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5篇
[优选]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5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
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改进措施。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措施。结果:加强宣传贯彻、引入信息化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做好内审及管理评审等,是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结论:应不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检测质量。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改进措施;药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实验室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1],是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公正,具有可比性的主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才能提高体系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确保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使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探讨其改进措施,可以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提高。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1.1实验室重业务,轻质量管理
有的实验室认为,只要把检测和科研搞好、业务技术过硬就很满意,不需要过多考虑合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常常把质量管理放在次要位置[2]。
1.2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检测工作脱节
最常见的现象:检测过程未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凭印象做或怎么快怎么做;有的检测需要制定作业指导书而没有制定,或者写一套做一套[3]。
1.3考核评价内容不完善,监督工作质量不高
缺少考核或评价的具体要求,工作做了,但没有或不知如何考核和评价[4];监督员监督不力,未到现场监督或监督记录不及时,过后补记、转记,有的监督员对质量体系理解不深入,监督形式和内容单一,监督工作不全面、质量不高。
2改进措施
2.1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2.1.1领导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机构的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体系运行涉及各职能科室与检测室,领导的组织与协调力度是关键。领导不重视,各科室之间就缺乏配合,质量体系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5]。所以,首先要求领导重视,主持好管理评审,做出改进决策。
2.1.2加强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
使全体人员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ISO/IEC17025的内容和要求,了解每一个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参与质量活动,使之变成自觉行为。实验室的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要考虑员工的需求[6]。应建立考核与效果评价机制,检查是否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2.2将信息化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应将更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将质量体系与信息化有机融合,把各要素加入到信息化平台的各个环节,作为管理和运作过程的限制性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7]。
2.2.1文件管理信息化
建立文件管理平台,所有体系文件的编制、预授号、审核、审批、培训、发布实施、修改以及作废的每个环节都在网络上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只有符合管理体系的规定才可以继续运行,否则停止并提出纠正要求。所有体系文件统一由一个部门实行电子化管理,保证修改和更新及时到位。尽量少打印纸制版,如确有需要,应规定打印权限,在打印文件上显示打印日期并提醒使用完毕及时销毁;每打印或销毁一份纸制文件,管理部门平台要有显示,以便监督到位;当纸制文件未销毁前就有修订,系统会自动反映出还有哪个人、哪个部门打印的纸制版文件未销毁,以便提醒打印人员和管理部门,防止使用过期文件。
2.2.2标准物质管理信息化
建立标准物质管理平台和台账,使标准物质的领取、使用、销毁信息实时更新。将标准物质基本信息录入台账,系统对标准物质的某些重要信息如期间核查、有效期、贮存条件等进行提醒,使标准物质管理更加严谨。
2.2.3仪器管理信息化
建立仪器信息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台账,实现仪器从购买申请、审批、验收、检定或校准、SOP的形成、维修、核查直至停用报废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信息化,并将一些重要的时间如核查、检定或校准时间设置自动提醒,实现全程跟踪管理。
2.2.4检验过程管理信息化
现在已有很多实验室运行了LIMS系统,该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过程的跟踪和管理水平,可以减少人员操作的随意性。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增加了实验室工作全过程的原始性、可溯源性,减少了人工书写及人为错误和各环节操作的随意性,亦可提高执行力,可实现“全程跟踪、时限管理”,有效预防“两张皮”现象。信息化管理的引入,能使纸上的质量体系更好地落到实处,从而发挥质量体系的最大作用。
2.3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监督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项质量活动及结果都可能发生偏离,因此,应强化考评和监督机制。
2.3.1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例如,培训要有效果评价,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质量体系执行得好的表扬奖励、执行不好的批评惩罚。
2.3.2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
为了加强实验室内部监控,质量监督员要把握好监督时机、关键人员及关键环节。监督时机:要把握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刚实施或开展时;检测方法发生偏离时;新设备刚开始使用或设备修理后重新投入使用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质量仲裁检定时;检测结果出现临界值时;发生客户投诉时。关键人员:要把握新培训人员、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长期休假重返工作岗位人员等。关键环节:要把握对检测结果有重大影响的环节、技术力量薄弱的环节等。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及有效运行[8]。
2.4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内审与管理评审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审与管理评审可以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2.4.1提高内审员素质
实验室内审要由具备资格的内审员所组成的内审组负责进行,而内审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其所具备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审核技能决定了内审结果的质量。首先,内审员必须具备实验室已认可或已申请认可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要求,以便发现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其次,内审员要定期培训,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对内审员队伍进行持续培训,使其及时掌握实验室认可相关政策、准则、规则的变化和相关专业领域标准、方法的变化,以持续提高实验室的内审质量[9]。
2.4.2充分发挥最高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
最高管理者要重视管理评审,将其作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平台。在参会人员讨论意见不统一时,最高管理者能做出决定,以统一实验室的工作思路。最高管理者要掌握好分寸,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不能造成一言堂现象[10]。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主要针对质量方针和总体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外部环境变化对实验室的影响、近一年来实验室改进工作的效果进行评审,不能偏离管理评审的意图[11]。
2.4.3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
要做好充分准备,参与人员应认真围绕满足顾客期望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性来运行,内审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12],要注重寻找制约体系运行的本质与关键控制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和改进质量活动过程,使质量体系得以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CNAS-CL01:20xx.
[2]李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出现的问题的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xx,(4):81-83.
[3]温华伟.浅谈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3):161-163.
[4]方大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常见的六个问题[J].中国计量,20xx,(4):43-44.
[5]易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与持续改进概述[J].海南医学,20xx,22(9):126-128.
[6]李成,李兴根,罗益群.浅谈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5):58-59.
[7]胡宇东,莫瑾.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信息化实践[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5):48-49.
[8]彭文兵.论药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中国药事,20xx,26(11):1169-1173.
[9]红霞.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2):27-28.
[10]冯维华,杨红娟,王琦.实验室如何有效开展管理评审[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5):60-62.
[11]何正雄.实验室管理评审有效性探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3):40-41.
[12]王红云.浅谈提高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的方法与途径[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2):43-46.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2
摘要:本文依据钢铁厂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系统规划、人力资源,运营监控、监督约束及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实践表明,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结合本文所提出的联系实际的优化方案,钢铁厂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对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管理;改进措施;优化方案;成效
一、钢铁厂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体系策划和文件的编写存在缺陷
(1)由于存在认证机构及相关咨询机构的误导,导致社会宣传的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只能根据相关的咨询公司所提供的范本进行抄写,这就出现了闭门造成的嫌疑,无法有效密切联系占据钢铁厂的实际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出钢铁厂的工作特色,存在着大量的空洞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
(2)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进行多次修改后相关文件的体系适应问题得到了改正,由于对相关产品的质量问题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充分重视整个体系的文件实施过程。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表达不够准确,整体的详细度比较低、操作难度大、连续性差、且与实际有较大差距,无法实施。
(4)各个体系直接的文件不够准确,文件表述不够清晰,在执行的过程中无法达到协调的目的,容易出现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
2.不能按照体系的要求持续改进企业质量管理
企业应在第一时间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确保相关的产品符合一定的要求。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钢铁厂在进行有关数据分析时,通常会存在以下2点不足:一是未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有效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二是无法将相关的数据有效地转换为相关的信息。这些是需要钢铁厂根据实际情况在充分掌握了相关的信息后进行有效的分析,确保相关的问题不再发生,并能够持续有效地改进相关的工作。
二、钢铁厂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方案
钢铁厂在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对钢铁厂整体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注重体系的.优化和全过程监控
(1)增强对内审核的效果为了能彻底改善与扭转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质量,需要企业慎重挑选人员,以成立一支高水平的队伍。企业有关领导必须对内审队伍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持续关注其成长,对其工作和作用进行充分的肯定,并有效提出整改的措施,对其质量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其能够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在有必要时可以从客户处或者相关的认证公司聘请专业的内审员来进行内审。
(2)推进实时分析与控制采取科学的统计方法是全面改善质量管理的基础,要科学的对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运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和分析,确保能够根据相关度要求对所出现的不同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且考虑选择一些适合的办法进行合理控制。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评价和分析,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经营能力。
(3)执行管理评审钢铁厂在对企业的内部能力和绩效进行关注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企业对相关执行管理的评审情况,有效分析整个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干扰。在实际落实当中,须防止下属单位做表面文章,而上级领导者对内部审核只是进行简单检查,有时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功夫来进行应付。
2.注重优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1)优化质量管理体系须将量化作为前提在质量管理体系内所给出的有关指标与目标均十分利于工作的持续改进,在相关工作具体实施前,要确保指标和目标的统一性,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对指标和目标进行考核。
(2)重视文件的优化问题在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味的追求“标准化”,这样就不能全面体现出产品自身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继续进行质量管理。
(3)通过高层管理活动营造企业的改进文化基本上没有实际作用的管理评审,不利于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改进。要切实发挥出管理评审的实际作用,对所有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全面的衡量,以知晓他们是否能够与目前所做的工作相适应足。通过对内部员工所进行的管理评审活动,在内部营造出了适宜改进的文化,并为职工的工作改进创造机会;而对于现状,不断改进无所作为的管理者和员工而言,将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压力的措施,促使他们成为参与者在不断的改进和探险家。
三、优化方案为钢铁厂带来的成效分析
1.增强了职工质量管理能力,使他们能积极参与管理
在采取上述的优化之后,职工的质量观念得到增强,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和改善时,应该想到是否符合有关质量方面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须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一定要改变以往工作中没有详细计划、没有事先确定好各个步骤的无序情况,若在工作中没有书面通知或记录联系。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质量,根据有关质量标准来认真评价自己所做的各项工作,使工作都能做到有序的进行。
2.以用户为关注焦点,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钢铁厂有许多需要服务的高品质的大用户。优化方案实施后,要在上级单位的指导下,开展更多的服务项目,认真饯行企业所给出的服务承诺,确立适合的服务标准。企业所制定的质量管理要求,一直都是客户关注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根据客户所关注的内容来认真作好各项工作。我们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给出了一系列的企业质量控制标准。在平时的服务中,我们要求职工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以让客户感觉到温暖。对于客户的投诉,我们都在处理之后,对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价,凡是对客户投诉的钢铁厂质量问题,在处理之后,若客户觉得不满意,我们都会继续处理,直到客户最后满意。我们在合同管理方面给出了严格的规定,在正式订立合同之前,一定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仔细审查,以维护好双方的利益。要认真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工作。若在实际中履行合同存在困难,我们应该采取适合的措施,以确保其实现修改,能够饯行承诺,以保证企业的信誉。
3.严格做好有关监督
在落实优化方案之后,为使钢铁厂的管理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监督工作:
(1)监督用料采购环节根据有关质量管理要求,在用料采购当中,要做到公开与透明,对于生产当中的主要用料,要慎重选择供货方,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最好的。对于不按照合同规定的步骤进行采购的员工,坚决不再使用,有关人员要按照合同的要求,对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
(2)认真审查供货方能力对于所挑选出的供货方,企业要审查他们的供货能力,并给他们建立单独的管理档案,且定期进行更新。要求供货方必须在行业内具有较好的口碑,还要审查供货方的质量控制状况、实际生产能力、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等。在进行大批采购之前,要先对样品进行检查与试用,若检查与试用结果符合要求,再进行大批量的采购。
4.不断优化,增强自我调整能力
企业所进行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看,也是不断优化,增强自我调整能力的过程。不断优化并非只是注重对已知道的,或者隐藏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正办法,同时对于做的较好的方面,也需要进行优化。由于用户需求、以及应用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的钢铁厂的质量管理为跟上这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也需要进行不断优化。钢铁厂在进行自我调整后,加强了对进行了内部管理方面的审查工作,每隔一定时间即对开展一次内部审查,对于找出的问题,按照企业的有关要求,及时进行改正与调整。
如内部审查之中找出了一些项目存在先开始作业,后给出相关作业计划的情况,我们马上要求相关负责者改正,要严格遵守规范的作业流程,此后没有再出现在未来这种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编.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第二版)[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2]柴邦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3
1 完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
1.1 树立质量理念是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重点
产品的质量是国民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 ISO9001 质量认证体系中对质量的解释为:产品过程或服务具备满足明示或隐含需要特征和特性的综合。质量是产品的心脏,如果药品在处方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调和,或者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其都不会具有应有的特征以及特性,从而丧失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甚至带来令人恐惧的药害事件,那么药品就失去了其存在与人们生活中必需品的价值了。质量理念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拥有什么样的质量理念,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因素。而企业高层的管理者在质量意识和其理念上的认知就等于员工的认知。所以说重视质量理念,是首要的任务。
1.2 运行组织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在新版的 GMP要求中有着明文要求:企业应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想要完成全面化的组织形式以及员工的职责,就必须将质量目标作为首要的目标。而在其中例如将员工的参与作为基础,妥善地安排权限、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最重要的质量职责,这些都是质量目标的具现化。所以说将质量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得各部门可以妥善的落实,让所有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借此来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完美的运转。
1.3 全面化的质量管理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脉门
每一个企业在制定质量目标上、质量考核上还有质量保证上以及质量控制上,都是一个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同时也必须有着相关的规定进行支持。以此来培训和教育员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所以说,全面化的质量管理文件,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来讲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
2 药品生产企业对与药品的质量管理
2.1 药品的采购源一个医药企业,在制作药品中,其采购的原药品,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择,不然一切后续工作全都如同虚设。而在药品的采购过程中,采购计划就是采购的关键。在新型社会中,药品的采购源呈现了多元化、信息复杂化的特征,折旧导致了在选择原药的时候存在了一定的困难,不光要对成本进行比较,还要对药性成分,以及年限进行充足的比较,这就需要药品采购员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对于一个制药企业的采购源来讲,其信誉以及质量必须经过层层的筛选,经过详细的对比后,确立出采购源;不然即使采购源拥有再高的综合素质,也是徒劳的。所以药品的采购源对与药品的质量管理有着源头性的作用,只有保证采购源的质量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全面性的监管。
2.2 药品生产环节控制药品的质量并不是通过检验才能确定的,只有在其设计和生产上拥有全面化的规则才能保证其质量。因此只有将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和引起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在生产环节中进行处理,控制好上文所述的采购源,以及包装的材料和生产环境。只有严格把关每一道生产工序,才能在生产环境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2.3 药品的储存方法随着科技的急速发展,医药企业在储存的方法上,也是越来越多。在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但是在药品的储存上所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必要进行简单的陈述。例如对于药品储存的原则:预防为主。也就是将药品的理化性和储存条件,进行合理有效的区分,结合医药企业的药品库房实际情况,对药品划分出储存的地方。再就是对于库房药品进行定期或者特殊原因的检查,定期检查就不用说了,特殊检查一般是指在经过雷雨环境、风雪环境后,对药品的养护检查。确保药品在质量上不出现纰漏。
2.4 药品在验收上的控制在医药企业药品的验收上,经常会出现各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一直影响着药品在质量上的管理。而想要对药品的验收上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就必须在其过程中做出全面的规范,保证外销药品的质量以及数量上的合格和准确。而在这其中,验收员的责任以及对责任的执行力也是首要原因,只有验收员严格的职守其验收规章制度,不存在弄虚作假,才可以在药品验收的控制上进行提高。
3 加强药品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药品供应档案在相关的法案《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中有过明文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应索取,查验,保存供应企业有关证件,资料,票据。上述两条相关法案,明确的知会医药企业,建立药品供应企业档案是所有一切销售药品的首要因素,只有确保药品采购的合法性,才能保障药品的质量。
3.2 建立一套严谨且全面的验收制度想要完善一套严谨的验收制度,就必须从数量、质量以及包装上来着手。例如对来货以及入库的药品其单位、名称、规格上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核实,检查与生产厂家发货数量是否相符,做好破损等损坏的记录,联系相关部门,查明原因;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再如检查药品有没有变形、变色等异常形态,还有像确定包装内部有没有撞击声音等等。只有将上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才能将药品验收的制度提高。
3.3 对于采购源进行严格的记录上文提到过,随着新型经济社会其信息的多元化,复杂化的到来,一家医药企业对于采购源的选择上显得越发繁琐。而采购不可能只有一个采购点,药品的繁多就确立了采购原材料的多样化,而想要在药品制造源头上加强质量管理,就必须对各个采购源进行有效的筛选;而即使筛选过后也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将通过法律程序对其进行追究,决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采购源的质量,也使得制药的后续环节能有效的进行。
3.4 注重药品的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按规定计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每一种药品的问世,或多或少都有着其不良反应,其针对的人群也不尽相同。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注重,也是增强药品质量的方案之一,将不良反应最大程度的缩小,并且在包装上、药品成分上,非常清晰地注释出会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对采购本企业药品的单位,对其发放药品的管理者,详细说明药品的不良反应,最大程度让购买者,了解其不良反应。只有如此才能对一个医药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强化。
4 结束语
质量保证是一个产品的生命,这一点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讲尤为重要,其根本原因就是,药品是将人们从痛苦中拉回的正义之手,是解救病人的白衣天使。而想要保证药品的质量,就必须完善各种质量的管理体系,对员工施以质量理念的灌输,对采购直到最后的销售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严谨、全面的记录,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现任何纰漏。保障人们用药的安全,杜绝药害事件的继续发生。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4
摘要:一个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生产质量至关重要。这些年来,由于科技以及市场建设所取得的进步,质量管理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将具体讨论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发展;作用
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的根本。不过经过相关专家的调查发现,目前还有很多的企业缺乏对质量的有效管理,因此造成了产品质量不过关的现象,从而让企业蒙受了一定的损失,所以如何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则成为了现在各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
1必要性
所谓的质量管理必要性是说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存在于每一个企业的工作当中,而且不能被忽视,要坚决的融人到企业的各方各面。
1.1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市场,而市场的发展要靠依靠产品,而产品是否合格,则主要看质量的好坏。所以目前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进人新世纪以后,各行各业对质量的要求都急剧提高,而且已经上升到了企业的战略问题。目前战略构想和组合形式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结构,其中核心的内容就是抓好质量管理。所以,质量管理已经不只是对企业的经济收益能够产生影响,同时也与员工的自身利益密不可分,特别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质量寻求生存的空间,用科技去提高质量,这是二十一世纪各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企业若想在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那么就必须要加大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水平,以此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1.2质量是维护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的重要保障
企业若想做到产品生产的优良、降低成本的损耗、实现优质的服务质量,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措施,这样就会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我国已经进人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所以不能再根据过去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来质量管理。由于企业能够通过质量管理来体现出企业的总体管理能力,因此做好企业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是打造品牌效应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扩展更大的市场范围,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客户的信赖,进而提升产品的销量,并最终得以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1.3质量管理水平是领导采取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个有能力的领导在对公司的项目做决策时,应该将质量管理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加强管理质量,并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在管理的目标上,很多企业已经不能只是把眼光放在自身产品的生厂上,还要放眼整个市场,根据市场的整体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这样企业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
1.4企业管理要让全员参与
前面提到过,由于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息息相关,所以企业一定要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而且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整体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其中包括对员工的技术能力培养、政治素养的培养等等。而且还要定期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才准许上岗。讨卜考核不过关的员工,企业要加大力度进行培训,直到员工通过考核后才能准许上岗,否则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
2质量管理的创新性
对于企业来讲,质量管理水平不能一直停滞不前,也不能在管理理念上墨守成规。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如果始终处于自我良好的'情绪,那么企业必定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企业若想做大做强,则必须开拓眼界,全面了解市场行情,并发扬创新的精神。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并以此让产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那么根据相关专家的总结,具体的方案有如下几种:
2.1企业的领导要具有表率作用
企业领导在制定管理措施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将原来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尽量的进行改进。同时,领导要带领所有员工加强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学习,让员工彻底意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让员工站在客户的立场去进行产品的生产,这就要求员工必须要了解每一个客户的心理诉求,并及时的与客户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能够达标。
2.2企业质量管理要和物质基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由于工业技术的飞速进步,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吞噬而日渐稀少,甚至有些已经濒临消失。而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切实的考虑到所使用的物质是否是稀缺资源,并要进行合理的运用。同时还要进一步的改良生产技术,并尽可能的使用最新的材料,而且所使用的材料最好是环保节能型的。最后,企业还叫做好能源的节约工作,并要多多的宣传环保知识。而且,企业要增强产品的创新力,对产品的生产形势要进行调整,以此让新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来。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让企业的产品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最大程度的给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带来利益上的保障。
3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只要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才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站的一席之地。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打断创新,争取制定出更为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方案,从而让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郑花平。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海洋出版社,20xx,6(8):17一18。
[2]刘亚东。论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物业(日己干日),20xx,8(4):24一25。
[3]葛伟伟。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推行及作用[J]。河北企业,20xx,6(6):7一8。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5
摘要:近年来,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明显地反映出注重现代质量文化建设走向和构筑多元主体组织多维评价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学习和应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管理方法,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各学院的实际情况来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培训和鉴定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明显地反映出一些注重现代质量文化建设,强调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重过程重微观,致力于每个参与者责任的落实,构筑多元主体组织多维评价格局,重视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研究和探索,及时引入最新信息技术共性走向,这些应当成为我们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照和借鉴。
一、职业院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任务
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其主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学校在质量保证中的主体作用,落实主体责任,以创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定位与质量目标。2)把质量工程作为职业院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充分调动师生员工追求质量提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保证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氛围,使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3)构建完备的课程、专业、和学生发展的内部质量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系统方法、过程方法和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多元诊断与反馈的方式,及时发现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教师、管理者的成长发展。
二、质量管理体系在职业院校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中的应用实例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十一五”末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15号)文件,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xx]73号)工作的启动,在此背景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受到社会各界格外关注。为此,学院率先在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日常培训和鉴定工作中引进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针对培训和鉴定的日常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日常工作的分解和细化,探索保证质量的管理模式。在技能鉴定站日常管理和质量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质量管理要求与业务管理特点相结合,特别是在体系文件编制方面重视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职业院校技能鉴定站日常管理模式,防止由于规章制度建立的不协调导致体系运行与鉴定过程相脱节。2)通过对学院师资、设备资源整合形成一套特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学院日常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习实训教学及培训过程中充分反映鉴定工作的特点,在形成体系文件时,充分考虑鉴定站级别、规模、覆盖工种、鉴定场所的特点,要协调管理区域和权限,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我们制订了学院技能鉴定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3)把质量体系建设和质量控制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合理的管理办法。在日常工作中实施动态管理,鉴定站将出台的管理办法纳入质量体系之中,及时更新质量体系文件内容,特别是当出现人员发生变动时,可能会影响体系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影响质量体系的因素发生变更或变化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体系运行的平稳性和完整性,在质量体系策划时就应事先做出安排;质量体系建设和其他质量控制手段相结合,在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控制、防止质量问题方面,目前采用的几种质量控制手段,如质量督导、鉴定质量问题投诉、鉴定质量管理责任书等都可以与质量体系建设联系起来。
(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的人员、岗位及职责研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首先要解决的是组织机构划分,人员及制度建设。组织机构与职责是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职业院校鉴定站应结合原有的鉴定工作模式,以质量管理责任系统为依据,围绕工作项目和职能的实现,对鉴定站内部进行了机构重新设置和人员分工。如设立“考务管理、质量管理、试题管理、综合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形成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流程及制度汇编。2.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文件体系研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文件编写是整个认证试点工作的核心任务,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要有较强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学院经过近几年不断研究和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反复修订,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职业院校技能鉴定站日常培训和鉴定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为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做好了制度和流程保障,同时也为同类院校技能鉴定工作做了示范引领作用,更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了探索和实践作用。总而言之,通过技能鉴定站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说明职业院校要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学习和应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管理方法,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各学院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作者:李文杰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Z].中办发(20xx)15号.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Z].国办发(20xx)73号.
[3]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通知[Z].陕教高(20xx)3号.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教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6
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在高师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占有着重要位置,是考察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得学位的重要评审标准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可以认识到高师美术本科学位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这样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目前实施过程来看,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和质量管理方面多采用以往的常规做法,只是在教学管理内容上提到了学术规范、发挥督导、论文抽查等措施。值得关注的是,有些高师美术专业有尝试取消或改革本科毕业创作或毕业论文写作的倾向。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功能和作用,以便澄清观念,彰显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真正价值和大学生教育的完整性。因此,本文针对影响高师美术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消极因素,汲取国内外本科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有益的措施,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科学可行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严格的评价标准,以质量管理为目标,探索以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
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是高师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当前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适合以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1.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各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虽然针对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制定了管理条例,且总体目标明确、管理严格。但在具体环节实施执行过程中,院系、教研室、教师、学生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管理机制不健全,出现了指导不力、管理不严的现象,缺乏严格的管理体系。在常规教学管理方面,虽然各院校教务部门也针对学生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做了整体要求,如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以及指导教师职责,成绩评定等制定了质量管理要求,但未能根据高师美术专业的特点进行管理。如在毕业创作中,指导教师的选定,构思构图,艺术形式,制作技法指导方面,在毕业论文方面的选题、开题,论文的撰写,论文答辩和成绩评价等方面,从局部到整体都表现出了这一缺陷。
2.缺乏严格有力的质量监控程序和管理过程。由于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质量监控程序不明确,职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教学效果和质量要求没有考核标准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在教务部门关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要求条例中目标是明确的,但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在制定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目标、要求、指导教师的职责,以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缺乏严格有力的质量监控程序和管理要求。
3.缺乏客观的、规范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由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致使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有失客观、规范、公证现象。各指导教师评分标准不统存在着打分不够严格,得过且过,出现了评定成绩与实际水平不符,论文答辩走过场,指导教师护短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对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1.教师方面:由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考核标准弹性较大,缺乏严格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导致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未能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指导、监督不到位,从而存在着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影响了院校教务部门关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要求,这也是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及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方面:学生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思想不够重视,有应付了事的现象,即认为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与就业不能直接挂钩。因此,在创作与写作中过于依赖摄影照片和网络,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尽心尽力地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有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所以出现了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泡沫现象。由于学生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缺少基本的学术准备,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题材、选题缺乏应有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识。这种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3.社会方面: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只侧重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很少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招聘考试中也是以笔试为主,而不对学生所学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进行考察。因此,导致学生对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其创作、写作态度不严谨,得过且过,东拼西凑失范现象严重,造成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缺少必要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学术质量低下。
三、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薄弱
教育学认为,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能否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因素,而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与文理科分数线相差甚远。在对专业的选择上,由于学生是理科不好学文科,文科不好学艺术,对美术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而是通过考前模式化,概念化的强化训练。入学后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不但文化课素质差而且专业学习也难以进步,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和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美术高考的文化分数线,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随课程进度让学生撰写论文,并在专业课实践过程中进行创作构图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彰显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真实价值。
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具有课程管理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特点。因此,加强各管理层的基本职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以考察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科研能力为目的,建立健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多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亟待重视的问题。
四、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质量管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高师美术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粗制滥造、整体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毕业创作有的利用现有的摄影照片或从美术作品中东拼西凑“临摹复制”现象严重。在毕业论文写作上有的则是多篇文章的“复制粘贴”甚至抄袭、拼凑也不是个别现象。面对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中的消极因素和质量下降问题,指导教师都很无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找不到很好的应对措施。在研究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指导的问题上,不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也在努力探索如何解决质量管理这一问题的新思路。由于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撰写具有自身专业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质量管理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已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创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无疑是一个解决高师美术专业本科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办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应从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体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意义的真实价值。我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中提出“关于国外对本科大学生美术毕业创作教学的'研究,所能涉猎的文献资料以及对美国的大学生毕业创作教学的考察来看,美国的大学生不写毕业论文,但是把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创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指导学生毕业创作的教学过程,而且这种指导在表述的内容上同我们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毕业创作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前提,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毕业创作的继续和深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实践环节。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主要是一种形象思维,而论文写作属于抽象思维。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是学生把自己创作的具象思维过程和成果进行理论概括。这种理论概括是学生对自己的毕业创作进行分析和抽象概括”。它包括对创作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构思创意与构图表现,技法语言与材料运用分析,艺术个性、美学思想与文化精神的传达等等,通过论文撰写阐释其审美主张与创作艺术见解在本研究领域的价值和意义。是学生通过毕业创作实践环节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是集中体现其综合创作能力、科研水平和审美思想的创作文论,也是呈现毕业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训练之一。通过本专业领域特定问题研究呈现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一种证明。因此,这样也对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的现象起一定的制约作用。
五、制定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
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方式根本转变,就业压力大是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的一个方面。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文化修养薄弱、学风浮躁,创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文论写作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扭转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趋势,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1.建立健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实践中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对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教学进行质量管理,充分考虑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的专业特点,在加强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中,促进学生在构思、构图,形式法则,技法语言进行探索;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指导选题、拟定写作提纲、论文撰写一系列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主导作用,确立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机制。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基本主体,根据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确定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方向。在指导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求指导老师建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有效指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通过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教学指导过程和教学管理环节,以及专业教师检测环节。充分调动各个环节的层次关系的积极作用,确立指导教师职责和质量管理目标,切实提高指导教师履行质量管理工作职能和监督作用,加强质量管理,可以较好地避免学生在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中“临摹或复制”的情况出现。
3.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评价标准。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控机制,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主题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指导学生在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与搜集创作素材的基础上,切实有效指导学生解决毕业创作创意构思、构图形式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进一步确定创作构图小稿和论文写作提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为提高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是在确定毕业创作定稿和毕业论文撰写提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毕业创作大稿的绘制过程的严格指导。诸如形式美感,造型语言,创新意识,审美特征等。以及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的指导过程中,要以质量管理为准则,把指导工作抓细抓实。第三是对学生毕业创作正稿的艺术效果以及毕业论文定稿的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因此,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和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彰显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的真实价值。
4.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本科美术毕业创作教学经验与理论成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学美术教育起步比较早,发展较快,而且毕业创作实践教学比较切合实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国外许多大学对本科学生没有论文写作的要求,但却把毕业创作和创作文论的教学实践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实践环节、指导过程与方法、评价机制与管理模式等教学环节,特别是毕业创作与文论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由此可见,完善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构建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和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5.合理安排艺术实践、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时间并有明确的目标。(1)以提高高师美术专业本科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为目的,从质量监控的视角透视教学环节和质量管理环节,对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构建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设计)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2)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上提前一学期进行安排,周期延长。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进行,从原来的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3)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毕业创作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论文写作是毕业创作的继续和深化。要求学生根据毕业创作的进度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目标,如毕业创作创意构思、收集素材、构图形式与材料技法分析,绘画思想与艺术精神的表达等。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论文撰写做到有感而发、有悟而写,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创作实践能力与理论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因此,根据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应有的价值取向,创新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模式。在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中进行撰写毕业创作文论创意分析,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全面总结四年来专业实践和理论学习的研究成果,既是代表其专业创作成果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毕业论文。它是毕业创作实践环节基本训练之也是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一通过本专业特定问题的研究彰显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一种证明。概言之,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大改革力度,重视常规教学,强化过程管理,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管理者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严格质量管理,规范评价标准,积极有效的建立健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学生创作实践能力与理论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升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7
摘要:在环保工作中,很多污染治理的实施都是通过分析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的,真实可靠的数据是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最好判断。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如何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了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建议
在环保工作中,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就是环境监测,很多污染治理等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都是围绕环境监测进行的,而且,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制定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明确部门职责,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具备严谨性。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对怎样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问题分析
在环保工作中,实行环境监测,对各项环境指标的掌握是通过科学分析监测数据进行的,其最终目的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环保措施。结合在四川广安市的调查发现,从整体上看,环境监测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开展,但是在质量管理的部分工作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人员配置存在问题
在四川广安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总数是较少的,没有较为明确的职责分工。从整体上看,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显现很大的不足,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缺乏技能培训,工作效率不高。第一,在编制上,四川广安环境监测站没有足够的在编人员,虽然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在编制中,但是实际上却从事着其他部门的环保工作,出现部门与职责不符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工作中,为了满足资质认定需求,化验员由其他部门工作者兼任,既加重了化验员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日常的工作分工。第二,虽然最近几年,广安环境监测站为了补充工作人手,也招聘了非在编工作人员,但是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主要表现新来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并掌握环境监测工作,再加上监测站财力不足的原因,导致了很多新来人员的流失。第三,从人员素质来看,广安环境监测站没有适时组织人员培训,对于质量管理等专业知识和相关工作技能也做不到及时的更新,加上财力限制,工作人员也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整个监测站中,只有极少数的工作人员受过专业化的、正规性的省级质量管理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广安环境监测站尤其缺乏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极不利于提升工作质量。
1.2缺乏思想重视
在管理工作上,广安环境监测站的部分领导者和职工没有树立较为强烈的管理意识。再加上本身素质水平的限制,很多工作者在管理思想上还很传统,认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只是为了检查需要,在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只是流于表面的重视,其目的是为了应付资质认定,缺乏较为主动的工作热情。更有甚者,在监测站中还存在着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委托他人编订质量手册等相关文件的情况。没有自己的亲身参与,又无法做到对相关文件的全面学习贯彻,不能深切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如此就无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1.3采样工作不到位
在现场监测环节,由于广安市监测站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加上管理意识欠缺,导致采样工作不到位。有些工作人员认为,提高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做好实验室内的管理。因此,忽视了实验外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采样工作,并没有安排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担任。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进行采样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采样理解不全面,更无从谈起如何控制采样质量。而有些工作人员认为采样就是装水,至于在哪里装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由此就无法做到有效控制采样质量。再加上在整个采样工作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工作环境,在复杂的环境中对质量控制的.不利因素又多,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疏忽,根本无法有效保证检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1.4监测能力不足
在四川广安市的少数县区,存在着相应的监测能力不足,仪器设备缺乏,监测人员的不足。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对监测的深度等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环境监测工作量越来越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国家重点监控范围内的污染企业是9000家,到20xx年就增加到了14279家,增长了58.7%,全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点有117.2%的增长率,由“十一五”的661个增长到“十二五”的1436个。而从四川广安来看,监测指标在20xx年到20xx年就有33项的扩展。监测站日常工作中需要承担的工作量显著增大,远远超出了承担范围,由此也导致了监测能力不足。
2优化建议
针对四川省广安市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关于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为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2.1人员队伍素质提升
对环境监测部门而言,尽快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现阶段的环境质量监测中,加强监测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从四川广安的监测站来看,各个监测站的监测手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针对广安目前监测项目多、监测手段差异大等现状,应充分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技术能力。为了更好的进行监测人员的工作技能教育,可以通过再教育机制的设立来有效提升技术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按照部门的未来发展规划,制定与之相符合的培训计划,设计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培训内容,以便能够在进行具体的监测工作中有较强的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在监测仪器的使用上,为了更好的适应监测技术的发展需求,有必要普及工作人员对仪器的实践操作。通过开放实验室的办法,实现互动式的技能培训。或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逐步使监测人员的工作能力适应发展需要。同时,为了在整体范围内提升监测人员的工作素质,可以通过考核机制的完善实现。在科学考察现有考核制度的前提下,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根据环境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继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其技术水平的提升。
2.2加强体系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能够在整体范围内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的基础。随着监测技术的日益进步,对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需要继续加强监管机制的完善,优化考核机制。在规范工作人员日常监测行为上,可以实施持证上岗的考核办法。考核形式不必拘泥于一种,通过变换考核方式,扩大招考范围,实现跨地区的招考,为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其互相学习沟通,减少技术水平的地区差距。同时,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还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扩充考核范围。例如,在考核科目上,可以增加生态监测项目来应对监测项目日益增多的发展需求。在人才选用上,为了更好的保证每一个监测岗位都能够充分贯彻持证上岗制度,必须及时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满足监测技术日益提升的标准。同时,针对当前监测任务逐年增加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监测任务格局的办法实现。例如对于污染源的监测,可以通过科学调整监测指标实现,在确保数据准确度的情况下通过在企业中开展自测自报的办法完成监督性监测工作。实际上,监测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在不断发展中持续完善并落实监测质量体系的工作。为此,就环境监测部门来讲,有必要根据相关的文件标准以及部门发展需要,建立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落实每一个中间环节。对于最初管理方案的制定不可忽视,重视样品采集以及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做好数据处理工作,最后认真编写报告。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明确并掌握技术文件的细节部分并加以落实,及时提交研究成果以供部门审核,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
2.3加强监督管理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数据质量的提升与质量监督员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监督员是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的基础保证[8]。因此,一定要指派综合素质强的监督员任职监督工作。在人才选拔时,不仅要对技术能力加以要求,也要考察其工作态度,选择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担任质量监督员。而且,在监督员数量上,为了更加全面的监察日常监测工作,有必要以现有技术人员总人数为依据决定监督员人数。对质量监督员而言,在工作中应该充分明确职责所在,了解自己的权利,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监督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客观评判其工作情况,落实对检测数据的分析,保证准确度。同时,对于处于实习阶段的监测人员,有必要给予技术上的工作指导,促使其尽快掌握工作技能。另外,监督员还要在监督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进检查发现的问题,并跟踪问题纠正情况,做好日常工作中的监测计划,尤其是针对采样的准备、样品处理及分析工作更要做好全过程的现场监督管理,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作为基础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必要予以重视。各级环保部门要在解决现有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体系的建设与创新,推动环保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邹敏.论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不足与对策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xx,(06):128-129.
[2]董铮,王琳,田芳.加强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xx,(08):122-124.
[3]亓学红,朱颜苹.现阶段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5):209.
[4]陈丽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环境与生活,20xx,(10):18-19.
[5]刘洋.六安市县区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绿色视野,20xx,(12):43-46.
[6]李冠男,孙丽东,郭晓娜.环境监测全过程中多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20xx,(10):163-164.
[7]李晓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经验探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xx,(06):105-107.
[8]董蕊妮,孟庆君.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xx,(02):69-70.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8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如今在现代管理中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论,它是在广泛吸收了管理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等多个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非单纯传统的人事管理。如今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同样在组织的质量活动中,人也是最能动的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最急需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活动。
ISO9000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为员工能力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便员工积极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使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ISO9000标准中突出了组织对资源的管理,尤其是强化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保障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性,以此实现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及不断提高,最终达到顾客满意的目标。20xx版ISO9000标准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定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全员参与的管理,是一个组织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其管理活动的动态多要素的组合。
质量管理体系如果脱离了人的参与那是不存在的,所有员工只有都积极互动,建立全员质量意识,才会建立全员质量价值,不断改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显示其生机和活力。因此,要确定每项活动对人员能力的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方面评价员工能力确定岗位能力要求择优上岗胜任工作采用培训或其它措施比较不满足和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需求,人员的选择、岗位培训、和个人发展的策划;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定个人和团队的目标,对其业绩进行管理并对结果进行评价;为有关参与目标的确定和决策提供条件;鼓励对工作成绩的承认和奖励。其次是人员能力和意识的管理。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愿意干,二是能够干。前者是意识问题,后者是能力问题。组织应注重对员工进行意识方面的教育,使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能够主动积极和高质量地做好其本职工作,确保组织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二、远程教育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质量问题
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知识与科技的竞争,倒不如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良好的人才储备是一个机构不可或缺的实力,人力资源优势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其最根本的的竞争优势。远程教育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问题,不仅关乎其在教育市场的竞争力,更决定了远程教育是否能健康、持续、跨越式的发展。ISO9000标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范围之内人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服务的符合性,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内无论从事教学、技术、研究还是从事管理的人员都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方面,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管理模式的问题主要采用传统的事业单位运行模式和公司制的运营和管理模式的折衷模式,与管理模式相对应,不少现代远程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构成包括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不同类型的聘用人员。两种员工在年龄、学历、思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与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别,难以对人力资源实现整齐划一的管理。
(二)资金短缺虽然现代远程教育是对人力资源发展的投资这一观点已毋庸置疑,但是“并没有证据能说明现代远程教育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经费”。目前绝大多数现代远程教育机构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绝大部分的教育经费来源于学费,很少有政府资金的支持。有限的资金在现代远程教育机构中也主要被投入在资源建设、市场开发等项目中,人力资源的可用资金非常有限。
(三)考核的形式化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发挥着显著作用。
(四)激励制度的缺乏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市场化发展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机构非事业编制员工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员工在福利、评奖、科研等方面都未与现有的管理机制良好对接,对机构的决策也无权参与,许多员工因此难以产生主人翁意识,不利于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长远发展。
三、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下现代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运用现代激励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已有人力资源力量的提升。在网络学院这样知识型人才比较集中的组织里,除了考虑工资、奖金、福利等外部激励因素外,还应该考虑岗位的多样化、发展机会、心理收入(从工作本身和学院中得到的精神满足),生活质量(上下班便利措施、弹性工作时间、孩子看护等),个人的独特需求等内部激励因素。将物质报酬的管理过程与员工的个性化激励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关注知识型员工并对他们所拥有的隐含性知识进行管理。体现公平的`原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要与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要将组织和内部员工的绩效与质量管理挂钩,绩效管理指标设定为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质量管理的目标。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员工和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可以持续强化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形成良好的绩效文化。
(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与质量管理文件的一致性不管是采取任何形式的文件,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某一工作岗位的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应当是一致的。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岗位说明中的内容经常会和ISO9000族标准中工作程序规定的内容出现职责分工、执行标准等方面的不一致或者自相矛盾,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部门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部门之间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ISO9000的贯标工作就无法保持有效性。所以,要提高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工作的有效性,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ISO9000质量贯标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三)以ISO9000族标准为指导制定培训计划ISO9000族标准对人力资源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强调要培养“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能力;其次,对组织应满足的条件突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该要求;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针对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的特点,立足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展全面、系统的培训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员工在培训过程中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努力实现质量目标。另外,针对员工的专业基础和人生远景以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全员培训计划。
(四)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文化要做好质量管理,不能绕开对人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质量文化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组织内的员工都能拥有共同的质量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都能够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于自身发展以及组织发展的重要程度时,才能主动进行质量创新,真正自觉地遵守各项制度,从而产生更多的效益。所以,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大范围内树立起共同的质量文化观念,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更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
(五)加大人才引进建立较为健全的岗位考核聘任制。在引进人才时,第一要注意引进的人才一定是远程教育需要和合适的人才,不能唯学历论、唯职称论;第二要处理好目前需要的人才和长远需要的人才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合适人才和优秀人才的关系;第四要围绕着远程教育的精髓———服务,不能做事草率,要态度平和。人力资源管理要以实现员工发展的最大化和组织目标为目的,开展工作要围绕着让组织的客户满意、组织满意、员工满意,寻求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最佳结合点,人力资源投入的科学、持续,可以让组织内部的员工保持效率高、不断学习的良好状态。员工通过参与组织文化设计和变革,团队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组织竞争力。
(六)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质量业绩挂钩质量管理体系往往会对工作过程的质量以及过程结果的质量进行测量,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为了奖罚分明,调动员工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适当的增加或者提升质量管理要求方面的考核指标及权重,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表现进行挂钩。
(七)持续改进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欲与时俱进,就必须持续改进,不仅对既定的工作的PDCA循环过程加以完善提升,而且对于目标的制定、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方式方法的提炼、员工的技能提升等都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的状况作出相应的持续的改进提高,以促进预期目标的达成与管理水平的提升。远程教育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持续改进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与反馈来实现。绩效反馈的内容包括通过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员工绩效差距并通过面谈确定改进措施、沟通下一绩效考评周期的工作任务与目标、确定与目标相匹配的资源配置等。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与员工聘用、报酬、津贴等挂钩,也影响着学院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绩效反馈既是上一个绩效考评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个绩效考评周期的开始,改进的意见会推进下一个PDCA循环的开始。
(八)形成比较实用的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提供的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方法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成一套比较实用的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使“PDCA循环”落实在该工作的整个过程。P即学院根据发展战略和教育计划,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D即按照人岗匹配的原则招聘、培训、使用员工;C即采用多种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A即针对差距和不足持续改进。在实践中,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循环往复的。
四、结语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现代远程教育人力资源质量管理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只要是适应时代潮流且富有成效的,就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在ISO9000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在ISO9000管理模式和远程教育人力资源实际的管理模式之间寻找一个良好的契合点和平衡点,将ISO9000管理的精髓思想和试点院校远程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提高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一个有益尝试,也符合远程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9
摘要:结合现阶段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对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改革举措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必须同时兼顾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耐久性;为深化质量管理改革,必须完善项目规划、加强协调、重视管理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方法和经验。以上举措有助于从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改革;耐久性
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着施工效率低、施工工艺水平不高、工期安排不恰当、工期进度不合理以及施工资料混乱等问题,严重导致了具体施工流程不顺畅、工程质量控制不到位、施工设备运转不正常以及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造成了工期延长乃至中止[1,2]。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施工项目,加强对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建筑工程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和创新后,相继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但是,由于体系修订和完善的不及时,在接手国外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一些拥有雄厚经济实力与先进技术的国外建筑大企业同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展开了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竞争[3]。因此,控制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1质量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分项、分部、单位、单项等一系列的业务过程。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以上过程显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同时,新质量概念的出现使得业主对质量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相应地,也就要求项目质量控制的重心必须要由业务过程朝着业主需求的方面转变。
1.2质量管理改革创新乏力
目前,只有少数大公司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全面管理,并且追求卓越,在国际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中不断地进行质量再造与质量功能扩展,并且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逐渐强化质量接口的管理,使得一体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处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4]。
2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质量成本核算、数据资料整理和收集,以及发展趋势预测等,具体体现在安全性与可靠性管理、经济性管控和耐久性指标确定三个方面,对确保项目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质量不仅仅包括工程的实体质量本身,更重要的是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然而工作质量主要指的是实际参与到工程的建设者为确保工程实体质量而不断提升的工作水平以及完善工程的质量,包括以社会调查、质量回访以及保修服务为主的社会工作质量,以管理工作、技术工作以及后勤工作为主的生产过程工作质量等。实体质量直接由工作质量决定,而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反映了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以及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质量。影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建筑材料、设计、现场施工环境和工艺、管理制度以及建设人员素质等。建筑工程项目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质量管理需围绕建筑施工的具体体现方面,下文将详细展开论述。
2.1安全性与可靠性管理
安全性主要指建筑工程在建成并使用的过程中,应充分保证建筑结构本身的安全,不会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危害。安全性的重要标志一般主要与建筑工程结构本身的安全指标——抗震、抗爆破、防水、防火、防腐蚀等能力有关,且必须对工程的整体结构进行科学严密的检查,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不会受到任何破坏。可靠性的范畴就非常宽泛了——抗震、防水以及隔热等性能都包含在内。建筑物可靠性的增强对于使用寿命的延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经济性管控
经济性是指建筑工程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成本,这部分费用主要与设计、施工和使用成本密切相关。为此,可以通过全部费用的比较和分析,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从而判断工程是否在经济性所要求的范围内,尽可能使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显著提升。
2.3耐久性指标确定
耐久性主要指工程在规定条件下满足的规定功能的'最大使用年限。迫于建筑物本身结构及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地,质量和使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只要建筑工程的寿命周期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便应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但是现阶段相关部门尚未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进行科学、合理的限定,使得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无法得到保障。总之,建筑工程旨在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各种功能建设。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耐久性等要求均要达到标准。
3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改革举措
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为有效提升建筑业的整体施工水平提供了充足保障。同时,实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改革举措,是新时期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建筑行业迎接各种挑战、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3.1完善项目规划,加强协调
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可以协调组织好质量方面的一系列活动,并且施工水平的高低能够对工程管理质量的优劣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只有完善项目规划、加强协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总体质量[5]。
3.2重视管理技术,引进先进方法和经验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和技术水平。企业全体员工以及领导层对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以及先进管理技术、方法和经验等的积极引进,为打造优质建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逐渐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意识,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紧跟时代潮流;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对技术开发的重视;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对施工工序进行强化控制,从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处境仍然十分艰难,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完善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深化改革。本文基于分析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特点,总结其管理体系必须同时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耐久性等四个方面,并对质量管理改革举措开展了深入探讨,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0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起对相应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将这一只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挥,才能获得更加完整的数据,从而对我国在不同阶段的环境质量进行对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也更为严格了,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就应该建立起一个科学性以及公正性的体系,这样才能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管。希望通过木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我国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这直接体现在空气质量直线下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上。如果人类连一}}新鲜的空气都呼吸不到,连一滴纯净的水都喝不到,那么还如何生活在这世界上?因此在一心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应该对环境质量予以重视,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能将人类长远的繁衍与生存下去。建立起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监管。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我国的现状
从整体性上进行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己经愈发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也在从多方面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几下几点不足之处。
2.1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虽然在整体的认识性方面,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呈现出一种发展的状态,但是在某些行政主管部门中,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横向发展上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对我国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
2.2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我国缺少专业化的监测管理人才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通病,因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阶段中,所以难以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从事这方面的事业。并且在人员的岗位调动上过于频繁,缺少必要的培训也是常见的人资方面的通病。针对这一问题,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建立起来。
2.3质量控制的手段不到位。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环境监测方面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过于偏重监测手段的提高而忽视了质量控制手段水平的提升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导致二者不能相互适应,这就造成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2.4缺少必要的制度与体制。管理制度以及体制的缺失是长期以来相关行政部门的一个通病,一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管部,另外一方面即使设置了相应的部门,又缺少必备的人才,使得监管陷入了两难的情况。各部门之间也同样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所以使得难以将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最终造成管理水平低下。
3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举措
3.1进一步落实法律的主导地位。要想加强环境监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就应该建立起相关联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对其起到一个约束性的作用,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都能在法律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解决,从而保障了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并且法律具有权威性的特点,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不仅要从基层做起,也要不断完善上层的管理,达到上下一致的效果。正确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才能保障所监测的环境质量数据具有可靠性的特点。具体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监测人员自身的素质、监测数据的标准等相关的内容,从而实现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环境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
3.2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环境监测的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是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监测活动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要将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得以全面提升。要对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进行规范,首先要积极的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对大批的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仪器进行了引进,并且在新的环境监测领域中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严重滞后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差异较大的新旧监测方法,使得这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的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首先,要大力的研发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将监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及时地掌握住,并且予以跟进;其次,要加快制定监测设备仪器的技术审核制度和准入制度,对发达国家在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仪器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并且对生产设备仪器厂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方法进行验证或者校正,这样就能够使仪器规定使用方法和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很好的解决掉。
3.3重视人员素质的培养。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监督员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个人在工作经验、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选择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技术的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最后,还要将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起来,综合评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最终能够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3.4加强工作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对符合环境监测特点的监督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对监测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而不能够只是局限在技术层面;其次,要将有效灵活的反馈机制建立起来,要严格的以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根据对质控制度和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能够顺利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作用,需要以监测质量管理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及目标要求为根据,将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从而很好的解决掉国家现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使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得到保障,最终能够使信息化、定量化以及法制化的环境管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1
动态建筑主要是指突破传统建筑理念和规则,利用建筑物的倾斜、交错、扭曲、折叠等建筑方法,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概念创造动态形式和空间趋向的建筑。现今我国的动态建筑刚刚起步,一般主要是以体育场馆和娱乐设施为主,体育场馆的活动顶篷就是动态建筑之一,平时处于开放试状态,可以接受日照和空气,如遇到天气变坏时活动顶篷就会移动关闭,由于动态建筑具有固定和移动的特点,使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特殊的要求。为此,笔者从动态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出发,对动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1动态建筑的空间和结构
动态建筑具有非统一性,主要由于其自身的建筑框架和外部环境产生矛盾,并且相互不配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老的建筑结构已经离开了人们的视线,随之而来的就是动态建筑,北京的新中央电视台就是动态建筑的代表之作。动态建筑的空间具有非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空间、外部空间、外部环境、地段层面。同时动态建筑的空间还具有非连贯性,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的动态性和独立性。内在的环境空间是属于动态建筑结构框架体系内的,而外部空间属于结构框架以外,这就造成了动态建筑与外部环境存在着差异感,动态建筑的外部空间结构和动态建筑围合空间的方式以及动态建筑界面处理的手法密切相关。围合空间的方式和界面处理的手法的不同所形成的外部空间也不一样,以至于外部空间的类型和开放性也会有差异。这样从强化了的动态建筑外部空间进入弱化了的地段环境外部空间,或者反之,人的'感受和空间体验就会有差别,两种空间就相互体现出非整体性。
2动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从动态建筑的结构和空间特点可以看出动态建筑施工难度大,技术和质量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动态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一定要注意施工质量的管理,面对复杂和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动态建筑工程,要完善其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2.1做好动态建筑工程的施工计划
在动态建筑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建立施工质量计划小组,并根据动态建筑自身的特点和其所处的环境因素做好图纸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对技术问题的研究要深入,并结合施工环境仔细的对技术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因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影响施工进度,并对施工质量计划进行编制,明确施工质量目标,对于动态结构进行质量控制,从控制的程序、方法、质量、重点出发,确保工程质量。质量计划确立后,要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协商,并对动态建筑的施工图纸进行认真会审,如有异议再进行图纸和计划的修改。
2.2动态建筑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动态建筑的施工准备阶段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施工准备工作的完备,可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周期,更可以保障工程的整体效益和动态建筑的经济效益。为此动态建筑的准备工作应按以下几个原则进行施工前的准备。首先要从技术性资料和施工文件的角度来确保工程的质量。在编制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要根据动态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此作为动态建筑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在施工前还要对施工现场的基准点、基准线、建筑标高、外引管线等进行细致的测量,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动态建筑功能的实现。材料采购要根据工程特点和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严格采购,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并掌握材料的供应渠道、供货周期、供货方式等信息。加强动态建筑的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使现场施工人员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方面的内容,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2.3动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动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着国家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做业,并加强动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上应按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对施工技术性文件进行下发,让技术人员对动态建筑的施工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有需要时可以制作样板以使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各分包单位在开工前也要参与各项技术文件的交底工作,并商洽好工程中各工种的施工次序,动态建筑施工具有其特殊性,施工次序也要进行细致的安排,以保障不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动态建筑工程要做好施工中的放线测量工作,这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动态建筑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中要测量好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并做好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复核,对数据要上报到监理,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测量数据时的复核工作要做到数据真实可靠。再次,动态建筑具有特殊性,其施工中往往会包括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防水工程、钢结构焊接工程、绿化工程、大型照明工程等。特殊工种施工前要有工程师编制特殊工程作业指导,以此为依据进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在上岗前要做好技术质量交底,明确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中为了保障质量要做到三级检查制度,如施工时发现质量和技术问题,要及时的查明原因,并提交整改方案,明确操作要领和掌握新标准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施工,同时还加强自检、互检的频次。最后,动态建筑工程要做好工程变更的质量控制,工程变更可能导致项目工期、成本、质量的改变,因此,要加强对工程变更的严格管理和控制。主要是以管理和控制为手段,那些能够引起工程变更的因素和条件,分析和确认各方面提出的工程变更要求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分析工程变更引起的风险。
2.4动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控制
动态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其主要分为最终质量检验和试验。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进行检验资料的复查。不仅检查其完整性,而且对分部工程验收时补充进行的见证抽样检验报告也要复查。对主要使用功能还进行抽查,并用计量、计数的抽样方法确定检查部位,检查要求按照有关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技术资料,特别是永久性技术资料,是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也是项目施工情况的重要纪录。因此,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的要求整理资料,做到准确、齐全,能够满足建设工程资料备案的要求。要请监理人员对技术资料进行审查,请建设单位及有关人员对技术资料进行检查验证。
参考文献
[1]李姝,张玉坤.复杂性建筑与不规则碎片建筑:查尔斯.詹克斯的新书《建筑中的新范式》[J].建筑师.20xx(12):65.
[2]张建涛,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外部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
[3]周红波,陆鑫,王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简介与试点应用[J].建筑经济,20xx,11.
[4]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xx.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2
【摘要】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四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性的概念
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
(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
(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
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
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
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
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
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
(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
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
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
(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3
摘要:近年来,基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炼化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经济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炼化企业的长足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需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运行。本文基于此,以兰州石化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为例,分析探讨炼化企业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炼化企业;质量提升;管理体系;有效性;运行途径
作为先进、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标准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为生产企业提供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目前,我国的炼化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以及相关效益的取得,逐步加强了对于这一质量标准的运用。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就如何提升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了论述。
1案例分析
作为一个集炼油、化工、装备制造、矿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炼化企业,中国石化兰州分公司于20xx年开始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此后,该单位加强了对于传统质量管理体系的突破和创新,促进了质量管理体系朝着先进、科学、系统的方向发展,不断规范体系覆盖范围内的各项业务,促进了相关效益的取得。
2提升炼化企业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途径
(1)确立适宜的体系建设指导思想为了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提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强对体系建设思路的设计。以兰州石化公司为例,该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初,首先加强了对体系建设指导思想的明确,并对各级体系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确定。在这一过程中,该公司确立起简化流程、规范管理,职责清晰、接口严密,沟通有效、配合有力的指导思想。基于这一思想,一方面需要兰州石化企业确保质量体系的各项流程符合相关规定,并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对公司实际发展状况的考虑,通过学习、吸收、转化、融合等措施促进质量体系运行、管理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该企业还加强了对各部门职责的划分,规避了因为职责不明而出现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最后,企业的相关人员以及部门还需要加强沟通,促进质量体系的正常、平稳运行,确保质量体系的持久运行。
(2)不断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顾客的需求转变而进行生产的改革,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事实上,为了确保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加强对顾客需求的满足以及了解,并由此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效益的取得。基于此,兰州石化公司在日常的发展以及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将重大决策的输入从“管理层”逐渐转变为“顾客”,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其对市场的了解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满足。
(3)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事实上,为了确保炼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加强领导作用的发挥。一般而言,企业的领导层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能够对企业的方针目标、资源供应、创造环境等方面进行确定,继而由此带动相关作业的有效开展。事实上,兰州石化公司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以及运行的过程中,加强了领导作用的重视以及发挥,并以此为基础强调直线责任,并让各级领导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榜样力量。
(4)引导全员广泛参与作为企业管理以及运行的基础,员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此,企业在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员工参与度的提高。一般而言,只有确保全员都参与到炼化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才能够确保相关工作的执行力以及运行效果的提升。总体而言,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员工的意识、能力素质以及主动参与精神。
(5)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入发展以及贯彻落实,使得改进措施朝着持续化、无止境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更高价值的取得,促进其预期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事实上,兰州石化公司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及逐渐认识到持续改进对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的作用性。基于此,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发展管理模式,逐步树立起零缺陷管理以及绩效管理模式的思路,最终以此为基础促进全企业组织的优化,并带动了流程梳理、技术攻关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各项改进活动,促进了体系的有效运行,也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的持续改进。
3结语
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中国石化兰州分公司的发展状况,并对提升炼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五大途径(确立适宜的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引导全员广泛参与、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以及不断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炼化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带动相关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杨国栋,丁晓刚,荆玉杰.浅谈石化企业体系审核策划的增值[J].安全、健康和环境,20xx,(6):8-10.
[2]刘敏,崔文峰.浅谈炼化企业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途径[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xx,(8):28-30+38.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4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1.1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问题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是开展环境监测作业的基础,如果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缺乏科学性,则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则可能出现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购置了一些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如何为这些新设备建立一套统一地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是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1.2量值溯源基础体系的问题
量值溯源基础体系体现出环境监测工作仪器校准的方法、仪器使用的的方法、质量考核的方法、技术仲裁的方法等。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仅技术体系不完善,还存在环境监测质量缺少反馈和监督的问题,于是,量值溯源管理体系存在国家、行业标准、环境监测部门体系脱结,不能相互完善的问题。
1.3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的问题
环境监测控制指标是环境监测作业技术应用的依据,它也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依据。由于我国部分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缺失,因此该部分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随意性较强,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无法评估。
1.4环境监测作业体制的问题
环境监测能否作业能否高效作业,与作业体质有紧密的关系。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作业体制,才能让该体制下的作业人员认真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我国的环境监测作业体制存在滞后化的问题,它体现在管理体质与技术不融合、监理体制不能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相前发展这两点上。
1.5环境监测监督体制的问题
环境监测监督体制是应用第三方的力量监督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考核环境监测部门成绩的一种工作监督体制。当前我国的监督体质存在监督部门单一化、监督的期效短期化的问题。即监督不能通过环境监测监督来优化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2.1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环境监测部门如何要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理顺现有的环境监测仪器,通过实验和研究,获得现有技术的监测技术标准;其次,要制i丁一套仪器引入标准,即在引进使用仪器以前就需了解该类仪器的性能,结合环境监测的需求制定一套技术标准,应用该技术标准来引进仪器。
2.2建立量值溯源基础体系
我国现有部分量值溯源基准,然而这些基准还不全面,需要环境监督部门进行部充。为了补充缺失的量值溯源基准,环境部门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的工作,环境监测部门要建立基准实验室,通过实验来补充基础,实验是补充量值溯源基准的.最佳渠道,环境监测部门必须了解到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家地地区之间差异性较大、应用的环境监测技术不一,国外、国家的部门不可能全面的制订量值溯源基准,为此,需要通过实验来做好量值溯源基准补充工作;第二个方面的工作,环境监测部门要熟悉现有的环境监测设备、与其它相关的部门沟通,建立一套具有实践性的行业技术体系;第三个方面的工作,环境监测部门要制订一套质控的标准,优化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比如环境监测部门要制订样体选取标准、种类、数量、范围,令实验室的工作更加科学化,能够通过科学的实验制订量值溯源基准。
2.3补全环境监测控制指标
环境部门在制定环境监测控制指标以前,需要了解建立一套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让环境监测数据数字化、统一化、规范化。同还还必须了解在制定环境监测控制指标时,既要考虑到环境监测的精度问题,还需要考虑到环境监测的成木问题。只有在明晰了环境监测控制目标后,才能开始制订环境监测控制标准。环境监测部门要通过实验了解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了解监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异性,制订最合理的控制目标。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环境监测部门要合理的确定环境监测数据的上限和下限,令环境监测数据能够满足科学分析的需求,令相关部门能通过分析数据得到科学的结果。
2.4建全环境监测作业体制
不同的环境下,环境监测作业的方法不同,环境监测部门如果要制iJ环境监测作业体制,首先就要了解当前的环境监测作业的技术。米来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将向着数字化、程序化、智能化的方法发展,环境监测部门要以此为基础制i丁作业体制。环境监测部门制i丁的作业体制要具备发展性,利用这套体系让环境监测部门逐渐淘汰掉落后的设备,应用先进的设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环境监测技术。
2.5建构环境监测监督体制
结合先进国家的经验,环境监测监督体制要向三个方面发展。第一个方面,应用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比如环境监测部门要建立一个网络监督平台,让民众监督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第二个方面,应当建立长效化的监督,即相关部门要长期给予环境监测部门监督,令环境监测部门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方面,强化环境监测过程化监督的作用,环境监测监督不应该仅仅只是监督环境部门工作的结果,环境部门要与监督部门交流,共同探讨环境监测问题,优化环境监测数据的结果。
3小结
环境监测部门要监测的项目内容范围很广,它包括噪声、振动、热、光、辐射性、放射性的监测,由于要监测的范围广,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来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优化环境监测的质量。木次通过研究,得到了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除此之外,环境监测部门还要制}J}一套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做好以上的工作,才能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5
在当前煤炭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煤质化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煤炭市场的产能严重过剩,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更加精细。煤质化验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化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煤质化验室的质量体系建设,及时提供准确无误的化验数据,确保供应的煤炭符合客户要求,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尤其重要,事关企业的稳定生存,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煤质化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三级自我监督控制体系,即日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一、强化日常监督检查
煤质化验室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科学准确、公正公平,就要加强煤质化验室的内部管理,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
(一)完善化验室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煤质化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煤质化验员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天湖山能源公司明确要求,煤质化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必须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对煤质化验人员的培训应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入职培训。新上岗人员都要求统一取证,持证上岗,同时开展导师带徒等培训活动,确保新上岗人员按规范操作。二是在职培训。每年年初制定内部业务培训计划,并定期考核,鼓励化验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积极参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提升学历活动。近三年来先后有3人顺利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文凭,使员工的文化水平与不断发展的煤质化验工作的需要相适应。三是定期培训。组织化验员参加省煤研所举办的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四是廉洁教育。加强化验员的职业道德、廉政建设、作风纪律的教育,确保化验数据公平、公正。
(二)规范做好化验环境和影响因素检查
1.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定期组织对化验室正常运行的检测仪器、照明、采暖和通风等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化验室正常运行。
2. 严格做好影响检验因素的检查和记录。对灰尘、电磁干扰、温度、电源电压、湿度、噪声和振动水平等要加以控制,以保证符合检验的基本条件。电子天平要配备稳压器,操作台、电子天平等要每天清洗干净,对热量检验室温度要每月进行一次温度监控记录,并保存其监控记录,制定热电偶、控温表头、温度计、电子天平等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
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要保证化验室用于检测的全部仪器设备处于受控状态,每台仪器设备必须贴有标签说明其状态(比如:在用、停用、维修等标志),每台仪器安排专人每月对其进行维护,并有使用和维护记录,用标准物质每两个月对每台仪器进行一次期间核查,以保证每台仪器的精准性。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对仪器设备的投入,淘汰了一大批陈旧的仪器设备,连续引进了测硫仪、量热仪、灰熔点测定仪、工业分析仪等多台先进的化验仪器,从过去的人工控制改进为电脑控制,在减轻化验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对管理保养这些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20xx年5月公司化验室新进了一台5E-C5500量热仪,从仪器安装、调试到试运转,都安排化验员全程跟踪,并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对全体化验员进行培训,使每个化验员都能熟练掌握新仪器的操作步骤,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能够排除日常故障,以免产生误操作。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流转都应受控,给每台仪器设备建立设备档案。
二、强化内部质量控制,坚持内部抽查工作
化验室为保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要根据预定的计划,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通过审核检查质量体系实施的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不符合项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早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从而不断完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内部抽查工作。化验室内部抽查对比工作也是确保化验室报出结果客观准确的'重要措施。首先通过制定《内部存查样、分析样抽查制度》,明确规定每月内部抽样不少于两次,同时对留样量,留样方法,随机抽样方法,抽查对比结果的奖罚都做出严格的规定;其次,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抽查人,经常改变抽查规律,不易为抽查人所掌握,必要时还进行交叉抽查或连续抽查;第三严格执行奖罚规定,将抽查结果与经济收入挂钩,奖罚兑现,并认真做好抽查对比结果的分析、总结工作。通过内部抽查制度的实施,使化验人员对检测工作更加认真细致,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工作失误。
(一)及时开展现场审核
内审员根据《评审准则》南的要求,将各个要素的要求列成问题调查表,通过提问、聆听、观察等形式与受审核人员面谈和提问,查阅文件、记录、顾客反馈信息、数据汇总等,围绕所检查的要素和部门进行认真、公正的审核,以获取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收集符合或不符合的客观证据,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要当场向受审核方指出,经受审核方确认后,作为审核证据。
(二)督促持续改进措施落实,坚持对化验结果审查工作
通过内审发现不符合项只是第一步,更艰巨、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隐患和需求的改进及改进效果验证的落实。内审的组织者要对不合格项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将文件验证与现场验证结合进行,侧重现场验证,注重不合格纠正措施的长期有效,有的不合格不能通过一次整改就彻底消除,尤其是涉及人员习惯的操作性不合格,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应在验证合格之后继续给予足够的关注。坚持对化验结果审查工作把好最后一关,近几年来,化验室一直坚持化验结果审查制度,主要查记录、查计算过程、查化验单,有效地避免了错误数字的报出,保证了化验质量的持续稳定。对于存在的问题督促受审核部门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这些不合格的重复发生。
三、定期组织管理评审
为评价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体系现状及其适宜性并进行必要改进,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内审后一周,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评审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根据内部审核报告、化验室资源配置报告、质量管理和监督人员对体系管理和监督情况的评价报告、化验室质量控制及能力验证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抱怨处理情况总结等信息,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实事求是地对质量体系的运行作出评价,对发现的缺陷,结合实现煤质化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对所需资源的改善作出决议。
四、做好化验信息的反馈和应用工作
近年来,天湖山能源公司煤质化验室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建设,为各生产矿井和销售部门及时提供准确的化验数据,为指导生产和科学配煤提供了依据。化验室人员经常会同煤炭销售人员一起走访客户,了解煤质情况,一旦出现偏差,及时查询核实存样是否有偏差,并及时查清客户是否按标准取样的问题。20xx 年10月和12月,天湖山能源公司与两个客户在煤质热值检验结果中存在较大偏差,煤质化验室对该检测结果经过重新测定,未发现偏差,要求该客户对存查样品重新测定,最终发现客户在测定发热量时煤样燃烧不完全造成的热值偏低,为该公司挽回了几十万元的损失,确保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五、结语
煤质化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以持续改进的工作态度来抓好煤质化验室的质量体系建设,以保证化验数据的稳定可靠,为科学配煤提供依据,为按质论价提供数据,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