置会计机构时违反了《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相关从业人员未达到相关资质。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账目混乱、会计数据失真、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会计核算流程上,一些中小企业仍然沿用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编制会计报表这一模式,效率低下,灵活性差,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大背景下,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会计核算监督机制方面,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往往难以做到独立自主,通常要受制于企业管理者,使得会计核算很难对企业管理实施监督作用。
二、“互联网+”给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给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核算效率提高。传统手工报账、做账效率低下,利用计算机的高效运作,可以使会计人员摆脱机械、繁琐的一般性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及时地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2.会计核算质量提高。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传统的“事后核算模式”向“实时核算模式”转变,使得会计核算与业务活动的同步集成,突破了传统分期理论,使得会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
(二)“互联网+”给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在给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给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企业的会计信息储存在电脑中,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丢失,企业的经营管理数据、客户信息等也存在被嘿客窃取的隐患。另一方面,高素质会计人才缺乏。目前,高等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仍采用传统的会计教学体系,知识更新缓慢,而社会上的会计人员也很难坚持自主学习,这就导致了企业高素质会计人才缺乏的状况。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构建
在一些中小企业中,部分会计人员仍重复最基础的记账工作,对财务信息软件、共享中心、ERP等一无所知。在新科技、新领域面前,企业应该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会计人员尽快熟悉网络代理记账、云计算、云审计、在线财务管理、各种财务软件、财务一体化进程等,更新其业务知识和专业素养,使其养成互联网思维,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与越策、财务战略决策、资本市场运作、绩效管理等为企业创造价值,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便利条件,充实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库。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大企业的财务系统日益标准化,这是其高速运转的基本保障。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虽然受到规模、资金、资源的限制,会计核算系统标准化程度较低,但标准化制度建设仍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加强会计部门的协调,选择符合本企业的会计数据标准及相关业务交换标准,做到标准化运行。“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会计核算系统,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关键。企业应该为会计部门配备计算机和相关财务软件,做到硬件、软件设施齐全。对于没有条件设置会计核算系统的小企业,可以在财会云服务平台寻求财务管理服务。为了节省财务成本,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会计数据,整合企业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互联网的安全系数较低,而会计数据又是企业的核心数据,为了保证数据不被泄露、盗取,企业应该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对于财务机密文件,设置密码保护,会计人员若要使用、修改数据,必须登录备查。同时,还应该加强计算机防火墙建设,使企业财务信息免收病毒侵扰。此外,还可使用口令控制、访问用户的身份认证、回叫等方式保护企业财务信息。
四、结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给中小企业既带来了机遇,又构成了挑战。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会计核算,不仅仅是无纸化办公,更是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革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精准度,使企业资金配比更加合理,实现企业管理最优化、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智博.是“寒冬”还是“暖春”——“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商业经济,20xx(05).
[2]唐彬,吴晓光,辛路.“互联网+”财会——会计行业的机遇和变革[J].金融会计,20xx(01).
[3]曾亚坤.“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服务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xx,36(4):214-217.
[4]毕节在线.“互联网+会计”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EB/OL].
会计核算论文5
一、 成本会计的原理
(一)成本的定义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经济范畴,它是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内容往往服从管理的需要。另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不同内容,成本影响是不同的。成本经济内容总结两件事情是常见的:一是成本的形成在一定的目标对象。目标为有形或无形产品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一些服务,如教育、医疗体系服务的宗旨。二是成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和生产成本,没有目标的支出都是一种损失,不能称为成本。
(二)成本会计的目标
成本会计的目标是指成本核算工作中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指成本核算,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基本原理、观点是经济效益。成本核算是成本计量、计算、监督等方面,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成本会计的产生及发展,这是基于成本的反射、监督,并基于经济利益的关注和追求,经济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军工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军工企业对成本工作不够重视
进行成本会计工作是实现经济效益和和会效益最大化的有力武器,目前,很多军工企业已经认识到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并着手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体系,但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完整的成本会计工作理论还没有真正形成,这样使得军工企业在具体的经济行为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有些军工企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性认识也不够,在生产过程中不计效益的行为,盲目创收,忽视成本控制的行为进一步加剧成本随收入的增长而迅速膨胀的情形。成本核算主要是财会部门的工作,其他业务部门没有必要为了与自身职责无关的工作而付出多余的劳动力,因此当财会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划分核算单位以及费用,其它部门不一定会全力配合,进而给成本会计工作带来诸多阻力,影响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影响效益。
(二)成本会计管理的理论和观念研究滞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成本会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改革以前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成本会计管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性。部分军工企业在重视研发投入、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甚至牺牲会计成本核算技术的改进,使其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再加上一些军工企业闭关自守,与同行隔绝,不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方法,造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核算方法上,远远落后于同行,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原本在工业技术上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由于成本控制不擅而丧失。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只有6.1%的企业采用了分批法计算成本,这表示我国生产组织还较为粗放,不够重视消费个性,相应的带来了成本核算方法的简单化,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法在企业还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部分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这类企业一般没有在产品,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较小,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估算得出,依据不可靠,理由不充分,随意性也很大,即使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根据账面记录得到,而企业往往将在产品的成本挤占到本期完工产品成本中去,导致本期结转的完工产品成本增大。
(三)不良动机导致成本信息的失真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因为主观偷税漏税、加饰业绩、谋取处人私益等不良动机,继而任意的调整和编造成本的资料,使成本信息出现了失真的现象,并且造成了以成本为基础的各上管理活动的效能降低因此,新形势下,工业企业只有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先进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三、对军工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对策
(一)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成本会计核算
队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因此,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是军工企业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关键。一方面,可以引进高素质的财会人员,为成本会计工作带来新思路、新方法;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包括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培训财会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技能等,大幅提升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同时,工业企业还应完善成本会计人员的考核、晋升、激励机制,提升成本会计人员的责任感,激发成本会计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成本会计核算队伍,全面保障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二)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
现在,很多军工企业的管理有一个误区,只要一谈起成本管理都片面地理解为是财务部门的任务,与实际生产不相关,实际不然。因此,加强成本管理是提高的成本的了解,加强了我们的想法,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在合同管理的原则。必须建立责任成本制度,这是增加成本管理的核心。在军工企业内部建立成本责任体系,是降低成本的要求和成本的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所有相关功能和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预测、计划、成本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广泛的系统。
(三)实现会计电算化、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涉及到材料的收发存核算、人工费的统计与分摊、间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摊、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等等,有些基础数据的形成甚至需要几个部门的共同认定,实现会计电算化,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
会计核算论文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水平,需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保证
为了科学地计划、组织和管理事业单位中的各项事务和项目工程,合理分配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必须利用事业单位会计对项目计划执行过程所体现的资金和资金运动进行科学的,严格的核算和监督,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使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2.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利用事业单位会计来进行经济核算,可以掌握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来源及其使用情况,了解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和各项物资的消耗情况,监督事业单位严格执行有关预算和开支标准,节约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并考核其投资效果,从而保证以最省的投资、最好的质量、最快的速度增加最多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经济事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滞后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滞后,有的一级科目都没有,有时还要特地设置一级科目。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每年都会推陈出新,会计核算也在不断调整,然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却一成不变,滞后于企事业单位,随便找一些关于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资料,都是10年以前的。
2.事业资金取得和使用随心所欲
事业单位资金运动,一般要依次经过投资取得、投资使用和投资转销三个阶段。首先,在资金取得阶段,如果早投多投了资金,超过项目的实际需要,就会造成资金的积压浪费,不利于事业单位加强经济核算。反之,晚投少投了资金,不能满足进度的实际需要,就会造成项目停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带来经济损失。目前事业单位要么资金很早就筹措到位,放在银行账上,每月付着高额的贷款利息,要么就是资金还在筹措中,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周转不过来,甚至严重的时候停工。
3.相关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不过关
一方面未对新进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并不了解,在会计工作中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这对于整个会计核算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人员大部分由财务部门的人员担任,会计核算专业的人员并不多,这就造成了会计核算工作没有发挥其实际的作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影响会计核算
目前财务部门一般不会单独设内部控制人员,即使设置,也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监督根本不到位,形同虚设,评价机制缺乏。比如:自用固定资产使用,由于事业单位是按照项目进行核算,项目从建立到实施最后竣工决算后,要经过几年时间,审计报告出来之后,就代表一个项目最终结束,为了图省事,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自用的固定资产直接列支其他投资科目或直接列支管理费科目,这样就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登记固定资产,计入项目间接成本中,但是未通过固定资产核算,办公室对固定资产也不登记,不管理,这些固定资产丢失也不能及时了解。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1.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改进现行事业基本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制度和规定。会计科目应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设置,并设立往来账,便于以后查询资金支付情况。进一步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关注往来资金的合法性,对不合法、不合规的资金使用要使其进行办理合法合规后,方可核算。
2.事业单位事业资金使用和管理应合规合法
对于事业单位的相关资金的管理,首先,在资金取得阶段,为有利于事业资金的筹集并防止资金积压,事业资金管理部门应深入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了解其项目工工程的实施情况,掌握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应量入为出,分次地、陆续地将本单位的资金投入事业单位,分批进行贷款资金发放,既不早投多投,也不晚投少投。其次,在资金使用阶段,应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开支必须按标准,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项目,要立即收回所拨资金。同时,在事业单位进行项目活动时,财务人员应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避免多报进度款的现象。最后,在资金转销阶段,审计报告出来之后,相应事业单位财务账套应进行成本的结转,及时清理相关帐目,对项目结余资金和材料,按现行财务制度,提出处理意见,报经财政部门审批后,并入单位帐或进行清理结算,并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纳入会计档案,统一管理。
3.健全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
健全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平时应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财务人员除了日常的会计核算处理,对会计、审计、经济业务分析、税务等相关知识熟悉之外,还应学习与本单位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而加强对本单位事务的了解。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应该选择那些自身素质较高,适合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同时还应加强在职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因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其他不同的是,它还涉及到事业项目以及事业内容等。这些事业专业知识比较复杂,未学习过的会计人员不易掌握,对知识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
4.健全内部机制,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要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降低会计风险,监督很重要。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会计人员对于日常自用的固定资产要加强审查,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办理,并让办公室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出具固定资产验收单,以便日后核实,避免固定资产的丢失。采用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价格不能高于市价。入账“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日常累计折旧,不能直接列支“管理费”科目。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外聘一些专家人员进行确认,保证资产有效使用。
四、小结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针对目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种种问题,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并且建立长效内控机制,从而使得会计核算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刘建玲 单位:秦皇岛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会计核算论文7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会计核算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将进一步的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为此本文就现阶段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了探究,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的设计都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事业单位中的各部门之间的预算表报口径不一致,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差、可理解性低的问题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繁荣,因而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越来越紧密,但是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数量有限,因而不能面面都涉及到,也就不能从整体上反应事业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
2.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不规范。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不规范,是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最普遍的问题,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索。
第一个因索是原始的凭证填写不完整。在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部分事业单位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的现象,这此都不符合原始凭证的填写要求,因而导致最后各事业单位核算的信息时不准确。
第二个因索是原始的凭证存在着虚假现象。一般在各事业单位中,会计的原始凭证填写必须要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相符合。但是有此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存在着虚假现象,使得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产生与账目不吻合的现象产生。
第三个因索是记账的凭证不规范。因为不规范的记账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例如在记录科目名称时存在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将会直接对最后的会计核算造成影响。
第四个因索是账簿的书写方式不规范。一般各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在核算时,总会出现一些小毛病,有时会计为了省事,就轻易在账簿上进行挖补、涂抹和刮擦,但是这样导致的后果使得各个明细账目在核对时产生混乱,影响到了最终的核算。
3.会计核算工作制度不健全。会计的核算制度不健全也会在一定的程度影响到最终的'会计核算。一般很多的事业单位都受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而且在各事业单位的内部,对会计工作制度的意识也不高,并没有意识到健全的会计工作制度,对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多么的重要。若是没有健全的会计工作制度,会使得各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产生混乱、无章可循、流于形式的现象。
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因为没有健全的会计工作制度,会产生会计人员身兼数职、权责不明、工作无主次的现象。更严重的是有些单位净钻制度的空子,因为没有相关的规定,所以有的单位存在乱收烂支、擅自处置本单位资产的现象,这此都是因为没有健全的会计工作制度造成的。
4.会计监督检查机制不严格。在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当中,监督检查机制的不严格也是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个瓶颈。因为各事业单位并没有与社会和国家的检查部门结合起来,使得现阶段各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机制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监督价检查机制对于各个事业单位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若是因为对各个项目执行的情况缺乏及时的检查,就会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方面产生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甚至导致财务犯罪的现象产生。
5.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够高。若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也会影响到事业单位最终的会计核算,甚至使其陷入困境。因为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会使得其在处理业务时,难以发挥出会计核算的作用,最终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有的会计因为缺乏素质,就会在工作期间利用职权,想尽办法从中获得利益,中饱私囊。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有效的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的方法和对策
1.完善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完善并规范好会计基础的核算工作,是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中的关键。因为在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当中,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是构成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起到了强化会计核算工作,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会计的核算质量。要想完善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就必须首先规范好各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填写,保证原始凭证的完整性,防范和杜绝一切原始凭证弄虚作假的现象产生。最后还应规范好账目的书写方式,保证各项目的信息准确无误,以便于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2.健全会计核算的工作制度。健全会计核算的工作制度,是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各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内部会计工作制度的完整性,努力并健全会计工作制度,使得会计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具体的方法:首先应规范好个程序的流程,规定好各个岗位相对应的职责,并以工作范围、内容和性质为基础,建立一个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在制定会计工作制度时应该考虑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其次,还应从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一旦以制定好相关的制度后,最好不要进行改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制定好计划后,要和相关部门进行有必要的交流,对制度进行核查反思。
3.加大监督检查机制的力度。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我们要对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加大重视力度,因为会计监督检查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它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保证分析事业单位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该工作的时候,我们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我们要对财务信息进行依法公开,保证分析事业核算的公正性,同时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4.大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管是什么组织什么机构,人都是其中重要的成员,那么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只有大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分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胜。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呢?我们可以从两部分着手:第一,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科学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当然,培训时间不要太长,短期高效的培训是最好的,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不可以对其忽视。除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我们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对该工作来说有着莫大的作用。总之,我们要尽可能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助于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一些问题。
三、结语
言而总之,面对以后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就需要我们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完善并规范好会计基础的核算工作,努力健全会计核算的工作制度,加大监督检查机制的力度,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并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一来,才能不断地改进和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从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最终促进各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向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会计核算论文8
摘要:当前我国的所得税费用会计主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其核算虽然较为复杂,不易准确把握,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一般来讲,首先应从“会税差异”入手,将当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计算确认为递延所得税,将会计利润扣除“会税差异”后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以计算当期应交的所得税,最后将这两部分所得税相加即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在此基础上,本论述通过对所得税费用核算原理及其计算方法的深入探究,并结合实例总结归纳所得税费用核算的规律性。
关键词:“会税差异”;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核算
1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原理
1.1基本核算方法
根据对“会税差异”中暂时性差异处理方法的不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可以分为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两类,这是目前会计界公认的核算所得税费用的两种方法。应付税款法,是指将税法上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直接作为会计上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而对当期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会税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不予确认,除了个别可以结转抵扣的时间性差异之外,一般不考虑该差异对未来纳税金额的影响。纳税影响法,是指在考虑“会税差异”中的暂时性差异对未来纳税金额影响的基础上,对当期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若该差异造成当期多缴纳所得税,则未来期间就会少交税;若该差异造成当期少缴纳所得税,则未来期间就要多交税。按照税率变动是否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项目进行调整,可将纳税影响法具体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递延法是指在预计税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不再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项目金额进行调整,直接作为转回年度的纳税影响金额;而债务法是在预计税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需要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项目金额还原成暂时性差异的金额,再按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纳税影响金额[1]。在我国,除了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费用之外,其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大中型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必须使用纳税影响法中的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
1.2基本核算程序
由于我国主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因此本论述主要探讨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1)计算在会计与税法核算上存在差异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即按会计准则计算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其中,资产的计税基础为未来税前允许列支的金额,实质上是税法核算的资产价值;而负债的计税基础为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未来税前允许列支的金额之差。(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各自的计税基础,若两者存在差异,则区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并确定期末余额,进而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再与相应的期初余额相减,即为当期应确认或转销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4)计算当期所得税。首先按税法规定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再将其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相乘,即为当期所得税。(5)计算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项目金额应为当期应纳所得税与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之和(或差)。另外,在企业所得税税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项目金额可使用简便算法得出,即为利润总额扣除永久性差异的影响后与所得税税率的乘积[2]。
2所得税费用的相关计算推导
2.1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税前企业利润。它是计算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的依据,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计算得到。
2.1.1直接法直接法是用全部应税收入减去各种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再减去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金额后而计算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其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应纳税所得额=全部应税收入-各种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金额(1)其中,全部应税收入为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金额,各种扣除项目主要是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五类,并且税法规定有具体的扣除标准;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金额不是指会计上的利润亏损额,而是指以往会计年度按税法计算的应税利润额小于零,税法允许这个亏损额在未来连续五个年度的应税利润额中补扣,超过五年没有补扣完的部分不再用于抵扣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3]。
2.1.2间接法间接法是指在税前会计利润或者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按“会税差异”进行纳税调整后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得法±“会税差异”=会计利润±当前永久性差异±当期暂时性差异=会计利润±当前永久性差异+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其中,“会税差异”由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共同构成。永久性差异指的.是税法不允许在当期扣除或计入应税利润额,并且永远不会在以后期间转回影响未来纳税金额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指的是会计上确定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角度计算的资产账面价值或负债金额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其转回会影响未来的纳税金额,如果转回会减少未来应纳税金额,则当期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果转回会增加未来应纳税金额,则当期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
2.2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的推导
众所周知,所得税费用并不是会计利润与所得税税率的简单相乘,它是由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和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两部分构成。现在,假定在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过程进行一般推导。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当期所得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3)除了一般公式之外,所得税费用的简易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所得税税率(4)由公式(3)变为公式(4)可以从“会税差异”入手,并规定公式中所列项目金额全部为当期金额,具体的推演步骤如下:“会税差异”=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当期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会计利润-(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会计利润-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税率±暂时性差异(5)而暂时性差异=“会税差异”±永久性差异(6)将公式(5)和公式(6)进行合并,可得:会计利润-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税率=永久性差异(7)又因为永久性差异在具体核算中可以是纳税调整增加额,也可以是纳税调整减少额,所以由公式(7)移项可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税率=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即: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所得税税率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当永久性差异为零,即不存在永久性差异时,当期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即为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税率的乘积。因此,在企业所得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该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金额[5]。
3所得税费用的具体会计核算
在对所得税费用进行具体会计核算时,财务人员应遵循一定的程序:首先,应对存在的“会税差异”进行界定,区分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并将暂时性差异进一步区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其次,在确定了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的基础上,计算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并结合各自的期初余额,进而计算当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并以此确定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金额;然后,根据当期产生的“会税差异”金额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以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和当期应交所得税;最后,将当期应交所得税与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相加(或相减),即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下面,笔者将分两种情形对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进行举例说明。
3.1适用税率不变
例1:A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费用进行核算,其所得税税率为25%。20xx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33万元(假定全部由存货产生),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为0。20xx年发生的相关交易及事项如下:(1)年末存货的成本为1500万元,不存在合同标的,估计市场售价为1120万元,相关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合计为20万元。(2)7月1日购入一项管理用无形资产,买价为3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会计上要求采用年数总和法进行摊销,而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摊销,其他规定相同。20xx年末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20万元。(3)9月份为关联公司B公司的贷款1000万元提供担保,约定如果B公司到期无法偿还借款,则A公司应偿还借款本金的30%。20xx年末,A公司得知B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很可能无法归还上述银行借款。税法规定,担保支出不能在税前扣除。(4)11月份用银行存款570万元从二级市场买进C公司部分股票,A公司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另外支付手续费2万元。20xx年末该部分股票的公允价值为700万元。(5)因违法经营被处以罚款30万元,尚未支付。(6)20xx年A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0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6]。解析:
3.1.1逐项分析,确定当期暂时性差异及永久性差异事项1:年末存货的成本为15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100万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应确认存货减值损失=1500-1100=400(万元)。因此,年末存货的账面价值为1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500万元,计税基础150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11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0万元。事项2:未提减值准备前,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300-300×5/15×6/12=250(万元),年末可收回金额为220万元,应确认减值损失=250-220=30(万元)。因此,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20万元,计税基础=300-300×1/5×6/12=270(万元),计税基础27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22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万元。事项3:应确认预计负债=1000×30%=300(万元),同时确认营业外支出300万元,该担保支出税法不允许税前列支。因此,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计税基础也为300万元,故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形成永久性差异300万元。事项4: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其公允价值700万元,计税基础为取得时的成本570万元,账面价值700万元大于计税基础570万元,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30万元。事项5:罚款30万元不允许在当期及以后期间税前扣除,故形成永久性差异30万元。由上可知,应确定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0+50-33/25%=318(万元),应确定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30-0=130(万元),应确定永久性差异=300+30=330(万元)。
3.1.2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4000+318-130+330=4518(万元)当期应交所得税=4518×25%=1129.5(万元)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130×25%-318×25%=32.5-79.5=-47(万元),故形成递延所得税收益47万元。
3.1.3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收益=1129.5-47=1082.5(万元)为了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利用公式(4)进行验证。根据公式(4),所得税费用=(4000+330)×25%=1082.5(万元),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说明计算正确。
3.2适用税率发生变化
例2:参引例1,假定A公司20xx年及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预计20xx年税率将变为25%,其他条件同例1。解析:
3.2.1确定当期暂时性差异及永久性差异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0+50-33/33%=350(万元),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30-0=130(万元),永久性差异=300+30=330(万元)。
3.2.2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4000+350-130+330)×25%=1137.5(万元)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130×25%-0)-(450×25%-33)=32.5-79.5=-47(万元),故形成递延所得税收益47万元。
3.2.3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收益=1137.5-47=1090.5(万元)通过上述两种情形对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大家可以看出,在预计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企业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涉及按照未来税率调整期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而在计算递延所得税时,则不需要按未来适用税率对期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的余额进行调整,这体现了债务法与递延法核算所得税的本质区别[7]。
4结束语
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虽然较为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在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中,首先应注意企业在未来的适用税率是否将发生变化,然后针对具体情形采用相应的核算办法,最后得出结果并进行检验。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不能利用已推导出来的公式(4)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刘晓彤.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4):158-159.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xx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304-324.
[3]杨非,冯利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的原理解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xx(2):88-92.
[4]龙月娥,叶康涛.会计-税收差异、盈余管理与证券市场估值中[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xx(2):117-123.
[5]赵同剪.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模型构建[J].会计之友,20xx(1):88-90.
[6]中华会计的网校.中级会计实务应试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235-246.
[7]张晶,李莉.所得税税率变化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探讨[J].商业会计,20xx(2):22-24.
会计核算论文9
一、新形势下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指针对企业阶段性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准确、全面的账目分析、计算和处理等工作,具体包括账目记录、账目核算和账目报销等。会计核算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进步,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关系到企业最关键的财务问题,能够全方位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具体问题。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有助于管理人员牢牢掌握企业的财务情况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经营决策,避免出现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财务危机。
(2)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风险,奠定企业发展的基础。进行会计核算时会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归纳整理,有利于决策者寻找近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必要的降低风险的策略,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
(3)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为地方监管部门提供企业的有效信息,保障企业合法经营。该作用对于上市公司影响更大,会计核算信息能够使监管单位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资金和债务等信息,进而掌握企业准确的资料信息。
二、新形势下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完善,难以实现有效监督
管理机制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作用显著,一个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能够确保核算工作的可靠性,有利于核算人员行使职权。但目前我国各企业存在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或者管理机制执行力差、形同虚设,造成核算工作混乱,难以取得有价值的核算结果等现象。在此种管理机制下,会计核算工作往往无法准确反映企业财务实际情况,导致核算工作的监督职能丧失,达不到会计核算的预期效果。
2.核算人员素质低,核算观念存在偏差
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核算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度。高素质的核算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为准确地完成既定核算工作,而素质较低工作人员难以保证核算效率及准确度
。目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核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低下的情况。企业仅仅重视财务工作的效率却忽略了会计人员的培训,导致核算人员无法接触到最新的核算方法和手段,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进度。而且由于专业能力不足,核算人员对于核算工作的认识往往存在偏差,只是简单地进行财务的收入和支出登记核算,未能将会计核算深层次的内容展现出来以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缺乏正确的会计核算观念,片面认为加强核算工作无法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从而减少对核算工作的投入,甚至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造成核算工作失去原有功效,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3.核算信息依据少,核算工作不够规范
会计核算工作中一般将企业日常经营、物资采购和销售支出的发票作为核算的必要参考依据。但在当前形势下,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税务制度问题,这些单据发票的获取可能存在违规现象,导致用于核算的原始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对企业造成了财务隐患,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而且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规范行为,例如会计部门未按照法定配比安排财务管理人员,导致会计人员结构混乱,员工所属任务不够明确,核算工作难以顺利实施等。此外,核算工作的不规范现象还表现在账务方面,建账时很多企业为图方便较为随意,格式更是五花八门,甚至存在账目缺失情况,规范性极差。
三、新形势下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
1.完善核算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监管
完善的核算管理制度是会计核算工作实施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首先明确了会计部门的岗位设置,应设立会计稽查、总账、明细账管理以及出纳监督等,分工科学合理,避免出现核算上的失误导致财务管理漏洞的产生,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提升自我核算意识,保证会计核算提供决策信息、控制企业风险和监管企业财务等职能的顺利执行。
2.强化核算人员培训,树立正确的核算观念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会计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换代,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就必须跟随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注重强化核算人员培训力度,开展核算人员核算理论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的锻炼,与时代接轨教授新型核算技术,以此来培养新型、高素质的核算人才;另外,也要加强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保证核算工作在诚信和谐的氛围下开展。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可以阶段性地引进高级核算人才,成立核算小组团队,争取培养出一支踏实肯干、积极进取、业务精湛的会计核算队伍。在进行人员培训时,要注重为核算人员树立一个正确的'核算观念:核算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核算需要准确的财务信息支撑、严谨的工作态度护航和高效的工作效率保障。
3.建立规范的核算流程,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规范的核算流程能够大幅度提升核算效率和准确度。因此企业应制定相关规定,建立起一整套核算流程供核算人员学习使用。规范的流程首先要求账目格式、发票单据的规范性科学合理;其次是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要实现规范化;最后是核算资料的保存管理要规范。同时,核算流程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自身实际,进行流程的优化、创新,不断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结束语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又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因此企业管理者应着重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建立健全核算管理机制,有效监督财务行为;加强会计核算人员培训力度,明确核算观念;同时规范化管理核算流程,注重核算质量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决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
会计核算论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由于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对国民经济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在整个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人员热衷于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进而会出现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然而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人力、财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清查制度等都很不完善,不够系统,会计基础比较薄弱。
首先,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账册设置不够健全。企业的成本核算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生产流程、管理要求等确定,相应的设置原材料、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存货等会计科目,并应按照原材料的购进、产品的销售及相关费用的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对产品成_本、期间成本、当期销售成本等进行正确的归集。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在这方面还不完善,很多中小企业只设置总账,而不设置明细账,成本核算比较混乱>甚至没有成本核算,情况不容乐观。
其次,我国中小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这些企业通常没有在产品,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比较小,本期完工的产品通过估算计算,依据很不可靠,随意t生太大。不仅如此。在成本结转的计算过程中,有的企业还会出现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或者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的情况,期末时企业根据当期开的发票数量及库存数量进行乳账。以此调整当期的库存余额,结转商品的销售成本。这彳羊做就掩黄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正常损耗,直接导致当期利润的减少。
最后,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比较混乱。混乱的成本核算已经使得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更没有办法发琬企业的账外销售活动。企业成本结构的数据又很难在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这样就使得企业的一些违法行为变得更加隐蔽,税务机关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数据也无从查起,难以对成本资料进行检查,严重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程序不够科学。根据现有的成本核算程序,企业的辅助生产部门需将发生的费用通过两次分配分配给产品,并采用两个不同的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配给生产部门,再按另一个标准分配给产品,这样就导致了产品实际发生的费用与分配的辅助费用有一些差距。
其次,我国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为了使将来生产销售的产品耗费能够可靠的计量,进而可以与收入进行配比,因此必须正确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区分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这样就导致各个产品单位成本都相同,但由于各个产品的售价都不同,这样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再次,我国企业的费用分配标准不恰当。企业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合适的标准进行分配,将这部分费用合理的计入到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不管什么费用的分配,均按工人工资的标准进行。而没有考虑这部分费用是否跟工人工资有关。
最后,我国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很多企业不考虑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的费用,而将所有的费用都由完工产品负担。这样就使得期末在产品数量较多时,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由完工产品承担,造成产品成本虚增,期末时在产品较少时,又会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品成本反而很低,人为的造成成本不切实际。
三、优化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首先,企业应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不同成本动因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用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照每个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中,进而计算出每种最终产品的单位产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淮,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缺点,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数据。
其次,企业可以建立以责任成本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从而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责任成本事实上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
最后,企业应实现会计电算化,并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实现会计电算化,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的提供企业的成本信息。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规范,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会计核算论文11
提要:本文以营业税向增值税改革为研究对象,围绕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展开具体分析。首先,对营业税、增值税各自的概念以及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意义等内容做出简单的概述和介绍;其次,从企业税负、企业财务报表两方面就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做出深入的研究;最后,对进一步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实施的具体办法给予详细的介绍,即加强部门组织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强化舆论宣传。希望通过以下研究,对营业税改增值税在我国未来的继续深入开展实施具有一定的帮助,以在减轻企业税务负担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营改增;影响;办法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在税务制度改革方面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重要税改事件。这项改革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税款重复征收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我国税务征收管理工作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帮助。营业税改增值税活动的开展,将会对企业经营核算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企业的纳税标准、范围、内容等产生较大的变化。无论是对于我国税务制度的完善还是社会各行业的发展而言,这项改革的意义都是巨大的。为此,我们必须对“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做好营改增后的准备。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内容介绍
(一)概念介绍。营业税隶属于流转税的范畴,主要是针对单位和个人在我国境内开展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提供应税劳务等活动的过程中,所赚取的营业额而展开征收工作的一种税务。不同的营业税缴对象,其税款征缴率是不同的。我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在20xx年首次对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方案,向社会大众进行了公布。增值税也属于流转税的`范围,商品流转所产生的增值额是其主要的征收依据。就其计税原理而言,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商品流通、生产以及劳务服务等环节中商品所产生的附加值或是新增价值。因此,简单来讲,增值税就是对单位或是个人在开展修理、加工、货物销售等劳务活动的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增值额进行征收的一个税种。作为我国主要的税种之一,其征收额占我国整体税收款的一半以上。征收总款额的75%需要上缴到我国中央财政部门,25%被划拨为地方性收入。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背景分析。简单而言,营业税改增值税,就是将所有类型的服务以及产品全部划分到增值税的范畴,并依据增值税的征收依据对其进行统一的税款征收,撤销征缴对于以劳务服务活动为主的营业税,使增值税的征收税率得以降低。在20xx年1月1日,上海作为试点城市首次在部分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中对该方案进行试行,同时这一试点方案的实施也在真正意义上拉开了我国劳务税收改革的序幕。截止到20xx年,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行方案已逐渐被扩展到我国各个城市当中。20xx年1月,在主持召开关于税务改革的座谈会议时指出,作为对我国财务税收体制进行深化改革重头戏的“营改增”,前期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未来的一年中,在税收方面我们要大幅度地为企业减负,通过对增值税分享比例的调整来促进“营改增”在社会中的全面开展,促进各地优势产业的发展。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影响企业税负。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可用于流转的税费减少。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原来所要上缴的、依照规定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的营业税负被自动划分到增值税身上。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依照新的规定,企业不能在所得税税前将增值税扣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所要交纳所得税的数额。企业会计核算面对这一充满挑战性的、全新的发展要求,必须要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来科学的对待此事,以使企业最终的利益得到良好的保障;同时,“营改增”相关规定的实施对于购进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二是营业税改增值税中发票的制定会影响到会计的核算工作。以往作为重要原始凭证的增值税发票,在改革后其功能及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对会计核算人员的账目输入以及辨认构成了影响,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疏漏的出现、效率的降低。
(二)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推行营业税向增值税改革后,企业的财务报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首先,影响利润表的分析。取消营业税,降低了与营业收入相关项目金额,在经济利润方面使企业有所提升。同时,对于企业流动盈余资金的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等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有助于企业良性循环的实现。其次,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制定。改革后,资产负债表中无形及固定资产初期余额会发生变化,且应交营业税项目被取消,这使得企业应交税费末期的余额得以降低。最后,影响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办法的实施,使得投资活动当中企业所购买的各种资产的现金降低,而关乎企业构建的进项税额则相比较之下有一定的提升。联系上文所提到的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营改增活动的开展对于企业而言,不仅不再需要负担高额的营业税负,且在对资产开展购买活动的过程当中,其进项税额也可以被抵扣,这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现金流动、增加企业收入,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这些都会影响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三、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实施具体办法
营业税改增值税首先以上海为试点城市,在上海的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中开展实施,在随后的几年当中又逐步扩展到了江西、安徽、北京、天津、广东、湖北、山西等省市。这些城市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具体的改革实施办法,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对于“营改增”活动的进一步推进都有很好的帮助。笔者在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试点城市具体实施办法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组织管理。为进一步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活动的开展,各地政府管理机构要通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集合地税、国税、财政等相关部门中的骨干人员来组成专门的办公小组,开展统一办公。在集中各部门力量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区域内营改增活动的实施。
(二)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营业税改增值税活动的实施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只有这些人员在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营改增”活动的有效、顺利开展。为此,我们要通过层次划分的办法,分层做好对税务改革相关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具体包括领导干部、银行、税务、财政、企业这五个方面的培训。我们要根据其工作实际制定出不同的培训内容,以侧重其不同能力的培养,以为“营改增”活动的实施提供优秀的人才保障,促进“营改增”的进一步深化。
(三)强化舆论宣传工作。政府以及税务相关部门要想使“营改增”得到顺利实施,使“营改增”的具体办法、规定能够被社会中大众所熟知,提升工作流畅度,就必须做好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与社会宣传部门加强联系,对于税改新政策、新办法、新规定等内容要组织社会主流媒体进行及时的报道,并对网络等新媒体关于税改的舆论风向进行关注和引导。充分倡导“先行先试政策”的号召,对于已经开展试点的行业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加大帮扶力度。
作者:徐美华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辉,黄玮.增值税扩围改革研究文献评述[J].地方财政研究,20xx.9.
[2]李丽琴.财政均等化:增值税扩围改革下转移支付方案的选择导向[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xx.1.
[3]欧涉远.增值税“扩围”对运输业税负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xx.1.
[4]张云华.理性看待增值税扩围改革[J].现代经济探讨,20xx.10.
会计核算论文12
一、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概述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通过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方式,向单位和个人征缴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所集中起来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五大类基金,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则是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为出发点,运用会计学相关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等职能,对社会保险基金及其活动进行财务管理的一门专业会计。
二、社会保险基金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所遇到的问题
以收付实现制来处理财会经济业务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的盈亏(即:凡在本期支付的现款费用,不论其费用发生在过去还是本期,均作为本期应计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收入是否属于本期还是过去,均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过去,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业务相对简单,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可以较为准确的计算出其基金收支、结余的情况。但随着我国政府管理理念职能的变化,社会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范围的不断延伸,社会保险基金其会计核算已不再是单纯的基金收支和结余,还包括基金的债权、债务、保值和增值等情况,因此,社会保险基金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1、不能真实的反映收支、结余。收付实现制,正如前面所提,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为作账标准,而当出现了收益的发生和实现、费用的发生和支付,其时间不在同一年度的现象,这时如果还是按照收付实现制作账的话,显而易见,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该年度社会保险基金经济活动会计的真实结果。
2、对债权、债务的控制失效。收付实现制在操作上简单易行,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结果计算准确,但当社会保险基金出现了预付或暂欠款项的行为,如发生了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的预缴、欠缴及清欠社会保险基金情况;社保经办机构的应付未付社会保险基金费用等“隐形债务”、“隐形债权”情况时,却不能给予准确、及时的反映、监督和控制,董海松徐豪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兰州730020从而容易误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决策。
三、社会保险基金其会计核算基础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实施建议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发展趋势已不言而喻,意在使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时,所发生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的实际情况完整的用会计记录反映出来,避免其不良、弄虚作假的`收支现象出现,更重要的是,要将收付实现制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效的进行解决。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将权责发生制“引进来”,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核算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实施建议如下:
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会计核算处理。如果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是按月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则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收到款项时,记收入账。如果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是一次性预提、预缴多年的社会保险费,则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在其相应的预提、预缴的年度内分别确认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对于确认为当年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借资产类科目,贷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对于应在以后各年度分别确认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借资产类科目,贷记“暂收款”科目。到了对应的预提、预缴年度,应确认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时,借记“暂收款”科目,贷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会计核算处理。如果社保经办机构是本年度发生的费用支出,比如说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记账医疗费支出,定点养老保险机构的记账养老费支出,在本年度内支付,则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支付款项时,记支出账;如果其支出,在本年度并没进行支付,发生欠付社会保险基金行为时,则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此时,借记“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款”科目;当以后年度,社保经办机构实际支付社会保险基金费用时,借记“应付款”科目,贷资产类科目。四、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社会保险基金其会计核算基础采取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的相结合,可以准确全面反映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成本,可以及时确认其利息、收支,可以更好的控制社会保险基金的债务、债权;与此同时,也可以如实记录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过程。将会更好的满足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提升其信息的利用效率。因此,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相结合的转变,其趋势已是势在必行,社会各界应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使其改革顺利进行,为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计核算论文13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会计核算工作,企业能实现对企业相对分散的信息资料的整理与汇总,其中包括会计凭证、账簿中的资料,并对资料反映出的企业经营业务状况进行有效监管,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债权人、股东、投资人及相关国家职能部门能通过企业会计核算获取会计资料,进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监督以及掌控,并且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企业会计核算对企业内部核算责任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体系主要是由企业经营者责任、企业部门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以及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等三方面构成。企业经营者责任指的是企业中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应由企业经营者承担,如此一来,企业经营者就必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会计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充分的依据;企业部门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领导、监督以及管理应由企业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实施,对违法事项的处理其有权利阻止与拒绝;再者是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他们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日常行为加以规范,根据相关规定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其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素质,并实现相互监督与检查。最后,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廉政建设,就必须强化企业会计核算。违规违法行为是难以单凭企业员工的自觉性来杜绝的,因此,必须对会计核算制度加以完善,避免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并注重培养视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道德素质,为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提供充分的保障,如此一来,企业资金的运作才能够实现透明化、公开化,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的制度和体系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存在制度与体系建设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会计核算制度与体系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首先,在会计部门与会计人员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现象,企业会计部门缺乏层次性,难以明确分工。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设置会计岗位,没有明确划分会计岗位的职能,导致一些会计岗位的职能冲突,难以相容。同时,各岗位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欠缺,无法实现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这会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其次,在建账方面存在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情况。有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一些会计人员在建账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或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不合理,又或者没有对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及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明确规范,进而导致会计核算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行为难以得到规范与约束,且没有形成合理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工作呈现出混乱的状态,难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企业会计核算的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作为开展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但目前,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导致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使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进程得以推进,在现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引进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及设备,而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受限于基础计算机知识欠缺及相关软件操作不熟悉,难以适应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这一问题在一些年纪较大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身上暴露得更加明显,这些会计核算人员仍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记账,完全不了解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创新工具,例如,电子凭证等。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得到了充足发展,在数量与规模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会计工作的工作量也不断加大,在这一形势下,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必然加大,再加上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大大提高了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失误率。
3.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强
目前,许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与监督机制,进而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强。作为保护企业资产、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及会计资料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内控机制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管理人员受素质偏低的影响,缺乏对内控的正确认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欠缺,进而导致企业资产浪费与流失的问题时有发生。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是实现企业经营活动合规合法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的企业管理人员时常干预财务工作,授意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中采取不当行为,进而导致无法发挥会计监督的重要职能,因此,有的会计人员就利用这个漏洞来满足个人经济利益,侵吞企业财产,进而损害企业集体利益。
4.企业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界限模糊
就现有的会计核算基本准则而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必须处于一个客观独立的状态,否则难以保证核算与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都存在独立性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两方面:第一,企业会计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许多企业没有分离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导致其他部门时常影响会计部门工作的政策开展,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独立性,同时,企业也没有分离与划分企业会计部门之间的工作岗位,造成岗位设置不合理,进而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第二,企业管理层也是干涉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对企业所有者而言,企业的领导权也基本属于他,因此,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企业领导能实现对其的绝对控制与支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很多情况下受到领导主观意识的影响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完善刍议
1.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体系
为了完善会计核算工作,首先,应加强会计核算制度与体系的建设,为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从管理人员、部门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等三方面入手。企业管理人员应承担会计核算质量的主要责任,为了确保企业会计财务信息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使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执行会计人员的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应遵纪守法,不能授意会计人员采用违规违法行为办理会计事项,确保会计工作是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的。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应承担会计核算质量的有关责任,在会计核算中,若出现会计人员的违规操作,必须严肃处理并予以纠正。对会计人员而言,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与其有直接关系,因此,会计人员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会计人员应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核算中,一旦出现会计人员违规违法操作的行为,必须追究其责任,并予以严肃处理。
2.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也得到充足发展,在会计工作中对会计核算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能熟练操作先进的会计工具,例如,会计电算化、电子凭证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学习,使其了解并掌握先进的会计核算工具,从而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培养,定期为其提供培训,同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从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等两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使会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3.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管力度
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仅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应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以此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力度,进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应从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加强内部监督,正确认识并梳理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提高对会计核算内部监督的重视程度。企业应加强内审部门建设,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审计,定期审查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第二,加强外部监督,企业会计审核工作的监督可以引进第三方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董事等,并对外部机构加以完善,如此才能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监督。
4.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独立性、明确界限
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独立客观性,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独立性缺失的问题。因此,为了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明确界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对会计核算的岗位进行分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会计核算工作任务与责任应由独立部门承担,并且必须明确该部门的职责,梳理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为会计部门的高度独立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还应加强会计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分离,强化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作用,避免在财务工作中存在为追求私人利益而产生的违规违法行为。第二,企业领导人应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具备正确的会计核算观念,尽量避免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干涉,突出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
5.进行信息化管理,完善会计信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管理也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然而,我国传统会计核算工作模式显然不符合时展的需求,因此,进行信息化管理,完善会计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企业应强化会计信息化管理意识,正确认识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影响的改进方法,促进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其次,企业还应完善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有机结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核算效率,加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流通,实现会计信息共享,保证能更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为企业的会计工作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企业应根据自身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对会计管理工作加以规范,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应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确保具有风险掌控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与完善,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进而实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优化与完善,为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莲鸿.浅析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xx(5):33.
[2]张亚梅.浅谈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xx(18):281.
[3]周迎春.如何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J].消费导刊,20xx(3):84.
[4]张慧.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商场现代化,20xx(8):173.
[5]滕红霞.分析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卷宗,20xx(5):89-90.
会计核算论文14
摘要:国家出台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对公积金会计核算做了明确规范,但随着住房公积金业务的不断扩展,在会计核算中出现许多新问题,亟待在核算制度上加以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会计核算;抵贷资产;应收利息;应付利息;资产接收费用;呆账
自1991年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和《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补充规定》等相关政策和规定,对公积金会计核算业务做了明确规范,为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依据。但随着住房公积金业务的不断扩展,在会计核算中出现许多新问题,亟待在核算制度上加以补充和完善。
一、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抵贷资产的管理及核算
抵贷资产形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清收单位及项目贷款时形成的。《条例》颁布前,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发放了项目贷款。在清收项目贷款时,除收回货币资金外,还收回一部分抵贷实物资产。通常情况下,收回的抵贷资产应在短时间内变现后直接冲减逾期贷款,但由于受到抵贷资产的质量不高、资产变现审批程序复杂、资产处置费用过高等诸多因素影响,抵贷资产变现不能很快变现。二是清收个人贷款时形成的。当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公积金贷款本息时,用住房抵偿贷款本息。抵贷资产作为中心资产的一部分,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但目前《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中没有明确规范抵贷资产的核算。
(二)应收利息的核算
应收利息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单位及项目贷款利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单位及项目贷款,现在都已经成为逾期贷款,而且多数单位已经破产、改制,本金已无法偿还,更谈不上偿还贷款利息,但委托银行仍按贷款协议计算贷款利息和罚息,中心明知逾期贷款利息会成为呆账,还要作为应收利息进行会计核算,虚增了当期增值收益。二是定期存款利息。
(三)应付利息的核算
公积金的结息日为每年的6月30日,计息期间为上年7月1日至本年6月30日,而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年度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由于会计核算年度与住房公积金结息年度不一致,按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年末应预提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应付职工住房公积金利息,而在《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预提利息的计算方法,这样就造成当年增值收益具有可调性。
(四)呆账核销的核算
财综[20xx]10号文件《住房公积金呆账核销管理暂行办法》对住房公积金呆账的认定做了详尽的规范,但没有规定呆账核销的会计处理程序,现行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也没有对呆账核销做具体规范。
二、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议
(一)将抵贷资产纳入会计核算范围
通过会计核算真实反映抵贷资产的来龙去脉,由财务部门管账,资产保全部门管物,部门之间定期对账,做到账实相符,确保抵贷资产安全、完整。
(二)完善应收利息的处理及核算
1.单位贷款利息的处理
按照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于无法收回的单位贷款利息由中心资产保全部门起草停息挂贷报告,经上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受托银行停止计息,中心财务部门与受托银行同步,停止对应收单位贷款利息进行核算。
2.定期存款利息的`核算
在现有的一级科目“应收利息”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应收定期存款利息”,账务处理:借记“应收利息——应收定期存款利息”,贷记“业务收入——住房公积金存款利息收入”。中心财务部门按权责发处制原则按季、按年预提定期存款利息。
(三)明确应付利息的预提方法
在年终决算时,按照会计核算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应该预提7月1日至12月31日这一期间的职工住房公积金利息。计算下半年应付职工住房公积金利息方法如下。第一,上年结转应付职工公积金利息=6月30日结转利息后公积金余额×月利率×6。第二,当年归集公积金应付利息=每月公积金净增加额×计息月数×月利率。第三,年末预提应付职工公积金利息合计=上年结转应付职工公积金利息+当年归集公积金应付利息。
(四)单独核算资产接收费用
账务处理为:借记“抵贷资产”,贷记“逾期贷款×公司”,同时,借记“抵贷资产——接收费用——××费用”,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
(五)明确呆账核销的账务处理办法
中心按批准文件进行呆账核销的会计处理,借记“贷款风险准备金”,贷记“逾期贷款——×公司”,贷记“应收利息——×公司”。同时,借记“贷款风险准备金”,贷记“抵贷资产——房屋等”,贷记“抵贷资产——接收费用——××费”,贷记“抵贷资产——接收费用——××费”。以上仅仅是笔者对《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几点建议,望与同行共同商榷。
参考文献:
[1]许玲.对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济,20xx(14).
会计核算论文15
一、明确职工薪酬概念及范围
新准则中指出,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了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它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但准则不涉及对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的规范。
从以上薪酬包括的范围可以看出,职工薪酬最基本的内容是工资和福利费。这里工资包括了一切构成工资总额的部分,如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职工福利费一般都是用于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的,对于非独立法人和非对外营业性的职工医院、浴室、食堂餐饮等均可在福利费中列支。五险一金以前被认为是职工福利,新准则明确地将其纳入薪酬范围。
职工薪酬还包含了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工资和医疗费用等,这是因为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为职工的后续教育提供条件。对于退休职工而言,企业支付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是其获得退休职工提供的在职期间服务的一种代价;另一方面,企业与职工协议停止其服务但并未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也要按期支付停止服务日至法定退休日这一期间的职工工资、福利并为其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新准则还明确规定,非货币性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非货币性福利通常是指企业提供职工的实物福利、服务性福利、优惠性福利及有偿休假性福利等。在原来的制度及相关规范中并没有将这一部分纳入职工薪酬的范畴,被称为职工的隐性收入,企业在对这一部分福利费用的会计处理中也较为随意,给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稽带来很大的困难。
由于我国企业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一直是企业较大的费用开支,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造成了企业成本费用信息的混乱。因此,为了使非货币性福利的列支更加规范,新准则明确地将其纳入职工薪酬的范畴,以规范非货币性薪酬的会计处理。
此外,新准则参照国际惯例引入辞退福利部分内容。辞退福利是指对职工还没有到退休的时候,企业提前与其终止了劳务合同,相当于辞退了该员工而给他一笔作为补偿的资金,或者为了鼓励员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
可以看出,新准则更注重对于短期和传统的职工薪酬方式的规范,而对于辞退福利、养老金成本等长期职工薪酬福利的`规范则显得较为原则,当然这也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历史变革和会计发展的现状相符合的。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下称“辞退福利”)除外。
1、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2、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计提职工薪酬,税收允许扣除的职工薪酬标准与企业预计金额不一致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处理。
三、信息披露
对于报告期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职工薪酬,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企业期末应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2、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4、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
5、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6、其他职工薪酬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xx、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xx、人民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