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学小论文三年级
(实用)科学小论文三年级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小论文三年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1
11月19日,晴,今天我们来到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科学小制作——电动小车。
首先,我们来到了211教室,同学们有序的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只见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拿着水杯走了进来,随后他站在讲台前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姓钱,金钱的钱,是一位很有钱的老师。所以大家可以叫我钱老师!”听完老师的介绍,同学们紧张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我们突然发现老师是多么的幽默。
接着老师把材料发给我们,为我们讲解了小零件的用途,我们才动起手来,我先把每一个材料倒出来,将它们放在“地和”里。首先我把轮胎外皮按在轮毂上,随后我把塑胶介子和铜套套在一起,再套到轮胎的小孔里,用一个小铁棍固定在车上,另一个也是这样做。接着该按马达了,现将导电片按好,然后按好马达,插上齿轮,就可以按在车上了。然后是最难的一步——按开关。别看开关只需三个零件,但很容易做错。电导片扣在一个带有一个小圆帽的东西上,再将一个用来固定的东西固定好,按上电池,大概的外形就做好了。最后按上外壳和尾翼,启动电源就做好了。看着这奔跑的赛车,我不由赞叹它实在是太帅了。
今天玩得真高兴,这次小实验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2
一、主题说明
同学们,我想你们和所有人一样都喜欢大自然吧。大自然让我们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给了我们广阔的生存空间,给了我们无穷的快乐,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个为什么。如电是怎么回事?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怎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雨下不完?皮球怎么会弹起来……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很多个“为什么”这一些问题会时时刻刻的围绕在你的身边,等着你去研究,去探索。古代时期,有许多人从大自然的万物中得到了灵感,发明了许多东西。一个苹果落在了地上,很多人都会一位是很正常的事,而牛顿却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呢?牛顿就是通过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发现了世界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匠鲁班,有次上山砍树的时候,他被茅草划破了手指。鲁班并没有生气,而是对茅草的构造发生了兴趣,由此发明了锯。对这些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人们通过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通过鲸发明了轮船,通过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告诉了我们,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
二、实验目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种出了各种好吃的植物,为了想亲身体验一下种植物,于是,我利用这一个暑假的时间,自己试验种了一下葡萄。
三、具体实验
从天文到地理,从动物到植物,从天空到陆地再到海洋,还有很多等着我们来探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的海洋吧!
为什么葡萄只有葡萄藤种下去才会发芽?
一次,妈妈给我买回了一串葡萄,紫莹莹的,让人看了就馋滟欲滴。我迫不及待的跑过去,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我吃着吃着,脑子里便冒出了一个念头,一串葡萄,吃完了就没有了,不如把它的葡萄籽留下来种在花盆里,说不定过了几个星期还会结葡萄呢。于是我把葡萄籽当宝贝似的留了下来。吃完了午饭,我就把它种在了花盆里,以后的每一天我都去给它浇水,可是过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发芽。
四、实验结果
一脸疑惑的我,带着好奇心找到了我的“小老师”——网络,我来到网上寻找答案。原来,无性繁殖的植物用植株的某一营养器官(如枝条、根和芽等)作为繁殖材料繁育苗木的一种方法,所得苗木才称为营养苗。无性繁殖的方法有硬枝扦插、绿枝扦插、硬枝嫁接和绿枝嫁接等。通过这一次实验,我终于又增加了一项新的知识。
通过这一次的实验,我们都明白了,干什么事都要勇于亲自试验、要学会提问题,更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次,使我有了不小的收获。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3
摘 要: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12道拓展提升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涉及面较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与开发这些思考题的有效资源,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题;巧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12道拓展提升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涉及面较广,有计算方法与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推理和数学小制作等多方面的内容。
一、数形结合,明确思路
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直观图是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巧用数形结合,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明确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教材第45页的思考题,只让三年级学生靠多读几遍题来理解题意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学生认真审题初试画图时,教师应适当指引画图方法:首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谁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又该怎样画?你是怎么想到要画4份小芳年龄长的线段表示妈妈的年龄的?图中哪一部分表示的是“妈妈比小芳大27岁”?在学生完成线段图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述说线段图每一部分的意思,以突现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分析和思考。接下来再放手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妈妈比小芳大27岁相当于小芳年龄的3倍),探索出解题思路。在集体反馈时,着重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及时反问:“妈妈比小芳大27岁”在线段图中指的是哪一部分?相当于几个小芳的年龄?算出妈妈和小芳的年龄后,还应组织学生反思验证:36÷9=4,36-9=27(岁),看看算出的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根据两人的年龄差及其倍数关系,分别求出两人的年龄,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方法的价值,培养简单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有时候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分散题目中的难点,突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升灵活解题的能力,有效发展思维的灵动性与敏捷性。
二、列举分析,发现规律
教材第85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湖滨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小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200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在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的。学生想到了一个很实际的看法,即以班级学生为例(假如一个学生看作一棵树的话),前后同学之间间隔的长度就是5米,学生身临其境,不难理解。教师以此为素材,启发学生思考:从第1棵树到第2棵树之间是1个5米,那么从第1棵树到第3棵树之间有几个5米呢?到第4棵树之间呢?到第5棵、第6棵、……第10棵树之间相距几个5米呢?猜一猜,从第1棵树到第100棵树之间相距多少个5米呢?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列表板书(如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树的棵数与之间间隔几个5米的关系,从而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即:间隔的个数比树的棵数少1个。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运用规律思考:小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200棵树究竟跑了多少个5米?发现解题的关键。学生在列举分析——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逐层的提升与发展,经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几个层次的剖析与探讨,学生的思维愈发活跃,解题思路逐渐清晰,问题慢慢便迎刃而解了。让学生经历列举分析的解题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今后学习相关“找规律”的知识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操作体验,获取结论
教科书第95页的思考题是让学生按要求设计转盘:做一个转盘,使指针转动后偶尔落在绿色区域,落在红色和黄色区域的次数差不多。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圆片和彩笔、小棒和硬纸,由于之前学生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时已具备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与体会,这里教师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同桌合作制作出转盘(教师指导做法),再根据自己的思路按要求涂出颜色。转盘做好后,同桌合作亲自实验,转动转盘30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结果,并整理填写在如下的表中。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反思做出的转盘使用后是否符合要求。在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涂色的思考过程,结合实验过程及结果充分发表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引领学生反思:实验结果是否与你预期的效果一样,如果不一样,问题出在哪儿?最后还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大家的涂色方法是多样的,但要怎样涂色就符合书中的要求呢?为什么?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将已有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考。在学生切身成功体验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及时应用:苏果超市为庆祝元旦,要制作一个幸运大转盘,如果要使指针经常落在三等奖区域,偶尔落在二等奖和一等奖区域,又该怎样设计呢?让学生用准备的圆片自主设计后汇报说明。通过有效的操作与实践练习,让学生学会细腻分析,灵动思维,巧妙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4
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5
在星期四下午教我们了拼橡筋飞机。这架飞机由螺旋浆.大机翼.尾翼.木棒.橡皮筋和一些小零件组成。
“叮零零”上课了。大家都端端正正地做好。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自做橡筋飞机,看起来一架简简单单的飞机自做起来很难。”我首先拿出了大机翼,在两边小心翼翼地将它向上翘,前面部分向下倾斜。老师说这样就可以让飞机更容易地在天空飞了。我又拿出飞机翅膀的固定的.小零件将它贴在反面。接着我们做飞机的尾翼。这个尾翼由垂直和平衡尾翼结合成的。先拿出支撑架,然后把尾翼贴上去,最后插木棒的末端。飞机的尾翼就做好了。尾翼做好然后把大翼装在木棒的中间,在弄小橡筋固定时一定要小心,不然一不小心它就“飞”走了。接着把小勾子和螺旋浆装上。
做橡筋飞机让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都要细心。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6
一天,我正在家里玩。一抬头,我看见在书架上有一盆茉莉花。 一朵朵的小白花点缀在绿叶间,霎时分外好看。而且茉莉花的香味清新悠长,,很好闻哦!我情不自禁走上前去想看个仔细。这时,我突然发现茉莉花的绿油油的叶子上有一条条的茎。电光火石的一瞬间,我忽然想:这个叶子的茎是干什么的,有作用吗?
于是我跑去问爸爸和妈妈,可他们都说不知道。这可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我家的“无所不知的老师——电脑”。我立刻去查电脑,原来叶子的.茎是用来传递水分,吸收阳光。传递根部吸收的养料的。啊!怪不得,我家的茉莉花开的这么多,这么香,!因为我家的外婆出一份力,她每天给茉莉花浇水施肥。好辛苦哦!我以后也要向外婆学习,多给我家的花花草草浇水,让我家的后花园变得更加漂亮。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7
为什么米饭可以粘东西?
大家应该早就知道米饭可以粘贴东西了!因为在家时经常看见奶奶爷爷在粘纸或者粘破了的东西。不过时间长了它就会自然地掉下来,所以说用米饭粘东西也有坏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米饭可以粘东西?做个小实验吧~
这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把冰箱里所剩无几的白米饭拿了出来,又去将放在储存柜多年的破纸掏了起来,实验便开始了。先将米饭磨碎,磨成很细很细的米碎后,在一点一点的放在白纸破损的地方,很快一条破损的白线条就复原了,只不过还剩下一点痕迹。滴答滴答时间过得真快,终于在十五分钟的努力下我将一张破的`没法入眼的白纸边的崭新崭新的,这其中的奥妙我也不知道多少!
据我了解: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煮成米饭后淀粉遇水糊化,有了粘性。小提示:不过淀粉中含糖份,时间过长,会失去粘性。
怎么样,这个小知识会让你受益匪浅么?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8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块儿做了个实验。
我按照妈妈的吩咐,拿来一个干燥的.空玻璃杯,一个打火机,找来几支蜡烛和一些石灰水。
首先,妈妈取出一根蜡烛,小心翼翼地点燃它,竖拿着。蜡油顺着滴在了台子上。妈妈乘着蜡油没有凝固时,将蜡烛粘在台子上。然后,妈妈把一旁的空杯子照在上面。这时,蜡烛似一个乖巧的小孩一样,熄灭了火星。我看了以后觉得这个实验并不怎么奇特,但自己却又说不出什么理由,只好请教妈妈。
妈妈说,因为火在燃烧时需要氧气,而杯子把它盖住了,里头的氧气就受到了限制,很快火焰就会把氧气烧光,当杯子里没有氧气时,它就会熄灭自动熄灭了。
接着,妈妈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里,再把它涮一圈倒掉,烧杯壁就附着一层石灰水了。又把这个烧杯罩在火焰上,一会儿烧杯壁的石灰水就浑浊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很纳闷。
妈妈听了,笑着说,你还是去请教电脑老师吧!
我一听,打开电脑查了起来,原来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一碰到二氧化碳,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哦,原来是这样呀!”我急匆匆地喊来妈妈,给她看了电脑上的说明。妈妈笑着说:“今天你有知道了一个新知识了。”
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以后,我还得多做些实验,多了解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9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来到日本旅游时,发现日本人竟然直接就喝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自来水,感到很奇怪,不是老说,不能喝生水吗?顿时,我脑子里浮来了一串问号。因此,我对自来水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自来水的分类(硬水和软水)
有一天,我满怀好奇地望着妈妈,问:“为什么日本人可以直接喝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自来水呢?”“因为日本的自来水都是软水,而中国大多地方的.都是硬水。”妈妈面带微笑地回答道。
二、硬水和软水的物质
据说,我们人喝得都是软水,硬水喝了对我们身体是不好的,但,这是为什么呢?我查了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硬水里含有大量的钙、镁等离子,我们喝了,会对身体有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即所谓的“水土不服”。但只要将硬水经过煮沸之后,水里的钙、镁等离子就会被沉淀成水垢,变成我们能喝的软水。而软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就很少了,我们喝了就会比较健康。记得我小时候的一次淘气,喝了一杯生水,结果,肚子疼了好一会儿;而喝了日本的自来水,一点儿也没事儿,喝了好多呢!
所以说,日本的自来水都已经用硬水净化成软水了,而中国也只是把河流里的水净化成了硬水而已。真希望,中国也能像日本一样,把硬水净化成软水,这样,我们喝起水来就方便多了!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10
今天,我和小组 其他同学一起做了个科学课的浮沉实验。实验前我们准备了很多实验用品,一个大水盆,水,塑料泡沫,空牙膏管,小药瓶,橡皮泥,海绵,鸡蛋,曲别针,土,六根长铁钉和两根短铁钉。我们的实验是先往大水盆里装一些水,然后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并改变它们的浮沉。不过,我们要先猜测它们的浮沉。
我们认为能浮起的物体的物体有塑料泡沫,空牙膏管,小药瓶。会沉下去的.物体有橡皮泥,海绵,鸡蛋,曲别针,土,铁钉。我们先把塑料泡沫放进水里,它就浮起来了,我们 把空牙膏管放进水里,它却沉下去了。这时,科学老师走进来了,往空牙膏管中 放入空气,于是它就浮起来了。我们又把橡皮泥放进水中,结果它沉下去了。科学老师让我们把橡皮泥做成船形,结果它真的浮起来了。我们又把小药瓶,海绵,鸡蛋,曲别针,铁钉分别放入水中,结果小药瓶和海绵浮起来了,鸡蛋,曲别针和铁钉沉下去了。然后,我们要改变它们的浮沉。我们先把铁钉插进塑料泡沫里,想让它沉下去,但是它浮起来了。我们往小药瓶里加了一些土,小药瓶沉下去了。我们又把曲别针绑在海绵上,想让它沉下去,但是它却浮起来了。不久,这个有趣的实验就结束了。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11
夏日炎炎,作为吃货的我,美美地吃上一根冰棍解解暑,沁人心脾的滋味在风中飘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冰棍自然成了我夏天解暑的最好伴侣。不过,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每次一撕开包装纸,冰棍就会冒出像雾一样的白气,这是为什么呢?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大家都不陌生吧?那是水蒸气液化的小水珠。冰棍冒出的也是吗?我不禁有些怀疑:水沸腾时蒸发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才形成了“白气”的雾气状。冰棍里也有水,二者应该有些联系,但冰棍的温度比开水低多了,白气总不会是沸腾产生的`吧?
冬天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和它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是不是冰棍里有某种特殊物质?我马上动手,用模具做了一些冰块。一从冰箱里取出,它们就冒起了白气。为了防止偶然,我做了好几次,都是这样。我的冰块是用水做的。肯定不是这样!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上网查起了资料。空气中,有水蒸气吧?嗯嗯,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开水冒的白气就是这么形成的!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棍,就会受冷,液化,形成“白气”的样子。我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
我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12
生命科学是小学科学的重要部分,生命科学的学习不能脱离实践,不能脱离大自然。
《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心灵与自然界和谐,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未来幸福的条件。现在的科学教育,非常多都是闭门造车,课堂上教师海阔天空,隔着窗户看蓝天,拿个花盆就能讲森林。科学不仅是实验、操作、拓展些知识面,为以后学习理科打基础,科学还要让学生去亲自体会生命的价值,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让纯净的自然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森林里有勃勃生机,我们要让他们感受生命的可贵,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的人、其他的生物的生命。海洋里有博大情怀,让他们学会宽容,去宽容别人,同时也适时宽容自己。在当前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中,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孩子大多居住在高层楼上,被封闭在单元房中,接触的都是电视、游戏机、电脑。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多给孩子创造回归自然的机会。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为教学带来了非常多方便,把以前只能空洞地说,变为能够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这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的'进步。然而多媒体的大量使用,影响了部分科学教学的进行。课堂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仪器、标本、实物、实验对学生是真实的,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记得听了一节公开课,讲《播撒希望的种子》,在讲到种子的结构时,大屏幕给出了种子的结构,图像清晰,标注准确,学生非常快就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到种子各结构发育成什么的时候,就像放电影一样,把种子3~24天的生长演变放了出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只是完成了知识目标,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却都没有。《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一门探究学科,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力。非常好的一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生命奥秘的一节课,就这么让多媒体毁了。科学不能让别人的手代替学生的手,不能让他人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操作。
一些生命科学部分,非常多需要去大自然感受的地方,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去网络下载一些资料,听听看看就结束了,可看听并不能代替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听到风声却感受不到它轻拂脸面,能看到绵绵细雨却感受不到它的润滑。大自然是不可替代的。生命的世界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生物,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个全面的认识,深入探究生命活动的意义。
有条件的小学应该在校园规划出一小部分做生态园,来配合科学教学,但由于安全问题,教师不可能随意把学生带出去,就是能带出去也不方便,不利于平时的教学。而有了生态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需求来种一些植物甚至可以养一些动物,让小小的生态园成为大自然的缩影,让无法去接触大自然的课堂,能在这里得到小小的满足。在一些植物种植和动物的养殖上,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使他们亲历生命繁衍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一些技能。生态园不仅用于教学或开展第二课堂,而且还能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自然,从小就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做自然的朋友而不是主人。我们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培养他们与自然的感情,让他们知道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对家乡环境多调查、多了解,看看环境是不是遭到了破坏,自己是不是这破坏环境的一员,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等。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依生存的基础,如果人类的活动超越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那也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此,学生将来与自然不仅要和谐相处,还要肩负更重要的责任。
让科学教育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寻找生命的真谛,去感悟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学校更应该不断创新,多组织学生去参观、去郊游,让学生去感受树木的绿色,去感受春暖花开,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闻那泥土的清香。
科学小论文三年级13
我以后想发明一种东西叫微型的小空调,是因为我们小朋友特别爱玩,玩了之后,就会流很多汗,很难受脸也红红的,像一个红红的苹果,就会不停的喘气,不停地叫着:“热~热!”所以,我以后要发明出来的话,那就好多了,每天带在身上又不会累。它会想一块橡皮擦那么大,随便放在哪里都可以,放在袋子里,或者把绳子吊起来,挂在脖子上,那样的话就可以尽情的.玩了,都不会流汗,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都可以。
我要知道怎么做的话,我现在就可以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