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8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8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除了教学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外,还适当选择常见的几何形体、等内容教学,具体内容如下: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
(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数
(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另外还单独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
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通过“分一分”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教材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个数需要用数来描述,数和物体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方法;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数的分与合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分合思想。这里所体现的对应思想、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是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材注意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同时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融合。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些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另外,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简单的分类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3.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养成整理错题集,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每天进行“错题一扫清”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每天都在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每周一课的数学思维可以及中午的午间悦读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阅读《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等,拓宽知识面,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5.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7.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8.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9.借助家校通这个平台,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10.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电教图片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脑、手、口、眼同时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及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新学期我的工作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至上、发展为先、和谐为本”的指导思想,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课书共安排了十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七个单元)
走进数学
创设师生、生生交往的情境和空间,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在认识同学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前后、左右,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第一单元比一比
本单元选择学生身边的事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比较,初步感受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学生认识10以内各数,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等数学符号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顺序,并会表示物体的个数以及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第四单元合与分
通过操作,感知合与分的方法,体会把一组物品“分”成两部分和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组成。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参与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通过熟悉的事物认识11——20各数,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能用大于、等于、小于和词语描述20以内的大小,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的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一个单元)
通过身边熟悉的实物,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用眼、手等感官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四)实践活动(共3个活动)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认识符号大于、等于、小于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比较。
4、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加、减的含义。
5、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6、尝试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结合数的认识,了解20以内的数的排列规律。
9、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10、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1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如形状、颜色、数量、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12、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在比较和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同一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3、经历观察、操作、游戏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14、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五、教学进度及周课时安排
见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安排布署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在“玩”中学数学,把单调的数学口算技能练习通过“对口练习”、“数学游戏”等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中学习数学,通过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和趣味性很强的情景图,把认数、计算和学生喜欢做的看图将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数学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习变为生活。
(1)、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2)、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4、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6、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7、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8、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9、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1、关注两头。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3
我校一年级小学生进入一年级学习之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幼儿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空间与图形: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统计与概率: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愉快的周末。
二、全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减一位数;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的相应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并能正确识别;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3)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
2、数学思想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况探索一位数加、减的算法。
(2)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民展空间观念;
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况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分析或计算的方法表达解决总是的过程与结果。
(2)能对简单的几休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实际情况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学会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
(3)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同学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同学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同学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同学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同学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1)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同学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同学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同学,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同学,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5
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全班共有68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含教材编排体系与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到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在10以内加减法之后,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等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难点是进位加法,即要学好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算产生积极影响。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方法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5、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缺乏自制力,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热情,不能很好地自觉学习,这些都需要老师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一样,还有待于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启发、教育,给小学生培养从小懂法守法的习惯,积极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本学期所有的课程中都要把德育法制贯穿,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7
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gt;”、“lt;”、“=”,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8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五、各单元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七、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9
一、基本情况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4、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2、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3、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统计与概率
1、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2、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1
一、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了解学校生活,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心理,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2.在数数和认数活动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二、预计教学时间:
1节
三、教学活动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大家将会在学校里和老师们一起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等很多有用、有趣的知识。大家喜欢吗?今天,我们这节是数学课,同学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很多很有用的数学知识,比如学会看时间、学会帮妈妈计算买菜用了多少钱、学会计算我们的教室有多大······所有这些都与数学有关。学好了数学,我们就能做很多事情,长大了为我们的祖国奉献我们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同学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
2、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你们那想知道秘诀吗?想学生介绍“聪明”的“聪”字,让学生明白要变得聪明,上课时一定要用耳朵专心地听,用眼睛认真地看,用嘴巴吧想法说出来,遇到难题还要用心想,不怕困难。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
(二)新知学习
1、出示课本第2、3页主题图,学习数数。
(1)说说这副图是什么意思?图中有些什么?
(2)咱们来看看美中物体到底有几个?有几面国旗?还有那些物体可以有数字1来表示呢?(1位老师、1个足球、1个风向标、1个气象箱、1座花坛、1个球场、一条小路……
(3)下面我们再图中找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有2个单杠、2个小朋友在跳绳、2个小朋友在向老师问好、2个小朋友在读书、2个小朋友在看风向标、2个小朋友在记录温度……)
教师:真棒!大家找得特别好!请大家说说数完1数2,那数完2以后应该数几呢?(引导认识书来能够是3的人或物,同时教师适时将相应的数字写在黑板上)
(4)谁知道3的后面数几呢?图中有哪些东西正好是3个的'吗?大家来找一找,数一数。
学生:3张长凳、楼顶上有3扇窗户、在楼的侧面也有3扇窗户……
(5)谁知道3的后面,数几呢?
学生:教学楼的楼门前有4根柱子,有4个学生在观察天气、有4个垃圾桶……
(6)指导数出图中数量是5的人或物。
学生:远处有5栋楼,国旗上有5颗星……
(7)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完整说出数量分别是6、7、8、9、10的人或物。
学生:有6朵花
有7只小鸟
有8棵松树
有9个女孩和10个男孩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用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展示,如果有困难要及时给与帮助,对于找对的孩子要给与适当的鼓励。)
2、认读1~10各数
10个数字都数完以后,让学生女工在对照书第4~5页看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按顺序、打乱认)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总88课时
第零单元课堂常规2课时
第一单元准备课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5课时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6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6课时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4课时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9课时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6课时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第九单元总复习8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3
一、班级情况剖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生动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生动开朗,还有单个学生智力低下,承受才能差。开学初,经过跟学生开始接触了解,这些学生因为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常识都不明白,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束缚,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辟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幻想。因而,针对学生的不同特色在教育过程中,在传授常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辟,立异才能的培育,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异的学生。
二、教材剖析:
本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方位、10以内数的知道跟加减法,知道图形、 11—20各数的知道、知道挂钟、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育重难点:
这一册的要点教育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跟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跟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跟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跟核算的开始,在日常日子中有广泛的使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核算的.根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根底常识跟根本技能,有必要让学生实在把握。
四、教育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别几个跟第几个,把握数的顺序跟巨细,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开始知道加、减法的意义跟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称号,开始知道加法跟减法的联络,比较熟练地核算一位数的加法跟10以内的减法。
3、开始学会依据加、减法的意义跟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符号“=”、“>”、“<”,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巨细。
5、直观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跟圆。
6、经过直观演示跟着手操作,知道“上、下”、“前、后”、“左、右”的根本意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绘物体的相对方位。
7、开始知道挂钟,会知道整时跟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经过实践活动领会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络。
五、教育办法:
1、注重学生的经历跟领会,依据学生的已有经历跟常识规划活动内容跟学习资料。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历为根底,供给学生了解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常识。
(2)尽量挑选、规划实际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过活动,积极思考、彼此交流,领会数学常识的意义。
(3)让学生了解实际日子中的数学,开始感受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络,领会用数学的趣味。
(4)规划赋有儿童情趣的学习资料跟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络儿童实际、依据学生特色浸透思想品德教育。
2、注重对数概念的了解,让学生领会数可以用来表示跟交流,建立数感。
3、核算教育应表现算法多样化,答应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核算。
4、依据儿童日子特色,从感必经历出发直观知道立体跟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经过“用数学”的教育,培育学生开始的使用意识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才能。注意培育学生从日子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才能。
6、规划组织契合学生年纪特色的实践活动,注意使用意识跟实践才能的培育,使学生领会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络。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育方法应表现开放性跟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究数学问题供给丰厚的资料或信息。
8、教育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跟学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4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六、课时安排
认识图形(二)(3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分类与整理(2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找规律(4课时)
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5
一年级二班共有学生 36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 、下雨了 ――认识钟表。
2 、丰收了 ――100 以内数的认识。
3 、牧童 ―― 方位与图形。
实践活动 ―― 奇妙的回形针
4 、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5 、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6 、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实践活动 ―― 小小信息员
7、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8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9 、我换牙了 ―― 统计
9 、儿童乐园 ―― 总复习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
1 、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 、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6
一、教材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计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教材是组合型的情境图出现的,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导入、回忆法则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看明白图意,但要把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特别重视“说”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氛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计算大比拼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题,我先让学生看图完成。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比较两幅图,质疑:为什么第一幅图中车上原来是4人,而第二幅中车上原来是6人呢?在学生讨论后,我再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明确图二中那两个人是刚下车的,也要算在原来的人数里,所以图二中车上原来有6人。
3、第五组灵活运用是拓展练习。
出示这样的一组算式,2+4-=5 8-4+=6 8-+3=7 2+5+=9 9-5+=9 3+-3=5
让学生思考解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通过逆向思
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最后的得数跟第一步的得数有密切的联系,算准第一步的得数是关键。
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方法、评价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送给小组卡片,后边藏着加减混合的算式,课的最后,小组成员只有算对了才能拿回去,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巩固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以两组情境图为主,配以相应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对关键文字加以强调,尽量做到清楚明了,图式结合,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合小组评比,提高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7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跟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跟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跟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跟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跟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跟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跟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跟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跟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跟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跟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跟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跟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运用口诀)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按颜色、形状等)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整理本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比较难学,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练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并且与书上教学例题相结合,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关注中下等生的学习,加强个别辅导。
组织小老师,组长等优等学生,帮扶中下等同学,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帮助孩子消化难点。取得进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8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3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习中积累了必定的学习根底,如对数字的知道、简略的加减法运算都有必定的根底。从同学们的学习跟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习把握的要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含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方位、知道图形、100以内的数、知道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跟退位减法
(三)知道挂钟,核算,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育的辅导思想
1、注重以学生的已有阅历常识跟日子阅历为根底,提供学生了解的具体情形,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常识。
2、添加联络实践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日子中的数学,感触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络。
3、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味的学习素材跟活动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领会。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沟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协作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育的首要意图要求
(一)、常识跟技术方面
1、知道计数单位“一”跟“十”,开始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可以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次序跟巨细,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日子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略的估计跟沟通。
2、会核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跟整十数,会用加、减法核算常识处理一些简略的实践问题。
3、知道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何时半,会写时刻,知道珍惜时刻。
(二)、数学考虑方面
1、能运用日子阅历,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说,并开始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国际中的简略现象。
2、能对简略物体跟图形的形状、巨细、方位关系进行恰当的描绘、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始学会挑选有用的信息进行简略的`概括跟
(三)、处理问题方面
1、阅历从日子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进程,领会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络,感触数学在日常日子中的效果。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3、有与同学协作处理问题的阅历。
4、开始学会表达处理问题的大致进程跟成果。
(四)、情感与情绪方面
1、在别人的鼓舞跟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加生动、直观的教育活动。
2、在别人的鼓舞跟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领会,有学好数学的决心。
3、阅历观察、操作、概括等学习数学的进程,感触数学考虑进程的合理性。
4、在别人的辅导下,可以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领会学习数学的趣味,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的要点、难点
教育要点:100以内数的知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育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想的操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纪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育,引导学生乐于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育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践的思想水平,多照料中等生以及思想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风趣的作业,比如着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操练,作业分层规划。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络,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