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题材的论文

发布者:秦时明月 时间:2022-11-16 17:18

关于创业题材的论文

如今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创业题材的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创业题材的论文

第一篇:高校创业教育思考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

就我国现状来看,教育被分为了广义层面和狭义层面。广义上的含义是把提高学生基本创业素质作为基本目标的,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再按照基本课程设置进行内容的改革。狭义层面来解释就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通过各种资助方式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企业和公司。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对大学生开展了创业教育,他们把这门课程归入了商学院的范畴,到21世纪初期,美国大学商学院开办创业课程的数目达到了300多个,比初期增长了一百多个,并且一些顶尖大学也把创业教育设置了专门的专业,并且发放相应的学位证书。很多美国大学都把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数量的多少作为评价一个大学机制完不完善的基本标准。欧洲高校亦然。中国的创业教育还比不了这些国家,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的完善程度非常低。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重视这个话题,但是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实施起来。进入21世纪,我国开设了9个创业教育的试点课程,随后渐渐地推广了起来。近几年来,我国相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帮助,给他们提供特别的创业环境,在法律上对他们的创业工作也进行了保障。

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更加体谅家长,为家长减轻负担,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管理学的实质内容是对人和事的协调,目标内容是对组织目标的有效完成。现在的很多高校毕业生不仅在生活上依赖父母,还在思想上依靠父母。这并不是社会的原因,而是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不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也不知道社会缺什么样的人,开展创业教育刚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创业教育效率的有效措施

要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效率,主要有三个措施,首先要加大对创业教育的资金和教师的投入力度。高校中创业教育的教师资源非常稀少而且大多没有专业对口,这类教师没有相关的创业实践经历,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很容易进行理论的重复,让学生似懂非懂,最后对这方面的知识失去兴趣。要对创业教育的老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或者让他们进入公司,完全理解创业是什么,创业需要什么,这个时候,老师进行创业讲述时就会不知不觉的将知识讲的较为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请一些相关方面的专家开展专门的抓家讲座,在学校的网站开办专门的创业教育论坛,这是提高创业教育效率的基础。很多高校都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工作,并致力于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课程系列付诸实践。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倡导和探索的阶段,没有明确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没有设立完整的创业教育相关的体系,没有完善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其次,把握创业失败者的案例,通过对学生讲解分析创业失败者的失败过程和原因来增强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让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找出原因,然后寻找方法努力解决问题。市场经济会发展的越来越激烈,当代大学生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锲而不舍的进行创业事业才是创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很多毕业生,在刚毕业的时候会有很多目标和想往,但是随着对社会深入的了解、一次一次的面对挫折,这种壮志雄心会逐渐消失。打败他们的不是挫折而是对自己的正确定位。最后,高校最好开设一些资本课程和人际沟通相关的课程,让大学生的创业的过程更加顺利。

四、结语

中国的创业教育还比西欧国家,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的完善程度非常低。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重视这个话题,但是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普及起来。管理学的实质内容是对人和事进行协调,目标内容是对组织目标进行有效的完成。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开展,一方面能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还能培养出大批实用性的人才,把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效的联系在一起。

第二篇:高校师范生创业教育重要性及对策

一、师范生创业素质缺失的现状

1.创业意识不强

对于师范生来说,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是他们当年报考师范专业的动机之一,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其中一些人无法如愿加入教师这个行列,部分学生只能选择自主创业,但他们却存在着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欲望不强烈的问题,在“就业不如创业”的呼声下,举棋不定,患得患失。

2.创业心理品质较差

创业是需要投资的,投资就意味着有风险,但多数师范生担心失败,冒险精神较差,在面对困难处境和遭遇挫折时,缺乏较强的独立、坚韧与承受力,有时在机遇面前显得犹豫不决。

3.创业能力较弱

创业能力是以智力活动为核心的,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虽然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熟练,但师范生在市场机会识别、市场调查、商业策划力、创业融资力、创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在决策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

4.创业知识欠缺

师范生所接受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很少接受创业知识的学习,所以创业方面的综合性知识薄弱。在面对自主创业时,往往会表现出不知道怎样开展工作,不清楚从哪里入手的情况,经常走弯路,对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把握也不是很精准。

二、加强师范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高校强化师范生的创业教育

从近几年发展的趋势来看,师范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首先,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高校培养模式,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公众和非师范生申报教师资格,从事教育行业,这使教育行业的师资日趋饱和。其次,国家“特岗教师”这一特殊政策的实施,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对师范生的就业也带来很大的挑战。由于高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和影响,对师范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的培养和其他专业相比,有着明显的不足,师范生的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受到很大的约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师范类毕业生的从业分布基本是教育、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公职领域,在公司、企业、工厂等经济领域只占1%左右,成为企业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师范生的创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心理和创业实践经验,能够在未来的求职就业中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

2.教育领域发展趋势需要高校加强师范生的创业教育

在教育领域,我国主要的矛盾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教育矛盾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多样性。未来教育领域工作岗位将越来越脱离传统的模式和要求,更多潜在的或前人未涉足的新型岗位或领域会不断涌现,而这种新型的教育岗位或领域必须由具有专业师范技能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来开拓。高校的师范生想要抓住这个事业发展的机遇,必然要求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增加创业知识。

三、加强师范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1.转变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真正转变,行动起来才能自觉和迅速。高校要做好创业教育,首先得帮助师范生转变对创业的认知观念,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积极创业是人生职业规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只有主动把握才能赢得先机。创业是最能检测一个人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是否具有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标尺,创业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实现其自我价值。

2.加强创业心理,提高心理素质

对于创业,要捕捉商机,选择投资方向,这都需要创业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也需要有过人的胆识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承受来自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压力,因此对于依赖性较强、自主性较差、忍耐力较弱的师范生来说,加强他们的心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强化创业实践,培养创业能力

高校要树立“大创业教育”的观念,对师范生的创业教育实行全员化、全程化。对师范生的创业教育不能拘泥于课上的知识灌输,还要锻炼学生创业能力,这需要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自己亲身的实践。高校可以将创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如校企面对面讲座、假期实践等。师范生应当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除参加相关创业大赛及学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外,还可以进入公司、企业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很多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均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应当在把握自身学习的情况下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社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4.设置合理课程,丰富创业知识

从师范生入学起就开始加强他们的创业教育与引导,培养他们的创业热情和“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创业意识,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创业规划。在课程设置上,应摒弃传统的单向、一元化培养模式,积极营造多向、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充实课程内容,注重技能教育和能力培养协调,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到文理渗透,扩大选修课比例,让师范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财经知识、金融知识、公关知识、管理知识、营销知识、税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等,使学生达到“一专多能”,既有从师的技能、方法,又掌握从事其他职业的本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

5.搭建创业平台,增加创业机会

高校借助自身教育平台,利用政府、商家提供的资金,建立自己的创业基地,实行“院领导、主管教师、创业小组负责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鼓励师范生申请创业项目,并予以资助和扶持,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研发,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企业或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实现产、学、研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师范生通过老师指导和自身能力找到创业项目,实现创业。

四、结语

总之,曾经就业较有保障的师范生,如今也打破了“铁饭碗”。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在改变,师范生也不例外,无论是社会现实,还是自身的爱好,投资创业已然可以成就个人梦想。在“与其给他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的口号下,更多的师范生也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这就要求他们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到高深的.知识技能,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加强师范生的创业教育也成了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探讨

一、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

(一)有助于思想品质的锤炼

勤工助学对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身价值的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素质也是成功人士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可以利用勤工助学这一机会来激发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这也有助于其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当前,许多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的机会是相对较少的,而报名希望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却较多,除了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享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外,剩余的勤工助学的机会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竞争上岗。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学生成绩的好坏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关键在于其综合素质是否达到单位的要求,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有多少。在这种竞争环境中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要学会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从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同时也会承受压力甚至面对失败和挫折,其实学生时代直面困难的锤炼,将使其在将来工作和生活中遇见的一些挑战和压力时更显从容应。

(二)有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如果说大学基础课程是创新教育中对学生内力的培养,勤工助学则是创业教育中对学生外力的锻炼和实践,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和孵化器,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载体和实现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学到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实践来验证他们学到的知识。勤工助学就是将其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多地与不同的类型的人打交道,协调处理不同状况的问题,能够锻炼其社交和办事能力。在工作时,无论是取得小小的成功,得到老师或同伴的认可,还是遇到各种困难,对丰富其人生的阅历,为未来学生创业积累一定的经验,提供一定的基础。在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通过实践,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失败中汲取营养,在磨炼中补足自己的缺点,学会结合实践与主动学习,从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完善。

二、发挥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的措施与途径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行为源自于思想,实践取决于认识。改变传统的对勤工助学的认识,是发挥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的前提。一方面,要从对勤工助学固有的思想认识中脱离出来。以往勤工助学主要功能只是为了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勤工助学是一个锻炼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我们要从老的思想和认识中脱离出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工作,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无可替代的优势。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提高学校和学生对勤工助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要想发展创业教育,首要就是从思想上重视勤工助学工作,学校努力为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提供时间和空间,为落实勤工助学创业教育工作提供足够岗位,不能单纯的将创业教育归纳到素质教育体系中去,要“合二为一”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教育引导我们的学生转变思想,改变找工作靠关系、靠父母这种老旧的观念,将自主创业视为人生的挑战,主动学习创业所需要的技能,积累相关经验,相信年轻就是创业资本,勤工助学就是有效的实践平台。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完善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有助于推进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的落实。目前,国内的高校大部分都对勤工助学制定了相关的条例,但是其内容已经多年没有得到更新,导致其某些方面无法与新时代相适应。一方面,许多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存在区域局限性。有相当多的高校勤工助学管理规定,局限于校内的勤工助学,至于校外勤工助学则涉及的比较少,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针对这种情况,校方需要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定,对校外勤工助学活动予以规范和指导,让勤工助学在发挥减少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创新、智力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校外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当学生寻求创业方面的帮助时,高校应该积极主动为他们答疑解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许多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存在内容单一性。勤工助学创业教育应该包含很多的内容,其涉及面应该非常广泛,我们不仅要对老旧的勤工助学管理规定进行优化,还要对其息息相关的其他政策如:学籍管理及考试办法等做出对应改变。学分应该更具有人性化,拥(具)有一定的弹性。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同时可以出台激励政策,来鼓励学生跨专业或者跨学校进行勤工助学岗位流动,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勤工助学岗位的资源配置。

(三)发展勤工助学基地,提供实践平台

高校应该建立勤工助学基地,把它作为学生创业工作的核心,这样不仅可以整合学生创业能够利用的资源,还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的功能。勤工助学基地是一个缩小版的创业实践平台,学生在基地中能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印证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其在毕业后的创业中能做好准备。在这个基地中,高校要按照实际市场规律来运作项目,让学生对现实的市场不至于产生距离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基地的管理者不能过多的干预学生的决定,而是在其中扮演指导的角色,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资金注入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走向正轨。参与工作的同学,要明白自己不仅仅是在参加一个活动,更要清楚自己是创业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按照基地里面的规则运用手头上掌握的资源来解决创业过程中遇见的问题。

三、结语

教育是实现人类公平的工具,它的作用比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勤工助学工作好比这个伟大工具的翅膀,帮助更多的人成长、成才。我们要把握好勤工助学的基本规律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开展高校勤工助学的有效途径,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规范运行和长远发展。

第四篇:高校创业大赛下的创业教育

一、高校创业大赛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推进

一直以来,高校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硬伤,即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很多高校学生抱怨,大学里学的知识到企业中一点也用不上,这一问题在当下大学教育普及化、就业压力大等现象和问题下又被再次放大。随着创业潮的兴起,高校作为创业资源的极大拥有者已经开始了新的教育实践改革的尝试。笔者认为,创业大赛可以很好的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以笔者所在高校—沈阳大学为例,2015年全面共举办大小型创业类比赛10余场,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创业气氛,在校内外得到了一致好评,沈阳大学同年被评为辽宁省创新创业示范高校。笔者认为,创业比赛能够极大的促进创业教育,让学生在校就有一种实践观念,同时创业比赛考察的也并不完全是实践内容,也包括专业知识,这就很好的将高校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可以说,创业教育与高校传统的专业教育并不冲突,相反还存在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处理好高校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大水平发挥创业教育的效果。总结而论,对于高校而言,要想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必须首先开展高校专业教育,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体系中融入创业的内容,通过创业教育来强化专业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心理品质,使得高校不再被诟病与企业实践脱节。

二、高校创业大赛对学生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上文已经分析了高校创业比赛对高校创业教育能够产生推进作用,本部分将从学生视角出发,进一步论证高校教育中强调创业教育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1)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以笔者指导的创业团队为例,2015年,笔者指导的创业团队先后获得沈阳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甲类项目。在比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原本在课堂上表现平平的学生,随着比赛的深入,渐渐的也一改内敛之风,求胜心和进取心变的强烈起来,原本根本不明白企业为何物的学生们渐渐的对企业热爱起来。繁琐的财务分析、抽象的战略规划、多变的营销策略等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枯燥,学生在比赛的模拟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事实上,创业教育本省就是一本实践性很强的经,而创业大赛刚好是这部经的偈。目前沈阳大学的一些做法就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以创业大赛为纽带,组织学生对现实典型创业型企业进行参观;将有意愿的企业引入校园,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够进行实践训练;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技能的实操。

(2)学生合作能力的增强

仍以笔者所带领的创业团队为例,团队内的成员在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中整体合作能力增强了,多数学生表示比赛不但让他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还让他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事实上,从学生未来真实的就业看,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就是对今后学生工作的一次真实模拟。

(3)学生沟通能力的蜕变

好的沟通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开端,创业大赛有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在沈阳大学2015年的创业大赛系列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多次机会与创业人才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学生也与创业团队的老师或有过相关参赛经验的学长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创业大赛下的沟通既加强了相关专业的融合,又搭起了专业知识嫁接实践能力的桥梁。

三、结论

本文浅析了高校创业大赛对创业教育的推进作用,认为高校创业大赛能够很好的促进高校教育的革新,从理念上改变传统的理论传道的弊端,本文还从学生视角分析了创业比赛带来的学生实践、沟通、合作能力的提高,事实上,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学生能力提高,本文仅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方面来谈。总之,大学教育需要创业大赛这枚楔子的嵌入,需要创业教育的促进,只有这样,才会在大学中滋生创业的良好基因,实现校、师、生、企四方共同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