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
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难度也较大,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没有具体考虑,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质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逻辑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本文就对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一、采取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加强组与组之间良性竞争关系的建立。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为强烈的好胜心理,所以组间建立起良性竞争关系,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感以及参与欲望。比如,教师在讲解方程组解题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让小组之间的实力没有较大差距,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学习。要求学生在白纸上回答问题,每个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只能解答一道题,每道题解答好之后将答题卡传递给下一位小组成员解答另外一道题,这样以此类推,将所有题目都解答完成,然后由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来进行优秀小组的评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者同学都能清楚哪些同学的答题速度以及数学理解能力较差,这样就能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另外,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数学学习只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方式就好,至于其他较为深奥的知识在生活中也不一定用到,所以不需要学习,据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合作引导。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对某小区的水、电、燃气的消耗情况进行调查,再根据所调查的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运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1.掌握教学重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把握重点的情况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情境需要遵守的原则,切记不能随意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是说,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进行,这样就能避免盲目创设问题情境的情况出现。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应该注意把握重点。只有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重点的基础之上,才能加强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研讨力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比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中,笔者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能让班里的同学提高知识点的掌握效率,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现有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求n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方程有实数解?”在笔者提出问题之后,有位同学回答说:“既然我们知道(n-1)x2+2x+1=0是有实数解的方程,就能得出判别式Δ≥0,这样就可以得到4-4(n-1)≥0,从而得出当n≤2时,方程(n-1)x2+2x+1=0有实数解。”在这位同学回答完之后,另外一位同学接着讲道:“n除了需要满足n≤2这一条件外,还需要满足n≠1,因为如果仅仅满足n≤2这一条件,那么方程(n-1)x2+2x+1在n=1时就不能称为一元二次方程,因此我认为在n≤2且n≠1的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有实数解。”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通过集体的力量解答了这道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完善了这道题的答案。2.进行情境创设时,把握好梯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创设问题的梯度,使问题呈现层层递进的梯度,这对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如何把握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梯度,这就好比看一本推理小说,学生应该不断地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把握问题本质,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已知△XYZ的三条边分别是x、y、z,且x=a2-b2,y=2ab,z=a2+b2(a>b,a、b都是正整数)。请同学们思考△XYZ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根据这一练习题,笔者为了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向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的学习,大家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还有哪些必要的条件吗?”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第一个想到的条件大多是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0°,即能判定为直角三角形。笔者接着问:“那么除了这个条件,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条件能判定直角三角形呢?”这时,在笔者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很多同学能想到判定直角三角形还能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进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得较为广泛,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声杨.浅析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北方文学(中旬刊),20xx(11):187-187.
[2]颜奇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学周刊,20xx(7):86-87.
[3]荣青山.谈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1(10):102.
[4]周培文.探究新时期初中数学学科优质课堂教学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3(1):128.
[5]吉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比较研究--以甘南州初中“藏数课”和“国优课”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xx(2):54-56.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
提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数学实验课“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
关键词:主体教学模式计算机启发性实验课堂交流抽象性与严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理解与问题求解,哪一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在数学研究中,数学家在“做”数学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听数学,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的数学家对传统教学提出了疑问:“我们现在所教授的是我们正在做的那种数学吗?”讨论这个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涉及到数学教学能否有助于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人认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误区是:衡量数学课的质量更多看中提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参与。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了吗?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上没有变。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的可利用只相当于一个放相机辅助教师讲解演示,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在屏幕听教师讲,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这类软件。比课本搬家式的软件略有进步的只是增加了一些动画,有的还插进教师讲课的片段,细想起来这类软件完全可以用录相片替代的。看来数学教学课件与软件的设计必须要考虑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在讲授时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学生足够的活动与实验,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演讲代替了学生自身的“建构”过程。在课堂上提供的思维材料十分贫乏。利用计算机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计算机能够提供理想的数学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个别活动与小组讨论的要求,也便于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举个教学实例: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是一位教师的数学实验课,学校是学生来源较差的普通校。课程在每人一机的计算机教室进行,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需要在课堂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上面有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练习与作业。开始,教师在相连的电视屏幕上演示了几种动态的相似三角形,提问:“谁能说出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一旦相似就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出相似三角形定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后,教师问:“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然后教师讲,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通过“几何画板”上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教师详细交代了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报告的填法之后,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实验。首先学生被要求作△ABC与△DEF,接着学生按实验报告中的要求测算∠A与∠B的度数,用鼠标调整角使这两个角相等并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后又测算出两个角的度数并调整角使之相等。在学生观察出此进两个三角形相似之后,他们又按实验步骤的要求测算各边的长并验证对应边是否成比例。与传统课堂不同,所有的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进行、观察,之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们在实验后进行交流,所有同学都能用数学符及文字语言表达他们得到的结论。教师在组织了大家的将就之后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了表扬,并要求学生用当堂等到的结果画两个相似三角形。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积极,当堂有好几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现出了不同位置的相似三角形。
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他们不再象过去一样听教师讲“现成”的几何,而是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知识。“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怀练习”代替了过去的“听讲-笔记-练习”。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于引进计算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同时经过从学的经验上升为理性思考的过程也变得有趣多了。
首先,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实践表明,通过实验,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同时由于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表述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次,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有趣了。人们普遍认为数学之所以学,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这正是数学的优势。正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它才能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正由于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那么数学就非得板起严肃的面孔,使人敬而远之吗?数学就不能深入浅出,使一般人容易理解吗?现在计算机创设的数学实验似乎开辟了这样一条新新路。通过“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及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从说明到证明。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抽象得易于理解,严谨得合情合理。
关于开放探索性问题,需要提供一个便于学生装探试环境,有时又需要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有了计算机情况就和传统教学大不一样了。提出同一个问题:“顺序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效果就比过去灵活的多。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可以在屏幕上给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忽而是凸四边形,忽而是凹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也是不断变化的,可能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为问题可以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的条件将导致何种结论。又如正方体的截面问题,在屏幕上我们问:“设想一把无比锋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物体砍下去,截面是什么图形?”给学生留出猜测的时间之后,让学生装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对此动态模拟的图景,显示出不同形状的截面,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关截面的问题。
当然数学并非一切都要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有的可以通过演绎推导,有的还要通过教师讲解才能领会的更深更透。哪些适宜学生自己上机实验?哪些只需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就可以了?哪些根本无需实验?这需要认真研究。引入数学实验并不等于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的关系还是那句老话: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光提数学实验是不够的,不必需强调“交流”,在实验基础上的交流。最终学生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解到应用,这就必需把数学作为语言符号化的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因此“口头”到“笔头”的表达与交流必不可少。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组织起不同意见的讨论甚至争辩,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启发诱导。教师对问题的深刻阐述、机智的解题策略设计、对学生规律性错误的分析、对数学美的诠释都是宝贵的这些并没有被数学实验所取代,但只是在交流中这些才成为学生的需要,也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实验与交流的完美结合突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这里既有教学的个别化、小组的相互促进协作学习,又能利用全班集体环境的优势。在这个模式中,从实验到交流的各个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十分突出的,只不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而且更需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坚实的数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21世纪对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数学课程标准》
3.《第三种科学方法与计算数学》徐福臻著
4.《数学教育学》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著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
一、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遵循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具体实践中要时时刻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要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
2.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在教学方法上要学会创新、不能一层不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学生在阐述自己创造性的解说时,正确想法和见解要给以肯定.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
3.探究性原则
新课改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问题先不用教师讲解自己就可以进行探索研究、把问题解决.要遵循这个原则,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作为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而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及开阔自己的视野,最终达到养成探究性学习良好习惯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具体实施
1.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编写学案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编写“学案”时一定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编写“学案”时还应注意课堂目标要明确具体、知识结构体系要梳理清晰、学习方法指导要正确高效.
2.课堂教学上要善于设置问题,师生要互相合作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抛砖引玉,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时要先设计好这堂课教学的内容,最好是要给学生设计一些可以直接引导到教学重点上的问题.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失去了作用,教师对学生依然存在着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上依然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立学习讨论小组或学习互助小组,然后教师再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问题,让学生来自己寻找答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教师要进行问题总结,分析解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寻找问题答案后,教师必须在学生完成后对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和分析,这一步在整个环节中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答案或自己解题的思路有可能不对.同时,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总结,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对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当堂进行训练,以此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初中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不能忽视教师的导学作用,真正达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作用.目前“学案导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必然会有其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完善。
作者:蒋飞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4
1、淡化形式,注重问题实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解决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首先淡化数学问题的形式,注重问题的实质。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和概念,教师应该以数学基本概念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实质。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中心,认识到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差异,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当然,教学的目标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积极推进,循序渐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循环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初中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自己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采取积极推进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循序渐进。
4、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进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他们生活的相关性。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联系实际并注重实践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
5、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在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一般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一般只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不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到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状况,同时还需要结合数学教材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但是,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现阶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国家在教育中的不断投入,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单纯地从机械学习知识为主要目标,在近年来的新课改中,将情感的价值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在课堂中采用情感教学理论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如数学课来说,数学老师可以利用相对丰富的情感资源采用情感教学的理论方法感染学生,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充分的融入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显著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情感教学理论;初中数学教学;融合渗透
一、情感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我们国家的教育长期重视知识和成绩,其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主要中心,围绕课堂教学,将课本知识机械式灌输在学生中,这就使的很多的数学老师更加注重传授知识,而并不关心学生能否接受或其接受程度,并未将相应的情感因素考虑其中,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消极参与,不能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也使的很多的学生课堂情感体验差,其满足感得不到充分的保证,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学习是相矛盾的,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如此教学的结果就是老师教学辛苦,学生听讲辛苦,最后学习成绩还没有多大的提高。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学习的掌握程度关键在于其对于这一门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教学课堂生动有趣,自然会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教学,使得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将知识掌握,这样其学习成绩也能够自然提高。
二、情感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数学本身就和其他学科存在差别,其主要以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为主要特点,数学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相关的数学技能以及能够在生活中将数学能力充分运用。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分为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缺乏相应的情感注入,很可能使学生带有情绪,由于其心智不成熟,不能很好地使用理智来支配情感,而情感的变化还常常对理智有一定的影响,高涨的情绪使得学生能够激动、兴奋的取发现数学,促进学习效率,反过来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就会极差,情感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在课堂中积极的开动大脑,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相关的数学老师也能够积极利用学科的知识,通过将情感因素融入到其中,努力将数学教学环境在积极的情感中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关注度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理论的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实现素质教育以及相应的教育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教育从古至今就是追求知识,注重成绩,忽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同样也缺乏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忽视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以及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困难和枯燥,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成为了“高分低能”的代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降,实际的生活中很难将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理论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深入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息息相关,怀着积极探索、创造、严谨的思维来思考数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同时还对学生的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情感教学中,切实体会数学的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互动的过程既为两者之间信息的交流,同时也是两者之间情感的交流。相关的情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的体验对于其行为方式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进行调节、调动以及强化情感,同时还具有迁移情绪和疏导情绪的效能,在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理论,能够使得学生充满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愉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也是极大的体验。反之消极的情感体验起到反面的效果,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善于让活跃的课堂气氛感染在坐的每位学生是数学老师的必备技能,在课堂中使用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机械讲课就会使得课堂气氛十分的沉闷,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会严重影响课堂进度,使得课堂效率进一步的下降,只有在课堂中感受到老师带来的正面效应,才能使学会说呢过更加的主动学习数学,自发思考数学的魅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数学的动力,对数学才能有创造性的学习,进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四、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理论的方法
通过对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现教育现状,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情况,对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理论的方法进行几方面的总结:
(一)积极、高效的备课是情感教学渗透的基础众所周知,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上课所用到的材料,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更好的状态,才能是学生投入其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进行积极、高效的备课是情感教学渗透到课堂的第一步。案例1:在对等边三角形这一章节进行备课时,备课老师应该了解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相应的重点和难点等,以及学生在教材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均应该进行详细的备案,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些判定的公式等需要哪些知识进行推理,在具体到教学每一课时时,必须明确这一课时对以后教学有哪些影响或可以进行哪些铺垫。根据不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备课,以做到区别对待,进而带动真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老师的自身建设,使其人格修养更加完善老师的思维和情感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尤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情感的建立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很多的老师不能享受教学的快乐,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如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只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真正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魅力,才能想方设法的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将学生的学习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享受教书育人所带来的快乐,也会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因此相关的数学老师应该加强自我的专业意识和素养。在对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老师不仅需要对本学科的充满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也应该进行热情的教学,仔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将其带入到教学中解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断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新的数学教学与原来的相比较而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充分融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以及相应的价值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特定的情景,尽量做到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努力将情感教学融入其中,有创造性的设计题目,在学生进行情景演示过后进行相关的提问,注意问题应该紧扣生活,将数学中的情感充分渗透,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设计题目时应该尽量形象生动,使学生在看到题目时,有积极的兴趣,渴望对其进行解答,这样学生有了求知欲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教学效率。案例2: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关于销售方面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先将课堂模拟成为一个小商场,将学生氛围不同的组别进行模拟销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兴致盎然、注意集中时候,老师可以适时抛出一个问题,如“一套运动服的售价为800元,商家的利润为300元,请问同学们我们能够知道这件运动服的进价吗?”先从这些简单的问题入手,慢慢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慢慢设置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充分发掘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兴趣下了解、熟悉了关于进价、售价、利润、折扣等一系列概念,也能够将其牢固记住。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的教学,对于关于销售类型的问题就会产生深刻的记忆,在愉快、兴趣中将本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顺利教给学生,学生也有了成就感。
(四)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情感可以进一步的推动学生趋向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思维,反过来,不良的情感也会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抑制。数学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对数学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情感,根据学生的见解来引导学生,使教学环境能够充满丰富的情感体验,与学生能够正真做到和谐相处,充分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营造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努力将学生的情感与老师产生共鸣。案例3:在进行整式加减同类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如课前老师预先准备好一些小袋和若干不同面值的硬币。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让三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统计硬币的金额。第一组学生将硬币进行累计叠加,通过降每个硬币的面值进行叠加来得出总金额,所花费的时间为3分钟。第二组学生现将硬币按面值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统计不同面值硬币的数量,最后数量乘以面值,算出所有硬币的总金额,所耗费的时间为0.5分钟。第三组学生进一角的硬币以十个为一组进行统计,五角硬币以两个为一组进行统计,最后算出总金额,所用时间为2分钟。统计完毕后,老师可以询问同学们那种方法统计较快,同学们必然回答第二组,此时老师就可以顺利将同类项的概念点出,同学们也会很容易理解和记住。如此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五)在课堂中随机应变,确保情感体验的稳定性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其情感方面比较脆弱,其处于想要独立而还有依赖性的时期,其思想比较活跃,情感体验也比较活跃,数学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充分的理解、尊重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相关的情景教学,消除学生的不良情感体验。案例4:比如在讲几何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进行和题目有关几何图形的绘制或立体折叠,这样对于一些比较隐蔽的方面也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相关立体图形的拆分和折叠,更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几何图形的授课时,也可以将事先做好的PPT图画展现给学生,在动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上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进行教学、以视频或图画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呈现,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相关的教学用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提升看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在进行多面体展开的教学中,事前告知学生做好正方体,在课堂上将其各个面进行涂色,然后展开,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自己的展开情况进行相应的引导,观察不同的面展开正方体的效果,如此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使用数学知识掌握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提高情感体验,增加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五、小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理论在数学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的理论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数学,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数学发扬,坚持情感教学与数学知识的完美结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方面的投入,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充满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正真成为学生积极向往的活动。
参考文献:
[1]余娟.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学周刊,20xx(16).
[2]孟颂锋.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03).
[3]崔海霞.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xx(3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
初中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为此,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基本内涵的解析
1.基本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的发生。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以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内驱力,唤起思维,促使学生探究,主动学习,优化建构。
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更多的知识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动,才能真正纳入其认知结构中。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的要求。
3.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2)目的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目的明确,切忌漫无目标地创设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3)基础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使学生知道所要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程序的建构
以问题为起点,开展教学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教师应利用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索,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用知识点来构建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连续的思维活动和求知行为。
1.创设情境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前,应先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或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展示,或通过电脑模拟等方法,创设与形成数学概念有关的生动、新颖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数学问题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表象。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
2.思维加工在学生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问题间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给出确切的表述或定义,并指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想象时间,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引入概念的方法,亲身体验下定义的乐趣,增强建立概念的欲望和能力。
3.巩固深化数学。概念建立之后,及时进行适当的运用,来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完善对概念的认识深度和结构。运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二是创新运用阶段,主要通过变式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概念化的模型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1.运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必须利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来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更主要的由于数学学习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例如,我在讲“分式的意义”一课时,正好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要求每班制作小制作,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校在下个月举办科技节,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小制作活动,现规定每班要交50件作品,如果甲班有43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如果乙班有a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
2.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我在有些课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解决新问题。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何类似之处?有何不同?通过类比,学生将已有知识转化到新领域中,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再如,由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出分式的基本性质,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等。
3.运用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剪一剪、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求知的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生息和时代色彩,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能够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新课程标准立足学生的数学发展,将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中心设置了数学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实现差强人意。因为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注重知识与方法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是否能有效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这一情况,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死记硬背下掌握了知识,但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甚至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对此,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详细论述。
众所周知,情感是一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产生的数学兴趣、动机和自信心等。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照本宣科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因为学生在大量抽象的知识灌输下,难以深刻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无法灵活运用其来解决问题,无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尤其是在数学考试中其成绩是越来越差,这也就导致学生在长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压力下,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对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有效实现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将情感教学引入其中,借助多样的情感教育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乐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知识灌输的方式只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摇篮之中。对此,教师可以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寓教于乐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以下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一)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情感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借助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会借助系统编排的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统一传授抽象的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其产生求知需求的基础,既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从其个性差异入手,选取符合其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的内容来满足其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几何”教学为例,倘若教师在教学之初直接将什么是几何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不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几何,在抽象的概念中还会使学生产生几何难学的意识,其学习几何内容的兴趣可想而知。对此,我会直接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取问题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篮球架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工厂大门的折叠门是四边形的呢?……在生活几何现象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解决“为什么”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不用教师过多的驱使,他们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数学认知能力差的初中生来说,数学是极其难以理解的,而且在长期的考试中,他们无法顺利解决考试问题,得不到良好的成绩,认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以此在长期的考试失败中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不同数学学习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数学学习成功的需求。纵观我所执教的班级,数学学困生比较多,所以我会对学困生给予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我会指定每一个学困生每人每天轮流准备一则数学小故事或者数学新材料,在每次上课之初会让他们进行演讲,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数学表现需求,更能使其在生动的数学小故事中受到数学家为了真理、科学不懈探究的精神的感染,以此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
二、以情施教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调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光其自身的教学活动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情绪、言行等都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对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最饱满的情绪来面对学生,在此作用下,使学生深受感染,以此在上课的时候也能以饱满、热情的情绪来进行学习。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会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语来感染学生,如此学生会在我的情绪调动下产生一种亲近之情,课堂氛围自然会变得愉悦、轻松。
(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
学生数学情感的产生除了其自身的兴趣、自信等之外,还来源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当学生能深刻地领悟到数学的独特的魅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他们一味地觉得数学难学的时候,数学的魅力会被枯燥所遮蔽,以此学生难以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可以从数学独有的魅力入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数学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纵观初中数学知识,尽管其包含着无尽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自身就独有魅力,甚至描述问题的语言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这就为教师借助数学自身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在组织“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引入“黄金分割”,接着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黄金分割”进行调查,弄清楚什么是黄金分割,如何用黄金分割来解释蒙娜丽莎这一世界名作带给人们的美感等。如此,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其在数学探究中领略到数学的美。除此之外,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通过分析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原因,主要在于数学与生活相割裂,数学知识作为抽象的理论内容而存在。对此,我会借助生活化的手段来将与所讲授的知识有关的生活内容引入其中,以此在降低数学抽象性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数学探究兴趣,使其在生活中自主探究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我在组织“一次方程”教学的时候,会利用一杯水、一瓶果珍来进行生活小实验,在实验中使学生直观地弄清楚浓度问题。生活实验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在兴趣的内驱下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以情施教等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实现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立忠.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实验研究———以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例[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张研.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吉林:延边大学,201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弊端已逐步暴露出来,诸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目标混乱;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在新课改的教育潮流之中,必须始终秉承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对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开拓予以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途径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数学的相关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之中,教学观念对教学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落后的教学观念无疑会对阻碍初中数学的改革发展。现代数学的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学生会解题,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数学思维能力。但就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来看,仍是偏向于理论内容的教学,少有涉及实践内容,使得数学教学实际价值大大降低,且与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背道相驰,使得初中数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简而言之,侧重于理论的陈旧教学观念与现代数学教学活动不符,较为严重的阻碍了初中数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混乱
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缜密的学科,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也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方可顺利进行,但就我国的初中数学教育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混乱的现象。这种教学目标的混乱,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学习之中感到无所适从,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研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研究所涉较少,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教学目标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保障,从而真正做到教师“教有所托”,学生“学有所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方向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新课改理念随之渗透的背景之中,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循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作“一言堂”,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授课的过程之中采用单调的方式,过于侧重对于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之中,往往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并未对其进行审视与挖掘,在教案的设计之上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盲目借鉴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自己的特色。
二、新课改背景下丰富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惟有教学理念的更新,才能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换言之,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切改革进行的先决条件,没有教学理念的更新,一切教学活动的改革均是无稽之谈,毫无实际价值。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考评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新课改的目标正是彻底扭转这一教学现象,力求实现学生对于数学数学的自主参与、深入探究。这就代表着教师必须在把握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精神。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在学生身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为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的主动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内容不应设计的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则太过容易让学生得出答案,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效果,甚至给予学生一种不用深入学习探究便可解决问题的错觉,引发学生盲目自信的错误倾向,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B。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盲点与关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上文所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与参考。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结合班级的教学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制度性、规范性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立必须明确、清晰,符合学生的能力与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在数学学习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结束语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之中问题与不足予以改善与补足,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深度挖掘新课改的内涵,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渗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开拓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萨.基于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分析[A].《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1.
[2]益西次珍.导学互动思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xx:1.
[3]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xx.
[4]卞正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9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初中数学面临的常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及数学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启示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教师可以认真观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行为,然后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第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让学生观看其中一个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的碎片,然后问学生能否将摔碎后的玻璃还原成原来的模样,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具体的观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三角形全等的含义,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短短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可以分给学生。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教学方法不能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不动脑去学习,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以学生为主安排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留给学生课堂要讲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看书、理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一定会有一些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即兴逐一的解决,帮助学生及时弄清不明白的问题。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性问题的提高和训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会不断地提升。
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传统教学方法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新课程的改革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因为只有我们不断地尝试、改变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达到新课程改革下优化教学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它制约着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和效果.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社会阅历浅、易冲动,可塑性强的阶段,教师要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人品、形象、口才、知识等)吸引学生,做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优等生、学困生一视同仁,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一定能够形成.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定位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争辩学习问题,共同探究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形象.
初中生的个性在发展,思想波动大,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学生厌学、捣乱.例如,我所教某班学生韦××同学,数学成绩较差,上课有时故意大喊大叫,扰乱课堂,老师教育他,他与老师顶撞,粗言滥语.对于这种情况,千万不能与他对立,更不要给予体罚、挖苦、讽刺、歧视.我几次到他家进行家访,与他及他的父母促膝谈心.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有网瘾,上课常心不在焉,厌学情绪较重.我不厌其烦地与他谈理想、谈人生、谈做人,谆谆教导.通过老师、家长及同学的共同帮助,他成功戒掉了网瘾,并开始信任老师,改正错误,发奋学习.通过
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同学、老师的真心帮助,期末考试,他 数学成绩名列全班第三名,其他各科也取得了好成 绩,成为守纪律、爱学习的先进带头人.可见,教师 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你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女看待,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支持你、尊重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够形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静听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