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论文(集合15篇)
环境治理论文(集合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环境治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治理论文1
近年来,我国空气污染呈加重趋势,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程度稳居全国前列,PM2.5超标呈常态化,空气污染已成影响人民生活品质、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的一大公害,治霾防霾刻不容缓。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很多,主要有工业源、交通源、生活源等。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还百姓一片蓝天白云,交通运输行业责无旁贷。
1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合理设置收费站
我国很多公路收费站存在车辆扎堆等待缴费的情况,有资料显示,汽车怠速3min消耗的燃油相当于正常行驶1km消耗的燃油,而且发动机在怠速时,燃油燃烧不充分,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正常行驶的数倍。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合理设置收费站及收费车道数量,避免或减少大量机动车原地怠速的情况,特别是大力推广ETC不停车收费技术。
2严格推行上路车辆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激增,相当一部分机动车排放不达标,属于“黄标车”。一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数辆达标汽车的排放量,因此淘汰黄标车势在必行。黄标车的治理不仅在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应实行黄标车淘汰制度。同时,对汽车生产环节,国家应对进入市场的每一款车型进行检测评估,严格按国家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对技术落后的车型,应严格限制其生产和销售。只有从机动车生产和销售环节把住关口,才能为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治污创造有利的条件。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显得颇为必要而紧迫。有研究显示,在北京市一个出行者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比乘私家车出行平均每年少产生4.1kg的碳氢化物,28.6kg一氧化碳和2.3kg的氧化氮。显然,提高公交车在汽车保有量之中的比例可以很好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产生环境效益。
4构建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在我国的长途货物运输中,应积极谋划交通大格局,特别是能源、建材等大宗货物材料,在具备水运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水路运输,在内陆地区优先采用铁路运输。对于水运、铁路不能通达的地区,再转由公路运输。只有构建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才能使能源消耗保持在最低限度,创造最低的能源产出比,将货物运输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5大力发展新能源机动车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燃油汽车仍占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占比还很小,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应采取补贴等形式鼓励人们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
6结语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场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形象的环境治理行动中,交通运输行业理应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从创新管理、技术革新入手,向传统宣战,在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中,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环境治理论文2
随着城市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愈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城市的环境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还在一定程度L影响了我国工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只有对城市环境污染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善城市的环境,才能逐步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所以,本文笔者就从以下儿个方面逐步探讨如何来促进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希望能够为城市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1.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规划
在当前城市环境污染中最为突出的是大气污染,为此,要做好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就必须有效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整顿大气污染时,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其中,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所排放出来废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而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燃烧方式,不断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天然气、清洁电力等方面的能源,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空气中所存留的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方面,政府要能够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合理地调整工业生产的地理布局,采用先进的废弃处理技术,将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气逐渐转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同时,我们还需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允许其生产,在城市大力提倡使用电动车或者是自行车等一些代步工具,并且还要不断注重城市绿化的普及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注重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规划
在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水污染非常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作为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重要整治对象,这就必须要对城市中的污水进行对比分析,査看城市水污染的来源,科学全面地分析和掌握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要能够改进较为落后的水污染处理方式,不断提升城市污水的治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各项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综合整治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城市水污染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切实推动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城市噪声污染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随着城市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噪声污染也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环境污染源之一,我们都知道,通过种植绿色植物,不仅仅能够起到吸附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减弱噪音的传播。鉴于这种情况,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务必要设置一系列的噪音隔离带或者是生态长廊,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4.注重城市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从一些国家的经验看,要想建设一个节能环保的社会,首先要使民众树立新型的生活观,让节能环保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去,让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芬兰,不少社区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节能教育。每年冬季开始时,一些社团就会挨家挨户地发放有关节能的资料。近年来,即便是在能源相对比较充足的美国,节能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密歇根州的凯迪拉克县通过节能教育,在15个月的时间里就节约了16万美元,而这个县4年投人节能教育的费用预算是6万美元。
在新时期下,为了能够让人们更加注重城市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这就必须要从思想意识上逐步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为此,这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才能更好地从源头上加强环境的保护。而且,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群众环保工作的先导,只有不断加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巧妙地利用多元化的立体手段,及时对社会大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建立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机制,并向群众逐渐普及各种环境保护的常识,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保护认识上的盲区,其中,我们可以借助报纸、新闻以及广播等多种多媒体手段来进行宣传,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取得宣传效果。尤其需要加大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就包含了相当重要的环境保护理念及做法。
5.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成效,这就必须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对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国策,要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规划,对固体废物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同时注重加强对水污染的整顿规划。另外还要注重城市噪声污染的治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只有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推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环境治理论文3
当下,贾汪正处在资源枯竭转型发展期,其应在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内外部环境,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兼顾保护与治理相协调的治理方法。与此同时,将建造潘安湖湿地公园、徐州后花园和利用工矿废弃地等与小城镇的建设相结合,以达到多维治理效果,从而为贾汪这座城市在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成功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的资源型城市,是指资源带动了城市的兴起或促进了其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如今,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类城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就拿贾汪区来说,它所拥有的煤炭资源已经开采殆尽,随之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地质问题,如地质灾害和地下水污染以及土地资源浪费等,这些都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该类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贾汪区的现状十分堪忧,已有882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28%的耕地塌陷,塌陷的地表不是成为水坑就是荒地,导致土地无法耕种,使5万多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所以,笔者认为探讨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策略意义重大。
一、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危害
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矿区有6个,它们分别是青山泉、韩桥、权台、旗山和董庄以及大黄山;开矿留下的宕口带来了视觉污染,尤其是“三区二线”,即京沪、京福沿线、310和206两条国道、京杭运河沿线以及大洞山风景区等地,不仅破坏了城市形象,还导致投融资的丧失。与此同时,采矿留下了大面积不可再次利用的土地,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类似地区的面积有5583.5公顷。
(一)因开矿造成的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等,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再加上开采煤炭导致的耕地和村庄塌陷等问题,不仅使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甚至还会危及到生命。田地因配套的水利设施遭到破坏而塌陷,导致地面坑坑洼洼,旱涝不好控制,最终大部分都沦为了水塘。
(二)矿区大量废弃地的形成,使环境和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旗山煤矸石堆是矿区最主要的煤矸石堆,目前占地面积为3公顷,在该区域内,土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在其外围大约20米以内的土地和水资源等都受到了严重污染。
(三)视觉污染多处于采石宕口,城市形象和投融资环境皆受到影响
采石宕口的裸露极大地破坏了地区景观。矿山经过露天开采后,不是被夷为平地就是成为一个大坑,造成山体的凹陷不平;而采面边坡的布局则更为散乱,不堪入目,这些都是造成视觉污染的直接因素。城市没有一个好的形象,自然也就影响其投融资环境。
二、保护与治理资源枯竭城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策略
(一)重建生态
对于那些废弃露采的矿山,尤其是对景观、环境和城市形象影响大的,首先应尽量消除存在于破面的安全隐患,然后再采用绿化技术,在岩质边坡喷播植被,以便能迅速覆盖裸露的岩石。及时做好矿区生态环境重建工作,尽最大努力使被破坏的山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周边的山体融合;对于破坏程度不是很深的、不容易发现且具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的矿山,先对其进行平整,然后让它自然恢复。
(二)开发并整理土地
对于塌陷地及其周边的荒地的整改措施可依据其是否有积水分为两种;即:一、没有积水的塌陷干旱地区宜挖高垫低;二、挖深垫浅并对有积水的地区进行充填复垦。经过治理后的土地可根据其用途分为三种模式,即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等。
(三)景观再造
为了与景区的风景相协调,应该对周边的废弃露采矿山进行修整,尽力恢复其绿化植被;其次,可以与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建立联系,譬如:将部分废弃的矿山和废地等平整后用作居民的住宅用地;另外,若塌陷地区有积水且常年不干涸,可考虑将其改造为湿地景观或公园等,使塌陷地的环境从根本上得到重建。
(四)余量整治
废弃的矿山周边可能会有孤立的山丘或高陡边坡存在,可采用开采与整治兼顾的修复式整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获得余量资源,还可以将其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从而为矿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五)矿山公园与地质公园
韩桥煤矿拥有百年采煤发展史,其考察价值不可小觑,可就此建造一个矿山公园,供人观赏游览;类似的大洞山风景区,也可以考虑建立地质公园。
三、治理取得的效果
(一)打造潘安湖湿地公园
打造潘安湖湿地公园有其自身的地理优势和条件;第一,该地区有关于综合整治的修复工程为基础,为了修复环境和生态,可对部分农耕用地采取土壤复垦措施。第二,该区域的水系具有连通性,通过整治积水较深区域的岸线引入相关的景观规划元素,发展具有独特性的生态型休闲旅游。据笔者的调查可知,潘安湖湿地公园的拟规划面积有1652公顷,设置的有湿地景区、马庄农家乐景区和湿地康体建设俱乐部,占地面积分别为956公顷、492公顷和204公顷。构建四区一带、三轴、六组团是其最终目标。
(二)构建贾汪绿色生态走廊,打造徐州后花园
以大洞山风景区、督公湖和京福、京沪铁路沿线及其周边地区的山体治理为依托,致力于国道沿线和徐贾快速等的景观绿化,并以此为基础,对贾汪区的荒山进行绿化,尽量扩大森林的覆盖面积,将贾汪打造成为徐州的后花园,为徐州甚至是整个苏北提供天然氧气。
(三)建立工矿废弃地修整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示范区
青山泉因采煤而导致塌陷,形成了名为白土塘的积水区,其占地面积几乎达到3平方千米。当下,国家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正在发展小城镇的建设,利用白土塘的废弃地,与小城镇的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缓解人地矛盾,还能为露天废弃矿区的建设起到示范性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贾汪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不仅可供开采的资源殆尽,而且因此导致该城市的发展陷入衰退阶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衰退的原因有很多,譬如:政策、自身的地理环境、单一的产业结构链以及资源枯竭等。笔者结合自身的调查实践和对地质环境的研究,将解决措施归纳为以下几点:(1)对现有的环境条件做一个详细的调查,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对城市的各方面条件进行改善,以便集聚经济要素; (2)为了对资源进行可持续开采,应鼓励替代产业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3)将现有资源与社会和企业以及高等科研院所的发展相结合,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做好准备。
环境治理论文4
不难发现,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以及社会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村将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环境下,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就日益突出。
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农村生活的水平,俨然都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各种污染问题在农村地区层出不穷,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日益恶化,当前所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众多环境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基于此,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必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不可否认,“环境”无疑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基础,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资源,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来说,农村居民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俨然更高。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还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大,这在很多按程度上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就目前我国农村环保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开发建设了众多蓝色工程,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并且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对农村环保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控制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局势下,相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明显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这样的问题直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存在很大缺陷。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手段,以此来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原动力”。
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对策
(一)以科技开发为支点,推广切实可行的环保技术
毫无疑问,要想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就必须对现代科技技术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充分借助了现代科技手段,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农村环境(如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农膜污染等)状况以及基本规律,从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具体来说:第一,加大对环境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最大程度的为环保事业提供智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和保护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对待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上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治理。其次,要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大范围的宣传并推广退耕还草还林以及修复植被等技术,同时,也要重视开发病虫害的预防、多种植物共生等新型的技术,尽可能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对外界灾害的抵御能力。第二,通过筛选、评价和推广等环节,对最合适的环保技术进行可行性的确定和城市的污染处理水平相比较而言,在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处理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为农村在设备的投入上承担能力远远小于城市,即便能够支撑起投入的资金,也会因为运营资金不足而中断。所以,在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上,我们要综合现实考虑,遵循操作性强的原则,争取利用最小的成本进行集中处理。第三,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技术的合理运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通过对秸秆的合理利用、对土壤污染的控制等一系列的技术,可以对广大农民朋友的日常施肥等活动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从根本上减少因为农药中化学残留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在对污染物进行控制的同时,还要大力的推广例如废气处理新技术、生物监测技术等在内的污染处理新技术,在对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利用中,还要考虑到治理成本的支出,以缩小成本为目的,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加大科学技术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利用。第四,科研资源要倾向于农村环境保护技术。只有依靠科研资源的有力保障,才能促进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使得环保技术的竞争力得以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环保技术的创新。
(二)加强环境保护监测
在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应当不断加强管理监督的力度。对农村实行一系列的排污制度,从源头上严格抓起,控制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另外,对废水、废气噪声污染等的防治以及对生态的保护等实行统一的监管活动。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监督生态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工程。对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风景名胜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还要注意对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监管。在对生态农业的建设工作中,保证各类生物的环境安全。对待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的向上级进行报告,并及时的组织相关部门对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和整改。对生态环境实施全方位的网络监管活动,完善和强化环境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以质量报告的形式传送给上级环境部门。同时建议实行评比制度,并树立积极地典范,将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农村发展的重点。
三、结语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前提,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步。所以,只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环境治理论文5
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与意义
矿山地质环境污染中存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废渣污染。从以往经验得出,煤矿生产中出现的粉尘和一些容易挥发的气体,是产生矿山区域环境中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而,也深深地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特别是煤矸石,在影响地下水的同时也对土质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这主要是由煤矸石本身具备相对强的可燃性,易爆炸的特征决定的,一旦出现燃烧、爆炸,就会快速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直接严重影响大气环境。在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时候,会形成废石、尾矿和冶炼废渣等,他们如果很大数量的堆积在一起,并且不做任何的处理,就会形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很大的原因是这些矿产资源副产品中存在很多的重金属和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废弃矿石长时间裸露、堆放的情况下,不仅水资源受其影响,这一区域的土地也会出现严重的污染现象。与此同时,伴随着采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会破坏潜水层,疏干性排水现象出现,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发生明显下降,更为严重时,会引起河流断流,一些相对稳定的水环境发生不良改变,例如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区域水不平衡等,对矿山地质环境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1.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相关现状
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但是直到20xx 年11 月19 口国务院第29 次常务会议才通过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xx 年2 月2 日国土资源部第4 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产生的地质灾害要进行保护与治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xx]38号)切实解决生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矿山环境治理通过保证金保证了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能够合理开采资源、积极保护矿山环境,在闭坑、停办、关闭矿山后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等工作应缴纳的备用金,来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
1.2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意义
针对我国矿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探索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战略,着力于矿山资源开发朝着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进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最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对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实施矿山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治理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灾害,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恢复治理方案研究,是我国矿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2.1 提高矿山治理恢复意识
地质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其重要性尚不为社会所了解,必须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及其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具体措施如下:
2.1.1 加大宣传力度,根据矿山所在的不同地区,设定不同的宣传手段,根据当地矿山环境治理的规划与目的,通过网络,电视等新旧媒体进行正对性宣传。
2.1.2 进行会议总结,通过定期的会议,对阶段性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进行汇总、交流,明确矿山环境治理思想的落实情况,加强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性。通过宣传教育让政府领导真正重视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管理工作,使矿山企业真正明白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地质灾害发生,使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参与地质灾害的预防,让全社会都知道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2.2 全面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矿山环境治理除了上述提到的宣传工作要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同样重要,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宣传去进行工作,还有采取有力的法律制度措施去约束不规范或者违法行为。那么结合我国当前矿山环境治理现状来说,在矿山治理过程中,针对法律法规建设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首先,我国当前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虽然颁布了一些,但对于矿山环境保护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法规,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规定只是在其他环境保护法中稍微提及;依据矿山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急需从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紧密关联的特点和矿山环境问题的特点出发,推进《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
其次,矿山环境管理对象复杂,内容广泛,与其他部门交叉多、协调难,管理权责存在模糊地带。为此,急需顶层系统性、综合性的地质环境资源保护法予以规范,逐步健全完善法规体系,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在规划、区划、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及监督等各个方面,都要采取立法的形式,明确责权利关系,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规范化管理,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真正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矿山治理的地质管理措施
采矿活动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主要为采空区地面变形,为避免在矿井开采后出现造成很大面积的房屋倾斜,开裂,地表沉陷、开裂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的出现,应该严格按照原先的设计规定,留设足够保障的保安矿柱,村庄下禁止采矿。在开采中,矿方应认真观测地表沉降,仔细分析地表移动变形的内在规律,最好可以尽早发现,尽早治理,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小因为地表沉陷而带来的危害。矿山开采活动产生的废水,应严格按设计和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避免、减轻矿山开采造成土壤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特别是对附近村屯生活饮用水源的污染。确保暴雨季节尾矿淋滤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再外排。
为防止闭坑后地下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闭坑前应对可能坑道水渗流到第四系的巷道位置进行处理,可采用水泥封闭。当矿山闭坑以后,遵循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以及相关的土地复垦方案的具体要求,对矿山各种工业场地进行恢复,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应将矿山的生产与土地复垦方案相结合,尽量减少耕地的压占破坏。
2.4 建立地质环境监测体系
积极建设矿山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监测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依据,尽管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但其突发前会出现各类征兆和变化,只有加强监测,才能做到提前预报,提前防治,减少损失,因此,有必要建立具有现代化通讯设施、先进监测手段、统一联网的矿山环境地质监测系统。
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全面掌握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以及破坏规律,制定良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地方总体发展规划当中必须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为全面开展矿山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建设,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更多更好的信息交流,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全面掌握矿山动态信息,分析矿山现状,着力加强宏观管理和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另一方面要强化地质环境管理职能。对生产矿区要加大监管力度,着力于规范矿山开采行为,确保环保投入,要及早对存在的潜在隐患进行防治以及“二废”的合理排放。对已破坏的环境,应限期进行治理恢复。严禁在划定的保护区(禁采区)内开矿,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开采行为要尽可能杜绝。对资源浪费严重、污染大、安全性差的矿山(点)应及早关闭取缔。应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发挥监测技术和监测资料的优势,为当地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准确情报信息,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地矿行政管理地位,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扩大监测执法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面比较广泛,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指导,通过各市、各省、各县的相关部门与技术人员,为矿山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还要求人们对矿山地质治理具有深刻理解,能够在工作中主动进行交流,使治理工作更加灵活。同时,应根据生产过程和矿山建设中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及企业规模的大小设立矿山环境保护机构。选择合适的矿山环保科研人员,环境监测人员,污水治理人员,矿区绿化人员,复垦造田人员,保护设备险修人员等。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来对待。
环境治理论文6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现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人与自然协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要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入探讨区域、流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区域水环境能提供的最大的支撑力。如果区域在经济发展中过度透支水资源,超出其支撑能力,则会使得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甚至使当地的环境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根据地区水环境的独特特色,深入研究区域水环境的治理保护措施,提出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对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唐山地区水环境
1.1唐山地区水环境现状
唐山市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带的重要位置,是京津冀经济区域的重要城市。并且矿产资源丰富。丰富的资源形成了该地区独具特色的产业,以重工业,包括钢铁、水泥、陶瓷等高耗能、高耗水产业为支柱,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使得该地区污染严重。地表水环境的恶化造成了饮用水的紧张,因此地下水遭受过度开采,这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了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该地区水环境的特点是必要。
1.2唐山地区水环境特征
一是水资源匮乏。唐山地区处在渤海湾中部,降水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54×108m3,全市淡水资源26.3×108m3,人均水资源总量为380m3,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唐山的经济支持产业主要集中在钢铁、陶瓷、煤炭、矿山开发等高耗能、耗水产业,工业用水的巨大需求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水资源的匮乏。二是工业污染严重。唐山是重工业城市,分布着许多中小型煤矿、钢铁厂,这些中小企业主要利用落后的生产设备,借助资源优势、人工成本优势在市场中生存。其本身对技术改造、废污水处理缺乏热情,缺少投入,因此废水废物的偷排乱排现象严重。三是农业、生活污染不容小视。唐山地区紧邻京津,外来人口增加和本地区人口稠密,使得地区水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增大。过于密集的人口产生的生活废水,农业、养殖业产生的面源污染使得唐山地区的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2.唐山地区水环境防治、保护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明确了唐山地区水环境的特点。下面将有针对性的提出该地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对策。
2.1强化水功能区的水质管理
唐山地区河流湖泊少,区域整体纳污能力弱。应该积极划分水功能区域,对不同功能的水域进行错位水质管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管理水质目标。必要时必须牺牲部分产能,关停低技术、高污染工业企业。
2.2控制工业污染
地区政府应下大力度对落后工业企业进行整治,对高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排污控制,对小型企业、作坊式生产方式进行关停淘汰。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应该出台措施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污水处理上加大投入,实现企业生产技术升级。
2.3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
饮用水源的保护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生活安全,地方政府必须要足够重视,放到工作的中心位置。
2.4加强水质实时监测
政府应加大投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对重点地区、水域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对重要的水库、河流要合理布置监测点,选取合理的监测指标,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对区域、流域水环境状况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并及时做出反应,采取应对措施。
2.5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
水利工程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才能更好的治理和保护地区水环境。地方政府增加水利工程的投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机制,严把质量关。
3.结语
唐山地区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只有认真分析该地区水环境的特点才能提出该地区水环境治理及保护的针对性措施。本文从水环境相关的主要因素出发,详细分析了唐山地区水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并提出了该地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针对性措施。
环境治理论文7
摘要: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首要突破的领域。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影响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环境治理措施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三个方面。正确适用法律,同时关注特殊职工安置,积极发挥工会、劳动行政部门的作用,适度放宽法律适用,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变革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关键词:环境治理;劳动关系;经济性裁员
1京津冀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对就业的影响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确定为重点率先突破的领域,为实现规划中环境治理的目标,京津冀三地系统开展整治工作。京津地区对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分类处理,实行搬迁一批,淘汰一批的策略,有序退出污染企业。河北则围绕本地产业结构特点开展了焦化行业、道路车辆、露天矿山、散煤污染、河流环境治理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此外,三地还根据季节以及空气污染指数的波动联合采取阶段性的治理措施,如20xx年8月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xx-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对高污染行业实行采暖季错峰生产,确保20xx年度环境治理目标全面实现。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仅在20xx到20xx年度治理“散乱污”行动中,河北整治取缔无设施或设施简陋企业约10.9万家。据统计[1],仅唐山地区钢铁行业涉及岗位就达约40万个,因此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困难颇大、职工再就业的安置形势严峻。
2京津冀环境治理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实都需要对相关企业逐一排查,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方案。关、停、闭、改企业将直接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环境治理过程也是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调整的过程,具体而言主要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2.1《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在《劳动合同法》中都有所规定,但实践中适用法律仍需注意以下问题:
2.1.1认识协商在劳动合同变更中的重要性
环境治理产业调整可引起工作地点、工作岗位、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变化,与之相关的是《劳动合同法》中第35条和第40条第3款关于劳动合同变更的规定。我国在劳动合同变更的现有规定中将“双方协商一致”确定为强制性前提,即无论变更何种内容,因何种情况变更都必须双方协商一致,即使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之下也不例外,只是协商不成可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协商是变更合同的关键。[2]
2.1.2区分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两条并行线,虽然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都能使劳动关系消灭,但在通知程序和补偿金计算上仍有所区别。劳动合同的解除体现为意定性,无论是双方协商解除,还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单方提出解除都是其主观意思的表达,而劳动合同的终止则是因法定事由的出现,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使劳动关系归于消灭,其体现为法定性。
在实践层面两者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差别:一是通知程序方面,用人单位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须提前三十天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以此给予劳动者过渡准备期,而劳动合同的终止时用人单位无此义务;二是补偿金计算上,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用人单位都须支付补偿金,但劳动合同终止支付补偿金是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即20xx年1月1日开始计算,而劳动合同解除则是从双方确立劳动关系起计算,因此20xx年之前入职的职工,在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下获得的补偿金更多。[3]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劳动合同终止的程序简单,而企业往往利用法律条文的近似和模糊而扩大解释《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5款“提前解散”的情形,扩大劳动合同终止的适用。
对于该条款的准确适用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人单位“提前解散”应指企业主体资格的消灭,即解散的应具商事主体资格,而公司分支机构、分公司、办事处等不是商事主体,其撤销关闭不能适用本条款;第二,应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规衔接,解散决定的做出要符合《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解散事由和程序性规定;第三,因企业的解散属于企业自主经营问题,在劳动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法院不审查解散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仅审查解散的合法性,但对于解散合法性的举证责任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2.1.3正确适用经济性裁员制度
环境治理退产能裁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了经济性裁员制度,对该制度的适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准确理解第41条第4款和第40条第3款的关系。该两款在表述上极其相似,第41条第4款为“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第40条第3款则是“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两者是否存在差别?上述两条款同属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在法律性质上两者并不存在冲突。立法并没有对两者内涵解释,司法实践中企业搬迁、兼并、资产转移等均可视为符合上述情形,但从立法初衷来看,在适用的先后顺序上应当以第41条优先,即只要裁员数量符合经济性裁员制度要求,则应优先适用第41条第4款之规定。
第二,裁员程序应合法。相对于一般性的劳动合同解除,经济性裁员规定了两项特殊的程序,即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和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程序。首先,听取意见的对象可以是工会也可以是职工,实践中部分企业以向工会委员公开裁员方案来逃避向全体职工公开,应当注意听取意见的对象应具有一定的覆盖率和代表性;其次,“听取意见”的含义不明确,“听取意见”是否等于“同意”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也就是工会或职工同意裁员是否是经济性裁员必要前提尚不能确定,但司法实践中鲜见作此要求。再次,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仅是备案,而不须获得许可。
第三,正确适用优先留用制度,平衡企业的经营自由和社会责任。第41条同时规定了优先留用人员,这是法律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企业既是经济实体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其应当承担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职责,因此对于服务期长,就业难度高的以及承担家庭抚养义务的职工应当优先留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优先留用的前提是“同等条件下”,因此在工龄、年龄、技术水平、再就业能力等方面综合考量后优先留用,这是对企业经营自由权的保障。
2.2京津冀环境治理对劳动关系影响的系统分析
正确理解和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结合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对各情形下劳动关系变动正确定性。
2.2.1企业迁移
为完成区域产业链建设,形成区域产业体系,部分重点企业由京津地区外迁至河北。企业迁移必然引起工作地点、工作岗位、薪酬等变化,这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若双方不能协商一致则应当适用第40条第3款解除劳动合同。
2.2.2企业破产、责令停产停业或提前解散
对于高污染的“僵尸”企业,可能适用《破产法》进行破产清算,也可能环保行政部门依法责令停产、撤销或者企业依据公司章程、合伙协议等约定主动解散,上述情形都能引起用人单位主体的消灭,属于劳动合同终止。
2.2.3企业合并、分立
环境治理产业升级,企业可能通过合并或分立实现转型。企业的合并、分立引起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吸收和分裂,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4条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若没有变动则无需重新签订,由新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合同,这属于劳动合同的继承;若需要变更合同或裁员,则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或劳动合同的解除,人数符合法定要求的,则应适用经济性裁员制度。
2.2.4撤销分支机构或转让
资产缩小生产经营规模环境治理要求相关行业减产,企业可能因此撤销分支机构,转卖部分资产,削减生产经营规模。企业撤销分公司、分厂、分店等分支机构并不是企业主体的消灭,因撤销分支机构而裁员不是劳动合同的终止,而是劳动合同的解除。企业转卖资产按具体转让方式法律定性有所差别,一种是单纯性资产转让,因出售部分资产而裁员,此等同于撤销分支机构,应适用经济性裁员制度;另一种是附带劳动者转移的资产转让,即将劳动者与转让资产捆绑一起转让,这与企业的合并和分立相当,受让方应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的继承,若受让单位对工作岗位、薪酬待遇等有所调整,则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2.2.5产业升级、转产、改变经营方式环境治理下企业可能改变其经营内容或经营方式,由此可能引起工作岗位、工作性质、薪酬待遇的变化,这属于劳动合同变更,若因此而批量裁员,则属于第41条第3款的情形,应适用经济性裁员制度。
3津冀环境治理背景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环境治理伴随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是劳动关系的调整与重构的契机。坚持法治理念,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积极发挥工会、政府的作用,在变革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1以人为本,关注特殊职工的安置
大型企业尤其是成立时间长、规模大的国有企业,职工人员结构复杂。在制定安置方案时除了要正确适用法律外,还要结合相关人员的具体情况。例如对于部队复员人员、插队人员或外单位调入人员,在依据工龄计算补偿金时应考虑其工龄衔接问题。对于《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的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五类人员,在裁员时将其排除,在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下,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置,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于符合内退条件的职工应优先考虑适用内退制度,离岗待退,以基本退养费和补充退养费进行安置。
3.2积极发挥工会作用,引入劳资协商制度
纵观《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无论是劳动合同的变更还是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劳资双方是否能协商一致都是关键。环境治理中的劳动合同批量调整,企业要拿出具有说服力,能够被职工普遍认可的方案,这就要发挥工会作为职工代表组织的作用。首先,利用工会实现职工的知情权,企业可将调整方案报工会,由工会向职工传达并收集反馈意见。其次,引入劳资协商制度,在劳动行政部门的主持下工会作为职工代表与企业进行协商和谈判,通过协商职工在了解企业现状和困难情况下,可能适度放弃部分权益而形成替代性方案,如暂时降低冻结部分工资,征召自愿内退的人员替代裁员,有利于企业与职工达成利益共识共渡难关。最后,要发挥工会宣传作用,积极做好法制政策宣传工作,协助企业做好职工心理疏导,避免发生群体性劳资纠纷。
3.3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发挥职能部门的指导性作用
目前法律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有明确规定的仅是在经济性裁员时有备案程序。备案不等于许可,但无需审批不等于无需审查,劳动行政部门作为管理机构应当监督指导企业裁员,通过备案程序审查经济性裁员的必要性以及安置方案、裁员程序的合法性,并针对存在问题对提供法制政策讲解与指导,将纠纷解决前置,在源头把关最大限度避免群体性劳资纠纷。
3.4利用地方性法规适度放宽法定条件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规定过于刚性,在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中,可能加大企业安置职工的难度,如不论何种情形下劳动合同变更都必须以双方协商一致为前提,又如在亏损情况下或企业。减产限产进行环保改造时,经济补偿金的支出对于企业无疑是巨大的负担。在相关法律修订前,可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对原有法律规定进行弹性调整,如在确保不影响职工的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可以适度放款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允许企业在严重亏损或生产经营调整等情况下,一定期间一定范围内调整劳动者的薪酬待遇、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等,以促企业渡过难关。对于环境治理的“重灾区”行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可适度调整经济补偿金数额,确定保底年限,如十年,超出部分适度打折,以减轻企业负担。
参考文献
[1]边丽娜.河北省化解产能过剩和环境治理中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J].20xx(7):39.
[2]刘继承,供给侧改革《劳动合同法》要不要跟进,人力资源[J].20xx(8):43.
[3]关怀,林嘉.劳动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环境治理论文8
摘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是矿山企业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依据,在编制过程中需结合矿山实际情况设计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对矿山治理工作进行了改进,并分析了改进后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改进
1项目概况
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效预防和治理矿山开发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落实矿山企业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国土资源部于20xx年2月2日颁发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要求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是矿山企业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依据,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明确防治目标和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在矿山治理方案编制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国土资源部DZ/T0223-20xx)的要求对破坏后的矿山地质环境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工程和措施外,治理工程的设计还需结合当地和矿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适宜的治理措施。以山东省某露天矿山治理工程为例,该矿山位于市中区,矿山终采后,矿区东北角有一部分资源剩余未开采,形成一处露天边坡,边坡南侧在+105m标高上形成一处面积较大的矿坑平台。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来的地表形态,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同时形成的露天边坡有潜在崩塌地质灾害的存在。
2常规治理措施
根据对本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测评估结果,矿山开采范围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矿山生产活动引发或加剧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可能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对土地资源影响严重。依据评估结果,方案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将矿山开采范围划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按照常规的治理方案编制思路,矿山开采范围的治理措施为:矿山开采期间对开采边坡进行定期监测巡查,矿山终采后,对矿区东北角形成的露天边坡,在安全平台外侧修建一面挡土墙,墙内覆设一定厚度的客土后栽种一排耐旱的侧柏等树种进行绿化,将安全平台部分改造为林地。考虑该区地理位置、灌溉困难及周边地形地貌环境条件,南侧+105m标高处的矿坑平台直接撒草籽改造为草地。同时,对终采后形成的露天边坡,安排专人针对可能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范围进行地质环境监测,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按照此治理措施,矿山恢复治理费用大约为74万元。
3治理工作改进
依据矿山终采后的实际情况,结合矿区所在市中区的位置,本文对该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了改进。矿山终采后矿区周边的地势均低于+105m标高,仅在矿区东北角形成露天边坡,既容易引发崩塌地质灾害,也不利于地形地貌景观的恢复治理。本此治理方案创新性地设计将终采后露天边坡的岩石采用爆破、二次破碎等方式进行清理,运出矿区。在矿区范围内+105m标高处形成一处完整的、开放式的矿坑平台。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矿区周边均有建筑物,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最终的矿坑平台可考虑改造为建设用地,其经济价值较高,对于解决土地缺乏、招商引资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主要意义。并且,根据现有水泥生产技术工艺水平,清理出的该部分岩石可搭配到水泥加工原料中加以利用,还可为矿山企业增加一部分收益。
4改进后的优势与经济效益
该方案改进后优势与经济效益体现在:
(1)将矿山终采后有潜在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露天边坡进行了清理,从根本上消除了矿山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周边人员和建筑物密集复杂的矿区来说,消除了一大安全隐患。
(2)矿山位于市中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较多的商业建筑群体,交通条件便利,将露天边坡清理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矿坑平台,便于后期进行综合利用,对于解决当地土地缺乏、招商引资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主要意义。
(3)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来山体的地表形态,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破坏较大,矿山终采后形成露天边坡,即便经过覆土绿化的治理措施,对裸露山体的遮挡效果也一般,并且绿化后树木的灌溉养护难度较大,所形成的新的地形地貌景观效果较为一般。将该处露天山坡清理后,形成了一处完整的矿坑平台,该处可以用来招商引资,规划新的建筑群体,与周边建筑协调一致,不论视觉效果还是地形地貌景观效果,都好于绿化后的露天山坡。
(4)按照常规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思路,对露天边坡的安全平台进行修建挡土墙后覆土绿化的措施,共需要客土5万多方,需求量较大。矿山所在地的土地资源匮乏,就近购买如此大量的客土难度较大。因此按照常规的恢复治理方案,解决客土购买问题难度较大,治理效果难以保证。通过改进治理方案,避免了客土购买问题,确保了治理效果。
(5)将露天边坡清理所得岩石,按照目前现有的技术工艺水平,可搭配到水泥加工原料中加以利用,每吨岩石可收益约10元,去掉该部分收益后,露天边坡相应的治理费用仅为22万元,相比以往传统的治理方案费用74万元,可节约费用约52万元,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为矿山企业减轻了治理工作的负担。
5结束语
本恢复治理方案改进了治理工作思路,创新性地将矿区内未开采的露天边坡进行了清理,解决了潜在地灾灾害危害、地形地貌景观效果差、客土购买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恢复治理的费用。同时合理地结合了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将整个矿坑平台用于招商引资,既解决了恢复治理的问题,又改进了治理的思路,提高了矿山治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论对矿山企业还是当地国土主管部门、规划部门,都大有裨益,同时为今后治理同类矿山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涛,邸勇,王森.枣庄市峄城区矿山开采现状与地质环境治理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xx(02).
[2]胡凯,李海芬.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技与企业,20xx(24).
[3]刘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江西建材,20xx(02).
环境治理论文9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治理
0前言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始终伴随着大气污染问题,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xx年我国多次爆发大规模的雾霾天气,特别是12月份,全国有17个省市区受影响,七分之一的国土被雾霾笼罩。大规模的大气污染问题,给我国的环保工程敲响了警钟,如何改变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如何推动我国环保工程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环保人艰巨的使命。
1我国的大气污染
1.1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了一定程度,对生态自然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污染成分包括CO、CO2、SO2、萜烯类碳氢化合物、硫酸盐、亚硫酸盐等,主要的污染物包括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污染源包括风砂、生活燃煤、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会对自然造成严重的伤害。首先是对人身体的伤害,受污染的空气进入到人体,会引发呼吸类疾病,引发慢性中毒或癌变。其次是对地球生物的危害,大气污染会带来极端恶劣天气,如酸雨灾害,污染植被和水源,造成动植物死亡。最后是造成臭氧空洞,臭氧在大气中的减少,会增强紫外线的强度,紫外线会杀伤细胞,很容易引发皮肤癌。
1.2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分别是工业大气污染和生活大气污染。在城市当中,大中型的工业园区是污染的聚集地,如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等,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有毒物质。生活大气污染包括我们平常开车拍排放的尾气,做饭时产生的油烟,冬季供暖时大量的燃煤,这些都是重要的污染源。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大城市对大气污染的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正在向中小城市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城市的汽车数量、工厂数量和房地产开发都在猛烈增长,这给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2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
2.1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
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工程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经济发展而牺牲环保工程,而是应该让环境保护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领导负责制,对不能完成任务的管理者加以处罚,使环保事业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另外,应当赋予环保部门实权,保障治理方案能够切实落实。
2.2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管理
首先,要对管辖区域的企业废气情况进行细致的摸排,对废气处理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对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或者直接关闭,保障环境工程的顺利推进。其次,要合理使用能源。对于一些烧煤炭的企业,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清洁能源替代,如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等,有效控制污染气体的排放。然后,对于冬季供暖的煤炭使用,锅炉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应在处理后再排放,将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尽量降到最低程度。最后,应优化产业结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改进传统的生产模式,积极创新,使我国的环保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2.3加强汽车尾气治理
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xx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可想而知,每天有多少汽车尾气排放到我们呼吸的空气当中,减少和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对城市内的所有进行科学、严格、规范的检测,一旦发现超标车辆,给予严格的处罚。另一方面要加强机动车燃料管理工作,加大对燃油公司的监察力度,使其生产出的每一辆车都能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从根源上减少尾气的排放。
2.4加强绿化造林工作
环境工程一方面要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的管控,另一方面要加强大气污染的预防,只有两方面同时做好,环境工程才能健康快速发展。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利用树木来降低风速、沉坠灰尘和吸附粉尘,同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以此来净化空气。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工业区与居民区要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也要建立起大量绿化带,减少空气污染对居民所造成的伤害。
3结论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如果不加强环境工程的实施力度,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要提高管理力度,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心,个人要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我们的空气质量,使我们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