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3篇)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3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会利用这些定理计算和证明一些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体会数学中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定理的证明,体会证明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如何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等腰梯形的性质1
(1)文字语言: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2)数学语言:
在梯形ABCD中
∵AD∥BC,AB=CD
∴∠B=∠C
∠A=∠D(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3)本定理的作用:在梯形中常用的添加辅助线——平移腰,可以把梯形化归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从而利用平行四边形及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点2:等腰梯形的性质2
(1)文字语言: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数学语言:
在梯形ABCD中
∵AD∥BC,AB=DC
∴AC=BD(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3)本定理的作用: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以及平移其中一条对角线化梯形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解决有关线段的相等和垂直。
知识点3:等腰梯形的判定
(1)文字语言: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数学语言:在梯形ABCD中∵∠B=∠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本定理的作用:在梯形中常用添加辅助线——补全三角形把原来的梯形化为两个三角形
(4)说明:
①判定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通常有两种方法:定义法和定理法。
②判定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一般步骤:先判定四边形是梯形,然后再判定“两腰相等”或“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来判定它是等腰梯形。
【典型例题】
例1. 我们在研究等腰梯形时,常常通过作辅助线将等腰梯形转化为三角形,然后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等腰梯形的问题。
(1)在下面4个等腰梯形中,分别作出常用的4种辅助线(作图工具不限)
(2)在(1)的条件下,若AC⊥BD,DE⊥BC于点E,试确定线段DE与AD,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略。
(2)DE=(AD+BC)
过D作DF∥AC交BC延长线于点F
∵AD∥BC,∴四边形ACFD是平行四边形
∴AD=CF, AC=DF
∵AC=BD
∴BD=DF
又∵AC⊥BD,∴BD⊥DF即△B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E⊥BF,则DE=BF,∴DE=(BC+CF)=(BC+AD)
例2. 如图,铁路路基横断面为等腰梯形ABCD,已知路基AB长6m, 斜坡BC与下底CD的夹角为60°,路基高AE为,求下底CD的宽。
解:过点B作BF⊥CD于F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BC=AD
∵BF=AE,BF⊥CD,AE⊥CD
∵Rt△BCF≌Rt△ADE
在Rt△BCF中,∠C=60°
∴∠CBF=30°
∴CF=BC即BC=2CF
∴BC2=CF2+BF2
即∴CF=2
∵AB∥CD,BF⊥CD,AE⊥CD
∴四边形ABFE是矩形
∴EF=AB=6m
∴CD=DE+EF+CF=AB+2CF=6+2×2=10(m)
例3. 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B∥DC,AD=DC=C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G,CE⊥AG于E,CF⊥AB于F
(1)请写出图中4组相等的线段。(已知的相等线段除外)
(2)选择(1)中你所写的一组相等线段,说说它们相等的理由。
解:(1)DG=CG,DE=BF,CF=CE,AF=AE,AG=BG
(2)证明AG=BG,因为在梯形ABCD中,AB∥DC,AD=BC,所以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
∴∠GAB=∠GBA
∴AG=BG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要注意转化的思想方法,有关等腰梯形的问题往往通过作辅助线将其转化为更特殊的四边形和三角形,常见办法是平移腰,延长腰,作高分割,平移对角线等方法。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为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8)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9)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新一轮的继续教育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分层辅导
因材施教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五、严格按照教学进度
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三(5、6)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 证明(二),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证明(三),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 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 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视图与投影》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证明(二)》,《证明(三)》的重点是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是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视图与投影》和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是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难占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频率与概率》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七、教学进度: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需要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初三上册数学教材包括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内容。这些知识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是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练习和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体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圆的有关性质和计算。
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圆的综合性问题、概率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五、教学措施
精心备课,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模拟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 1-3 周: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包括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
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的确定,包括一般式、顶点式和交点式。
(二)第 4-6 周: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包括增长率问题、面积问题等。
(三)第 7-9 周:旋转
图形的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识别。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四)第 10-12 周:圆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弦、弧、圆心角、圆周角等。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正多边形和圆。
(五)第 13-15 周: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用列举法求概率,包括列表法和树状图法。
用频率估计概率。
(六)第 16-18 周:期末复习
系统复习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梳理重点和难点。
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七、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练习册等相关教学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网络资源,如数学教学网站、在线课程等。
八、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完成速度、正确率等。
测验和考试:定期进行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开展小组互评,促进共同进步。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
【学习目标】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2.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整式方程?_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指出下列方程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3x十2=5x-3
(2) x2=4
(3) (x十3)(3xo4)=(x十2)2;
(4) (x-1)(x-2)=x2十8;
以上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为: ___________ 以上是 一元一次方程的为________
二、
探究新知[一]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 0 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各是什么?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探究新知(二)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 2十3x十2=O ___________
(2)x 2-3x十4=0; __________
(3)3x 2-5=0 ____________
(4)4x 2十3x-2=0; _________
(5)3x 2-5=0; ________
(6)6x 2-x=0. _______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 -2=3-7x; (2)3x(x-1)=2(x十2)-4;
(3) (3x十2) 2=4(x-3) 2
[学以致用:]
强化概念:
1. 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______
(2)x2-3x十4=0;_______
(3) 3x2-5=0 _____________
(4)4x2十3x-2=0;____________
(5)3x2-5=0______________
(6)6x2-x=0________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2)3x(x-1)=2(x十2)-4
(3)(3x十2)2=4(x-3)2
[知识总结:]
(1) 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满足哪几个条件?
(2) 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几项、其中( )可以不出现、但( )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 );
(3) 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如:(3x十2) 2=4(x-3)____________
诊断检测题一: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是二次项,____是一次项,_______是常数项.
2.方程(3x-7)(2x+4)=4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为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
3.方程mx2+5x+n=0一定是( ).
A.一元二次方程 B.一元一次方程
C.整式方程 D.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4.关于x的方程(m+1)x2+2mx-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任意实数 B. m≠-1 C. m>1 D. m>0
5.方程:3X-1=0;3X2-1=0;2X2-1=(X-1)(X-2);
3X2+Y=2X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6.把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且指出其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
(1)2x(x-5)=3-x (2) (2x-1)(x+5)=6x
诊断检测题二:
1.方程 的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2.把一元二次方程 化成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一般式是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的系数是 ,常数项是 ;
3.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是3,则 ;
4. 是实数,且 ,则 的值是 .
5.关于 的方程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
6.方程:① ② ③ ④ 中一元二次程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6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初三学年下学期的复习教学,是整合升华学科知识,培养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环节。复习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功与否。为保障毕业班复习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复习课型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优生优培,中程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依纲据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薄弱环节;加强教情,学情研究,强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初三复习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认识,全力以赴,进入冲刺状态
首先,每位初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复习教学的重要性,增强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压倒一切的责任感,树立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的观念,发扬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真真正正进入冲刺状态,苦战100天,用成绩说话,坚决夺取今年中考的全面胜利。其次,全体教师要以毕业班工作的大局为重,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管是级部的安排,还是各备课组的布置,都要扎扎实实贯彻执行,将落实进行到底。纪律严明,政令畅通,是工作胜利的保障。要彻底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不良作风。第三,全体教师要增强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实实在在搞好团结。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在初三这个集体内坚决反对那种意气用事,挑拨离间的行为。有意见,有矛盾当面说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困难,有问题,大家齐帮助,共协商,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2、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各学科现已完成教学进度,学期开始即转入总复习阶段。总体时间安排是3月上旬4月中旬45天左右为第一轮复习,以课本知识的疏理,归纳,总结为主;备课组自编讲学稿一套。4月下旬5月中旬30天左右,以课外拓展为主,以专题复习为主。5月下旬6月中考前,主要是整合升华阶段,综合模拟为主,训练应试能力与技巧。
三轮复习的具体思路是:
一轮复习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指导思想,一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坚持补弱纠偏,重在一轮;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二是落实四个为主,即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三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扬长与补弱的关系,复习知识与做题的关系(做题的目的是回扣知识提升能力)。四是确保两项常规的落实,即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
二轮复习本着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指导思想,采取专题复习加综合训练的复习模式,突出五个强化,即①强化时间观念;②强化研究:重点研究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两题(综合题和能力题),两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生(优生和困难生),两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两情(教情和学情);③强化训练:立足三个讲好,增强五个针对性。三个讲好:讲好专题,讲好试卷,讲好练习;五个针对性:针对目标生讲,针对中考新模式指向讲,针对二轮复习能力要求讲,针对反馈的问题讲,针对典型题目讲;④强化应试技巧与规范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知识性丢分;⑤强化学生心理调控,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复习,以必胜的信念参加中考。
三轮复习以回扣,模拟,完善,调整为指导思想。抓回扣做到四化要求,即:回扣教材提纲化,回扣基础系统化,回扣形式习题化,回扣时间具体化;抓模拟做到四性要求,即试题体现基础性,考试体现模拟性,答题体现规范性,讲解体现系统性。逐步达到完善知识体系,适应考试要求,调整教与学的方向,升华应试技能的目的。
3、细致研究教材,考试说明,中考试题,做到有的放矢。
各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初中学段本学科教材的通研。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托,一方面要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编写体例,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又要熟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教法和学法等。要在通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重新划分若干个大单元,以利系统复习。
4、组织好大型考试,搞好质量分析
级部组织的综合拉练,模拟考试,要做到考务严密,分析透彻,补漏措施具体,使每一次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教师教学的里程碑,教学质量的大会诊。
5、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全体教师要从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转移到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上来,特别应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激发,学习习惯与品质养成,理想教育与成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强化。各任课教师要系统有序地教给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并注意跟上个别指导。班主任要利用一定时间,如每次考试后安排23名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6、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分层次教育。
首先,切实贯彻优生优培,中间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的原则。全体教师要增强优生优培意识,调整优生优培策略,要特别关注各班第一名,将其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悉心培养。对本班前10名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增加升入重点高中的数量,提高本班优秀率。各科教师要注意中程生的各科平衡发展,尤其是加强中程生薄弱学科的特殊对待,在课堂提问,试卷批阅等环节要注意对中程生倾斜,使其尽快优化,以提高平均分,增加其升入高中的机会。对学习困难生,更要多一份耐心,要想方设法鼓舞其信心,利用复习的机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平均分,顺利完成学业,以此提升平均分。
7、落实备考的关键环节
(1)是要把好集体备课关。继续加大落实集体备课力度,要求备课组长分好工,每人重点备某一部分,选好该部分的练习题,然后主备人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主讲,其他教师补充,提出建议,最后确定教案。
(2)是要把好材料关。初三复习过程中学生所用的复习材料必须经过各备课组长以及各任课教师严格筛选,不经过集体研究的练习题决不发给学生。在选题时要按考点进行梳理,按中考能力的要求选题,题型,题量要尽量安排得全面,条理,有序,所选题目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贴近中考,体现新情景,新材料,便于训练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控制所选题目的难度,以中,低档难度题目为主,少选难题,杜绝偏题怪题。
(3)是要把好阅批统计关。凡定时作业,练习,测试,必须有布置,有检查,认真批改,有查必评,有错必纠。杜绝练习,试题不批阅,不统计,凭感觉讲评的现象。
(4)是要把好讲评关。根据批阅统计情况,有的放矢进行讲评,要讲学生所需,切忌面面俱到。要求学生多用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和方法。要做到讲一题会一类,举一反
(5)切忌就题论题。
(6)是要把握好学生落实关。学生是否能够复习好,落实是关键。要留给学生自我反思,整改,消化的时间,要求学生从第一次拉练起,建立错题本,查失分,写考情分析,确立新目标,老师要做到跟踪检查,让部分学生二次过关。
教学措施
实行分轮复习
第一轮重点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以课本基本知识为依据,列出每章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系统化,以训练基本技能为主的试题辅以练习,强化训练,加深印象。第二轮复习在第一轮分项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类型题的复习,包括几何应用,代数应用,几何综合,代数综合等方面的综合练习。第三轮主要是做中考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考试类型题,同时提高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最后阶段,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查漏补缺,因材施教。
教学基本用书
(一)本学期的教学用书参考《初中数学教与学》,《浙江中考》,《三年中考优化试卷》。
(二)自编讲学稿一套。
时间安排
2月26日2月28日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
3月1日3月9日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
3月10日4月中旬复习基础知识
4月中旬5月上旬分项训练
5月上旬5月底综合训练做模拟试题
5月底到最后根据情况查漏补缺。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7
一、学情分析
1、新学期,根据九年级合班的实际,首先是先摸清底子,稳住学生,然后根据学生学情分布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对新合班过来的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他们迅速适应新环境,然后,尽快帮他们找到新的学习榜样和新学伴,帮他们树立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鼓励大家在新学期,获得更大的进步,取得更大的发展。
2、通过对上期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学习数学兴趣不够浓厚,怕吃苦,少问,欠钻研精神;二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1、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2、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性质;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并加以理解应用;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3、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8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和综合性的加强,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数学水平会出现一定的分化。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初三上册数学教材包括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内容。这些知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二次函数和圆是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掌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措施
精心备课,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批改和辅导,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 1 - 3 周: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二次函数,如抛物线形状的物体运动轨迹等。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分析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性质,总结规律。
练习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介绍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表达式来求解二次函数。
(二)第 4 - 6 周: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讲解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解法,并能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引入根的判别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根的判别式与方程根的关系。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三)第 7 - 9 周:旋转
图形的旋转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入图形旋转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等概念,以及旋转的性质。
中心对称
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与轴对称进行对比。
练习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的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让学生认识中心对称图形,如平行四边形、圆等。
区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四)第 10 - 12 周:圆
圆的有关性质
介绍圆的`定义、弦、弧、圆心角、圆周角等概念。
探究圆的对称性,证明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学习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判定和性质。
介绍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正多边形和圆
学习正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计算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以及边长、半径等相关量。
(五)第 13 - 15 周: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与概率
介绍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用列举法求概率
学习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例题和练习掌握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步骤和技巧。
用频率估计概率
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六)第 16 - 18 周:复习与巩固
进行单元复习,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六、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
作业完成情况: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练习册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测验和考试:每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态度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9
一、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
初三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仍需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存在差异,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
教材内容
初三上册数学包括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重要章节。
这些内容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初三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和运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练习和讨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圆的有关性质和计算,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难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圆中的证明和复杂计算。
旋转中的图形变换和坐标变化,概率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措施
精心备课,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解清晰、透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加强课堂练习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认真批改和讲评作业。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模拟考试,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 1 - 3 周: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如面积问题、利润问题等。
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举例说明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次函数的图象
介绍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图象。
分析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包括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总结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
二次函数的性质
结合图象,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如增减性、最值等。
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二)第 4 - 6 周: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通过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讲解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解法,并能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让学生理解判别式与根的关系。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三)第 7 - 9 周:旋转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入旋转的概念。
讲解旋转的`性质,如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等。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旋转性质的应用。
中心对称
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心对称的相关知识。
(四)第 10 - 12 周:圆
圆的有关概念
介绍圆的定义、弦、弧、直径、半径等概念。
让学生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圆的有关概念。
垂径定理
讲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圆周角定理
介绍圆周角的概念,讲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五)第 13 - 15 周: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
介绍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事件。
概率的意义
讲解概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
用列举法求概率
介绍列表法和树状图法。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列举法求概率。
(六)第 16 - 18 周:复习与巩固
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针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六、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辅导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教学内容和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
七、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经过两年的初中学习,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需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初三上册数学教材包括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重要内容。这些知识相互联系,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数学知识和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圆的有关性质和计算,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概率的初步计算和应用。
难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圆的综合性问题。
旋转图形的绘制和相关证明,概率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精心备课,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模拟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 1 - 3 周: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和交点式。
(二)第 4 - 6 周:二次函数的应用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利润问题、面积问题等。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三)第 7 - 9 周: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四)第 10 - 12 周:旋转
图形旋转的性质和特征。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旋转的应用,如设计图案等。
(五)第 13 - 15 周:圆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如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等。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
(六)第 16 - 18 周: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用列举法求概率,包括列表法和树状图法。
用频率估计概率。
(七)第 19 - 20 周:复习与巩固
对全册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进行综合性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七、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数学杂志和网站。
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
数学模型、教具等。
八、教学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小组合作等方面。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1
一、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数学学习的任务较重。经过两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综合运用和解决复杂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知识漏洞和学习困难,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助。
二、教材内容分析
初三上册数学教材包括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重要章节。这些内容不仅是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
熟练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进行相关的图形变换。
掌握圆的基本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相关计算。
了解概率初步知识,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经历数学建模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圆的性质及相关计算。
难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圆的综合性问题。
概率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模拟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 1 - 3 周: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二)第 4 - 6 周:二次函数的应用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三)第 7 - 9 周: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四)第 10 - 12 周:旋转
图形的旋转。
中心对称。
(五)第 13 - 15 周:圆
圆的有关性质。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和圆。
(六)第 16 - 18 周: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与概率。
用列举法求概率。
(七)第 19 - 20 周:期末复习
系统复习全册知识点。
进行模拟考试和试卷讲评。
七、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相关辅导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
数学教具、模型。
八、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合作学习。
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同时,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初三上册数学教材包括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内容。这些知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数学知识。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练习和作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圆的有关性质和计算,概率的初步知识。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圆的综合问题,概率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精心备课,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 1-3 周: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包括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
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的确定,包括一般式、顶点式和交点式。
(二)第 4-6 周: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包括增长率问题、面积问题、利润问题等。
(三)第 7-9 周:旋转
图形的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识别。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四)第 10-12 周:圆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等。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和圆。
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
(五)第 13-15 周: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用列举法求概率,包括列表法和树状图法。
用频率估计概率。
(六)第 16-18 周:综合复习与期末备考
进行知识点的系统复习,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专项复习和强化训练。
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演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七、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
作业完成情况: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作业的质量、完成度和正确率。
测验和考试:定期进行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课外活动表现: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社团等课外活动,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3
一、教学背景
初三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上册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难度,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较高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初三上册数学教材包括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等章节。这些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但在知识的整合运用、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困难,需要关注和辅导。
四、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初三上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圆的基本性质和相关计算。
难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圆的综合性证明和计算。
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措施
精心备课,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演示、练习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辅导和作业布置。
定期组织测验和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 1 - 3 周: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
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
(二)第 4 - 6 周:二次函数的应用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型问题)。
(三)第 7 - 9 周: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四)第 10 - 12 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及其推导。
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
(五)第 13 - 15 周:旋转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六)第 16 - 18 周:圆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等)。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和圆。
(七)第 19 - 20 周: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树状图法)。
八、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辅导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
数学模型、教具。
九、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
作业评价:定期批改作业,评价作业的完成质量、正确率和书写规范。
测验与考试评价:通过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