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论文15篇
专升本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升本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专升本论文1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对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常规病症的实际诊断能力、对严重和手术操作能力越来越看中,为增强基础医学的临床医疗服务性能,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临床实际。针对目前基础教学存在过多的理论教学和缺乏实际临床实践的现象,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增加时间经验,成立双向教学体系,来实现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来掌握基础技能。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双向教学
基础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在临床医学类专业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为前苏联的结构式课堂教学,在校期间,学生要学习40多门专业课程,且各个课程之间缺乏关联,且教学内容繁重和存在重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的不关联性和枯燥性,实际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临床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为基础医学教学,它是进行临床诊断和操作的根本依据。然而,目前的基础医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缺乏临床实践,对于学生及以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隐患。
一、基础医学教学的现状
(一)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实际脱节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学课程中,同学们作为新生步入课堂,在学校学习的五个至六个学期的时间,大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性的内容学习,大部分的时间也仅仅被局限在黑板之上,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解剖学中接触到的人体标本外(而这类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实际上课次数也是相当少的),对于此外的病情等并没有具体的接触,更无从谈起与其他病人的接触,同学们唯一可获得的,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病因等,大都仅仅是凭借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描述或参考教科书的形式来产生模糊的印象[2]。因此,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的脱节现象,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的做法,愈发突出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诸多疑虑,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便可能是遇到较为简单的病情等无法有效的运用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可想而知,当遇到稍微发杂的病情,对于学生来说更无从着手,这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医护人员,都是非常不希望遇到的情况。
(二)基础医学的教学课时少
在调查的几家医类学校中,我们发现目前大都开设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课程数量较少,这也直接的导致了理论无法和临床进行适时恰当的的相关实践结合。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医学课程和课时随着高校改革的进行而进行了缩减,然而我们知道,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课本的知识内容点等,却没有因为课改的缩减而缩减,个别情况反而越来越多[3]。新课改的目的虽好,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现实却背道而驰。一方面,缩短课时不减课程内容的做法,对于学生无疑意味着,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内容,另外一方面,原本一节课的时间并不多,老师现在需要利用更短的时间,讲解与之前一般的内容,有些甚至需要讲解更多的内容,这对于老师也是一种教学负担,且效果我们可想而知,往往是,作为老师不得不牺牲一些知识要点,对于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也不会那么的充分和全面,对于课程要点等原本需要着重精讲的内容,有些甚至不得不精简一笔带过,这对于老师他们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某些知识要点的遗漏等,对于日后同学们技术的掌握,都有很大的影响,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
(三)师资问题导致基础与临床脱节
以往的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师一般都来自一线,他们大都是在临床实际医学中等都有丰富的经验,遇到的问题等都比较多且复杂,正因为如此,诸如此类医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往往能够很好的将学生们日常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操作等进行很好的总结,并且将这一总结经验很好的传达给同学们,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不能得到多次的时间操作的机会,但是通过聆听诸如此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医护人员的现场教授和分享,同样可以达到直观有效的基础医学教学,对简单或复杂病情的处理和应急处理有很好的概念和了解[4]。而现今的医学院校所选用的基础医学教师大多数来自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往往接受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上的教育,而实际真正给他们的临床亲自操刀的机会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这样势必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理论知识教导,缺乏与临床结合而形成了脱节现象。除此之外,导致基础医学教学中基础和临床脱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目前的基础医学师资所具备的知识构架并不完善。基础医学师资所掌握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都来源于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积累,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不断更新,过于老旧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已无法适应当代人的需求,再加上教师过多的投入到基础科学的研究,对于现代化先进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新发现等知识的积累并不足,所掌握的的技能,也只是过多的徘徊在医疗基础上,不够超前的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这一系列现象的存在都导致了基础医学教学中基础和临床的严重脱节[5]。在基础医学教学的师资中更是存在跟医学专业无关的生物类专业的教师,他们教育的侧重面更多的是与自己所学内容有关的,偏生物方向,可想而知,对于医疗医学等内容,他们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更不用说临床经验,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严重缺乏,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引入临床医学进行教学。
二、完善基础医学教学的措施
(一)调整现有课程设置,增设临床课程
通过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在基础医学教学课程学习的同时适当的增加临床见习课程能起到以下三种作用:1.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和患者接触,及早了解患者的感受,可邀请临床医生来讲解基础医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同时也可通过观看临床医生的操作流程来增强学生的认知度和责任感。2.在基础理论、解剖和生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临床见习,来有效的加强医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3.增设的临床课程能增加学习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解剖学课程中的门静脉对应有三条侧枝循环,当发生肝硬化时,这三条侧枝循环的静脉会出现曲张现象,假若学生能通过临床实际接触到肝硬化患者的脐周静脉曲线,则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二)调整师资配置,提倡基础临床教师交叉上课
在医学院校中进行教学的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都存有弊端。基础教师的长期理论教学中缺乏实际临床案例,而临床教师由于长期临床工作而对基础理论意识浅薄[6]。医学课程来自临床实践,医学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服务临床,是后续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因此,为加强基础医学教学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应加强基础医学教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创建基础和临床教师的双向教学模式。基础教师定期从事临床工作,以具备治疗和处理医疗事物的基本技能,掌握新的临床技术。通过自我临床经验的丰富,将亲身经历增加到基础课程教学中,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基础教学质量。而对于临床教师则应定期参加和专业相关的基础教学培训或科研,以加深和巩固自我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临床医学知识与基础医学知识充分结合。如哈佛医学院中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职位中就设立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职位,保证了临床医生来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教学课程,能最大程度上的加速学生对基础医学的掌握,同时也能促使教师的科研选题范围拓宽,针对临床需求进行研究方向的选择,提高科研成功的实用性。
(三)强化教材的基础与临床练习,增加综合性实验和案例分析
现今的大部分医学类专业的教材的编写重点大都是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缺乏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教学。因此,在基础课程教材中应增加与临床关联、病例分析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讨论的案例式教学,可增设《生理病理学与临床》、《病原生物学与临床》、《免疫学与临床》及《生物化学与临床》等课程,在传统基础医学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不同学科进行整合和渗透。除此之外,在教学课程中应增设含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并进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将从动物实验所得的实验指标与人对应的病状、体征和检验指标进行比对,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处,从中得到启发。
三、结束语
事实证明,为了更好地进行基础医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较强的工作能力,培养综合性素质的医学人才,应将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通过在基础教学中增设临床课程、加强基础医学教师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及强化教材的基础与临床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临床问题以有效的开展基础医学教学,大力提倡和鼓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学长和学姐,每年返校,与师弟师妹分享临床经验,增进彼此感情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新一代的医护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在与现代先进的医疗医学技术的脱节上,学校可以加强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和联系,经常性的聘请在医学方面,具有一定建树的先锋人物,对同学们进行一定的分享和技术经验总结。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医学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志武,郭岩,沈玉先,等.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xx,17(12):1054-1056.
[2]刘军,郑碧英,赵祖国,等.基于实际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xx,18(6):464-466.
[3]李萍,姚晓爱,姜涛.思维导图在内分泌临床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xx,18(6):472-474.
[4]宫丽平,刘玉婷,杨慧,等.病理学病例讨论库建设及教学应用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xx,18(4):269-271.
[5]陈洁,邱慧颖,徐茂锦.在教学中融入转化医学理念和思维[J].西北医学教育,20xx,23(1):22-23.
[6]丑赛,赵峻,潘慧.教学反馈的发展与特点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特点[J].基础医学与临床,20xx,36(4):574-576.
专升本论文2
[摘要] 目的 研究引起小儿腹泻的相关因素,总结对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xx年5月~20xx年9月收治的312例腹泻患儿的资料,根据312例患儿的不同病情状况进行适当地饮食调整、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 结果 在312例患儿中,显效56例,占17.9%;有效216例,占69.2%;无效40例(包括重症脱水死亡1例),占12.8%;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87.2%。 结论 小儿腹泻病因繁杂,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到对症护理及对因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小儿腹泻;相关因素分析;护理体会;细菌
小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它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的发病率居于第2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1]。发病季节主要以夏秋季节为高,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其原因多是因为细菌、病毒感染所致,也有部分患儿是因为喂养不当、气温变化等因素引起的[2]。本文对本院20xx年5月~20xx年9月入院治疗的312例小儿腹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患儿312例,其中,女124例,男188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年龄5.8个月,其中,2岁以下168例,2岁以上144例。在这些患儿中,并发轻度脱水132例,中度脱水45例,重度脱水3例;伴随有发烧98例,呕吐76例。患病的感染因素包括有:(1)由于滥用抗生素所致的患儿肠道内菌群失调;(2)患儿消化道内发生感染和消化道外发生感染;(3)由于患儿体质虚弱等原因。在本院收治的这些患儿中,感染痢疾杆菌8例,感染大肠埃希菌32例,感染轮状病毒145例,其他病原菌感染127例;添加辅食喂养的患儿有146例,牛奶喂养的有86例,普食喂养的有73例,母乳喂养的有62例;伴随小儿腹泻疾病的过程中,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136例,营养不良的有16例,败血症的有4例,佝偻病的有10例。在发病季节上:1~3月62例,4~6月82例,7~9月60例,10~12月108例。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脱水的程度: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儿面色、意识、精神状态、眼窝和前囟门是否有凹陷、口腔黏膜和口唇是否有干燥、有无尿液及尿液的颜色、量、气味,皮肤是否有弹性、哭时是否有泪流出;观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电解质失衡,如低血钾、低血钙等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如果患儿出现腹胀,则应注意患儿有无大便及大便的次数、性质、量,并注意观察其排气情况。如果患儿有呕吐的表现,要观察呕吐的次数、时间,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内容物、气味等[3]。
1.2.2 合理饮食
治疗患儿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饮食调整:
(1)鼓励并提倡母乳喂养,但是过程中要对母亲的饮食情况加以指导,母亲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多喝水,注意饮食卫生,缩短给患儿的每次喂奶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患儿的消化吸收,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2)对于6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腹泻患儿要注意辅食的调整,多给予一些易于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食物,如汤面、小馄饨、肉末、菜泥等。辅食切不可一次吃过饱,做到少量多次。而6个月以下的患儿需要暂停添加任何辅食。
(3)普食的腹泻患儿应注意不要喂养生冷、坚硬难消化的食物,应以清淡为主。
(4)对于那些呕吐频繁的患儿,需要禁食6~8 h,但是在禁食的过程中不需要禁水,从而达到休息胃肠道的目的。
(5)正在牛奶喂养的患儿,应对牛奶加以调整,可稀释牛奶或者减少奶量,或者改用豆浆、米汤、酸奶等其他食物。(6)那些患有病毒性肠炎的腹泻患儿,大多伴有双糖酶缺失,应该暂停给予患儿乳类食品,可以改用酸奶或者豆浆之类食物替代[4]。
1.2.3 用药护理
大多数的小儿腹泻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来的,医务人员应该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抗生素滥用。如果患儿在诊治过程中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时,医务人员需要给予患儿及时静脉补液。补液时要遵照“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同时应注意要见尿补钾。补钾过程中要切记将钾盐静脉推注予患儿。
补钾的浓度要不超过3‰。补钾的速度不宜过快,禁止静脉推注。在补液的过程中,要定时观察患者补液后反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滴数,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同时,也要记录补液后第一次排尿的时间,来估计血容量的补充情况。实时根据患儿的皮肤弹性、精神状态、脱水情况而选择适合的调整治疗方案,做到因病制宜。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口服补液。在使用抗菌药治疗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时,要在治疗过程中加用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等微生态制剂,从而有利于患儿腹泻的尽快恢复[5]。
1.2.4 心理护理
对于患儿的家属,医务人员要及时说明病情和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儿与家属的疑虑恐惧情绪,取得他们的配合,有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护士巡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那些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患儿情况,对于他们的病情要更加深入了解,针对各个患儿不同的病情,制定适合他们的合理护理措施,只有做好了护理工作,才能使患儿早日康复。
1.2.5 健康教育
应该重视防病于未然。要向患儿家属交代预防的重要性。积极向患儿及其家属宣传预防腹泻的知识,如何在饮食生活上做到有效避免腹泻的诱发因素。告知他们母乳喂养的优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多的还要提醒他们要加强体质,增强锻炼[6]。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中腹泻疗效判断标准,结合小儿特点将腹泻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大类。显效:经过治疗及护理后的72 h内粪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与正常同龄儿一致,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护理后72 h粪便性状趋于正常,次数有所减少,全身症状有改善;无效:治疗护理后72 h各项指标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专升本论文3
一、国内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现状
临床医学的功能是减轻患者的病痛并恢复健康,公共卫生的功能是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医学的目的就是为病痛患者提供恢复健康、减轻病痛、保持健康的有效帮助。目前国内医学界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出现了分离,随着医学界出现“病菌理论”,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致病微生物,从而忽视了病菌宿主和周边环境在疾病爆发中的重要性,对社会因素和病菌环境不够重视。同时公共卫生环境监督管控人员缺乏,公共卫生环境有待改善,导致在疾病研究过程中寻找病菌来源和治疗疾病两个重要手段不能够有效的结合。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分离,使治疗病痛的整体能力有了明显的降低。照料患者、研究病菌、治疗病症是医学院的重要使命,研究病毒机理是临床医学的工作重点,而公共卫生管控职能部门的使命是研究社会人群疾病和健康的科学,增强公民健康水平,提出环境健康指导策略。探究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是公共卫生的工作核心,公共卫生是采用医学预防手段来增强公民健康和改善公民生活环境的科学,实际意义就是促进人民健康和预防疾病发生。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不能够有机结合的现状,对当今社会公民的健康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与临床从业人员之间不能够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程度并不能够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但是临床医学又恰恰是公共卫生的参与者,若没有将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有效结合,要处理好国内环境和群众的健康问题的难度是很难想象的。临床医疗的学习和训练对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公共卫生教育在医学院常常不被重视,实践操作和训练较少,医学院的教学手段单一,导致临床医护人员缺少公共卫生相关技能。而在校期间公共卫生课程的教育模式是比较重视学术性的知识的,因而忽略了学生们日后工作中实践操作的培养,使得国内公共卫生职能部门组织实施有效活动的能力匮乏。政府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不足,公共卫生常被民众忽视,只有在发生重大突发疾病时才会想到加强公共卫生,但是疾病退去时公共卫生又重新淡出人们视线。
二、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
健全适应社会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医疗卫生队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医疗卫生体制也已经基本成型。通过爱国卫生运动的有效开展,大部分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消除,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如今群众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日常保健支出占比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对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和增强人民体质取得了共识,领会到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强民富的重要标志。如何保持健康是医学的最终目的,公共卫生的目的也是如此。公共卫生通过优化健全社区活动来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进而延长群众寿命。医学应该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改善环境卫生、进行个人健康教育、完善传染疾病控制体系。医学不单要研究疾病,也应该提高对健康研究的重视,通过改善卫生环境来提高人民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医疗科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将会是修复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裂痕最有效的办法。公共卫生服务是以基层百姓为服务对象,卫生机构为主体,全民参与的一种社会服务方式。公共卫生服务可以合理的使用社区医疗资源,以家庭为服务单位、社区为服务范围、健康需求为导向、健康无病痛为中心,以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深入了解社区人群卫生条件,以满足人民卫生条件为目标,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将会成为一种更为有效、可持续、经济、方便、综合、亲民的卫生服务。临床医学应该增强群众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同时公共卫生也需要临床医生的支持。
临床学除了需要照顾患者,还需要加强患者病痛预防的措施,这在如今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出现裂痕的阶段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必须增强公共卫生学院、医科学院的教员和学员以及公共卫生部门工作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卫生政策指导职能部门等相关人员对于公共卫生知识的培养。医学院同时应该为在校学生提供患者保健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教学指导。河北省定县成立了农村居民卫生环境实验基地,为农村当地居民提供了基础的卫生保健服务,同时实验区也成为了农村公共卫生的示范教育基地,多所医学院定期安排学员到当地实习,提高当地的卫生医疗水平。北京市的协和医学院就曾在北京西城成立了“第一卫生事务所”,这不仅是当地百姓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地,也是协和医学院医护人员的实习基地。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政府应该将一定规模的财力、物力、人力投放到公共卫生健康的相关工作中去,促进公共卫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乌正赉.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协调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
专升本论文4
基于专科和本科培养目标的不同,针对专升本农学专业遗传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围绕遗传学课程体系,统筹兼顾,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本科教育的需要。
专升本教育是在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再提高的过程,不但缓解了目前大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为更多优秀的专科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满足了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顺应了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才发展的要求[1-2]。目前,专科学校推荐的优秀学生必须通过选拔考试后才能进入本科阶段学习,遗传学是农学专业专升本选拔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遗传学的纵深发展使其从个体水平深入到基因和单核苷酸水平,并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个分支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尤其是随着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遗传学的内容[3]。因此,遗传学不仅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基础理论科学[4],也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中农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而对于农学专业专升本学生来说,原有的遗传学知识已不能满足农学本科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本科阶段开设了遗传学课程。笔者根据农学专升本的特殊情况,分析了农学专升本遗传学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提高农学专升本遗传学的教学效果。
1现状分析
1.1遗传学知识层次不齐近些年,每年都有大量的专科毕业生通过专升本选拔考试进入更高水平的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接受再教育。而对于农学专业专升本招生的学生,除了专科是农学专业外,也可以报考种植专业、园艺专业、种子专业等多个相近专业。根据考试大纲,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顺利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由于这些学生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每个学校和专业在遗传学教学计划、学时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任课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这种遗传知识的差异性给目前的专升本遗传学教学增加了难度。
1.2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水平不同遗传学具有较广的基础知识面,涉及植物学、生物统计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尽管国家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要求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所学专业与所报考专业应一致或相近,但是大专教育阶段,不同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专业开设了植物学和生物统计学等遗传学的先导课程,但有的学校和专业就没有开设这些课程。不同学校即使开设了相同的课程,但在教学计划、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教材侧重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使得进入本科教育的学生在遗传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起点上很难一致。
1.3实践操作和知识应用能力较差遗传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践性强。由于专科的教学往往以记忆为主,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以便应对相应考试,很多专科学校在遗传学教学计划中缺少实验教学的内容,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遗传学实验,也只是利用玉米果穗等实验材料对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进行验证,在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只是买些玻片供学生观察。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动手操作的训练,再加上学生学习的遗传学知识都比较肤浅,基础较为薄弱,这成为他们利用遗传学知识解释遗传现象和育种实际应用的“瓶颈”。
2教学改革方法
2.1注重知识衔接专升本的学生既具有当前普通本科学生的普遍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现行统一的本科教学计划无法适应专升本学生复杂的学习背景和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新学期开学对开设有遗传学课程的农学专升本学生进行初步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大专阶段是否开设有遗传学课程及遗传学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情况;二是在大专阶段是否学过植物学、生物统计等前导课程。根据调查结果,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同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目的地调整教学内容,使专科遗传学知识和本科的新内容有机衔接,避免授课内容过多重复和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优化理论课教学内容农学专业专升本遗传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教学内容上在重视经典遗传学内容的同时要突出学科最新发展趋势,既重视专业深造需求,又注重社会就业需求。因此,在课程体系中避免内容与相关课程的重复,及时将一些新知识及时补充到课堂和实验之中[4]。据此,充分考虑遗传学自身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建立了以遗传物质为主线,由浅入深,从经典遗传学到现代遗传学,从理论到应用的新课程体系。由于大部分专升本的学生经过专升本的遗传学考试,或多或少对遗传学的基本知识都有所了解,因此在经典遗传学方面适当压缩内容,减少与植物学内容的重复性,又照顾到没学植物学的学生。精简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重点讲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几个重要的细胞器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细胞核内染色体的行为,在经典遗传学规律上侧重于在育种实践中的运用。在现代遗传中,介绍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通过这部分内容整合优化,有利于学生对“变异”形成整体的印象,最后是数量性状遗传和细胞质遗传。除了讲原理外,重点是理论的应用,结合杂肿优势和近亲繁殖讲数量性状遗传,结合雄性不育利用讲细胞质遗传,使学生对本课程形成条理清晰、内容连贯的整体知识体系。
2.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由于形式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特别对遗传学抽象的内容,通过可视化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学生只通过书本和实验是看不到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过程,通过多媒体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把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偶线期染色体的联会、粗线期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以及细胞分裂时其他时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展现给学生;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由于缺失、重复和倒位都会形成“圈”,但各个圈的形成是不同的,通过动画可以让学生清楚看到中间缺失杂合体圈的形成是在同源染色体中正常的那条染色体,而重复杂合体是发生在重复的那条染色体上,而倒位杂合体是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都参与了“圈”的形成。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讲课速度较快,学生记笔记较难,复习也很困难,特别是一些推理方面更是难以理解[3]。因此在上课时要结合板书,尽管板书信息量小,但板书推理细致、容易理解。比如在狭义遗传估算中所利用的公式,通过板书推导,可以让学生更明白如何利用F2、B1和B2 3个不同世代的群体来估算狭义遗传力。所以,通过多媒体和板书两种方法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有图文并茂PPT和可视化的视频,又有推理与演算过程的板书,可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地讲述出来,让学生乐于接受,加强对知识的吸收。
2.4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案例并以恰当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在这种案例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拟实践经验,增强实践的能力,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5-6]。遗传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专升本的学生有一部分理解能力还比较低,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比较抽象的理论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一章中,以无籽西瓜的培育为例,讲解同源三倍体的形成、育性和应用,以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为例,通过单倍体育种程序的讲解,对孤雌生殖的形成、单倍体的育性以及单倍体的应用加深理解和记忆;在雄性不育的利用中,以玉米品种豫玉22为例,讲述其母本综3不育系和保持系及父本87-1恢复系的选育,三系配套的利用以及在甘肃张掖进行杂交种的生产。
2.5采用启发式教学由于专升本在专科期间已进行了相关农学专业课方面的学习,避免专业课的简单重复,扩大专业视野,加大课程的实践性,所以教师要在专科基础上加强理论,拓宽思路,增加深度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熟练应用。因此,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让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比如在讲到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的遗传效应中,缺失常常会造成假显性现象,以玉米第六染色体长臂上有控制紫色植株的基因Pl,如果以正常绿株为母本,以X射线照射纯合紫株的花粉给正常绿株授粉,杂交F1代就可能会出现两类植株,一类是由于X射线照射造成含有Pl基因的片段缺失后与含有pl基因的雌配子结合,由于缺失的假显性形成绿株,另一类是正常含有Pl基因的雄配子和含有pl基因的雌配子结合形成紫株。在这个案例中,杂交后出现的绿株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如果在X射线照射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的话,即Pl突变成pl,也会造成杂交F1中出现绿株。怎么判断杂交F1中的绿株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学生围绕案例中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方法进行思考,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提高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拓宽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逐步从“老师教”向“学生学”转变。
2.6加强实验教学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实验的设计与研究。因此,在本科遗传学教学中开设有遗传学实验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验证理论知识、学习遗传学领域中相关实验技术的机会,也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理论课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已成为遗传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根据专升本学生的特点,目前大专期间所开展的遗传学实验大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老师先做好,再讲给学生听,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再做,其结果是每个人的结论都基本相同。由于验证性实验的可预测性,如果开设此类实验过多,往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因此,有必要增加综合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从事实验的兴趣与积极性[8-10]。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适当压缩了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如花粉母细胞的涂抹制片技术,通过学生自己配制固定液、自己去田间取样、然后压片观察,找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分裂相,最后老师给予评价。这样学生就能全程参与到实验中,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遗传学与农业密切相关,因此在注重综合实验的同时,还增加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实验,实现室外教学与室内教学相结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能力[3],如增加玉米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的田间观察,了解不同倍性的形态特征和育性,在田间了解各种遗传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学会鉴定和保存这些突变体,通过具体的实物加深理解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表现特点。通过室内实验和室外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3结语
农学专升本教育作为高等农业院校中一种本科学生的教育模式,对农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其对遗传学学习的特殊性,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研究和把握农学专升本对遗传学学习的现状,通过不断探索,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农学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农业人才服务。
专升本论文5
实践教学临床医学论文
一、国际高等教育、高等医学教育的新视野
(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与应用
参照欧洲、北美的有关模式,开展“标准化病人”项目,培养出60余位标准化病人志愿者,广泛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课程与考试。由于标准化病人胜任“病史与体检提供者”“评估者”和“反馈者”等多重教学角色,对学生临床思维、知识掌握、临床技能、职业化程度、人文关怀素养等能力的教学与评估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医学在线考试与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发与使用
在交大生命学院的帮助下,设计并形成一套利用网络终端的考试与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测试,并得到反馈。通过对知识掌握的评估,了解自己的程度及对知识盲点的及时提醒。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程度的医学生,均可利用该系统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式学习。
(三)人文类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等的开设与发展
20xx年起,关注医学生特定能力的人文类课程纳入交大医学院的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课程在职业礼仪、医疗情景中的沟通、不同医疗阶段的伦理特征、发声和语言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形体塑造课程则关注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与理解、日常形体姿势等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设置与推广
随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各模块的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考试可以根据具体的能力要求设置考站内容与规模,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平、全面的评估,并且考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都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五)虚拟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Virtualreality)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兴教学模式,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的模具和在线考试系统,虚拟仿真有其明显优势,例如:高仿真可以提高操作的真实感,计算机系统可以记录并统计操作中的所有记录和数据等等。
(六)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形成
在原有临床实习模式基础上,增设以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内容(心肺听诊、影像学读片、心电图阅读、化验单阅读)为主的实习前培训,并实施实习前考核;同时,在入科培训后增设实习入科考核。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效果
(一)评估模式的改变,为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和测量手段
用“结果性评价(OutcomeEvaluation)”逐渐取代“过程性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为医学教育评鉴的主流,关注医学教育“产出”的趋势也进一步导向着对环节质量(即医学生基本能力)的注重。20xx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样突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序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符合临床医学教学规律
根据正常的学习遗忘规律和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完成临床课程的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许多在一年多前学习的临床必须的基本知识已经生疏,直接进入病区工作会因无法迅速有效进入角色,从而减少了有效实习时间,也会对临床医疗安全形成一定的隐患。同时,对带教老师而言,只有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才能向其传授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影响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在临床期间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实习医师基本能力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入实习前进行集中培训,符合教学规律中的重复原则;也使学生临床技能明显得到提升,以更高的初始水平开始实习,也必然会实现更迅速、更显著的成长,从而达到更高的程度,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实践教学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
随着医学教育需求的增加和教学理念的发展,模拟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模拟设备、计算机设备、标准化病人普遍介入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许多原先只有从患者身上获得的体验、只有接触真实病例时才能得到的经验,都可以通过模拟教学获得。以往由于每一位实习医生轮转的经历不同、带教教师不同,学习的结果明显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而模拟教学则保证了教学的公平性、一致性和标准化,使学生有机会实践到更多的临床病例资料,也使影像学读片、心电图阅读、化验单阅读、理论多选题、心肺听诊等临床基本知识技能都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提供给每一位实习医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综上,同伴教学→模拟设备教学、SP教学→模拟场景教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序贯化人才培养程式,由于引入人文理念、关注临床思维、提倡循证医学、强化职业行为,成为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为怎样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这个高等医学教育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作出了有益探索。
专升本论文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的激烈,为了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只有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关系
企业要想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当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对工作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依然不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没有实际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的重视,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然后针对当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欠缺采取有效的举措和策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并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人力管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态度。马克思主义辩证理论认为,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工作人员为基础的,因此为了使得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须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性,尤其是端正其工作的态度,使得他们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在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确保企业能够在投入最少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回报。最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为了获取长足的进步,必须要充分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及时的解除企业员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以及精神压力,所以为了减小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十分必要,同样只有做好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人力资源能够更好的发展,从而解决思想上的困扰,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二、人力资源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生产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人力资源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生产中的相同点。一方面,人力资源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在当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都非常的大,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心里工作,及时的消除工作人员的内心的忧郁和烦躁,所以,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所以,两者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了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任何工作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作为必须要做好人的工作,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职业规划和心里工作,都必须要全方位的满足工作人员的不同需求,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人力资源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针对企业的工作人员来展开的具有共同的根本目的。第二,人力资源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生产中的不同点。其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以及各个方面的,而政治思想工作则主要从员工的思想方面做工作,主要做好精神工作。其二人力资源管理与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的工作方法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相对“硬邦邦”,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在“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通常采取的方法过于简单,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对员工的奖励,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显得独特,细致入微,有过人之处。如国外现代企业常常奖励给员工本企业的期权股票,这样可以让员工懂得企业经营好坏,与自身的利益相关。再比如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求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第三,要求管理者要先学会沟通,才能进行沟通,沟通是无意识的,通过表达与被表达两种模式呈现,沟通双方而获取信息,形成对彼此的印象,对沟通的时期、方式、语言等等有诸多的要求。这样细化的管理显得生动活泼,易被接受,而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很难见到这么细化的东西。
三、当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劣势
第一,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效果不明显。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注重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而对于员工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对员工加强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其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样就导致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无从开展,一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都严重不足,二来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更加顺利开展。第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分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工部门,所以二者之间没有得到有效的融合。与当下快速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往往忽视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因此,无论是在职能分配上还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都明显不足以支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与思想政治的开展无法进行有效的对接,这样难免会浪费一些人力、物力,而且二者的分开开展难免影响到效果。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更加注重于人才的招聘以及竞争上岗和技能培训、人事酬劳等工作,但是对于员工的思想、情绪、行为等问题,却缺乏教育,这样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落后。
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首先,加强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面对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企业高层必须要充分重视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完善人员结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水平和能力才能够真正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的水平,并且能够让工作人员充分的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越性。能够把刚性的管理办法手段和制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手段办法措施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须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说人才是企业的发展之基。为了充分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够使得人才能够使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规划,并且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地为每一位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的调整各种薪酬以及福利待遇。
五、总结
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过程当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也主要是加强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而且在企业中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因此面对当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将二者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同时存在着思想工作、教育比较落后的现状。需要采取有效的举措,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许涛.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联性[J].现代企业文化,20xx(21):175-176.
[2]德格吉日.如何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1):177-177.
[3]吴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xx(23):51-51.
专升本论文7
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构成了高校教学工作的主体,近年来随着大批专科学生的毕业,专科升本科的需求逐年增大,“专升本”教育在迅速发展, 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将成为高等教育一个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如何克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资源相对紧缺、专升本科成人学生多数在职工作不能脱产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困难,并结合药学成人学生工作实践,提高学生创制新药和合理用药的能力,积极探索适应“专升本”科成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组织与考核模式是高等院校研究的一个新课题。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型,社会对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定位提出了迫切要求。新时期医药专业的中心任务将是创制新药和合理用药。
创新药物的研究永远是药品研发和生产的主题,是药学学科发展的前沿。而合理用药是药学教育的另一主题,目前医院药学工作正面临着“从面向药品到面向病人”、“从以药品供应为主到以合理用药为主”的两大转变。同时零售药店在目前社会条件下,也将合理用药提高到一个新的重要高度。药学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对象多数来自医院药房、药店、医药公司、药品零售批发及生产研发等部门,是受过大学专科教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专升本”教育属于专科后的继续教育,“专升本” 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专业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上,应重点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药学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检验。北京大学药学院成人教育历史悠久,自50年代末就开始招收夜大学专科学生,20xx年开始招收夜大学专升本科学生,目前有夜大学专科、夜大学专升本科两个办学层次,在校学生1200多人,为北京市医药行业在职人员素质的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笔者结合本院多年的成人教育办学经验,发挥北京大学文、理、医、工的学科优势,对药学夜大学专升本成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组织与考核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探索成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单位与学校共同指导组织管理模式 1。毕业论文(设计)单位的确定药学夜大学专升本科学生均应在工作所在的单位完成不少于18~20周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学院对承担毕业论文单位提出基本要求和条件,对一些有部分困难的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院帮助联系暂时没有工作的学生解决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单位。
2。导师的遴选学院选派讲师以上教师与学生所在单位指导人员组成导师组共同承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如在三级(甲、乙)以上医院(包括三级医院) 工作的学生,可选本单位副主任职称以上的药师担任单位导师;在三级(甲、乙)以下医院工作的学生, 可选本单位副主任药师职称以上或科室负责人担任单位导师;从事药品研发、生产领域的学生可选本单位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担任单位导师;在药品零售、药品批发等流通领域工作的学生,选本单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或部门负责人担任单位导师。暂时没有工作需在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由学院教师担任导师。
专升本论文8
文化艺术生产也属于一种生产活动,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生产的关键在生产对象的不同,它的生产对象是精神产品,能够对人们精神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属于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
大部分文化艺术产品是为创作者自己或他人服务,有明确的目的性。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意识不断强化,对于文化艺术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艺术生产由量变到质变,造就了文化艺术产业化的兴起。
1 文化艺术生产中的问题
1.1 文化产品平面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被现代技术所包围,人们所接收的信息各类、样式越来越繁杂多样,使整个社会更趋向于寻求一种平面化的休闲、娱乐环境。文化艺术生产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其内容更注重娱乐性,缺乏内涵,没有深度和广度更不存在历史感,使文化艺术产品发展逐渐平面化,而且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都是文化产业化造成的影响,如果不对其加以制止,会严重影响人们精神文明的发展,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1.2 文化艺术生产者面临的困扰
随着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艺术生产逐渐走向市场,文化生产者虽然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环境的带来的严峻挑战,文化生产者要想在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需要顺应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在考虑到价值观和经济效益后,文化生产者在进行创作时就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从而影响其艺术水平的发挥,使文化艺术产品质量也受到影响,从而也会影响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1.3 传统民族文化处境并不乐观
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是在长期生产和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历史性和民族特色。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包括工艺制作、表演等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和源泉。在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中,民族传统文化与市场文化间存在着鲜明的矛盾,由于其带有一定的特性而缺乏一定的共性而不被大多数消费群体所接受,使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甚至难以融入到文化产业化发展之中,严生影响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文化艺术生产的作用
主流意识形态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安全的重点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冲突和矛盾不再受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源于文化层面的差异,所以加强国家主流意识建设对于国家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文化产品作为精神的表现形式,将成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具有传播和表现意识观念的功能,所以文化艺术生产与主流意识建设关系紧密,但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来说,文化艺术生产并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宣传途径,这是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是由处于统治阶层专门负责从事思想领域活动的部门的人员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国家级刊物、杂志、报纸等渠道进行传播。
文化艺术产品也会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来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这部分属于大众文化生产,其文化产品主要通过市场进行流通,有其自己的价值和魅力,起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但它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作用不同,它更具趣味性和普遍性,更能够顺应人展群众的精神需求和消费心理,这主要是由于文化艺术生产是服务于大众,为了追求市场销售量,会考虑人们才精神需求,即使在实现其教育、审美、知识等功能目标时也会带有一定的世俗性,会增加适合于大众的平面化功能,更注重娱乐性、休闲性和安抚功能的体现,而不以意识形态的宣传为主,但还是要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而不会因为味的追求市场发展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国家的核心利益。所以,要调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认清文化艺术生产的作用和责任,通过正确处理文化艺术生产多样性和一元化的关系,坚持在以国家的利益中心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使文化艺术生产也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
3 文化产业背景下文化艺术生产的发展前景
3.1 商品化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势必要走商品化发展道路。文化生产艺术商品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文化产品不是物质产品,却要与物质产品拥有同样的流通手段,都需要依靠市场得以生存发展,而且只有通过将文化产品商品化才能实现文化艺术生产与消费间的结合,即是文化艺术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消费社会化发展的需要,而且文化产品也有一定的成本,所以需要通过补偿、回报等形式支持其正常运转和顺利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商品化发展为文化艺术生产提供了发展平台和空间,使文化生产者获得相应的收益,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保障。
3.2 注意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扶持和保护
为了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除了认识到文化艺术生产的经济利益外还要着重保留文化艺术产品自身的特性,尤其是要保护那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和精英艺术等一些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的文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