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发布者:丹江水暖 时间:2022-11-16 17:19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通用10篇)

从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来看,生产柔性已成为企业应对动态突变市场环境的必备条件。企业只要具备应对加急订单、机器毛病等突发事情的才能,才干在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欢迎参考!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通用10篇)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篇1

摘 要: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在产品批量生产之前发现异常、疾速处置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高产质量量契合管理及市场的需求,因而,施行车间生产进度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企业生产运营十分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车间;生产管理;质量控制

引 言

现代作业车间是一种先进制造系统,其生产过程是一个多设备、多任务并存的过程,具有生产种类多、个性化水平高,变化快,批量较小等特性。作业车间在运转过程中要完成对生产方案的快速响应和生产任务的优化调度,必需随时动态控制车间制造系统中在线制造的工件(即在制品的动态状况),设备的运转状态及应用状况等一系列信息情况,因而必需从系统的角度研讨这些生产进度信息的内在关联、动静态特性、提取及剖析办法。

1 信息技术的开展给作业车间信息化带来的应战

信息时期,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特别是Internet的呈现和快速提高,为制造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技术根底和完成手腕,同时,市场的全球化趋向使各国制造企业面临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只要能抓住转眼即逝的市场机遇,及时设计和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的企业,才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从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来看,生产柔性已成为企业应对动态突变市场环境的必备条件。企业只要具备应对加急订单、机器毛病等突发事情的才能,才干在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2)现代作业车间的开展将逐渐趋于高度分散或智能制造环境。随着作业车间的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时提高,计算机运算才能的不时增强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时开展,制造企业中传统的集中控制形式将逐渐被高度散布式控制形式所替代。在这种新的制造环境中,可能将没有中央调度及控制系统,智能车间、智能机床都能够直接承受生产恳求,有关的车间、机床经过协商来谐和生产任务。一旦某一车间或机床发作毛病,它能够恳求其他相关的车间或机床进行辅佐以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确保不耽搁对用户的供货时间,从而确保企业的信誉及市场竞争力。

(3)在实践生产运作过程中,企业不同部门各自从本身利益动身对调度决策寄予不同的希冀:销售部门面临交货期的严厉约束,希望制造部门按时竣工交货;制造部门面临降低本钱、提高工作效率的压力,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本钱布置生产;企业高层管理则希望尽可能应用现有资源,减少糜费等等。疏忽任何一个部门的利益对企业整体的开展都是不利的。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中心,如何精确及时的获取车间运转进度信息,提高企业生产调度才能成了各方利益权衡折中的关键。

(4)基于互联网用户界面是将来车间用户界面开展的主流,这种界面方式将使得制造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理解实时制造过程的相关数据、车间运转进度和情况,并完成远程监控、远程调度、以至远程机器操作技术。这种理想的用户界面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高端技术,远程操作人员察看车间和机器的运转情况就像进入实践车间一样。固然这是一种计算机模仿的虚拟空间,但却可以反映作业车间实践的机器运转情况及作业任务完成进度。

2 作业车间生产进度问题描绘

典型的作业车间通常由若干加工设备、工作中心和搬运系统组成。每个工作中心由一台或数台功用相同但加工才能能够不同的机器组成,以完成特定的加工作业。由于作业车间能够处置多品种型的作业,不同的作业具有不同的工艺道路。

作业车间制造系统的活动通常遵照以下假定条件:

(1)初始状态下一切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

(2)每道工序必需在指定的设备上加工;

(3)某一时辰一台设备只能加工一个工件;

(4)工件的工艺道路及其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预先设定;

(5)设备准备时间、刀具改换时间、设备维护时间预先设定;

(6)车间内存在多个订单任务同时加工,并且新的订单任务可随机参加;

(7)装卸与运输时间疏忽不计。

同时,在实践的作业车间生产加工过程中,我们通常将作业车间划分红多个工段,每个工段包含若干台性能相近或相同的设备。每个工段担任一道或多道工序的加工,而每道工序通常包含多个工位的加工。

3 质量控制管理留意的问题

3.1 过程筹划的有效性

一个优秀的筹划结果能够使生产过程合理,最大限度天时用有限的资源,使产质量量满足顾客请求。筹划应包含对人员的请求、文件的类型、设备的管理、检测的办法等方面的落实,以契合规范条款。过程筹划首先应将客户请求翻译成产品规格、加工办法、资料选用及技术请求等,再分离车间现有的人员、设备和加工制造才能,参照相应规范制定产品加工的工艺道路,并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讨论产品的生产计划。

3.2 技术文件的制定和管理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适合的技术文件对到达所请求的产质量量、质量改良和改良的坚持都是必不可少的标准。作业指导书是为关键工序和重点设备操作人员编制的作业性文件,以便能正确地指导操作人员实践工作,同时使其工作趋于标准和严谨。这些技术文件是监控整个生产过程的根据性文件,是操作者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生产制造过程的原则性文件。因而,必需保证它们的正确性、完好性和统一性,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3 人员培训

物美价廉是企业和客户共同追求的最终目的,但是,为了降低生产本钱,就必需保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尽量不呈现或少呈现废品、次品,减少资料和设备的耗费,而这又在相当水平上取决于企业从业人员的技艺和素质问题,所以,企业必需对从业人员进行严厉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技艺和平安生产学问。

3.4 设备工装及工位用具的管理

设备是保证过程才能、生产契合性质量的物质根底,制造车间除了对设备进行正常的维护、颐养和检修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外,还应对设备到达的过程才能进行测评,对关键工序的设备和重点工序的设备进行重点管理。

生产车间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装管理工作,以确保工装处于良好的状态:①外购工装应按规则进行严厉的检查验收;②自制的工装应严把质量关,确保到达精度请求;③新工装在运用前要对其准确度和稳定性等要素进行理论证;④在用工装必需进行周期检验,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5 定置管理

施行定置管理就是对生产现场的资料、机械、操作者和办法进行科学的整理和整理,将生产现场一切的物品定位。“竞争在市场,决胜在现场”,从理论看,借助一定的标识手腕来强化管理、提高效率是现场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标识具有简明、直观、易于目视、便当日常巡查、检查等其他管理工具所不具备的独有特性,因而,树立一个规划科学、设计全面、切合生产加工实践的定置管理体系,是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根底,也是提高现场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3.6 工艺纪律检查

有了科学的、先进的加工制造办法,制定出了正确的工艺文件后,还必需要有严厉的工艺纪律来保证工艺贯彻率,这就需求工艺部门与生产车间的抽查相分离,做好记载,按月计算收工艺贯彻率,并归入考核范畴。

4 完毕语

车间生产进度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管理者增强公司产质量量的保证,它贯串整个生产过程,即从生产技术准备开端到废品入库为止的全部生产活动都与生产进度息息相关。研讨和开发制造业作业车间生产进度信息提取及剖析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求综合运用多范畴、多学科的理论、学问和技术,这将是一项需求不时深化研讨和拓展功用的系统性工作。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篇2

摘 要:品质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产品品质体现了一个企业品质管理的水平,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产品品质 品质管理 理念 全面品质管理体系

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来激烈,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的观念,树立“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及售后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的品质管理理念。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品质就没有一切。品质问题往往不在于问题的本身,而在于以个作事情的人,在于做事者的思想和态度。解决品质问题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一个国家产品的品质好坏,侧面地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质:一个企业产品品质的好坏,同样反映了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也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否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认识到产品品质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把产品的品质作为企业的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世界先进国家的品质管理范例也多次证明,品质就是竞争力。

商场如战场,这场战争的主要武器就是品质。谁的品质好,谁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可见,品质已经成为当代追求和竞争的焦点。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品质的竞争。市场实际上是我们自己设计规划出来的。

一、培养企业员工品质意识观。所谓的品质意识就是对质

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作用程度。也就是生产和经营完善产品品质以及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看法和态度。高素质的员工,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品质培训,达到人人懂得品质管理知识,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的人力资源体系保障。品质意识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是企业的一种潜力和潜能,同时也是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结晶。

二、企业品质管理要创新

顾客是企业的上帝,企业必须满足以顾客要求为宗旨。顾客想要什么?顾客想要高品质的产品,顾客想要公平、可靠和一流的服务。企业要象“顾客一样了解品质”,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品质体系,并将该体系贯穿于整个价值链当中。

三、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1、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认真执行规范要求,按技术规范要求实施工作、所有工序、管理工作,在规范上有成熟的经验和要求。

2、抓好程序文件变更,及时对程序文件进行会审,确定方案后,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并抓紧实施,以减少因赶工可能引起的品质问题。

3、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的班组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使各班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将技术规范的规定具体化,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更易于操作、自检,便于专检人员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品质检查。细节的工作做完善、细致,产品品质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

5、生产工序的抽检应保持独立。工人之间建立“自检、互检”习惯,质检人员“专检”并作好记录存档。

四、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

1、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掌握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多维、动态的品质标准。

2、品质管理的内部支持。完备的生产设施和检验设备;建立全面的品质管理体系,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品质管理工作,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

3、深入调查学习ISO品质管理体系,能从大局着眼有用管理指标和任务。专业人员做品质管理工作,每天对各种品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出现的任何品质问题都能及时反馈、分析、诊断处理,便于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波动能及时有效得到控制。

品质管理是在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规范起来的。

企业必须力求卓越品质管控,秉承“品质管理零失误,产品品质零缺陷”的理念,打造优质品牌,避免产品品质投诉等售后服务问题,才能屹立于市场竞争的潮头,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质”的跨越!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提高,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食品企业应加强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健全管理体系,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企业的环境安全、能源消耗和产品安全健康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相关部门的关注下,食品企业应加强环境健康和生产安全管理,排除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目前很多食品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安全管理问题,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

食品企业在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安全问题,在生产、加工、输运、储存和销售每个环节都涉及了环境安全和人员健康问题,企业的安全部门要做好对每个环节计划、监督、评价和完善的工作,将评估风险、控制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指标。同样质量安全的保证前提是安全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原料的控制、运输销售环节的控制都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二、安全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应是安全文化,即企业员工共同遵守、共同认同的安全规则。企业的`安全文化也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态度。在食品企业中,各级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发挥领导职责,承担主要安全和质量责任。员工也要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和质量安全的行为和态度,企业从基层起就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守则,高度重视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问题。

(一)企业员工的管理培训

1.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通过对基层岗位人员的培训,加强员工对公司战略目标、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的了解,使各部门能加强沟通和联系。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安全并不仅仅是安全经理和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而是每个员工应遵守的安全规则,领导者要深入的参与到安全工作中,做出有系统性、针对性的安全方案,组织安全培训。培养各个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具有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技巧,以及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

2.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使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正常进行。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来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高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健全安全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将安全视为企业和每个员工的共同价值。

(二)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食品企业需要有效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首先对于从事食品加工的工作人员,要求取得健康证明,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在接触食品的皮肤必须要清洗消毒,防止食品原料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有效的减少消除细菌。工作人员所佩戴的用品要远离生产区域,避免产生物理污染。在进入车间生产时要经过更衣、消毒洗手、鞋靴工作帽消毒灯。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作业流程来操作,熟悉相关产品的工艺流程,防止发生化学污染事件。其次在生产之前要对生产所用的设备清洗消毒,在生产过程中要对产品进行防护措施,地面按时清洗消毒,安装车间内的空气净化设施,必要时对车间做沉降菌检测。平时对于设备设施的接点、边角都要彻底的消毒清洗,生熟区的工具要严格分开,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及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到的原辅料、包装料及添加剂,进厂时需通过严格检验才可使用,必须是合格供应方所提供,也可进行消毒处理来防止微生物超标。另外,食品加工企业的厂区周围要避免污染源,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避免尘土、异味等不安全因素。生产车间的设计要布局合理,内部整洁,符合食品生产加工的工艺要求。不可以存放杂物,注意水流及气流的走向,不得产生污染。

(三)建立安全管理规范,防范安全风险

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安全管理部门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实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企业职能部门中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隐患积极整改,投入一定资金,杜绝可能出现的企业损失和职工人身安全危险。企业在建立安全管理规范时要明确责任人的职责,以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约束企业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实施和测量安全目标体系,结合生产过程中的沟通和纠正来持续的改进生产目标的管理绩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也改善了企业的绩效。

(四)强化执法检查,保证安全生产

在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之后,企业应强化安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使安全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相结合,在职能部门中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计划小组,在企业中组织开展生产安全的专项检查工作。安全检查小组应定期的发布安全检查通报,在会议中讲评,并将发现的问题和后续的整改复查情况列入企业部门考核和个人考核当中。企业应通过对员工关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必要的安全生产法规培训,来开展安全工作的检查和治理活动,落实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措施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根据发现的安全隐患来进行整改活动。企业要为全体的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安全管理经验,通过强化执法检查来提高管理层的责任感,促进基层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食品的生产已不仅仅指自然健康的农副产品,更是现代化加工的产物,政府和企业都要确保食品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权利,只有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加强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才能提高食品质量,使企业得到健康平稳发展。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篇4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部门对于管理内容不明确;医药化工制造厂没有完善国家配套的政策,部分医药企业只重视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对质量管理不到位;政府部门在医药化工生产过程中没有扮演好职能角色,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医药化工 质量管理 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目前由于医药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人员伤害的事故被不断的爆出,相关的管理部门对于医药产品监督不力,不合格的医药产品投入使用给患者造成重大的伤害,使医院的公信力不断的降低,医药化工质量管理工作已经到了不容怠慢的地步。

一、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药化工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于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较模糊

对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没有在医学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的遵守,忽视制度对生产过程的要求,私自降低有关的化学制药标准,过度的排放废弃物。我国医药化工起步较晚,化工制药技术相对落后于其他国家,部分企业为了谋取利益,没有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设备不完善,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较少,片面的追求制造药品的数量,部分医药化工工厂没有对医药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药化工企业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重产量轻质量,相关管理部门对需要管理的内容不明确,造成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乱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较低。

2.医药化工生产企业没有完善国家配套的政策,部分医药企业只重视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对质量管理不到位,许多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没有与国家相关的政策配套,忽视国家对于医药企业的生产指导作用,导致医药生产出现众多问题。

3.部分医药企业的药物生产人员思想较松懈,技术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不注重对药物生产过程的管理,在进行药物生产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高度的责任感,由于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导致许多的员工在进行药物生产的时候不注重对自身责任的把握,当管理人员对生产人员提出教育批评的时,部分员工错误的将管理人员的说教认为对自己的不满,对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没有严格遵守管理人员提出的生产要求,给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带来巨大的阻力。

4.政府部门在医药化工生产过程中没有扮演好职能角色,政府对医药化工产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我国对医药产品管理一直难以形成系统的管理,主要的原因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偏失,政府对于国家制定的制度规定和扶持政策没有对制药化工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企业的管理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导致政府对医药化工企业的管理收效甚微。

二、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对策

1.医药化工企业的管理部门要明确管理要求,加强对企业日常生产的管理。

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要对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在医学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的遵守,强调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严格控制相关国家医药化工标准,对于生产过程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监管,遵循经济的发展规律,结合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不断的改进医药生产技术,购买先进的药物生产设备,树立医药产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在保证质的同时提高量的生产,加大对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对药物生产过程严格的进行把关,学习先进的科学监管技术,做到对生产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管理人员要深入员工内部,了解员工对于企业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与员工的合作交流,得到员工支持,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管理人员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思想道德水平较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生产的员工进行严肃的处理,确保医药化工产品管理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2.注意相关政策对于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的帮助作用。

我国实行的每一项政策都是在深入实践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的,国家的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在化工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方向,在政策指导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对医药化工产品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3.加强医药化工产品生产员工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

员工是医药化工生产的主体,要想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先对生产员工进行管理。针对目前员工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作业过程缺乏责任感等现象,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强调员工对于药物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明确员工在药物生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确保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工作顺利的展开。

4.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

政府对医药化工产品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定期指导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正确的引导制药化工企业对国家相关制度的学习和对相关政策的有效利用。政府对制药化工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做到有的放矢。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制药化工企业的管理部门的交流合作,最终保证对企业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对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管理模式。

要实现对对医药化工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各个企业必须加强合作,政企也要建立长期的管理合作,各个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对于先进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交流分享,努力提高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政府可以运用其职能为企业输送、培训更加专业的产品质量管理人员,确保企业的产品管理工作有效的展开。

6.注意对产品质量管理细节的把握

部分管理人员在对医药产品进行检查时,对于检查的标准应该不断明确,对于检查的情况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检查完毕以后,对于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整理并告知生产部门,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组织相关人员对改进的地方进行复检。医药管理部门可以对产品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产品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创建,人民对于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医药化工单位作为医院药物的生产商,担负巨大的责任,要想让人民放心用药、安全用药,就必须不断的加强对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的管理,明确医药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所扮演的较色,充分的发挥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使我国的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永明,盛庆玲,道地药材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J].安庆医学,2003,(1).

[2]张乐海,李桂琴,实验室质量管理有关问题及对策[J].浙江检验医学,2003,(3).

[3]赵崇华,新版ISO9000与医院质量管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3,(3).

[4]巴哈尔古丽,郭进军,浅谈卫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J].吐鲁番科技,2003,(2).

[5]程庆红,浅论医院药检室的质量管理职能[J].安庆医学,2001,(2).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篇5

一、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内容

(一)食品设备与环境

食物的准备和储藏、碗碟清洗、食物供应所需要的充足设备和空间是高质量的食物服务的基本保障。幼儿园首先应完善食品卫生条件,应对食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工艺流程,配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和用餐等场所。最后,应对餐具、饮具等进行有效地分类摆放,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涤与消毒剂对其进行彻底地清洗与消毒。

(二)食品供应

选购安全、卫生的食品,并对其进行合理地贮存与加工是保障幼儿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1.食品采购

为保证幼儿园食品的质量,采购人员必须从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有资质的食品生产单位购买食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票索证,同时做好食品采购与验收记录。

2.食品贮存

合理、有效地贮存食品有利于避免被不洁、有毒、有害物品污染。因此,首先应保证食堂工作人员按规定将食品、工具、容器分类及定位贮存。其次,应确保工作人员标注食品的保质期,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再次,应要求工作人员将食品、半成品和熟食贴上标签并分柜存放。最后,应监督工作人员不能将有毒、有害以及自己的私人物品存放在食堂。

3.食品加工

食品原料的新鲜洁净与否直接影响到食物的质量及安全。因此,首先确保食堂炊事员不加工或使用变质、有毒、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再次,要求炊事员不直接提供未加热的食品以及制作和提供冷荤凉菜。最后,应保证炊事员使用正确的方法对食品进行烹调加工,尤其是四季豆,豆浆等食品必须做到彻底烧熟煮透。

4.食品留样

为针对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做到有据可查,能够尽快报告是否是由于饮食而引起的疾病,幼儿园应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留样食品应当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且每样品种不少于100克以满足检验需要,并做好记录。

(三)食堂从业人员

食堂从业人员是保障幼儿吃的舒心、放心以及最大限度的降低食品安全隐患最重要的软件。因此,幼儿园应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管理。使其首先应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其次,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使其取得健康证明后才可参加工作。再次,若是发现食堂从业人员与分餐人员出现咳嗽、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该立即制止其继续工作。

二、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

幼儿园管理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应强化食品安全意识,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防患于未然,避免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应组织食堂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安全责任制,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等。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

制度责任不明和管理不善往往是造成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幼儿园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责任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度要明确规定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工作的内容、责任人和奖惩办法,将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做到责任分明、管理科学、奖惩分明。幼儿园可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食堂关键环节的控制与监管,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以了解食品安全状况,做到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建立健全食物中毒应急

处置预案与报告制度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是针对潜在或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该预案一般是确保在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的能力,高效、有序地组织抢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可能性,减少幼儿园的财产损失。同时,当本园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事故且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

责任感幼儿园管理人员应该随时督促食堂工作人员注意食品安全工作,并利用会议等各种形式定期对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进行关于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使他们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心与能力。只有幼儿园所有员工都对食品安全多一份责任心和细心,才可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的概率。因此,幼儿园应对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篇6

内容摘要:旅游产品是旅游吸引及其提供过程综合作用的复合体。本文通过对旅游产品本身及其质量管理特性的分析,以期对我国旅游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旅游产品特性质量管理

一般来讲,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求或欲望的消费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旅游业由于涵盖范围较广,旅游产品体现为多种特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概念。

旅游产品概念及特性

从旅游者角度看,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并消费的旅游产品大部分是接待服务和导游服务,所购回的除了少量有形物质产品之外,总体上是一次完整的经历,而不是一件实物;旅游企业要为游客提供包括行、购、娱、食、住等各个方面的一揽子产品,旅行过程中的所有片断共同构成游客的旅游经历。因此,旅游产品是旅游吸引物及其提供过程综合作用的复合体,包含实现一次全程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组合。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都同等重要,在产品质量趋同的情况下,优质服务成为企业战胜对手的重要手段。由于服务具有不同质性,旅游产品质量不单依靠产品本身,只有一部分可由供应者自主评定,其余部分必须由旅游者亲身实践并依据自身感受来评价其质量和价值,因此游客的感受和评判标准异常重要,但是涉及主观心理因素,旅游者出游动机各不相同,难以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评判,目前采取的办法是通过外部检验标准对服务进行评价,一般由政府或行业组织对该行业质量制定相应标准,使服务规范化和体系化成为优质服务的保证,旅游企业也在尝试引入一套完整的适合本身行业特点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旅游产品的独特性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利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来参与一系列自己选择的环境和背景下发生的活动,目的是得到不同的精神收益。不同于一般消费者,旅游者更多地把旅游看作是一种经历,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和服务。由于旅游经历由多种复杂的行为构成,服务质量的评判只能建立在个人理解和感知的基础之上。游客自始至终直接参与到服务生产系统,不仅对最终产品进行比较和评价,而且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价,由于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存在同时性,使服务质量不可能预先“把关”,发生质量问题也难以“返修”,使顾客行为、顾客预期和感知、产品组合等变得较为重要。

旅游产品质量特性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服务产品质量的概念没有统一界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衡量顾客满意度和确定服务质量标准方面面临的困难。通常地,理论界将服务质量分成客观质量和主观质量:客观质量是对有形因素进行客观评价;主观质量是指对无形因素进行主观评价,无形因素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技能及其服务态度等。

作为旅游企业,以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的质量差异,不仅与产品和服务本身有关,还与提供产品,增进顾客经历有关,在竞争态势、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以及技术等要素挤压下,旅游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无形要素方面,例如品牌、企业管理模式、销售网络等。对旅游产品来说,企业不仅对服务质量中的硬性指标负责,还要对服务的消费感受负责,而且功能性质量远比技术质量重要得多,为了更好地完善产品质量,旅游企业应当有自己的服务评价体系,将其与可感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在评价旅游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旅游产品质量管理特性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者的各种经历和体验被不断商品化,旅行社、航空铁路交通以及旅游目的地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旅游企业管理不仅是简单地提供旅游活动或设施,以常规方式进行管理,还应把质量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进行柔性管理,承认顾客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旅游服务管理质量的基础。不仅如此,专业人员应当在特定旅游环境中给游客提供方便,并给予引导,旅游管理人员还应深入了解游客的消费行为和服务管理的特点。

消费者评价服务产品质量标准

一般来讲,顾客对服务的评价取决于对所接受服务的感受与事先期望之间的比较,当顾客对服务的感知等于或超过了对服务的预期时,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低于顾客预期,就会认为是低质量的。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与企业对这些期望的诠释存在差异旅游管理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包含许多相互管理的行为,旅游营销中最重要的是让旅游者到来之后所感受到的比其预期的要好,这样不但使旅游者达到消费满意,还会向家人及朋友推荐,从而扩大企业的正面形象传播。

顾客和企业对服务质量的认知之间存在差异由于企业对顾客偏好的重视程度不同,一些企业容易将少数顾客的要求或偏好看作是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而出现判断错误,可能会使用不合适的设备,雇佣不合适的人员等,最终导致企业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顾客期望。

企业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顾客期望存在差距虽然企业准确理解了顾客需求,但在制定服务质量标准时,管理人员可能认为企业无法提供或不应当完全提供顾客所需服务;或者企业领导人会以其他方面为重点,去掉所谓多余的服务环节来提高服务效率等,导致企业未选择正确的服务设计和标准,无法满足顾客需求。

企业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其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企业正确理解顾客需求,并制定了相应的详细服务标准,但在服务过程中,一线人员因工作乏味或缺乏良好的奖惩机制不愿完全按照服务标准为顾客提供服务,或者因其能力所限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而不能确切地知道如何给顾客提供满意服务,出现“角色模糊”或者“角色不明确”。

企业的对外宣传与提供的实际服务内容不符企业在进行促销过程中,经常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和技巧,以期美化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有时是企业为开拓市场而做出的服务过度承诺,实际却无法做到,使顾客对企业的服务质量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从而转向其它竞争企业。

旅游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特质

对于旅游产品来讲,由于很多旅游产品供应商同时面向一般消费者和旅游者,具有多重运营目标,所以旅游产品比一般服务产品提供的内容宽泛,服务内容和范围也会根据不同要求和不同价格确定不同等级。随着旅游市场日趋成熟,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越来越熟悉,消费经验日益丰富,消费预期相应提高,促使旅游企业一方面加速设施设备,一方面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标准;同时,来自消费者协会组织和媒体等第三方机构对旅游企业包括景点、住宿、交通等在内的服务质量监督,也相应提高对旅游业产品质量的要求程度。因此,旅游产品供应商需要面临新的挑战,不断推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产品。

旅游企业质量改进方案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产业规模达到相当水平,旅游产品供给基本满足游客需求,已走过了数量急速扩张阶段,逐渐步入提升质量的成熟阶段,因此注重旅游产品质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督法规,敦促旅游企业注重产品服务质量,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服务质量标准较难把握,服务质量波动较大,消费者对此投诉颇多,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和景点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到位等方面,一些星级饭店尽管在硬件设施方面满足了顾客需求,但是在软环境方面却远远不够,例如酒店服务员在楼道内大声喧哗、马桶滴水等行为虽属小事,在日常管理中也常被忽略,大大影响了客人对酒店服务的整体印象,甚至会影响到对整个旅游过程的评价。因此旅游企业应注重顾客评价质量的软标准,并积极推进标准化运营体系。

软标准建立在消费者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依据顾客评价作为判断标准,通过顾客与员工或其它人进行专门交谈收集确切信息,为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信息反馈。但在实践中,由于实施成本过高,企业往往将软标准硬化,实行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具体内容包括:能够在任何时间与顾客保持接触;能够对顾客的各种要求做出实时反应;具有弹性保障系统和人员以满足顾客的实时要求;创造和顾客的双边对话机制。

目前,许多旅游企业已经根据这一管理体系以及行业自身特点,逐步改善旅游产品质量。例如,景点、饭店、旅行社、航空公司等部门采纳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先进技术,不断改善客房预订系统和票务系统以提高服务质量,广泛运用互联网搜取游客信息,从而改进服务体系。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能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达到相对一致的水准,消费者对所接受的服务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需求日益迫切,建立并推行服务标准体系成为旅游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所谓服务标准化,是企业为使服务达到最佳效果而制定的可重复使用的统一规程和标准,从而使服务这一软指标实现规范化和程序化。目前在旅游业中,一些国际大集团已实现了全球化经营管理,通过特定名称、企业信誉保证达到一定的服务水准,将业务拓展到世界各国,如凯悦、希尔顿、莱麦丹等酒店集团。

对于旅游业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服务标准体系,应由三个子体系组成,即工作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旅游企业作为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的行业,企业通过与游客在履行服务过程中的接触活动来展现质量,供应方以提供服务为主,服务工作即为其产品。因此,服务标准体系以服务工作标准为主体,涵盖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具体来讲,服务工作标准包含三个要素:服务标准,亦即服务所要达到的质量效果;服务工作规程,即为达到服务标准,在服务过程所应履行的操作程序;服务物质条件,即提供服务时所使用的物质标准。在服务标准体系中,技术标准主要指提供服务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等标准,管理标准则是为确保服务工作标准的全面实施所提供的一系列管理保障,包括履行管理(含监督与考核)必备的组织机构、人员、规划、信息资料、教育培训、后勤保障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等。

在企业外部,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和监督一般采取体系认证制度,主要对服务质量、服务方式、服务效果和企业排名进行认证,对不同企业的同一服务项目依据服务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特征制定统一质量标准。这些不同性质的服务采取不同方式的体系认证,例如饭店星评、景区等级评定采取的评价方法是认证形式与IS09000族体系认证两种体系。此外,旅游业还应当吸取国外同行业经验,通过行业协会等中介结构建立并发展自身的认证体系。

实施标准化服务,建立外部认证体系,不仅可以降低服务成本支出,还可以精简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同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可信赖度。对于实施服务标准化的企业而言,这些标准在单位内部具有强制性,而在外部必须依法接受当地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督。客观上降低了消费者评判服务质量的难度,减少了主观不确定性的干扰。

实践表明,服务质量标准水平愈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愈强。因此,通过实现标准化体系,旅游产品质量将更加有章可循。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篇7

[摘要]法律制度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法律制度对食品安全具有引导、规范、支持和推进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还存在缺陷,可以从制定专门法、修改某些现行法和进行法律清理等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一、法律制度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其安全性对人类的健康又更重要。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法律保证食品的安全,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爆发了许多食品安全方面的事故,如食品安全标准与奶制品等事件。大大影响了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也暴露了我们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欠缺与不足。

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食品安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却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不详细。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包括《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等20多部。已经初步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法》为主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但配套的法律、法规仍需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例,其中第八十四条、八十五条、八十六条、九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的罚款金额为“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该规定会导致在实际的执法活动中,执法人员有较大的自由裁决空间,处罚的自由裁量度过大。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利益的驱使,企业往往对消费者隐瞒某些对其生产经营不利的信息。(2)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大多数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维护权益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公众对食品质量认证标志等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认识不够。(3)责任追究机制。由于监督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头监管、职责不明等缺陷,由此经常会发生监管失职、执法不力的情况。

(3)执法部门运作效率低。

我们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主体单位有:卫生部、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等,各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某一执法活动涉及其他部门时,其他相关部门会因为怕受牵连或利益受损,也会害怕引起重复执法的嫌疑而退缩,不参加联合执法。

(4)政府责任规范缺失

政府是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主体,其职权和职责是不可分割且不能独立存在的统一整体。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因为政府是最值得老百姓信赖的正义与公正的代表。可是,当我们翻开《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时,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对政府权力的规定和对政府承担义务的忽视。正是因为法律对政府责任规定的缺失,政府在没有履行或者没有适当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就没有办法要求政府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其合法权益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保障。

(5)举证责任倒置,消费者权益难以保证

涉及食品安全的消费者权益诉讼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而依据《食品安全法》之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消费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时,首先要证明买卖关系的存在,其次还要证明损害结果的存在及其程度与生产者、销售者的侵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证明买卖关系存在的直接、主要依据就是销售者出具的销售票据,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得不到购货单据,这些现实的以及未提到的客观因素的存在阻碍了消费者伸张正义、维护权益之路。

(6)处罚力度不够,威慑力度不强

《食品安全法》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突破了以往补偿性的民事赔偿模式,是立法的进步。但10倍赔偿金的规定处罚力度仍然不够。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与危害财产权的违法行为相比具有本质区别,且生命权大于财产权的理念众所周知,所以,法律必须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而且处罚力度应当大于对危害财产权利行为的处罚。

三、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完善的主要建议

健全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作用是尤为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为提高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应加强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首先,完善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界定《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等等法律和法规之间的关系,要以我国实际情况树立起以《食品卫生法》为根本核心,其他法律法规为框架的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其次,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目前,应重点解决管理权过于分散的问题,完善食品的监督和问责制度,使其工作中做到有法可必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

(2)理清各执法部门的权限与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明确规定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体制,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有利于各部门的联合执法,从而进一步达到对食品的有效监督管理

(3)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八十五条、八十六条明文规定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生产经营者做出“没收违法所得”。但事实上很难确定“违法所得”的具体数额,应对此作出修改和进一步的完善。

(4)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应重点加强以下几面的工作:第一,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第二,提高采标步伐,加强标准创新工作机制;第三,从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提高和的完善来确保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法律体系的不断成熟和规范。

(5)人民群众参与监管。

首先,建设各行业行会。应鼓励食品企业和相关人员建立行业协会;其次,提高全民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意识。应该严抓行业协会的资格评估和食品安全宣传。

目前,国际社会对食品监管提出了全新理念,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性监管体制。这一理念的要求就是对食品安全实施系统、连续的监管。为适应这一要求,不少国家已经或者正在减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探索由少数部门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部门之间没有形成食品安全管理的合力,不能适应食品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此外,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食品消费种类主要以鲜活农产品为主,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源头污染,农业部门在食品监管上的作用越来越凸现。笔者建议:精简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

(6)强制出具购货凭证,强化经营者义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时,理应同时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正常交易秩序的条件,也是经营者应该承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可见,在消费者不索要的情况下,经营者并没有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强制义务。而且在消费者索要但经营者拒不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情况下,对于如何追究经营者的责任,法律并没有做出规定,最终的结果便是,法律不规定便奈何不了经营者,法律规定形同虚设。因此,应该在《食品安全法》中强制规定经营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义务,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明确规定不提供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7)提高赔偿额度,加大处罚力度

《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惩罚性赔偿金是以价款为标准来设定的。所谓价款,是指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支付的货币数额。现实生活中有些食品价格不高、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支付的价款也不多,但却发生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比如2010年南京小龙虾洗虾粉事件,如果按照价款十倍来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话,这点罚款与经济利润相比,在商家的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无法对商家的行为有所约束。因此,笔者建议,将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提高,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害来确定。

四、结语

当前,我国食品市场的秩序混乱,局面没有彻底扭转,各种违法行为十分严重,特别是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势在必行,一方面要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开展专项活动,另一方面加强社会道德和诚信度的建设。只有让违法经营者及时得到法律制裁,才能避免由制度漏洞和执法缺失造成的遗憾,从而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发展的法治话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篇8

摘要:本文对安徽正远科技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介绍,找出该公司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1质量管理概念界定

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根据组织设定的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和质量执行计划,通过组织的指挥和协调来达到产品的质量控制目的。

2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徽正远科技公司产品质量控制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真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管理工作。第二,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培训,培养员工品质的自检意识、互检意识、专检意识。第三,制订设备保养及管理办法;编写完成《安徽正元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设备管理手册》。第四,原材料入库管理的采用“先进先出”的措施。例如运用标签法、运用颜色管理、运用电脑条码等。第五,做好外协件的质量控制,外协件必须经过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2.2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公司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但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员工为了提高产量牺牲了产品质量,导致一些问题的存在。

2.2.1仓库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司的仓库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仓库里原料、产品、废品无序堆放,这种情况会导致以下情况的出现:原材料入库时放置混乱,容易和检验过的合格批次放在一起,导致生产员工在领取包装盒时出现混淆,这种现象也造成成品质量的不稳定;货物标识不明确,员工花费更多时间寻找所需的生产原材料,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上述情况又增加了员工的搬运工作量,造成生产车间的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引起了时间、工作场地和资金的浪费。

2.2.2机械设备保养制度执行不到位。公司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车间机械操作人员工作时总是使用同一台机械设备,但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车间机械操作人员往往“只用不修”,维修人员仅仅维持机械设备能够运转,日常的清洗润滑等保养工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互相推诿。这种情况,降低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造成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的增加。

2.2.3质量管理文化氛围没有全面形成。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至上的思想理念还没有形成,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意识,抓产量赶工期轻质量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品牌、精品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创品牌、做精品”的企业文化氛围;三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公司内部上工序的材料存在瑕疵,导致下工序生产原料质量不完全合格,从而使最终产品质量不合格。

3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产品质量管理。

3.1完善仓库管理制度

仓库是集中反映工厂原料、配件、半成品、成品等物品的综合场所,不断完善仓库管理制度,提高仓库管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对现有三个仓库重新划分,重新规划,配置物料标识卡,每料一卡,最好制作月份区别标志,给来料标识,有利先进先出。

3.2形成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

要在公司内部形成“客户至上”和“零缺陷”的质量文化氛围,切实把质量作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此外,在搞好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产品原材料供应链端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同时了解用户需求,制造出高标准的产品,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标准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信义,计志孝,张建民.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吴畏著.管理学[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生产现场品质管理论文 篇9

摘 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随着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对产品质量与服务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如何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达到顾客完全满意,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有力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本文主要研究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细致的分析产品生产各阶段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质量管理;产品;全过程管理

一、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效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企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并赢得发展,就必须确保其产品的质量。而制造企业要对其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就有必要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原料采购、制造、检验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其中,产品的设计过程决定了产品的先天性质量,而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和检验过程则是实现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方法应该是一个基于全过程的管理方案,加强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对集成电路芯片的质量管理经验,对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以供探讨。

二、设计开发阶段质量管理

在产品形成并被用户接受的过程中,其质量的影响大致可分设计开发、原料采购、生产控制和检测验收四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据相关资料表明,60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