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1
摘要:是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或劳动时遇到的不方便、不顺手和不称心的事物,进行改进和创造性地设计制造的新产品。这类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科学实践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提出问题;自主创造;制作
一、提出科技创新问题
在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用课本上和通过其他途径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和实验,获得创造知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教师的辅导下,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制订计划和亲身实践,在实验中积累数据,在研究中分析数据,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或创造出有价值的科技作品。
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他们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学会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在科技创新活动时,学生提出一些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我校是农村学校,夏季学生家里苍蝇很多,胡婷玉同学在灭蝇时发现问题:用苍蝇拍虽能打死苍蝇,但会留下死苍蝇的内脏污点,很不卫生;如果用粘苍蝇纸,只等苍蝇“自投罗网”,不能主动出击,效果不佳。在教师的指导,从研究苍蝇拍开始,直至设计制作卫生灭蝇兜。
卫生灭蝇兜不但能灭停着不飞的苍蝇,而且还能逮住在空中乱飞的苍蝇;还会让苍蝇“自投罗网”。这个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借书后,借书证放在图书室内。当学生到图书室还书时,图书管理员要在一个班的借书证中,找到还书学生的借书证,不是件容易事。来还书借书的人多时,学生要排着长队等候。
为此,一对同胞姐妹郭婴、郭婴霞动起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反复尝试,动手实践,不断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向前跨了一步,终于设计制作出“寻找方便的借书证”。这个小发明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探究科技自主创造
自主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探究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教育实践中,要使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就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大胆地去设计,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打破常规,而产生新的设想。特别是对那些有新意、有创见的方面,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如,朱懿超同学发现:不少人爱用一次性杯子,尤其是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而客人也喜欢用一次性杯子喝水喝茶,认为这样干净卫生。但是,目前的一次性杯子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的杯子是一模一样的。在人多的场合,杯子放手后,往往由于认不准自己喝过茶水的那个杯子,而再用新杯,造成严重浪费,污染环境。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减少一次性杯子的浪费呢?朱懿超同学进行了研究,想到了多种方法,最后设计了:“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是把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给每个杯上分别印上不同的编号:1、2、3……,再在杯上写上“用杯记号,再喝找它,减少用杯,环保第一”的字样。
用简单的编号来区分一次性杯子,避免人们在一个场合用两个以上的杯子,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这个“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实践科技制作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点,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努力营造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做科技创新的主人。
如,在船模活动中,船模制作完毕,要进行试航。船模试航是调整船模的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的重要措施。但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船模试航活动的水域,校园内没有供学生船模活动的水域,妨碍学生船模活动正常展开。以前,我校船模活动只能组织学生跑到校外的池塘边去试航,要花很多的时间,又不安全,特别危险。
在船模活动中,李伟同学想到,学生中午洗饭碗的地方,有个长方形的水槽,只要堵住出水洞,在水槽中可做船模试航,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李伟同学的船模在水池内试验中发现:船模的航行方向,当船艏前面顶住池壁,船艉向左摆动,船艏是向右偏航,船艉向右摆动,船艏是向左偏航,只要调整到船艉不摆动,船模的方向就准了。
船模的航行方向解决了,航行速度怎样测试?李伟同学想到了科学课上做实验时的测力器,把测力器钩船模的尾部,拉力大,就是航行速度快。通过用测力器,试验船模的航行速度果然很好。
实践证明,船模试航用仪器在水池中可以进行水密性、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测量得到正确的数据。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十分方便,更安全,可以边做边试验,大大提高了研制船模的工作效率。我校船模选手在我的指导下,参加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比赛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研制船模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在研制船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树立了创新观念!
这个小发明为广大船模活动爱好者解决了没地方试航的问题。这篇《船模在普通家用水池中试航的研究报告》科技小论文获得桐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我们的船模活动,不但与课本知识、科技创新、技能技巧相结合,而且把这个科技创新活动的收获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内容,他们将不断地开拓思路,不断有新的尝试,新的创造,不断进入自身理想驰骋的新境界。
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开展培养小学生科技小发明活动的研究,促进小学生在家庭里、校园内、生活中、社会上,学习运用科学知识,发挥每一位小学生各自的潜力和创造性,是我们要培养的目的。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2
【内容摘要】
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优势和劣势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通过对广州市建设基础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其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发展目标、建设原则和总体战略;进而提出搭建创新平台、支持创新机构、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强化创新服务的六大实施方案框架,并建议采用“四轮驱动”的推进模式;可为广州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型城市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突破珠三角区域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而转型升级必须依托创新驱动发展。广州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的创新驱动发展对珠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作用和重要意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珠三角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都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提升,广州自然成为该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提升的发动机。在此背景下,广州在准确把握自身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共同构成广州的“三大枢纽”战略。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发展目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是带动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州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部署。如何更好更快地将广州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而,有必要对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础条件、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发展战略、实施方案、驱动模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本条件
(一)优势与机遇
。第一,广州作为国际重要的商贸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中国南方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其所具备良好的法治化环境、丰富的科教资源、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具备建成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础优势条件;第二,广州作为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城市之一,具有密切联络国内外各类要素、资源和市场的经验,更具有引进国外创新技术,输出国内创新产品的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第三,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市场体系和创新体系开放互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升级背景下,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备外部大环境的历史机遇;第四,当前工业4.0、互联网+、大数据、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对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将带来难得的产业环境机遇。
(二)不足和挑战。
第一,广州在资源、环境、土地、人力成本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颈约束。同时,广州在创新投入、创新动力、成果转化、核心技术、领军人才等方面或多或少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存在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因素;第二,当今全球各个国家对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争夺加剧。发达国家力图维持和强化其创新资源的垄断优势,发展中国家力图进一步追赶和争夺全球创新市场,这对我国和广州的创新发展带来挑战;第三,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其他同类城市也加紧实施国际性创新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形成竞争性挑战。
二、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从创新活动的创造、技术、服务三要素出发,本文建议将广州定位为“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球技术创新引擎”、“全球创新服务中心”。将其作为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创新枢纽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坚持自主创新和价值创造、坚持全球视野和开发合作、坚持基础培育和环境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和循序渐进的四项原则,以保障其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发展战略。
基于目前的基本条件和建设目标,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总体发展战略:一是知识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战略。具体包括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建设,完善知识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体系;二是高技术产业化与创新企业孵化战略。具体体现在加快创新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国家创新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高技术产业化和价值化。三是科技创新基础支撑体系与环境打造战略。具体从推动标准化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创新企业总部、金融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政策环境体系建设方面推动;四是科技创新交易与服务平台建设战略。着力培育和支持研发、技术、认证、检测、孵化、咨询、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易、转化、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的创新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创新服务中心和服务节点,构建高效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
三、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实施方案框架和模式建议
(一)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建设高科技园区、工程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等多种创新载体,为创新活动提供必需的空间和平台支持;二是支持创新机构。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机构的培育与支持,进一步激发其创新驱动能力;三是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实施创新人才吸引、创新信息集聚、创新知识汇聚、创新经费支持等创新工程,为创新枢纽的建设提供持续的优质资源支撑;四是完善创新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为创新枢纽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五是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金融政策、文化氛围、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方面综合提升,打造优良的制度、文化、基础设施环境;六是强化创新服务。提升创新交易服务、投资服务、产权服务、标准体系服务、品牌运营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为创新枢纽城市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二)推动模式建议。
建议广州市采用“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创新驱动+服务创新驱动+政府创新驱动”的“四轮驱动”模式推动其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其中,科技创新驱动模式是指依托科学城、知识城、大学城、研究机构等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工业创新驱动主要体现在依托高科技含量、高增值性、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创新;服务创新驱动重点在于依托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保障创新;政府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依托政府引导,加强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
四、结语
在对广州自身创新发展条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从搭建创新平台、支持创新机构、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强化创新服务六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方案框架;建议广州采用“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创新驱动+服务创新驱动+政府创新驱动”的“四轮驱动”模式。期望该成果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进而推动广州更快更好地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参考文献】
[1]刘燕华,王文涛.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对创新服务体系的认识[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3~11
[2]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Z].2011
[3]王洋,吴康敏,叶玉瑶.广州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枢纽城市的实现路径[J].城市学刊,2017,38(2):62~65.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3
摘要:本文研究我院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状况,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创新意识、创新氛围、指导教师力度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对策。这些措施涉及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我院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可以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了解众多的领域和学科知识,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则无从谈起,因此科技创新活动又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及领域的主动性。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面临的问题
1.1缺乏科技创新意识
我们对我院不同专业的4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科技创新活动,更没有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而没有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原因多是“没有获得比赛信息”、“对科技创新类竞赛没兴趣”、“认为自己做不了,不自信”。另外,我院学生工作主要是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制度不完善,缺少活动的组织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不利于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另外,我院经常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及社会团体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开办学术讲座,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学生人数很少,大部分学生是出于组织者的硬性要求或其他原因去参加的,因而很难达到学术讲座的预期效果。另外,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高考分数相对不是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许多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他们缺少毅力,意志力不强,思想上不愿付出更多,对学校开展的一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1.2教师指导力度欠缺
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院教师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本身就很重,因此和学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更谈不上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从事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缺乏科研经验,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作用不明显,或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因而造成科技创新活动创作的作品含金量不够高。
1.3理论和实践脱节
我院现行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被形象地称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的研究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出现了死学知识和高分低能的状况。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我院虽然也开设了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但是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因此,独立学院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方法,调整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4创新活动层次不高
我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量小、规模小、组织能力弱,科技创新活动水平不高,尤其是一些国家级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1.5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不浓目前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由团委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开展,由于目前教学体制和教学资源有限,学校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更多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发展规模;虽然我院建立了很多社团和各种协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但是这么多社团真正和科技主题有关的却没有几个,且社团和协会的活动缺少学术气氛,科技含量不高,这与当初建立社团和协会的初衷相悖,对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帮助较少,使得校园学术氛围不浓;另一方面,当前的培养方案也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科研氛围,为了让学生修够学分,培养方案里每学期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排得很满,使得学生除了完成学业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科研创新。另外,学生的生活状态也是各不相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很积极地想参与科技创新,但对科研不知从何下手;大二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专业课,时间比较紧;而大三的学生又要准备考研或是考取其他的一些证件,比如,教师资格证、会计证、计算机证等等;大四考研的学生正在加紧时间备考,不考研的学生正在积极找工作,很难有学生把精力放在科技创新活动上来,而指导教师也很难找到真正对科技创新感兴趣而且优秀的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从目前来看,我院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从整体上出现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但是很多学生投机取巧,不做潜心研究,仅是靠短时间内将别人的成果进行拼凑来突击完成任务,导致学生的高水平的重大发明、科技成果很少,并且长期坚持研究的学生非常少,学生从事科技活动高水平的少,粗枝大叶的多。以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我院还没有获得过国家奖。这种状况从侧面反映出我院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培养方面尚欠缺有效的措施。
2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水平的对策
2.1扩大宣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活动不同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生是否参加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此要做好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校报专栏、简报的形式和利用校内广播、校园网等途径,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同时,积极邀请校内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大学生来校现身说法,邀请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赛事的宣讲团来校给学生作报告。另外,学校还可以设置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体会创造成果的同时,也能为自己创造升学和就业的好机会。
2.2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来。其次,指导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逐步把学生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坚持长期的科技创新,并由此带动其他学生的科技创新想法。
2.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
建设教师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证,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指导,就不会有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很难出来高水平的成果,因此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一支知识面宽广、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
2.4建立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
首先,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措施。比如,学校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积极拓宽校外实践渠道,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其次,开设与活动有关的创新课程,加强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在教师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时把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同时,对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记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对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且记一定的学分,该学分可以用来抵充公共选修课学分和专业选修课学分;并且和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对参与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个人或团队要给予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在入党时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徐才千.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241(7):97-98.
[2]蔡韦,余波,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166.
[3]杨振海.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学报,2010(6):81-83.
[4]景爱欣,景爱霞.对于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2(10):9-10.
[5]任小龙,陈晏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80-81.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4
摘要: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越来越讲究标准化,且提出了标准化才是企业累计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以及扩散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这一创新思想。本文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标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新科技;标准化;企业
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全球知识与科技技术的创新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加速趋势。与此同时,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使得国际之间的竞争也越趋白热化,即便如美国、欧盟、俄罗斯一般的科技强国也始终坚持着技术创新战略,可见以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了现代各国不二的选择。我国也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要想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并增强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唯有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满足时代对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也唯有积极促进创新科技与产业变革的融合,才能新时代对企业发展的各方面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我国,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具有明显专利化特征的知识产业也随之崛起,其不仅加快了现代技术产业的产业化速度,更加剧了产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就国内大多高技术企业的现状而言,其企业资产也主要是由产品的知识产权经济价值所构成,这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意识,并让传统的产品竞争战略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代企业或产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产品的竞争,而是各自创新科技能力的竞争。
一、标准化是技术累计的重要平台
要想顺利实现标准化,便需一定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因而标准化的过程,其实质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标准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便是普及化的过程,且在此过程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技术与经验,之后,这些经验经过标准修订,又被纳入新的标准中,继而形成了技术的在积累,因此,实质可将标准化中“制定-实施、修灯”等过程实质为经营与技术的“创新-普及-再创新”的过程。作为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平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效避免一切从头开始,进一步提升了创新的水平与效率。为进一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以最大限度的节约产品的研发成本,并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便需努力实现标准化运营。每一家企业,其在生产以及运营过程中,必将积累大量的技术经验与秘密,而标准化的工作便是要将这些技术经验与秘密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标准,让设计人员能可直接使用,并结合现有的科技成果,从而达到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节省产品研发成本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效果。此外,结合标准化,还能进一步加快科技转化为商品的速度。标准化作为企业竞争的技术基础,其不仅为竞争提供了一定的激活素规则,更是实现监督技术的重要依据以及激励的重要支持。其次,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得以立足,标准化便是其唯一的途径,其不仅能让企业更快的适应国际贸易规则,更能有效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标准化为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市场竞争越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上。对此,作为创新者,应积极借鉴标准化平台,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创新与开发效率。例如一架飞机全机大概60多万个零件,其中标准件大概就有35万个之多,如果飞机制造企业在标准件上进行减重技术革新,可想而知这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客户的需求也在随之提高。因此,作为企业,其所投放到市场中的产品,唯有不断创新并始终保持良好的质量,才能顺应市场形式变化的要求,进而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势头。此外,为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还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临机应变能力。对此,作为企业应作答如下几点:首先,需围绕标准化原则,为产品的创新提供良好平台。其次,以产品标准化为基础,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与通用化,即创新产品设计原理,唯有如此才能让企业长久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经世界各国企业实践证明,企业唯有通过标准化,积极打造产品创新平台,才能灵活、快速的发展新产品,进而保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三、标准化是科技创新扩散的最好平台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无论遇到何种都应坚持创新,否则没有成果便注定失败。且目的达成标准并非仅仅是取得成果,而是要推广与应用,尤其是针对重大技术公关,唯有广泛运用才能受到应有的效益,如此才算真正达成创新的目的。换言之,取得良好成果却未能得到良好的推广与应用,那也与失败无异。传播创新成果,其最好的途径也是标准化所创造的平台,原因便在于:现代社会,标准化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一旦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便会产生潜在的使用者;无论何种产品与技术,只要形成标准化,便会有各种各样的客户优先选用,进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四、结语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进而获得经济效益早已是共识,国内许多企业都设有科技和创新管理部门,每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科技成果奖以及专利,但许多企业科技创新的日常工作是以行政管理为主,缺乏规划和评价,更缺乏全局性的标准化研究工作。这就必然造成很多企业从表面上看所进行的科技创新气势很大,但实际上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企业内部广大职工感受不到那些科技成果所带来的效益。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科研管理部门是在围绕着行政权力体系跪拜,而不是流程和标准。
当前各飞机制造公司的经营管理正在从“人治”向“法治”转变,“有系统的思维、有整体的框架,凡事讲流程、工作有标准、执行用表单、过程全受控、效果可量化”的AOS工作氛围已经基本形成,这为我们以标准化全面引领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对科研管理各阶段,如预研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实施阶段、复审阶段等全面实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打造企业的科技标准化平台,让科技创新回归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本位。企业就是企业,不能赔本赚吆喝,这是铁定的大道理。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5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xx市企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对xx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问在深入研究xx市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相关情况基础上,探讨增强xx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动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x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小企业作为xx市企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对xx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调查通过深入研究xx市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相关情况,探讨增强xx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xx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情况:
1、公司的基本情况
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优质水产种苗、食品和技术服务的民营科技企业,目前公司拥有资产超亿元,下辖10个分公司,一个研发中心,一个食品加工厂及多个合作养殖基地;拥有优质健康河蟹苗种培育面积400公顷,其它种类养殖面积13,000公顷,工厂化水产苗种车间30,000立方水体,连续三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年创利税超过500万元。
2、公司科技创新的成绩
公司成立以来,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内首创稻田养蟹、河蟹生态育苗、海蜇工厂化育苗技术,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达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中华绒螯蟹“光合1号”通过国家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河蟹新品种。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以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为纽带,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广大蟹农中实行订单养殖,带动了10000多个农户实现了增收。2011年又创新了服务模式,成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在全国各地已建起600多家惠农服务站,2012年,科普惠农服务站在南北方水产养殖聚集地区拥有了19家连锁店,为广大农户送去了便捷的技术服务。
3、公司的研发设计
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内设研发品质中心,包括技术部、品控部及研发中心。公司十分重视技术人才,吸引了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80名水产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公司从事科技工作,实施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外部科研人员,组建专家团队联合攻关,实现集成创新,还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天津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所建立联系,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项目开发,借助他们雄厚的研发力量,引入了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进行研发。聘请了挪威水生动物育种权威单位阿卡瓦弗斯克(Akvaforsk)遗传研究中心的知名专家托德森(Thodesen)来指导河蟹高级群体选育项目研究,完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的启示
1、善于抓住转型机遇
通过对两家企业的实地走访,我们看到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我市转型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准了方向,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2、高度重视科技研发
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渔业养殖业资源,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研发河蟹新品种,终于获得技术上的突破和效益上的爆发,成为我市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
3、构建有效的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开发新产品这么单纯,而是要形成一套高效率、适应性强的创新机制,不仅要有像李晓东这样精心钻研和眼光独到的带头人,还要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优势的制度,更要不断创新思路、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来发展壮大企业。但是,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后发现: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目前的发展极易受场地的限制,随着我市沿海可养殖水面减少和部分水域的污染,使水产品的养殖难以扩大规模;同时,企业在产品深加工上投入不足,新产品推出较少较慢,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三、推动xx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1、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必须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充分发挥科技管理部门引导作用,积极落实现有政策,大力宣传企业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等新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增进企业对创新政策的了解,拓宽服务渠道,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及时享受到国家、省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保证科技、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得到及时、高效的落实。另一方面,要竭力营造全民学习、全民创业和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宣传科技创新的典型,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社会风气。
2、中小企业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强化自主创新,中小企业要大力吸引人才。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强弱取决于企业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xx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成绩斐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并对创新人员进行有效的物质奖励。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是我市中小企业应该形成的共识;另外,企业与研究机构、大学之间开展科技合作,也能快速提高本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辽宁华孚集团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也离不开与各个高校的紧密联系。
3、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的特点,企业的当家人必须树立长远眼光,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来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政府要围绕企业的具体需求,重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生产用地、人才招聘、技术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为企业的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支持。推进产学研合作要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财政金融上对产学研合作予以资金支持。提高产学研成效,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走出本市、本省乃至本国,充分利用他处的资源与市场,我们调研的这两家企业就是依托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提高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企业的效益和知名度。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6
1、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与动因
1.1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涵
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是指在文化企业中应用新知识、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以创造和开发新需求的过程。其实质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推动双方不断发展和演进。文化企业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外生需求看,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培育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强文化技术集成创新与模式创新,提高文化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安全监管、文化诚信评价等文化管理共性技术,提高科技服务的能力,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全面优化。第二,从内生需求看,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核心,加强文化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研究,开展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管理、传播与消费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高投入产出比,还有助于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加快文化的传播与输出。
1.2文化科技创新的动因
1.2.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互动发展
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资源和资本,更需要大量的现代知识和技术要素,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文化产业更突出了对要素的拓展与整合。新兴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融合,不仅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带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重组,而且也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创立新的销售渠道和运行模式,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同样百老汇音乐剧、好莱坞影视都依赖于现代科技实现了传统文化科技化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文化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文化底蕴通过科技手段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挖掘与传播。
1.2.2实现产业与市场的升级改造
文化产业具有多样化、区域化、低碳、附加值高、就业率高等特点,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可以优化传统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开发需求市场与消费潜力,推动文化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发展,有助于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孵化科技型文化企业,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和竞争力。2003年,日本颁布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挖掘日本传统文化,积极提升数字技术和载体创新,逐步将文化产业和发达的电子科技产业融合,促进了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拓宽了新兴文化的消费市场,成就了全球知名的索尼、任天堂等超大型科技文化型跨国企业,实现了从一个传统的技术产品制造大国向一个文化产业生产和输出大国的转变。文化科技创新的目标就是通过现代科技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1.2.3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增值
科技创新不仅拓宽了文化服务网络与平台,提升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涵与价值,增加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使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输出与传播更贴近市场、贴近需求。1999年,韩国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成立“文化产业基金”,依托IT产业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明确了将数字文化作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推动了动画、音乐、卡通、游戏产业的发展,2013年韩国数字游戏等文化产品的产值达101.1亿美元,占当年文化产业产值的11.82%,游戏相关产品和服务输出额占据了世界游戏市场5%以上的份额,是世界公认的以技术力量保障文化创新和产品创造的文化产品生产强国。科技赋予了文化新的发展动力和形式,而文化又成就了科技的价值和意义,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要素。
2、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与类型
2.1“服务+科技”型
将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结合是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将新技术、新方法向文化产业的渗透,整合文化与技术资源,实现文化企业与技术型企业全方位的合作,提高文化产品内涵,拓宽文化服务市场,从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以美国迪士尼公司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集电影、书籍、乐园、玩具于一身的文化企业,该公司的创新包括两类,第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创新,迪士尼依靠其庞大的制作团队和媒体网络,开发和推广全年龄段喜闻乐见的作品,始终走在文化创新的前沿;第二是文化科技创新,迪士尼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2维和3维动画制作技术与团队,1992年,其电脑辅助制作系统(CAPS)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科学工程金像奖,科技的领先助推了迪士尼全媒体的发展与创新。“服务+科技”的文化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迪士尼传统影视媒体的业绩,也促进了新兴业务的发展,2013年迪士尼公司总收入450.4亿美元,传统的媒体收入占总收入的58.47%,新兴的网络业务达到10.6亿美元,年均增长8.15%。采以同样科技创新策略的还有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德国Bertelsmann集团等。
2.2“平台+研发”型
现代的文化产业更多是服务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将现代科技融合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推广,实现技术研发与文化服务的同步发展,拓展服务价值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以现代科技与虚拟网络为基础的文化服务创新。盛大网络有限公司是集游戏、文学、传媒、手机、动漫、音乐等业务,向广大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在线互动娱乐内容和服务。作为新兴的文化企业,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参股NokiaSymbianOS、J2ME平台,收购美国ZONA公司、韩国Actoz公司,推出了ROM手机操作系统、完善游戏服务平台、构建软件开发网络,实现了从一个游戏服务运行商向中国首屈一指的网络文化服务商的华丽转身。“平台+研发”的文化创新模式不仅依靠信息网络拓宽了公司业务范围,而且通过研发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精耕细作,提升了公司及产品的竞争力,2013年盛大游戏的研发费用达到1.86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总收入的18.08%,占税前利润的42.46%,研发费用年增长超过8%。采用同样科技创新策略的还有日本SONY娱乐公司、韩国NCsoft公司等。
2.3“软件+硬件”型
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软件与硬件的支持,软件包括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设计、制作、研发、培训、咨询等,硬件包括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系统、设施、园区等,软件与硬件的共同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环球数码创意公司致力于发展以数码内容为主的3D数字影视动画培训、3D数字影视动画制作、数字影院系统设备生产及应用方案、动漫影视剧发行以及国际大型文化创意园区等相关高科技文化产业,是目前业务范围较广、科技含量较高的典型的文化企业。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1.6亿港币,比上年增长44.76%,其中,电脑图像创作及制作收入8753.2万元,占总收入的54.46%,培训收入1574万元,占总收的10%,园区及硬件租赁收入占总收入的35.54%。以数码科技为基础,硬件与软件的同步发展,使环球数码成为科技型文化企业发展的楷模。采用同样科技创新策略的还有韩国Nexon公司、日本GAINAX公司等。
3、国内文化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3.1文化资源类型多样,科技创新需求不同
中国幅原辽阔、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差异较大,导致文化资源类型太多。从形式上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资源,从类别上分为民族性、地域性、功能性文化资源,从内容上分为历史、宗教、艺术等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复杂性和差异化以及文化资源对于科技创新需求的独特性和多样化,为开展文化资源公共服务与社会化运营增加了难度。相对于传统文化资源,新兴文化借助于科技与网络,得到迅速传播与发展,科技创新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提升作用明显。因此,文化资源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方式、文化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模式成为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3.2文化企业业务复杂,科技创新能力不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等10大类,50小类。各类别差异较大,科技创新程度不一,再加上企业业务复杂,涉及行业太多,导致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标准不一,无法准确地衡量和比较文化企业科技能力。此外,由于文化资源的差异性、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难度不一、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差异较大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3.3文化消费市场巨大,科技创新服务太少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但是,国内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服务网络还不完善,尤其是投融资、担保、技术合作、产权交易机制还不健全,无法满足文化消费市场和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目前,中国文化消费需求和供给的缺口近5600亿元人民币,居民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及消费潜力与当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形成巨大的落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服务已经成为文化产品与服务开发与制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文化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关键载体之一。
4、国内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综合发展策略
4.1完善市场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是促进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相互作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形成的重要举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提供财政、税收、金融、就业、人才等一系列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激发文化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支持多种形式的横向和纵向科技技术成果向文化企业转移,提升文化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与创新能力。2004年文化部设计“文化部创新奖”,对立足时代前沿、弘扬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普及广大群众的文化项目予以表彰。2009年文化部推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旨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径,完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文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政策的完善与细化,对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调整和优化、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2建立功能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根据文化产业类型,依托有关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内容,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合作、培训管理、融资投资、风险管理、产权交易、法律咨询等各方面服务,以满足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的需求。加强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构建以技术创新型企业、文化综合服务运营商及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于加快文化创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2014年由科技部发起建立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成都成立,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跨行业整合文化、科技、金融等多方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完善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与人才培养功能,为文化科技的创新体系的探索走了重要的一步。
4.3推广需求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资助模式
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资助,2010年6月,文化部印发《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管理办法》,提出了文化产业重大战略导向项目、前沿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等培育计划。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2.97亿元资助了网络、旅游、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科技服务等领域97项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资助575个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但是,单纯依靠政府预算内拨款只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发展所需的投入,因此,必须建立以需求导向的文化创新资助模式,完善政府补助、贴息贷款、奖励、消费性、专项性资助等形式,加快资助资金的市场化运作与管理,加速文化产权交易与融资市场的建设,形成政府指导、行业主管、企业主导的文化产业创新资助体系。1994年起,法国电影产业资助基金,采用自主性资助和选择性资助两种形式,将影视作品的税款按照特定条件分配和返还给生产、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的参与者,用途严格限定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与创新,既体现了企业资助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又体现了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和市场化,为我国文化科技资助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5、小结
以科技为主导的文化企业发展模式其重要的特征是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度,文化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文化创意的内涵与价值,更加提高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入避垒和出口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创新扶持政策、优化创新服务平台、改革创新资助模式,才能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推进文化资源与遗产的认知、保护、传承和开发,促进文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高端系统装备国产化,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文化服务产业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7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无法“避灾”,却可以“减灾”。现阶段正是陕西省进行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三个陕西”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加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加强设施、队伍和能力建O,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步伐,使气象现代化更好的融入到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来,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主要任务
1.1完善观测网站布局
为更好实现观测自动化,提升观测数据的综合水平,陕西气象部门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构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主要提供旅游、交通、电力、城市大气环境等专业的气象观测,使陕西省的气象观测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1.2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御体系,陕西省气象部门建立起了多部门联动、多环节进行结合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使得陕西省的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得到明显增强。
1.3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陕西省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连续性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出人工影响天气在严重空气污染事件、人工增雨/消雹、森林火灾等的作用。
1.4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各种极端灾害性事件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其造成的危害也越发严重。相关部门开始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加强评估研究。在综合治理渭河的同时,还开始着手进行山区民众的迁移工作。
1.5增强气象业务支撑力
将主要的科技资源用到解决关键业务核心技术上的研发上,增强科技气象业务的支撑能力。始终将建设气象人才体系作为各级政府部门人才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
1.6提升基层气象部门服务能力
相关部门始终以基层气象台站业务保障水平和工作生活条件为基础,对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改善台站探测环境,建设与陕西气象现代化发展适应的气象系统。
2陕西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成绩
2.1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陕西省的气象现代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在陕西省xx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意见》一文中指出了,各级政府根据本市情况出台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意见,助推气象科技创新步伐,取得良好效果。
2.2现代化气象服务接地气
目前,陕西省气象局在气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完成45个示范县气象为农服务、18个中央财政服务“三农”专项县、300多次的田间调查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还构建了三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并向各个镇及村工作站进行拓宽,使得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当前,陕西省大部分乡镇都颁发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应急认证管理办法。
2.3火车头牵引驶向现代化
陕西省连续开展几年的“火车头计划”,已经涉及到11个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有100多个立项科研和90多个关键科研问题;省、市两级政府进行合作,建立起了60多支创新团队,仅科研人才将近500人,研究气候变化对经济林果业造成的影响是当前急需要研究。陕西省气象部门分别在华山、秦岭太白等地建成气象观测系统,有利于对秦巴山区降水机理的研究;也为山区地区研究雾、霾等的形成提供依据。确立“以项目建设提升现代化核心支撑”方案,与9个市政府签署局市合作协议,确定合作项目30个,项目建设几乎覆盖所有重点领域。
3加强气象现代化助推气象科技创新步伐的保障措施
3.1构建和气象法规和标准体系
对于陕西省气象部门来说,应对陕西省气象法规体系加强建设,完善气象法律法规,促进气象活动法律制度全覆盖。加快推进各级气象部门现代化建设,有利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工作早日实现,提升气象社会管理水平。
3.2加强组织领导
陕西省xx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加强建设现代化组织领导能力,使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3.3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
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及运行机制,借助多方科技资源,发挥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作用。建设陕西省开放式管理机制,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促进创新文化和气象人才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8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
虽然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从教育体制来看,虽然素质教育开展多年,但是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发挥着作用,考试成绩依然是决定考生升学去向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高中生进入大学学习后首先摆脱掉巨大的学习压力后,对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荡然无存,其次由于学习方式的机械化、技巧化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固化,这种僵化的头脑直接阻碍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宣传、组织的力度还不够,认为这仅仅是一项任务,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创新成果的多寡看作政绩。
而多数院校,在组织过程中甚至把自己的课题拿来让学生参赛。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专门指导教师队伍,许多指导教师基本上都是在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指导学生,或者在自身研究的项目课题中分配任务给有志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意得不到施展。从以往学生提交作品的方向和创新内容看,许多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选题过于宽泛,致使研究难以形成实用的成果,这一点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作品中尤为明显,在研究方法上往往不能突破学科,没有形成多学科、多专业的组合、交叉。当然,依然有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组织没有提升到带动学风建设的高度,没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出现了学术氛围不浓厚,参与面不宽的现象,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或影响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带动学风工作的路径选择
1.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过去忽视时间、缺少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等受到极大冲击。网络公开课等第二课堂的开发、开放,各高校开展的科技创新课程的实践,在网络上平台上逐步建立,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体系呼之欲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重塑高校学风的要素。各高校发挥自身行业特色和传统学科优势,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建设以及营造创新学风的实践活动的维度、广度、深度依然有空间去研究探索。重新审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在推进学风建设中发挥的潜在价值,开展协同创新,建立更完善的教育体系制度,构建大学生科创引导学风建设新机制,协调各方面的新问题,综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国际合作办学等的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来推进学风建设。
2.以传统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学风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决于高校学科建设和教育体系建设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