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发布者:丹江水暖 时间:2024-10-26 01:17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企业国际化的趋势成为不可避免。按照国际化的要求,转换企业管理理念,通过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增值,从而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积极按照国际标准,构建和认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企业全面提升素质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质量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项新课题,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关键性的接口,正日益引起企业,尤其是取得ISO9000系标准注册资格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它对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搞好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作一些探析,以期对企业的贯标工作有所帮助。

一、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贯彻国际标准(简称“贯标”)能否成功,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领导的作用极为关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涉及到体系的各职能部门和所有过程,只有企业的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内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贯标工作才能有所保证,企业认证注册后才能继续努力,实现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因此,管理层要把贯标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变传统企业质量管理“管结果”为“管过程、管因素、管结果”,将贯标工作和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最初的“做”标准,到自觉地“用”标准,进而到“发展”标准的转变。

二、审核队伍的精心建设

从某种层面上看,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左右着审核的效果。因此,企业必须精心地抓审核队伍的建设,从组织上为贯标得以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性保障。首先,聘任合适的审核人员。企业应从各职能部门中选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富有管理经验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同志担当此任。其次,对审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核技能和审核技巧的培训,包括ISO9000系标准的培训。通过专业机构培训、审核人员之间的轮换以及适时的交流和研讨等手段,使审核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标准,正确理解并掌握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标准,能够熟练审核并指导质量体系的实施。

三、审核工作的严谨务实

内审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来推动和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因此,审核工作必须严谨务实,必须富有成效。笔者以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策划:

1.重视审核准备

包括成立审核组、编制并安排好审核计划、准备工作文件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审核工作更具针对性,更具效率。每年年初,企业应聘任具有合格资质的审核人员组成审核组,委任审核组长。对全年审核工作要进行全面的策划,对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活动内容和时间、审核人员的分组以及审核依据等要作出具体安排,该计划经管理高层批准后应及时分送到体系所涉及的所有职能部门。同时,审核组要根据计划安排,按照编制要求提前编制检查表,准备现场审核记录清单,为审核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

2.开好三个“会议”

主要是指首次会议、审核组会议和末次会议。这三个会议对于审核组与受审部门之间的的沟通和交流,审核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对审核过程的控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审核组对每个会议的侧重点、会议要通报的主要事项以及要讨论的主要议题,要有清晰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一般由企业领导、审核组全体成员、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应“简而短”,切中要害。首次会议主要是申明审核目的和范围,传达审核计划,强调审核原则,澄清有关问题,落实相关安排。末次会议主要是答谢受审方给予的支持,通报审核结论,报告不符合项,重申审核原则,重点则是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和要求。而审核组会议,是在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召开的内部会议,必须“详而实”,具体且有内容,其主要议题是对审核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协调相关问题,审核不符合项报告,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为末次会议做准备。

3.抓好现场调查

这是整个审核工作关键性环节和重要的接口,是整个审核工作最灵魂的部分。现场审核获取的客观证据和相关信息,将是评价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和充分性的重要依据。在现场审核中,审核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更需要正确掌握并运用好审核的技巧和策略。现场审核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收集客观证据,二是对客观证据进行分析。因此,审核必须掌握好切入点,选择好审核的路径,运用好审核方法,发挥好专业判断。

在审核路径的选择方面,审核人员可根据检查表的设计要求,企业自身生产工艺、经营/服务的特点,企业的组织架构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检查路径。在审核方法的选用上,一般采取抽样调查,因此,审核应尽可能抽取其有代表性的样本,同时更应取得受审部门的密切配合,以便使审核结论客观公正。现场调查一般包括“听、看、问、查”四个环节。“听”主要是听受审部门有关人员的介绍:“看”主要是查阅受审部门有关资料,其中包括制度、计划、规范、程序和原始记录等:“问”主要是在听取介绍情况时提出问题,问清情况,掌握现状:“查”主要是为立论有据,将听、看、问收集到的情况和问题,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到现场查证核实,一查到底,由点及面了解全貌。在现场调查中,审核人员要面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会遭遇到各种意外的情况,审核人员要发挥自身所长,充分运用好专业的判断,尤其是对不符合项的界定,除了深刻理解标准的要求外,还要掌握一些技巧,要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的判断理念。

4.撰写好一个“报告”

审核报告是整个审核工作的外在体现,是在对客观证据及审核记录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归纳和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审核总结。审核组长对审核报告的编制、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审核报告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提供足够的信息,使看报告人能对审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撰写审核

报告既要掌握足够的客观证据和审核发现,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局部看全局,要用典型的事实、数据说话,要聚焦组织领导和顾客关心的问题。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既要体现可操作、可控制、可评价,不能就事论事,又要体现预防、系统、发展,贯彻持续改进的思想。审核结论应与末次会议上结论一致。审核报告在报有关管理高层审查同意后,尽快送达受审方。

四、加强内部审核的后续跟踪

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才能推动企业业务运作的规范化,从而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平台,更好地拓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开展质量内部审核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促使有关职能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质量/服务的改进。因此,审核组对审核报告所揭示的问题,要加强后续的跟踪,对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要进行后续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实施情况再验证,从而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作及时提供监督和指导,为质量体系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2

论文摘要: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我国教育实际、高校实际构建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八个方面,即确立一个中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确保两类沟通—高校内部沟通和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建立三道保障机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认证评审;加强四大过程管理—识别过程、确定过程、控制过程和改进过程;制定五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构建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六点要求;明确文件控制的七点要求;遵循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管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我国教育实际、高校实际构建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中国化、教育化和学校化的一个操作指南。建立并运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教育组织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这是对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总要求,或者说是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总纲。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实际,归纳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八个方面:

1.确立一个中心。即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一切以服务对象为关注的焦点,这是由教育质量的内涵决定的。教育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依存于服务对象,如果没有服务对象就根本谈不上生存和发展。教育组织的质量由谁说了算,当然是服务对象。因此,组织应当理解服务对象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并力争超越服务对象的期望。

2二确保两类沟通。沟通不但是信息的传递,而且是思想的交流。沟通有利于相互理解,充分的理解既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也能使工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有利于消除因认识不一致而可能造成的工作结果的偏差。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要确保两类沟通:第一类沟通为高校内部沟通,它要求在高校内部建立适当的沟通程序,以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为此,高校应明确沟通方式、沟通内容和沟通渠道。第二类沟通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它要求高等学校应就服务信息、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平时表现和考试考评等情况以及具体事项的处理情况等与有关服务对象进行及时沟通,尤其要注重及反馈服务对象投诉的结果。

3建立三道保障机制。为了保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三道保障机制,即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认证评审。

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一般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三种。内部审核属于第一方审核,即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所进行的审核,它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或“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审核a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如GB/T19001和GB/T24001一1996)的认证或注册,也叫认证审核。

审核过程要求以书面程序加以规定,如“编制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就是“形成文件的过程”。在审核中按相关准则进行评价时,既要审查是否符合规定,更要重视“有效性”,检查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审核中应以有效性为检查重点去发现问题,以便提出的不合格报告有一定深度,能促进组织提高管理水平、改进产品质量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能稳定地提供满足服务对象和法规要求的教育教学服务,最终使服务对象满意。究竟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需要进行评价。顾客和第三方认证机构都可以对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但最重要的是教育组织必须建立自己的评价机制,对所策划的'体系、过程及其实施的符合度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自我评价机制的基础,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是寻找改进方向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管理评审,最高领导必须亲自参与,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可以体现在体系的各个环节和任何阶段,PDCA的方法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持续改进的目的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各高校可以通过减少、防止错误的发生进行日常改进,以期在稳定的状态下取得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始终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

管理评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和变更的需要,进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管理评审是定期监视和讨论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战略决策并跟踪其效果的重要活动。第一、二、三方审核的目的虽各有侧重,但也有共同之处,如总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是三者相同的目的。不过这种评价的最终目的,内外部审核还是不完全一致的。简单的说,第二、第三方审核(外部审核)的目的重在评定受审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评定合格则予以认可,签订供货合同(第二方审核)或认证及注册(第三方审核);而第一方审核的目的重在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以期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它不存在认可或认证的问题。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是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在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基础上进行的审核。从教育组织的角度考虑,主要有准备、迎接、接受认证审核和对审核结论进行处理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教育认证审核必须遵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一般要求。

4.加强四大过程管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改进有关的过程。由于一切工作都是通过过程完成的,因而高校的质量管理就应当通过对高校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对识别过程、确定过程、控制过程和改进过的管理,即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职责是否已被分配;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过程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是否有效。

既然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过程为基础,因此对每个过程以及整个体系都可以使用过程方法,即PDCA方法。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时,要求将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完整过程的闭环管理。这种模式紧密结合了组织管理的实际活动,便于检查过程运行的结果,使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实施。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过程中,能否自觉运用过程方法,是衡量组织是否掌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精髓的一个重要方面。图1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四大过程管理要点图。

5.五个层次的文件和制定教育质量方针的五点原则。五个层次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教育质量方针和教育质量目标;教育质量管理手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组织为确保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要的管理制度、操作指南等文件;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质量记录。这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与内容。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以“法治”代替“人治”的一种管理模式,必要的管理文件及其管理文件的层次都是非常明确的。

制定教育质量方针的五点原则,即与教育组织的宗旨相适应;包括对满足质量要求和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提供制定和评审教育质量目标的框架;在教育组织内部得到沟通和理解;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教育质量方针是由教育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6.构建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六点要求。科学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明确以下要求:一是识别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二是确定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三是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四是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教育教学过程的运行和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视。五是监视、测量和分析教育教学过程。六是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教育教学过程策划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7.确立教育管理文件拉制的七点要求。教育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依据是《高校教育质量管理手册》,根据教育质量管理的要求,在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运行中必须遵守以下规定:①文件发放前得到批准,以确保这些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②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③确保文件的更改与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④确保在使用处可得到适用文件的现行有效版本。⑤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⑥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⑦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应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8.遵循教育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在实施教育质量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服务对象为关注的焦点。教育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依存于服务对象,因此,高校应当理解服务对象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服务对象的当前要求并争取超越服务对象的期望。二是强调领导作用。领导者确定高校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教职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高校目标的内部环境。三是全员参与。全体教职员工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为高等学校带来收益。四是实施过程管理,将教育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来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五是采用系统管理的方法,将相互关联的教育教学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高校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这是系统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六是持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等学校必须把持续改进总体业绩作为高校的一个永恒目标。七是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应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这是实事求是思想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的运用,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加强数据和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八是与合作方形成互利的关系。高校不能够生活在真空中,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依靠多方合作,因此,高校应当与合作方建立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关系,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在吸收戴明、朱兰等质量大师的质量管理思想和世界上众多优秀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参考质量管理的先进标准和优秀管理模式后,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内容还有很多,以上仅仅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限于篇幅,在此不详细展开。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3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1.1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问题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是开展环境监测作业的基础,如果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缺乏科学性,则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则可能出现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购置了一些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如何为这些新设备建立一套统一地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是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1.2量值溯源基础体系的问题

量值溯源基础体系体现出环境监测工作仪器校准的方法、仪器使用的的方法、质量考核的方法、技术仲裁的方法等。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仅技术体系不完善,还存在环境监测质量缺少反馈和监督的问题,于是,量值溯源管理体系存在国家、行业标准、环境监测部门体系脱结,不能相互完善的问题。

1.3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的问题

环境监测控制指标是环境监测作业技术应用的依据,它也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依据。由于我国部分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缺失,因此该部分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随意性较强,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无法评估。

1.4环境监测作业体制的问题

环境监测能否作业能否高效作业,与作业体质有紧密的关系。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作业体制,才能让该体制下的作业人员认真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我国的环境监测作业体制存在滞后化的问题,它体现在管理体质与技术不融合、监理体制不能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相前发展这两点上。

1.5环境监测监督体制的问题

环境监测监督体制是应用第三方的力量监督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考核环境监测部门成绩的一种工作监督体制。当前我国的监督体质存在监督部门单一化、监督的期效短期化的问题。即监督不能通过环境监测监督来优化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2.1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环境监测部门如何要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理顺现有的环境监测仪器,通过实验和研究,获得现有技术的监测技术标准;其次,要制i丁一套仪器引入标准,即在引进使用仪器以前就需了解该类仪器的性能,结合环境监测的需求制定一套技术标准,应用该技术标准来引进仪器。

2.2建立量值溯源基础体系

我国现有部分量值溯源基准,然而这些基准还不全面,需要环境监督部门进行部充。为了补充缺失的量值溯源基准,环境部门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的工作,环境监测部门要建立基准实验室,通过实验来补充基础,实验是补充量值溯源基准的最佳渠道,环境监测部门必须了解到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家地地区之间差异性较大、应用的环境监测技术不一,国外、国家的部门不可能全面的制订量值溯源基准,为此,需要通过实验来做好量值溯源基准补充工作;第二个方面的工作,环境监测部门要熟悉现有的环境监测设备、与其它相关的部门沟通,建立一套具有实践性的行业技术体系;第三个方面的工作,环境监测部门要制订一套质控的标准,优化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比如环境监测部门要制订样体选取标准、种类、数量、范围,令实验室的工作更加科学化,能够通过科学的实验制订量值溯源基准。

2.3补全环境监测控制指标

环境部门在制定环境监测控制指标以前,需要了解建立一套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让环境监测数据数字化、统一化、规范化。同还还必须了解在制定环境监测控制指标时,既要考虑到环境监测的精度问题,还需要考虑到环境监测的成木问题。只有在明晰了环境监测控制目标后,才能开始制订环境监测控制标准。环境监测部门要通过实验了解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了解监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异性,制订最合理的控制目标。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环境监测部门要合理的确定环境监测数据的上限和下限,令环境监测数据能够满足科学分析的需求,令相关部门能通过分析数据得到科学的结果。

2.4建全环境监测作业体制

不同的环境下,环境监测作业的方法不同,环境监测部门如果要制iJ环境监测作业体制,首先就要了解当前的环境监测作业的技术。米来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将向着数字化、程序化、智能化的方法发展,环境监测部门要以此为基础制i丁作业体制。环境监测部门制i丁的作业体制要具备发展性,利用这套体系让环境监测部门逐渐淘汰掉落后的设备,应用先进的设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环境监测技术。

2.5建构环境监测监督体制

结合先进国家的经验,环境监测监督体制要向三个方面发展。第一个方面,应用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比如环境监测部门要建立一个网络监督平台,让民众监督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第二个方面,应当建立长效化的监督,即相关部门要长期给予环境监测部门监督,令环境监测部门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方面,强化环境监测过程化监督的作用,环境监测监督不应该仅仅只是监督环境部门工作的结果,环境部门要与监督部门交流,共同探讨环境监测问题,优化环境监测数据的结果。

3小结

环境监测部门要监测的项目内容范围很广,它包括噪声、振动、热、光、辐射性、放射性的监测,由于要监测的范围广,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来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优化环境监测的质量。木次通过研究,得到了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除此之外,环境监测部门还要制}J}一套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做好以上的工作,才能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4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起对相应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将这一只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挥,才能获得更加完整的数据,从而对我国在不同阶段的环境质量进行对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也更为严格了,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就应该建立起一个科学性以及公正性的体系,这样才能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管。希望通过木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我国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这直接体现在空气质量直线下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上。如果人类连一}}新鲜的空气都呼吸不到,连一滴纯净的水都喝不到,那么还如何生活在这世界上?因此在一心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应该对环境质量予以重视,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能将人类长远的繁衍与生存下去。建立起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监管。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我国的.现状

从整体性上进行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己经愈发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也在从多方面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几下几点不足之处。

2.1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虽然在整体的认识性方面,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呈现出一种发展的状态,但是在某些行政主管部门中,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横向发展上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对我国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

2.2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我国缺少专业化的监测管理人才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通病,因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阶段中,所以难以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从事这方面的事业。并且在人员的岗位调动上过于频繁,缺少必要的培训也是常见的人资方面的通病。针对这一问题,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建立起来。

2.3质量控制的手段不到位。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环境监测方面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过于偏重监测手段的提高而忽视了质量控制手段水平的提升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导致二者不能相互适应,这就造成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2.4缺少必要的制度与体制。管理制度以及体制的缺失是长期以来相关行政部门的一个通病,一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管部,另外一方面即使设置了相应的部门,又缺少必备的人才,使得监管陷入了两难的情况。各部门之间也同样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所以使得难以将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最终造成管理水平低下。

3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举措

3.1进一步落实法律的主导地位。要想加强环境监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就应该建立起相关联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对其起到一个约束性的作用,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都能在法律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解决,从而保障了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并且法律具有权威性的特点,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不仅要从基层做起,也要不断完善上层的管理,达到上下一致的效果。正确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才能保障所监测的环境质量数据具有可靠性的特点。具体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监测人员自身的素质、监测数据的标准等相关的内容,从而实现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环境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

3.2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环境监测的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是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监测活动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要将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得以全面提升。要对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进行规范,首先要积极的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对大批的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仪器进行了引进,并且在新的环境监测领域中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严重滞后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差异较大的新旧监测方法,使得这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的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首先,要大力的研发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将监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及时地掌握住,并且予以跟进;其次,要加快制定监测设备仪器的技术审核制度和准入制度,对发达国家在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仪器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并且对生产设备仪器厂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方法进行验证或者校正,这样就能够使仪器规定使用方法和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很好的解决掉。

3.3重视人员素质的培养。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监督员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个人在工作经验、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选择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技术的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最后,还要将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起来,综合评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最终能够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3.4加强工作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对符合环境监测特点的监督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对监测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而不能够只是局限在技术层面;其次,要将有效灵活的反馈机制建立起来,要严格的以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根据对质控制度和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能够顺利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作用,需要以监测质量管理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及目标要求为根据,将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从而很好的解决掉国家现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使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得到保障,最终能够使信息化、定量化以及法制化的环境管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5

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着环境监测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以及准确性,是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及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愈加重视,环境监测的范围和领域正不断扩大,这无疑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若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要先建设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以下笔者就结合实际来简单谈一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科技的全面发展时期,尤其是传统工业的发展更是异常迅速,这在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尽快发展经济,而在很大程度上牺牲自然环境,这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其后,虽然政府和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国家更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依然非常严峻,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而若想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不行的。只有在一个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约束下,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以保障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客观性

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和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认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因此往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内容。其次,部分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偏差,没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以科学的手段来进行管理,反而对环境监测工作施加不正当的干预,例如在审核环境监测数据之时私自修改或删减数据,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降低了环境监测数据的权威性与公信度。

2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有很多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中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都并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标准要求,其不是专业知识或业务能力不够,就是缺乏管理经验。这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失误,从而造成环境监测质量下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大部分相关部门和机构都更加重视环境监测方面的人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才,没有对其开展有效的培训,也不怎么积极招聘相关人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自身也没有积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

3控制手段不足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然而环境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却没有相应提高,反而严重滞后,已逐渐难以适应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再者,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明显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三、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所颁布的,其已历时多年,早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需求,当前必须要尽快修订新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结合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新的法律法规当中应当要明确环境监测的领域范围、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环境监测人员的从业资格及环境监测设备的要求等等,这样才能够促进环境监测的规范化发展。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管理人员的知识基础、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管理经验等各不相同,因此其管理效率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应当要尽量选择那些知识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及管理经验多的人员来负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并定期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不断加强其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能够达到国家的相关际准要求。另外,还应当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本人的工资相挂钩,做到公正公平、赏罚分明,从而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规范技术体系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要加大对科技的研究力度,不断研发新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其次,要加快制订科学的标准与技术规范,切实保证环境监测工作有据可依;再者,要制订完善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准人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最后,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而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其能够适应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要尽快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未来还需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6

摘要:一个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生产质量至关重要。这些年来,由于科技以及市场建设所取得的进步,质量管理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将具体讨论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发展;作用

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的根本。不过经过相关专家的调查发现,目前还有很多的企业缺乏对质量的有效管理,因此造成了产品质量不过关的现象,从而让企业蒙受了一定的损失,所以如何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则成为了现在各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

1必要性

所谓的质量管理必要性是说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存在于每一个企业的工作当中,而且不能被忽视,要坚决的融人到企业的各方各面。

1.1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市场,而市场的发展要靠依靠产品,而产品是否合格,则主要看质量的好坏。所以目前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进人新世纪以后,各行各业对质量的要求都急剧提高,而且已经上升到了企业的战略问题。目前战略构想和组合形式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结构,其中核心的内容就是抓好质量管理。所以,质量管理已经不只是对企业的经济收益能够产生影响,同时也与员工的自身利益密不可分,特别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质量寻求生存的空间,用科技去提高质量,这是二十一世纪各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企业若想在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那么就必须要加大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水平,以此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1.2质量是维护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的重要保障

企业若想做到产品生产的优良、降低成本的损耗、实现优质的服务质量,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措施,这样就会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我国已经进人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所以不能再根据过去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来质量管理。由于企业能够通过质量管理来体现出企业的总体管理能力,因此做好企业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是打造品牌效应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扩展更大的市场范围,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客户的信赖,进而提升产品的销量,并最终得以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1.3质量管理水平是领导采取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个有能力的领导在对公司的项目做决策时,应该将质量管理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加强管理质量,并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在管理的目标上,很多企业已经不能只是把眼光放在自身产品的生厂上,还要放眼整个市场,根据市场的整体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这样企业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

1.4企业管理要让全员参与

前面提到过,由于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息息相关,所以企业一定要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而且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整体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其中包括对员工的技术能力培养、政治素养的培养等等。而且还要定期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才准许上岗。讨卜考核不过关的员工,企业要加大力度进行培训,直到员工通过考核后才能准许上岗,否则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

2质量管理的创新性

对于企业来讲,质量管理水平不能一直停滞不前,也不能在管理理念上墨守成规。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如果始终处于自我良好的`情绪,那么企业必定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企业若想做大做强,则必须开拓眼界,全面了解市场行情,并发扬创新的精神。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并以此让产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那么根据相关专家的总结,具体的方案有如下几种:

2.1企业的领导要具有表率作用

企业领导在制定管理措施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将原来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尽量的进行改进。同时,领导要带领所有员工加强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学习,让员工彻底意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让员工站在客户的立场去进行产品的生产,这就要求员工必须要了解每一个客户的心理诉求,并及时的与客户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能够达标。

2.2企业质量管理要和物质基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由于工业技术的飞速进步,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吞噬而日渐稀少,甚至有些已经濒临消失。而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切实的考虑到所使用的物质是否是稀缺资源,并要进行合理的运用。同时还要进一步的改良生产技术,并尽可能的使用最新的材料,而且所使用的材料最好是环保节能型的。最后,企业还叫做好能源的节约工作,并要多多的宣传环保知识。而且,企业要增强产品的创新力,对产品的生产形势要进行调整,以此让新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来。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让企业的产品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最大程度的给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带来利益上的保障。

3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只要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才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站的一席之地。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打断创新,争取制定出更为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方案,从而让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郑花平。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海洋出版社,20xx,6(8):17一18。

[2]刘亚东。论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物业(日己干日),20xx,8(4):24一25。

[3]葛伟伟。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推行及作用[J]。河北企业,20xx,6(6):7一8。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7

摘要:在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建立并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各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对相关工作的规范指导尚没有发挥出预期中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出了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强化完善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立法机制;革新机制

绿色发展思想下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助推作用。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此种情况必须予以遏制。为此,尽快完善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工作水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环境质量日渐好转。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1.1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基础且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环境指标进行监测,进而获取对应的监测数据,用以指导相关工作。但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差因素,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并不足以支撑全部的环境保护工作。因此,通过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使其可以对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面支撑,进而取得重大成果。

1.2增强环境监测能力

在社会不断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的环境问题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如此,随着生活、生产节奏的改变,环境问题开始表现出连续性、综合性、追踪性的变化趋势,这也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从原本的周期性工作转变为连续性、综合性的监测。不仅如此,由于各种监测技术不断更新,监测设备不断优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但是,部分部门单位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新技术、新设备,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阶段,不符合社会发展。因此,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增强这些部门单位的环境监测能力。

1.3促进经济发展关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并非只是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其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但是,大多数人环保意识低下,尤其是部分污染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对环境恶意破坏,致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可以引起相关企业和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法律约束不到位

法律约束不到位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虽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条文可以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但是,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情况看,这些法律条文的约束力远远不够。从这些法律条文的实质内容上看,其主要是针对环境监测单位的职责、标准等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定,并未从细小的地方做出详细阐述。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法律条文并不具备太大的操作性,难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指导。不仅如此,在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条款中,甚至存在和国家规定相抵触的问题,这就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展开。

2.2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等级分类看,其主要是分为国家、省、市和县这四个级别,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环境监测单位的等级不同,在整体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职责也都不同。就国家环保部门而言,其核心工作就是规划整体的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方案,并对各省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而市和县这两个级别的环保部门主要是落实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接受省级环保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在这一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体制当中,各级层职权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市、县这两个层面,甚至存在一定的工作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还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由于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偏低,地方财政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开展相关工作存在一定阻碍,致使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2.3工作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部分工作环节,更是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高级专业知识。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具有高学历人才的占比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xx年6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为47.5%,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不到10%。这一比例如果只考察县级单位,还会进一步下降。由此不难看出,高水平工作人员的缺少,是制约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3.1完善立法,加强法律约束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而言,需要通过完善立法的手段,加强法律约束,才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发挥作用。首先,对环境监测工作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的定位,尤其是对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范围予以明确,以便相关工作能够切实展开。其次,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规范进行明确的阐述,尤其是某些关键环节的工作的操作流程,遵守标准等必须予以明确规范。最后,加强法律的监督。环境监测工作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其和法律本身的目的是一样的。因此,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地说,应该法律规定中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过程、结果、效用和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定,以此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其可行性和可操行性的考虑。只有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出切实作用。

3.2革新环境监测体制

基于当前体制运转不畅的问题,必须对其重视起来,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环境监测体制进行革新,才能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首先,建立垂直均布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以国家环保部门牵头,以此布置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工作,形成垂直的工作体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消除职权不清的问题,明确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其次,构建灵活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是导致环境监测体制运转不畅的一大原因,因此,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及时迅速。比如,可以细化各级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责,优化管理机制,将过去的统一管理革新联动管理,扩大环境监测司职权,赋予其一定的行政职能,加强相关工作的落实。最后,搭建第三方管理平台。引入第三方机制,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透明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升其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组织公益机构和民间人士组成第三方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对各级层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确保相关工作顺畅运行。

3.3构建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

基于当前高专业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必须构建一支具备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进步。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和当地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以提升现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其次,基于和当地高校的合作机制,直接从高校引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对其着重培养,使其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后备力量。最后,建立淘汰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逐步淘汰素质水平低的人员,补充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工作队伍整体水平。

4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却对其形成了不小的阻碍。基于此,应该完善立法、革新机制以及构建高素质工作队伍,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以促进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池怡,潘见阳,徐伟.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xx,(7).

[2]卫新亚.关于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xx,(11).

[3]刘澍.建立主动型、预防型、信息化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xx,(11).

[4]袁海勤.关于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思考[J].环境科技,20xx,(S1).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8

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1.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分析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致力于保障农产品的供给,先吃饱,然后再吃好。这种发展的方式,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正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都在不断地进行杂交水稻以及各种转基因农产品的开发创新,实现了农产品的平衡供给,不再有供不应求的现象,甚至有些时候还会有剩余。保障了人们吃饱的富足状态,也就慢慢开始追求质量问题,转基因农产品是否健康,运输的过程是否安全,什么时间采摘最合理,营养价值最高等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扑面而来。在这些问题的压迫下,在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在吃饱的前提下更高效的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成了一个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人们评价的标杆,质量关系着产量,如果质量出现问题,人们可能会大大地减少购买,同时增加对其他产品的购买,这就会打破原有的供给平衡。所以,必须要紧抓质量,强化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水平。[2]

1.2管理体系漏洞的具体分析

1.2.1农业监管不及时

我国现阶段很少有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检测,虽然政策管理条例都存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在延缓实行甚至不施行,造成了一些卫生安全不达标的农产品流入了市场。而且对于此方面的相关条例不够完善,甚至空白缺失,比如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控制,以及农产品的等级分类标准的有关条例。国家的`农业大多都是由农民支撑,并不是标准的集体化生产,所以造成的生产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统一的生产模式,就无法生产出相同的农产品,依旧很难规模化集体化,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2.2检测体系不完善

如上所说,产品种植不统一,差别各异,给检测带来很多麻烦。而且对于大多数的检测机构,都是免费进行检测,公益性的机构。而且支撑整个机构只是国家财政的拨款,根本没有什么企业可以进行资金的支持,所以导致了检测设备,实验室设施,技术指导的相对的落后,以至于无法更好地进行产品检测。

1.2.3检测人员匮乏

产品的检测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不过目前可以进行上岗的专业人才较少,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都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检测体系的不完善和落后。

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提升安全管理的意识

安全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框架,有一个答题的内容,然后进而形成一种理念模式,然后把这种理念模式深入贯穿到整个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中去,把整个团体都融合到这个理念中来,管理开展进行也要围绕理念进行。

2.2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主要是3个集体的代名词,一是农民,二是企业,三是政府,当农民、企业、政府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时候才会出现更高速度的发展。从农民的角度看,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就是农户,所以在农户的阶段一定不可以忽略,农户决定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也要结清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培养,以及对产品的包装宣传,毕竟人靠衣服马靠鞍,让农民更安全、高效、规范地进行农产品的生产。[3]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生产排污影响环境的问题处处可见而且经久不衰,要严格控制企业的生产排污,比如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以及污水的排放会影响土壤的酸碱度。而且生产种子化肥农药的企业一定严格要求生产的质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应该制定一些管理的条例和处罚标准,加大资金的投入,尽量让农民的土地实现标准化的生产,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产分散的问题。

3结论

随着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的质量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是应该继续努力,从各个方面造福国民,也可以造福人类,让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农业生产的大国、强国。

参考文献

[1]祁胜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扬州大学,20xx

[2]邓国取,张朝晖.洛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xx,24(2):73~75

[3]王锐.安全管理体系在农产品质量中的建设探讨.农技服务,20xx,(12):54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9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服务能力,全方位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系的实施将切实提升航标系统科学管理水平,推动航标事业科学、和谐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本文从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导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把握的关键环节、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在实效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下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有益尝试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启动,航标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新形势下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呼唤理念、机制、方法的创新。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围绕面临的形势和航标中心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并创出了许多新途径、新方法,使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了质的升华,有效地促进了事业的发展。但管理的方式方法仍然是以传统管理为根本,就有可能造成工作的“虚”、“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航海保障业务工作结合不紧等现象。另外,如何科学地考核评价每一位职工的实绩,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常是利用一年一度的年底评议进行,但在评议过程中,很难对每位职工的综合情况做出量化的准确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这些均极大地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2 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明确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方针、目标。ISO 9001标准定义,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引入航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中,即人力资源质量方针,它确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宗旨和所追求的方向,对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质量目标的建立提供框架。质量目标则是在质量方针下所要追求并加以实现的主要工作任务。质量方针如果是中长期的宗旨和方向,那么质量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近期指标,是对质量方针的细化,通过质量目标的实现达到质量方针的落实。

明确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程序文件、须知文件。ISO 9001标准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其制度化管理的思想,即要求组织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制作并保存质量记录,明确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和方法,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制。因此,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程序文件、须知文件是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载体,在体系的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于指导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文件、须知文件的编制应符合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应尽可能简单、实用、易于操作,方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3 航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在实效

3.1 应紧密围绕航海保障中心工作

把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是为了提高航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航标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为此,在推行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航海保障主业,紧密结合航标工作实际,通过引入新观念、采用新形式,挖掘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潜力,把质量管理体系下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诸项航标业务有机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其他航标业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3.2 应切实强化领导作用

这是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不可少的”。而人力资源是关乎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中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各级党政领导者首先要加强对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做ISO 9001质量管理标准的宣传员,为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营造良好氛围。

3.3 应积极发动全员参与

航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需要全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共同参与,结合其所在岗位和职位,因岗制宜,编制岗位职责要求,激发其对事业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渴望参与并积极寻找改进工作的机会,从而使每位工作者立足本职,促进体系有效运行。

3.4 应严格实施过程控制

对所有过程进行控制是ISO 9001标准的基本思想,整个航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许许多多的具体活动过程构成,要经常对每一项工作或活动过程实行“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过程控制,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

3.5 应认真坚持持续改进

本着实践—完善—总结和认识—实践—重新认识的过程,不断修正实践中的偏差,坚持“持续改进”,以“上级领导部门和职工”为关注焦点,不断探索和改进操作方法,提高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0

【摘要】这些年来,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使得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尤其是工业上的污水排放以及废气尾气的排放,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城市逐渐出现雾霾等恶劣天气。由于这些情况的出现,环境保护是越来越重要,所以有关部门要就发展的可持续性做长远的考虑。在强化环境监测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来阐述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设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其实生活的质量好坏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生活当中水、空气、土壤等这些都是直接决定环境质量好坏的因素。在我国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利用资源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在建设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其实,破坏环境从另一方面想也是破坏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有关部门要对环境质量监测的工作加大力度,现阶段,在我国的环境质量监测的体系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解决这些问题来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1、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我国在不断地引进一些创新的各种科学上的技术以及信息化的技术,让我国的各行各业取得了一个比较大的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背后,我们所遭遇的就是环境越来越恶劣。工业上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增长,有些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一味的去追求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利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差,导致我国在现阶段内,不能完全将环境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些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所以,私家车的量数也在不断地增长,尾气的污染也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污染问题。尤其尾气排出的气体对人体的肺和心都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大对环境质量的监测,让人们在第一时间知道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就说明了我们要不断地去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代表性,为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

2.1 环境监测意识差

现阶段在我国环境保护有关部门对保护环境没有强烈的意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没有从实际意义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际情况当中,有些当地政府因为当地的经济效益,私自更改环境监测的数据,这导致环境监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失去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独立性,让监测数据大大的丧失了他的权威性。

2.2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不够专业,整体素质较差,技术涵养比较低,而且在这方面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少。在环境监测的这个岗位调动次数较多,导致有些工作人员无法系统性的进行专业化培训,让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因为专业能力较差,技术含量较低,不能完全的去进行环境质量的数据监测,所以这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计划目标。

2.3 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很多环境质量监测的有关部门,并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所以造成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依赖性,不能独立的去完成数据的监测。尽管在一些管理上做出相应的建设,但是还是因为很多部门的职务交叉在一起的情况,在调节有关部门和各个环节的情况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样就是不利于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以及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的'应用。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我国的一些环境质量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威胁,所以,有关部门要对环境质量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是我国现在最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在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一些法律法规上,还需要根据社会的不断进步,进一步进行修订和完善,相关部门也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要建立建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得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能得到准确的报告和真实的体现。其实,在相关的一些规定当中,就有对环境质量监测活动当中的一些严格的要求以及规范的设定,比如说在监测上网络的建立,以及从事监测人员的工作资格,机构建立的资质以及监测操作规程的规范等,这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可以形成比较标准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3.2 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在环境保护当中,环境保护质量监测管理体系还是不够健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监测的数据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所以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国环境质量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的通过出现的问题,来完善以及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在各个部门监测工作中,必须用自己的客观意识去进行,不能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性,科学性的去评价在自身的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以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在各部门监测的过程中,各部门要进行相互检查监督和沟通交流,这样可以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改进,而监测技术能力得到加强。工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监测是其内部职责,虽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监测过程当中,还是对数据以及信息上缺少一定的全面性,所以相关单位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创新,相关部门应该依据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性的监测和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3 加强技术培训

在质量管理方面,要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人员的技术涵养,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之处。如果在工作当中因为经验不足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出现各方面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选择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上,要选用经验足责任心强、且有技术含量的人员。在质量监督方面,更要挑选专业人士进行监督。同时,各单位以及各部门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监测人员熟悉各种技术技能和法律法规,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升,同时还要将考核制度完善起来,综合全面地进行相应的考核。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全面发展,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设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建设作好技术支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那么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改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让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交流、相互进步,使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和快捷,更能客观如实地反映环境质量中出现的问题且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了我们所处的环境真正得到了保护,也强化了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晓玉,樊萍.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06).

[2]左安飞.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xx,13(19).

[3]关绮文,关佩琪,何炳坚.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企业技术开发,20xx,34(24).

[4]宗仁琴.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2).

[5]谢志珺.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硅谷,20xx,7(04).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1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如今在现代管理中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论,它是在广泛吸收了管理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等多个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非单纯传统的人事管理。如今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同样在组织的质量活动中,人也是最能动的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最急需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活动。

ISO9000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为员工能力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便员工积极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使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ISO9000标准中突出了组织对资源的管理,尤其是强化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保障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性,以此实现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及不断提高,最终达到顾客满意的目标。20xx版ISO9000标准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定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全员参与的管理,是一个组织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其管理活动的动态多要素的组合。

质量管理体系如果脱离了人的参与那是不存在的,所有员工只有都积极互动,建立全员质量意识,才会建立全员质量价值,不断改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显示其生机和活力。因此,要确定每项活动对人员能力的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方面评价员工能力确定岗位能力要求择优上岗胜任工作采用培训或其它措施比较不满足和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需求,人员的选择、岗位培训、和个人发展的策划;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定个人和团队的目标,对其业绩进行管理并对结果进行评价;为有关参与目标的确定和决策提供条件;鼓励对工作成绩的承认和奖励。其次是人员能力和意识的管理。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愿意干,二是能够干。前者是意识问题,后者是能力问题。组织应注重对员工进行意识方面的教育,使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能够主动积极和高质量地做好其本职工作,确保组织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二、远程教育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质量问题

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知识与科技的竞争,倒不如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良好的人才储备是一个机构不可或缺的实力,人力资源优势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其最根本的的竞争优势。远程教育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问题,不仅关乎其在教育市场的竞争力,更决定了远程教育是否能健康、持续、跨越式的发展。ISO9000标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范围之内人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服务的符合性,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内无论从事教学、技术、研究还是从事管理的人员都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方面,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管理模式的问题主要采用传统的事业单位运行模式和公司制的运营和管理模式的折衷模式,与管理模式相对应,不少现代远程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构成包括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不同类型的聘用人员。两种员工在年龄、学历、思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与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别,难以对人力资源实现整齐划一的管理。

(二)资金短缺虽然现代远程教育是对人力资源发展的投资这一观点已毋庸置疑,但是“并没有证据能说明现代远程教育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经费”。目前绝大多数现代远程教育机构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绝大部分的教育经费来源于学费,很少有政府资金的支持。有限的资金在现代远程教育机构中也主要被投入在资源建设、市场开发等项目中,人力资源的可用资金非常有限。

(三)考核的形式化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发挥着显著作用。

(四)激励制度的缺乏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市场化发展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机构非事业编制员工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员工在福利、评奖、科研等方面都未与现有的管理机制良好对接,对机构的决策也无权参与,许多员工因此难以产生主人翁意识,不利于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长远发展。

三、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下现代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运用现代激励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已有人力资源力量的提升。在网络学院这样知识型人才比较集中的组织里,除了考虑工资、奖金、福利等外部激励因素外,还应该考虑岗位的多样化、发展机会、心理收入(从工作本身和学院中得到的精神满足),生活质量(上下班便利措施、弹性工作时间、孩子看护等),个人的独特需求等内部激励因素。将物质报酬的管理过程与员工的个性化激励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关注知识型员工并对他们所拥有的隐含性知识进行管理。体现公平的`原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要与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要将组织和内部员工的绩效与质量管理挂钩,绩效管理指标设定为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质量管理的目标。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员工和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可以持续强化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形成良好的绩效文化。

(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与质量管理文件的一致性不管是采取任何形式的文件,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某一工作岗位的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应当是一致的。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岗位说明中的内容经常会和ISO9000族标准中工作程序规定的内容出现职责分工、执行标准等方面的不一致或者自相矛盾,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部门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部门之间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ISO9000的贯标工作就无法保持有效性。所以,要提高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工作的有效性,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ISO9000质量贯标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三)以ISO9000族标准为指导制定培训计划ISO9000族标准对人力资源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强调要培养“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能力;其次,对组织应满足的条件突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该要求;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针对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的特点,立足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展全面、系统的培训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员工在培训过程中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努力实现质量目标。另外,针对员工的专业基础和人生远景以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全员培训计划。

(四)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文化要做好质量管理,不能绕开对人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质量文化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组织内的员工都能拥有共同的质量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都能够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于自身发展以及组织发展的重要程度时,才能主动进行质量创新,真正自觉地遵守各项制度,从而产生更多的效益。所以,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大范围内树立起共同的质量文化观念,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更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

(五)加大人才引进建立较为健全的岗位考核聘任制。在引进人才时,第一要注意引进的人才一定是远程教育需要和合适的人才,不能唯学历论、唯职称论;第二要处理好目前需要的人才和长远需要的人才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合适人才和优秀人才的关系;第四要围绕着远程教育的精髓———服务,不能做事草率,要态度平和。人力资源管理要以实现员工发展的最大化和组织目标为目的,开展工作要围绕着让组织的客户满意、组织满意、员工满意,寻求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最佳结合点,人力资源投入的科学、持续,可以让组织内部的员工保持效率高、不断学习的良好状态。员工通过参与组织文化设计和变革,团队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组织竞争力。

(六)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质量业绩挂钩质量管理体系往往会对工作过程的质量以及过程结果的质量进行测量,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为了奖罚分明,调动员工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适当的增加或者提升质量管理要求方面的考核指标及权重,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表现进行挂钩。

(七)持续改进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欲与时俱进,就必须持续改进,不仅对既定的工作的PDCA循环过程加以完善提升,而且对于目标的制定、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方式方法的提炼、员工的技能提升等都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的状况作出相应的持续的改进提高,以促进预期目标的达成与管理水平的提升。远程教育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持续改进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与反馈来实现。绩效反馈的内容包括通过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员工绩效差距并通过面谈确定改进措施、沟通下一绩效考评周期的工作任务与目标、确定与目标相匹配的资源配置等。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与员工聘用、报酬、津贴等挂钩,也影响着学院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绩效反馈既是上一个绩效考评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个绩效考评周期的开始,改进的意见会推进下一个PDCA循环的开始。

(八)形成比较实用的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提供的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方法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成一套比较实用的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使“PDCA循环”落实在该工作的整个过程。P即学院根据发展战略和教育计划,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D即按照人岗匹配的原则招聘、培训、使用员工;C即采用多种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A即针对差距和不足持续改进。在实践中,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循环往复的。

四、结语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现代远程教育人力资源质量管理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只要是适应时代潮流且富有成效的,就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在ISO9000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在ISO9000管理模式和远程教育人力资源实际的管理模式之间寻找一个良好的契合点和平衡点,将ISO9000管理的精髓思想和试点院校远程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提高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一个有益尝试,也符合远程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2

在当前煤炭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煤质化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煤炭市场的产能严重过剩,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更加精细。煤质化验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化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煤质化验室的质量体系建设,及时提供准确无误的化验数据,确保供应的煤炭符合客户要求,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尤其重要,事关企业的稳定生存,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煤质化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三级自我监督控制体系,即日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一、强化日常监督检查

煤质化验室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科学准确、公正公平,就要加强煤质化验室的内部管理,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

(一)完善化验室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煤质化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煤质化验员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天湖山能源公司明确要求,煤质化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必须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对煤质化验人员的培训应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入职培训。新上岗人员都要求统一取证,持证上岗,同时开展导师带徒等培训活动,确保新上岗人员按规范操作。二是在职培训。每年年初制定内部业务培训计划,并定期考核,鼓励化验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积极参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提升学历活动。近三年来先后有3人顺利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文凭,使员工的文化水平与不断发展的煤质化验工作的需要相适应。三是定期培训。组织化验员参加省煤研所举办的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四是廉洁教育。加强化验员的职业道德、廉政建设、作风纪律的教育,确保化验数据公平、公正。

(二)规范做好化验环境和影响因素检查

1.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定期组织对化验室正常运行的检测仪器、照明、采暖和通风等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化验室正常运行。

2. 严格做好影响检验因素的检查和记录。对灰尘、电磁干扰、温度、电源电压、湿度、噪声和振动水平等要加以控制,以保证符合检验的基本条件。电子天平要配备稳压器,操作台、电子天平等要每天清洗干净,对热量检验室温度要每月进行一次温度监控记录,并保存其监控记录,制定热电偶、控温表头、温度计、电子天平等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

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要保证化验室用于检测的全部仪器设备处于受控状态,每台仪器设备必须贴有标签说明其状态(比如:在用、停用、维修等标志),每台仪器安排专人每月对其进行维护,并有使用和维护记录,用标准物质每两个月对每台仪器进行一次期间核查,以保证每台仪器的精准性。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对仪器设备的投入,淘汰了一大批陈旧的仪器设备,连续引进了测硫仪、量热仪、灰熔点测定仪、工业分析仪等多台先进的化验仪器,从过去的.人工控制改进为电脑控制,在减轻化验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对管理保养这些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20xx年5月公司化验室新进了一台5E-C5500量热仪,从仪器安装、调试到试运转,都安排化验员全程跟踪,并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对全体化验员进行培训,使每个化验员都能熟练掌握新仪器的操作步骤,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能够排除日常故障,以免产生误操作。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流转都应受控,给每台仪器设备建立设备档案。

二、强化内部质量控制,坚持内部抽查工作

化验室为保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要根据预定的计划,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通过审核检查质量体系实施的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不符合项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早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从而不断完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内部抽查工作。化验室内部抽查对比工作也是确保化验室报出结果客观准确的重要措施。首先通过制定《内部存查样、分析样抽查制度》,明确规定每月内部抽样不少于两次,同时对留样量,留样方法,随机抽样方法,抽查对比结果的奖罚都做出严格的规定;其次,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抽查人,经常改变抽查规律,不易为抽查人所掌握,必要时还进行交叉抽查或连续抽查;第三严格执行奖罚规定,将抽查结果与经济收入挂钩,奖罚兑现,并认真做好抽查对比结果的分析、总结工作。通过内部抽查制度的实施,使化验人员对检测工作更加认真细致,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工作失误。

(一)及时开展现场审核

内审员根据《评审准则》南的要求,将各个要素的要求列成问题调查表,通过提问、聆听、观察等形式与受审核人员面谈和提问,查阅文件、记录、顾客反馈信息、数据汇总等,围绕所检查的要素和部门进行认真、公正的审核,以获取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收集符合或不符合的客观证据,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要当场向受审核方指出,经受审核方确认后,作为审核证据。

(二)督促持续改进措施落实,坚持对化验结果审查工作

通过内审发现不符合项只是第一步,更艰巨、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隐患和需求的改进及改进效果验证的落实。内审的组织者要对不合格项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将文件验证与现场验证结合进行,侧重现场验证,注重不合格纠正措施的长期有效,有的不合格不能通过一次整改就彻底消除,尤其是涉及人员习惯的操作性不合格,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应在验证合格之后继续给予足够的关注。坚持对化验结果审查工作把好最后一关,近几年来,化验室一直坚持化验结果审查制度,主要查记录、查计算过程、查化验单,有效地避免了错误数字的报出,保证了化验质量的持续稳定。对于存在的问题督促受审核部门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这些不合格的重复发生。

三、定期组织管理评审

为评价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体系现状及其适宜性并进行必要改进,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内审后一周,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评审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根据内部审核报告、化验室资源配置报告、质量管理和监督人员对体系管理和监督情况的评价报告、化验室质量控制及能力验证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抱怨处理情况总结等信息,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实事求是地对质量体系的运行作出评价,对发现的缺陷,结合实现煤质化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对所需资源的改善作出决议。

四、做好化验信息的反馈和应用工作

近年来,天湖山能源公司煤质化验室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建设,为各生产矿井和销售部门及时提供准确的化验数据,为指导生产和科学配煤提供了依据。化验室人员经常会同煤炭销售人员一起走访客户,了解煤质情况,一旦出现偏差,及时查询核实存样是否有偏差,并及时查清客户是否按标准取样的问题。20xx 年10月和12月,天湖山能源公司与两个客户在煤质热值检验结果中存在较大偏差,煤质化验室对该检测结果经过重新测定,未发现偏差,要求该客户对存查样品重新测定,最终发现客户在测定发热量时煤样燃烧不完全造成的热值偏低,为该公司挽回了几十万元的损失,确保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五、结语

煤质化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以持续改进的工作态度来抓好煤质化验室的质量体系建设,以保证化验数据的稳定可靠,为科学配煤提供依据,为按质论价提供数据,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3

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由干现行环境监测工作覆盖的范围逐渐变广,为实际监测工作带来较多难题,加上实际监测中存在的质控手段缺失、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更使环境质量监测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因此,本文立足干当前环境监测现状,对监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干稳步发展的态势,包括城市化建设以及工业发展都取得较多突破性的成就,但这些成就背后出现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等问题也日益加剧,威胁整个社会的进步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而实现和谐发展这一日标的关键在干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所以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极为重要。同时,为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涉及的数据更为精确,需做好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得以有序进行。此外,建设与完善监测体系,也将所有相关机制、人员责任、质量控制指标等融人其中,能够确保监测水平与环境管理水平都趋干标准化。综合来看,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极为重要,是环境经济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2 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弊端分析

尽管现在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给予较多重视,且相继发布较多相关管理办法,然而实际监测管理中,仍存在较多弊病,难以使环境监测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1 对环境质量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

关干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忽视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如过分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对监测工作中的数据进行随意修改与变更,导致监测机构实际监测工作有效性降低。同时,环境监测工作中相关的体制机制仍处干较为滞后的状态,监测与质量管理中存在部门职能交又问题。而且从质量体系上看,其在落实过程中不具备较强的实效性,无法真正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2.2 环境监测人员综合能力较差

目前,国内大多环境监测机构中,真正具备专业管理与质量管理的人才仍较为缺失,很难使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深人,加上机构不重视人员培训工作,使人员在综合技术能力、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素质方面都止步不前,无法保障质量管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另外,也有部分管理人员与监测人员在质量意识上不高,对干质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更无从谈及做好质量监测工作。

2.3 质控手段的缺失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但实际监测中应用的质控技术都较为滞后,许多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难与监测技术相配套,制约质控手段的完善。加上监测过程中对干部分信息数据的精密性与完整性也难以得到保障,无法为质控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

2.4 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

对干当前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问题,需进行科学培训管理制度的构建,具体措施包括:第一,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环境监测机构可直接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构建,使人员能够在该环境下提升整体技术水平,或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形式,将较为先进的监测操作技能与技术传授给监测人员。第二,坚持持证上岗的基本原则。由干当前环境监测中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所以需引人相应的考核机制,保证人员综合能力满足监测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才可上岗。除此之外,无论技术的应用或人员操作管理,都需依托干相应的监督工作,可考虑引人网络化管理方式,使相关监测任务如应急、环境污染等监测得以落实到位,且避免出现过多人员操作失误问题,有利干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际进行体系建设中,应正确认识其重要性,立足干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监测技术体系、量值溯源体系、质控指标体系以及培训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此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我国当前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4

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在高师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占有着重要位置,是考察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得学位的重要评审标准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可以认识到高师美术本科学位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这样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目前实施过程来看,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和质量管理方面多采用以往的常规做法,只是在教学管理内容上提到了学术规范、发挥督导、论文抽查等措施。值得关注的是,有些高师美术专业有尝试取消或改革本科毕业创作或毕业论文写作的倾向。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功能和作用,以便澄清观念,彰显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真正价值和大学生教育的完整性。因此,本文针对影响高师美术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消极因素,汲取国内外本科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有益的措施,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科学可行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严格的评价标准,以质量管理为目标,探索以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

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是高师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当前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适合以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1.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各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虽然针对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制定了管理条例,且总体目标明确、管理严格。但在具体环节实施执行过程中,院系、教研室、教师、学生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管理机制不健全,出现了指导不力、管理不严的现象,缺乏严格的管理体系。在常规教学管理方面,虽然各院校教务部门也针对学生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做了整体要求,如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以及指导教师职责,成绩评定等制定了质量管理要求,但未能根据高师美术专业的特点进行管理。如在毕业创作中,指导教师的选定,构思构图,艺术形式,制作技法指导方面,在毕业论文方面的选题、开题,论文的撰写,论文答辩和成绩评价等方面,从局部到整体都表现出了这一缺陷。

2.缺乏严格有力的质量监控程序和管理过程。由于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质量监控程序不明确,职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教学效果和质量要求没有考核标准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在教务部门关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要求条例中目标是明确的,但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在制定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目标、要求、指导教师的职责,以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缺乏严格有力的质量监控程序和管理要求。

3.缺乏客观的、规范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由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致使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有失客观、规范、公证现象。各指导教师评分标准不统存在着打分不够严格,得过且过,出现了评定成绩与实际水平不符,论文答辩走过场,指导教师护短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对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1.教师方面:由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考核标准弹性较大,缺乏严格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导致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未能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指导、监督不到位,从而存在着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影响了院校教务部门关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要求,这也是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及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方面:学生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思想不够重视,有应付了事的现象,即认为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与就业不能直接挂钩。因此,在创作与写作中过于依赖摄影照片和网络,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尽心尽力地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有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所以出现了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泡沫现象。由于学生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缺少基本的学术准备,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题材、选题缺乏应有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识。这种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3.社会方面: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只侧重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很少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招聘考试中也是以笔试为主,而不对学生所学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进行考察。因此,导致学生对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其创作、写作态度不严谨,得过且过,东拼西凑失范现象严重,造成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缺少必要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学术质量低下。

三、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薄弱

教育学认为,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能否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因素,而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与文理科分数线相差甚远。在对专业的选择上,由于学生是理科不好学文科,文科不好学艺术,对美术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而是通过考前模式化,概念化的强化训练。入学后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不但文化课素质差而且专业学习也难以进步,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和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美术高考的文化分数线,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随课程进度让学生撰写论文,并在专业课实践过程中进行创作构图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彰显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真实价值。

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具有课程管理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特点。因此,加强各管理层的基本职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以考察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科研能力为目的,建立健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多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亟待重视的问题。

四、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质量管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高师美术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粗制滥造、整体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毕业创作有的利用现有的摄影照片或从美术作品中东拼西凑“临摹复制”现象严重。在毕业论文写作上有的则是多篇文章的“复制粘贴”甚至抄袭、拼凑也不是个别现象。面对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中的消极因素和质量下降问题,指导教师都很无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找不到很好的应对措施。在研究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指导的问题上,不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也在努力探索如何解决质量管理这一问题的新思路。由于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撰写具有自身专业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质量管理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已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创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无疑是一个解决高师美术专业本科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办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应从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体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意义的真实价值。我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中提出“关于国外对本科大学生美术毕业创作教学的.研究,所能涉猎的文献资料以及对美国的大学生毕业创作教学的考察来看,美国的大学生不写毕业论文,但是把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创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指导学生毕业创作的教学过程,而且这种指导在表述的内容上同我们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毕业创作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前提,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毕业创作的继续和深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实践环节。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主要是一种形象思维,而论文写作属于抽象思维。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是学生把自己创作的具象思维过程和成果进行理论概括。这种理论概括是学生对自己的毕业创作进行分析和抽象概括”。它包括对创作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构思创意与构图表现,技法语言与材料运用分析,艺术个性、美学思想与文化精神的传达等等,通过论文撰写阐释其审美主张与创作艺术见解在本研究领域的价值和意义。是学生通过毕业创作实践环节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是集中体现其综合创作能力、科研水平和审美思想的创作文论,也是呈现毕业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训练之一。通过本专业领域特定问题研究呈现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一种证明。因此,这样也对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的现象起一定的制约作用。

五、制定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

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方式根本转变,就业压力大是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的一个方面。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文化修养薄弱、学风浮躁,创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文论写作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扭转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趋势,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1.建立健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实践中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对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教学进行质量管理,充分考虑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的专业特点,在加强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中,促进学生在构思、构图,形式法则,技法语言进行探索;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指导选题、拟定写作提纲、论文撰写一系列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主导作用,确立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机制。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基本主体,根据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确定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方向。在指导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求指导老师建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有效指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通过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教学指导过程和教学管理环节,以及专业教师检测环节。充分调动各个环节的层次关系的积极作用,确立指导教师职责和质量管理目标,切实提高指导教师履行质量管理工作职能和监督作用,加强质量管理,可以较好地避免学生在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中“临摹或复制”的情况出现。

3.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评价标准。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控机制,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主题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指导学生在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与搜集创作素材的基础上,切实有效指导学生解决毕业创作创意构思、构图形式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进一步确定创作构图小稿和论文写作提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为提高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是在确定毕业创作定稿和毕业论文撰写提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毕业创作大稿的绘制过程的严格指导。诸如形式美感,造型语言,创新意识,审美特征等。以及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的指导过程中,要以质量管理为准则,把指导工作抓细抓实。第三是对学生毕业创作正稿的艺术效果以及毕业论文定稿的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因此,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和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彰显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的真实价值。

4.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本科美术毕业创作教学经验与理论成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学美术教育起步比较早,发展较快,而且毕业创作实践教学比较切合实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国外许多大学对本科学生没有论文写作的要求,但却把毕业创作和创作文论的教学实践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实践环节、指导过程与方法、评价机制与管理模式等教学环节,特别是毕业创作与文论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由此可见,完善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构建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和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5.合理安排艺术实践、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时间并有明确的目标。(1)以提高高师美术专业本科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为目的,从质量监控的视角透视教学环节和质量管理环节,对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构建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设计)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2)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上提前一学期进行安排,周期延长。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进行,从原来的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3)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毕业创作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论文写作是毕业创作的继续和深化。要求学生根据毕业创作的进度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目标,如毕业创作创意构思、收集素材、构图形式与材料技法分析,绘画思想与艺术精神的表达等。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论文撰写做到有感而发、有悟而写,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创作实践能力与理论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因此,根据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应有的价值取向,创新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模式。在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中进行撰写毕业创作文论创意分析,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全面总结四年来专业实践和理论学习的研究成果,既是代表其专业创作成果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毕业论文。它是毕业创作实践环节基本训练之也是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一通过本专业特定问题的研究彰显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一种证明。概言之,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大改革力度,重视常规教学,强化过程管理,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管理者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严格质量管理,规范评价标准,积极有效的建立健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学生创作实践能力与理论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升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5

摘要: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在采油队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以岗位为依据,对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进行识别,确定质量点,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对检查出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确保采油作业过程中生产质量有效控制,提高了采油队的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采油队;质量点;监督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方法,它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企业通过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过程控制,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在采油队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采油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2],做到各项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1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

采油队由于各井间分布范围广,员工管理井的类型不同,工作方法不同,人员能力也存在差别。为提高采油队整体工作水平,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知识培训,使每位员工都清楚本岗位质量要求,工作目标明确。培训工作重点注重3个方面:1)培训内容要全。采油队各岗位的质量职责、相关工作标准、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都要求系统地进行培训。如采油工种的工作标准有《水驱油水井资料录取管理规定》、《油水井、计量间生产设施管理规定》、《注水(入)井洗井管理规定》等。涉及的程序文件有《设备管理程序》、《采油(气)过程管理程序》、《机采井井口油气泄漏应急处置程序》等,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可操作。员工通过培训掌握标准要求和管理规定,清楚本岗位工作要点,规范填写报表和质量记录,提高了工作质量。2)培训对象要覆盖全。培训时间定在生产淡季,避开“春秋检”时节,集中所有人员参加学习,由专人进行指导。3)考核方式全。①集中培训后统一进行考试,检查培训效果;②利用早会时机抽查提问,加深员工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③队负责人深入现场考核员工实际操作能力,对岗位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跟踪检查指导。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培训效果,对每次考试结果都进行考核,使培训工作始终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

2确定质量点,有效控制采油各质量过程

采油队是最基层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重点就是执行程序文件和相关标准规定。工作中以岗位为依据,对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进行识别,确定质量点,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质量点落实到岗位中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料录取;二是设备维护保养。2.1资料录取在生产过程中,资料录取质量至关重要。取全取准各项油水井资料,可以为油水井动态分析及各项调整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员工在录取资料时严格执行《水驱油水井资料录取管理规定》标准,按标准要求对抽油机井、螺杆泵井、电泵井、注水井进行资料录取,资料内容录取齐全,数据真实可靠。如对抽油机井资料录取,内容共8项,分别是:产液量、油压、套压、电流、采出液含水、示功图、动液面(流压)、静液面(静压)。每项资料录取的时间、次数、使用的工具及仪表都有相应的规定,量油、测电流、测电压都有操作要求。岗位员工应按管理规定和标准要求录取每个数据,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确保资料录取质量得到有效控制。2.2设备维护保养采油队对抽油机、螺杆泵等进行维护保养时,由维修人员专门负责,按《设备管理程序》和标准《油水井、计量间生产设施管理规定》的要求定期保养,保养的内容为紧固、润滑、清洁、调整、检查及更换已损配件。维护保养完成后及时填写设备保养记录,建立完善设备管理档案。岗位员工日常巡检时,要求对负责的生产设备进行细致检查,如检查井口采油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各部件螺丝是否松动,采油树阀门有无缺损、松、锈、渗、漏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从源头消除设备隐患,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3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监督检查的目的是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3],检查的内容主要有3方面:1)体系文件落实情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抽查考试,了解员工对体系文件的掌握程度,工作中是否按标准操作,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工作技能。2)检查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体系实施的依据,各环节质量活动都填写在记录中。通过检查报表是否填写规范,数据是否准确齐全,对录取资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3)检查设备管理档案和设备保养记录。检查是否按规定对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计量仪表是否按周期进行检定校准,对检定不合格的仪表及时更换,保证生产设备的有效性,确保测量数值准确可靠。监督检查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并考核。同时对查出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4],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做到问题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促进采油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4结束语

在采油队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生产流程。在原有的工作标准基础上,建立了岗位操作卡,操作卡详细说明了操作程序与步骤、每个工作步骤的风险提示、应急处置方法,使员工在工作中重要质量点明确,有效控制关键环节,清楚风险存在和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形成人人注重工作过程,关注质量结果[5],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为确保产量持续稳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怀杰.油田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xx(9):38-39.

[2]杨光道.浅谈钻井队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xx,26(5):31-32.

[3]王福美.完善采油企业质理管理体系[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xx,22(3):34-36.

[4]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xx[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xx.

[5]金正谦,王平,刘继红,等.以过程控制为导向的采油厂质量管理体系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xx,26(6):36-38.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